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读港、澈、壶、缸、罢、苟、绣、徽、聋、哑并会写。注意苟和徽字的书写。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举止特别”“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等词语。
3、准确勾画出青年看鱼和画鱼的句子,理解其中的关键词句,学习青年的优秀品质。
4、理解“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
5、初步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 生齐读课题《鱼游到了纸上》,产生疑问
师:你们肯定会想,老师是不是把题目写错,鱼应该生活在哪里?
生:鱼应该生活在水里呀?
师:但是我告诉你,一点也没有错,的确是鱼游到了——(生齐读课题)纸上
师: 其实,我也纳闷儿。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2、带着疑问,一起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1、我先来看看你们预习得怎么样,认为自己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的同学请举手,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再读一遍课文,两个要求:第一、把生字读准,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把句子读通顺。第二、读时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笔来边读边作上记号。
三、朗读课文,分析关键词句。
第一关:学习课文的1-4自然段
1指名读每一段,注意其中的生字用红字标出。
2理解词“语清澈见底”、“自由自在”、“赏心悦目”,一起想想这样画面,带着愉悦的心情,一起读一读。
3理解“举止” 找出举止特别的句子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板书:忘我境界)
4“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
5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理解词语“呆呆地”“静静地”“不说一句话”“老是”
第二关:学习课文5-9自然段
1、看看这幅图,说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举止特别?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注意观察青年人在做什么,他的动作、神态(多媒体显示青年画鱼的图像,学生观察。)
2、咱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出示(5-9)段指导里面衣裳和似的的读音,还有第九段的似
3能结合课文的词、句说一说,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画鱼举止特别,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4联系课文句子理解“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
从“一丝不苟”“像姑娘绣花”体会工笔素描细致;从“很快”“仿佛鱼真的游到了纸上”体会挥笔速写快速传神。
师引导学生在文中找描写青年人画画神态的句子。
理解“静静地”“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深化“忘我”境界的体会。
5句式联系有时......有时......改写成其他的。
第三关开始啦,读课文的10-14自然段。
1、这段文字中有没有那些句子让我们感觉到他的举止特别呢?勾画出来。
2、理解“每个星期”“一整天”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后院,你看见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
师:一个风雨交加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后院,你看见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
师:也就是无论什么季节什么天气,那位青年都是这样静静地,呆呆的看着,中断过吗?
师:这是一位什么样的青年?
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3、接下来我们来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4、那课文题目怎么是“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
5、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清楚了,“鱼游到心里”也理解了,现在谁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生:先在心里深深记住鱼是怎么游的,才能画好金鱼的动态。所以游到心里是原因,游到纸上是结果。
师: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教师边多媒体演示,边说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把这个问题拿下。)
6、通过连闯关,我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青年人呀?
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回忆每一关的内容,看鱼、画鱼、和交谈。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2
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2个字。结合上下文体会“呆呆地、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3)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良好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含义及相互关系。
3 教学准备:绿色班班通教学设备 教学课件
4 教学过程:
(1)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①学生相互交流去西湖旅游的经历
同学们,今天我们和八班的同学互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老师了解到很多同学都喜欢旅游,那么你们去过西湖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班班通使用及分析:利用班班通,两个班的同学互动介绍自己去西湖时的旅游感受;这样可以较好地实现两个班同学的知识经验的分享。】
②欣赏西湖视频,感受西湖的美丽
刚才我们分享了两位同学的旅游感受,现在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走近西湖,去感受一下西湖的美丽。
【白板使用及分析:利用白板播放西湖风景视频,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了解西湖,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③提示课题
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景色秀丽迷人,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在西湖的旁边,有一处美丽的景点,叫玉泉,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玉泉池边。
(2)用心读题,大胆质疑
①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学生会提出如下问题:a 鱼原本是游在水里的,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呢?b 课文中讲的谁让鱼游到了纸上?c 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
②带着这个疑问请大家来读课文
读的时候要字字响亮,不错一字,不多一字,不漏一字。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初读检查,反馈质疑
①出示本课生字词,认读,练写难点字
花 港 绣 花 罢 了
厂 徽 聋哑 细 致
a 指名读,齐读
b 仔细观察画线的生字,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你能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吗?
c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后练写一遍。
【白板使用及分析:利用白板出示本课生字词后,首先用放大镜突出显示学生感觉难写的字,可以使学生更为清晰地观察难点字;其次,教师在白板上范写完“港、徽”两个字后,运用白板的回放功能呈现教师书写过程,在字体书写的动态演示中巩固学生对于这两个难点字的记忆。】
② 指名说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师生交流中反馈质疑时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文中讲的一位青年让鱼游到了纸上)
③ 故事中告诉我们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举止特别)
(4)朗读课文,感悟“特别”
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呢,用心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① 品读“看鱼”部分,感受青年的专注
a 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b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他的举止特别?(呆呆地)
c 理解“呆呆地”:老师课前查了一下工具书,呆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分别是:
第一种:傻,愚蠢。
第二种:脸上表情死板,发愣
第三种:停留
指读三种解释,想想在这句话中应该选哪一种,说出理由来。
透过呆呆地你能感受到什么?d 想象着这位青年看鱼时的情景,看怎样把他专注和入神的样子读出来。
e 小结:
是啊,透过他看鱼时呆呆的样子我们感受到了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白板使用及分析:①在学生交流读书感悟时教师运用白板的书写功能随机圈点勾画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交流词语的理解及读书的感受;②在理解“呆呆地”一词时,充分运用白板的词典功能,随机查出词义,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较好地体现了白板词典的便捷功能。】
② 品读“画鱼”部分,感受青年的投入
a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他的举止特别?
b 出示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
c 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d 老师这里有两幅图,你知道哪幅是工笔细描?哪幅是挥笔速写成的吗?说说理由。
e 教师引读:你看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结合刚才看到的图,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画技高超)融入感受师生合作读。
【白板使用及分析:①利用白板的图库功能,在理解“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这两个词时调出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理解词语。②在指导学生朗读描写青年画鱼时的句子时,利用白板的幕布功能先遮挡住“挥笔速写”这部分,指导读“工笔细描”这部分句子,较好地凸现了重点,便于教师分步进行指导朗读。】
f创设情境:看到这位青年画鱼时的样子,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老人,有青年,还有可爱的孩子们。大家情不自禁地赞叹着,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引读书上的句子“哟,金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指导读出惊奇的语气)
年轻的阿姨笑眯眯地夸奖他——
一位慈祥的老人乐呵呵地称赞他——(引导想象说话)
人们赞叹着,可是,这位青年却头也不抬,理也不理,人们感到不可思议,不可理解,议论声也随之而来,一位中学生说——
几次见到他的作者也在心里说——
可是,唯一没有任何反应地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这里的融为一体是什么意思?读句子体会体会。
是啊,此时的他似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想象一下:为了画好金鱼,他还忘记了什么?他好像已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体会着再读。
同学们,正是因为他这样专心致致地画鱼,他眼中所见的是鱼,心里所想的是鱼,笔下所画的还是鱼,才会使那个小女孩发出这样的惊叹——(指课题,齐读)
才会使围观的每个人都有这样一种深切的感受——(指课题,齐读)
课文读到这儿,你知道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了吗?(反馈前面质疑中的第一个问题)
③ 品读“笔谈”部分,感受青年的勤奋
a 当作者了解到这位画技高超的年轻人是位聋哑人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们开始用笔交谈,他们谈了些什么呢?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b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你能联系上文说说鱼是怎样游到我心里的吗?(反馈质疑中提出的第三个问题)
c 那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呢?
(5)拓展练笔,升华情感
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他就这样坚持不懈地专注地看鱼勤奋地练习画鱼,不到一年功夫,就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了。了解了他的故事,此时此刻,在你心里,他还仅仅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吗?他还是一位怎样的青年?请同学们看着提示来写一写?待会我们和八班的同学来交流一下,看看哪个班的同学想象最丰富,写得最精彩。
【班班通使用及分析:①运用白板出示写作提示:这是一位( )的青年,他( )。②利用班班通,两个班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小练笔,进行作品分享,在合作交流中可以使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多元深入的理解。】
(6)总结全文。
看来,故事中这位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课下请同学继续练写修改自己的小练笔,下节课咱们继续来交流。
5班班通及白板应用反思
本节课是我首次尝试运用班班通的教学模式来执教语文课。教学中,我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及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运用了班班通教学设备及电子白板辅助教学。通过班班通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了两个班学生的知识积累的分享及课堂练笔作品的交流与分享,突破了以往单班授课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时,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凸显了难点字的易错部分;回放功能则将教师的书写过程动态演示了出来,较好地加深了学生记忆,使生字的教学更为扎实。在感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即有教师预设资料的使用,也有即时的手写注释,探照灯、幕布、图库等工具的使用也加强了教学效果,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如在白板上的注释、写字以及相关操作等都可以进行回放并保留,对学生的总结回顾以及教师的反思都有很大帮助。白板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由于受本地局域网的限制,网络连通时经常会出现故障,给班班通的运用带来了许多不便。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含义及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多媒体出示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脑海中有什么问题?
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们大家一定能够完成的。有没有信心?
二、小组交流,提出问题,梳理排序
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习,我们先来看看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多媒体出示生字,指读。一人读,再齐读)
我们都知道鱼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时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笔来边读边作上记号。
自读课文。
[给够时间,围绕“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边读边做记号。教师短短的几句话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渗透了读书的方法。]
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先说说哪些问题你没弄懂,如果小组内理解不了,等一会儿,老师发给你们纸,把它写在上面,我们大家共同来理解。请同学们现在开始小组交流吧!
(小组交流。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共同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写在纸上。)
[小组交流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横向交流信息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学生精神放松,无拘无束,能者为师,人人参与,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投影仪显示学生的问题:
(1)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2)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3)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
(4)这位青年特别在哪儿?
(5)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6)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心里两者是什么关系?
(7)鱼游到心里怎么理解?
(8)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之间是什么关系?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其中有重复的,咱们把它拿掉?
教师梳理问题
现在还剩下这几个问题,根据课文的顺序,看看我们应该先理解哪个问题?
(教师随机排序并画上序号)
先理解“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这个问题。
再理解“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第三个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最后理解“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每个小组的代表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这些问题具有共性,也是应该解决的重点问题。巧妙的是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把问题写在胶片上,自己走到前面用投影仪放出问题;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把重复的问题去掉;再启发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叙述的先后,调整了顺序。教师精心设计的这个教学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
三、探索感悟
下面根据排好的顺序,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书中找到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然后讲给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请你们现在开始吧!
(给学生5分钟读书时间)
生讨论学习
[又一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按照排好顺序的问题,在书中找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子进行理解。又一次发挥群体的智慧,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非常善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我们理解“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先得知道“举止”指的是什么?(板书:青年)
2.师:“举止特别”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板书:忘我境界)
3.“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看鱼)
从你们抓住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啊!我们一齐读读,读时突出那些重点词、句,语速不要太快,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也是本课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组织全体同学进行讨论,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不强求答案一致,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
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看看这幅图,说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注意观察青年人在做什么,他的动作、神态;再看看周围人的神态、动作,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多媒体显示青年画鱼的图像,学生观察。)
[采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谁能结合课文的词、句说一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画鱼)
1.“唯一”是什么意思?谁还能再说说。
2.这是达到忘我境界的一种表现。“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解决了。(把这个问题拿下来。)谁能再补充?
(“一丝不苟”的意思是一点儿也不马虎,说明青年画鱼认真、全身心地投入,与别人不一样。)
[教师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紧紧抓住关键的词、句子适时点拨、精讲,使学生理解聋哑青年举止特别是因为爱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与鱼融为一体。]
小结:正因为青年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我们才感到他的“举止特别”。这个问题你们弄懂了吗?(把第一个问题拿下来)
1.接下来我们来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谁能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听。
(先在心里出现了一个印象,牢牢记住。青年要很多次去看,结果才画出这么好的金鱼。)
小结:青年通过反复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装的都是金鱼鲜明、生动的形象。这就是“鱼游到心里”的意思。(拿下这个问题)
我们最后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要理解二者的关系,必须知道每句话的意思。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已经知道,咱们先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的意思。
1.“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
2.在书中找到,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齐读)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哪个字可以看出青年画鱼画得像?
5.一个“游”字告诉我们青年画的鱼像真的那样在纸上游动,这是小女孩对青年的一句赞叹,用这种赞叹的语气练习读读好吗?(生练读)
(师指名读,生齐读。)
6.小女孩一句赞叹的话让我们感到青年那忘我的精神终于有了回报——鱼游到了纸上,所以作者要以此为题。(指题目,学生齐读。)
7.“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清楚了,“鱼游到心里”也理解了,现在谁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小结: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教师边多媒体演示,边说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把这个问题拿下。)
这些问题我们全都理解了,你们真行!经过前面读书自学,提问,讨论,我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青年人呀?
讨论
师:你们说的都对,是一个勤奋专注的青年。(板书:勤奋专注)
[“鱼游到了心里”是“鱼游到了纸上”的前提,“鱼游到了纸上”是“鱼游到了心里”的结果,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抓住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巧妙地点拨了一个“游”字,让学生体会青年人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专注品质,进一步理解了内容。]
多么好的一个青年人,为了画好金鱼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忘了自己,我被他勤奋、专注、忘我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同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站起来带着这种敬佩之情放声朗读。
(全体起立朗读课文)
四、拓展、积累
过渡语: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
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观察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作者到玉泉观鱼,不仅看鱼,还留心那里的人,发现了一位青年举止特别,他就多次跟踪观察,看他怎么看鱼、怎么画鱼,同时注意听听别人的议论,当发现他是聋哑青年,又采取笔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作者就是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材料(板书:积累材料),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今天我们只是初步学习,以后的学习还要逐步深入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教师注意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在指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落实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启发学生,适时点拨,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了材料,水到渠成,非常自然地加强了读写之间的联系。]
反思
教学设计很有新意,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和训练意识。1.教学目标明确、适当,体现了年段特点。上课开始,教师将学习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引导、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激发了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2.教学过程科学、优化。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在小组内讨论;经过讨论仍然有不理解的问题再一次提出来,老师引导全班同学进行梳理;然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比较、分析、理解。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读、自悟、自解、自练,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真正居于主体地位。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教师在揭示课题时问学生:“鱼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并用彩色粉笔在“游”字下面重重地画了个“…”符号,留给学生一个悬念。在引导学生反复讨论、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大屏幕显示出几条金鱼游动的姿态,教师边演示边做小结。一个“游”字,画龙点睛,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同时悟出了课题的深刻含义,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中心思想。4.读写结合,突出读写训练重点。本组读写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举止特别”“融为一体”等词语时,有意识让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学习,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因而能画出鲜明、生动、活灵活现的鱼。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选择材料写出这篇文章的?”让学生悟出作者到玉泉观鱼,发现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就跟踪观察,通过看、听、问等方式,积累了很多有关聋哑青年的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达到忘我境界”为主线,写成这篇文章。学生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弄懂了什么是积累材料,怎样积累材料,感受到积累材料之重要。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突出了本组读写训练重点。5.加强了读的训练。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读的训练。自读课文给以足够的时间,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书,边读边思,真正地读书,不是走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当理解了内容,学生为聋哑青年忘我、专注的品质所感染,情感的闸门打开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渲染了气氛,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教育。可以看出教师在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有所创新,效果比较好。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工笔细描”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品读第4和第7自然段。
3、体会聋哑青年画技的高超,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在有感情地朗读中理解、感悟描写青年画鱼、看鱼的句子,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空白处,落实写话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创设情境:
板书课题,读题。
2、存疑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想想提出的疑问,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文中找出和题目意思相同的句子。
2、检查反馈,教师导学:
⑴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⑵ 找出和题目意思相同的句子,指导朗读。
三、紧扣课题,体会“画技高超”
1、出示: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朗读,从一个“哟”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2、引读: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⑴ 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⑵ 这段话里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⑶ 再次朗读句子,说说你读懂到了什么?
3、引导写话。
4、指名交流。
5、小结过渡。
四、品读“特别”,感受勤奋专注
1、自由读读第3~4自然段,体会“特别”。
2、品读: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⑴ 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⑵ 从这句话里,你感觉青年有什么特别之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⑶ 其他人来到这美丽的玉泉是怎样看鱼的呢?
⑷ 你觉得青年真的是呆呆地、静静地,而且是不说一句话吗?再读。
3、出示:
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理解“忘我”。
五、小结设疑
1、小结。
2、设疑。
3、书写生字。(机动)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立足重点段落,多层次、多角度地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立足课题,提出疑问
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鱼游到了纸上”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设计点评:直奔主题,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期待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诵读入境,整体感知
1、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不明白,下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看能否从文本中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出示读书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②边读边思考“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尽量将上一自然段和下一自然段找出来单独再读读。
③读完之后你是否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2、同桌相互交流:上面的读书要求和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3、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针对容易读错的字,板书正音:澈、港、缸、聋。
4、指名交流:你对“鱼游到了纸上”的理解。
[设计点评:带着问题读课文。使学生养成读有所思、读有所求、读有所获的习惯,真正达到快速感知文本内容、初步了解文本特有内涵的目的,为探究文本、走进文本作好铺垫。]
三、认读词语,概括内容
1、出示三组词语认读:
A:聋哑青年 举止特别 呆呆地站 静静地看
B: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
C:大家赞叹 纷纷议论 相互交谈 游到心里
2、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或者部分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请你拿出笔写下来。
3、同桌相互对读课文,检查对课文阅读的情况,交流概括的主要内容。
[设计点评:教师有意识的将词语分为三类:A类是聋哑青年观鱼样子的词语,B类是聋哑青年画鱼样子的词语,C类是观众和“我”表现的词语,目的是帮助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和积累。同时用上述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既规范学生语言。又灵活运用词语。使语言训练与文本内容融为一体。]
四、精读语段,感悟形象
1、大家已经知道了“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聋哑青年的把鱼画得像。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段落具体讲了这层意思。
2、教学7-8自然段。
(1)你知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意思吗?看看第七自然段哪些句子和词语能帮助你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重点抓住“一丝不苟”、“绣花”和“细致”理解工笔细描)
(2)你想象一下,青年对金鱼的哪些部位采用了工笔细描?是怎样做到工笔细描的?
(3)正因为他画得好。围观的老人、青年、小孩是怎么赞叹和议论的?
(4)谁能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融为一体”的意思。
(5)此时你如何评价这位聋哑青年?
(6)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他画鱼画得像?
(7)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及教师范读。
[设计点评:对青年绘画技艺的精湛的体会。要落实到关键的字词上,此时教者抓住“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细致”等词语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真正理解它们的基本义和语境义,感受了聋哑青年的绘画技艺。不难看出此环节教学将词语的理解和积累、语言的迁移与运用、方法的指导与习得融为一体。这样立体推进,让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与对青年形象的感悟做到合二为一。]
3、青年将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得益于什么?请你认真读读3-5自然段。看能否发现什么画画的技巧?
学生读后谈感受。(引导学生立足“忘我的境界”、“呆呆地”、“静静地”以及“从来不说一句话”想象、感知他平时如何认真观鱼的特点)
4、再评价这位聋哑青年。(除了品质以外,有必要引导学生谈出对生活的热爱)
5、教师小结:是啊,如果不是他长时间忘我的观察金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画鱼,那么他又怎能使画出来的鱼像在水里游呢?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一丝不苟”、“唯一”的意思。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2~3段,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教学重点:
通过2~3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如“呆呆地、静静地、一丝不苟等”来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一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到鱼在纸上游吗?那看了这个题目你想问什么问题?
(生: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好,让我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指导学生自学全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指导书写“唯”字,把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各写一个。
3、填空:
我在()观鱼,看到了一位()的青年,他()。
4、指名说不懂的问题。
四、快速默读课文
按下列提示分段:
1、玉泉观鱼
2、认识青年
3、人们赞叹
4、了解青年
五、指导学习第2、3段。
1、自由读,从哪里看出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找到的同学自由上前板书。)
2、出示:……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的画画。……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①指名读,说说从哪些词感受到了青年的忘我境界。
②指导理解:一丝不苟
a、要求学生从句子中划出能够说明“一丝不苟”意思的一个句子。
b、用自己的话说说一丝不苟的意思。
③“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看出什么。
④指导朗读。
3、第8自然段抓重点词理解教学同。说说大家会赞叹些什么?议论些什么?
4、正是因为青年画得很像,以致于一个女孩发出了惊叹。
指名读女孩的话(读出惊叹的语气)
比较
“哟,他画的金鱼真像啊!”
“哟,金画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写出了他画的金鱼仿佛是活的。)
六、小结:
这位青年怎么会画得如此之象呢?下一节课桌上我们再去了解他。
板书设计:
呆呆地、静静地
一丝不苟
举止特别 忘我境界 没有反应
融为一体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7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悬念叠出,篇末解疑是本文的主要特点。读这篇文章,会让你产生许多疑问。文题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文本也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这位青年是谁?他的金鱼为什么画得那么像?当别人惊叹他画得好时他为什么毫无反应?等等这些层见迭出的疑团,直到文章最后才一下全都解开,使读者恍然大悟。这样写,不仅能紧紧吸引读者的兴趣,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其次,本文对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是一篇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的很好的语言学习范例。一方面,学生可以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能合理运用部分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几句话。
2、品味“游”字,懂得一个好的文题更能吸引读者。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练习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题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有什么疑问吗?
是啊,鱼只能画到纸上,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就自己去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带着疑问自由读。
反馈:你心中的疑问解决了吗?
小结:同学们读得特别有味道,我想很多同学就是被这个“游”字所吸引。如果文章的题目用“鱼画到了纸上”,恐怕这篇文章就不能这么强烈激起我们读书的欲望了。你们看这就是一个好文题的魅力所在。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给自己的作文取这么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题目。
2、第二遍读:带着任务仔细读。
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与课文题目相照应的句子。
反馈:字词检查
第一组词:花港 厂徽 聋哑人
指名读,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话。
第二组词:清澈见底 一壶茶 金鱼缸 赏心悦目
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几句话。
书写指导:港 澈 壶 徽 (指导重点:写正确、端正)
三、品读“游”
1、交流:文中那些句子于课文题目相照应。
小结:给文章确定题目的时候,这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或者对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说法进行提炼,作为文章的题目。
2、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1)指名读,引导读出这样惊奇的感觉。
(2)小女孩为什么这么惊奇?他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金鱼?
小结:把一句话就读成了一幅幅画面,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如果,我们再能把脑海中那幅灵动的画面又浓缩成这样一句话,相信你会读出新的感觉。
(3)练习感情朗读。
四、研读外貌描写
1、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神奇的青年?请你划出文中描写青年外貌的一句话。
2、口头填空:他( )身材,长得( ),一对大眼睛( )。
3、读了这样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
小结:带给你这些感觉的无非就是括号里的这几个词。大家看,青年的外貌描写语言非常简洁。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一个青年的形象已鲜明地展示在我们眼前。看来描写一个人的外貌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抓住特点,三言两语,也能把一个人物形象写的鲜活。
4、出示小女孩图片,抓住人物的特点,试着用一两句话来写一写她的外貌。
五、研读动作描写
就是这么一位秀气的青年,竟然把鱼给画活了。想不想看一看他究竟是怎样画鱼?找出描写青年画画的自然段,读一读。
1、出示描写青年画画的段落。
2、青年在怎样地画画?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
你平时会一丝不苟地做那些事?
3、圈出描写青年画画动作的两个词。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怎样画是工笔细描?怎样画又是挥笔速写呢?你能比较一下这两种画法不同在哪里吗?(速度,细致程度,内容)
4、练习朗读,读出两种画法的不同感觉?
小结:青年不管是工笔细描,还是挥笔速写,都是那样一丝不苟,才把金鱼画得惟妙惟肖,让人觉得是鱼游到了纸上。其实青年不仅画画是如此一丝不苟,他还有更多的时间在一丝不苟地干什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真正秘诀是什么?我们下堂课再讨论
【教学反思】
语言的学习需要范例。这篇课文写作特点鲜明,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挖掘的地方。但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怎样的语言学习才能最有效,这是我在做教学预设时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教学预案几经易稿,最后确定把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1)文题的特点解析。文章题目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文题与文本内容相照应,是本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了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时确定文题的能力,取得一定的实效。
(2)外貌描写的品读与写作模仿。由于对本文的外貌描写已抓住特点,故学生在仿写时对这一写作要求了然于心,在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仿写得精彩的句子,教给了学生一种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3)人物动作描写与人物的精神内涵。由于课堂节奏没有掌握好,前半节课有些松散,后半节课就显得仓促了。原来预设的从人物动作领略人物精神内涵的目标落实得不到位,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在课堂生成与预设有出入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及时调整教案,要以追求学习的实际效果为目标,而不是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已完成。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8
【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写人的文章。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作者对对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年轻人的话——“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是课文理解的难点。全文可分为两大主要版块,一观鱼——“鱼游到心里”(3-4自然段);二画鱼 ——“鱼游到纸上”(5-9自然段)。两个版块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理解了原因——鱼为什么能游到年轻人的心里,也就自然明白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课文对年轻人的细心、专注地看鱼、画鱼,“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描写细致入微,是一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本文教学的重点一是让学生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走个来回,不但知道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写。本节课让学生找到青年言行的句子品读、感悟,再通过适当的语言文字训练,使一个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聋哑青年跃然纸上。同时,在这种品读、感悟之中也了解了作者是怎样写的。然后再让学生读文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就这样,学生学完课文后,不但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学情分析】
本册在阅读教学上有两个重点:一是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二是要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与想象,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学生已学会的想象法,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以及课文“鱼游到心里再游到纸上”的这个特殊的内容决定,我打算紧抓重点句,扣重点词,展开想象理解“鱼是如何游到纸上的?”引出鱼如何游到年轻人心里的探究,从而感受年轻人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年轻人做事的勤奋与专注,受到启发。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划出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准备练习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读题质疑。
1、欣赏鱼图(出示课件)
●老师听说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而花港可是最有名的观鱼点,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2、揭题板题
●这些活泼可爱的鱼,平时都生活在-----水里。是的,鱼儿的生活离不开水。但今天我们要学的27课却很特别,鱼不是游到水里,而是游到了纸上。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齐读课题
3、读题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的脑海里冒出了什么问题呢?
预设:老师把孩子的问题进行梳理,在关键词上打上 “?”
① 为什么说金鱼游到了纸上?
② 鱼怎么样游到纸上的?
③ 这话是谁说的?
④ 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
……
(在解决问题3、4时,引出“聋哑青年”。)
4、随机学习“聋哑”
(1)初识人物,带学第3自然段。(出示课件聋哑、句子)谁来介绍一下?
(2)这句话对聋哑青年进行了什么描写?或写出来了青年的?(外貌描写)
(3)小结:外貌描写是我们写人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要好好读一读,学一学。副板书:外貌
【设计意图: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奥秘。同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期待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再读课文,要求:
导:那课文(示课件)讲了聋哑青年哪几件事呢?我们再去读读课文,要求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思考这个问题。板书:聋哑青年
2、交流:课文讲了聋哑青年哪几件事呢?板书:观鱼 画鱼
3、 出示词语,朗读积累
① 花港、茶壶、鱼缸、绣花、罢了、厂徽
●标红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老师挑“徽”字要大家一起写一写)
②泉白如玉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
●读完这组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美好的事物-----泉白如玉的玉泉,清澈见底的池水,真是令人“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就叫做赏心悦目。
●我们再来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读读,把它们积累下来。
③一丝不苟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融为一体
过渡:这组词语也很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谁干什么?聋哑青年画鱼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本课文的写作思路不是十分清晰,考虑到让四年级的学生整体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就从问题中解决“主角是谁?”再读思考“讲了他的一几件事?”采用分步提示的方式来降低难度,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另外,在学词时分组学习,目标明确,学有重点,一点带面。】
三、研读 “画鱼”,感悟专注。
1、再细读课文,注意听,划出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
2、反馈交流,预设出示:
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3、自由地读一读。
●这段一共只有2句,其中,把青年画鱼的过程写具体的是哪句?
4、聚焦第2句话,圈出分号,了解“分号”的作用。
●那我们再读读第2句话,有没有发现有一个平时不太常见的标点?分号。
●分号往往用在几个并列的句子之间,这些句子既表达相同的内容,但又有很大的不同。不信看这句话,这分句的前后两部分,同样是在讲青年画鱼,但他在画法上又有很大的不同,谁知道,来听听你的意见。
5、理解“工笔细描、挥笔速写”板书: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A、出示课件引导先从字面理解“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工笔细描”,怎样是“挥笔速写”?
●老师听懂了,“工笔细描”,关键在于“细”上,那“挥笔速写”重点在什么?(突出一个“速”)
小结:老师查过资料,知道了“工笔和速写是中国画的两种不同画法,工笔讲究一笔一画慢慢描,用笔工整细致;挥笔速写正好相反,下笔速度很快,简单几笔就把主要的特征迅速画下来。
B、引导看图理解:
●这里有两幅图,你们觉得哪一幅需要工笔细描,哪一幅是挥笔速写?
●演示:是的,大家注意看,金鱼身上的鳞片需要大家工笔细描。
来,咱们也当一回画家,以手代笔,想象你手上拿着的是一支细细的毛笔,我们来把金鱼身上的鳞片工笔细描一下,你看,这细细的线条需要大家慢慢地画,细细地画,要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我来采访一下这位小画家,说说你刚才是怎样画的?
读词理解:-----现在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工笔细描,轻、细、慢 ;
再看这两条金鱼的尾巴,就需要我们挥笔速写。现在你手里拿着的是粗大的毛笔,蘸满了颜料,我们一块来速写一下。准备好,来,很快地画出来…很快地画出来,
读词理解:-----现在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快速读---挥笔速写,
C、引导联系句子理解:
●像我们刚才这样一点一点的,慢慢地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即使是一个细小的鳞片都是精雕细琢的,不能有一丝马虎。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咱们就称为他“工笔细描”,
而挥笔速写,抓住的是鱼的转瞬即逝的动作,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所以要画得快,但要画得活灵活现。
6、指导朗读。带着我们的理解,再回到句子好好读读。
●师生合作读:
师——他有时…有时又…;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
●男女生合作读:(指名再带齐读)
1)师:听出来吧,这青年画的时候,有细有粗,有轻有重,有慢有快,有淡有浓---这就是它们的不同,来我请两个同学合作读,女同学心思细腻点,就读工笔细描,男同学潇洒点,来读挥笔速写。
2)真好,来,女同学跟着她来一起细描,男同学跟着一起速写一下。
3)来,这边同学试着细描,这边同学跟着速写,读。
4)能试着背一背吗?试背、指名、齐背(机动)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只有学生真正了解了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情感。根据“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词意,引领学生正确理解文本,从而深入地体会年轻人画技的高超。】
7、体会青年的专心。(抓“静静地”、“融为一体”)
引说:青年就这样时而细,时而粗,时而快,时而慢,时而轻,时而重,静静地画着,一直这样静静地画着,他似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正如课文中写的出示课件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8、赞叹点题
●引说:整整一天,这位青年一直就这样静静地画鱼,一条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怪不得,有个小女孩不由自主地叫起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读)
●是的,同学们,女孩在说这句话的同时,还会有怎样的反应?
1)预设:不可思议的表情,惊讶——是的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
2)读——我们带着这种神态和感受一起来读读。女孩看青年画画,越看越惊讶,越看越佩服,最后,情不自禁地叫起来,读-----
【设计意图:在本课教学中,体会年轻人的专注是重点之一,也是难点。而要领悟到如何专注,读懂重点词句是关键。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自主学习,才能品读得仔细,体会得到位。】
四、练笔升华,设疑延引。
1、是啊,女孩这一叫,把其他看鱼的人都吸引过来啊。
2、你瞧,读,
(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
3、作业练笔:想一想,如果你也在围观的人群中,会看到观众怎样的反应呢?你会听到他们怎样的议论和赞叹呢?来拿出作业纸,动笔写一写。有没有注意到“分号”标点?刚才我们研究了这个标点,现在试着来用一用这个标点。请同学们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三个人物你选一个人物写一写。如果能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你可以得★ ★ ★ 级的最高评价。
师巡视中提醒孩子看图联系生活,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下来。
副板书:动作、神态、语言
4、交流反馈:
请大家仔细听一听,你们要听仔细他是怎样写的,还要注意体会,我们用分号把三位同学写的话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注意,老师读第一句话,老人、青年、小孩接下去……
写得好,读得也好。大家发现没有,我们把三句话用分号连起来,然后用第一句串起来,就成了一段精彩的文字了。这就是分号的作用。另外两个人物,请课后完成。你自己通过努力,也把它组成一段精彩的文字。
5、设疑延引:
1)听了刚才大家的议论和赞叹,我们知道了这个青年画的鱼实在太好了,画得太逼真了,就像真的鱼在纸上游动。难怪,一个女孩说——回读课题。
2)为什么会画得这么好啊?课文最后,青年他写了一句话,他说:先游到我心里。那鱼怎样又游到他的心里呢?“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又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回到课始的疑问,前后呼应使课堂结构完整、一体化,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引出文章的难点的突破,再读课题,使学生很有一种成就感。但是,笔者在结尾处还提到学生将三读课题,由初读时的惊讶读到这堂课的肯定与默认,再到三读课题时的惊叹与敬佩。】
五、作业设计,思考延读。
1、试着练习纸的其他两个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
2、再读课文,思考:鱼怎样又游到青年的心里?“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又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写人
外貌
观鱼 神态
聋哑青年 工笔细描 动作
画鱼 语言
挥笔速写 ……
课件:鱼游到了心里
附:作业纸设计
想一想,如果你也在围观的人群中,会看到观众怎样的反应呢?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写下来。如果能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可得★ ★ ★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27课《鱼游到了纸上》一文,通过对聋哑青年观鱼、画鱼表现的细致描写,赞美了其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观察细微、构思巧妙成文,写得有情有趣,有声有色,生动感人。其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很喜爱阅读的一篇课文。下面是我对《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反思。
在备课《鱼游到了纸上》时,我曾先后设计了3条线:第一次主线:抓课文的 7处带“游”字的句子为主线;第二次主线:抓青年的特别为主线;第三次主线:抓课题“鱼游到了纸上” 为主线,反反复复思考,借鉴中,最后我把教学的核心目标锁定于“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精心找准了进入文本的发窍处:引领学生学习青年看鱼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句子,青年画鱼画得栩栩如生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为主线,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必须先游到心里。
基于学情的考虑,孩子的阅读基础较薄,字词教学也必须抓落实,所以,又精心设计了词语教学板块和重点研读“青年画鱼”板块,解决“鱼游到纸上”的问题,提炼第二课时的研读主题“鱼怎样游到心里?”
◎教学设想:
整堂课我主要是按照以下的思路展开教学的:
一、激趣导入,读题质疑。
虽说,我也一贯赞同快速导题,可有时一段精选的激趣也很必要。因此,我从课文的第一段的句子“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我喜欢花港……”中提炼导语:老师听说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而花港可是最有名的观鱼点,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自然引出精美的金鱼图片,配以舒缓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就这样在宽松愉快的情景中开始教与学。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奥秘。而多媒体就能在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和轻松的音乐所造成的氛围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提问又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于是,我又根据课题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这些活泼可爱的鱼,平时都生活在-----水里。是的,鱼儿的生活离不开水。但今天我们要学的27课却很特别,鱼不是游到水里,而是游到了纸上。”启发学生针对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会纷纷提出:鱼应该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是谁使鱼游到纸上来的?他是怎样使鱼游到纸上来的?通过对课题的质疑,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我首先让学生自读一遍课文,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讲了聋哑青年哪几件事?然后让学生展示学习字词。
2、在字词教学,我分三组进行。
第一组:花港、茶壶、鱼缸、绣花、罢了、厂徽,重点读准音的基础上,重点指导难写字,如“徽”字的书写落实。
第二组:泉白如玉、清澈见底、赏心悦目。联系具体事物,了解词语意思:“读完这组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美好的事物——泉白如玉的玉泉,清澈见底的池水,真是令人“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就叫做赏心悦。
第三组: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融为一体——以这组词引出聋哑青年画鱼时的情景
三、细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品味语句,体会人物品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描写青年人画鱼的语句,在读议中,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认识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执著追求、做事一丝不苟的品质,进而启发学生从青年人身上学到了什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四、美读课文,表达情感,积累运用语言。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段。采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最后读背等多种形式,通过朗读,不但培养积累习惯,而且加深了学生对青年人美好品质的认识。
五、练笔写话,既拓宽了孩子的思维,又渗透了写人作文时的一些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
教师自评及反思
◎教学收获:
反思自己教学历程,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文章重点,体现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1、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看似无疑,其实有疑之处进行生疑,从而触及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他们进入思维的高一级阶段,也就提高了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
2、加强了读的训练。
为了落实《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围绕“读”而展开的。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感受青年看鱼的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画鱼得栩栩如生,在教学课文的画鱼这一个内容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句式对比、引读、反复强调等方式进行读议结合,在读和议中,认识到聋哑青年身残志坚、勤奋专注、执著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教学中反复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有情可抒,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3、渗透了写作方法。
结合课后题,读中介绍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征,感受写人时常用“外貌描写”方法;同时,在练笔设计中,学习课文字里行间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如“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讶地叫起来。让学生围绕围观的人想一想,如果你也在围观的人群中,会看到观众怎样的反应呢?你会听到他们怎样的议论和赞叹呢?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写下来。如果能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可得★ ★ ★
◎反思不足:
一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已完成,但心里也有不少遗憾:
1、本堂课我自己认为备得较充分,但缺乏磨课实践的过程,理论与实践操作之间存在相当差距。
2、课堂上总是觉得自己关注教案多了,关注学生少了,学生主体地位还不明显。
3、课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读中感悟落实不到位。
4、自身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不足,每次备课时在教学内容上总遇“难以取舍”之困惑。
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虽然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每个人也都要有这种敢于自省、自察的勇气,因为“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只有敢于挑战自身的弱点,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及时纠正,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生命的质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可能不上公开课,每一次上公开课都是一种历练,每一次历练都是一次超越,每一次超越都是痛并快乐的成长,而每一点的成长都让你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9
一、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通过写一个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鱼、怎样画鱼以及作者与他之间的“谈话”,把一个热爱生活的残疾青年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四大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地讲玉泉是观鱼的好地方,有许多爱鱼的人到这里观鱼。先讲作者喜欢玉泉;然后写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池水清澈,坐在池边的茶室,边品茶边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可以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最后写茶室的后院有十几缸金鱼,这里有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小孩,也有青年。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第一句是过渡句,指出“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围绕这一句首先描写了青年的外貌,特别强调了:“他那一双大眼就像玉泉的水。”接着具体描写了他的特别之处:“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举止的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第三段(5―9自然段)讲青年人画鱼画得非常逼真,把鱼画活了。
这段分三层。
第一层(一个星期天……惊奇的叫起来)讲青年人画的鱼吸引了许多人。“挤满”和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声:“金鱼游到纸上来啦!”可以使人充分地感觉出青年画的鱼是多么惟妙惟肖,多么逼真!这一层从侧面说明青年把鱼画活了。
第二层讲青年在认真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勾出鱼的动态。”从正面写青年把鱼画“活”了。
第三层讲青年作画的专注。
第四段(“我仍旧喝茶”――完)讲“我”和青年的“交谈”。
天快黑了,青年仍在金鱼缸边画画。作者从他胸前的厂徽上发现了他是个聋哑人。于是他们用笔在纸上交谈。作者从中了解到:这个青年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当作者告诉他小女孩所说的话时,他笑得那么甜,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心里。”这说明他非常爱鱼。因为爱鱼,才如醉如痴地观察鱼。通过观察,鱼的样子、鱼的动态就活灵活现地刻在他脑子里。只要一想,鱼的造型、姿态、顽皮的样子就展现在他眼前,所以说:“先游到了我心里。”他虽然听不到美妙的音乐,表达不出真挚的情感,但他却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生活的美,从而美化人们的生活,这充分证明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只要热爱生活,聋哑人的生活,聋哑人的心灵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积累材料是以仔细观察作为前提的。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这一课有两个观察角度:一个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青年的一举一动,把聋哑青年写“活”的;二是聋哑青年通过仔细观察鱼的每个部位和鱼游动的样子,把鱼画“活”的。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就要根据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和篇目安排的特点,以及这篇课文的特点来设计这一课的教法,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了解作者及聋哑青年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作者是怎样积累材料的,并把学到的积累材料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理解“赏心悦目”、“一丝不苟”、“唯一”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三)教学难点:“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具准备:幻灯片
二、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学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鱼在水里游。
今天我们学习7课《鱼游到了纸上》(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
1.鱼怎么会游到纸上了?
2.“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下面,同学们根据预习提示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布置自学:自学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三)检查自学:
1.生字:罢、苟、唯、骄
2.词意: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
3.分段、概括段意。
(四)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划分了段落,下面我们就根据逻辑段提问题。
归纳: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你从哪看出来的?
4.从哪看出这是个聋哑青年?
5.“鱼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根据提出的这些问题自学,圈点勾画,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根据逻辑段提出了问题,并自学,在小组进行了讨论,这节课我们集体讨论。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忘我的境界”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表达出青年的特别之处。指名读三段,分层、层意。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纸上”?从哪里看出?朗读、体会青年作画的认真,鱼的逼真。
4.从哪看出是聋哑青年?“融为一体”什么意思?
5.“鱼先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
生读全文,思考:聋哑青年是个怎样的人?
总结全文,归纳观察方法。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10
1、 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1、 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 初步感知“鱼游到了纸上”的深刻含义。
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
1、 抓住“我”告知年轻人旁观者说他画的“鱼游到了纸上”,年轻人却说:“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这一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抓人物刻画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进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先游到我的心里”两者的关系,从而促使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 最后引导学生学习领悟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未成曲调先有情)上课起立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鱼画到了纸上”。然后,转身表面正儿八经地打开书本上课。(这时,学生可能会说:“老师,你写错了题目啦。”)
2、师故作惊讶答:哎呀,老师那里写错了?
(生此时会根据书本说:27课的题目应该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画到了纸上。)
3、师微笑着狡辩: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也太丰富了吧!
(生此时可能会比较简单地答出“鱼游到了纸上”是因为“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也或许他们会从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解答。)
4、(此时,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探讨“鱼游到了纸上”与“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师:“对,我们的课文题目应该是鱼游到了纸上,而非鱼画到了纸上。那为什么作者会说鱼能游到了纸上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27课,通过学习课文看看这鱼是怎样游到了纸上的.。
二、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感悟“鱼游到纸上”与“先游到我的心里”的关系。
(一)小组合作研读,针对课文提出问题。(7分钟)
1、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议论后将无法解决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如,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2、教师在PPT上快速打出学生提出的最有价值的问题,并把课堂教学确定为研读专题:“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研读“鱼游到了纸上”。(7分钟)
1、指导学生找到相关段落(主要是第7自然段),默读后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2、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A、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鼓励学生读出来)
B、细致的动作描写,(抓住“工笔细描”、“挥笔速写”两个关键词进行理解。先提问学生,然后在PPT上显示两个专业术语的意思及在文中的含义。)
工笔细描,写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一样耐心细致,把每个部位画得形似;
挥笔速写,写他捕捉金鱼的动态,画得神似。(鼓励学生读出来)
C、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的高超,你想怎样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说一说)(鼓励学生说出来)
(三)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8分钟)
1、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要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
2、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第4、7、9、12段),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入迷地观察,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著)
3、有感情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鼓励学生大胆地、有感情地读出来)
(四)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并联系实际谈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5分钟)
(五)总结写作方法
1、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
A、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B、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侧面烘托
三、延伸课外(5分钟)
1、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可以同他进行笔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一课一练上面的练习;
2、把你想对年轻人说的话写在小作文本上。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聋哑青年画艺高超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
2、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持之以恒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故意写错,设计悬念,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请认真地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生:(哗然)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只会在水里游,怎么可能会游到纸上呢?是不是课文出错了呢?同学们,鱼究竟能在纸上游吗?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呆会把答案告诉老师,好吗?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鱼究竟能不能游到纸上?课题为什么这样写?
(鱼不能游到纸上。因为青年画鱼技艺高超,画的鱼活灵活现,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
三、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这位青年能把鱼画得那样鲜活、逼真呢?请你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用笔画下来。
四、抓重点句子,让学生理解青年能把鱼画得鲜活、逼真的原因。
1、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板书:忘我的境界)
2、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板书:仔细观察)
3、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板书:一丝不苟)
4、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了自己。(板书:勤奋专注)
5、他学画才一年多, 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板书:持之以恒)
五、总结,回归课题。
师生共同完成练习。
为了画好金鱼,他似乎忘记了(时间 ),也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 ),常常忘了(吃饭 ),忘了( 回家 )。
真是如痴如醉啊!简直到了不知“我是金鱼”还是“金鱼是我”的境界。如此一丝不苟的学画画,如此勤奋专注的学画画,如此持之以恒的学画画。他画的画怎能不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正是这种忘我的境界,才让那位天真可爱的小女孩真切的惊叫道:(鱼游到了纸上啦!)。正是这样一种忘我的境界,才让围观的人从心底里发出这样的赞叹:(鱼游到了纸上!)...... 师:学习了他们的优秀品质后,我们受到什么启发?
生:我们做事的时候也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生:我们上课的时候要全神贯注,认真听讲。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12
一、说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 “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魏书生老师的阅读教学注重“科学、民主”。因此这一课的设计理念是:使课堂教学成为多元对话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体验成功快乐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价值的自然生成的过程。
二、说文本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组中的第三篇课文。第七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弃,因此,要把本文作为一个很好的范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来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的品质。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写了青年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这篇课文共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因此,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以及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结合文本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两节课的学习目标分别是: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
2、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根据学习目标确定两节课的重难点。
第一课时: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重点:理解课文。感悟“鱼游到了纸上”的内涵。
难点:学习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三、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聪明活泼,思想活跃,敢于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敢于向书本挑战,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在合作中、探究中掌握了知识,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运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组织教学,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情境法、演示法、识字法、预习法……再现了文本的情境,集形、情、境于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创新学习,注意力集中而稳定。下面重点谈谈其中的两种教法。
1、情境法
课堂中,我创设了“青年忘我”情境的再现:“全体起立,随着老师的语言想象:你就是这位举止特别的青年,桌面就是鱼缸、文具就是金鱼,我就是游客和作者。好让我们一起再现这‘呆呆、静静、从来不说一句话’的状态吧!”如果这一情境单独拿出来,是很难想象的。但是前面已经做了大量的铺垫:演示理解“聋哑”一词、创设“走进玉泉寻找青年看鱼身影” 的情景:……这样学生会在润物无声中走进了文本,走进了青年的内心世界……
2、演示法:演示法教学效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把抽象的思维具体化、简单化。如:理解“融为一体”一词。我采用猜一猜方式。我形象的演示:把可乐倒入矿泉水中,“融为一体”很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理解“青年和鱼融为一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说学法
学法,就如同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掌握了方法就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任意遨游。在这节课中,学生主要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从学习问题的提出,到学习问题的解决过程,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合作性、更深的探究性。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体表现在“自学督查”中的前半部。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一找、二画、三批注、四读的形式自主学习。初步感知到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具体表现在“自学督查”中的后半部。学生自主学习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交流自主学习后的成果。进一步感知到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具体表现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上,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的点拨。更加深入的感知到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这三种学习方法既独立又互相渗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多方位、多角度、立体的络。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教学难点:
“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鱼是在哪里游的吗?那你们有没有见过在纸上游的鱼呢?
想知道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吗?好,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文《鱼游到了纸上》。
二、学习生字词,理解运用
1、生字卡片形式,认识“罢、徽、聋、哑”,学会“港、澈、壶、缸、罢、苟、绣、挥、徽、聋、哑”
2、弄清词意并造句: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
三、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残疾青年,通过写一个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鱼、怎样画鱼以及作者与他之间的“谈话”,把一个热爱生活的残疾青年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2、小组四个人讨论,该如何分段并说说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三段(5—8自然段)讲“我”通过看这位青年画金鱼,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第四段(9—14自然段)讲“我”与青年“交谈”,对这位青年产生了敬佩之情。
四、带着问题,品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同学读得最有感情。品读课文时要思考一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你从哪看出来的?
4、从哪看出这是个聋哑青年?
5、“鱼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一、全班一起朗读第1、2自然段,回答问题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这说明了什么?
2、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作者在玉泉观鱼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赏心悦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赏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因为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样美好的情景看在眼里自然觉得心情舒畅愉快。)
二、男同学读第3自然段,女同学读第4自然段,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1、“举止”的意思是什么?“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举止”,动作、神态。“我”是在金鱼缸边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特别”的地方就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即爱鱼达到了忘掉自己的程度。)
2、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达到忘掉自己的程度),表现在什么地方?
三、自由朗读5—8自然段,小组讨论
1、为什么女孩会惊奇地叫了起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说明了什么?(青年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引起了人们围观和赞叹。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融合在一起的意思。他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年画鱼非常勤奋、专注。)
四、指名读9——14自然段
思考并回答:“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五、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课文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是聋哑青年,请用“————”画出来
(2)你觉得聋哑青年是怎么的一个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去体会。(用课件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着,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2、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3、回忆一下在我们身边你所了解的人物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学习了他们的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七、反复朗读,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
(一)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三、自由朗读5—8自然段,小组讨论
1、为什么女孩会惊奇地叫了起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说明了什么?(青年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引起了人们围观和赞叹。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融合在一起的意思。他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年画鱼非常勤奋、专注。)
四、指名读9——14自然段
思考并回答:“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五、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课文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是聋哑青年,请用“————”画出来
(2)你觉得聋哑青年是怎么的一个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全班交流,引导学生
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去体会。(用课件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着,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2、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3、回忆一下在我们身边你所了解的人物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学习了他们的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七、反复朗读,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
(一)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1.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2、细致的动作描写,写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一样耐心细致,把每个部位画得形似;有时挥笔速写,捕捉金鱼的动态,画得神似。
3、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二)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1、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2、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板书设计:鱼游到了纸上
玉泉观鱼
呆呆静静不说话
举止特别:没有反应忘我境界
忘记时间忘记自己
游到心里——游到纸上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语句的含义。
3、理解“忘我”,体会聋哑青年做事的专注和勤奋。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 激疑导入
师:俗话说得好:“鱼儿离不开水。”可今天啊,这活泼可爱的鱼儿却离开了水,游到了纸上。(师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齐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指说)
师:你的脑子里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师边说边板书:?)
指名带着奇怪的语气读课题后齐读
(过渡:可是预习过课文后,你还觉得奇怪吗?那是什么促使了这个改变呢?咱们就去课文里寻找答案吧!)
二、 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师:课前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课文读了几次啊?下面我就来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情况。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我的检查?
出示词语
花港 举止 厂徽 聋哑人 忘我(指名读)
(师简介花港、玉泉 注意“徽”——“微”的字形、字音,扩词:
象征国家的徽章我们就叫——国徽;如果有一枚象征学校的徽章我们就叫——校徽;那么代表厂里的徽章我们就叫——厂徽。这个“徽”字不但难读,也难写。我来写一个,大家拿出手一起书写。)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指名读——齐读)
(读了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到怎样?)
齐读所有词语
2、师:课文主要写了谁啊?接下去,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聋哑青年,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课文中有三个地方写到他画的鱼游到了纸上,把它们画出来。
三、品读“画鱼”,体会“画技高超”
1、师:三句话中最直接最明显的是一个小女孩说的话。
出示:“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2、谁来读读这句话?从一个“哟”字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再来读读。(指名读)
3、指名几个学生引读:
师:一个“哟”字,就引来了许多游客的目光,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出示:“我挤过去一看……游动。”
(1)细细地读这句话,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可以拿出笔在句子旁边写一写你的体会。
(2)讨论交流并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师板书:画技高超)
(3)师生分读:
师:多可爱的金鱼啊!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师引读: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他有时——有时又——(注意快慢变化)
(4)多么生动的一幅画啊。听大家读得那么好,老师也想读了,可以吗?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感受年轻人画鱼的情景。说说在你眼前都浮现出金鱼的哪些动态了?(它们都在干什么?)
出示句式,口头填空:看着看着,那画板似乎游动起来,你瞧,一条金鱼在——,那一条金鱼在——,那边的一群金鱼在——。
(5)多么活泼可爱的金鱼呀,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想象再来美美地读一读。(齐读)
(6)是啊,青年的画技真是太了不起了!如果你就是旁边的围观者,你会怎么赞叹?
4、再出示:“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谁来惊奇地赞一赞?(评:读得真好,我听出了你对青年的赞叹)
分男女生读
四、品读“观鱼”,体会“勤奋忘我”
1、如此生动的一幅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驻足观看。(齐读句子)
出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是啊,此时青年已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好象青年就是——,金鱼就是——(青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2、除了这句话,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到了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在课文中找一找句子。
3、汇报
(1)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A、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不说一句话)(板书:全神贯注)
B、师:青年看金鱼会是怎样的认真?谁来想象一下?(指说)
C、指导朗读
师:你能不能读出他忘我的、如痴如醉的境界?(指名读,师随机评价:你的眼里有金鱼;你的眼里满是金鱼,红的、黄的、摇尾的、嬉戏的;你已经如痴如醉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真是忘我啊,简直到了不知“我是金鱼”还是“金鱼是我”的地步——齐读)
(过渡:同学们,他这样聚精会神地看、屏息凝神地看、专心致志地看,只是偶尔的一次吗?那是两次、三次吗?你是哪里知道的?读出来给大家听听。)
(2)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A、自由读句子,想想,读着读着,你感受到了什么?还想用什么词语来赞美他?(板书:坚持不懈)
B、讨论交流并指导朗读
C、回读:是啊,只要是星期天,只要你来玉泉,只要你来到后院你就会看到——他老是一个人……从来不说一句话。
D、引读:同学们,年轻人就是这样静静地,全神贯注的看着鱼缸里的金鱼,他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地看鱼。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他告诉我,他……也忘了回家。
五、小结延伸
作者笔下的聋哑青年是多么可爱,多么可敬啊!大家都被他的专注忘我、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想,不仅画鱼需要这样的精神,我们做任何事情如果都能像青年人那样,一定会成功的!
画技高超
板书设计: 聋哑青年 专注忘我
坚持不懈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意思。
2、学习作者是怎样积累材料的。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一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大家都知道,鸟在空中飞,鱼在水中游,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鱼会游到纸上吗?课文中鱼游到纸上又是指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把课文读一篇,从课文中找出答案,不懂的地方在书上做个记号。
二、“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是谁说的?是在说谁?这是个怎样的年轻人
三、为什么说这位青年举止特别?举止特别的原因是什么
(“举止”是行为动作的意思。“举止特别”指一个人的行为动作独特,与众不同。)
四、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词句训练,朗读训练,在朗读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子,以读促解,以解促读。)
(课文第七自然段中“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这说明他描画得细致入微。“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这又说明他画得像,捕捉到鱼的动态了,所以出神入画。这些都缘于那位青年专心致志地观察、一丝不苟地反复描画,才使得女孩那样惊奇,大家围观、赞叹、议论。)(“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词你想到那些与它意思相近的词?)
(“他老是一个人”如果把“老是”去掉还可以怎么说?大家赞叹着,除了用赞叹,还可以换什么词,为什么用赞叹,不用赞美,赞赏,称赞?)
五、“先游到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纸上”与“鱼游到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
(谁能用关联词“因为┅┅所以┅┅”或“只有┅┅才┅┅”把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纸上连成一句话?)
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教师引导学生谈主要方法(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观察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说)
七、小结
【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忘我的境界
一丝不苟
融为一体
鱼游到了心里──鱼游了纸上到
鱼游到纸上教学反思
1、提倡个性化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感受。
在课堂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自己的体会。我没有抛问题给他们,而是通过“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你读了这一段,哪个词最让你感动?”这样的形式慢慢地引导他们体悟课文内容。
2、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开课伊始,我就出示“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段,让学生做填空练习,这样既复习了新词,又自然地让学生在此处质疑,学生提的问题很到位,“为什么聋哑青年能练得如此高超的画技?”透过这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我觉得在高年级的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3、创设对话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当学生感悟到青年看鱼的专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位青年每个星期天都到这儿来看鱼的坚持,由“每个星期天”这个重点词,为学生创设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气爽的星期天,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看到了——通过这一连串情境的创设,反复引读青年看鱼的句子,学生进入了情境后读得有进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坚持,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铺垫。
4、抓重点词句,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一开始学生体会不深,我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是怎么看鱼的?”,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明白这“静”不只是嘴静,更是心静,从而体会到了青年的专注。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5、围绕单元训练要求,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文章写法
在突破重难点后,我将文章重点句段通过配乐引读的方式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作者如何积累材料,指导学生的写作。【教学目标】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