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谈生命》教学设计

《谈生命》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6 13:51:3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谈生命》教学设计

《谈生命》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谈生命》教学设计

  1、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2、品读课文,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文章语言美和情感美。

  3、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3、反复朗读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美。

  教学难点:

  1、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2、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 品读法 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视频导入)

  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

  导言: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儿这样阐释生命的意义:“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世纪老人冰心又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二、检查预习

  1、作者

  2、生字、生词

  挟(xié)卷 芳馨(xīn) 怡(yí)悦 云翳(yì)

  巉(chán)岩 荫庇(yìn bì)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带问题朗读:①本文只有一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看能否找到划分层次段落的关键语句?②作者是如何谈生命的?)

  1、理清行文思路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1)“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2)“一江春水”在奔流入海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体验?这个过程与生命过程有何相似之处?“行程的终结”时“春水”心态是怎样的?

  (3)“一棵小树”部分,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一棵树”?树的一生中有怎样的经历?在生命的历程中,小树是如何度过生命的每一个阶段的?面对死亡,小树作何反应?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4)作者为什么反复说“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

  (5)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明确:(1)提出话题,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可从几个“有时候”领起的内容来思考,学生只需从中摘录关键词加以联想。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可从文中“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看出“春水”的平和、宁静。

  (3) ※生长顺序

  ※四季的不同状态。可从中摘录关键词语来进行理解※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4)“来生”是一种虚无飘渺的东西,“不敢说”“也不敢相信”传达出作者对“今生”珍爱与重视,这是积极进取的生命观;说明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应当珍惜,无论经历的是坦途还是坎坷,都应当勇敢面对,细细体会,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5)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3、独特体验

  在作者的眼中,生命像一江春水,从雪山发源,最终流入大海,生命像一棵小树,历经四时,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好,现在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生命像什么……”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作者将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 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1、品读,品读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字词句(最好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或者有疑惑的地方。

  多媒体显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3)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4)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5)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6)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明确:(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黄莺清吟”指人生中的美景,“杜鹃啼血”指惨景,而“枭鸟的怪鸣”则指人生中凶险的事物。美景与惨景、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3)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4)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5)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6)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2、再读课文,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五、感悟主题

  1、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大声齐读)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2、作者认为“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也要感谢生命”现在我想问大家,在你十几年的生命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3、教师总结:生命的话题永无止境,冰心告诉我们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珍惜生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自信,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教师创设讨论氛围: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3、搜集资料: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平凡人,他们却有着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他们唱响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生命进行曲,搜集那些感人至深的、震撼心灵的生命故事。

《谈生命》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2、反复阅读,整体把握课文。

  3、比较阅读,了解鉴赏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重点】

  1、把握文章主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2、培养鉴赏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学习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读

  1、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诵读课文,画出富有哲理的句子。

  二、课堂阅读

  1、引领学生读懂课文

  ⑴ 导入:

  多年来我们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今天我们不妨打破这个格局,老师不讲,大家先做,看看能否完成教学任务。

  ⑵ 请大家对照讲义一(讲义一:把课文内容写在页前的2/3,留有1/3的空白给学生写点评),针对画线的句子或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写出你的点评。

  ⑶ 交流评议(理解的正误,文采的优劣)。

  A、“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

  D、“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等等。

  ⑷ 归纳课文主题。

  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生命的真谛在于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断前进的过程。

  ⑸ 放声朗读课文,将自己喜欢的语段或富有哲理的语句多读几遍。

  ⑹ 然而,现实中却有两种戕害生命的暴力行为层出不穷:一是不尊重与伤害他人生命的暴力行为;二是青少年的自我伤害行为。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教师随机点评)

  2、比较阅读,领会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⑴ 阅读法国作家蒙田的《热爱生命》,用他的生活态度为讨论作个小结。

  作者是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要求人们珍惜生命,利用生命,享受生命。

  ⑵ 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

  相同点:两篇文章的主题相似,都谈到积极进取的生命观。

  不同点:

  A、文体和表达方式不同。一篇是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而议论文则是侧重于运用概念、判断进行逻辑论证,文学性和情感性较弱。课文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表达生命的意义;这篇文章通过对比论证,批判悲观厌世虚无主义的人生观,给人以警醒;倡导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给人以启迪。

  B、作家风格不同。冰心,我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以细腻、清新的诗歌、散文见长。蒙田,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与培根、莎士比亚等伟大作家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作品“明哲善辩”“精于心理分析”“文风简朴”。

  C、语言风格不同:前者细腻、含蓄、清新;后者朴素、明辩,富有逻辑性。

  ⑶ 齐读《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

  [法国]蒙田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的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他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见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情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来自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力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却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三、课后拓展

  1、搜集关于“生命”的格言、警句。

  2、品味下列语句,写出你的理解。

  A、“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

  B、“生之本质在于死。”

  (有生就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C、“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因为好好享受过生活,对死亡就不感到遗憾。)

  D、“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用“丰盈充实”的生活使生命相对延长。)

《谈生命》教学设计3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就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设计的。通过感知结构、探究内容、品味语言三个板块,巧妙地引导学生深入作品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悟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思想、精神上的陶冶,从而获得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

  1、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把握其感情基调。

  3、体味作品蕴涵的哲理,树立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重要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感悟作品的情感基调,领悟作品的哲理意蕴。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点拨、品味。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瑰丽多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大家已经初步预习了课文,大家能否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你觉得本文是什么体裁的文章?(议论性的散文。争论“谈”。这种文章我们并不陌生,比如“敬畏生命”就是。虽有理性化的总结,但以感性化的描写为主。)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你觉得学习这类文章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结构、内容、语言及情感、哲理等等)

  好!这节课我们就择要分析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结构

  你已浏览了全文,你看本文在形式上和其他散文有什么不同?(通篇只有一大段,点拨:或许这也是作文形式创新的技巧之一吧)尽管只有一段,但它的内在结构思路却是相当清晰的,能否找到一些相关的语言标志词予以说明。

  说明:正是这些句子,把散的内容编织在了一起,成为有机的整体。由此我们可以把文章划分为一篇三段式的散文诗。下面我们就来品味这首散文诗。

  三、小组合作,探究内容

  1、作者开篇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作者认为生命像什么呢?(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勾画这两个比喻句)。下面,我们分两组来研读“水和树”这两部分。(各自小组完成,同桌学习)

  展示要求:

  ⑴ 一江春水:

  ① 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做“春水”?与一江春水有哪些相似?

  ② 勾画出表现春水力量的动词,表现春水性格情趣的形容词,反复朗读品味其“流动”。

  ③ 四个“有时候”说明了什么?象征了什么?四个“再”塑造了春水怎样的形象?

  ④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过程。

  ⑵ 一棵小树:

  ① 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做“小树”?与小树的生长又有哪些相似?

  ② 勾画出体现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的动词,体现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形容词,反复朗读品味其“生长”:小树在生长中有哪些方面的“快乐”?

  ③ 按什么顺序展开的记叙描写,象征了什么?

  ④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小树的生命历程。

  2、教师提问:

  这两节的末尾都重复了这样两个句子:“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仅仅是机械的重复(反复)吗?该怎样理解?(这是一种特殊的感受,常人或许认为死亡是痛苦和悲哀的,但作者超越了这些,是一种异乎寻常的境界和高度;强调今生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

  小结:至此,作者虽然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其实,作者在文已经做了回答,那就是:生命是:诞生于自然,最后又回归自然,是战胜自然,享受欢乐,不停地前进。在这两个部分,作者是按照事物自身的规律来展开对水和树的具体描写的:

  生命像(朗读这两部分)

  3、作者将生命形象化为“水和树”这两种具体的形象,通过他的描绘启示了什么道理?(意在表明什么?)

  点拨:

  形象 “形散”

  喻 (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

  “神聚”:享受生命

  道理: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快乐和痛苦相生相伴──感谢痛苦、感谢云翳──积极的人生观。

  既然这样,作者是怎样认识自己的生命呢?

  4、朗读第4层,看看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勾画其中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初步体会其含义。(同桌互查)点拨:作者有哪些重要的认识?(相机板书:快乐和痛苦相生相伴──感谢痛苦、感谢云翳──表达了积极的人生观)、(小结板书:形散、神聚等内容)

  四、美点寻踪,品味语言

  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涉及到,在这里就仅以B中勾画的句子作为重点。(小组解决,还是教师引导解决?)

  在这里,教师以书后练习三中的两个句子为例,作简要分析。

  1、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揭示了作者对生命本质怎样的认识和体验?)

  (浅析:生命中快乐和痛苦是辨证统一的,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中的两种基本旋律。)

  2、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能否改一个字,使表意更准确?)

  (浅析:快乐固然要感谢生命,但痛苦未尝不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能否举例加以说明;“也”改为“更”似乎更好。)

  五、总结

  由此可见,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决不是一般的认识,你怎样理解题目中的“谈”?

  浅析:作者是在经历了百年的沧桑(1900~1999),备尝生命的酸甜苦辣以后的.“体验”,它不是一般的漫谈,而是作者的严肃思考和认识。最后,我想用普希金的一首小诗来结束我今天的讲课: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冰心奶奶的祝愿一样:应该有一个多姿多采的人生!

  六、作业布置

  1、收集有关“生命”或“人生”的古诗词、名言警句五条。

  2、仿写:“生命像……,愿你的生命……”的句式写一句哲理性的话。

  3、比较阅读第4层与《敬畏生命》(8~10段),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挖掘了课文内涵,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采用了散文诗式的教学处理,使上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分组合作学习则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增大了课堂的容量。

《谈生命》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朗诵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领会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思想内容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含蓄深沉的感情,深刻理解人生意义。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2、深入体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教学情境及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

  教学手段、方法:

  1、创设情境,以优美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引领学生深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一)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介绍作者:略

  (2)、背景介绍:

  (3)字、词识记积累

  2、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由老师和几名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并配以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听读后让学生谈谈听读课文的体会,以及怎样把握朗读的语气、语调等。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后,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一段课文练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研读赏析:(目标练习)

  1、研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全文可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一句。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层: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合作交流

  (1)、作者用什么来比喻人的一生?春水和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

  学生讨论明确:

  一江春水 东流历程 向前、 曲折、 复杂 、多变 象征人生之河

  一棵小树 春秋四季 发荣、 滋长、 繁盛 、凋零 象征生命之树

  以春水和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

  (2)、在这几种生命历程中,春水和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品质、情绪状态?

  学生讨论明确 :

  春水:聚集力量——快乐勇敢地流走——愤怒地奔腾和怒吼——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一声不响地流入、消融、归化

  小树:勇敢快乐地破壳——雨中吟唱风中跳舞——挣脱、挺立——宁静和怡悦——消融、归化、无乐无哀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明确:

  最后一层全是议论。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从表达主题方面说,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写之后,再阐明文旨,深化主题;从结构方面说,起着绾结全文的作用,这是对生命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3、赏析文章之美

  学生仔细研读课文,感受文章之美。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文章美在哪里?学生回答后,教师从四个方面带领学生赏析品味。

  (1)、形象美

  (2)、情感美

  (3)、哲理美

  (4)、语言美

  学生从文中找出具有以上特点的句子,分析研讨过程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希望能对提高学生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帮组。

  4、总结感悟

  (1)、教师提问:你从课文中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生命的规律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

  生命的本质—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

  (2)、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目标检测)

  1、课堂检测

  仿句练习: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造句。或续写几句"生命像什么..........."

  2、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

  (2)、以“生命”为话题作文。

  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心

  生命的本质—— 蓬勃成长 奋勇前进

  生命的规律—— 幸福与快乐相伴

  顺利与曲折相随

《谈生命》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谈生命》是冰心于1947年写的一篇散文,作者并没有在生命的定义解释上做文章,而是把抽象的生命理念比喻为具体可感的春水和小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生命的图画。作者通过描写“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全部的生命历程,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的丰富多彩,同时揭示了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痛苦和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表达了作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全文感情基调高亢达观,许多语句庄重而精警生动又富含思想,是作者几十年人生体验的感悟与结晶。阅读本文不仅能获得审美享受而且能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示。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非常喜欢文质兼美的散文,尤其是本文如行云流水一般,节奏感很强,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画面感强易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把优美的文字在大脑中转化成具体可感的画面。但是本文中有一些语句含义深刻,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指导学生利用阅读期待和阅读反思进行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自由畅谈。教师只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适当点拨和启发,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设计思路】

  教学本课时,为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采用“板块式”教学结构,将教学过程共分为六个板块,即: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自选学法,品读文章──拓展迁移,感悟升华──推荐书目,课外延伸──反思小结,巩固创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掌握文中生字生词的写法和基本含义,能够联系已有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际品味文中富含哲理意义的语句。

  ⑵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点拨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读书思考交流与感悟。

  ⑵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活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阅读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树立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积极投入生活的思想情感。

  ⑵培养学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抽象的事物。

  2、正确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品味文中富含哲理意义的语句。

  3、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

  ⑴将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等学科有机整合和渗透,从而更好的理解本文将抽象事物形象化的写法。

  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一种恰当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与理解。同时在重点处留空白,在难点处留空白,在知识延伸处留空白,给学生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教学方法】

  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法指导】

  通过对文中关键语句的圈点勾画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小组合作探究领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反映世间万物生机勃勃的画面,同时配以激昂高亢的钢琴曲《命运》,让学生思考看到画面都产生了哪些联想。学生欣赏多媒体画面,聆听音乐。

  (设计意图:渲染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本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为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奠定基础。)

  三、教师为学生提供四种学习方法

  朗读法;点评法;构图法;质疑法。学生从四种学习方法中任意选择一种进行自主学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平台。)

  四、说话练习

  教师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出示三个与生命有关的开放性题目,让学生从中自由选择,进行表达。从教师给定的三个开放性题目中任意选择一个进行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意在尊重每一个学生对生命的独特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五、课外延伸

  教师为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目,进行课外延伸。学生可以互相交流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图书馆,现代网络技术等语文课程资源,以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课堂内外的交流,进一步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社会化。)

  六、教师指导学生填写阅读体验报告单和自我评价单

  学生从“知识上的收获,思想上的收获,方法上的收获”三个方面填写阅读体验报告单并进行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上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

  《谈生命》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本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读书活动。我认为语文课堂上绝对不能少了学生的朗朗书声,通过朗读,学生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可以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旨。因此,要通过朗读,引领学生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

  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采用“圈点勾画”和做批注的方法来进行学习。通过对重点段落和重点词语的点评赏析,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达到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的目的。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可能会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积累,我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写在书中,以实现学生学习的深入和主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本节课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方法。针对本文画面感强,适合朗读以及语句含义深刻等特点,我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习方法,即:朗读法,构图法,点评法,质疑法。学生犹如进入了学法超市,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学生的爱好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风采,促进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课堂教学不能只是就文本讲解文本,而是应当以文本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我设计了“创作天地”这一环节,里面设计了三间创作室:

  1、以“生命”为话题说一段话。

  2、冰心把生命比做春水和小树,你还想把生命比做什么?

  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不怕困难,昂扬向上的人的事迹?

  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将语文学习的空间由课内拓展延伸到了课外,实现了语文课堂的开放化,也使学生逐步意识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进而爱生活,爱语文。

  【点评】

  《谈生命》一课是刁英芳老师在哈尔滨市素质教育研讨会上所作的一堂课,此课曾荣获市级一等奖。刁英芳老师的《谈生命》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设计实效性。

  教者在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整合。将课堂流程分为六大版块,版块之间环环相扣,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好的走进作品,走进生活,在感受文章优美意境的同时,又能不断的去创造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在小组讨论中求同存异,各抒己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第二:学法多样性。

  本课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习方法,同时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尊重了学生选择学法的权利,同时也使学生能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理解,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奠定了基础。

  第三:内容拓展性。

  围绕着“生命”这一主题,为学生提供了三个话题,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说话练习。这一环节的设置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拓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为深广的空间;同时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多篇文章进行课外阅读,实现了课堂内外的沟通和衔接,调动了学生课下学习语文的热情,将新课标中的探索式学习巧妙而自然的融入实际教学。

  总之,《谈生命》教学设计发挥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意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获得了审美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谈生命》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体味、推敲文中形象化的语言,了解其象征意义。体会比喻、反复等修辞的妙用。

  2、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冰雪消融、种子发芽等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联想到了什么。(稍停)

  2、教师导语:

  我们大多数同学都联想到了春天、成长和生命,跨越时间的长廊,放眼世界万物,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一刻都会有生命的诞生和结束。“生命”是古往今来,许多大文豪及“迁客骚人”们常谈常新的话题。生命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对待生命?不同的人会告诉你不同的答案。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谈生命的散文,一起来听一听冰心对生命持有怎样的看法。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

  1、快速默读,体会文章内容与情感:

  ⑴请学生打开书,速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与内容。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教师播放音乐创设情境,学生默读全文。)

  ⑵设计问题:同学们喜欢本文吗?为什么喜欢本文?此文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畅所欲言,多角度挖掘本文闪光点。教师点拨,强调一点: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空白点)

  2、自由研读,分析文章比喻的妙处:

  教师提出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说说其中比喻妙在何处。

  (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可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哲理句、结构形式多角度进行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教师适时进行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德育渗透。)

  (本环节是本课主体部分,教师依旧播放舒缓的钢琴曲,学生自由研读课文,此处既是重点、空白点,也是德育点。)

  3、朗读欣赏,更深层品读课文:

  请学生看大屏幕,带着对生命的珍惜与敬仰,再一次品读课文的比喻部分。教师可对学生说:“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挑你感悟最深的段落,朗读给大家欣赏?”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朗读喜欢的段落,教师配与课文相联系的“春水奔流”、“小树生长”等声情并茂的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欣赏,加深学生的体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内涵。)

  (这也是重点和德育点。)

  4、齐读结尾,品味哲理语句的含义,把握主旨:

  ⑴深层启发;本文再现了冰心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目标的执着追求,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邃的理解,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结尾部分,提出你读不懂的内容,可以是词,也可以是句,也可以是形式,一会儿我们一起研究。

  (结尾部分与学生人生体验有一定距离,本环节主要解决教学难点,领会文章主旨,齐读课文后,留空白,让学生自己研究、体验、品味,提出问题。)

  ⑵全班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分析“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构成一个美丽的黄昏”对学生进行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的教育。这是难点、空白点和德育点)

  三、巩固与创新运用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学习,我们对生命已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此时,教师可用启发的口吻对学生说:“冰心用散文,梵高用画,大家愿不愿意寻找一种恰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个性,采用各种形式表现自己对生命内涵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学生自行准备,如果需要还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学生可利用绘画、演讲、诗歌、快板等形式来表现。)(创新点)

  四、反思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知识上:

  思想上:

  方法上:

  (教师请学生概括总结,留有空白,教师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五、课程结束

  最后,让我们伴着贝多芬铿锵有力的命运交响曲,聆听着同学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来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教师播放慷慨激昂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在这个曲子的伴奏下,聆听同学对生命的感悟,及生命寄予,来结束本课;此种方法留有空白,有余音绕梁之感,再次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与热爱。)

《谈生命》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联想、想像、揣摩“春水”“小树”的隐喻意义。

  2、诵读积累一些优美语言和富有哲理的句子。

  3、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体验。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可以通过一些初生的生命图片(婴儿、新芽、树苗等)或一些激发学生感受生命可贵的语言入手。

  自读课文,梳理行文思路。

  1、开篇揭示话题

  2、以“一江春水”喻示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各种状况。

  3、以“一棵小树”喻示生命的力量。

  4、点明、深化主题。

  二、学生质疑或教师设疑

  参考问题:

  1、文中描述的`一些景象的喻意分别是什么?

  2、两个比喻的含义是否重复,为什么?

  3、如何理解春水汇入大海,大树回归泥土的心态?

  4、最能表达课文主题思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5、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所揭示的哲理?

  三、学生可以通过诵读、讨论来解决问题

  四、拓展材料学习,丰富感受

  五、畅谈“苦与乐”,写一句或一段最有感触的句子,班级交流或编辑成一个小册子

《谈生命》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扫除阅读障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文字、图片皆可。

  教师:介绍作家作品知识、背景知识、文体知识等,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生命是什么,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慨叹。挚爱文学的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只有流入大海才会获得新生的力量;生命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只有历经风雨才能庄严灿烂。江流入海,落叶归根,只有用心感受生命中的每一点快乐与痛苦,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完美,才会拥有更灿烂的人生。

  板书课题:谈生命——冰心。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家作品

  ①学生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主要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②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而是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

  A、图片数组。略。

  B、作者简介一则:

  冰心(1900.10.5—1999.2.28),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

  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检查生字词情况

  通过幻灯片展示题目和答案。①②题让学生笔答,③题让学生口答。设计此环节的`目的,让学生进行字词积累,同时使形式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惊骇( ) 枭鸟 ( ) 羞怯( ) 绯红( ) 怡( )悦

  荫庇( ) 芳馨( ) 休憩( )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án岩( ) 云yì( ) 休qì( ) 骄shē( ) 穿枝fú叶( )

  ③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A、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B、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C、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三、整体感悟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虽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层次来。以下内容在学生书面概括的基础上,通过幻灯片展示。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书面概括能力。

  第一层(头两句话),提示话题。

  第二层(“生命像向东流……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显示“一江春水”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

  第三层(“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显示“一棵小树”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

  第四层(最后的部分),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揭示生命的本质,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本文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

  你认为下面这些说法对不对?为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小组交流。

  A、作者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描绘出奔流入海的壮观画面,豪放中又不失浪漫。

  B、生命的历程应当有欢乐和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C、作品结尾暗示人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它为编织美丽的人生创设了机遇。

  D、我们个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如果以上说法没有说出你心中的感受,请你尽管提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教师适时适当参与学生的交流,并给予指导。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和甄别能力,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四、研读探究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求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基本程序是:甲学生提出问题(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后面的学生不再重复)——乙丙等学生帮助解决——教师帮助解决难题或总结归纳。某些问题如果与下一个环节相同,则在这个环节处理。

  说明:这个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非常不确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用时也最长。这是教学本课的最主要的环节。过程略。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善思善问的习惯和大合作学习的意识。

  2、教师引导探究

  本环节基本程序与上一个环节相同。问题与答案皆通过幻灯片展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补充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二是突出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①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A、作者为什么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或语境写出你的理解。

  提示:“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决定了全文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B、在文中作者分别将生命比成“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加以充分展开,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提示:“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A、对“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这句话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或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或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B、“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中包含这什么哲理?

  提示:这是一个比喻句,意思是说: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

  五、拓展延伸

  本环节问题通过幻灯片展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堂引向社会人生,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是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1、作者说;“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生命的认识。

  2、对于生命,冰心老人用形象的比喻作了阐释:“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请你试着用生动的语言,仿写这个句子。

  六、布置作业

  1、将本课所有的生字词进行分类整理。

  2、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在设计本教案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我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文字、图片资料,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这个环节,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且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因而在达到上述目的之外,也让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生再次获得学习的自信。

  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又设计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个环节(本教案第四部分“研读探究”的第一个环节)。这也是教学本课的最主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非常不确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然后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帮助解决,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分层次教学”中“如何分层”这个难题,因而效果也就特别好。

《谈生命》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谈生命》是冰心于1947年写的一篇散文,作者并没有在生命的定义解释上做,而是把抽象的生命理念比喻为具体可感的春水和小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生命的图画。作者通过描写“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全部的生命历程,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的丰富多彩,同时揭示了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痛苦和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表达了作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全文感情基调高亢达观,许多语句庄重而精警生动又富含思想,是作者几十年人生体验的感悟与结晶。阅读本文不仅能获得审美享受而且能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示。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非常喜欢文质兼美的散文,尤其是本文如行云流水一般,节奏感很强,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画面感强易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把优美的文字在大脑中转化成具体可感的画面。但是本文中有一些语句含义深刻,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指导学生利用阅读期待和阅读反思进行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自由畅谈。教师只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适当点拨和启发,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设计思路

  教学本课时,为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采用“板块式”教学结构,将教学过程共分为六个板块,即:创设情境,激导入──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自选学法,品读──拓展迁移,感悟升华──推荐书目,课外延伸──反思小结,巩固创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掌握文中生字生词的写法和基本含义,能够联系已有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际品味文中富含哲理意义的语句。

  ⑵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点拨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读书思考交流与感悟。

  ⑵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活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阅读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树立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积极投入生活的思想情感。

  ⑵培养学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抽象的事物。

  2、正确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品味文中富含哲理意义的语句。

  3、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

  ⑴将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等学科有机整合和渗透,从而更好的理解本文将抽象事物形象化的写法。

  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一种恰当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与理解。同时在重点处留空白,在难点处留空白,在知识延伸处留空白,给学生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教学方法

  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法指导

  通过对文中关键语句的圈点勾画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小组合作探究领会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反映世间万物生机勃勃的画面,同时配以激昂高亢的钢琴曲《命运》,让学生思考看到画面都产生了哪些联想。学生欣赏多媒体画面,聆听音乐。

  (设计意图:渲染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本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整体感知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为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奠定基础。)

  三、教师为学生提供四种学习方法

  朗读法;点评法;构图法;质疑法。学生从四种学习方法中任意选择一种进行自主学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平台。)

  四、说话练习

  教师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出示三个与生命有关的开放性题目,让学生从中自由选择,进行表达。从教师给定的三个开放性题目中任意选择一个进行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意在尊重每一个学生对生命的独特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五、课外延伸

  教师为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目,进行课外延伸。学生可以互相交流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图书馆,现代网络技术等语文课程资源,以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课堂内外的交流,进一步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社会化。)

  六、教师指导学生填写阅读体验报告单和自我评价单

  学生从“知识上的收获,思想上的收获,方法上的收获”三个方面填写阅读体验报告单并进行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上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

  《谈生命》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本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读书活动。我认为语文课堂上绝对不能少了学生的朗朗书声,通过朗读,学生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感知的主要内容,而且可以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的主旨。因此,要通过朗读,引领学生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

  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采用“圈点勾画”和做批注的方法来进行学习。通过对重点段落和重点词语的点评赏析,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达到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的目的。这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可能会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积累,我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写在书中,以实现学生学习的深入和主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本节课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方法。针对本文画面感强,适合朗读以及语句含义深刻等特点,我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习方法,即:朗读法,构图法,点评法,质疑法。学生犹如进入了学法超市,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学生的爱好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风采,促进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课堂教学不能只是就文本讲解文本,而是应当以文本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理解的主要内容之后,我设计了“创作天地”这一环节,里面设计了三间创作室:

  1、以“生命”为话题说一段话。

  2、冰心把生命比做春水和小树,你还想把生命比做什么?

  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不怕困难,昂扬向上的人的事迹?

  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将语文学习的空间由课内拓展延伸到了课外,实现了语文课堂的开放化,也使学生逐步意识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进而爱生活,爱语文。

  点评

  《谈生命》一课是刁英芳老师在哈尔滨市素质教育研讨会上所作的一堂课,此课曾荣获市级一等奖。刁英芳老师的《谈生命》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设计实效性。

  教者在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整合。将课堂流程分为六大版块,版块之间环环相扣,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好的走进作品,走进生活,在感受优美意境的同时,又能不断的去创造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深入理解的内容,在小组讨论中求同存异,各抒己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第二:学法多样性。

  本课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习方法,同时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尊重了学生选择学法的权利,同时也使学生能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理解,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奠定了基础。

  第三:内容拓展性。

  围绕着“生命”这一主题,为学生提供了三个话题,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说话练习。这一环节的设置对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拓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为深广的空间;同时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多篇进行课外阅读,实现了课堂内外的沟通和衔接,调动了学生课下学习语文的热情,将新课标中的探索式学习巧妙而自然的融入实际教学。

  总之,《谈生命》教学设计发挥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意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获得了审美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谈生命》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谈生命》教学设计06-25

《谈生命》教学设计(15篇)08-02

《谈生命》教学设计15篇08-16

谈生命教学反思05-27

《谈生命》教学反思10-17

谈礼貌教学设计10-16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08-21

《谈生命》教学反思15篇09-18

生命教学设计08-07

谈生命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