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10 08:28:4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微课教学设计-范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1

  一、实验目的

  l、掌握配制缓冲溶液的原理和方法,并加深认识缓冲溶液的性质;

  2、练习pH试纸的使用,资料《缓冲溶液教学设计》。

  二、实验原理

  弱酸及其盐(例如HAc和NaAc)或者弱碱及其盐(例如NH3·H2O和NH4Cl)的混合溶液,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外来的酸或碱起缓冲作用,即当另外加少量酸、碱或稀释时,此混合溶液的pH值变化不大,这种溶液叫做缓冲溶液。

  三、仪器、试剂及其他

  1、仪器

  试管,试管架,烧杯(50m1),量筒(10m1),玻璃棒。

  2、试剂

  酸:HCl(0.1mol·L1, 0.2mol·L1),HAc (0.1mol·L1, 0.2mol·L1, 1.0mol·L1);

  碱:NaOH(0.lmol·L1, 0.2mol·L1),NH3·H2O (0.1mol·L1, 0.2mol·L1);

  盐:NaAc (0.2mol·L1,l.0mol·L1),NH4Cl (0.1mol·L1, 0.2mol·L1), NaH2PO4 (0.1mol。

  L1), Na2HPO4 (0.2mol·L1)。

  3、其他。

  pH试纸。

  四、实验内容

  (一)、缓冲溶液的配制

  1、分别测定蒸馏水、0.lmol·L1HAc的pH值。

  2、在两支各盛5ml蒸馏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5滴0.1mol·L1 HCl和0.1mol·L1NaOH溶液,测定它们的pH值。

  3、向一只小烧杯中加入1.0mol·L。

  值,并与计算值比较。

  4、在一支试管中加10 m1 0.1mol·L1 NaH2PO4溶液和l ml 0.2mol·L1Na2HPO4溶液,1HAc和1.0mol·L1 NaAc溶液各15ml(用量筒尽-可能准确量取),用玻璃棒搅匀,配制成HAc-NaAc缓冲溶液。用pH试纸测定该溶液的pH混合均匀,测定其pH值,井与计算值比较 (H3PO4的Ka2 = 6.2×108)。

  5、用下列给定试剂设计几种配制缓冲溶液的方案,写出每种试剂的用量(缓冲溶液体积不超过5ml)。用pH试纸测定缓冲溶液的pH值并与计算值进行比较。

  给定试剂:NH3·H2O (0.1mol·L1, 0.2mol·L1),NaOH(0.lmol·L1, 0.2mol·L1),NH4Cl (0.1mol·L1,), HCl(0.1mol·L1, 0.2mol·L1)。

  (二)、缓冲溶液的性质

  1、缓冲溶液的稀释

  取三支试管各加入自制的HAc~NaAc缓冲溶液3ml,然后分别加蒸馏水5滴、3ml、30ml,测定pH值,并与原缓冲溶液的pH值比较。观察pH值有否变化。

  2、缓冲溶液的抗酸、抗碱作用

  (1)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自制的HAc~NaAc缓冲溶液,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滴0.2mol·L1HCI,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滴0.2mol·L1NaOH,用pH试纸分别测定溶液的--pH值。

  (2)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自制的HAc-NaAc缓冲溶液,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l ml 0.2mol·L1 HCl,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ml 0.2mol·L1 NaOH,用pH试纸分别测定溶液的pH值,并--与原来缓冲溶液pH值比较。pH值是否发生变化?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对缓冲溶液的性质做出结论。

  五、实验注意事项

  在配制缓冲溶液时,为获得适宜的缓冲容量,要有适当总浓度。总浓度太低,缓冲容量过小;总浓度太高也不必要,一般为0.05~0.5mol·L1。

  六、预习要求及思考题

  (一)、预习要求

  认真预习缓冲溶液的性质,缓冲作用的原理及缓冲溶液的配制。

  (二)、思考题

  1、用同离子效应分析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

  2、为什么在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强酸或强碱时,pH值无明显变化?

  3、怎样配制pH值一定的缓冲溶液?

  (1)在缓冲溶液中,弱酸的共轭酸盐(基本上是强电解质)会在水中完全电离出对应的酸根离子,大量的酸根离子便会对弱酸产生同离子效应,抑制该弱酸的电离,于是H+便储存在弱酸中,对pH值的变化起缓冲作用.

  (2) 缓冲溶液:由弱酸及其盐或弱碱极其盐组成混合物溶液。

  少量的外来酸碱可以被他们中和,而不会引起H+的显著改变。

  (3) 强酸培弱碱!强碱培弱酸!最后用ph试纸看下ph值的范围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能想象相应的画面,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蜡笔、毛笔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小朋友们,经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背诵了许多古诗,你们还记得吗?下面就让我们来展示展示吧!(指名背诵)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为了表扬你们,下面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识字3》一起去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好吗?(看视频)

  1、观看视频。

  2、师: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呢?

  3、师:对呀,看到这如诗如画的风景,老师都想把它们画出来了,你们知道老师最想画什么吗?

  三、教学儿歌

  1、配乐范读儿歌。

  师:老师读得好吗?给老师来点掌声呀!小朋友们想读吗?老师要问小朋友们,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2、读懂儿歌,读出感情。

  (1)自由读。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9页,大声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儿歌。(强调读书姿势)

  (2)同桌互读。

  师:您能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吗?读书建议:如果同桌的小朋友读得好,你就夸夸他,如果读得不好,你就帮帮他。

  (3)检查儿歌中的生字词。

  ①、出示词语:蜡笔竹子河川石头小燕什么我们好河山

  ②、指名读。

  ③、开火车读。

  ④、去掉拼音读

  ⑤、齐读。

  (4)检查儿歌朗读情况。

  师:把词语宝宝放到儿歌中,你还会读吗?

  指名读。男女生读。小组读。齐读。

  (5)讨论交流,解决疑难。

  学习第一句

  ①、拿出“绿、蓝、青、黑”四种颜色的蜡笔,辨别这四种颜色。

  ②、质疑:为什么用绿蜡笔画竹子呢?用蓝蜡笔画河川呢?青蜡笔画石头呢?黑蜡笔画小燕呢?

  指名说。

  ③、齐读第一句。

  ④、拓展。

  师:课文中的小朋友画的竹子、河川、石头、小燕子就是我们祖国河山的一部分,如果给你许多颜色的蜡笔,你想画什么呢?

  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红蜡笔,画,

  黄蜡笔,画,

  绿蜡笔,画,

  青蜡笔,画,

  白蜡笔,画。

  (同桌先交流再展示)

  听到小朋友们说得这么美,老师也想用五彩的画笔来画一画,看,这就是老师想画的,谁来读一读?

  红蜡笔,画太阳,

  黄蜡笔,画菊花,

  绿蜡笔,画小草,

  青蜡笔,画石头,

  白蜡笔,画云朵。

  (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二句。

  ①、师:我们祖国的河山还有很多很多,下面老师再给小朋友们介绍几处,看!这是秀美的黄山、这是巍峨的长城、这是美丽的青藏高原,这是波涛汹涌的黄河……

  ②、师:这些地方风景优美,不仅咱们中国人喜欢去,还吸引了了无数的外国人呢!所以书上说――引读:要问我们画什么?“画我祖国好河山”。

  (6)诵读韵文

  ①、配乐朗读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吗?

  下面就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首儿歌。(老师为你们配上好听的音乐)

  ②、指导背诵

  这么好听的儿歌,你能永远地记住它吗?

  下面就让我们一边看图一边美美地背一背这首儿歌。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笔、画、黑、问、什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自学笔顺表,记住字的笔顺。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怀素是怎么写字的吗?你能记住它们的笔顺吗?老师给小朋友们一些帮助,请你们用1分钟的时间,借助笔顺表记住它们的笔顺。

  【设计意图:】

  识字、写字教学中,让孩子们仿照怀素写字的方法,借助笔顺表记住字的笔顺,旨在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对于写字姿势,低年级的孩子总是自控力差,所以在写字过程中,就要做到反复提醒、激励、示范低年级孩子注意力时间短,通过游戏可使学生得到适当的调节,为能更好的写好字做准备。对于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力求扎实。识字“实”:我们安排近15分钟时间识字,从初读的读准字音,到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到训练词儿连读,然后到小组学习查读字、词,人人过关,再到老师查读指正,最后读儿歌加以巩固。力求训练有层次,步步到位。写字“实”:我们安排了近20分钟时间,记5个字的字形并书写,读贴、描红、临贴,步步落实。求实,为的是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4、描红。

  师:你能按笔顺描红吗?描红时应怎样做呢?

  强调写字姿势并示范。

  5、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同桌讨论讨论,写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组词。

  6、师范写。

  7、做写字操。

  8、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学反思】

  在设计教学时,我特别重视文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整合,在教学中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设计各环节具体的学习方式及教学过程。

  1、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一开始就为学生创设情境,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坚持“先自学而后教”、“专教那些学生不会和相对薄弱”的原则。在识读部分采用整体感知,自读课文,自读生字,同座互读词,在记字、写字部分采用小组讨论记字;自学笔顺图、自己描字、自己观察掌握如何把字写好看等过程,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只对难读准的字,如“黑”加以示范,对不易理解、读好的词,如“河山”加以点拨,对难记、难写的“黑”字加以指导,培养了自主学习意识,锻炼了自学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各方面得到发展。

  2.求实。

  对于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力求扎实。识字“实”:我们安排近20分钟时间识字,从初读的读准字音,到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到训练词儿连读,再到老师查读指正,最后读儿歌加以巩固。力求训练有层次,步步到位。写字“实”:我们安排了近15分钟时间,记5个字的字形并书写,读贴、描红、临贴,步步落实。求实,为的是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如:读儿歌部分,师说:“这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读一读吧。”记字时,师说:“你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记这个字。”

  4、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

  检查读书习惯:两手拿书、书斜立;

  眼到、口到、心到;

  督促写字习惯:身正、足安、肩平、臂开;

  看清字形,记准笔顺,找好重点笔画,再写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发现、积累……为孩子们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3

  一、教学任务与对象

  1、教学任务:什么是文化强国

  2、教学对象:20xx级人力资源管理、民政管理、园林艺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法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理解文化强国的内涵;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自觉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当前世界文化强国的主要特征,在情感上感觉我国目前离文化强国还有距离,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教学策略

  1、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教学

  2、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

  3、学法指导:讲授式指导

  4、教学媒体: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展示第一张PPT:设问:文化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呢?

  讲授:常言道“唾沫星子淹死人”,这里表达的意思是人言可畏,杀人的是一种舆论,其本质就是一种文化。

  2、展示第二张PPT:

  春运的图景。

  讲授:人们春节回家,按照经济账来算是很划不来的,经常是出现一票难求的境况,车票涨价,气候寒冷,回家还得购买礼物年货,散发压岁钱等等,有很多人打工一年攒下的钱过一个年就花完了,但是,大家每到春节还是不厌其烦的奔回自己的家乡,过团圆年,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春节文化所起的作用,可见文化

  1 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在这个问题上,文化起的作用比经济要大。因此,建设文化强国意义非常重大

  设问,那么,什么样的国家才是文化强国呢?

  3、展示第三张PPT:什么叫文化强国

  讲授: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表现为:

  A、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

  B、发达的文化产业。

  C、理念与价值观的海外输出。

  4、展示第四张 PPT:,较高的国民素质

  讲授:案例,比如日本国是一个较高国民素质的国家,很讲究公共秩序和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不边走边吃 ,垃圾分类盛放,公共场所不随地丢垃圾,待人彬彬有礼等等。

  5、展示第五张PPT:发达的文化产业。 美国、英国、日本。

  讲授:美国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强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0%左右。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音像业仅次于航天工业,居于出口贸易的第二位,占据了40%的国际市场份额, 美国的图书市场为世界之最,每年出书4万种,年收入超过50亿美元。美国影视业是全美国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可与其航空航天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齐驱。

  英国文化产业年产值近600亿英镑,平均发展速度几乎是本土经济的两倍,即使是在好莱坞的阴影下,巩固的电影业依旧很发达。

  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超过了汽车工业,日本漫画畅销到欧洲美国及亚洲国家,除了漫画,日本的动画片也风靡全球,如《铁臂阿童木》、《聪明一休》、《花仙子》、《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等都是中国包括港澳新加坡地区许多儿童和成人熟知并喜爱的对象。 据日本政府统计,目前日本文化产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左右,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第一大支柱产业。

  6、展示第六张PPT:世界文化市场各国所占份额。

  讲授:从图中可看出,美国所占份额为43%,欧盟34%,日本10%,澳大利亚5%,中国所占的份额非常少,只有3%,我国文化产业与我国大国地位非常不适合。

  2 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20 世纪90 年代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韩国影视剧、韩国流行音乐、韩国明星登陆中国大陆,一股强劲的“韩流” 一夜之间吹遍大江南北,它吸引着众人的眼球,更让年轻人变得如痴如醉、疯狂前卫。年轻人纷纷把韩国影视剧明星当成偶像来崇拜。

  7、展示第七张PPT:韩国原文化观光部长官南宫镇说:“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是经济发展的世纪;21世纪是以文化建立新时代的世纪。”

  8、展示第八张PPT:理念与价值观的海外输出。

  讲授:设问,我们现在有哪些理念和价值观受西方影响呢?

  吃饭等集体开销采取AA制;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愚人节等 用玫瑰花来表达爱情也是源于西方文化。

  9、展示第九张PPT:20xx年5 月 9 日上午,在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东区,一名男生送女友千朵玫瑰花,引来了众多学生的火热围观。 讲授:设问: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爱情的花是什么花呢?

  10、展示第十张PPT:并蒂莲。

  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爱情的花朵是并蒂莲,通常人们画或者绣的鸳鸯鸟是在荷塘里成双成对的游玩嬉戏的,表现一种幸福祥和轻松的画面意境,而荷花表达的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可见中华传统文化中表达爱情的花朵所蕴含的理念和价值观是非常美好和强大的。但是这种表达爱情的理念和价值观并没有走出国门。

  从前面讲的文化强国的特征来看,我国还不是一个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

  讨论,当前中国在理念与价值观输出中存在哪些问题?

  五、教学设计与自我评价

  教学设计:内容与图片展示相结合,设问与讲解相结合,案例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自我评价:教学内容环环相扣,由浅入深,逻辑严谨,观点明确,学生通过本微课的学习可以达到深刻理解什么是文化强国的教学目标,增强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认“凛、冽、嗬”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渗透、谚语、枕着、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彤云密布、瑞雪兆丰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4、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3、4

  教学准备:

  瑞雪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背景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每到冬天,你最盼望的是什么?我们都看到过下雪,也领略过雪景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概你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二、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自悟

  自学要求如下: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试着结合课文理解“彤云密布”、“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这场雪的,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

  4、提出思考后还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

  1、小组交流。

  (1)小组成员合作读文,检查是否读流利,难读的部分集中练习。

  (2)交流自学要求中的第二、三、四个要求。

  2、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作者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交流时,先读特点,再通过读相应部分,说说是怎样体会到的。使学生体会到主要特点是“大”。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不仅写了雪景的美,通过“厚厚、万里江山、挂满、堆满”等词说明了雪大;第五段,不仅是写孩子们的快乐,通过“堆雪人、打雪仗、树枝上的积雪”也写出了雪大。

  四、小组内互查学习生字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自由读课文。先说说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喜欢?

  三、指导朗读

  1、朗读指导要点:

  (1)第三自然段,应读出夜静、雪大。“一会儿就白了”,“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咯吱一声响”等句,应认真体会并读好。

  (2)第四、五自然段,不仅要读出雪大,还要读出雪美、孩子乐的意思。

  (3)第六、七自然段,应体会到作者快乐的原因“这场大雪十分及时,一定会给明年的小麦带来丰收”,读出作者联想到此的喜悦的心情。

  2、学生再练习读。

  四、一场雪固然给人们带来许多好处,可是你知道作者为什么满怀如此强烈的激情来赞美这场雪吗?

  随文阅读小资料:

  《瑞雪图》选自峻青的散文集《秋色赋》,写于1962年。1960一 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的时期,当时粮、棉歉收,国民经济遇到了暂时的困难。 1962年的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了这人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写下了这篇短文。的确,这第一场雪,是我国经过三年困难时期重新走向富裕的第一个喜人的信号,怎不让人高兴呢!

  加上自己新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课堂练习

  1、在两首写大雪的诗中,任选一首背诵下来。

  第一首: 夜雪

  自居易

  己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第二首: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试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瑞雪图》教学反思

  《瑞雪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七册第十二单元的精读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本着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在教学中这样设计:先用一段精美的动画瑞雪图把学生由晴朗的现实引入大雪纷纷、银装素裹的雪境中后,引出本节课要学的《瑞雪图》,并通过学生质疑定标。接着在导学达标环节中,我以学生读为主,先后设计了三次读:一快速读,初步感知雪的特点:雪下得大,雪下得及时,雪后景色很美。二精读、研读,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日如何表现雪之大,雪景之美,以及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及时的大雪。三激情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在读期间,我制作了一组配乐雪景图,让学生既放松心情,又在观赏中更加对雪的喜爱。最后,我设计了抄、背、画、查、吟的课外拓展训练,使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通过课堂展示后学生的表现,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课后慢慢想来,这节课成功主要得益于课堂教学中把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答”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学“答”为主、学“悟”为主的教学方式,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现出来的观念不同,课堂效率也不同。以往课堂多体现教师、学生一问一答,学生围着教师转,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始终以学“读”为主、学“悟”为主。学生读:粗略读、研读、激情朗读、配乐读;教师读等多种形式的读。然后通过学生自学、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学“悟”为主的方法,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共进的互动氛围。本节课中,我改变过去自己高高在上,统帅课堂的作风,走下讲台和学生共同学习、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如在研读的过程中,我俯下身子,走近学生,和他们一块读,一块画,帮助他们,使他们在教师的半扶半放中顺利达标。又如在朗读训练中,我把自己当作孩子们一员,和他们赛读,让课堂成为我们师生共同展示才华的舞台,也让学生真切感受我是他们的学习伙伴。

  三)恰当适时地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唤起了学生与作者的共鸣。本节课辅助教学的精彩其一是开始的激情导入。用一段精美的动画,从形、声上一下把学生带入了雪的氛围。其二是学完雪后美景后,设计的一组配乐雪景土,不仅让课堂气氛轻松,学生身心愉快,更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深深的喜欢雪,想要赞美雪。

  四)课堂上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俗话说“十个人中,有九个爱听好的”,作为孩子,那就更不例外。本节课中,我注意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学生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我立刻说:“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我赞赏她:“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置身于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大家齐读得棒,我便说:“老师也被感染了,想美美地 读一读”。又如学生朗读表现不好时,我首先肯定优点:“读得不错”,然后提出希望:“若能将‘嗬’读得不仅能表现出惊异,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意思来那就更棒了!”通过这一句句发自发腑的赏识、激励,浒墅关在课堂的表现更自信,并不断地追求成功,学得更主动了。

  虽然有令人欣喜的成功,但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自控能力较差。课堂中不能恰当地控制浒墅关学习的激情,使学生在好学地方用时太长,导致时控失调,前松后紧。

  二、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明显。主要表现在研读课文时自学提示的难易程度适于中上等学生,对于学困生,学习困难较大。虽然说在研读过程中自己也俯下身子为部分学生点拨,但仍有个别学生学得吃力。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在教学中首先增强时控掌握能力。教学设计中明确时控,在课堂中,教师精讲、少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展示。同时多学习、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技巧,能见好就收 ,力争使课堂时控恰到好处。其次,多研究每一个学生认识接受能力,并在教学设计时依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能力,设计分层要求、训练,使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饱。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完善每堂课的设计,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兴。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过程与方法: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人类是可以通过有机合成不断合成原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从而为不断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

  4、重点: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结构;掌握加聚反应历程;能够正确书写加聚反应方程式。

  5、难点:加聚反应历程。

  二、教学过程:

  1、导课:

  视频展示生活中的高分子化合物:制造人造血管的高分子化合物。

  2、新课:

  (1)、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

  教师展示基本概念:相对分子质量达几万甚至几千万,通常称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有时,又称高聚物;如: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聚乙烯等。

  学生思考:已知化合物硬脂酸甘油酯的结构如图:该物质是高分子化合物吗?

  讨论: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判断不属于高分子。

  (2)、高分子的结构

  高分子化合物通常结构并不复杂,往往由简单的结构单元重复连接而成。

  例:聚乙烯

  聚乙烯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所有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

  聚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M=28×n

  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链节的相对质量×n

  (3)、高分子简命名:在单体名称前加一“聚”字。

  例如:

  单体:乙烯高分子:聚乙烯

  思考:试写出高分子聚四氟乙烯单体的结构式。

  (4)、合成方法

  加聚反应:小分子通过加成反应聚合成高分子的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实质:加成反应

  对象:含碳碳双键、叁键的有机物

  反应历程:flash动画展示乙烯加聚历程

  加聚反应特点:只有单体中双键或叁键上的碳才能成为聚合物链节的主链碳,其与碳链均作为支链。

  例如:丙烯的加聚反应

  flash动画展示丙烯加聚历程

  (5)、练习:基础题

  1、下列化合物不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淀粉B.油脂C.纤维素D.蛋白质

  2、思考与交流

  单体名称

  单体结构简式

  聚合物

  乙烯

  CH2=CH2

  丙烯

  CH2=CHCH3

  氯乙烯

  CH2=CHCl

  丙烯腈

  CH2=CHCN

  丙烯酸

  CH2=CHCOOH

  乙炔

  HC≡CH

  练习:提升题

  1.下列关于乙烯和聚乙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者都能使溴水褪色,性质相同B.两者都是纯净物

  C.两者的物质状态相同D.两者的组成元素相同

  2、请写出下列聚合物的单体

  聚合物:单体:CH2=CH-CH=CH2

  聚合物:单体:CH2=CH-CH3

  (6)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重要知识点:一是对高分子基本概念、结构、命名进行了了解;而是体会了不饱和键锻裂形成高分子的过程,这一加聚历程是我们本次课的重难点。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6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始版)第四册第三单元(All about me)的第4个新授课,Lesson16:How do you go to school?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四年级下学期孩子们学习的重点逐渐过渡到各种基本句型。本单元前面三课分别学习了关于年龄、身高、住处的句子,本课教材以How do you go to school?为切入点,重点学习关于出行方式的交流:询问别人、介绍自己的出行方式。

  二、学生分析:

  孩子们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基本了解了字母:26个字母及常见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词汇的学习方法:单词音形意用的结合、音节、重音及不同词类(名、动、数、形、冠等)的用法特点,初步体会英语句子的语序与汉语的不同,但对于句子结构及变化还比较陌生。本课内容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Book3 L16已学习过四种出行方式by bus, by car, by bike, by taxi和句子:How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school by ____? 另一种出行方式on foot /walk,dives me及选择此种出行方式的原因表述学生相对陌生。但我校学生学习英语较早,一二年级有了两年的口语学习,还有近1/3有课外学习经历或正在进行,这些内容对于他们可能都不陌生。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时目标制定如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A.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句型Do you walk to school?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___ by___ / on foot...询问、表达适合自己的出行方式。

  B. 学生知道句子的变化是和人称有关系的,并能尝试运用所学句子介绍和询问他人的出行方式:Does he/she walk to school? How dooes he/she go to school? He/she goes to school by___ / on foot...

  2、 文化目标:

  尝试了解不同地区人们选择不同出行方式:山区孩子、牧民(草原)、江南居民及西方国家等。

  3、学习策略目标:

  学生知道句子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并引导尝试找出这些规律: A.和人称变化的关系; B.不同句式之间的关系等。

  初步构建“单词——短语——句子”的建构学习模式。

  4.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寻找句子规律及了解不同人们的出行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英语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Englishi is easy! 及交流开阔自己的眼界English is fun!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句型Do you walk to school?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___ by___ / on foot...询问、表达适合自己的出行方式。

  2、教学难点:学生知道句子的变化是和人称有关系的,并能尝试运用所学句子介绍和询问他人的出行方式:Does he/she walk to school? How does he/she go to school? He/she goes to school by___ / on foot...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7

  微课名称

  菱形的定义

  知识点来源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课题菱形的定义

  设计思路

  学生自主探究,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具体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理解菱形的定义及其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加深师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菱形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问题1、做一做:画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平行四边形:

  画平行四边形ABCD,使角A等于60°,AB=AD=2cm。

  预设学生行为

  通过观察生活中菱形的图片(静)――结合小区伸缩门的运动(动)――平行四边形的移动(理论),认识菱形并得出概念,画图并观察并指出它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熟悉的氛围,激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

  教师活动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课题----菱形并板书课题

  学生再举出生活中菱形的例子:推拉门、衣帽架.

  菱形的定义

  通过学生观察、活动、交流,刚才的作图请同学尝试给出菱形的定义教师归纳总结

  预设学生行为

  生甲: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生乙: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评价,然后给初菱形的确切定义并板书。同时指出菱形是具备:“①平行四边形;②一组邻边相等”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渗透集几何学习的基本思想,为后面学习其他特殊平行四边形打基础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8

  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分层阅读《追赶天边的彩虹》,引导学生用带点的词语说话,逐步培养孩子们联想写话的能力。

  教学目的

  1、借助《追赶天边的彩虹》,展示孩子们的阅读水平,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2、引导学生用带点的词语说话的能力。训练孩子成句成段,逐步培养孩子们联想写话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班级大部分同学都是识字大王了。真了不起!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汉字,有什么好处呢?

  2、指名学生说。

  3、是啊,扫清了识字的障碍,我们就可以自己阅读,看更多有趣的课外书了。我们的同步阅读《追赶天边的彩虹》这本书,就是我们星级表里的词语串成的文章。同学们,你们有信心读好吗?(有)

  二、明确标准

  1、我们的口号是:“追追追,追上十星级!”下面我们来到——“同步阅读”大擂台。老师指课件:

  同步阅读的评价标准:

  一颗星:清晰响亮;

  二颗星:清晰响亮、正确流利;

  三颗星:清晰响亮、正确流利、有感情。

  认真倾听,遇到带点的句子能模仿说话,奖励两颗星。

  三、同步阅读擂台赛

  1、每位同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来读,特别长的读一两个段落。学生自由练读(学生特写)

  2、四个大组推荐代表来打擂,根据朗读情况,全班同学用手势评价等级(一星、二星、三星)。

  3、老师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意见,结合自己的评价,当场在课件上点击星数。比两轮,总结擂台赛的结果,给予表扬。最后获胜的小组参与打擂的同学获得卡片等奖励。

  【设计意图:在打擂的'游戏中,展示读书本领,老师点拨,同学互助,激发读书热情,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的同时,为课外阅读做准备。】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9

  微课教学设计:“自闭症女生青春期自我保健—使用卫生巾的方法”

  一,教学背景:

  (一)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病征有不完整的社交沟通能

  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二)青春期教育: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不仅要让学生通过青春期教育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更要有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行为与情绪、良好的社交能力及积极向上的心态。青春期教育范围广泛,包括青春期生理、心理、保健、性知识、婚育观念等内容。

  (三)女生青春期保健:主要是注意乳房保健和月经卫生两方面。女生对首次阴道渗血往往会感到惊恐不安,但当了解到是正常的初潮后,又可能对如何处理月经束手无策。因此,在初潮前有必要学习月经期的卫生知识。

  (四)个别化训练:自闭症学生个体差异显著,加上青春期教育过程中有许多内容不适合面向全体学生授课,所以个别化训练是对自闭症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

  (五)对我校逐渐进入青春期的自闭症女学生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自我服务技能、职业技能学习等。本微课主要内容是自闭症女生青春期自我卫生护理——使用卫生巾的方法。

  二,教学课题:自闭症女生青春期自我保健—使用卫生巾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卫生巾,学习使用卫生巾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掌握科学使用卫生巾的方法,明确经期使用卫生巾应该注意的事项,学习保健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自闭症女生了解一些呵护自己的方式方法,协助其调节经期心理,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帮助自闭症女生顺利渡过青春期,迈好青春第一步。

  四,教学重点:认识卫生巾的类型,学习使用卫生巾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掌握科学使用卫生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教材分析:

  “女孩使用卫生巾的方法”是学校校本课程“生活适应”七年级

  上册第一单元《我长大了(二)》第三课的教学内容,女孩认识月经现象,并能够正确对待,女孩学习正确使用卫生巾等,是自闭症学生青春期生活的重要部分。一方面使自闭症女生掌握科学使用卫生巾的方法,学习保健知识,另一方面引导自闭症女生了解呵护自己的方式方法,协助其调节经期心理,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帮助自闭症女生顺利度过青春期。

  七,学生情况分析:

  梦梦(化名),12岁,重度自闭症,韦氏智力测试分值39。10岁9个月胸部开始发育,逐渐进入青春期。

  梦梦青春期行为表现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烦躁,坐立不安;刻板,明显的重复动作和行为;听觉敏感,脾气和情感经常变化不稳定,大喊大叫,怪异行为增加;皮肤感觉敏感,对短裤材质敏感,稍有不舒服就会不分场合的把手伸到裤裆里拽拉短裤;经常出现暴躁情绪,常常出现一些冲动行为,没有羞耻感。

  11岁5个月,短裤上分泌物增多,老师联合家长教其学习使用卫生护垫,降低对护垫的抵触情绪并逐渐适应护垫,为来月经时学习使用卫生巾,逐渐适应短裤上有卫生巾的不舒服感打下基础。

  八,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行为训练法,视觉提示法

  九,教学准备:互联网上搜集的图片,PPT课件,卫生巾和内裤实物

  十,教学过程:(微课教学)

  (一)讲述案例“一个女孩的苦恼”,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导语:(课件出示小西照片)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了一个跟你年龄

  差不多的女孩朋友,她的名字叫小西这几天小西遇到了一件烦心事,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西说:“我是个七年级的女生,有一天,我的下面突然流血了,肚子也不舒服,有点隐隐的痛,我害怕极了,真苦恼啊!”

  2,教师提问:小西怎么啦?

  3、教师作小节:小西到青春期了,来月经啦。我们每个女孩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这节课我们就来帮助小西解决她的烦恼,更是帮助你来应对月经期的一些相关的问题。

  (二)解决女孩青春期来例假的困惑和苦恼,学习使用卫生巾的方法进行课堂练习。

  1,卫生巾的使用方法

  (1)想一想,讨论一下:我们每个女孩子都将使用卫生巾,那么我们该怎样来使用卫生巾呢?

  (2)教师展示PPT,出示卫生巾和内裤实物,进行视觉上提示,边

  讲述边操作使用卫生巾的方法,鼓励学生按照图片提示,亲自操作使

  用卫生巾的方法。

  ①第一步:撕开卫生巾的包装袋。

  ②第二步:取出一片卫生巾。

  ③第三步:打开一片卫生巾,撕下它上面和背面的纸带,展开卫生巾。

  ④第四步:把卫生巾有胶的一面对准内裤的裤裆粘好。

  ⑤第五步:把卫生巾的两翼粘在内裤裤裆外面,整理平整。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10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复习“探讨文章内容安排特色”

  教学目标:1、复习本单元知识,结合文本明确作者写作过程中内容材料的选取和安排意图;

  2、理解作者写作中内容材料安排顺序的目的:

  3、能将学到的知识逐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内容安排的目的。

  教学难点:能让学生学有所用。

  教学过程:

  一、单元复习:出示:知识树从文章出处、作者、体裁方面复习。

  二、回顾文本,体悟写法

  (一)第一课《藤野先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本文回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课文开头五个自然段却一句都没提到,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什么呢?

  答案提示: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写一路上的所见所想以及在仙台的艰苦生活则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感情。

  温馨提示:文章开头部分运用了衬托手法,用“清国留学生”来反面衬托鲁迅先生,突出了鲁迅先生可敬可贵的爱国精神。而正是这爱国的精神,才赢得了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尊重,同时,这又为鲁迅先生到仙台见藤野先生作了铺垫。

  (二)第二课《我的母亲》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文的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答案: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既写出了童年生活得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三)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文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丑陋外表的描写,会影响后边对大文豪形象的刻画吗?

  参考答案: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如果进一步探究,可以认为,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列宁就说过,他既是伟大的,又是可笑的。

  三、小练笔:运用课上所学的知识“铺垫”“衬托”等写写我们可爱的妈妈。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11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2、 学习读书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一些课外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以“聪”导入:你想变得更聪明吗?那怎样才能变得更聪明呢?(多读书)

  2、 说说你平时是怎样读书的?

  引入:读书要讲究方法

  二、读书方法的指导

  1、指导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2、指导具体的读书方法:选读法、粗读法、精读法、笔记法

  3、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想像型、评价型

  三、总结:读书讲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四、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而生在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后阅读肯定会更顺利,生的阅读兴趣会更浓。因此,本节教学旨在引导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12

  教学目标:

  1、 通过例句让学生感受将句子写具体的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

  2、区分“的”与“地”的用法,并能够结合具体的句子正确使用“……的”与“……地”,从而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例句:狗儿跑了。

  这是一句完整的话,但不具体。如何把它写具体呢?

  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

  思考:

  狗儿为什么要跑?(看见了蝴蝶)

  这是一条怎样的狗儿?(小花狗)

  它是怎样跑的?(箭一般地追了过去)

  他从哪儿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从我身边追到草丛去了)

  好,我们来把这句话写具体:小花狗看见前面的草丛中有一只黄色的蝴蝶,它箭一般地从我身边追了过去。

  二、方法指导

  在句子中加进一些词语,如“……的”与“……地”,将句子写具体。

  1、在名词前面加“……的”

  什么是名词?表示事物的词叫名词。

  判断绝招:前面能用数量词修饰的,就是名词。

  如: 一张 脸 一只 灰雀 一棵 白桦树

  数量词 名词 数量词 名词 数量词 名词

  在名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适当的修饰成分,可以把话写具体。

  2、在动词前面加“……地”

  什么叫动词?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

  在动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恰当的修饰成分,也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更生动。

  3、“的”“地”用法巧记:

  ①“的”的用法巧记:的(联想)→白药→吃白药的是人→人是名词→名词前面用“……的”。

  ②“地”的用法巧记:地(联想)→土地→在土地上劳动,必定要动→动词→动词前面用“……地”。

  4、例句:

  ① 公园里有一棵 (高大的)白桦树。

  怎样的?名词

  加进的词

  ② 她害怕了,(呜呜地)哭起来。

  怎样地? 动词

  加进的词

  三、探究练习

  试着将下列句子写具体。

  1、你看见过一只灰雀吗?

  2、老山羊看了狼一眼。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13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具准备】

  鱼缸、金鱼、课件。

  【课前预习问题】

  1、课文讲了谁的事?

  2、课文说的是什么事?

  3、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过程】

  一、初读设疑,激发兴趣

  1、今天俺们学习第13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13、动手做做看

  2、检查预习:

  ①课文讲了谁的事?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随机教同学字。

  师追问:“你能通过自身的学习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人物吗?”

  ②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指名同学学着科学家朗志万的样子来问一问。)

  3、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1、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俺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师做实验:(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同学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2、师:通过实验,俺们发现结果是──

  3、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1、伊琳娜和俺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师:谁来说说自身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生气的语气、质问的语气、急匆匆的感觉)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身心中的独特感受,让俺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身的体会。

  2、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俺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师生合作读课文)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知

  1、师:伊琳娜原来不是很生气的吗,为什么听了朗志万的话,又高兴的笑了?(引导同学练读科学家说的话,了解他这样做的用意,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质疑,注重实践,不要迷信权威。)(师板书: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2、想一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以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五、联系生活,以知导行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板书)都会对俺们表达自身的观点或看法,这时候,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生谈自身在生活中遇到的事)

  师:(总结)看来,其他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俺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他人表达自身意见时,要通过自身的考虑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大大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师:让俺们一起再读读课文中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话,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

  六、静思名言,深化认知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俺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师出示名言)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齐读。

  七、延伸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可俺们实践活动却永远不会结束。老师这里有两个论断,假如你们心中有疑问,希望你们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去探究。相信你们都会胜利!

  师出示两个论断:

  1、鸟多的是,是不会灭绝的。

  2、鱼靠尾巴在水里游动。

  附板书: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伊琳娜

  ?想、做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14

  教材分析:

  这是一则发生在伟人身上的故事,也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人文因素很浓。文章主要写伟人成吉思汗在一次狩猎时因口渴难忍,四处找水解渴,当他艰难地找到水后,鹰四次撞翻他的杯子,成吉思汗气急败坏射死了鹰,当他发现鹰是他的救命恩人时懊悔莫及,顿悟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

  学生分析:

  文中故事离学生的实际较远,但文章的故事性很强,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感人,可读性也很强,因此,让学生充分地读、抓住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的心情变化是本课教学的好方法。

  教学目标:

  抓住鹰四次撞翻杯子的动作及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抓住鹰四次撞翻杯子及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心情的描写。

  教学设想:

  贯穿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感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情感;通过想—说—读—批—讲—填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成吉思汗和鹰》,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9—18自然段,,找出描写鹰四次撞掉水杯的动作和成吉思汗心晴变化的语句,用符号全画出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你的体会简单的批注在书旁。生:默读课文。师巡视了解。

  师:下面看同学们和老师找的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鹰第一次撞翻水杯的经过,重点体会一下鹰的动作“打”,然后想一想,这时成吉思汗心里会怎样想。(课文中说是他宠爱的鹰干的,第一次他会生气吗,由于是宠爱,所以不会)师:成吉思汗此时心里也许会这样想:难道是他不小心。师板书“没有生气”。

  师:第二次呢?鹰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读一读,鹰这次又撞掉了水杯,这时成吉思汗有点生气了,为什么,他这时心里会怎样想呢?

  到了第三次,同样的情况又发生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重点读一读红色的字,想一想成吉思汗此时的心情,假如这只鹰会说话的话,它又会对他的主人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补充这个句子。同学们齐读成吉思汗说的话,要把他生气的样子读出来。

  师:最后一次,鹰又扑掉了水杯,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成吉思汗此时的心情,在这种情绪下,他的反应是什么呢?(他摘下弯弓,仰天向老鹰射去,只见老鹰在空中一抖,惨叫一声落了下来,血流满地,死在主人的脚下,这就是你的下场。)下面我们一起来填一下这张表格:

  附表格:

  鹰的动作

  成吉思汗的表现

  第一次

  打掉

  没有生气

  第二次

  撞掉

  有点生气

  第三次

  撞翻

  真的生气第四次

  扑掉

  气急败坏

  他在盛怒之下,杀了自己宠爱的鹰。可是当他发现真相时,他的反应什么呢?

  他忘记了口渴,回头呆呆地看着躺在岩石下的那只可怜的、死去的鹰。

  从这些红色和蓝色的词句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成吉思汗的懊悔,可惜、气自己的感情变化。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给我们展现了成吉思汗当时的情感变化。最后他从这件事中总结出了一个教训,那就是:永远不要再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最后,我再送同学们四句话,那就是冲动是魔鬼;吃一堑,长一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相信这四句话,对你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15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教学重点:

  抓住题目中的“智”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分析人物的“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精读课文,说“智”)

  1、本文题目《智取生辰纲》,这个“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晁、吴之智①智用天时(酷热)②智用地利(黄泥冈)③智用矛盾(激化)

  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

  二诱(4)——佯争酒,引诱对方

  一诱:舒头探脑价望(引诱对手)

  二诱:买而不卖(迷惑对手)

  三诱:饶酒夺酒(动摇对手)

  四诱:七人帮助劝说(瓦解对手)

  三麻——巧下药,麻倒对方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变更时辰(起止时辰的变更,出城后“五七日”的安排;“五七日后”的安排)

  2:逼赶催行(“逼赶要行”,不敢稍怠)

  3:斥责虞侯(斥责两虞侯的“慢慢地挨”)

  4:顶住都管(坚持赶路,不怕得罪老都管)

  5:三问枣客(审察7个“贩枣客商”,以攻为守,连发三问。)

  6:谨慎买酒(对卖酒汉子的高度警惕。)

  3、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1)晁盖、吴用计策高妙,无懈可击。

  (2)杨志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导致内部矛盾激化。

  (3)梁中书用“人”却“疑”,只用其“艺”而不信其“人”,派老都管、虞侯跟随。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4、小结

  三、作业

  发挥你的想象,以“吴用智取生辰纲”为线索,编写一个小故事。

  四、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智取”这一文眼,从如何“智取”,到“智”在何处,再到以“智”斗“智”,环环相扣,学生学习活动步步深入,自然流畅,加深了对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相关文章:

英语教学设计(模板及范例)07-23

语文课教学设计06-28

穷人微型课教学设计06-19

地理课的教学设计04-02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例07-14

《七颗钻石》优质课教学设计范文07-29

体育课队列队形教学评价设计06-20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7-30

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15篇07-29

《海底世界》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