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策略教学设计

策略教学设计

时间:2022-12-27 19:42:4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策略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策略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策略教学设计

策略教学设计1

  微课作品名称

  “解决问题的策略”

  微课作品介绍

  本次微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以 PPT的形式,以教师讲解和展演学生常见作品的方式,将画线段图的策略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并通过提问和线段图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根据直观图去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需求分析

  适用对象分析

  学生能够根据波利亚四部曲完整地解决一道实际问题。

  学生会画线段图,并能够根据线段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分析

  该微课主要帮助学生通过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地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并能根据线段图清楚地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在三年级学习了从条件出发和从问题出发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的策略,而本节课是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画图是一项重要的策略,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用画图的策略来分析较为复杂的数量关系,并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节课的重难点就在于两方面:一是能正确应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二是能借助直观图示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学生的学习难点就在于这节课的重难点,而微课将这两个方面的重难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又给了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可以一边思考一边学习,学生试着画图和试着说说想法,并与正确的讲解进行对比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这节微课对于这节课的重难点来说还是很有针对性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1. 提问:同学们,阳光小学有集邮活动,原意和我一起去看看吗?(PPT: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小春比小宁多12枚),从屏幕中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根据这两个条件,你想解决什么问题(PPT: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1.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出从屏幕中可以知道什么条件?

  2.独立思考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3.能够明确“小春和小宁各有多少张邮票?”就是指小春有多少张邮票?小宁有多少张邮票?

  二,根据题意和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1.谈话:要求出这两个问题,就必须分析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你会有什么方法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2.请学生自己画一画线段图,提示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3.教师在PPT上展示了一些同学们常见的线段图画法,并让同学们思考最欣赏哪一副线段图。

  4.教师完整地介绍线段图的画法,并由PPT进行展示。

  5.根据线段图,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6.谈话:现在你能观察自己的线段图,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思考一下。

  7.教师介绍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并通过PPT进行演示。

  8.谈话:通过观察线段图,同学们想到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那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吗?

  9.谈话:的确,从图上直观、清楚地看到了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也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常用到的一种策略。

  【设计意图】:1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画出本题目的线段图。

  2.通过观察教师展示的学生作品和介绍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互学,想一想自己所画线段图的问题,并观察介绍者所画线段图的方法。体会线段图能够直观地表示出条件和问题。

  3.根据所画出的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到方法,并根据教师的PPT展演,进行思考,理解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4.通过观察对比解决问题的三种线段图,让学生体会和发现都要把他们的邮票转换成同样多。

  三,解答并检验。

  提问:同学们,通过线段图我们找到了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法,那算出来的结果对不对呢?我们还要?(检验)这道题目,你想怎样检验?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解决问题的完整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回顾解题过程。

  1. 师:同学们我们解决了一道题目,回顾一下刚才的解题过程,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用PPT展示解题的过程)

  2. 回忆: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曾经运用过哪些画图的策略?

  【设计意图】:通过PPT回顾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题目都能再次回顾,通过体会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画图的重要性。

  学习指导

  请在预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时使用本微视频,初步掌握画线段图并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也可以在学习过本课时,但还没有掌握的情况下,继续重新学习微课,从而达到掌握的目的。

  配套学习资料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

  制作技术介绍

  所需要的软件为: 录屏工具软件 ;制作的简要流程 为:先制作相应的片段 PPT,并设计好相应的教案,在此基础上提前邀请一些学生试着画一画本节课例题中的线段图,将典型的学生所画的线段图进行展示;利用录屏工具软件进行录制。

策略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3—64以及相应的练习。

  达成目标:

  1、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用“一一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能不遗漏,不重复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通过反思和交流,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体会策略的价值,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使学生能主动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提升对策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草原牛羊成群图。

  问:你们喜欢草原吗?那里的风景优美,牛羊又肥又壮,可是牧民叔叔准备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一块长方形的羊圈,你能为牧民叔叔设计一下吗?

  二、探究策略

  1、初次探究

  小黑板出示: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

  问:根据这句话的信息你想采用什么方法来帮牧民叔叔呢?

  问: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研究的上来汇报一下,有多少种长方形?你能通过有条理的操作把不同的围法都找出来吗?感觉怎样?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2、进一步探究

  问: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周长是多少?如果宽是1米,长是多少米?如果宽是2米,长是多少米?……

  问: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长和宽可能性一一列举出来吗?

  学生填写第63页的表格。

  3、体会列表的特点

  问:反思一下刚才的思考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有序(有条理)一一列举不遗漏不重复。

  让学生再次说说应该怎样有条理地思考。

  出示:像这样有条理的把可能性一一列举出来,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就叫列举。在列举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进一步引导

  这几种围法中牧民叔叔会喜欢那种呢?为什么呢?

  出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的差越大,面积就越小;长和宽的差越小,面积就越大。

  三、体会策略中的技巧

  出示例题2。

  读题后问:“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是什么意思?

  订阅的方法可以分几类?你准备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这三种订阅的杂志可不可以用其它什么来表示?为什么?

  小组讨论并集体交流。

  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1)用1、2、3代表不同的杂志。(2)用a、b、c代表不同的杂志。(3)用甲、乙、丙代表不同的杂志。(4)用(0、00、000)代表不同的杂志……

  引导:如果只订1本,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订1本杂志要分几列?订2本杂志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应分几列?3本呢?你是怎样想的?最后怎么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

  3+3+1=7种。

  师说明:无论你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这三种杂志,列举之前都要将它们分类。这样会有什么好处呢?

  (有一定的规律列举,不重复,不遗漏。)

  四、巩固练习

  做练一练:一张靶纸共三圈,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小华投中两次,可能得到多少环?

  问:根据题意你想到了什么?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交流,说出列举思考的过程。

  五、交流中总结收获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一一列举”对我们解决生活问题有什么好处?

  六、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是采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寻求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有效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常常是多样的,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例1利用学生对长方形与它的长和宽关系的已有认识,要求学生找出用18根1米的栅栏围成长方形的各种方法,在寻找策略中体会“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例2是在例1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时,要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过程。在探讨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具体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运用所学到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兴趣。

策略教学设计3

  一、我在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中的不足

  1、不注意分析、提炼教材。

  2、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

  3、教学设计主要教师生怎么教,而没有关注学生怎么学。

  4、缺少适当的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完成后只有简单的“坐下”。

  二、存在这些问题原因

  1、自身学习不足,没有及时更新知识,保持老一套的教学方法。

  2、现实条件的影响,身在农村学校,学习条件差和学习机会少。

  3、学生多是留守儿童,参差不齐,自主学习能力差。

  三、改正的策略

  1、教师在设计、编排教学过程时,应根据自己所教授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必完全拘泥于教科书知识点的体例结构和编排顺序。要根据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教,还必须关注学生如何学。

  3、一定要有问题设计,特别是纲领性问题(主干问题),并对主问题进行适当分解,给学生的思维搭设必要的台阶。

  4、要有学生活动的设计(包括课后作业),特别是任务驱动式活动,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

  5、开展多元化的说评价。

策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梳理以前的学习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积极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梳理和体会以前学习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解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策略。

  生活中,有时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尝试使用,体会策略。

  结合图片出示问题:

  1.要知道大树的高度,你有什么好的策略?

  2.要求出土豆的体积,有哪些好的策略?

  三、结合课本,回顾所学。

  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展示。教师适时评价点拨。

  【(1)画图①可以帮助我们列举出所有的情况;②能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所学内容,比如十进制、分数的意义和运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③画图能帮助我们分析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2)列表①可以帮助我们整理信息,进行推理;②能帮助我们分析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寻找规律。

  (3)猜想与尝试策略帮我们类比之前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4)使用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策略可以帮助我们通过简单问题的思考发现复杂问题的规律。】

  四、练习延伸,灵活应用。

  1.赵、丁、王三人中,一位是工人,一位是教师,一位是医生。已知:①赵不在学校上班,②王和教师是邻居,③赵和医生是朋友。谁是工人,谁是教师,谁是医生?

  2.鸡兔同笼,上有20个头,下有48只脚,求鸡兔各多少只?

  3.马虎在计算一道除法时,把被除数9.8的小数点忘记了,计算的结果比正确结果多了12.6,正确的商是几?除数是几?

  4.探究:111111111×111111111=?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画图

  列表

  猜想与尝试

  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

策略教学设计5

  教学之余,静下心来读了《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一书,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本书着重探讨了如何使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探讨学习、合作学习真正进入到课堂之中。通过介绍西方课堂设计的理论和教学策略,总结国内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对于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诸多因素中,教师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教师如果不掌握有效教学的理念以及有效教学的策略、技术,即使具备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环境和条件等其他因素,其结果仍然是纸上谈兵。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有以下一些想法:

  1、要转变教学观念,实现三维目标。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具体到每一节课要有有效的教学目标,也就是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能检测,能够在课堂上真正达到实现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

  2、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就像电影的导演,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就像演员,是课堂的主角。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为了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对学生什么时候动脑、动手、动口等都要预先进行设计和调控,并避免流于形式。例如,在课堂提问时,我们要避免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而要让学生真正动脑思考。提问时也要注意技巧,可以多一些个别提问,少一些集体提问,让学生精神集中,避免滥竽充数。在让学生讨论问题时,也不能一句“开始讨论”就让课堂变成了集市,要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明确讨论的目的,选出陈述结论的小组长,在小组长回答后还要让组员加以补充,尽可能让多数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3、及时进行有效的学习反馈

  我们可以通过作业、测试和课堂评价表等方式多角度进行有效的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作业不宜多,宜精。测试的试题要精选,可以对平时训练过的题目进行改编,测试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同时,在测试后注重让学生进行错因的分析,写考后感等也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授课结束后,还可以用课堂评价调查表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课后根据课堂内容自己整理出该节课的知识要点,并记录自己的掌握情况和疑难点,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改善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4、加强学法指导,促进有效教学。

  “教是为了不教”。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有句名言: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学生能抛弃自己的课本、笔记和琐细的记忆,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智慧的学习。因此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最高层次的教育!如学会“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让简单丰富起来,成为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

策略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教材第68页—69页例2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有序、有效地思考、分析数量关系,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2、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初步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和推理等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有序、有效地思考、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和推理等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单、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列式解答。

  把720毫升果汁倒人9个同样的小杯子里,正好倒满。平均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数量关系:()个小杯的容量=720毫升

  口头列式解答

  2、出示例1: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提问:和第1题相比,这道题难在哪里?(第1题是把720毫升果汁倒入一种杯子里,可以直接用除法计,这一道题是把720毫升果汁倒入两种杯子里,题中有两个未知数量。)

  3、揭示课题: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说明:创设倒果汁的问题情境,呈现对比强烈的可以直接平均分和不能直接平均分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新的问题的结构特点,形成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心理需求,激发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欲望】

  二、探索策略

  1、教学例1。

  (1)理解题意。

  谈话:请同学们先观察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想一想,根据题意,你能找到怎样的数量关系,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数量关系的。

  揭示: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证=720毫升

  大杯的容量x =小杯的容量小杯的容量x3=大杯的容量

  (2)确定思路。

  谈话:我们知道,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要想办法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你有办法把这个问题变得简单吗?请先联系刚才理解数量关系式想一想,再和同学说说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反馈:请把你的解题思路分享给大家。

  学生想到的思路可能有以下几种,结合学生的交流,分别作如下引导:

  思路一: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

  问:把720毫升果计全部倒入小杯,1个大杯要换成几个小杯?把大杯换成小杯后,正好倒满多少个小杯?先画线段图分析。

  思路二: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6个小杯换成几个大杯?把小杯换成大杯后,正好倒满多少个大杯?先画线段图分析。

  思路三:列方程解。

  提问:设小杯的容量是x毫升,1个大杯的容量可以怎样表示?可以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小结: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同学们想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上面的几种思路都是抓住哪一个数量关系展开思考的?像这样通过假设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方法,也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假设)。

  (3)列式解答并检验。

  谈话:选择一种方法完成解答,并检验解题的过程和结果。

  完成解答后,让学生说说列式、检验的方法和结果。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对题中条件和问题的梳理,找到数量关系,并画图对数量关系进行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题意,感知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打开寻求解题方法的思路。针对解决问题的困难,启发学生思考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的方法,既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解决问题经验,又使学生的探索活动有了明确方向,进而产生假设的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并交流学生中出现的不同的解决问题思路并通过师生对话帮助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体会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感受假设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在列式解答的同时,提出检验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题中数量大系的理解,进一步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4)回顾反思。

  问题:解答例1时,我们遇到了怎样的因难?是怎样解决这一困难的解决问题时运用了什么策略?说说你对假设这一策略的认识和体验。【设计说明:及时反思提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为什么假设”“怎样假设”等问题,以强化对“假设”策略的体验。】

  (5)教学第二种思路。

  谈话:刚才我们假设把720毫开果计全部倒入小怀,顺利解决了问题。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假设?假设把720毫开果计全部倒入大杯,可以倒满几个大杯?你能根据这样的假设算出结果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指名交流解题时的思考过程,以及列式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6)比较和回顾。

  比较:请同学们比较假设全部倒入大杯和全部倒入小杯这两种假设方法,想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提回:通过解答上面的问题,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谈话: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运用假设的策略,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设计说明:假设“把720毫升果计全部例入大杯”的思路,由学生自己提出,并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再次经历和体验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对假设策略更深刻的感悟。比较两种假设思路的联系。并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进一步提升对策略的认识和感悟;回顾曾经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从策略的高度重新审视过去的学习中解决一些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以促进策略的内化,形成策略意识】

  2、完成“练一练”。

  (1)出示题目,提问:要求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可以怎样进行假设?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完成解答,教师巡视。

  (2)让不同思路的学生展示自己解题的过程。

  【设计说明:先让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假设,再独立完成解答,并交流不同的假设思路,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假设策略的体验】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一第1—3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问?

策略教学设计7

  高考从1992年起正式考查语言表达,从最初的零星试题到与其他内容合成一部分再到独立成为第六部分,经历了14年。这14年的发展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不去细说。这里只说近四年的情况。

  一、命题的基本走势

  近四年的命题呈现出三个特点:

  1.坚持考查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考对语言表达的总要求是“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这“一定”,是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表达能力;这里的表达技能“是从操作层面说明,强调的是语言表达的操作能力。所谓语言表达技能,就是《考试说明》所规定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做到简明、连贯、得体等表达技能。这些基本的表达技能,也是最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坚持考查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一层意思。

  另一层意思是,试题运用的材料多来自现实,多与中学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为人处事密切相关,试题材料所表达的话题也是来自现实生活的,而不是与现实生活脱离的。

  请看20xx年的第23题:

  下面的句子前后脱节,请添加必要的词语使之连贯完整。

  我们学校已成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除计算机室、语言教室外、校园宽带网、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崭新的实验大楼也已落成。

  答:在加上。

  这道题在高考语言表达题中是比较容易的一道题,得分率在68%左右,这里姑且不去说它。就语言材料而言,它来自学校,来自学校“硬件”的现代化建设,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密切相关;就这段材料所表现出来语言表达方面的毛病来说,也是中学生在表达中经常出现的。这类毛病出现的原因,是在写作的思维流程中,写作者脑中出现的往往是一些关键性的语言信息,其间缺少必要的填充性词语,形成了跳跃,也就是题干所说的“前后脱节”。用这样的方式来考查考生的基本表达技能,当然属于实用的表达技能的考查。

  2.试题的考点呈综合性

  考点呈综合性,应该从下列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试题考的是语言表达能力,但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语言表达与认识能力密不可分,言语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密不可分。这是所谓综合性的一个方面的含意。

  另一方面,一道试题的语言表达形式也往往是多种兼用,一道题只考一种表达形式的试题相当少见。

  请看20xx年的第26题

  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前一句直接表达,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

  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美]爱迪生)

  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俄]契诃夫)

  这道题,是一道仿写题,但从表达形式上说,它包含着仿写、类比和修辞的排比(“连续类比”)这三者;从内容上说,它考查考生对“友谊”、“勇敢”、“信任”这三者作用的认定;从思维上说,它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考点呈综合性是很显然的。

  又如20xx年第24题(后文将引出),表面上看只是调整语序,但是它兼及内容和形式的关联,形式又兼及短语结构、音节和谐等,具有综合性。

  3.试题呈开放性,语用的特点更加鲜明

  一般说来,较多的语言表达题所给的材料,或者提供一种情境,或者提供一种仿拟的样式,目的在于激活考生的思维,引发联想和想象,并按照要求作表达。因而答案更加灵活而富有弹性。换言之。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积累,写出各式各样的符合要求的答案来。譬如20xx年第25题: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水是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这道题的综合性这里姑且不说,单说它的开放性。你仍然可以像试题所给例子一样去描写自然景物,也可以写自己社会生活的体验,还可以从亲情感受上写“母爱是生命的一首歌”,甚至可以从建筑物方面来写“窗是屋子的一双眼睛”,等等。不过,如果缺少生活的积累,语言表达能力不高,做这样的试题还是很困难的。

  试题的实用性、综合性和开放性,隐含着创新精神和广性化的因素,因而语言表达的特点更明显。

  二、应试的基本策略

  鉴于高考语言表达题的基本特点,在应试策略上需要建立三个意识。

  1.建立话题意识

  这里所说的“话题”,有别于话题作文的话题,用的是它的本义,即“谈话的中心”。平时不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总是有一定目的围绕一定的中心的。高考语言表达题,也是有一定的中心的,差别只是有的试题明说了,有的没有明说,需要我们去体会。譬如上文所举20xx年第26题,并未明示话题的中心,但它是存在的,即仿写的文字要表达对“友谊”、“勇敢”、“信任”的积极作用的评述;又如前举20xx年第25题也没有明示中心,但所给材料中隐含着部分与整体之间关系的认识。强调话题意识,就是强调语言表达的内容,强调重视语言信息,这是语言表达的灵魂。请看下面一例:

  将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16字)

  我国冶金企业认真贯彻国务院和国家经贸委关于控制钢铁生产总量的指示精神,今年一季度,国家大中型钢铁企业钢产量增长幅度开始逐月回落,累计产钢2461.6万吨,增长势头明显趋缓。其中1月份钢产量增长速度比去年12月份降低2个百分点,2月份比1月份降低了3个百分点,3月份又比2月份降低4.9个百分点。

  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试题,怎样压缩?先要看出这段文字的中心是“控制钢铁生产总量”,第1句是中心所在,其他各句叙述控制钢铁生产总量的情况,“逐月回落”、“增长势头”、“趋缓”、“降低”等词语显示出“控制”的初步效果。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我国钢铁生产总量控制初见成效。如果不是先把握这段文字的中心,就不大可能准确概括“主要内容”,答题就会出现差错。

  2.建立语境意识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活动。运用语言总是离不开一定的语境,就像植物生长离不开空气和水一样。就考试的试题来说,题干包含着语境,试题所给的材料,也包含着一种语境。一般说来,语境对语言表达有限制和补充两种作用。考题所提供的语境,更多的是限制作用。请看20xx年的第25题:

  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改写为:

  (2)提示语:(阅读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改写为:

  这是一道仿写题,“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这是对表达效果的要求,而“教学楼内”、“阅览室里”就是一种语境,因此,本题的答案既要符合内容、表达效果的要求,又要符合语境要求。不少考生似乎不明白这一点,第(1)小题有人竟然写出这样的答案:“用耳用眼不用嘴,动心动脑不动手。”这样的答案就意味着在“教学楼内”不能读书,不能讨论问题,不能写作业、作实验等等。显然是错误的答案。第(2)小题有人写出这样的答案:“黄金屋不要付钱,颜如玉不要付钱,唯有那纸张要付钱。”这答案自然是从古语“书中自有黄金屋”等三句话化用而来,姑且不论这句考生对远古语的理解是否正确,也不论这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仅从语境的角度来判断,这样的答案与“阅览室里”有什么关系呢?

  3.建立互渗意识

  这里的“互渗意识”是指:生活和表达互渗,以生活中的人事作为表达的材料;读写互渗,以阅读的积累作为语用的材料;思想认识与表达互渗,以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作为表达的灵魂。上文所举20xx年第25题有考生写出这样一个答案:

  母爱是生命的一首歌,

  责备是低音,

  呵护是高音,

  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如果这名考生对母爱没有这样真切的体验和认识,或者有这样的体验和认识,在做这一道题时不把它搜索出来,是写不出这样好的答案来的。

  4.建立表达意识

  这里所说的表达意识是指遵循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这原则包含下列四点:

  1.向心性原则

  这里指所写的一段文字的每一句话都要直接或间接地指向中心,陈述中心,而不要游离中心。

  2.连贯性原则

  这里指所写的一段话围绕中心,叙述角度一致,前后照应,语气上一气贯通。

  3.层次性原则

  这里指所写的一段话,甚至是一句话都要有明显的等级次序。

  4.协调性

  这是指语言在句式、结构、音节等方面要和谐,读起来顺口,譬如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要填进所给的7个词语,怎样排列才能使之与“上下文协调一致”呢?

  世界屋脊上的,以其特殊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千里风雪的青藏公路,正在成为一条令人神往的旅游热线。

  ①晶莹的湖泊②大漠③奔腾的江河④雪岭⑤数不清的珍禽异兽⑥草原⑦冰峰

  这段话具有向心性、连贯性、层次性。怎样使其具有协调性呢?所给的7个词语有长有短,当先从内容上分类合并,然后由短到长排列进去。当你把“冰峰、雪岭、大漠、草原、奔腾的江河、晶莹的湖泊,数不清的珍禽异兽”填入原句时,谈起来流畅,听起来悦耳,这就是有了协调性。如果不这样排列组合,其效果如何?不妨试试。

  三、练习及答案

  1.依次填入划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的一组是()

  巴峡植被厚重,春夏苍翠蓊郁,,绚丽多姿;秋冬满山红叶,明快悠远。

  不同的地势,有不同的景观。浅浅的流水,,豪放大方,一往无前。

  ①野花盛开,五颜六色②五颜六色,野花盛开

  ③白浪翻飞,晶莹素洁④晶莹素洁,白浪翻飞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2.给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文章要打动人心,是应该带有情感的。

  ②好的理论文章未尝不可以具有抒情的因素。

  ③但是,人们有一种成见,以为既然是理论文章,就难免枯燥。

  ④梁启超的“新文体”在五四前有很大的影响,原因之一是“笔锋常带感情”。

  ⑤其实不然。

  A.①⑤③②④B.④①③⑤②C.③⑤①④②D.②④⑤③①

  3.请调整下面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各短语协调一致,对称匀整。

  尽管中央领导成员多次换届,但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未受影响,而且越来越好。不断振兴的科技、政局的长期稳定、快速增长的经济、文艺的百花齐放、日益发展的教育,使世界各国刮目相看,使外商投资成倍增加。

  修改为。

  4.用一句话(不超过30个字)概括以下一则新闻的要点。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已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它的形成通史追溯到宇宙形成的初期。这颗恒星被编号为HE0170—5240,其罕见之处在于;与其他历史稍短的恒星不同,它完全是由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几种简单元素组成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要点:。

  5.给下列报道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渝怀铁路十大控制工程之一的重庆长寿特大铁路桥,从去年11月开始进行长江中的六、七号墩水下桩基础施工,经过中铁大桥局五处职工放弃节假日休息,昼夜紧张施工,克服水深流急、地质复杂、过往船只多等困难,于昨日将第20根直径3米、长43米的钢筋笼放入七号墩江底孔中,随即开始混凝土浇注,它标志着该桥桩基础提前15天完成,为这座总投资2.4亿元、全长900米的特大桥20xx年12月竣工提供了保证。

  答:标题为:

  6.仿照下面的排比句子,选择新的陈述对象,另写一组句子,要求意思完整。

  潇洒是不计他人之过,以大局为重的谦让宽容的生活态度;潇洒是不为外物所役,执着于内心追求而具有的一种精神优势;潇洒是经过长期磨砺,掌握客观规律之后获得的一种人生自由。

  7.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做题

  启事

  《20xx年企业管理高校毕业生需求信息录》(上、下)分别刊登于20xx年3月29日、20xx年4月12日本报第12版。读者还可以登录中青在线人才频道高校毕业生需求专题查阅。

  假如朋友小梁需要信息,请你转告他:

  8.下面两则材料告诉了我们“家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给我们的信息加以概括。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扶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

  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他本来有一个40口人的大家庭,可战争使他的亲人有的离散,有的丧生。当他历尽艰险找到5岁的女儿时,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附:答案及简析

  1.B(①应该先陈述描写对象,然后描写,首先填①与“绚丽多姿”相应。次句“浅浅”读

  jiānjiān,是拟声词)

  2.B(“其实不然”是对③“成见”的否定)

  3.长期稳定的政局、快速增长的经济、日益发展的教育、不断振兴的科技、百花齐放的文艺。或:政局长期稳定、经济快速增长、教育日益发展……(要注意“语序”、“短语”、“协调一致”、“对称匀整”的要求)

  4.德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银河系中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要点,内容的主要之点)

  5.长寿特大铁路桥基础提前完成(标题应该用最简洁的文字鲜明地写出报道内容的核心)

  6.略(所给的材料用了个分句从不同的角度对“潇洒”作出评述。答案要满足三点要求:①另选“陈述对象”;②排比句;③意思完整)

  7.请查阅中国青年报20xx年3月29日和4月12日第12版,或者登录中青在线人才频道高校毕业生需求专题。(本题是在转换叙述角度,要求语言准确、明白)

  8.答题思路:家不等于房子,仅仅有亲人也是不够的,它意味着亲情、温馨和关爱。

  (能答出重点,表意准确即可)

策略教学设计8

  授课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第八册解决关于面积计算问题的策略P89~90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整理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的信息,会解决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微复杂的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增强运用策略意识,提高运用策略水平。难点: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策略富有个性地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上新课前,老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有一天,一位哑巴走进商店想买一把锤子,他用手语比划了好几遍,店主硬是不明白他想买什么,哑巴灵机一动,做了一个敲钉子的手势,店主就立刻明白了哑巴想买把锤子。此时来了一位盲人,他也想买一把锤子,你们猜

  他会怎么做呢?为了买锤子,哑巴和盲人,采用的方法不一样,这些方法我们称“策略”,可见,策略的选择是因人、因时、因事而各不相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新课展开。

  1、情景创设,呈现问题。

  香港迪斯尼乐园,去过吗,想去吗。这是迪斯尼乐园的喷水池,喷水池周围有四个长方形的花坛分别种有郁金香、月季花、兰花和蝴蝶花。建筑师们在修建工程中,遇到了些数学问题,看看,我们能帮他们解决吗?首先让我们走进郁金香花坛。

  ⑴1号长方形花坛里种的是郁金香,花坛长8米,在修建时,花坛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坛的面积就增加18平方米,原来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从这题中你们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想想看,我们能用什么策略把这些信息整理得更清楚些呢?谁来说说看(生:整理文字、列表、画图等)

  用你喜欢的方法在草稿本把这道题的信息整理一下。(教师巡视,收集资料)

  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策略

  1、整理文字或列表的方法,

  2、画图的方法等)

  整理文字:用的是什么策略?介绍一下。

  列表:用的是什么策略?介绍一下。

  画示意图:

  请你跟大家介绍一下,你用的是什么策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有没有要完善的地方(要求不要太高,学生只要能清楚表达出条件和问题就行)

  ⑶比较:比较这几种策略,哪一种整理的方法让人看得更清楚一些(列表、画示意图)列表整理信息是上学期学过的策略,今天我们将研究画示意图整理信息的策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画一下。 ⑷教师示范画图。

  要先画长方形表示花坛原来的面积,长是8米,修建时长增加3米,这个花坛的面积增加18平方米,增加的18平方米在什么地方?谁来指一指,怎样表示呢?

  8米3米

  ⑸你们能用这种画示意图的策略来整理题中的信息吗?拿出练习纸,画画看。

  ⑹要求花坛原来的面积,它是个什么图形?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长知道吗?宽呢?(板书:宽)怎样求?18÷3为什么?求出了宽,下面的问题会解决了吗?在练习纸上做一做。

  ⑺交流反馈解题的情况。

  宽:18÷3=6(米)

  面积:8×6=48(平方米)

  ⑻刚才我们采用了什么策略解决这道题的,通过画示意图可以把题中的信息表示的更清楚,分析数量关系更直观,下面我们就用这样的策略继续解决问题。

  2、循序渐进,深入问题。

  出示题目2号长方形花坛种的是月季花,原来宽20米,后来因扩建道路,花坛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花坛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的花坛是多少平方米?(在下图中画出减少的部分,再解答)⑴还有哪些信息示意图中没有表示出来呢?

  ⑵你们能把它画出来吗?跟老师的一比,看看你们画的对吗?为什么用虚线表示?

  ⑶根据画出的示意图,你认为要求出现在花坛的面积,先要求出什么?学生结合算式说说解题的思路。

  ⑷同样是用画示意图的策略分析问题,这题与第一题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3、深入交流,展开问题。

  3号长方形花坛种的是兰花,如果这个花坛的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先在图上画一画,再解答)

  ⑴“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这里的或者是什么意思,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策略分析并解答吗,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⑵四人为一小组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⑶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展示自己所画的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4、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下面还有一道题,要考考大家了。

  4号长方形花坛种的是蝴蝶花,长50米,宽40米。修建时,花坛的长增加了10米,宽增加了8米。花坛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先在图上画出增加的部分或在纸上列表,再解答)

  ⑴学生独立完成。

  ⑵交流:让学生先用列表的策略方式来解答。

  ⑶有不同的策略吗?

  先让学生从自己所画的示意图中指出增加的部分,再根据示意图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⑷通过这道题的解答,你又有什么想法呢?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今天我们学习的策略现在看来是最简便的。但是,随着你们知识的增长,将来一定会发现更多、更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解决面积问题的策略

  策略:画示意图

  寻找长方形的长和宽

策略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列举的策略,会用这种策略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体会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飞镖2支;镖盘一只。

  学生:小棒;表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是老师第一次到宝应来,老师乘车来的时候发现:宝应的2路公交车是每隔15分钟发一班,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从早上6点开始发车,到早上7点,一共发了几班车?

  小结、揭题:

  像这样,把每次发车的时刻一个一个的列出来,这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就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探究策略:

  (一)、教学例1

  1、解决:“可以怎样围?”

  (1)王大叔在围羊圈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他吗?(课件出示: 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这个长方形的羊圈可以怎样围呢?

  (2)能用小棒摆出来吗?1根小棒代表1米,请大家动手试一试。

  (3)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围的?

  (4)教师问:有跟他不一样的围法吗?

  2、解决:“有多少不同的围法?”

  同学们说的都不错,那王大叔的羊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呢?能写出来吗?(课件出示表格)

  3、展示学生表格

  (1)展示重复的8种的表格,问:长8宽1,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你们同意他的答案吗?说说你们的理由。

  (2)再展示有顺序的4种,说:看看这张表格对吗?

  (3)展示没有顺序的表格并比较:

  这张表格呢? 两张表格你们认为哪一张更好一些?为什么?

  教师评价:对,按顺序填表才会显得有条理。

  (4)展示有重复和遗漏的表格:

  老师这里有张表格,大家看看,有什么意见?

  (5)小结:

  切换到电脑:教师小结同时课件演示:刚才我们在填表的时候,把不同的围法一个一个排列出来,从而解决了问题,运用的就是“一一列举” 的策略(板书:“一一列举”)

  (6)集体订正

  现在请同桌互相看看,写对的请举手,针对写错的学生,让错误的学生订正,没按顺序写的请你按顺序写一写。、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填表的时候发现有的同学重复了,可能有的同学遗漏了,想一想,在一一列举的时候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7)观察面积和长、宽的关系,发现规律。

  在大家的帮助下,王大叔知道羊圈有4种不同的围法,现在他想围一个面积最大的长方形,你们能帮他算出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吗?第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第2个呢?第3个?……

  你们认为王大叔会选哪一种?

  比较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你们发现了什么?

  看看长和宽的和,你们有什么发现?

  小结:看来有顺序的一一列举,还能帮助我们发现隐藏的数学规律。

  (二)、教学例二

  (1)王大叔的羊圈围好了,现在呀他要去买羊。当他赶到羊市场的时候,发现坏了,市场里只剩下最后3只羊,而且颜色各不一样。(课件出示图片)1只是黑色、1只是白色、1只是灰色,(课件出示:最少买1只羊,最多买3只羊)如果王大叔最少买1只羊,最多买3只羊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买羊方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买羊方案?

  (2)最少买1只羊,最多买3只羊,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吗?

  (3)你准备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列举时你打算先考虑买几只羊的情况?

  教师引导:买1只羊可以怎样买呢?买2只羊可以怎样买呢?买3只羊呢?能把所有的不同方案都写出来吗?

  (4)展示学生作业,教师给予评价。

  过渡:刚才同学们一一列举的过程还可以用表格来表示:(出示表格)教师演示并讲解。

  (5)小结:通过列表格我们能很快看出是否有重复、有遗漏,这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整理方法。

  三、练习拓展

  刚才同学们表现很出色,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游戏,好不好?

  (1)出示飞镖问:这是什么?有没有玩过?今天我们就玩投飞镖的游戏。(出示镖靶)问:10什么意思?投中红色部分就是10环。投中蓝色部分呢?黄色部分呢?你们想投吗?谁先来?

  出示:游戏的规则是投中2次。(教师板书)

  第一次投中,问:有没有投中?多少环?同学们猜一猜:第2次可能投中几环?我们看看,他究竟投中几环。(再投)

  看看,一共得了多少环?

  还有谁想投?

  (2)现在,如果再请一位同学投,投中2次,可能会得多少环?能把所有的答案列举出来吗?请同学们用加法算式在纸上写出来。

  展示学生作业问:你是按什么顺序列举的?

  (3)教师:现在如果游戏规则是:只投两次(板书)

  先说说,和投中2次有什么区别?投不中就是多少环?只投两次,除了刚才出现的情况以外,还有可能得到多少环?

  (4)老师发现,我们宝应实小五( 1 )班的同学今天的表现真不错,大家知道宝应是个好地方,有很多特产,你们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老师觉得这4种不错(课件出示:藕粉 荷叶茶 莲藕汁 大闸蟹)看看,是什么?

  如果今天来的客人老师请你推荐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有多少种不同的推荐方法?

  交流: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推荐的?

  我相信我们会场上的客人老师一定会根据同学们的推荐,去选择自己满意的特产。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

  练习十一1-3

策略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策略的体验和理解。

  教学过程:

  分了五个环节

  第一部分是导入,先出示一个条件,让学生初步体验只有一个条件无法求出问题,接着提供两个条件,让学生选择一个能解决问题的条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只有两个相关联的条件才能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是教学例题,感悟策略。出示例题后重点让学生理解“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从两个角度提炼出了数量关系,然后说解题思路,主要讲清楚根据哪两个条件求出什么,再根据哪两个条件什么。完成填表和列式后沟通了两者的关系,最后总结得出解决问题时我们紧紧抓住条件在思考。揭示课题。

  第三环节是变式沟通,形成策略。通过两个变式的教学,让学生加深对策略的感知。接着安排了皮球那道题目,学生对条件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安排了一个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四个题目结束后,安排了回顾反思,这一环节是新教材比较强调的,让学生在回顾反思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经验。

  第四环节是练习巩固,运用策略。选取了想想做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最后在分析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第三个小窍门。紧接着请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第5题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一是学生对游戏比较感兴趣,二是国际象棋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三是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四是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第五环节是课堂总结,交流 收获。回顾学习了什么内容,以及解决问题时是怎样一步步分析的。

策略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60页的例2和“练一练”,以及练习九的部分题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体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能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实施解题活动。

  2、使学生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经历通过独立思考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经历从变化中寻求不变的过程,灵活确定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整理信息的?(列表整理)当条件比较多时,我们可以根据问题选择条件列表整理。

  我们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怎么想呢?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到基本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

  那么在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揭示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有个水库管理员遇到了一个问题,咱们帮帮他,好吗?)

  一座水库某天从7:00起开始放水。水库管理员每2小时观测一次水位下降情况,下面是他的观测记录。(他列表整理了数据)

  时间

  9:00

  11:00

  13:00

  15:00

  与7:00比水位下降/cm

  12

  24

  36

  48

  1、(1)这张表格该怎么理解呢?

  A.我们先来看时间这一栏,你发现了什么?

  每次观测的时间都间隔2小时。

  B.再看这一行,你是怎么理解的?谁来说一说?

  与7:00比,到9:00下降12cm,到11:00下降24cm,到13:00下降36cm,到15:00下降48cm。

  7:00—9:00,2小时下降12cm,9:00—11:00,2小时下降12cm,11:00—13:00,2小时下降12cm,13:00—15:00,2小时下降12cm。

  水库的水位每2小时下降12厘米

  (2)如果水库管理员继续列表整理,接下来的时间是几时(17:00),那么到17:00水位下降多少厘米?(60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每2小时下降12厘米,我们可以算出什么?

  每小时下降多少厘米?

  每小时下降多少厘米,就表示每小时下降的速度。速度是不变的。

  (3)照这样的速度,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

  “照这样的速度”是什么意思?就是让我们照什么样的速度?

  (题目中的“照这样的速度”,就是要求我们按照每2小时下降12厘米的速度计算。)

  请一位同学把我们从表格中找出的这个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再读一遍。

  2、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理解题意,明白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想呢?我们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还可以有其他的想法。

  把你的想法和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指名交流。(预设学生的想法)

  (1)从条件想起,根据每2小时下降12厘米,可以先算出每小时下降多少厘米;

  (2)从问题想起,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就要先算出每小时下降多少厘米;

  (3)根据每2小时下降12厘米,通过列表找出答案;

  (4)根据120厘米是12厘米的10倍,想到所需要的时间是2小时的10倍。

  3、(1)根据刚才我们所想的解题思路,把你的方法写下来。(写在作业纸上)

  (2)指名展示自己的方法,列式计算时,说一说每一步计算表示什么?

  A.12÷2=6厘米B.120÷12=10

  120÷6=20小时2×10=20小时

  C.

  时间

  15:00

  17:00

  19:00

  21:00

  23:00

  1:00

  3:00

  与7:00比水位下降/cm

  48

  60

  72

  84

  96

  108

  120

  7:00—15:00是经过了8个小时,2小时2小时地增加。到3:00一共要放水20小时。

  4、答案是否正确,我们还需要检验。我们在学习完例1后,就有了一些检验的方法,谁来说一说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呢?

  (1)学生说检验的方法:把问题的答案20小时变成已知条件,带到原来的题目中去算一算。

  也就是这样变一变:水库的水位每2小时下降12厘米,照这样的速度,经过20小时?

  谁来补充一下问题?(经过20小时,水位一共下降了多少厘米?)

  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请把算式写在检验的方框里。

  12÷2=6厘米20×6=120厘米

  我们算出的120厘米正好是题目中原来的条件,那就说明我们原来解决的问题算出的答案20小时就是正确的。

  学生一起口答,教师板书:一共要放水20小时。

  (2)把问题变成条件,代入原来的题目中去算一算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检验,这是检验的一般方法。其实还有检验的方法。这个问题有2种不同的解法,我们在检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解题,如果两种不同方法的答案相同,也能检验出你所算的答案是正确的。这种检验方法适用于有不同解法的实际问题。(多种方法相互检验)

  5、刚才我们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求经过16小时水位一共下降多少厘米?你会解答吗?

  让学生在作业纸上试做,交流解法(你是怎么想的)

  A.12÷2=6厘米B.16÷2=8

  16×6=96厘米12×8=96厘米

  答:经过16小时水位一共下降96厘米。

  6、请同学们回顾我们刚才的解题过程,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1)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抓住水位每小时下降的速度是不变的,这是解题的关键。

  (2)有多种方法时,我们要灵活选择,多种方法可以互相检验。

  三、练习

  带着我们的收获和体会,我们试着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练一练1

  (1)用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

  (2)列式解答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找到不变量:每本笔记本价格不变)

  2、练一练2

  (1)理解题意

  (2)列式解答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找到不变量:每本字典的厚度不变)

  机动题目:

  3、练习九第4题

  (1)理解题意

  (2)列式解答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找到不变量:每瓶果汁的容量不变)

  (4)检验一下,看做对了没有。我们可以进行口头检验。

  4、练习九第5题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和体会。

策略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画图的需求,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与问题,进而发现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画图的优势,形成依托图形灵活、有效地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增强策略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策略意识和选择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体验策略的价值,会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借助画图的策略解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学指导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回设计师,看看哪位同学能又快又好的做出来下面两道题目。

  (1)、梅山小学环保小组想开辟一个长8米,宽6米的长方形花圃,你能计算花圃的面积吗?

  (2)一个宽40米的长方形操场,面积是20xx平方米,你能计算出操场的长为多少米?

  找学生读题目,并找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1)、8×6=48(平方米)答:花圃的面积是48平方米。

  (2)、20xx÷40=50(米)答:操场的长为50米。

  同学们,我们平时做有关面积计算的题目是总是非常的困难,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通过画图解决问题。好的,那现在就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师: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原来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把花圃的长增加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课件出示)

  师:那么多文字,我们在读题的时候会存在一些麻烦,下面呢,我们就用画图的方法来理解本道题。(课件展示图形)

  师:根据图形,有谁能说一说这道题你是怎样做的?

  找同学回答,并板书展示。

  (课件出示:18÷3=6米6×8=48平方米答:原来花圃的面积是48平方米)

  追问:18÷3求的是什么?

  3、小结:真不错,借助画图解决问题真方便呀!

  三、反馈展示,质疑释疑

  1、完成试一试

  师:下面一题你会吗?

  出示试一试:小营村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后来因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谁来说说该怎样画呢?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画图的过程。(课件出示)

  师:画得一样吗?请同学们看图列式,并同桌相互说一说,你先求什么?

  师:你是怎样做的,谁愿意说一说?

  生1(展示做法):先求原来的长,150÷5=30(米);

  再求现在的宽,20-5=15(米)最后求出面积。30×15=450(平方米)课件出示

  师:谁还有不同做法?

  生2(展示做法):我也是先求原来的长150÷5=30(米);再求原来的面积,30×20=600(平方米);最后求出面积,600-150=450(平方米)课件出示

  2、小结:

  师:通过画图,我们又顺利地解决了一道问题。下面的问题可有些难度,想挑战吗?

  四、精讲提升,拓展延伸。

  1、完成想想做做1、

  出示:下图是李镇小学的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学生独立画图,解答。

  师:你觉得这道题画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师:“长增加6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也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是什么意思?

  师:长增加或者宽增加该怎样理解呢?

  师:你们画对了吗?现在要求试验田的面积怎么办?

  学生回答,教师追问:48÷6求的是什么?48÷4呢?

  师:真不错,让我们再来看第二题。

  2、完成想想做做2、

  出示: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增加了10米,宽增加了8米。操场的面积就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师:经过了上面几题的学习,我们对画图解题的方法都已经掌握,下面这一题,就要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看看那大家可以得出几种方法。课件展示答案。

  课件展示我们班同学真棒!

  五、达标检测,反馈巩固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略

策略教学设计13

  摘要: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学生从基础理论知识到实践过渡的一门重要课程。文章介绍了“嵌入式”教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通过五个教学模块进行详细说明“嵌入式”教学策略。

  关键词:嵌入式;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策略

  风景园林专业升成一级学科后,其专业课程都面临着升级整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及特色课程,主要是运用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根据其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将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创造具有意境的优美景观,供人观赏。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是前期植物认识识别等基础课程的总结,又为后续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园林工程、毕业设计等综合性课程打下基础。

  1“嵌入式”教学及其内涵

  1.1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嵌入式”教学的界定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尤其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程,很多学生都缺乏对植物景观设计的整体把握,直到毕业了还对植物配置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弥补这些都显得很关键。本次教学方法是将与其相关的教学信息融入“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新方法,是一种借鉴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开展“嵌入式”教学。

  1.2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嵌入式”教学的内涵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嵌入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对涉及到相关知识的理论点、实践内容知识或者相关专家进课堂等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理论研究前沿的问题及实践内容通过一定的模式都嵌入到课程当中,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打破固定的思维,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为直观地感受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2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介绍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是天津城建大学风景园林系在原有的“植物造景”课程的基础上改革和扩展所形成的,并于2016年在制订风景园林培养方案的时候重新制订了新的教学大纲,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从原有的24课时,扩展到64学时,并从以往的纯理论讲解扩展到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在大三开设,在学习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嵌入式”教学应用在这门课程上,既然是对以往的理论知识的一个总结,又可以对新的知识有大体的认识,为新的课程打下伏笔。

  3“嵌入式”教学方法在景观设计课程的应用

  3.1课程现阶段的问题

  3.1.1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够很多学生在听讲或做作业的过程中,对之前讲的内容一知半解,如对植物形态不了解,“张冠李戴”;在选择天津本地的植物做设计,往往会出现南方的树种;有的应该是适宜种植在阴面的植物,就在没有遮荫的阳面地方出现,学生普遍缺乏对植物动态欣赏的把握,这都是由于学生对之前知识储备量不足造成的。3.1.2学生对空间关系的把握缺少尺度感学生对于空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停留在建筑的尺度上,不能够正确处理植物和空间之间的关系,设计的时候缺乏层次感。3.1.3学生图纸表达不规范,表达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和老师交流的时候有很多的想法和理念,但是最终交图的时候却与当时的设想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在最终表现的时候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在课程当中应该“嵌入”相关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3.1.4教学实践环节课时较少以往24学时的教学理论占主要课时,只有最后的4学时是对学生下达任务书,布置结课作业,结课作业往往是针对某一花园或小区居住花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在缺少实践环节的情况下,导致作业的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往往不是很理想。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嵌入式”教学来解决,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嵌入(如园林树木学、植物生态学、设计初步等理论知识)、空间关系的嵌入和实践能力的嵌入来贯穿其中。

  3.2“嵌入式”教学策略

  笔者针对新的培养方案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内容重新进行的脉络清理,把课堂教学分成五个模块,在课堂上始终以理论教学为主线,见表1,以知识点(相关理论内容)的嵌入、实际项目(实践课程)的嵌入为主要途径,提出五大模块,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嵌入的内容:通过作业来考察学生掌握的情况。模块一,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的种类、习性和识别,这一模块把园林树木和花卉学的内容嵌入在里面,通过校外实践识别常见的园林植物,来强化这部分内容,最后这一部分考核是完成一份天津本地植物调研报告;模块二,主要在“嵌入”美术基础、设计基础及风景园林艺术原理,把课程重点放在对种植设计和对形式美法则的应用上,从植物形状、大小、颜色、质感和立面形式以及组合的形式美法则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这样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能够更感性地把植物设计提升到艺术的层次上,这部分考查要求学生运用植物群落的季相、色彩、层次等方法,完成一份植物景观案例调查分析的PPT;模块三,主要是讲解植物造景的生态学应用,这部分内容就需要“嵌入”光、温度、湿度等植物生态学的内容,通过学生课下查找网络及书籍资料,来获取植物生态设计的案例,以课上汇报的方式来进行考核这部分内容;模块四,是把学生分组,为天津市近几年比较成熟的公园和新建的广场、居住区小游园等空间进行测绘,并以组为单位进行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这一模块是通过“嵌入”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和城市规划原理,使学生在做小项目的时候从宏观规划考虑出发更能深入地了解植物选择的内涵和文脉;模块五,是最后一个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考虑到课时的限制,由教师提供一块规划好的场地,由学生进行自由改造或提升,在考察完现场之后,这就要求学生对植物的布局和种类选择进行设计,让学生在项目布置任务书阶段就介入,通过对任务书的解读更好地理解场地的设计,之后通过功能分区的设计、景点的规划、植物的选择等进行讨论说明,完成植物景观设计,最后通过“园林工程”相关理论知识的嵌入,使学生有意识的让设计达到施工图的标准,使学生意识到什么样的植物设计才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实施。

  4结语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嵌入式”教学的探索,为系统的教学和实践教学拓展了改革的思路,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并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面和实践能力,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邵锋,宁惠娟,包志毅.园林专业“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9,02:72-74.

  [2]吴顺发.渗透性教学法探讨[J].闽江职业大学学报,1999,04:33-34.

  [3]王美仙,董丽,尹豪.“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1,02:71-73.

  [4]郝培尧,李冠衡,尹豪,董丽.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教学组织优化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5,01:68-70.

  [5]邵锋,包志毅,宁惠娟,谢云,郑钢.风景园林专业“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10,02:96-98+101.

策略教学设计14

  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如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什么?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程序性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如利用转基因技术设计解决水稻病虫害防治问题的方案,如何培育无籽西瓜等。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是关于如何使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策略性知识也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一般程序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而策略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前者是对外的,后者是对内的。策略性知识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迁移能力才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如在学习细胞分裂后,归纳出分裂期特点的有效记忆方法,即“前期:膜仁消,两体现”;“中期:粒排中央赤道板”;“后期:粒裂体分去两极”;“末期:两失两现板板壁(植物细胞)”。这样,学生对这种陈述性生知识记忆牢固,再通过比较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归纳如何判别细胞分裂图象,进一步学习细胞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变化规律这些程序性知识,对学生策睁性知识的掌握有所帮助,使其在解决问题时有明确的思维方向。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

  1科学探究中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性知识的学习策略。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主动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学生学会如何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如何用文字、图表、科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如何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这些策略性知识的运用中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诸多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科学规律的内容,如:酶的发现过程,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等。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是什么”,“为什么”的结论性知识的讲授,更重要得是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理解科学家如何用已知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苏教版新课标教材中“研究性学习: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策略性知识教学设计。如:只设计实验材料、用具或只设计实验的部分步骤,是针对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对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求其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方法步骤均进行设计。通过这一实验设计情况的反馈,既可检验学生对生长素调节作用两重性的理解和应用,又能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态度、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估,从而检查学生策略性知识的掌握情况。

  再如苏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在“课题研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探究活动提出问题、建立假说、设计方案、获取信息、得出结论。而不是让学生按照教师所提供的一种方案去进行验证性实验。课堂中,当提出让学生进行探究时,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学生提出了:“可能与温度有关”、“可能pH有关”、“可能与酶的浓度有关”、“可能与底物的浓度有关”四种假设,可顺势利导把学生分成四个探究小组,要求按照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得出结论。整个探究过程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和自由操作的机会,如此给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策略性思维水平。

  2思维导引中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在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提醒学生思考:“为什么?你的困难是什么?你下一步应当做些什么?”你能不能换一个说法?你更坚信哪一种可能性?“你能不能倒过来想想?……”

  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过去常常采用的方法是:按照实验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将实验现象填入事先设定的记录表中,根据澄清石灰水混浊程度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02的产生情况,由此分析得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这种“照方抓药”的实验方式,充其量只是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无法全面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该实验教师最大的任务应是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为此,在实验之前,教师可以与学生之间进行如下的讨论:

  (1)联想酵母菌发面做馒头的过程,讨论下列问题:观察到什么现象?馒头为什么有孔隙?空隙中气体的如何鉴定?

  (2)由发面做馒头产生C02进一步提出疑问:猜测可能发生什么生理过程?酿酒过程也用到酵母菌,密闭装置。这是在控制什么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酵母菌是否也有呼吸?

  (3)你能不能提出一个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问题?当然,提出一个好问题并不容易,你可以与周围的同学进行讨论。

  (4)你作出这个判断时有充分的依据吗?在缺乏足够依据的情况下所作出的判断称为假说,假说的正确性有待于实验的检验。你认为这个实验,需要哪些仪器?怎样测出这些量?存在着哪些困难?

  这样的师生双边交流过程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火花,逐步学会分析问题,将内隐思维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展示出来,达到思维导引的目的。

  3问题设计中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问题解决活动的指导,不应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更不宜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应该通过提出相关的问题,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针对学生出现的失误,提出引发学生思维冲突的问题。(2)如果学生不知如何深入进行解决问题,提出能使问题不断深入的后续问题。(3)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的来源,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利用有关信息,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相关信息。

  如“细胞呼吸”的教学中,针对有氧呼吸设计的问题是:①有氧呼吸可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应场所在哪里?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②什么是有氧呼吸?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分析有氧呼吸反应式中各种元素的转移途径。③在细胞内,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可使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请你计算一下,有氧呼吸的能量转换效率大约是多少?这些能量大约可使多少摩尔ADP转化为ATP?这一系列问题既能由表及里地剖析有氧呼吸的本质,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此外,这些有坡度的一个个子问题,逐渐点拨学生的思维,使之思路入轨,很好地培养学生答题时的思维策略。

  学生的知识水平是有限的,许多地方可能考虑不周全。所以教师的指导应该是在思维方法、解题策略的指导,可向学生提出“你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下一步该怎么办?”等类似的问题,通过这种指导训练使学生学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明确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条件,使问题解决活动继续下去,逐步形成解决策略。

  4练习测验中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

  策略性知识形成的关键是思维策略的组合运用,要形成一定的策略性知识,就要努力促成思维组合。在这一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作为前提的基本的条件就是练习与反馈。通过适量科学合理组织的练习和反馈,策略性知识的习得才能成为可能。重要的是让学生利用策略来指导自身完成相关练习,在练习中必须有变化,只有在变化的中的练习,其知识才能深化,策略才能灵活应用。

  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就可通过下列练习强化知识:

  1.下列变化属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有()

  ①氧分子的释放;②[H]的产生;③CO2的固定;④产生ATP;⑤ATP中能量的释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③⑤

  2.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流动大致过程是()

  A.叶绿素→ADP→CO2→碳水化合物

  B.光→ATP→叶绿素→碳水化合物

  C.光一叶绿素+CO2→碳水化合物

  D.光→叶绿素→ATP→碳水化合物

  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系的练习,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转化。在上述练习的基础上可再作如下变式练习:

  将置于阳光下的盆载植物移至黑暗处,则细胞内C3与葡萄糖的生成量的变化是()

  A.C3增加,葡萄糖减少

  B.C3与葡萄糖都减少

  C.C3与葡萄糖都增加

  D.C3突然减少,葡萄糖突然增加

  这样让学生在新的不同的情境中运用光合作用过程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真正做到教会学生学习。

  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在测验中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传统的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现、重复和记忆的能力。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学习,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学生负担加重。新课程提倡测验设置要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实际问题,在具体问题情境解决中形成学习策略。

  例如以“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比较”为题材出一道试题,可能有时会直接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固定化酶能催化一系列化学反应

  B.固定化细胞能产生一系列酶

  C.固定化细胞产生的酶,其活性更容易受影响

  D.固定化酶更适合大分子反应物”形式呈现

  显然这样的测试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为学生提供与社会生活实际有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因此,同样是考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比较,教师可以这样的情境呈现“如果想把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变成连续的酶反应,应该选择哪种技术?如果反应物是大分子物质,又应该采用哪种方法?”这样的测验不仅考查了知识,还使学生在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运用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许多现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策略运用的思维水平。

  5反思评价中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评价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将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反思的一些策略,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要把评价放在解决问题的背景中去,要培养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评价方式,进行自我总结、反思,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做出调整、改进和完善。策略性知识就在这种有意识的自我反思中形成,从而使学生逐渐学会学习。如在学完“物质的跨膜运输”后,可再增加一个“栏目”――“学完跨膜运输你应该知道什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整理、反思学过的知识,以便归纳总结、补充调整,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策略性知识的建构能力。

  反思最主要的形式是回顾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同样需要教师的引导。如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结束后,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作此探究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探究过程中你运用了什么策略?能解释一下你的想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实验的结果是否合理?”……在学生自我反思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档案,记录思维点滴,学生可更明确自己的思维状况,利于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使学生的学习由外在的输入逐步转化为内在的自我需要,逐步形成思维策略,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理念,它有助于统一已有的狭义的“知识”与能力间的矛盾,确立策略性知识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生物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其目的就是促使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策略性知识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物教材中有着进行策略性知识教学设计的广阔空间,只要教师用心开发,精心设计,有意识地通过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造力,就一定会有风景这边独好的感受!

策略教学设计15

  Java语言突破传统纵向顺序化、横向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思维特点,以对象为核心,封装事物的静态特征与动态行为为一体。通过对Java程序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的研究,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攻克难点、掌握重点。

  Java程序设计的难点与重点程序设计教学技巧

  1引言

  Java语言突破传统纵向顺序化、横向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思维特点,以对象为核心,封装事物的静态特征与动态行为为一体,实现事物的千丝万缕的复杂结构,对象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容易移植与更新。Java程序设计要求学生按照面向对象的思想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熟练掌握对象编程、交互事件的处理、Swing组件的使用、异常处理、输入输出流处理以及JAVA网络应用等。整个学习过程包括系统分析、调研、调整与测试,通过JAVA应用编程、数据库与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灵活应用JAVA语言进行系统设计的专业技能。

  2Java程序设计教学的主要难点与重点

  2.1面向对象程序语法结构繁杂与程序设计思想的矛盾

  面向对象程序语法结构繁杂,仅对象的使用不同语境就有不同的形式,通过对象调用类成员没有固定的形式,因此很难掌握抽象的面向对象概念在实际程序设计中的应用。十年来的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类课程时最难的地方不是掌握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范,而是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重点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化和筛选,部分在实际程序开发过程中很少用到的概念和知识点很少讲授(通过提供丰富的网络课件,学生可以在需要时自学),而大力强调在程序设计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程序设计方法与计算思维能力,力图通过淡化语言,强化编码,淡化知识,强化设计的手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由于动手能力培养不足,通过书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存在较大的鸿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学重点是为每个学生安排足够学时的上机实验,由教师专职辅导,随时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此外,提供条件使学生可以随时上机编写程序代码和测试知识掌握程度,促使学生将知识转换成实践能力。

  2.3程序开发的经验培养问题

  需要开发应用程序的实际经验。这一点也是Java程序设计教学时着重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为此,可以选取了一些有趣的实际开发案例,循序渐进地向学生讲授程序开发时需要解决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学生在程序开发方面的经验。

  2.4抽象思维能力与创造性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个真正的程序开发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能否顺利地将问题领域转换到程序设计领域,完成建模。这个过程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Java程序设计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线,而不是以语言语法知识点为主线。

  3Java程序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

  3.1面向对象主要概念图形化

  通过简易图表把面向对象重点概念通过图形简化。通过把Java程序设计中有关类及其所属的各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与调用方法分别理顺,学生参考相关图表指示,通过具体操作来逐步掌握Java程序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3.2简化复杂步骤

  创建交互功能是Java编程的重点与难点,步骤相对复杂,可以简化为以下三部曲:通过实现监听接口或继承监听适配器类创建监听类;为组件注册监听类的对象;实现接口中提供的方法,继承适配器时可以有选择实现其中一个或几个方法,否则必须全部实现。

  面向对象知识是计算机软件设计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Java面向对象课程与其它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针对没有良好程序设计基础的管理工程类专业学生学习Java语言存在的难题,利用具体实例、突出面向对象、结合语言基础知识浅显易懂地介绍Java语言。

  3.3优化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以项目方式驱动Java实验课程教学的创新,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特色,构建了包括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的 Java程序设计教学内容体系,实验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程序设计思想、程序设计方法、程序设计规范。

  3.4多种介质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

  (1)精选优秀教材。新版教材《Java程序设计基础教程》在此基础上做了新的教学改革尝试,进一步突出了程序设计基础概念与程序开发实践的地位。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补充资料使用。为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程组在网络学堂公布了大量补充学习资料,例如进一步研究与深入读物列表与指导、真实软件开发流程与案例、课外趣题、程序开发函数库等供学生下载学习。这些资源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方向和指导意见,同时学生还可以使用课程组提供的函数库用于实际的程序开发。

  (3)配套实验教材的使用。从使用效果来看,配套教材既可以帮助学生透彻地了解各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与教学内容,也对学生的上机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实践性教学环境。实验中心现有计算机安装有JDK、Eclipse、JBuilder等编译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编译器进行上机实验和开发实际系统。

  (5) 网络教学环境、我校已建成的先进的交互式网络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电子教案、研究专题、教学软件、作业题、“课堂花絮”和公告信息等,使师生互动形式多样化,有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结束语

  通过对Java程序设计重点与难点的研究,指明了教学方向与目标,有效促进教学水平提高。Java程序设计关键在于实践,在实践环节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习者自己。项目设计和实验内容,不仅可以指导学生上机练习,也可以由教师选为例题、尤其是一些优秀同学的创新实验在课上演示,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贴近学生。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一一做完全部习题和实验,将题解作为例题阅读也是一种好的选择。多媒体课件是教材体系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补充,为了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与教材配套,有时借用了音频课件、视频课件,使学生自学时

  也仿佛亲临课堂,为学生提供最灵活的学习方式、最大的方便。使学习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学网站可供学生随时查阅相关课程内容,网站对外开放,提供教学资源下载,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支持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创新式学习和团队协作学习。

【策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策略教学设计15篇12-28

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11-13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6

倒数教学设计01-03

草的教学设计01-02

《过秦论》教学设计12-31

教学设计与反思12-30

篮球的教学设计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