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
2、理解“栉风沐雨、辛苦、珍惜、风霜、浮现、接纳、体谅、慈和、心肠”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找出亮晶晶、热烘烘一类的词。
3、继续练习点画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品味句子。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买山薯老人和我的善良,体会他们彼此的关爱,以及我对老人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围绕着金钱这一话题学习了一枚金币,使我们懂了金钱是靠辛勤的劳动换取的。散落的钞票让我们知道了在当今社会拾金不昧仍然是做人的美德。今天我们在再一起来学习《减字键子里的铜钱》。
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几十年前一位卖烤山薯的的老人送给我两块烤山薯,我想给他毽子里的铜钱,他不要,这件事一直温暖这我。】
2.生字词检查
栉风沐雨、辛苦、珍惜、风霜、浮现、接纳、体谅、慈和、心肠
崭新、脊背、皱纹、商贩、撕开、热烘烘、佝偻
三、品读理解
1. 几十年前家乡那位卖烤山薯的老人为什么能时常浮现在我眼前呢?【卖烤山薯的的老人送给我两块烤山薯,我想给他毽子里的铜钱,他不要,这件事一直温暖这我。】
2. 文中讲到老人几次送我烤山薯?(2次)
默读课文标画老人两次给我烤山薯的句子。思考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的。批注自己的体会。
3.汇报交流。
(1)、谁来交流描写老人第一次给我小山薯的句子。(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老人很善良)因为?(老人没要我的钱。)
还有谁再来谈谈从这段话中的哪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了老人的善良。(从笑呵呵可以看出老人给我时很快乐。理解一声不响)
(2)指名读,指导朗读。
其实老人见我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孩子猜想我都没有钱,完全可以说:——
可老人却一声不响,笑呵呵地白给了我一个小山薯,从一声不响、笑呵呵我们可以猜想老人心里会想什么?让我们齐读这段再次感受老人的善良。
(3)当老人笑呵呵地送给我香喷喷的烤山薯时,我心里怎么样?(十分感激)我感激是因为?(我想吃烤山薯时,老人明明知道我没钱的情况下,白送了我小山薯。)
现在你就是那位小女孩,感激地读一读。读出慢慢地剥,慢慢说明什么?还有哪些词说明我很珍惜。再珍惜地读一读。
(4)、这位慈爱、善良的老人后来又给了我一个小山薯,谁来交流你勾画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我摇摇头不肯接。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
“他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他从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课文7、8自然段都在写老人第二次送我小山薯,同学们用笔圈出老人动作的词,看你有什么体会。 “塞”可换成哪个词?(放)用哪个更好。(体现老人真心的给我更能说明老人善良、纯朴。)
(5)指导朗读,体会老人的善良。
4. 老人第一次给我小山薯我感激地接受了,可第二次我心里却空落落的,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自读3-6自然段思考。
交流汇报:
【因为隔壁二婶买了烤山薯本应给十个铜板却只给了9个】
【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还很不快乐。】
【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那一个铜板…】
5.讨论:为什么老人对于我如此的大方,可二婶少给一个铜板却不高兴?【小贩们做小本生意利润微薄挣钱很不容易,他这样做也是生活所迫】。
6. 老人亏了本还乐意送我小山薯,我心里越发觉得不安 ,于是,我急急忙忙做了什么?【“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面有两个铜钱儿。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心里说:“老伯伯,给您。”】
7. 老伯伯接受了我的铜钱了吗?接纳了我的心意了吗?为什么我的心情又变得空落落的呢?
8. 老伯伯走了,但我的口袋里还有老伯伯给的烤山薯和那热烘烘的铜钱。我揣的仅仅是热烘烘的铜钱吗?不,还有老伯伯那颗热烘烘的心。
这个女孩揣着这颗热烘烘的心揣了几十年,她用笔记录下了这件事,她常常怀念这位老人。正如一位名人所说:你一天的爱心可能带来别人一生的感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还有哪个自然段写出了我想念老人?(第一自然段)
像这样前后相似的写法叫前后呼应。这样的写法,同学们觉得对描写这位老人有什么好处?
更能让我们不能忘记这位善良的老人。
四、总结拓展
这节课我们一起结识了这么善良的一老一少,那让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题目,这毽子里的铜钱,仅仅是两枚普通的铜钱吗?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两枚铜钱是珍贵的,因为它蕴涵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们心底的那份善良,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诚的体谅。毽子里的铜钱对老人和我,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万分珍贵。毽子里的铜钱可能已经找不到了,烤山薯的余温也可能不再热了,但是老人和我之间真诚、善良、关爱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板书:
毽子里的铜钱
黑漆漆的手 亮晶晶的心
笑呵呵 感激
不快乐 难过
笑了 不安
笑着 空落落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课文通过回忆几十年前一位卖烤山薯的老人送两个烤山薯给“我”吃的事,刻画了一个慈祥、谦卑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并通过这件事透视金钱的价值,使学生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地对待金钱。
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来谋篇布局,对事情的全过程描写得很清楚。叙事时以“我”的心理活动为主线,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利用反衬的手法体现老人的善良、淳朴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体会卖烤山薯的老人的善良、淳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亮晶晶”、“热烘烘”等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3、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能力。
4、引导学生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地对待金钱。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体会卖烤山薯的老人的善良、淳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亮晶晶”、“热烘烘”等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地对待金钱。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铜钱的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精美的图片,请大家观赏。
能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吗?谁来说说铜钱是什么样子的?你还知道有关铜钱的哪些知识?
(师简介铜钱)铜钱是我国流通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从秦始皇统一货币到清朝末年,大约流通了两千一百多年。它的形状为圆形方孔,上面铸有文字。早期铜钱上的文字,一般用来标明重量,后期则为朝代年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铜钱的故事。板书课题——毽子里的铜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铜钱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自读课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感悟:
过渡:老人以卖烤山薯为生,今天遇见了“我”和二婶两位客人,老人对我们的态度一样吗?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的是老人向二婶要铜板?
⑴、齐读第三自然段。学习老人与二婶之间的对话。
⑵、(课件出示对话)指导朗读。
⑶、二婶始终没给老人那一枚铜板走了,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他在想些什么?
⑷、老人为什么这么需要钱?
⑸、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老人的日子过得很艰辛?
过渡:既然老人这么需要钱,为什么又会白白给“我”两个烤山薯呢?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人前后两次给“我”烤山薯的句子。
学习老人第一次给“我”烤山薯的句子。
⑴指名朗读老人第一次给“我”烤山薯的句子。
⑵老人给“我”烤山薯时是“笑呵呵”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⑶他需要钱,却很乐意白给“我”一个烤山薯,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学习老人第二次给“我”烤山薯的句子。
过渡:老人又为什么第二次给“我”烤山薯呢?
⑴指名朗读老人第二次给“我”烤山薯的句子。
⑵当二婶没给老人那一个铜板时,我愣愣地望着老人,我在想些什么?我心里为什么会觉得不安呢?
⑶小姑娘这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
⑷你觉得这两枚铜钱在当时值钱吗?从哪里知道的?
⑸可这两枚铜钱对于“我”和老人来说珍贵吗?
⑹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两枚铜钱的?为什么说这两枚铜钱是亮晶晶、热烘烘的?
师小结:这两枚铜钱本身一文不值微不足道,但是“我”与老人的那份善良,以及我们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体谅,让两枚铜钱变得无价,变得弥足珍贵。
四、品读升华:
(教师范读)老师慈和的声音,几十年来,时常响在我耳边。卖烤山薯老人满脸的风霜、谦卑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眼前。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他给我白吃了两个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
1、现在的`“我”已经长大成人,如果遇到同样的事,我会怎么做?
2、你呢遇见过这样的事情吗?谁愿意讲一讲,和大家一起分享?
3、老人是这样去看待金钱的,你呢?
师小结:金钱固然重要,但并不是万能的。金钱可以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能买到药品,却买不到健康;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和创造财富的能力比拥有金钱更为重要。
五、布置作业:
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1、调查采访一下你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金钱的价值的。再想想自己的观点,写下来。
2、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两枚铜钱是珍贵的,因为它蕴涵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们心底的那份善良,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诚的体谅。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的人正在给予我们无私的关爱,大家感受到这些爱了吗?想过如何回报这些爱吗?我们不妨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把你的真实感受写下来,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
一不
文值
要不要
善良
无价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认识并能够准确书写课文中的8个生字,尤其是“卑”字。
2、了解文章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述了一个孩子和一位卖烤山薯老人之间发生的普通而又感人的小故事;体会卖山薯老人和小作者同样拥有的一颗善良的心和他们彼此的关爱。
3、初步体会散文的美,有感情地朗读。
发展性目标:
1、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初步感受首尾呼应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
2、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人物性格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
通过体会卖山薯老人和作者的人物形象,感受他们心地的善良,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体谅的道理。
二、设计意图与设计思路分析
教学中,力求体现“谈话导入――初读感知――细读品味――创境表达”的设计思路。
第一步,谈话导入
选择文中学生感兴趣的“铜钱”作为谈话主题,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导入新课时,首先出示铜钱图片,激发学生交流自己所知的积极性,然后小组交流资料,加深学生对铜钱――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货币的了解。在学生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教师也参与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铜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价值,为后面的细读中,理解“毽子的铜钱”所蕴涵的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做好铺垫。
第二步,初读感悟
本文篇幅较长,需要有一个初读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的环节。同时,让学生想一想文章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在学生初读后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在概括时要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渗透方法的指导。
第三步,细读品味
(一)初步感受老人的形象
对一个人的印象来源于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描写老人语言、动作、神态的那些语句,说说老人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二)深入理解老人的言行
在学生概括老人给自己留下印象的时候,如果提到老人的外貌特点,就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相关的语句,感受老人的“栉风沐雨”,为后面的深入理解做铺垫。如果提到老人的性格特点,就随机质疑:“这位卖烤山薯的老人是不是有一点小气?”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细致地读书、深入地思考。进而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老人的“小气”主要体现在对待“二婶”的态度上,通过分析“小气”的原因,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和老人小贩的身份,体会到老人做的是小本生意,这样“少一个铜板也不行”是生活所迫。
老人的不小气,则体现在对待小作者“我”的态度上。细读描写老人两次送给“我”烤山薯的语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老人对“我”的关爱和“我”带给老人的感动。
尤其是老人的神态描写,是品读的重点。“一声不响”、“笑呵呵”,体现出老人对“我”这个小孩子的喜爱;“马上”“摸摸我的头”“永远不会忘记”,体现出老人的善良。在品词酌句的同时进行创境朗读,感受老人的那份善良。
“老人说:永远不会忘记,小作者究竟做了什么,让老人永远不会忘记呢?”引导学生关注小姑娘的言行,感受她对于老人的同情和体谅。
(三)联系背景深刻体会
再读描写老人第二次给小姑娘山薯的语句。老人没有想到“我”会把喜欢的毽子拆了付给他两个铜钱,他被“我”的做法所感动,感受到了我给他的体谅。“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这一举动既表示了他对“我”的感谢,也又一次体现了他善良。联系老人当时的生活处境,这么大年纪风里来雨里去地在街头卖烤山薯,勉强养家糊口,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能拿出两个烤山薯来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进而深刻体会他拥有一颗多么善良的心。此时,学生对“铜钱”的价值又会有一个从新的认识。
第四步,创境表达
本课通过对语句的品味,让学生感受到了陌生的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温暖而又感人,加上课堂上情境的创设,老人和小作者真诚善良的人物形象在学生们的心中树立起来。尤其是老人,“栉风沐雨”的艰辛,无私赠予的慈祥都让人久久难忘。此时,为学生创造一个表达的空间,让学生以“老人,我想对你说……” 为主题,说心中所想,抒心中所感。让情感得到升华,让每一个孩子的心得到洗礼。
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的语言质朴,在品读时要抓住一些看似普通实则蕴涵深意的词句,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学情分析
本文是风格隽永的散文,文章结构较为复杂,作者的写作风格唯美、富于个性,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所表达的情感是一种富于人性光辉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体谅,由于蕴涵在质朴的文字中,学生悟情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课文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要用具有思考深度的问题激起学生深入地思考;同时也要抓住理解的重点,运用形式多样的读来品味词句,进而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课文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认准字型;同时想一想文章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概括。(课文回忆了几十年前一位卖烤山薯的老人送两个烤山薯给“我”吃,却不要我毽子里的铜钱,我很感激。)根据学生回答及时小结:你概括的这件事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板书:老人、我)、有事件,非常完整。
过渡:那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刚才我们读过课文了,谁来说说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细读感知
感受老人形象
1、学生谈印象。板书:善良、辛勤、小气……
2、提出质疑:那么这是不是一个小气的老人呢?(学生细读课文,结合文中的语句谈自己的看法。)
3、小组交流。
深入理解老人的言行
1、全班交流。
(1)老人的“小气”主要体现在对待“二婶”的态度上。学生读相关的语句。
老人为什么会连一个铜板也那么在乎呢?(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和老人小贩的身份,体会到老人做的是小本生意,这样“少一个铜板也不行”是生活所迫。)
(2)老人的不小气,则体现在对待小作者“我”的态度上。
细读描写老人两次送给“我”烤山薯的语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老人对“我”的关爱和“我”带给老人的感动。
①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
a、谁能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体会?
b、“笑呵呵”体现了老人的慈祥和友好,他并不认识“我”却送给“我”一个山薯,体现出他对我的喜欢。老人“一声不响”地给了我一个烤山薯,说明老人很善良。(板书:善良。)
c、你能读一读,让我们感受一下他对孩子的喜爱(善良)吗?(你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②老人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a、老人说:“永远不会忘记”,小作者究竟做了什么,让老人永远不会忘记呢?我们一起来读读书。(学生概括说:小作者看到二婶没有给足钱心里也感到不安,把自己毽子里的铜钱也剥出来给老人。)
b、看到这样一个小姑娘,老人的心里很不平静。[指句子]于是,他就这么做,这么说了。谁想再来读读这段话?让我们边听边体会,看看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联系背景深刻体会:
1、看,他是这样说、这样做的,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关键词谈体会]
(“半天才明白”,老人可能在想些什么?――老人没有想到“我”会把喜欢的毽子拆了付给他两个铜钱;“马上”体现出老人不假思索就把钱给了我,他不想要一个孩子的钱;“摸摸我的头”说明老人非常地亲切和蔼、被“我”的做法所感动;“我怎么会拿你的钱”,拿钱是应该的,老人却不要,说明他的善良,他感受到了我给他的体谅。“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这一举动既表示了他对“我”的感谢,也又一次体现了他善良。大家有没有想过老人当时生活的处境?老人这么大年纪风里来雨里去地在街头卖烤山薯,勉强养家糊口,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能拿出两个烤山薯来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他拥有一颗多么善良的心呀!)
2、谁想再读一读这段话,让我们感受一下老人的那颗善良的心。
(三)深化中心,创境表达
1、创境说话练习:如果让我们来代表老人和小作者“我”,表达一下他们的心声,你要怎样说呢?请大家试着用“,我永远不能忘记,不能忘记您(你)的……”说一段话。(学生自由说,同位说,汇报。)
2、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两枚铜钱是珍贵的,因为它蕴涵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们心底的那份善良,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诚的体谅。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的人正在给予我们无私的关爱,大家感受到这些爱了吗?想过如何回报这些爱吗?我们不妨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把你的真实感受写下来,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
本文是风格隽永的散文,文章结构较为复杂,作者的写作风格唯美、富于个性,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所表达的情感是一种富于人性光辉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体谅,由于蕴涵在质朴的文字中,学生悟情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课文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之前,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旨在抓住教学重点,突破理解难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初读环节,扎实有效
在一些教学中,课文的初读环节只是走走过场,而本课的教学需要学生真正地把课文读通,并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初读环节我给了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让每一个孩子都把课文读完,自己试着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进行了概括方法的指导,较为扎实。因为初读环节的扎实,后面学生在细读重点词句时就没有障碍,为深入地感悟品味奠定了基础。
(二)抓住暗线,做足文章
本文以“毽子里的铜钱”为题,文中也多次提到这两枚铜钱,因为这铜钱里包含了“卖山薯老人”和“我”之间的关爱和体谅,这种情谊是珍贵的。在教学中,我设计以“铜钱”导入,单纯从金钱的角度考虑,它是那样的微不足道。经过深入地理解课文之后,学生们意识到这铜钱所蕴涵的可贵之后,与前面的“价值不大”相对比,对于情谊的“珍贵”有了深刻的体会。
(三)品词酌句,重点深入
语文姓“语”,只有细细地品味语言文字,才能真正地悟出其中的情,从而自己也受到情感熏陶。在教学中,我抓住了几处描写老人言行的语句,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诠释、表达。一个“笑呵呵”,老人的慈祥如在眼前;一句“永远不能忘记”,既让我们看到了老人的感激,更让学生赞叹于人与人之间的细腻的情感,进而启发他们怎样真诚地对待身边的人与事。通过品词酌句很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总结了几点得意之处,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关注了老人的言行,对于小作者就有所忽略,其中一些细腻的心理描写对于学生也会有不少的启示,怎样兼顾,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不高,不能主动发言,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让每一个学生在交流中得到锻炼,这也是需要继续研究的。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并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描写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体会卖山薯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和善良、纯朴的美好心灵。
三、教学准备
课前去市场、集市上观察、接触小贩,尤其是卖东西的老人,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老师已布置大家去接触观察了小贩、卖东西的老人,你对他们有了哪些了解?你有些什么感受?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
1.自读课文,多种方式解决生字,读准字音。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检查自学情况
1.小组内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2.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采用的倒叙的谋篇布局的方法。
小组内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相互交流感受。
(三)思考:课文中“二婶”的出现,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指导书写
1.小组内分析字形,书写。
2.着重指导“毽―健”,“薯―署”、“佝偻”等的写法。
(五)总结评价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认为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体会老人的纯朴、善良
1.师:文中的老人,令作者至今难以忘怀,时时感到温暖在心中。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大家仔细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老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你从中体会到老人的生活状况可能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通过描写老人外貌、神态的词句“黑漆漆的手”、“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微微驼着的背脊”等词句,体会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
4.引导学生通过相关词句理解老人的慈祥、善良。
①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
②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③他“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
④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
从以上语句中体会老人虽然做生意很辛苦,栉风沐雨,但是却很慈祥,很善良,有着纯朴、美好的心灵。
5.指导朗读。指名读,相互评议。
理解毽子里的铜钱对于“我”和老人的珍贵
1.这样一个善良、纯朴,饱经风霜的.老人,送给“我”――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两块香喷喷的烤山薯,这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而“我”又将自己毽子里的两枚铜钱拆出来送他,你觉得这两枚铜钱对于两个人来讲,又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自读课文,划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词句,结合“我”的心理活动,体会一下。
抓住以下语句理解
①“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②“我心里说不出地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
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心里。”
④“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2.小组内交流讨论,对于“我”和老人来讲,毽子里的铜钱珍贵吗?
3.全班交流汇报。
4.指导朗读。小组内相互评议。
指导朗读
1.带着自己的体会,自己试着练习朗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互相评议,看谁读得有感情。
(三)品味赏读,积累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亮晶晶”、“热烘烘”一类的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全文,体会句子的意思。
3.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读或者背诵,体会感情。
(四)拓展延伸
1.师:文中老人的两块烤山薯,使我温暖至今。我不仅得到了两块烤山薯,而且得到了用金钱买不到的关爱。确实,金钱有时能买到一些具体的物品,却买不到一些无形的东西,比如钱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钱能买到药品,但是买不到健康……。请你想一想,钱还能买到什么却买不到什么?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然后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全班交流,相互评议。
六、评析
1.本课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在课前及上课的开始,从学生的亲身调查实践出发,谈自己的感受,为阅读奠定情感基础。虽然课文中讲的事情距今比较久远,但小贩们的起早贪黑、栉风沐雨的生活会有些相似。另外,每个小贩的品行会有不同,或贪图小利,或善良纯朴,能与文中人物形成鲜明对比或相互映衬。这一环节的设置,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能迅速与课文中的人物拉近距离,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激发情感参与,对于课文的理解,人物情感的把握,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2.本课教学设计将“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落在读、悟上,使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思、读中悟,读出意味与感受。遵循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让学生更多地拥有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权利和机会。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合作意识,培养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
4.教给阅读方法,重视语言积累。在本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划相关词句,细读课文,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味赏读,指导学生采用读、找、划、思、议的方法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内涵,力求学生的感情与作者之情、作品之情产生共鸣。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并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描写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体会卖山薯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和善良、纯朴的美好心灵。
三、教学准备
课前去市场、集市上观察、接触小贩,尤其是卖东西的'老人,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老师已布置大家去接触观察了小贩、卖东西的老人,你对他们有了哪些了解?你有些什么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课文读一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认准字型;
2、想一想文章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刚才我们读过课文了,谁来说说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细读感知
感受老人形象
1、学生细读课文,思考:那么这是不是一个小气的老人呢?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老人的小气主要体现在对待二婶的态度上。学生读相关的语句。
老人为什么会连一个铜板也那么在乎呢?(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和老人小贩的身份,体会到老人做的是小本生意,这样少一个铜板也不行是生活所迫。)
(2)老人的不小气,则体现在对待小作者我的态度上。主要抓住以下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A、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抓住关键词一声不响笑呵呵等,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指导学生朗读、)
B、老人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说:再给你一个。(抓住半天才明白永远不会忘记,引导学生体会,再指导学生朗读、)
(四)品味赏读,积累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亮晶晶、热烘烘一类的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全文,体会句子的意思。
3、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读或者背诵,体会感情。
(五)拓展延伸
1、师:文中老人的两块烤山薯,使我温暖至今。我不仅得到了两块烤山薯,而且得到了用金钱买不到的关爱。确实,金钱有时能买到一些具体的物品,却买不到一些无形的东西,比如钱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钱能买到药品,但是买不到健康。请你想一想,钱还能买到什么却买不到什么?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然后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全班交流,相互评议。
(六)布置作业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哈里罗》教学设计09-17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08-18
小学音乐《永远住在通话里》教学设计05-03
《踢毽子》教案06-30
踢毽子教案05-29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11-04
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08-07
在农场里教案及教学反思01-17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10-04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