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范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背诵3、4自然段。
教学准备: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爬山虎实物。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二、回忆旧知识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三、对课题质疑,提出目标
从课题上看,你认为课文主要写什么?还会写什么?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爬山虎的脚有那些特点?四、整体感知课文,学习字词,理出重点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
(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交流反馈:
(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牢固
(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五、自主探究,理解3-5自然段
交流话题: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1、自渎第三自然段2、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交流反馈:为什么这样画?3、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4、实物对照,朗读。交流话题:怎么爬的1、自读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2、觉得有趣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交流话题: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
“……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引发期待,布置作业
1、爬山虎的脚让我们大开眼界,爬山虎的叶子也与众不同哦,同学们可利用课余时间去观察学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我们下堂课在交流吧!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范文2
课程标准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形象思维来完成的,所以单凭教师单一的讲解,学生可能存在很大的疑点,如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某种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爷爷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七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为保护自然环境做力所能及的小贡献。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背诵3、4自然段。
评价任务
任务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任务二: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老师就问: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如;
(1)画一画
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引导学生欣赏课件,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看课件、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3)用“如果……就”的句式说说你的发现。
(三)总结全文,指导学法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来总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课外阅读的开始。
(五)作业布置:以《我发现……的秘密》写片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处处注重了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2、课外查询资料:
(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
(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范文3
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隙”等13个生字。
2、能找出课文中写的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的细致的观察。
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4、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2、把观察到的事物准确生动的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学定标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而爬山虎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就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爬山虎的脚》(出示课题,和学生一起板书课题)
2、谁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吗?那按照他的意思,这个题目应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3、老师把这个字写得这么大,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相信学了这篇课文,你会有新的理解。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叶圣陶先生。
二、模块探究
模块一:检查预习初步分享
1、我会读:重点讲解多音字“曲”。
2、我会写:教师指导书写生字“虎”,书写提示:撇要伸展,横折弯钩要超出上部;“隙”,书写提示:左短右长,左边的第一笔横折弯钩要写的窄一些,右半部分的第一笔是竖,日要扁一点。
模块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听读课文,思考问题:本文围绕爬山虎写了哪些内容?其中主要写的是哪个?
2、学生思考后回答。
模块三:学习作者细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1、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找一找,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的特别仔细?
2、学生自由交流并汇报展示。
3、教师精讲:
a: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图片展示: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这说明作者进行了怎样的观察?——连续观察)
b: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爬山虎的图片,请你试着在心里描述看到的情景,再读一读作者的描述,说说你觉得作者描述的怎么样?“准确生动”,说明作者的经过了怎样的观察?——细致观察)
C: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同学们,读了这一段,请试着根据课文的描写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吧,……接下来我们跟真实照片对比一下,你们都画的很逼真,这说明作者给我们描述的十分准确,是什么原因让作者能准确的表达出来呢?——细致观察)
d:那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呢?
①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
②谁能找出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关键词语?
③能不能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不能,因为爬山虎不像动物一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长出更多新的脚,作者用“触”“变”“巴”“拉”“贴”等一系列动词,通过脚触着墙时的一些变化,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那么,大家想一想,作者需要经过怎样的观察,才能发现爬山虎往上爬的秘密?——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
正是因为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才把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了出来,那么除了这样,我们还可以借助哪些方法把观察到的事物准确生动的表达出来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课文,总结方法吧。
模块四: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
课文回放:
1、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女生读,男生读,思考红色字体的词语有什么特殊作用?——都是一些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在这句话中,细心的你肯定发现了一个优美的句子,是哪一句呢?……非常好,这是个比喻句。另外,大家觉得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介绍的具体吗?……着得益于作者的用词准确,看来使用恰当的修辞方法、用词准确也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生动的表达。)
3、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不仅如此,作者在细致观察爬山虎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所以才能发现爬山虎爬墙过程中一些细微之处,让我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到爬山虎是如何爬的。)所以,同学们,你们看,利用这些方法,就可以帮助我们把观察到的事物准确生动的表达出来。
三、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这节课,我们随着叶老先生的观察视角,学会了连续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并且总结了如何把文章准确生动表达出来,那么,请同学们利用课下时间,对自己养的蒜苗进行连续细致地观察,发现蒜苗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可以回顾三年级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的方法),运用准确生动的表达方法,试着写一写观察日记吧。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01-06
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设计10-08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2-05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01-12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合集)04-05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5篇12-05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5篇08-08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5篇)06-17
《爬山虎的脚》语文教学反思07-01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