《猫》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猫》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猫》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散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写了猫的古怪特点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优美朴实,浅显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猫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动物,在不同孩子的眼里,猫各有特点,但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以及透过文字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对于初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理念
1、文因情而生,语文教学要抓住“情”字,引导学生于“情”的体悟中与作者进行交流。
2、语文是用来读的,在学习中,让学生于读中思考,在读中悟情,读中享受语文。
3、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把教学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4、 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悟情的基础上也不能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课文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3、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设计理念:新课标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以此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特点,确定以上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中年段学生在阅读中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以此为依据,根据文本特点,根据学生特点,确定此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先谈猫
同学们,你们熟悉猫这种动物吗?说说你见过养过的猫。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猫,这是一只怎样的《猫》?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老师从从学生见过养过的猫说起,让学生充分谈谈对猫的感觉,唤起他们对生活的感知,激发其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感知猫
(一)师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生字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想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猫?(可在文中找出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
(二)学生自读思考。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重点指导多音字“屏”的读音。
2、说说文中概括写猫的句子,即文章的中心句。
(设计意图:找出总写猫的句子,是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它是深入感悟的前提,是本环节应达成的一个主要目标。与此同时,这一环节的教学还注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这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
三、精读细品 感悟猫
(一)师谈话: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在你眼里这是一只怎样的猫?
(二)学生交流汇报(在汇报时对猫老实、贪玩又尽职的特点可打乱顺序)
1、 读老实之猫 请同学读句子,突出重点词句“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读出猫的老实。
2、 品贪玩之猫
(1)大屏幕出示写猫贪玩的句子: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2) 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猫贪玩?(一天一夜 任凭……也)
(3) 学习关联词“任凭……也”(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换个词,分别请同学朗读,相互点评,读出猫的贪玩。)
(4) 品喜爱之情
出示句子: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说它贪玩,的确是,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
①比较两句的异同。
②让学生思考老舍先生在一个句子里连用三个表语气的词让我们感受到他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说的?
③老师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
④设境悟读:第二天,这只贪玩的猫终于回来了,老舍先生把它爱怜地抱在怀里,一位邻居进来了,老舍先生对邻居说——一生读一位朋友来做客,老舍先生对朋友说——又一生读老舍先生还写下了这句话,想对所有的读者说——全班齐读
3、 品尽职之猫
(1)大屏幕出示写猫尽职的句子
(2)点名读写猫尽职的句子,其他学生思考:从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猫的尽职?(屏息凝视 非……不可)
(3) 细品猫的尽职
① 品词“屏息凝视”(通过学生做动作理解词语的意思;在做动作体会之后请学生用语言表达词语的意思;创设情景体会:猫蹲在洞口,一个小时过去了,它——生:屏息凝视师:轻一点,千万别惊动老鼠,两个小时过去了,它还在——屏息凝视 师:别出声,老鼠还在洞里,三个小时过去了,它仍在——屏息凝视)
师:它就是这样,一连等了几个钟头,你体会到什么?(猫的尽职)
② 学习关联词 非……不可(换词; 用关联词说句子; 从关联词体会猫捉老鼠的决心和耐心)
(三)师谈话:请大家看黑板,看看老舍先生家的猫,它是——(师指着板书,让学生说),这三个特点让我们感受到猫的性格很古怪?为什么?(让学生理解老舍先生通过写猫这种相反的矛盾的性格来体现它的”古怪“,表达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此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理解猫的老实贪玩又尽职的特点,体会文字背后所饱含的喜爱之情,并通过反复朗读表达喜爱之情。此外换词、用关联词语说话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四、迁移学法,细赏猫
1、 总结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要求学生按照这种方法自主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2、 学生默读课文,看猫的古怪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3、 小组交流。
4、 全班交流。(交流时引导品读人爱猫、猫亲人的重点词句:如品读 “蹭”“小梅花”等)
5、 师生共读,抒爱猫之情 (配乐朗读,老师读总写猫特点的句子,学生读具体写特点的句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习得方法,自主学习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培养了学生边读书边动笔边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充分体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五、边读边想,悟小猫
1、师谈话:大猫是这样古怪又可爱,想不想看老舍先生笔下的小猫?
2、大屏幕出示收集的淘气小猫的图片,让学生说感觉。
3、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4、配乐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象小猫淘气又可爱的样子。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的朗读是想象能力的一种培养方式,同时通过看小猫图片,从视觉上直观的感受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再一次激发学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读课后链接,看看与课文中的猫写法有什么不同?
2、回去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动笔写一写。
(设计意图:读课后链接是学生对课文学习的一个对比阅读,从中感悟描写同一种动物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小练笔是本堂课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具体的方法,做到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老实 贪玩 尽职
大猫 古怪 温柔可亲 一声不吭
胆小 勇猛
猫喜爱之情
小猫淘气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了文章的脉络。简洁的文字,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把握,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猫》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了解作者笔下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学习本课9个生字,理解“古怪、尽职、闭息凝视、生气勃勃、无忧无虑”等词语;会用“勇猛”、“生气勃勃”造句。
了解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的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有关猫可爱和性格古怪的具体描写,从中体会作者对猫喜爱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猫喜爱的感情。
课前准备:
录像机、录像带、投影幻灯机和幻灯片。
教学课时:
三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简介作者,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具体过程略)
第二课时
导入。
齐读题目,问:我们家的猫是指谁家的猫?(老舍)老舍先生家的猫怎么样呢?我们先看一段录像。
学习第一段(1、2、3自然段)
看完录像,问:你觉得电视上的猫怎样?(贪玩、活泼、漂亮、老实……)
刚才我们看的录像是描写大花猫的部分,也就是课文的第一大段。
课文的第一大段用了一句话概括出大花猫的性格特点,你能用“=”画出来吗?(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板:性格古怪)
学习第1自然段。
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大花猫性格古怪表现在哪里?请找出表示大花猫性格古怪的词语。(板:老实、贪玩、尽职)
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大花猫老实的?(说它老实吧,……什么事也不过问。)
什么叫“无忧无虑”?(没有忧愁,课文指大花猫成天睡大觉,什么事也不过问)。
“乖”这字我们平常是形容谁的?(小孩)这里把大花猫当成小孩子,说明什么?(作者非常喜欢大花猫)
这句子应该怎样读?(指名读,自由读)
找出具体描写大花猫贪玩的句子。(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不回家呢?)
出示幻灯片: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的确”什么意思?(确实、实在)
这句话表面是老舍先生对贪玩的大花猫的责备,其实呀,这个句子流露出他对猫的喜爱,听老师读这句话。(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10)大花猫虽然贪玩,但它又是多么的尽职,用“~~”划出有关句
子。(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
(11)“屏息凝视”什么意思?(全班同学先做动作,再指名讲什么意思)(出示幻灯,观察“猫”屏息凝视的神态)
(12)“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说明猫捉老鼠很有决心,很尽职。)
(13)如果你家有只这样尽职的大花猫,你心里感到怎样?(高兴、喜欢)(指名读这句话,生评)
(14)为什么说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因为大花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三者都很矛盾,令人难以捉摸)三个句
子之间用了两个转折词“可是”,突出大花猫性格古怪,我们背诵的时候要注意。
(15)分小组读第1自然段。
(16)小结学习方法:A、找出表示大花猫性格古怪的词语;B、找出具体描写的性格古怪的句子;C、有感情朗读。
5、学习第2自然段。
用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2自然段。汇报预习情况:
大花猫性格古怪的第二个表现可是什么?(板:高兴、不高兴)
“大花猫高兴时比谁温柔可亲”,具体表现在哪里?(用身子蹭你的腿……自己解闷)
猫是怎样叫的?(“妙、妙”)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出示幻灯:它不会丰富多腔叫唤……变化多端)
我们一起模仿大花猫的.叫声好吗?(通过模仿理解“丰富多腔”和“变化多端”)。
作者为什么能知道大花猫的叫声有这么多种,变化那么大,还能写得怎样生动有趣呢?(长期观察,喜欢猫)齐读。
还有那些语句最能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为什么?(“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明明是猫的脚印把稿纸弄脏了,却说成是“踩印几朵小梅花”,这足可以证明作者是喜爱猫的。)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6、自学第3自然段。
大花猫性格古怪的第三个表现是什么?(板:怕、勇猛)
大花猫勇猛表现在哪里?(不要说对付……斗一斗)
指导朗读。
齐读第3自然段。
概括说说大花猫性格古怪的三个表现?
在第一段里找出最能表达作者对猫喜爱的感情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小结:文章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写出了大花猫性格古怪,全文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猫》教学设计3
一、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斯、决、温、窝、绵、糖、整、炸、夹、叹”十个生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并记忆 “决、温、夹、叹”。能认读并积累“温暖、软绵绵、整夜、叹气、千千万万”等词语,注意读准“温、绵、糖、整、叹”等字的前、后鼻音。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老师的指导,尝试读出燕子、蜜蜂、小花猫和波斯猫说话的不同语气。
3、读懂课文,知道通过劳动能获得快乐。
5、能以“波斯猫找到了快乐”为题续编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读准前鼻音“温、绵、叹”,后鼻音“糖、整”,正确掌握“绵、炸”的读音。
2.按正确的笔顺,认真书写“决、温、夹、叹”四个生字。
3.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燕子、蜜蜂、小花猫和波斯猫说话的不同语气。
三、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波斯猫”)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只波斯猫,你见过吗?谁来介绍一下?
2. 板书“波斯猫”。学习生字“斯”。(注意整体认读音节)
4.波斯猫是猫中贵族,它们颜色多样,姿态各异,美丽可爱!深受人们的喜爱。可是,就有那么一只波斯猫,虽然受到主人的宠爱,感到生活中没有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5.出示课题: 没有快乐的波斯猫
说明:
根据儿童形象直观的特点,由一组漂亮的波斯猫照片引入,引起他们的注意,激起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在揭示课题时,老师示范板书课题,让学生跟着书写,有意识地让学生掌握书写笔顺。同时在学习课题中的生字“斯”,帮助学生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只波斯猫为什么没有快乐呢?指名分节读课文,并思考填空:
有只波斯猫从来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他决定去问( )、( )和( )。结果,他( )。
2.交流并读填空。学习生字“决”。
说明:
本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仔细听别人读课文,并能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而这个填空的设计就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的。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学习2—4小节,燕子和波斯猫的对话
1.让我们先来听听波斯猫和燕子的对话,请大家自读2—4节,注意读准这三个生字的音,(出示“温、窝、绵”)用“——”划出燕子说的话,想想燕子的快乐是什么?
a学习生字:字音:温、绵(“绵”提醒学生注意在生字中和词语中不同的读音)
字形:窝(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字义:“温暖”能给它换个词语吗?和它意思相反的词语是什么?
(出示毛茸茸的玩具,用手摸一摸感受“软绵绵”)
a学生交流句子。
(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燕子说:“我一口一口衔泥,造好了温暖的窝,睡在里面觉得很快乐。”
b讨论燕子最快乐的是什么呢?为什么?
板书:一口一口 衔泥造窝
c老师为燕子的快乐而高兴,师范读。(学生学着老师的样读出燕子的语气)
2.那波斯猫是怎样认为的呢?用曲线划出波斯猫听了他的话后的句子。
a交流句子
(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他说:“一个泥窝有什么快乐,我天天睡在软绵绵的沙发上,也没什么快乐。”
b它认为这是快乐吗?为什么?
c你觉得波斯猫当时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请你来读一读。
3.师生配合朗读。
说明:
这个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反复读文的基础上,找到有关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走进文本,自主释疑,体验感悟情感,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在朗读的指导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波斯猫的说话语气学生可以是不以为然,不屑一顾的情感,也可以认为是懒洋洋的`,失望的语气,老师要正面以激励为主,让学生也能感受到自己朗读的快乐,千万不要划一的要求。
(二)学习5—10小节,蜜蜂、小花猫和波斯猫的对话
1.波斯猫在燕子那儿没有找到快乐,他又去问了蜜蜂和小花猫,想从他们那儿找到快乐。
2.小组学习5—10节波斯猫和蜜蜂、老鼠的对话,和刚才的学习方法一样,先用“——”划出蜜蜂、小花猫快乐的句子,想想他们快乐在哪里?再用曲线划出波斯猫的句子。
a交流句子朗读。
(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1)蜜蜂说:“我从千千万万朵花中采来花蜜,酿出了蜜糖,觉得特别快乐。”
(2)小花猫说:“捉到老鼠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b讨论蜜蜂、花猫的快乐是什么?为什么?
板书:蜜蜂:千千万万 采蜜酿蜜
花猫:整夜整夜 捕捉老鼠
c指导朗读蜜蜂、花猫的句子。(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d那波斯猫听了它们的话是怎么认为的呢?又该怎样的语气读?
(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1)波斯猫想:蜜糖有什么了不起的,主人的冰箱里多的是,我都不想吃了,
这算什么快乐。
(2)“哼!老鼠?有主人家的油炸鱼香吗?这也算快乐!”
e分角色朗读5—10 小节。
f刚才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发现你们读得真好,特别是把这些生字的音也读准了。(出示生字:糖、整、炸)
交流识字方法:字音:后鼻音:糖、整;翘舌音:炸(适当渗透多音字读音)
选字填空: 正 整 真
我( )在( )理书包,( )的,不骗你。
说明:
由上个环节的“扶”到这个环节的“放”,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阅读能力也能显著提高。
生字教学中,注重读准字音,对“炸”字可适当渗透多音字的读音,通过选字填空区别“正、整、真”的字义。
(三)小结
1.燕子、蜜蜂、小猫觉得快乐是因为(学生根据板书说出自己的理解),那为什么波斯猫不快乐呢?
2.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非常——(老师引读第11节)
a波斯猫夹着尾巴,什么叫“夹”?请你用两个手指把铅笔夹住。
b它边走边叹气,做个“叹气”的动作。(边做边读后面的句子)
4.看到它这样子,你会对波斯猫说什么?选择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句式:波斯猫呀,我想对你说……
波斯猫, 快过来,听我告诉你……
说明:
这里的两个生字主要是通过学生动作演示来认识它,通过这样的手段染个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课文内容,结合板书提示,选择一定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教师在学生说话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表达意思要清楚, 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展开想象,拓展练习
1.听了你们的话,波斯猫决定用自己的劳动去寻找真正的快乐。他最后会找到快乐吗?
2.续编故事
3.写字指导
说明: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了解内容的基础上适时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很有帮助的。但在说话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采用多种形式交流,让学生之间也有一个互动的过程。
这里要写的四个字,三个是左右结构的字,一个是独体字,在指导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左右部分所占的比例及各自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做到认真规范地书写每个字。
附板书
19 没有快乐的波斯猫
燕子 一口一口 衔泥造窝
蜜蜂 千千万万 采蜜酿蜜
小花猫 整夜整夜 捕捉老鼠
用自己的劳动换来快乐
《猫》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性格古怪和它小时候淘气可爱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4、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一种小动物,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一个片段。
难点:
了解大花猫性格古怪、它小时候淘气可爱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动画录相带
一、说说我喜欢的小猫、(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爱的小生灵,他们的到来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可爱,小猫就是其中的一个。你喜欢它吗?说说你对它的印像。
二、读读我喜欢的小猫(分析课文理解课文)
著名的现代作家老舍先生也十分喜欢这些可爱的小精灵,那么他的笔下又是怎样一幅妙趣横生的群猫图呢?让我们去看看吧。
1自读课文,找到你最感兴趣的部份,这部份的文字与你心中小猫的形象最一致。
2老实,贪玩,尽职,高兴,不高兴,胆小,勇猛
1)请你来读一读这段文字,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小猫的老实(贪玩,尽职,高兴,不高兴,胆小,勇猛)
2)评一评,他读得如何?怎样读能更好的读出小猫的.可爱形象?
3)说一说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小猫可爱的形象?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通过提问深入理解课文:
如: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
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闭息凝视、非……不可。)
理解词语:为什么从闭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职的?(讨论后明确:从闭息凝视可以看出猫捕捉老鼠时的专注的精神;从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等不到老鼠决不罢休的决心。)
问:课文在写猫的老实与贪玩之间,贪玩与尽职之间是用一个什么词连起来的?(讨论后明确:连接老实、贪玩和尽职这三个内容的词是可是,懂得可是这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意思上是起转折作用,语句上是起连贯作用。)
轻读课文,思考: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明确: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指名读第二节,思考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结合解释:温柔可亲。)课文是怎样从猫的动作和叫声两方面写猫的温柔可亲的?(板书:蹭、跳、叫唤、咕噜。)
提问:这里的几条小梅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将脚印比作小梅花?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来形容,可以看出什么?(讨论后明确: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再问:课文又是怎样写猫不高兴时的表现的?(板书:无论……也)
默读第三节,想想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明确胆小与勇猛。)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讨论后板书:藏起来、不要说……就是……)
4)齐读课文,共同体会作者笔下的小猫
三、想想小猫的世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想象)
如何你是一只()的小猫,它高兴或是不高兴的时候会有怎样的语言或想法呢?你能演给大家看看吗?
我是一只老实的小猫……
我是一只胆小的小猫……
我是一只……的小猫……
四、演演我喜欢的小猫(内化理解,培养学生表达表演能力)
让学生们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去演一演这些可爱的小猫,一方面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通力和表演能力。
五,体会主人的心情
看到这群可爱的小猫你有怎样的感情呢?说给大家听听。我们的老舍先生和你们一样,面对这些充满灵性的小爱伙,心中有说不出的喜爱之情,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小猫的形像才能跃然纸上。我们也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发现周围有那么多可爱的事物,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再次有感情朗读一遍全文(可配乐)
六,找找描写小猫的词语(积累词语,灵活使作词语)
边积累边运用,在课文中积累词语并让学生造句。并给予指导,对不正确的地方进行指导。
本课教学设想:
本节课通过说,读,想,演,积累。来学习这篇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表演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生活。此外积极开展积累与运用。让学生充份从课文中汲取营养,打好良好的语文功底。
《猫》教学设计5
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关爱、善待弱小者的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过养宠物的经历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养猫的经历。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投影出示)学习目标(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1、理解故事内容。
2、体会作者情感及文章蕴涵的哲理。
3、培养关爱、善待弱小者的情感。
三、检查预习 (请一位同学先读一读下列字词,老师再出示答案,学生齐读,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标注)
读一读 (幻灯片)
污涩 怂恿 怅然 诅骂 蜷伏 惩 戒
四、速读感知(出示幻灯片)
速读课文,简述三只猫的`故事。(可选择其中一只谈一谈)
速读要求:
在文中标画出有关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词句。
学生按要求速读课文,在课文中标画??
请三名学生分别简述三只猫的故事,提醒学生抓住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词句。(老师简单点评)
(过渡语)我们从故事中得知:三只猫的结局不是失踪就是死亡。这让我们深表同情。那么,作者一家对这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五、小组交流,精彩展示(出示幻灯片)
作者一家对这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要求:标画出文中的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解。
小组充分交流??
小组精彩展示?? 教师板书重点词语
花白猫 小黄猫
喜欢 猫郑振铎 喜欢 酸辛 怅然、愤恨 可怜猫
愤怒→难过、自责、愧疚
老师追问:“我”对第三只猫为什么会产生难过、自责、愧疚这样复杂的感情呢?
引出“芙蓉鸟事件”
六、拓展联想(出示幻灯片)
想一想: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 会怎么想、怎么做?请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
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回答可能有两种说法:①第二只小黄猫不会吃黄色芙蓉鸟。②第二只小黄猫吃了黄色芙蓉鸟,也决不会责怪它)
(过渡语)同一件事,人们对待两只小猫的态度却截然不同。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七、探究文章蕴涵的哲理
学生各抒己见??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重点词语:
学生齐读启示: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要弄清事实,客观公正;要关爱,善待弱小者。(幻灯片)
(过渡语)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此种命运的又何止是一只猫而已?
八、说一说(幻灯片)
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说一说事情的经过。
你认为怎样才能减少或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学生谈自己的经历??老师适时点评
(过渡语)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想对同学们说
九、结束语(幻灯片)
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地对待一切生命吧!(学生齐读)
十、板书设计:
愤怒→难过、自责、愧疚
《猫》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猫的性格古怪。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性格特点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并体会作者的爱猫之情。
3、学会围绕一个意思,举两三个事例,把一段话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老舍先生语言的条理性、准确性、生动性。增强学生的语感。体会并朗读出猫的古怪性格。
教学用具: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5课,《猫》板书课题。这篇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不同时期的猫,分别是?
2、这篇课文里运用了很多丰富多彩的四字词语,我们来复习一下。谁来领读。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跟读。
谁能从这些词语中找出概括大猫和小猫性格特点的词语?(生回答:大猫:性格古怪、小猫:淘气可爱)师板书
二、接触猫的“古怪”
1、可爱的小猫,全身洋溢着淘气与生气,长大后又是那么的古怪。
下面我们就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猫的古怪写具体的。
2 、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能概括猫性格古怪的三个词语?并把这3个词所在的语句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
三、剖析猫的“古怪”
1、老实
(1)文中是怎样描写猫老实的?
课件出示: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2) 老实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师:它的确很乖。老师认为可以把这个乖换为听话,可以吗?你体会到什么?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听话。
课件:比较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乖”用得好,拟人化,把猫当可爱的孩子写,表达了爱猫之情。)
(3)指名有感情地读这段话,读出猫的老实和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出示课件。
2、贪玩
师: “贪玩”的句子。
出示: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1)猫出去一玩就是多长时间?“一天一夜”你体会到什么?(出走的时间长,玩的时间长,这可真是一只贪玩的猫)
(2)、“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去掉这个任凭可以吗?(课件出示)说说都有谁会呼唤它,会怎样呼唤,猫的表现又是怎样。( “不管”谁,“无论”谁怎么呼唤都不会回来。)它已经玩到山坡上,玩到树上,玩到村外去了,这可真是一只:生:野猫、疯猫。这可真是一只贪玩的猫啊!)
(3)谁能读出猫的贪玩,指名读。课件出示。
3、尽职
师:贪玩归贪玩,抓起老鼠来,这只猫还是非常尽职的。
(1)、指名读:出示课件:“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2)填空练习:听到老鼠响动,想一想可以填什么词语?
/它屏息凝视( )心
听到老鼠响动 —连就是几个钟头( )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心
师:(猫在捉老鼠时能专心,有耐心,有决心。这真是一只尽职的猫啊!)
(3)谁能读读这段话,读出猫的尽职。课件出示。(师评价:你们的决心可真大)
(4)下面分组来读读这一自然段。老师来读第一句。
(5)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读?(老师读的是中心句,我们读的这三方面特点都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6)课文用了哪一个表示转折的词把这三方面的性格特点连起来的?(可是)
板书。课件。猫性格可真是古怪!我们能不能在古怪前面加上一个形容词?书上用的哪个词?(实在)
师:“老实”、“贪玩”、“尽职”三个完全不同的特点,但是它们却出现在同一只猫身上,怪不得作者说:(课件出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只猫还有什么古怪的地方?
3、温柔可亲——一声不吭
(1)、从哪体会到猫温柔可亲?
出示:A、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① 这里用了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和前面“乖”的用法一样,都把猫当成了孩子来写。谁知道是哪两个?
指名说:蹭和抓痒。
这都写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
② 谁来读读。指名读。
③ 师:这位同学读得真好,把老舍爷爷的爱猫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2)师:还有吗?
出示:B、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a读懂了什么?(把脚印比作小梅花,多美啊,尽管是猫踩脏了稿子,但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朵朵小梅花)
b(想象对话。随机出示课件。猫:你写的字真漂亮啊!我给你配上几朵小梅花吧!老舍:这不是一幅字画吗?朵朵梅花馨香四溢。)
(3)除了从动作写出了猫温柔可亲,还从哪写出?(叫声)指名读。
出示: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A猫的叫声怎样?
b从哪体会到猫的叫声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c我们来听听这丰富多腔的叫声,指导朗读。
这哪还是简单的叫声啊,这简直就是在欣赏什么?(乐曲。)
(4)猫在高兴时温柔可亲。但它在不高兴时,又怎样?
(课件出示): “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5)男女生分读:女生读高兴时的温柔可亲,男生读不高兴时的一声不出。
4、师:这只猫一会儿温柔可亲,一会儿一声不出,这两个特点是不是有些矛盾啊?
(1)看看第三自然段,能不能也用一组矛盾的词语概括出来?胆小——勇猛(板书)
(2)大猫的胆量可真奇怪,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女生想想怎样读出猫的胆小,男生要读出猫的勇猛。(分读)
5、刚才我们学习了前三个自然段,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小卷。
(1)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的纸条,把空填一填。
(2)展示台出示并总结板书内容。(猫的性格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有时什么都怕,有时又十分勇猛。这只猫实在有些古怪!这三个自然段都是围绕这一句话写的,以前我们接触的一个中心句都是统领一段,而这里确是统领3段,这也是一种构段方式。)
师:老舍先生紧紧围绕“大猫古怪”写了“三怪”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猫。
7、想一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学习方法学习猫性格古怪这一部分的?
归纳学习方法:
1、找猫的性格特点。(知特点词)
2、自读,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猫的特点的?(找特点句)
3、通过重点语句来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品特点语)
三、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学习方法,分小组学习第二部分。
汇报交流:
1、我们知道了小猫的特点是:淘气可爱
2、这个自然段是从哪几方面写猫淘气可爱的不是很清晰,老师提示一下,我们可以从猫玩耍的不同的场所来找?
师:这么淘气的一只猫,老舍先生生气吗?从哪儿看出?(绝不会责打它)老舍先生说它是那么(学生齐读: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3、这里老舍先生又把猫当成了什么来写?(孩子)
文章处处洋溢着作者的爱猫之情。
4、让我们把作者对猫的喜爱读出来,配乐齐读第4自然段。
四、回读全文
师:一只猫,老舍先生用如此富有深情的语句把它描述得栩栩如生。这一切都来自于老舍先生对于猫真挚的感情。无论是淘气可爱的小猫还是古怪的大猫,都是老舍先生的最爱。
五、作业:小练笔
课下,就让我们学习老舍先生的这种写作方法,练习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
《猫》教学设计7
教学设计: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科组
一、 学习目标:
1、 会读、会写课后要求记住的13个生字
2、 通过抓重点词句,想想画面理解猫的性格特点,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白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3、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 学习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具体的实例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三、 学习难点:
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四、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卡
一、 自读
1、我先读一遍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再读上( )遍 这些词我能试着读出来:
性格 任凭 贪玩 尽职 稿纸 跌倒 开辟 古怪 屏息凝视 变化多端 枝折花落 无忧无虑(提醒同学易错的音)
在这些词语中,我想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些词
二、 自查
通过查字典我知道了“古怪“的意思
三、 自悟
1、《猫》是著名作家( )先生的一篇文章,我能把概括课文内容的'两个关键语句找出来( )和( )。
2、通过读第一段,我知道大猫性格( )、( )、( )(温馨提示: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圈画出来,边读边想这是只怎样的猫?写出自己的思考)从中看出猫的性格( )。
3、通过读第二自然段我又能够抓住重点的词句感受到猫高兴时( ),不高兴时会( )。从第三段中我感受到了大猫性格还表现在( )和( )。
4、阅读文章老舍先生的《养花》。
养花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会忽然闹霜冻。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温馨提示:读了这篇短文,我知道老舍先生是个 的人。)
4、 读文后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5、比较阅读课后连接,完成以下表格
四、小组交流预习
第二课时
珍贵的熊猫
熊猫,也叫猫熊、大熊猫、大猫熊。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数量很少的动物。 熊猫的生活习惯十分奇特而有趣。它生活在高山的森林里,喜欢吃竹笋、竹
《猫》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会写“糕、贪”等13个生字,会认“馋、霉”等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年糕、贪馋”等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
3.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暖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先生的代表作《我是猫》中的一个精彩片断。(板书课题)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
2.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重点指导:
(1)属于左右结构的生自有哪些?
(2)哪些字的字形容相混淆?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想一想: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我”看见厨房没有人,决定抓住机会吃了那块年糕,并由此发现了第一条真理。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写“我”人不见一个人影,咬了一口年糕不能动时,又发现了第二条真理。
第三部分:(5、6自然段)写“我”为了摆脱那年糕,使出种种伎俩,最终直立起来已经不是猫了,又发现了第三条真理。
第四部分:(7、8自然段)写在人们的嘲笑下“我”无奈地演完一场丑剧。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可以通过听写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默读思考,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思考:猫在头吃年糕的时候发现了哪几条真理?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
2.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四、交流汇报,深入学习。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题,梳理猫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
第一条真理: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
(这条真理是在猫看见年糕时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若想吃,趁此刻,如果坐失良机,只好胡混光阴,直到明年也不知道年糕是什么滋味。)
第二条真理:所有的动物,都能直觉地预测吉凶祸福。
(这条真理是在猫吃年糕的时候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还不快吃!假如有人来才好呢!)
第三条真理: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
(这条真理是猫在拔年糕时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最重要的是忍耐,便左右爪交替着伸缩。唉,这太麻烦,干脆双爪一起来吧!)
2.引导交流: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
学习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部分,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
(教师引导学生从猫的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体会。理解:瘆人、难得的机缘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学习第二、三部分(3-6自然段)
(1)自学二、三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3-6自然段,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有感情地朗读你所画的语句。
(2)交流汇报
第二部分交流重点:猫咬了一下年糕,牙齿动弹不得。“当我意识到这年糕原来是个妖怪时,已经迟了。宛如陷进泥沼的人越是急着要拔出脚来,却越陷得深……”的尴尬处境。
第三部分交流重点:重点体会猫在摆脱年糕时的动作和心理活动。(通过评读的方式体会猫的可笑——可怜——同情,通过读把情感的变化表现出来。)
课件出示:
(1)烦躁已极,便将尾巴摇了几圈儿,却不见何功效。将耳朵竖起再垂下,仍是没用。想来,耳朵和尾巴都与年糕无关,摇尾竖耳,也都枉然,所以干脆作罢。急中生智,只好借助前爪之力拂掉年糕。
(2)我先抬起右爪,在嘴周围来回摩挲,可这并不是靠摩挲就能除掉的。接着抬起左爪,以口为中心画了个圆圈。单靠如此咒语,还是摆脱不掉妖怪。
(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猫当时的处境。)
3.学习第四部分
(1)自由读第四部分,把人物的不同表现画出来。
(2)分角色朗读第四部分,深入体会。(读出各种不同人物面对猫艰难的窘境而表现出来的冷漠心态)
4.自由朗读全文,并重点朗读你自己喜欢的段落,提出自己还不太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文
文章学完之后,你的脑海中留下的仅仅是猫可笑的形象吗?还有什么?(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拓展阅读:《泰戈尔散文诗二首》、《狗的友谊》、《母爱》
七、板书设计:
看见年糕
我是猫
偷吃年糕
可笑
可怜
同情
力拔年糕
众人嘲笑
《猫》教学设计9
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运用对比的方法写猫的古怪性格。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分段,读课文,了解内容,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背诵第二段。
读课文分段
第一段(1----3):介绍了猫的古怪性格。
第二段(4):写满月的小猫可爱。
请你用串连各段段意方法归纳主要内容:(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二、学习第一段
读课文第一段,回忆课文内容。(要求边读边思考)
#1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里?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古怪”是形容猫的性格特别,很难捉摸。课文从三方面描写的性格有些古怪:
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不理不睬,一声不坑;
猫即胆小,又勇猛。
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猫的叫声是否总是那么动听,为什么在作者的耳中会是“丰富多腔”的?(展开讨论,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第二段:思考完成。
用()画出描写“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的句子。
抓词语说理解,谈体会。方法:读句子,话词语。
(满月的小猫淘气又可爱,它腿脚还不稳就淘气。在它的眼里什么都是它的玩具,而且玩就没个完。摔跟头它不怕,摔疼了也不哭,而且肆无忌惮在花盆摔交,抱着画枝打秋千,致使枝折花落,尽管满月的小猫到处闯祸,毁坏东西,但作者却更加喜爱这生机勃勃,天真可爱的小猫。
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再读课文,用串连各段段意义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介绍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板书:
猫
~~~ 老实、贪玩、尽职 ~~~
|温柔可亲、一声不吭
一 性格古怪 |胆小,勇猛 喜
――――――― ―――――― 爱
| 耍个没完 之
二 淘气―― |摔疼了也不哭 ――天真可爱 情
|摔交打秋千
作业:
一 组词
1 形近字组词
性( ) 忧( ) 职( ) 凝( )
姓( ) 优( ) 织( ) 疑( )
痒( ) 稿( ) 淘( ) 耍( )
样( ) 搞( ) 掏( ) 要( )
跌( ) 辟( ) 跤( ) 凭( )
秩( ) 僻( ) 校( ) 算( )
2 多音字组词:
的 折
二 填空组成词语
无( )无( ) 生气( )( ) 性格( )( ) 闭息( )( ) 变化( )( ) ( )( )可亲
三 造句
无忧无虑
四 背课文(第4自然段)
《猫》教学设计10
简介:
《猫》这篇讲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性情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我紧扣本单元的读写重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理解、读中品析、读中感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猫的可爱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教育: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侯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养:1、理解文中写得具体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发展: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方法:读式教学法、情景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家有猫吗?你们家的猫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老舍家也有一只猫,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大家有兴趣去看看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3课,一起去认识一下作者老舍家的猫?(板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这只猫有什么特点?(板书:古怪)课文中哪句话概括说出了它的特点?(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过渡:大花猫到底有多古怪呢?课文分三个自然段给我们作了介绍。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默读这段,思考:这段写了大花猫的哪些古怪性格?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老实贪玩
贪玩尽职
2、再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这段,用不同的线段画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
3、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觉,晚上抓老鼠,没事就东奔西跑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老实呀、尽职呀的,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他很喜欢这只猫)那怎样才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4、大花猫真逗!你最喜欢它的哪种性格?为什么?(学生1:我喜欢它老实,因为我觉得他很乖,睡觉的样子像小孩,很可爱;学生2:我喜欢它贪玩的性格,因为我家的猫也是这样的,很淘气。学生3:我喜欢它的尽职,它多负责任,多认真啊!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那好吧,加上你的感情,把你喜爱的地方读出来,注意要读得生动。(多种形式进行练读、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表演读)
5、老师引读,感情升华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1、总结方法,出示提纲,小组学习:
A、初读了解猫的古怪性格
B、细读画出猫的各种动静
C、品读朗读理解你喜爱的动静
D、赏读读出喜爱之情
2、检查自学效果。(让学生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从读中理解、感悟)
3、比较句子:(1)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
(2)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个脚印。
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在文中再找出这样的例子。
4、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这只猫很淘气;很可爱;作者很喜欢他的猫……)
好,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个自然段,再次体会一下猫的可爱和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四)同样方法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导这段朗读时,要注意读出猫的勇猛、读出作者的自豪)
三、小结
1、读了这部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像知道些什么?
2、大花猫这么可爱,我们写首小诗送给它好吗?
板书设计:
猫
说它老实可是贪玩
贪玩尽职
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什么都怕勇猛
《猫》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花猫性格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
2、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自主学习】
1、读读记记“任凭、尽职、淘气、贪玩、抓痒、暖和、的确”等词语。 2、课文填空并解答:课文主要写了( )的大猫和( )的小猫。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3、自主朗读课文。
4、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用“————”画出围绕哪句来写的,用“~~~~~”画出描写大花猫性格古怪的句子。(重点)
5、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词句。
【合作探究】
(温馨提示:小组内自主读文,读 中交流、理解、感悟。)
1、这只大花猫既既( )又( ),既( )又( )。真是( )。
2、猫的老实表现在( ),贪玩表现在( ),尽职表现在( )。
3、读第二自然段,用“—— ————”画出猫高兴时的样子,用“~~~~~~~”画出不高兴时候的样子。
【检测提升】
今天,我学习了课文《猫》,知道了老舍爷爷家的大花猫( )。
它既( )又( ),既( )又( )。高
【归纳整理】(小提示:学会了哪些主要的字词、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1.这节课我学会了 兴时( )它有时很( )有时很( )。小猫( )可以看出老舍爷爷对猫的( )之情。
请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等词语。
2.本文的主要内容:
3.我还想说
【学习后记】
请你将本课学习的收获、感想、惑记下来。
《猫》教学设计12
教学重点: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5、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法:对话法情境法
学法:默读法圈点勾画法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二、默读课文,做好圈点、勾画,整体感知。(教师出示生字词)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3、这几只猫的外形和性格各有什么特点?
4、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5、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一 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一34段 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三、文章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其中前两只活泼有趣,找出相关的句子分析,朗读并感悟。
提问: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两只可爱猫的篇幅不如一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2、我家三只猫最后结局都是亡失,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的'亡失,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四、精读赏析:15一一3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案发现场: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得不够。
5、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吗?
事实真相:鸟被另外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这只丑猫!
6、案件定性:冤案!
7、案件反思:(1)在知道事情的真相之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人?(2)为什么会造成冤案,我的过失是什么?
教师小结:根本原因就是“我”对那只丑猫有偏见!
明确:对三只猫,我和家人的感情是有区别的。正因为我的偏见,导致了第三只猫的死亡,所以,较前两只猫,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难过。
8、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延伸:感悟
六:主题:应善待生命、关爱弱小勿主观臆断、妄下断语
七: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应该善待生命、关爱弱小
不要主观臆断、妄下断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作者家里养过三次猫,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作者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有快乐、有心酸、有愤恨,甚至有无尽的懊悔。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的这种人生感悟的呢?
二、合作探究
1、找出描写的语句、抒情的语句、耐人寻味的语句,品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被描写对象的特点,并自然而然地将人物情感蕴抒情:将内在的情感外显化,更利于情感的抒发,感染人,打动人。
耐人寻味:“至此好久不养猫”“永不养猫”,不能忽视的句子,蕴含着作者不愿言表又更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2、写法探究:本文在写作技巧方面有那些特点?
情节曲折、结构严谨:得猫一一养猫一一亡失一一再得猫一一再养猫一一再亡失一一复得猫一一复养猫一一复亡失一一永不养猫。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首尾呼应、设置伏笔:文章开头交代“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抛出线索,总领全文,结尾以“我记永不养猫"收篇,开拓新意,照应开头。伏笔的表现: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在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可谓连珠缀玉、浑然天成。
3、鲜明的对比:之前我们非常喜爱前两只猫,使之和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后者的命运更加悲惨,以引起人们的深切同情,更加突出“我”过失之大,悔恨之深,有力地突出文章中心。
4、第一人称:文中的“我”是猫的主人,喜欢前两只猫。既是目击者,又是悲剧的制造者,便于直接抒情,解释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的共鸣,获得强烈的艺术表达效果。
三、课外练笔:以“我最喜爱的小动物”为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四、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语言之妙结构之巧
《猫》教学设计13
《面包房里的猫(一)》是一个童话故事,
(一)品读童趣
童话深受孩子们喜欢,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入童话去想象,去表现。让学生在整个阅读中勾画有趣的句子,品读有趣的句子,通过创设情境,用多种方式的朗读,感悟猫变化的神奇,有趣,感受童话的魅力,通过读来品读童趣。
(二)理解运用词语
在这节课上,我以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借助课件,收集资料,数据等。同时,在找有趣的句子中,通过读,补充句子,说话,训练学生学会运用表示顺序的词语,使句子表达得准确,清楚。在训练用“起初??接着??后来??再后来??最后??”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说话时,出示句子补充填空,让学生学会有条理的表达。
(三)让学生自由想象
这篇课文运用了大胆、合理、丰富的想象,在教学中,我也让学生依据文本想象。如在莫格把房子胀塌了后,镇上的人都很震惊。这只猫没完没了的长,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让学生也大胆的去想象。学生们的回答一个比一个有趣。有的说:它会长得比房子还高,一脚就会踩瘪汽车。有的说:它的嘴巴长得很大,一张嘴就让人们害怕,怕它吃人。还有的说:它一呼吸就吹起一阵大风,房子直摇晃,人们太担心了。
上完课后,很多老师给我提出建议,特别是李莉老师的评课让我学到很多。我觉得在指导学生读时不到位,没有充分的运用自己的激情,用老师自身的语言、表情、肢体动作、评价来调动学生读的兴趣。再上这类课型时,我一定注意要从作者和自己的想象中,从对文本的理解中找到“趣”点,指导学生充分朗读。
《猫》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字里行间理解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入新课,并了解作者
播放生活中的关于猫的卡通形象,欣赏可爱漂亮的猫,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观看一组小猫照片,让学生说说喜欢哪只,为什么?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划出字词。
相称(chan)郁(yù)闷一缕(lǚ)娱(yú)乐污涩(sa)怂恿(sǒngyǒng)婢女(bì)蜷(quán )伏惩戒(chng)怅然(chàng)
三、整体感知
1、通过这三只猫的比较,你们更关注哪只猫?为什么是第三只猫?(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默读15~34段思考,在第三只猫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几个人物?他们都是如何对待猫的?
四、课堂互动
师生角色扮演(教师扮演今日说法主持人,学生们分别扮演郑振铎,三妹,张嫂,观众)师:这只小猫不仅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还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组的关注,因为这只小猫身上发生了三起命案。好,我是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主持人,昨晚做了一个梦,一只遍体鳞伤的小猫向我哭诉,我要把著名作家郑振铎告上法庭,而且要求我代表它提几个问题,现在我已来到郑振铎家中,下面呢,我来采访几个被告。(教师一次对学生扮演的三妹,张嫂,郑振铎及观众进行采访。)
对三妹的提问:
1、听说你十分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喜欢小猫,是不是?你家里曾经养过几只猫,是不是很喜欢他们?
2、为什么不喜欢第三只猫?
3、可是小猫活着只是为了让人类感到开心么?
对张嫂提问:
1、听小猫说,是你把它带回家的,觉得它很可怜,你能不能说说当时的情况?
2、不过,当“芙蓉鸟”事件发生后,为什么没有站出来给小猫求情呢?对郑振铎提问:
1、你是否确定是小猫杀死了芙蓉鸟,你有没有亲眼看到?
2、那你凭什么判断他是罪魁祸首呢?
3、当你看到小猫在嚼着东西的时候,你是怎样去想的,又是怎样去做的?
4、可怜的小猫无缘无故遭到了毒打,再也没有回来?你是怎么想的? (观众朋友们,由于主人的偏见,一只小猫惨死了,这无疑是一件人间悲剧,面对这样的事,观众朋友们是怎样的看法呢?现在我来采访几位观众)
提问:
1、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2、你刚刚听了郑振铎先生的忏悔,你觉得小猫在天堂会原谅他么? (谢谢这几位观众朋友,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应该得到这么一个血的教训)
血的教训: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要凭个人的好恶、死心、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的过失。
五、文本研读,阅读训练。
1、下面重点看文中抒发作者忏悔之情的句子(学生齐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情)
2、个别学生朗读(播放背景音乐)
3、分组讨论:
A、我的什么过失使我的良心受伤了(用原文回答)表达了我怎样的品格?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达了“我”真诚、善良、知错就改的品格。
B、第二只猫丢失时,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前一句表现了失去所爱之物后内心的气愤,后一句抒发了自己伤害无辜后,内心充满内疚悔恨之情。
C、写前两只猫有什么作用?
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后者命运的悲惨,也更突出“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
六、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1、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
2、明白做人的道理:
面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七、课外拓展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八、教师寄语
懂得尊重和善待他人,你将收获更多。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对待一切生命吧!
《猫》教学设计15
【设计理念】
力求突出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设计特色】
引入选择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入研读机制,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揭示课题,教师简介作者,让学生初步了解老舍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感受作者语言魅力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学生带着要求自学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
课文介绍了哪两种猫?
2、交流板书:
大猫 古怪
小猫 淘气
三、理清结构,概括段意
抓住大猫古怪小猫淘气这条主线,引导学生研究:
1、课文的分段。
2、段意的概括。
3、主要内容的归纳。
(以一条主线所发挥的三大作用,使初读训练机理清晰,环环相扣,提高了读书效率。)
四、专题研究,理解课文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合作形成研读专题,即怎样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学生任选自己觉得最生动的一处讲给大家听。
1、教师先指导一处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应当怎样讲。
2、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教师巡视指导,掌握自主研读的情况。
3、小组或同桌合作,最后组织课堂交流;教师随机作点拨、深化和评价。
(教师示范后,要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可以让学生划出自己最喜欢的、感受最深或最能体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句子,研读领悟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赏读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然后,把这个过程具体地说出来与大家交流。这样保证他们有时间去读,有效地锻炼咯额学生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把读课文与研究性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有充分的自由,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豪感,真正发挥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后,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笔下却显得那么惹人喜爱。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正说明了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先生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猫》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猫》教学设计04-17
老舍的猫教学设计07-02
《我们家的猫》教学设计04-04
《猫》教学反思(精选)07-08
《猫》教学反思07-15
猫的教学反思08-14
猫教学反思06-16
猫教学反思06-09
《猫》的教学反思05-27
猫的教学反思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