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7 19:35:2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初步学会通过提问搭出和别人同样的立体。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搭一搭(8)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游戏。

  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师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拓展应用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

  ()()()

  ()()()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①②③④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的图形有()个,分别是()。

  3、搭一搭,填一填。

  A①②

  B③④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⑶、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教师针对学生的活动合作情况进行升华。

  2、学生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练习三(9)

  教学目标:

  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历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观察实践,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1、具体实物的观察

  2、(1)观察、体验

  师:每小组一只小猪储蓄罐,仔细观察后,说说你看到了这只小猪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

  学生1: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前面,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两条腿和一张嘴巴。

  学生2: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后面,有两条腿、一条尾巴和两只耳朵。

  学生3: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左面,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学生4: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右面,也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把你们看到的小猪的样子画下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画从正面、右侧面、左侧面、背面的小猪图片,画完后组内交流欣赏,看看不同角度的小猪的形状。有以下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画得也很好。现在请你们根据这几幅图画商量一下,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讨论片刻后交流。

  生1: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画出的形状会不一样呢?

  生2:因为我们观察得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

  师:对,我们观察物体时所处得位置不同,也就是观察得角度不同,那么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进一步体验:每组学生围绕小猪一周,在正面、后面、侧面等各个位置停一下,体验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学生在活动中思维活跃,情感积极。】

  (2)观察、想象

  ①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

  (学生想了片刻之后,开始动手画形。其中有少数学生的想象是正确的。)

  ②验证:然后拿起储蓄罐从下往上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看谁的想象最接近。

  【那几个想象正确的学生非常兴奋,为自己的成功感到由衷的'快乐。这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法指导:在观察之前,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下,它会是什么样子呢?然后再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想象。这样做,会让我们的眼睛变得越来越厉害。

  ③练习:

  a.、课本67页: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b.b、每课一练49页第1题:下面6个杯子的形状,分别是哪6个小朋友看到的,知道吗? c.C、观察两幢房子。

  【通过练习,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这些练习,需要学生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移位”,即假设自己在物体的哪一方,会看到哪个图形,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2、简单几何形体的观察

  师:请同学们把小猪放回盒子,然后观察储蓄罐的盒子,你发现这个盒子是什么立体图形?生:是长方体。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六个面。

  师: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样看到两个面?学生观察活动,交流汇报:

  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可以站在尖角的地方。从8个尖角可以看到三个面。

  生:最少能看到一个面,可以正对着一个面。有6个位置可以看到一个面。

  生:隔着一条边,就可以看到两个面。有12个位置可以看到两个面。

  【这样观察,渗透了长方体的8个顶点、12条 棱的特点。为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进行初步的感知。】

  (三)想象:下图是一个从上往下看的物体的形状,根据你的经验,你能想象它是什么物体吗?

  学生思考片刻后,举出:井沿、洗衣机、饮水机等等。

  【师在学生联想的基础上,课件出示其他物体,如砚台、各种产品、月饼、装有袋子的VCD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也不同。

  教学反思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适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郑敏信教授也说过: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本课教学开始,我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当第一张图片出示时,学生有的猜是白球,有的猜是月亮,有的猜是饭勺子,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我接着出示第二张图片,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观察信息,这时,有部分学生猜测可能是灯炮,有一半学生还拿不准。当我出示第三张图片时,全班学生异口同声说这是灯炮。在这个图片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强烈地感受到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且整个情境的创设遵循”短、平、快”的引入原则,精炼,用时少,效果好,导向明确。

  二、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喜欢的储蓄罐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验,我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围绕储蓄罐一周,观察正面、后面、侧面等不同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为了提升本课数学内容的思维层次,我适当地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继续观察装储蓄罐的长方体盒子,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么看到两个面?这些问题实际上包含了长方体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比如,12条棱,8个顶点等知识点,但这些知识都在学生的观察中渗透,在体验中感知,为学习长方体的特征打下了良好的辅垫。

  三、借助观察,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如前所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好素材。为了发展学生的窨观念,本课教学安排两处让学生展开想象,一是让学生从正面、后面、侧面观察储蓄罐之后,我就让学生进行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然后拿起储蓄罐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二是在对简单形体的观察后,我出示一个外方内圆的组合图形,让学生根据已有有生活经验,联想它是什么物体从上往下看到的形状,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不但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下课了,学生还沉浸在浮想联翩之中。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3

  (一)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能够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能够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 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

  能力点: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观察物体

  (2)我学会了吗

  2、开发性学习包

  (1)自己制作正方体,通过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相同正方体的拼图。

  (2)丰收园

  3、拓展性学习包

  (1)物体形状的特性(设计此形状的意图)

  (2)语文上课22课《纸船和风筝》,学生学做纸船,观察图形。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为1个信息窗。主要是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物体。先认识一个物体的三个面,然后再做练习。把88页第5题整合到“我学会了吗”后边,然后再延伸出从不同的“侧面”观察物体。

  2、学科间整合:语文上册22课《纸船和风筝》,学生可观察其图像。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科技课上说出某些物体形状的特性,老师可进行必要的延伸(如三脚架的稳定性)。

  4、体验式活动:走进生活观察物体,并画出你观察的物体的三面图形。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2课时。

  (四)教学案例: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三、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四、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游戏,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用布盖着)你们看一看它上面是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把看见的记在心里,不要说出来,一会老师说开始再抢答,分成三个小组来看,其他两组不能看。

  说明:正方体每个面贴了不同动物的图片,在分组看的时候让每组看不同的图片。

  老师说抢答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会出现大家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不同原因进行不同的处理。

  揭开盖着的布,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面不同结果就可能不同。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给小熊“拍照”。

  (1) 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 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 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评析:让学生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

  2.给小猫“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猫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3.动画:观察照片

  4.观察茶壶。

  (1)请组长拿出一把茶壶,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茶壶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5.观察茶壶和茶杯

  动画:观察茶杯

  (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茶杯,放在茶壶旁边。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

  (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4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动画:观察暖壶

  6.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四)作业

  1.动画:观察恐龙

  2.动画:观察电脑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注: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多次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后期学习中应鼓励学生通过想象来回答问题。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大屏播放《盲人摸象》的动画故事。

  2、为什么这几个盲人回答的不同呢?

  师:生活中,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可能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也就是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给每组都请来了一位好朋友。

  师:这个好朋友就是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物体。你坐在物体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观察到了物体的哪些特征?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行间巡视。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

  师:不过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每组的同学观察的.是同样的物体,可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板书: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2.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同学们想不想观察一下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交流观察方法:小组内交换观察位置;把观察的物体在小组内转圈。

  师:我觉得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最后我们找到了两种观察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次观察物体。

  师:大家再次观察后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

  师: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大家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观察方法。)

  师:是啊!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3、全面观察

  师:今天小朋友们观察得认真又仔细,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们组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玩具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同。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三、教学例

  1、教学例

  大家带了自己的礼物来,小亮和小红他们也带了礼物(课件出示):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

  学生回答:第一幅图是小明看到的,因为小明在恐龙的旁边,看到恐龙的整个身体;第二幅图是……

  学生书上连线

  2.课件出示:

  师:这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看到的车的样子都是怎样的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连线。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老师这里有几本书,根据你看到的画面,你能知道老师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四、巩固练习

  (1)连线游戏。

  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2)出示淘气系列题

  观察大熊猫,茶壶,汽车图,让学生判断淘气看到的是哪一幅图。

  (3)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完成连线。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六、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特,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简单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指名说说看到模型的哪一面。(有的说前面,有的说侧面)

  师:你们猜老师会看到模型的哪一面?(上面)

  思考:为什么同是一个长方体的物体,他们看到的形状会不同呢?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 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观察后说一说。

  (1) 小组观察实物小汽车,观察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2) 交流观察结果。

  (3) 观察课本的图。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淘气和笑笑也在观察同一辆车呢。大家看他们分别看到了车的.什么部位?找一找是第几幅图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淘气和笑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4) 师进一步引导讨论。

  师:淘气很想到空中看看,汽车又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看看自已准备的小车。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下面)

  请拿起桌上的小汽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讨论,谁来说说我们怎么去观察一个物体。

  三、 发展性练习。

  看一看,画一画:回家后,根据桌上的茶壶,结合自已的观察把自已的观察结果画在纸上。

  四、 作业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6

  一、复习

  ⒈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

  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

  别看到了什么形状?

  ⒉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摆的方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的形状也不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

  二、教学新课

  ⒈刚才我拉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形状。

  ⑴想一想,此时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

  ⑵提问: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

  你想怎么摆?

  ⑶指名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他摆法。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想一想,这几种办法摆放后,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正方体摆放时有什么规律?

  指出: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可以。

  ⑸请学生们仔细从上面侧面观察,

  提问:这时看到的形状与刚才一开始的形状一样吗?

  小结: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观察不同的形状,却是可能相同的。

  ⒉教学试一试:

  先还原成以上形状。

  ⑴现在这里的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从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么形状?

  组织讨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可以摆在哪儿?

  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汇报,交流想法并摆一摆。

  提问:此时再分别从正面、侧面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

  ⑵还原之后,让学生从侧面看一年,记住你所看到的。

  提问思考: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再添一个可以摆在哪儿?

  学生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交流汇报并摆一摆

  提问:相怀想,如果此时你从其它几个方面去观察,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为什么?

  ⑶小结: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视图可能有不同的摆法,而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有相同的视图,但也可能不同。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⑴出示图并说明要求

  ⑵学生独立完成,如学生有困难可让学生先摆一摆

  ⑶集体订正。

  ⒉“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两题。

  ⑴按要求请同学们先照着样子摆一摆。

  ⑵请学生们依次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

  ⑶再请同学们同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让学生们比一比在同一个方位看到的形状是不是一样的。

  ⑷小结:同样的物品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在同一位置看到的相同的形状,但它们摆法却不一定一样。

  ⒊“想想做做”第3题。

  ⑴独立完成

  ⑵分组汇报。

  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四、布置作业。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数学交流和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小药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圆锥体和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小药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圆锥体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板书课题。

  (课件2-5出示教学楼的四张图片。)这是哪里?(4人回答)为什么不一样?(1-2人回答)

  同学们说对了,因为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观察物体,相信同学们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板书:观察物体)

  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

  (一):观察小药箱(教师及学生拿出教具和学具。)

  1、请大家拿出小药箱,和老师一样摆放。请你说一说这个药箱有几个面?分别都是哪些面?(指名回答)(1人回答)

  前面又叫做什么面?其他的面怎么称呼呢?(3人回答)

  (教师相机板书:正面、左面、上面)

  2、现在请大家任意选一个角度观察小药箱,说说你能看到哪几个面?(3-5人回答)

  学生自由观察,汇报交流。(三种可能性,3-5人回答。能不能看到4个面,5个面呢?大约2人回答。)

  3、我这里有一则案例,请你当一次福尔摩斯,判断一下谁说了谎?(出示课件6,1-2人回答。)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说出结论,再出示课件中的内容)

  小结:(课件7展示)不管站在哪一个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4、大家从各个面观察小药箱,看一看能观察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并且把自己观察到的图形画在草稿纸上。注意:视线要垂直于观察的那一面。(课前要求小组内学生分工,一个同学画一个面,以节省时间。看星期二的试上结果。)

  学生自由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5、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换各自的作品,互相评价一下画得对不对?

  学生汇报、交流。(大约5-6人回答)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正面?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左面?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上面?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右面?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后面?

  6、(课件8出示第38页下图)请你判断这三幅图分别是小女孩从小药箱的哪面看到的。(板书“例1”)

  7、我这里有小药箱的三个面,哪位同学帮我贴在黑板对应的位置上?(2人上黑板,先差后优)。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展示课件9的前半部分。)请大家把第38页例1下面的两个括号填好。

  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所站的位置,那么我们观察到的各个面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2人回答)

  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如果观察者的位置发生变化,各个面也会发生变化。(展示课件9的后半部分。)

  8、请同学们翻到第40页,我们来看一看练习八的第1题,这也是个长方体请大家连一连。(教师巡视指导)(2人回答,先差后优。再课件展示)

  谁来连一连?

  谁再来连一连?

  我们一起来连一连。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民兵直观思考和初步的宽间观念。

  3、使用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活动,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在各种活动中丰富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的道理。

  教学用具:

  照片、玩具猴、茶壶、教学挂图。

  教学进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一张课前本班某同学拍的照片(投影)。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谈话:同学们认识这是谁吗?你们怎么知道他是谁的?你们喜欢拍照吗?好的,我们来玩一个拍照片的游戏吧!来,像老师这样架起自己的照片机。你们这么多相机一齐拍老师,老师得准备一下,好了,你们拍吧,请仔细观察,你拍的'照片里,能看到老师的什么?谈话:同学们还想拍吗?好,老师再换个姿势你们拍吧。

  学生活动。师:这次你能从你拍的照片里看到老师的什么呢?为什么和刚才看到的不一样?导入新课: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1、教学例1出示书上94页上的两张照片。谈话:小明和我们一样也在教室里拍了两张照片,想一想,他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照片?请在小组中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结:虽然两张照片都是在教室里拍的,但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2、教学例2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谈话:同学们还想拍照吗?我们再来为四只小猴子拍照吧。请每个小组长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玩具猴,让它面朝黑板坐好。

  学生把玩具猴放好,教师检查一下每个小组的玩具猴摆的位置对不对。

  谈话:请小组长从信封里拿出4张小猴的照片,想一想:哪一张会是你自己拍的?为什么?提问:你们四个同学都是为同一只小猴子拍照片的,为什么拍到的四张照片都不一样呢?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谈话:你们想换个位置给小猴拍照吗?请90度旋转你们的座位,然后再拍,这样组织三次。

  练习:老师这里也有四张小猴的照片,你能判断出它们是从小猴的哪一面拍的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三、实践与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独立完在再交流。

  (2)指名汇报,说明理由。

  (3)提问:为什么同是一个学校的大门拍到的却不同呢?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小组交流。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2)全班讨论。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就不同。请小组长把小猴换成茶壶,让每个同学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观察茶壶。

  出示编好号的茶壶图,让学生想一想,你看到的是哪一幅图,猜一猜,你们小组里的其他3位同学看到的分别是哪一幅图。

  四、总结与反思今天这节课,你觉得你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么疑问?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第十一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继续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图。另一部分是教学法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教材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曲和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图、

  3、教材的编写特点通过认识方块统计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4、教学本单元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支,结合熟悉的生活事例,体会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本单元采取的教学措施: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统计与可能性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都遇到过,但作为数学知识来学习,特别是可能性问题,在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向儿童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以强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儿童的自我体验,达到知情合一,促进儿童统计观念的发展。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辩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力目标: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像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卡片三张、玩具四个、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一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几个盲人说的对吗?

  师:为什么这些人都说错了?

  师:对了,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看来,要想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就需要我们对物体进行全面地观察。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还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就请同学们赶快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师:你们喜欢吗?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在你的位置上对小狗进行仔细的观察,你看到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观察完的同学,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学生活动)

  师:孩子们坐好了,请看屏幕中的这三幅图(课件),哪一幅图和你刚才观察到的是一样的?这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板书)是什么样子的?还有哪些同学也看到了小狗的这个面?请举起手来。

  师:这些同学观察到的是小狗的X面,那其他同学呢?你们又看到了小狗的哪个面?能在屏幕上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课件)说说是什么样的?谁和他观察到的是一样的?请把你的小手举起来。

  师:刚才一直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是哪一幅图?说说是什么样的?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观察的是同一只小狗,而观察的结果却不一样呢?谁能帮助教师解答一下?

  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明白了,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同,所以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师:在刚才的观察过程中,同学们只看到了小狗的一个面,你们想不想亲自去看看小狗的另外两个面?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起立,按照老师手指的方向,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你们现在看到的小狗和刚才一样吗?请你仔细观察,你现在看见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起立,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你现在又看见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师: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师:我们怎样才能对一个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呢?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3观察练习

  师:现在老师想找一个小模特到前面来,让全班同学对你进行观察,谁愿意来?

  师:(让学生站在前面)现在同学们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看到了什么?

  师:(让学生走到四个小组的中间)现在同学们又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找找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学生说)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我们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结果确实是不一样的。

  师:谢谢你,到前面来当小模特,请回去吧。

  4课间操

  师:刚才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的非常出色,下面我们来跳个舞轻松一下吧。

  师:轻松过后,老师相信同学们会比刚才表现的更加出色。

  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1、师: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文具盒等等,你们观察过这些物品吗?

  师:现在,就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数学书摞成一摞放在一起,把书的这个封面朝右边放,比一比哪个小组动作最快。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看到了数学书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能从这三张图片中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看到数学书X面的同学请举手,其他同学帮老师看看对不对?

  师:现在请小组长快速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坐好,看谁坐的最精神。

  2、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不仅爱学习,而且喜欢做好事。昨天,老师正好看到一位同学主动地从地上捡起废纸,这是多好的行为呀。老师悄悄地拍下了这个镜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课件)(后)你们能猜出来他是谁吗?为什么这么难猜?

  师:我们现在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侧)能猜出来吗?

  师: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个面就知道她是谁了呢?(正)他是谁?

  师:我们都应该向这名同学学习,能够做一些好事,为大家服务。

  3、师:我们接着来看,(课件)这是咱们班同学在音乐课活动时老师拍下的照片,想一想,关老师和这3名同学分别能看见钢琴的哪一个面?为什么?

  师:是呀,我们观察物体不仅可以从它的前面、侧面、后面来观察,也可以从它的上面进行观察,有时还可以从它的下面进行观察等等,观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4、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张照片,老师是站在哪进行拍摄的?(课件)你是怎么知道的?(从正面、侧面、后面拍摄的)老师拍的是同学的哪一个面?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善于观察,还特别看动脑筋,真了不起。

  5、师:刚才同学们看了老师拍的一些照片,你们想不想自己拍几张照片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照相机,想让同学们当小摄影师帮老师也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你们愿意吗?

  师:在拍照之前老师先来教同学们如何来使用这部照相机。先把镜头对准人物,看看人物是否在这个屏幕中,一定要把人物的头照进去,然后按下这个按钮,就可以了,但是在按按钮的时候,不要用手把镜头挡住了,不然就照不到人物了。你们学会了吗?

  师:老师想让同学们给老师照一张正面的照片,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谁愿意给老师照这张照片?

  师:老师想照一张侧面的,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谁来给老师照?你想给老师照哪个侧面?

  师:同学们在拍照时,还挺专业的,就像真正的摄影师似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拍的照片吧。

  师:我们看这张照片,(照相机连接电脑)是谁给老师拍的?你们觉得拍的怎么样?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给老师拍照,老师很喜欢这些照片,冲洗出来,老师一定把照片摆在写字台上留做纪念。

  6、师:刚才,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了观察,我国北宋诗人苏轼在初游庐山时,就对庐山进行观察,并写了一首优美的诗,你们想听听这首诗吗?老师就把这首诗送给同学们。(课件)

  师:你们喜欢这首诗吗?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苏轼在诗中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师:看来呀,我们要想了解物体的全貌,就必须对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

  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有哪些收获呢?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呀,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成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只有你有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你才会发现更多的美,在数学中你才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0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的从物体(玩具、茶壶、汽车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并选择适宜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等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感受物体与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增强对空间与图形领域数学内容的学习兴趣。有三次实践观察的活动:①集体观察微波炉实物②分小组观察长方体模型③分小组观察由两个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上、下、左、右、前、后,掌握了从四个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方法,并能据此判断观察者的位置。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形状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所观察到的简单图形,体会从同一位置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一定的相关感性经验,并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描述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有立体图形的转动后形成的不同平面图形,以及从不同角度展现长方体的透视图等。这些教学环节的实施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能达到比普通教学手段更好的教学效果,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体会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3.使学生在观察辨认,想象等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教学难点:体会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践操作,探索新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辨析提升→反思交流,归纳小结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二上数学书《观察物体》内容

  我们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不同的方向可以看到不同

  的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2)课件依次出示不同角度观察正方体的效果图:一个面两个面三个面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一个正方体)看到了这个正方体的几个面?(3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黄绿)

  2.认识近似长方体形状物品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具有约定俗成的正面的物体)

  (1)课前老师拍摄了一种常见物品的一组照片,你能判断它是什么吗?

  其实观察物体的学问可大了,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组照片,拍的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请你猜猜看它是什么?

  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课件依次出示微波炉的一组图片(侧面图上面图正面图三视图)。

  第一张,第二张……

  你从第几张照片确信你看到的就是微波炉?你看到了什么?(开关、门等)

  (2)出示微波炉的实物,结合实物和图片介绍微波炉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有没有小朋友愿意上来指一指微波炉的正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有门等)

  指出:像微波炉这样有门的物体,我们习惯上把有门的这一面叫做它的正面。(板书:正面)

  谁来指一指微波炉的侧面?

  指出:像小朋友一样,在面对微波炉的正面的时候,它的左右两面都是它的侧面。(板书:侧面)

  还有谁想上来指一指微波炉的上面呢?(板书:上面)

  如果站在老师的这个位置来观察,你说说哪个面是微波炉的正面?你是怎么看的?

  指出:像微波炉这样一类有门的物体,我们习惯上都是把有门的这一面叫做它的正面。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呢?(比如电视机的正面指的就是…?)

  (3)请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保持身体姿势不变,看一看,说一说你能看到这个微波炉的哪些面?(选择教室几个不同角度的学生回答,提示坐着回答。)

  契机指出左侧面和右侧面。

  例:中间的同学说只能看见一个面,分析:我们先往左边移动一下,再往右边移动一下,想一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只能看见这个物体的一个面?(眼睛正对着这个面的中间)

  请刚才回答问题的几个同学起立。问:现在你看到了微波炉的哪些面?

  问:这些同学还是在原来的座位上,为什么他们看到的面会多出“上面”呢?(引发学生争论,得出原来坐着,现在站起来了)

  指出:原来微波炉不动,我们的位置动了,左右移动了,上下移动了,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面,两个面,或者三个面。

  (4)完成“想想做做”1

  出示一组从不同位置拍到的冰箱的照片,请指出它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是第几幅图?

  洗衣机的这3个面你也能找得出来吗?

  (注意由实物图片向抽象图片的过渡。)

  让学生根据图片依次指出正面、侧面和上面。

  3.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1)同桌两人变换角度自由观察长方体模型。

  同桌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体模型,放在桌面上,固定好长方体的位置,同学们可以任意改变观察的角度,相互说一说能同时看到这个长方体的几个面。

  (2)课件出示一组长方体图片,让学生判断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得的。

  提示:老师是将长方体固定不动后,通过移动相机拍得的这6张照片。

  先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眼睛比作照相机的镜头,模拟拍一拍。同时讨论:它们分别是在哪个角度拍摄的。(对于学生活动要有适当指导。)

  再请同学上台模拟每张照片拍摄的位置。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取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拍得一个面、两个面和三个面的共识。

  (3)一张照片最多能拍得长方体的几个面?

  其实照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我们的眼睛,当我们固定在某一个位置拍照的时候,一次最多能拍到这个长方体的几个面?

  老师分别记下学生的答案,请说得不对的小朋友上台拍照,看一看他最多拍到了几个面。得到共识:最多只能拍到3个面。

  请说3个面的小朋友上台来指一指,一张照片你最多能拍到的3个面是哪3个面?

  指出:看到左侧面就能想到哪个面?(右侧面)看到上面,正面就能想到哪个面?所以我们只要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就能想到那另外的3个面。看来,一个长方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板书:长方体,最多只能同时看见3个面。)

  4.认识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不具有约定俗成的正面的物体)

  (1)这个长方体像这样摆放,谁能指出你所看到的正面?是什么颜色?

  教师变换摆放的方法,请学生说一说你看到的正面是什么颜色?

  为什么这个正方体的正面一会儿是红色,一会儿又是蓝色呢?

  点出:像这样没有固定正面的物体,就把正对着我们的这个面叫做正面。

  并指出此时它的侧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2)学生同桌间自由选择长方体摆放的方法,相互指一指,说一说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在哪儿。

  5.认识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进一步体会正面的相对性。

  (1)出示之前出现过的正方体立体视图,问:现在你知道红色、黄色、绿色分别表示它的什么面了吗?这3个面都是什么图形呢?

  (2)出示一个骰子,请学生说出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是几点?

  玩过跳棋或飞行棋的同学请举手。如果看到现在这个骰子该向前走几步呢?

  我们是根据骰子哪一面的点数来决定的?(上面)

  6.判断组合物体(2个)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学生读题: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摆成一个长方体,再从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老师演示一种拼法,要求仔细观察,想一想它的3个面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再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回想一下正面是什么形状?侧面是什么形状?上面呢?

  睁开眼,画下来。

  自己再拼一拼,验证想法对不对。

  学生汇报,请想对的小朋友举手,老师对其适时表扬!并契机鼓励多种拼法,学生动手拼一拼,看一看。(选取2种有代表性的拼摆方法进行研究汇报。)

  激趣:2个正方体拼得真好,小朋友们还想不想用3个正方体来拼一拼呢?试一试。

  现在从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请课后把它们画下来,我们下节课再来接着研究。

  7.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么学的呢?(我们看见了有门的物体,长方体、正方体)我们知道了他们的……,还知道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用这样的学习方法观察3个,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图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都有什么呀?谁来说一说?老师今天也带大家去动物园看一看,多么漂亮的孔雀呀!快来给它照个像!

  教师出示课件“观察物体”。

  师:你知道上面的四幅相片都是谁照的吗?

  学生分组活动,派代表说出答案,教师操作动画,对答案予以鼓励。

  师:你们说得很对!看!美丽的孔雀都开屏了!

  师:生活中,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可能由于位置的不同,也就是对物体的'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

  2.

  师:这三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看到的车的样子都是怎样的呢?

  师(拿出一个汽车玩具,走到教室中间):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老师手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师:还有谁看到小汽车得车头?请举一下手!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看到的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这三个小朋友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连线。

  师:如果我们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你能试着画一画么?

  教师指导学生用玩具汽车做模型!分别观察汽车的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位置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练习巩固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

  1.下面这些图都是谁看到的呀?

  问:考虑一下,如果只给你一个角度的图片,你能认出它吗?

  2.老师这里有几本书,根据你看到的画面,你能知道老师拿得是什么书吗?

  师: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三、教师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面

  后面

  侧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2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今天周老师和我们三(3)班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接触过观察物体了,今天的观察物体咱们就从这个图书柜开始。

  二、多重观察,丰富认识。

  (一)初次观察,认识三个面。

  1、观察图书柜,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1)出示图书箱,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这个图书柜的正面、上面和侧面。(2-3人)

  (2)小测试,看谁反应快,老师指图书箱的一个面,学生快速抢答。

  (3)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①(出示洗衣机的正面、侧面、上面三张照片)想象一下这个家用电器原来的样子,说说它是个什么家用电器?(出示洗衣机整体图,验证学生的想法。)这三张照片分别是洗衣机的那三个面?

  ②(出示电冰箱):如果也给电冰箱的三个面分别拍三张照片?也请你们想象一下分别是什么样的呢?(课件逐一展示三张照片,点名学生逐个回答。)

  总结:其实像图书柜、洗衣机、电冰箱这样的物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一般情况下把有门的一面称为它的正面,与门左右相邻的两个面是它的侧面,顶上面是它的上面。

  2、观察长方体,对比发现如何确定物体的正面。

  (1)观察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正面是什么颜色?(老师转动三次,请学生说说三次看到的正面的颜色)

  小结:只要正对着我们的面就是它的正面。

  (2)小组活动,长方体摆在中间不动,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头放低一点,说一说你看到的正面是什么颜色的?(2-3分钟)

  选择两组交流后思考:“为什么长方体摆在中间不动,你们却看到了三个不同颜色的正面。”

  交流得出结论:像长方体这样的立体图形,不管坐在哪,只要是正对着我们的面就是它的正面。而像图书柜这种生活中的物体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有门的一面定为正面。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是有一定的了解和生活经验的,因而选择学生熟悉的'图书柜,从适合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合理地组织学习材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从数学的角度认知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同时,通过生活中有门的物体和没有门的立体图形的对比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认识怎样来确定物体的正面。从而更好地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

  (二)二次观察,体会观察位置不同,观察结果不同。

  (1)学生观察图书柜

  (事先在图书柜两侧写四(6)班和向阳小店,坐在两侧位置的同学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信息)。

  有针对性地提问:①这个图书箱从哪个班借来的?

  ②这个图书箱是哪里买来的?

  ③坐在中间的同学没举手,难道我们观察得不仔细吗?

  交流得出结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面也就不同。

  (2)老师观察图书柜

  有针对性地提问:①想一想老师看到了几个面?

  ②比你们多看到了一个什么面?

  ③为什么会比你们多看到一个上面?

  ④你们也想看吗?可以怎么办?

  交流得出结论:观察物体时还受到了高度的限制。

  (3)小小设计师

  小组合作设计:老师应该站在哪里? (3-4分钟)

  ① 只能看到正面。(交流时相机教学观察方法,不仅要正对着门而且视线要低于上面。)

  ② 既能看到正面,又能看到右侧面。

  ③ 既能看到正面,又能看到左侧面,还能看到上面。

  【设计意图:“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认识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即使相同的学习内容、一样的学习过程、同样的学习环境,其学习的感受、体验是不一样的。在这里还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就有所差异,适时提出三个巧妙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通过不同体验的交互与碰撞体会到观察的角度不同,也就是观察者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面也就不同。这时,教师也加入观察的行列,和学生共同探究发现,观察的高度不同,看到的面也有可能不同。小小设计师的活动,巩固了学生前两次的观察所得。三个环节递进展开,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使学生的认知从对具体事物的外在观察上升到超越事物本身的内在的理性认识,这样的观察不仅是有趣、有序的,而且是有效、深刻的。】

  (三)三次观察,体会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谈话:观察物体是有学问的,有时我们能看到一个面,有时我们能看到两个面,站在一个合适的角度,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三个面,那么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呢?

  1、活动探索:变换位置观察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出示活动要求:(1)把长方体放在桌子上固定不动。

  (2)先选一个位置看一下,能看到几个面?

  (3)站起来换一个位置再看一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2、交流观察活动体会。

  每组请代表交流小组内的观察结果,视频展示,再次验证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设计意图:观察长方体物体时,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当学生意见不一时,如何消除学生之间的纷争?教师权威的武断的裁决不是明智的举措,那样不会让学生口服心服。这里,借助提前录好的视频,让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亲自观察,通过大屏幕能够看到观察的结果,人人担当裁判的角色,真可谓“眼见为实”,棘手的问题在事实面前顿时化为乌有。】

  (四)观察正方体,不断重组,消除疑点。

  1、观察一个正方体: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出它们的形状。

  2、观察两个正方体(横着拼):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观察出的是哪幅图。

  3、观察两个正方体(竖着拼):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观察出的是哪幅图。

  4、小游戏,搭一搭。

  用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

  (1)从正面看到的是

  (2)从正面看到的是

  (3)再添加一个,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从正面看到的还是

  【设计意图:观察正方体是从一个到两个,两个再到三个。从观察一个正方体这个具体实物到观察两个正方体的实物找出相应的面,再到根据相应的视图摆出三个正方体拼搭的实物。这一过程,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而给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和成功的机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三、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3

  【授课题目】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教材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简介】

  本节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多个玩具、闹钟、茶杯等。学生以4人为一组分组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动物,是吗?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肯定都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图像吧!下面咱们看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棒!

  课件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图片,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对这些动物不仅认识,还能抓住他们的特征,平时肯定看得特别仔细和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观察课——观察物体。(随机板书:观察物体)同学们只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观察家的。有信心吗?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什么是观察。)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给每组都请来了一位好朋友。

  师:这个好朋友就是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物体。你坐在物体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观察到了物体的哪些特征?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行间巡视。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

  师:不过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每组的同学观察的是同样的物体,可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板书: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2.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同学们想不想观察一下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交流观察方法:小组内交换观察位置;把观察的物体在小组内转圈。

  师:我觉得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最后我们找到了两种观察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次观察物体。

  师:大家再次观察后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

  师: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大家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观察方法。)

  师:是啊!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3、全面观察

  师:今天小朋友们观察得认真又仔细,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们组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三、拓展运用,激励创新

  1、书第67页,试着完成做一做。

  2、练习十五第一题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瞧!解放军叔叔有时还借助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呢!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师: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前面)侧面后面

  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并且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

  4、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此目标由“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挖掘出来的。)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或尽可能多的说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课题

  1、讲盲人摸象故事

  2、师: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个典故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3、师:盲人因双目失明,摸到什么就说象什么,而我们比盲人幸运多了,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在任一位置观察物体是否能看全呢?今天我们就观察一些物体试试。---板书课体——观察物体

  4、以问题形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

  师: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观察物体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二、新课(习得阶段)

  (一)看

  1、例子1——看模型-----比较大的长方体模型

  (1)小组活动

  师:口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动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老师准备各侧面形状问学生:从下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和上面看呢?)

  可以活动: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少看到一个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2)启示::

  师:不只是学数学还要从数学中品出点有价值的`东西来,能品出什么呢?“最多只能看三个面”想到什么?

  2、看一个立体图形(准备三个立体图形: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课前发给小组)

  从不同角度观察三个立体图形,看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

  3、看两个立体图形(例2)让学生看书回答(先试后导)

  4、练习八3题

  5、请两个一组现场找物体也可以到外面找,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找一个或两体物体都行)

  (二)想

  猜一猜游戏:老师出示实物一部分,让学生猜可能是什么物体?(为例2下面做一做打基础,例2下面的做一做比例2难。“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

  师:这个游戏让我们知道: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下结论。刚才我们说:不仅是学数学,数学中还隐藏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我们去品,那从猜想中又能品出点什么呢?看事物或看人不能只看一方面就下结论,要多角度看再下结论。人们在评论一个人、一部电视剧或一种社会现象,往往因为只看到局部而下结论,便造成了片面性。要避免这种现象,唯一的办法是多观察,多了解,不要轻易下结论。如一个学生成绩不好就说不是好学生?还要看其方面----体育、唱歌、热心、遵守纪律。从多方面了解才是公平(做人做事)

  (三)找

  1、例2下面做一做(小组合作方式:先自己想;和同伴说;用什么方法能想出尽可能多的结论;记录共有几种;想的多的小组或有创意的小组每人一个奖品。可把学具发给学生,借助学具去找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2、总结:用分类讨论的方法不但想的多而且还不漏不重。

  3、出示几个平面图(让学生应用分类讨论方法找),想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三、欣赏

  1、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2、配乐朗读

  不同角度看不同的景象(准备两个图)

  3、看书回顾讲的内容,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问老师或同学。

  四、对照反思训练单进行反思

  反思训练单:

  1、我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了吗?

  2、我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吗?

  3、我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吗?我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了吗?

  4、我学得快乐吗?我收获数学之外更有价值的东西了吗?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5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图游戏,激发热情。(师:你看到的只是它的一半,猜一猜它是什么?)

  (2)提出质疑,学生解答。(师:猜得好快呀!谁来说说自己在猜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3)揭示答案。

  二、自主探究

  1、探索发现(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1)观察图形,探索特征。

  看看这些图,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了解轴对称图形的一般特点,对称轴的两边完全一样)

  (对于学生的回答都给与肯定,尤其是当学生冒出“对称”“完全重合”这样高度凝练的词语时应该用赞赏的语言给予鼓励。)

  (2)折图演示,得出结论。(师:刚才我们猜的这些图形,对折以后,发现两侧的图形都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3)板书课题,提出质疑。(师:他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请问轴在哪?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折痕就是轴对称图形的轴)

  (4)图形演示,明确画法。(师: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课件演示,明确指出对称轴要画成一条直的虚线,而且要画的长一些。)

  (5)再次质疑,严格区别。

  师:对称轴指的是什么?生:一条直的虚线。

  师:轴对称指的`是什么?生:图形的特征。(这两个问题有点难度,学生需要老师的引导与点拨。)

  2、操作实践

  (1)欣赏激趣,尝试制作。(老师撕一个图案,问学生想不想撕一个,演示并讲清怎么撕的---把一张纸对折以后,在折痕的这边撕出要的图形的一半,就可以得到一个你喜欢的轴称图形。)

  (2)欣赏作品,牢记特征。(大家的小手可真巧,撕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图形,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生答)

  师在课题下板书特征:对折后两侧能够完全重合,有对称轴。

  三、加深认识

  (一)基础练习,巩固所学

  (1)图片欣赏,加深感知。(PPT出示具有中国特色的脸谱以及民间剪纸,感受美的同时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重温特征,辨图解惑。(出示一张带烟囱的小房子图片,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认为不可,只有一门一窗。师换图片出现一门两窗,生判断出是)

  得出结论:标准的轴对称图形不但图形两侧要完全重合,而且图形上的图案也要完全重合。

  (3)独立做题,验证所学。(P13练习,先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再选出两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做完后集体订正。电脑出示画对称轴的过程,让学生看看自己画的对称轴标准不标准,并作出适当修改)

  (二)综合练习,拓展思维

  1、游戏—全体起立,跟着音乐做动作,音乐停时摆出一个对称姿势。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2、抢答。观察周围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三)找出同一物体上的不同对称轴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了对称轴。那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桌上的长方形、正方形、圆,每人拿一种图形,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它们的对称轴,再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学生动手折、画、讨论)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长方形的对称轴

  (看来长方形的对称轴还不止一条呢!那正方形的对称轴又有几条呢?那圆的对称轴又有多少条呢?你们找到了吗?)

  请找到最多条对称轴的同学上来折。

  师:看来圆的对称轴有许多许多,也就是无数条”。(师边说,边动手演示,最后课件展示)。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能够找出同一物体上的不同的对称轴,那请同学们再仔细找一找刚才这道题里星星的这个轴对称图形,它还有别的对称轴吗?学生找出星星的另外几条对称轴。)

  小结:看来我们认识的图形,有的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不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有好几条对称轴,有的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我们在找的时候一定要细心观察。

  4、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师:老师这节课还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你们想见见他们吗?

  师:它们还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另一半给藏起来了,你们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它们的另一半吗? (完成70页练习,组内展示学生的结果)

  5、提高练习,加深所学(PPT出示)

  (1)下面的数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0123456789

  (2)下面的英文字母,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ABCDEFGHMQ

  (3)下面的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喜工中由日口甲……

  (4)其实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很多,老师搜集了一些对称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

  你们觉得这些图形和建筑美不美?(美)

  看来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很美,很美,它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五彩缤纷。

  四、动手操作,升华知识

  展示剪纸拼贴画,问: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幅美丽又有意义的画。小组合作: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并拼贴成一幅漂亮的画。(配乐剪轴对称图形比赛。)

  把剪得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竞赛,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节;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结束语: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希望大家能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把我们生活装扮得更美丽、更精彩!

  附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条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6-20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精选(15篇)11-09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6-13

《观察物体(一)》教学反思10-31

苏教版《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2-25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精华】05-19

【热】《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7-11

《观察物体(二)》教学反思10-28

【精品】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7-09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初步学会通过提问搭出和别人同样的立体。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搭一搭(8)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游戏。

  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师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拓展应用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

  ()()()

  ()()()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①②③④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的图形有()个,分别是()。

  3、搭一搭,填一填。

  A①②

  B③④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⑶、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教师针对学生的活动合作情况进行升华。

  2、学生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练习三(9)

  教学目标:

  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历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观察实践,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1、具体实物的观察

  2、(1)观察、体验

  师:每小组一只小猪储蓄罐,仔细观察后,说说你看到了这只小猪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

  学生1: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前面,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两条腿和一张嘴巴。

  学生2: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后面,有两条腿、一条尾巴和两只耳朵。

  学生3: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左面,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学生4: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右面,也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把你们看到的小猪的样子画下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画从正面、右侧面、左侧面、背面的小猪图片,画完后组内交流欣赏,看看不同角度的小猪的形状。有以下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画得也很好。现在请你们根据这几幅图画商量一下,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讨论片刻后交流。

  生1: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画出的形状会不一样呢?

  生2:因为我们观察得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

  师:对,我们观察物体时所处得位置不同,也就是观察得角度不同,那么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进一步体验:每组学生围绕小猪一周,在正面、后面、侧面等各个位置停一下,体验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学生在活动中思维活跃,情感积极。】

  (2)观察、想象

  ①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

  (学生想了片刻之后,开始动手画形。其中有少数学生的想象是正确的。)

  ②验证:然后拿起储蓄罐从下往上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看谁的想象最接近。

  【那几个想象正确的学生非常兴奋,为自己的成功感到由衷的'快乐。这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法指导:在观察之前,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下,它会是什么样子呢?然后再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想象。这样做,会让我们的眼睛变得越来越厉害。

  ③练习:

  a.、课本67页: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b.b、每课一练49页第1题:下面6个杯子的形状,分别是哪6个小朋友看到的,知道吗? c.C、观察两幢房子。

  【通过练习,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这些练习,需要学生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移位”,即假设自己在物体的哪一方,会看到哪个图形,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2、简单几何形体的观察

  师:请同学们把小猪放回盒子,然后观察储蓄罐的盒子,你发现这个盒子是什么立体图形?生:是长方体。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六个面。

  师: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样看到两个面?学生观察活动,交流汇报:

  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可以站在尖角的地方。从8个尖角可以看到三个面。

  生:最少能看到一个面,可以正对着一个面。有6个位置可以看到一个面。

  生:隔着一条边,就可以看到两个面。有12个位置可以看到两个面。

  【这样观察,渗透了长方体的8个顶点、12条 棱的特点。为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进行初步的感知。】

  (三)想象:下图是一个从上往下看的物体的形状,根据你的经验,你能想象它是什么物体吗?

  学生思考片刻后,举出:井沿、洗衣机、饮水机等等。

  【师在学生联想的基础上,课件出示其他物体,如砚台、各种产品、月饼、装有袋子的VCD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也不同。

  教学反思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适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郑敏信教授也说过: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本课教学开始,我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当第一张图片出示时,学生有的猜是白球,有的猜是月亮,有的猜是饭勺子,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我接着出示第二张图片,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观察信息,这时,有部分学生猜测可能是灯炮,有一半学生还拿不准。当我出示第三张图片时,全班学生异口同声说这是灯炮。在这个图片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强烈地感受到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且整个情境的创设遵循”短、平、快”的引入原则,精炼,用时少,效果好,导向明确。

  二、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喜欢的储蓄罐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验,我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围绕储蓄罐一周,观察正面、后面、侧面等不同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为了提升本课数学内容的思维层次,我适当地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继续观察装储蓄罐的长方体盒子,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么看到两个面?这些问题实际上包含了长方体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比如,12条棱,8个顶点等知识点,但这些知识都在学生的观察中渗透,在体验中感知,为学习长方体的特征打下了良好的辅垫。

  三、借助观察,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如前所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好素材。为了发展学生的窨观念,本课教学安排两处让学生展开想象,一是让学生从正面、后面、侧面观察储蓄罐之后,我就让学生进行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然后拿起储蓄罐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二是在对简单形体的观察后,我出示一个外方内圆的组合图形,让学生根据已有有生活经验,联想它是什么物体从上往下看到的形状,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不但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下课了,学生还沉浸在浮想联翩之中。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3

  (一)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能够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能够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 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

  能力点: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观察物体

  (2)我学会了吗

  2、开发性学习包

  (1)自己制作正方体,通过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相同正方体的拼图。

  (2)丰收园

  3、拓展性学习包

  (1)物体形状的特性(设计此形状的意图)

  (2)语文上课22课《纸船和风筝》,学生学做纸船,观察图形。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为1个信息窗。主要是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物体。先认识一个物体的三个面,然后再做练习。把88页第5题整合到“我学会了吗”后边,然后再延伸出从不同的“侧面”观察物体。

  2、学科间整合:语文上册22课《纸船和风筝》,学生可观察其图像。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科技课上说出某些物体形状的特性,老师可进行必要的延伸(如三脚架的稳定性)。

  4、体验式活动:走进生活观察物体,并画出你观察的物体的三面图形。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2课时。

  (四)教学案例: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三、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四、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游戏,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用布盖着)你们看一看它上面是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把看见的记在心里,不要说出来,一会老师说开始再抢答,分成三个小组来看,其他两组不能看。

  说明:正方体每个面贴了不同动物的图片,在分组看的时候让每组看不同的图片。

  老师说抢答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会出现大家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不同原因进行不同的处理。

  揭开盖着的布,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面不同结果就可能不同。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给小熊“拍照”。

  (1) 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 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 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评析:让学生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

  2.给小猫“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猫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3.动画:观察照片

  4.观察茶壶。

  (1)请组长拿出一把茶壶,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茶壶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5.观察茶壶和茶杯

  动画:观察茶杯

  (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茶杯,放在茶壶旁边。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

  (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4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动画:观察暖壶

  6.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四)作业

  1.动画:观察恐龙

  2.动画:观察电脑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注: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多次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后期学习中应鼓励学生通过想象来回答问题。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大屏播放《盲人摸象》的动画故事。

  2、为什么这几个盲人回答的不同呢?

  师:生活中,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可能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也就是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给每组都请来了一位好朋友。

  师:这个好朋友就是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物体。你坐在物体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观察到了物体的哪些特征?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行间巡视。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

  师:不过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每组的同学观察的.是同样的物体,可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板书: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2.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同学们想不想观察一下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交流观察方法:小组内交换观察位置;把观察的物体在小组内转圈。

  师:我觉得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最后我们找到了两种观察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次观察物体。

  师:大家再次观察后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

  师: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大家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观察方法。)

  师:是啊!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3、全面观察

  师:今天小朋友们观察得认真又仔细,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们组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玩具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同。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三、教学例

  1、教学例

  大家带了自己的礼物来,小亮和小红他们也带了礼物(课件出示):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

  学生回答:第一幅图是小明看到的,因为小明在恐龙的旁边,看到恐龙的整个身体;第二幅图是……

  学生书上连线

  2.课件出示:

  师:这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看到的车的样子都是怎样的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连线。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老师这里有几本书,根据你看到的画面,你能知道老师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四、巩固练习

  (1)连线游戏。

  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2)出示淘气系列题

  观察大熊猫,茶壶,汽车图,让学生判断淘气看到的是哪一幅图。

  (3)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完成连线。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六、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特,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简单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指名说说看到模型的哪一面。(有的说前面,有的说侧面)

  师:你们猜老师会看到模型的哪一面?(上面)

  思考:为什么同是一个长方体的物体,他们看到的形状会不同呢?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 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观察后说一说。

  (1) 小组观察实物小汽车,观察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2) 交流观察结果。

  (3) 观察课本的图。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淘气和笑笑也在观察同一辆车呢。大家看他们分别看到了车的.什么部位?找一找是第几幅图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淘气和笑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4) 师进一步引导讨论。

  师:淘气很想到空中看看,汽车又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看看自已准备的小车。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下面)

  请拿起桌上的小汽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讨论,谁来说说我们怎么去观察一个物体。

  三、 发展性练习。

  看一看,画一画:回家后,根据桌上的茶壶,结合自已的观察把自已的观察结果画在纸上。

  四、 作业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6

  一、复习

  ⒈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

  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

  别看到了什么形状?

  ⒉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摆的方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的形状也不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

  二、教学新课

  ⒈刚才我拉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形状。

  ⑴想一想,此时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

  ⑵提问: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

  你想怎么摆?

  ⑶指名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他摆法。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想一想,这几种办法摆放后,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正方体摆放时有什么规律?

  指出: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可以。

  ⑸请学生们仔细从上面侧面观察,

  提问:这时看到的形状与刚才一开始的形状一样吗?

  小结: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观察不同的形状,却是可能相同的。

  ⒉教学试一试:

  先还原成以上形状。

  ⑴现在这里的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从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么形状?

  组织讨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可以摆在哪儿?

  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汇报,交流想法并摆一摆。

  提问:此时再分别从正面、侧面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

  ⑵还原之后,让学生从侧面看一年,记住你所看到的。

  提问思考: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再添一个可以摆在哪儿?

  学生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交流汇报并摆一摆

  提问:相怀想,如果此时你从其它几个方面去观察,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为什么?

  ⑶小结: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视图可能有不同的摆法,而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有相同的视图,但也可能不同。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⑴出示图并说明要求

  ⑵学生独立完成,如学生有困难可让学生先摆一摆

  ⑶集体订正。

  ⒉“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两题。

  ⑴按要求请同学们先照着样子摆一摆。

  ⑵请学生们依次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

  ⑶再请同学们同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让学生们比一比在同一个方位看到的形状是不是一样的。

  ⑷小结:同样的物品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在同一位置看到的相同的形状,但它们摆法却不一定一样。

  ⒊“想想做做”第3题。

  ⑴独立完成

  ⑵分组汇报。

  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四、布置作业。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数学交流和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小药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圆锥体和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小药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圆锥体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板书课题。

  (课件2-5出示教学楼的四张图片。)这是哪里?(4人回答)为什么不一样?(1-2人回答)

  同学们说对了,因为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观察物体,相信同学们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板书:观察物体)

  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

  (一):观察小药箱(教师及学生拿出教具和学具。)

  1、请大家拿出小药箱,和老师一样摆放。请你说一说这个药箱有几个面?分别都是哪些面?(指名回答)(1人回答)

  前面又叫做什么面?其他的面怎么称呼呢?(3人回答)

  (教师相机板书:正面、左面、上面)

  2、现在请大家任意选一个角度观察小药箱,说说你能看到哪几个面?(3-5人回答)

  学生自由观察,汇报交流。(三种可能性,3-5人回答。能不能看到4个面,5个面呢?大约2人回答。)

  3、我这里有一则案例,请你当一次福尔摩斯,判断一下谁说了谎?(出示课件6,1-2人回答。)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说出结论,再出示课件中的内容)

  小结:(课件7展示)不管站在哪一个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4、大家从各个面观察小药箱,看一看能观察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并且把自己观察到的图形画在草稿纸上。注意:视线要垂直于观察的那一面。(课前要求小组内学生分工,一个同学画一个面,以节省时间。看星期二的试上结果。)

  学生自由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5、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换各自的作品,互相评价一下画得对不对?

  学生汇报、交流。(大约5-6人回答)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正面?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左面?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上面?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右面?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后面?

  6、(课件8出示第38页下图)请你判断这三幅图分别是小女孩从小药箱的哪面看到的。(板书“例1”)

  7、我这里有小药箱的三个面,哪位同学帮我贴在黑板对应的位置上?(2人上黑板,先差后优)。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展示课件9的前半部分。)请大家把第38页例1下面的两个括号填好。

  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所站的位置,那么我们观察到的各个面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2人回答)

  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如果观察者的位置发生变化,各个面也会发生变化。(展示课件9的后半部分。)

  8、请同学们翻到第40页,我们来看一看练习八的第1题,这也是个长方体请大家连一连。(教师巡视指导)(2人回答,先差后优。再课件展示)

  谁来连一连?

  谁再来连一连?

  我们一起来连一连。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民兵直观思考和初步的宽间观念。

  3、使用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活动,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在各种活动中丰富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的道理。

  教学用具:

  照片、玩具猴、茶壶、教学挂图。

  教学进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一张课前本班某同学拍的照片(投影)。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谈话:同学们认识这是谁吗?你们怎么知道他是谁的?你们喜欢拍照吗?好的,我们来玩一个拍照片的游戏吧!来,像老师这样架起自己的照片机。你们这么多相机一齐拍老师,老师得准备一下,好了,你们拍吧,请仔细观察,你拍的'照片里,能看到老师的什么?谈话:同学们还想拍吗?好,老师再换个姿势你们拍吧。

  学生活动。师:这次你能从你拍的照片里看到老师的什么呢?为什么和刚才看到的不一样?导入新课: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1、教学例1出示书上94页上的两张照片。谈话:小明和我们一样也在教室里拍了两张照片,想一想,他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照片?请在小组中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结:虽然两张照片都是在教室里拍的,但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2、教学例2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谈话:同学们还想拍照吗?我们再来为四只小猴子拍照吧。请每个小组长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玩具猴,让它面朝黑板坐好。

  学生把玩具猴放好,教师检查一下每个小组的玩具猴摆的位置对不对。

  谈话:请小组长从信封里拿出4张小猴的照片,想一想:哪一张会是你自己拍的?为什么?提问:你们四个同学都是为同一只小猴子拍照片的,为什么拍到的四张照片都不一样呢?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谈话:你们想换个位置给小猴拍照吗?请90度旋转你们的座位,然后再拍,这样组织三次。

  练习:老师这里也有四张小猴的照片,你能判断出它们是从小猴的哪一面拍的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三、实践与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独立完在再交流。

  (2)指名汇报,说明理由。

  (3)提问:为什么同是一个学校的大门拍到的却不同呢?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小组交流。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2)全班讨论。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就不同。请小组长把小猴换成茶壶,让每个同学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观察茶壶。

  出示编好号的茶壶图,让学生想一想,你看到的是哪一幅图,猜一猜,你们小组里的其他3位同学看到的分别是哪一幅图。

  四、总结与反思今天这节课,你觉得你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么疑问?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第十一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继续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图。另一部分是教学法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教材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曲和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图、

  3、教材的编写特点通过认识方块统计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4、教学本单元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支,结合熟悉的生活事例,体会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本单元采取的教学措施: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统计与可能性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都遇到过,但作为数学知识来学习,特别是可能性问题,在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向儿童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以强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儿童的自我体验,达到知情合一,促进儿童统计观念的发展。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辩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力目标: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像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卡片三张、玩具四个、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一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几个盲人说的对吗?

  师:为什么这些人都说错了?

  师:对了,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看来,要想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就需要我们对物体进行全面地观察。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还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就请同学们赶快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师:你们喜欢吗?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在你的位置上对小狗进行仔细的观察,你看到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观察完的同学,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学生活动)

  师:孩子们坐好了,请看屏幕中的这三幅图(课件),哪一幅图和你刚才观察到的是一样的?这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板书)是什么样子的?还有哪些同学也看到了小狗的这个面?请举起手来。

  师:这些同学观察到的是小狗的X面,那其他同学呢?你们又看到了小狗的哪个面?能在屏幕上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课件)说说是什么样的?谁和他观察到的是一样的?请把你的小手举起来。

  师:刚才一直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是哪一幅图?说说是什么样的?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观察的是同一只小狗,而观察的结果却不一样呢?谁能帮助教师解答一下?

  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明白了,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同,所以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师:在刚才的观察过程中,同学们只看到了小狗的一个面,你们想不想亲自去看看小狗的另外两个面?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起立,按照老师手指的方向,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你们现在看到的小狗和刚才一样吗?请你仔细观察,你现在看见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起立,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你现在又看见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师: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师:我们怎样才能对一个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呢?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3观察练习

  师:现在老师想找一个小模特到前面来,让全班同学对你进行观察,谁愿意来?

  师:(让学生站在前面)现在同学们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看到了什么?

  师:(让学生走到四个小组的中间)现在同学们又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找找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学生说)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我们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结果确实是不一样的。

  师:谢谢你,到前面来当小模特,请回去吧。

  4课间操

  师:刚才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的非常出色,下面我们来跳个舞轻松一下吧。

  师:轻松过后,老师相信同学们会比刚才表现的更加出色。

  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1、师: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文具盒等等,你们观察过这些物品吗?

  师:现在,就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数学书摞成一摞放在一起,把书的这个封面朝右边放,比一比哪个小组动作最快。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看到了数学书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能从这三张图片中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看到数学书X面的同学请举手,其他同学帮老师看看对不对?

  师:现在请小组长快速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坐好,看谁坐的最精神。

  2、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不仅爱学习,而且喜欢做好事。昨天,老师正好看到一位同学主动地从地上捡起废纸,这是多好的行为呀。老师悄悄地拍下了这个镜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课件)(后)你们能猜出来他是谁吗?为什么这么难猜?

  师:我们现在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侧)能猜出来吗?

  师: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个面就知道她是谁了呢?(正)他是谁?

  师:我们都应该向这名同学学习,能够做一些好事,为大家服务。

  3、师:我们接着来看,(课件)这是咱们班同学在音乐课活动时老师拍下的照片,想一想,关老师和这3名同学分别能看见钢琴的哪一个面?为什么?

  师:是呀,我们观察物体不仅可以从它的前面、侧面、后面来观察,也可以从它的上面进行观察,有时还可以从它的下面进行观察等等,观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4、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张照片,老师是站在哪进行拍摄的?(课件)你是怎么知道的?(从正面、侧面、后面拍摄的)老师拍的是同学的哪一个面?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善于观察,还特别看动脑筋,真了不起。

  5、师:刚才同学们看了老师拍的一些照片,你们想不想自己拍几张照片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照相机,想让同学们当小摄影师帮老师也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你们愿意吗?

  师:在拍照之前老师先来教同学们如何来使用这部照相机。先把镜头对准人物,看看人物是否在这个屏幕中,一定要把人物的头照进去,然后按下这个按钮,就可以了,但是在按按钮的时候,不要用手把镜头挡住了,不然就照不到人物了。你们学会了吗?

  师:老师想让同学们给老师照一张正面的照片,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谁愿意给老师照这张照片?

  师:老师想照一张侧面的,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谁来给老师照?你想给老师照哪个侧面?

  师:同学们在拍照时,还挺专业的,就像真正的摄影师似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拍的照片吧。

  师:我们看这张照片,(照相机连接电脑)是谁给老师拍的?你们觉得拍的怎么样?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给老师拍照,老师很喜欢这些照片,冲洗出来,老师一定把照片摆在写字台上留做纪念。

  6、师:刚才,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了观察,我国北宋诗人苏轼在初游庐山时,就对庐山进行观察,并写了一首优美的诗,你们想听听这首诗吗?老师就把这首诗送给同学们。(课件)

  师:你们喜欢这首诗吗?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苏轼在诗中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师:看来呀,我们要想了解物体的全貌,就必须对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

  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有哪些收获呢?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呀,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成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只有你有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你才会发现更多的美,在数学中你才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0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的从物体(玩具、茶壶、汽车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并选择适宜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等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感受物体与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增强对空间与图形领域数学内容的学习兴趣。有三次实践观察的活动:①集体观察微波炉实物②分小组观察长方体模型③分小组观察由两个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上、下、左、右、前、后,掌握了从四个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方法,并能据此判断观察者的位置。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形状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所观察到的简单图形,体会从同一位置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一定的相关感性经验,并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描述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有立体图形的转动后形成的不同平面图形,以及从不同角度展现长方体的透视图等。这些教学环节的实施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能达到比普通教学手段更好的教学效果,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体会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3.使学生在观察辨认,想象等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教学难点:体会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践操作,探索新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辨析提升→反思交流,归纳小结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二上数学书《观察物体》内容

  我们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不同的方向可以看到不同

  的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2)课件依次出示不同角度观察正方体的效果图:一个面两个面三个面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一个正方体)看到了这个正方体的几个面?(3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黄绿)

  2.认识近似长方体形状物品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具有约定俗成的正面的物体)

  (1)课前老师拍摄了一种常见物品的一组照片,你能判断它是什么吗?

  其实观察物体的学问可大了,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组照片,拍的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请你猜猜看它是什么?

  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三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课件依次出示微波炉的一组图片(侧面图上面图正面图三视图)。

  第一张,第二张……

  你从第几张照片确信你看到的就是微波炉?你看到了什么?(开关、门等)

  (2)出示微波炉的实物,结合实物和图片介绍微波炉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有没有小朋友愿意上来指一指微波炉的正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有门等)

  指出:像微波炉这样有门的物体,我们习惯上把有门的这一面叫做它的正面。(板书:正面)

  谁来指一指微波炉的侧面?

  指出:像小朋友一样,在面对微波炉的正面的时候,它的左右两面都是它的侧面。(板书:侧面)

  还有谁想上来指一指微波炉的上面呢?(板书:上面)

  如果站在老师的这个位置来观察,你说说哪个面是微波炉的正面?你是怎么看的?

  指出:像微波炉这样一类有门的物体,我们习惯上都是把有门的这一面叫做它的正面。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呢?(比如电视机的正面指的就是…?)

  (3)请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保持身体姿势不变,看一看,说一说你能看到这个微波炉的哪些面?(选择教室几个不同角度的学生回答,提示坐着回答。)

  契机指出左侧面和右侧面。

  例:中间的同学说只能看见一个面,分析:我们先往左边移动一下,再往右边移动一下,想一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只能看见这个物体的一个面?(眼睛正对着这个面的中间)

  请刚才回答问题的几个同学起立。问:现在你看到了微波炉的哪些面?

  问:这些同学还是在原来的座位上,为什么他们看到的面会多出“上面”呢?(引发学生争论,得出原来坐着,现在站起来了)

  指出:原来微波炉不动,我们的位置动了,左右移动了,上下移动了,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面,两个面,或者三个面。

  (4)完成“想想做做”1

  出示一组从不同位置拍到的冰箱的照片,请指出它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是第几幅图?

  洗衣机的这3个面你也能找得出来吗?

  (注意由实物图片向抽象图片的过渡。)

  让学生根据图片依次指出正面、侧面和上面。

  3.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1)同桌两人变换角度自由观察长方体模型。

  同桌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体模型,放在桌面上,固定好长方体的位置,同学们可以任意改变观察的角度,相互说一说能同时看到这个长方体的几个面。

  (2)课件出示一组长方体图片,让学生判断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得的。

  提示:老师是将长方体固定不动后,通过移动相机拍得的这6张照片。

  先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眼睛比作照相机的镜头,模拟拍一拍。同时讨论:它们分别是在哪个角度拍摄的。(对于学生活动要有适当指导。)

  再请同学上台模拟每张照片拍摄的位置。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取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拍得一个面、两个面和三个面的共识。

  (3)一张照片最多能拍得长方体的几个面?

  其实照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我们的眼睛,当我们固定在某一个位置拍照的时候,一次最多能拍到这个长方体的几个面?

  老师分别记下学生的答案,请说得不对的小朋友上台拍照,看一看他最多拍到了几个面。得到共识:最多只能拍到3个面。

  请说3个面的小朋友上台来指一指,一张照片你最多能拍到的3个面是哪3个面?

  指出:看到左侧面就能想到哪个面?(右侧面)看到上面,正面就能想到哪个面?所以我们只要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就能想到那另外的3个面。看来,一个长方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板书:长方体,最多只能同时看见3个面。)

  4.认识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不具有约定俗成的正面的物体)

  (1)这个长方体像这样摆放,谁能指出你所看到的正面?是什么颜色?

  教师变换摆放的方法,请学生说一说你看到的正面是什么颜色?

  为什么这个正方体的正面一会儿是红色,一会儿又是蓝色呢?

  点出:像这样没有固定正面的物体,就把正对着我们的这个面叫做正面。

  并指出此时它的侧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2)学生同桌间自由选择长方体摆放的方法,相互指一指,说一说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在哪儿。

  5.认识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进一步体会正面的相对性。

  (1)出示之前出现过的正方体立体视图,问:现在你知道红色、黄色、绿色分别表示它的什么面了吗?这3个面都是什么图形呢?

  (2)出示一个骰子,请学生说出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是几点?

  玩过跳棋或飞行棋的同学请举手。如果看到现在这个骰子该向前走几步呢?

  我们是根据骰子哪一面的点数来决定的?(上面)

  6.判断组合物体(2个)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学生读题: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摆成一个长方体,再从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老师演示一种拼法,要求仔细观察,想一想它的3个面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再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回想一下正面是什么形状?侧面是什么形状?上面呢?

  睁开眼,画下来。

  自己再拼一拼,验证想法对不对。

  学生汇报,请想对的小朋友举手,老师对其适时表扬!并契机鼓励多种拼法,学生动手拼一拼,看一看。(选取2种有代表性的拼摆方法进行研究汇报。)

  激趣:2个正方体拼得真好,小朋友们还想不想用3个正方体来拼一拼呢?试一试。

  现在从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请课后把它们画下来,我们下节课再来接着研究。

  7.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么学的呢?(我们看见了有门的物体,长方体、正方体)我们知道了他们的……,还知道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用这样的学习方法观察3个,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图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都有什么呀?谁来说一说?老师今天也带大家去动物园看一看,多么漂亮的孔雀呀!快来给它照个像!

  教师出示课件“观察物体”。

  师:你知道上面的四幅相片都是谁照的吗?

  学生分组活动,派代表说出答案,教师操作动画,对答案予以鼓励。

  师:你们说得很对!看!美丽的孔雀都开屏了!

  师:生活中,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可能由于位置的不同,也就是对物体的'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

  2.

  师:这三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看到的车的样子都是怎样的呢?

  师(拿出一个汽车玩具,走到教室中间):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老师手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师:还有谁看到小汽车得车头?请举一下手!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看到的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这三个小朋友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连线。

  师:如果我们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你能试着画一画么?

  教师指导学生用玩具汽车做模型!分别观察汽车的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位置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练习巩固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

  1.下面这些图都是谁看到的呀?

  问:考虑一下,如果只给你一个角度的图片,你能认出它吗?

  2.老师这里有几本书,根据你看到的画面,你能知道老师拿得是什么书吗?

  师: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三、教师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面

  后面

  侧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2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今天周老师和我们三(3)班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接触过观察物体了,今天的观察物体咱们就从这个图书柜开始。

  二、多重观察,丰富认识。

  (一)初次观察,认识三个面。

  1、观察图书柜,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1)出示图书箱,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这个图书柜的正面、上面和侧面。(2-3人)

  (2)小测试,看谁反应快,老师指图书箱的一个面,学生快速抢答。

  (3)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①(出示洗衣机的正面、侧面、上面三张照片)想象一下这个家用电器原来的样子,说说它是个什么家用电器?(出示洗衣机整体图,验证学生的想法。)这三张照片分别是洗衣机的那三个面?

  ②(出示电冰箱):如果也给电冰箱的三个面分别拍三张照片?也请你们想象一下分别是什么样的呢?(课件逐一展示三张照片,点名学生逐个回答。)

  总结:其实像图书柜、洗衣机、电冰箱这样的物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一般情况下把有门的一面称为它的正面,与门左右相邻的两个面是它的侧面,顶上面是它的上面。

  2、观察长方体,对比发现如何确定物体的正面。

  (1)观察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正面是什么颜色?(老师转动三次,请学生说说三次看到的正面的颜色)

  小结:只要正对着我们的面就是它的正面。

  (2)小组活动,长方体摆在中间不动,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头放低一点,说一说你看到的正面是什么颜色的?(2-3分钟)

  选择两组交流后思考:“为什么长方体摆在中间不动,你们却看到了三个不同颜色的正面。”

  交流得出结论:像长方体这样的立体图形,不管坐在哪,只要是正对着我们的面就是它的正面。而像图书柜这种生活中的物体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有门的一面定为正面。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是有一定的了解和生活经验的,因而选择学生熟悉的'图书柜,从适合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合理地组织学习材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从数学的角度认知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同时,通过生活中有门的物体和没有门的立体图形的对比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认识怎样来确定物体的正面。从而更好地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

  (二)二次观察,体会观察位置不同,观察结果不同。

  (1)学生观察图书柜

  (事先在图书柜两侧写四(6)班和向阳小店,坐在两侧位置的同学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信息)。

  有针对性地提问:①这个图书箱从哪个班借来的?

  ②这个图书箱是哪里买来的?

  ③坐在中间的同学没举手,难道我们观察得不仔细吗?

  交流得出结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面也就不同。

  (2)老师观察图书柜

  有针对性地提问:①想一想老师看到了几个面?

  ②比你们多看到了一个什么面?

  ③为什么会比你们多看到一个上面?

  ④你们也想看吗?可以怎么办?

  交流得出结论:观察物体时还受到了高度的限制。

  (3)小小设计师

  小组合作设计:老师应该站在哪里? (3-4分钟)

  ① 只能看到正面。(交流时相机教学观察方法,不仅要正对着门而且视线要低于上面。)

  ② 既能看到正面,又能看到右侧面。

  ③ 既能看到正面,又能看到左侧面,还能看到上面。

  【设计意图:“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认识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即使相同的学习内容、一样的学习过程、同样的学习环境,其学习的感受、体验是不一样的。在这里还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就有所差异,适时提出三个巧妙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通过不同体验的交互与碰撞体会到观察的角度不同,也就是观察者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面也就不同。这时,教师也加入观察的行列,和学生共同探究发现,观察的高度不同,看到的面也有可能不同。小小设计师的活动,巩固了学生前两次的观察所得。三个环节递进展开,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使学生的认知从对具体事物的外在观察上升到超越事物本身的内在的理性认识,这样的观察不仅是有趣、有序的,而且是有效、深刻的。】

  (三)三次观察,体会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谈话:观察物体是有学问的,有时我们能看到一个面,有时我们能看到两个面,站在一个合适的角度,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三个面,那么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呢?

  1、活动探索:变换位置观察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出示活动要求:(1)把长方体放在桌子上固定不动。

  (2)先选一个位置看一下,能看到几个面?

  (3)站起来换一个位置再看一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2、交流观察活动体会。

  每组请代表交流小组内的观察结果,视频展示,再次验证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设计意图:观察长方体物体时,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当学生意见不一时,如何消除学生之间的纷争?教师权威的武断的裁决不是明智的举措,那样不会让学生口服心服。这里,借助提前录好的视频,让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亲自观察,通过大屏幕能够看到观察的结果,人人担当裁判的角色,真可谓“眼见为实”,棘手的问题在事实面前顿时化为乌有。】

  (四)观察正方体,不断重组,消除疑点。

  1、观察一个正方体: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出它们的形状。

  2、观察两个正方体(横着拼):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观察出的是哪幅图。

  3、观察两个正方体(竖着拼):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观察出的是哪幅图。

  4、小游戏,搭一搭。

  用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

  (1)从正面看到的是

  (2)从正面看到的是

  (3)再添加一个,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从正面看到的还是

  【设计意图:观察正方体是从一个到两个,两个再到三个。从观察一个正方体这个具体实物到观察两个正方体的实物找出相应的面,再到根据相应的视图摆出三个正方体拼搭的实物。这一过程,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而给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和成功的机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三、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3

  【授课题目】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教材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简介】

  本节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多个玩具、闹钟、茶杯等。学生以4人为一组分组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动物,是吗?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肯定都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图像吧!下面咱们看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棒!

  课件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图片,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对这些动物不仅认识,还能抓住他们的特征,平时肯定看得特别仔细和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观察课——观察物体。(随机板书:观察物体)同学们只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观察家的。有信心吗?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什么是观察。)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给每组都请来了一位好朋友。

  师:这个好朋友就是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物体。你坐在物体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观察到了物体的哪些特征?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行间巡视。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

  师:不过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每组的同学观察的是同样的物体,可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板书: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2.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同学们想不想观察一下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交流观察方法:小组内交换观察位置;把观察的物体在小组内转圈。

  师:我觉得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最后我们找到了两种观察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次观察物体。

  师:大家再次观察后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

  师: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大家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观察方法。)

  师:是啊!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3、全面观察

  师:今天小朋友们观察得认真又仔细,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们组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三、拓展运用,激励创新

  1、书第67页,试着完成做一做。

  2、练习十五第一题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瞧!解放军叔叔有时还借助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呢!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师: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前面)侧面后面

  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并且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

  4、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此目标由“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挖掘出来的。)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或尽可能多的说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课题

  1、讲盲人摸象故事

  2、师: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个典故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3、师:盲人因双目失明,摸到什么就说象什么,而我们比盲人幸运多了,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在任一位置观察物体是否能看全呢?今天我们就观察一些物体试试。---板书课体——观察物体

  4、以问题形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

  师: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观察物体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二、新课(习得阶段)

  (一)看

  1、例子1——看模型-----比较大的长方体模型

  (1)小组活动

  师:口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动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老师准备各侧面形状问学生:从下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和上面看呢?)

  可以活动: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少看到一个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2)启示::

  师:不只是学数学还要从数学中品出点有价值的`东西来,能品出什么呢?“最多只能看三个面”想到什么?

  2、看一个立体图形(准备三个立体图形: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课前发给小组)

  从不同角度观察三个立体图形,看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

  3、看两个立体图形(例2)让学生看书回答(先试后导)

  4、练习八3题

  5、请两个一组现场找物体也可以到外面找,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找一个或两体物体都行)

  (二)想

  猜一猜游戏:老师出示实物一部分,让学生猜可能是什么物体?(为例2下面做一做打基础,例2下面的做一做比例2难。“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

  师:这个游戏让我们知道: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下结论。刚才我们说:不仅是学数学,数学中还隐藏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我们去品,那从猜想中又能品出点什么呢?看事物或看人不能只看一方面就下结论,要多角度看再下结论。人们在评论一个人、一部电视剧或一种社会现象,往往因为只看到局部而下结论,便造成了片面性。要避免这种现象,唯一的办法是多观察,多了解,不要轻易下结论。如一个学生成绩不好就说不是好学生?还要看其方面----体育、唱歌、热心、遵守纪律。从多方面了解才是公平(做人做事)

  (三)找

  1、例2下面做一做(小组合作方式:先自己想;和同伴说;用什么方法能想出尽可能多的结论;记录共有几种;想的多的小组或有创意的小组每人一个奖品。可把学具发给学生,借助学具去找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2、总结:用分类讨论的方法不但想的多而且还不漏不重。

  3、出示几个平面图(让学生应用分类讨论方法找),想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三、欣赏

  1、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2、配乐朗读

  不同角度看不同的景象(准备两个图)

  3、看书回顾讲的内容,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问老师或同学。

  四、对照反思训练单进行反思

  反思训练单:

  1、我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了吗?

  2、我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吗?

  3、我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吗?我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了吗?

  4、我学得快乐吗?我收获数学之外更有价值的东西了吗?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5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图游戏,激发热情。(师:你看到的只是它的一半,猜一猜它是什么?)

  (2)提出质疑,学生解答。(师:猜得好快呀!谁来说说自己在猜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3)揭示答案。

  二、自主探究

  1、探索发现(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1)观察图形,探索特征。

  看看这些图,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了解轴对称图形的一般特点,对称轴的两边完全一样)

  (对于学生的回答都给与肯定,尤其是当学生冒出“对称”“完全重合”这样高度凝练的词语时应该用赞赏的语言给予鼓励。)

  (2)折图演示,得出结论。(师:刚才我们猜的这些图形,对折以后,发现两侧的图形都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3)板书课题,提出质疑。(师:他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请问轴在哪?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折痕就是轴对称图形的轴)

  (4)图形演示,明确画法。(师: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课件演示,明确指出对称轴要画成一条直的虚线,而且要画的长一些。)

  (5)再次质疑,严格区别。

  师:对称轴指的是什么?生:一条直的虚线。

  师:轴对称指的`是什么?生:图形的特征。(这两个问题有点难度,学生需要老师的引导与点拨。)

  2、操作实践

  (1)欣赏激趣,尝试制作。(老师撕一个图案,问学生想不想撕一个,演示并讲清怎么撕的---把一张纸对折以后,在折痕的这边撕出要的图形的一半,就可以得到一个你喜欢的轴称图形。)

  (2)欣赏作品,牢记特征。(大家的小手可真巧,撕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图形,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生答)

  师在课题下板书特征:对折后两侧能够完全重合,有对称轴。

  三、加深认识

  (一)基础练习,巩固所学

  (1)图片欣赏,加深感知。(PPT出示具有中国特色的脸谱以及民间剪纸,感受美的同时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重温特征,辨图解惑。(出示一张带烟囱的小房子图片,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认为不可,只有一门一窗。师换图片出现一门两窗,生判断出是)

  得出结论:标准的轴对称图形不但图形两侧要完全重合,而且图形上的图案也要完全重合。

  (3)独立做题,验证所学。(P13练习,先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再选出两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做完后集体订正。电脑出示画对称轴的过程,让学生看看自己画的对称轴标准不标准,并作出适当修改)

  (二)综合练习,拓展思维

  1、游戏—全体起立,跟着音乐做动作,音乐停时摆出一个对称姿势。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2、抢答。观察周围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三)找出同一物体上的不同对称轴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了对称轴。那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桌上的长方形、正方形、圆,每人拿一种图形,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它们的对称轴,再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学生动手折、画、讨论)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长方形的对称轴

  (看来长方形的对称轴还不止一条呢!那正方形的对称轴又有几条呢?那圆的对称轴又有多少条呢?你们找到了吗?)

  请找到最多条对称轴的同学上来折。

  师:看来圆的对称轴有许多许多,也就是无数条”。(师边说,边动手演示,最后课件展示)。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能够找出同一物体上的不同的对称轴,那请同学们再仔细找一找刚才这道题里星星的这个轴对称图形,它还有别的对称轴吗?学生找出星星的另外几条对称轴。)

  小结:看来我们认识的图形,有的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不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有好几条对称轴,有的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我们在找的时候一定要细心观察。

  4、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师:老师这节课还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你们想见见他们吗?

  师:它们还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另一半给藏起来了,你们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它们的另一半吗? (完成70页练习,组内展示学生的结果)

  5、提高练习,加深所学(PPT出示)

  (1)下面的数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0123456789

  (2)下面的英文字母,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ABCDEFGHMQ

  (3)下面的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喜工中由日口甲……

  (4)其实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很多,老师搜集了一些对称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

  你们觉得这些图形和建筑美不美?(美)

  看来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很美,很美,它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五彩缤纷。

  四、动手操作,升华知识

  展示剪纸拼贴画,问: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幅美丽又有意义的画。小组合作: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并拼贴成一幅漂亮的画。(配乐剪轴对称图形比赛。)

  把剪得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竞赛,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节;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结束语: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希望大家能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把我们生活装扮得更美丽、更精彩!

  附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条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