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6 09:02:4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第一朵杏花》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学习目标:

  1、通过抓竺可桢两次看杏花的段落,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通过加提示语体会人物情感,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态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重点段落,感悟启示。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

  2、指名学生回答,理清文章的脉络。

  3、找出文中划分这两次看杏花的段落,分析指导学生朗读。

  4、默读课文后三个自然段,理解兴冲冲、郑重、大概、也许的意思,体会竺可桢的一丝不苟。

  二、加提示语,体会情感。

  例1: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例2:

  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亲切地抚摸着孩子的头)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三、联系搜索,总结收获。

  通过本节课所学和课下你所搜集的有关竺可桢的资料,你从竺爷爷身上受到了哪些启发。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2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写了哪科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

  课文的第一部分写的就是一年前的事,此刻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部分,也就是1-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刚才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读着,还不时地在书上做着记号,这样的习惯很好,期望一向持续下去。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讨论,解决疑问)

  ☆竺可桢在问:“杏花哪天开放”时,为什么必须要明白“第一朵杏花哪天开放的?”第二朵、第三朵为什么不行?(因为第一朵杏花对竺爷爷的研究有用处,他需要的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就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这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搞科学研究绝对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2、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

  ①请一个同学来读这小节,注意突出加点的词。

  ②那里的“弯下腰来”说明了什么?“习惯地问”说明了什么?(作为一个研究物候的科学家,他只要一看到开放的杏花,就要进一步探究其开放的精确时间,这种主动探索的一丝不苟的科学行为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板书:一丝不苟

  ③那里竺爷爷问孩子的话就应怎样读?(亲切)

  ④练习用亲切的语气读竺爷爷的话。谁来试试。你们觉得他读的怎样样?那你再来读读。你们觉得他把这种亲切的语感读出来了吗?好,我们一齐学着他来读好这一小节。(齐读)

  3、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来了,这是和蔼的花。下面我们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练读每一部分的对话。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一个是旁白,还有一个就当评委吧。开始练起来吧。

  △哪个小组想来汇报你们的读书成果(指名读),你的语气很像竺爷爷亲切、慈祥,而你把小女孩说的话读得很天真、活泼,注意了语调的变化,而旁白也很流利、认真,评委就像个小老师,评的很到位,真不错。

  过渡: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一幅春景图,谁来美美地读好这一节。

  三、学习第二部分(6-15)

  1、你觉得他读的美吗?美在哪儿呢?评一评。(指名评)那你能比他读的更美吗?好,那请你来读。

  △同学样比较一下他俩的朗读,谁读的更美?(指名说)好,那我们就学着它来读好这段话。

  2、第二年春天,杏花开了,小孩子透过精确地观察最后发现了第一朵开放的杏花,他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呢。(出示对话)当时他们的一段对话少了提示语,大家分小组合作先根据课文资料补上语气词,再根据提示语分主角练、读这段对话,一个小组里选出一个同学专门记录讨论结果,并给你的组员安排主角,等会儿汇报学习成果。

  3、刚才同学们讨论很激烈,读书也很认真,我已经让**上来板演了他们小组的结果,那此刻就请你们小组的成员到前面来读这段对话(学生分主角读)

  4、下面请评委们来给他们小组的表现打分。

  你们有没有跟他们不一样的答案?好,那我们根据提示语一齐来读这段对话,1、2大排读竺爷爷的话,3、4大排读小孩子的话,老师读旁白。

  5、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十分激动,十分兴奋,他们的激动和兴奋不仅仅透过对话表现出来,还从哪儿看出来呢?

  (学生回答,出示15小节)

  ①哪些词句看出竺爷爷很兴奋?(点出“倾刻间像年轻了许多”“立即兴冲冲地快步”)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种激动情绪吗?(指名读)谁还想读?(指名读),我们一齐激动地来读好这一小节。

  ②这段话中的“郑重”是什么意思?(严肃认真)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能够看出竺爷爷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搞科研的就需要这种精神。)

  ③你们能透过朗读把竺爷爷的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表现来出来?自己先练着读读,谁想读?(指名读)还有谁能读好这段?(指名)我们一齐读这段话,感受竺爷爷得到准确时间后的激动情绪,感受他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齐读)

  过渡:竺爷爷对科学研究长年不懈,精确、细致的观察,这正如竺爷爷曾不止一次说过:“……”(引读)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透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我们就应把这种精神用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

  五、作业

  这一堂课就到这儿结束,结束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竺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一朵杏花》是讲的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透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我在这节课中要到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7个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上下文体会用词的准确和传神。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资料,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透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资料,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透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个性是人物对话),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并书写本课生字词;学习1―5自然段)

  一、妙引课题,感受春景之美

  1、上节课,我们一齐学习了第16课《第一朵杏花》,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习第六自然段。指导朗读。

  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大地都有什么变化呢?自由读第6自然段。

  这些变化都仿佛告诉人们什么季节来到了?

  阳光明媚的春天,百花争奇斗艳,多么令人神往啊!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进这美妙的春天。点读3人,注重评价语,再现画面。

  同学们,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谁来说说春风轻拂,大地还会有什么变化?(语言拓展)

  这么美的春天,老师也想来把她赞美――(指导本段朗读)

  师生共同赞美春天。(齐读本段)

  3、回顾旧知,质疑。

  美丽的春天就要来到人间,杏花立刻就要开放了,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去年杏花开放时,竺爷爷遗憾地说了什么吗?(生答)

  二、学习对话,体会人物情感

  1、学习7―15自然段,合作完成“快乐读写园地”。

  孩子今年还会错过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吗?自由读7――15自然段。

  问:孩子今年错过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了吗?你从哪里明白的呢?

  同桌互读对话部分。

  一年前,孩子还不能确定第一朵杏花盛开的时间;一年后,带着组爷爷的叮嘱,孩子最后等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他多想快一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呀!。(出示对话)这是他们俩的一段对话,书上没有他们说话的表情、语气,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填一填,填好的小组再分主角读读这段对话。(完成“快乐书写园地”)

  小组分主角展示对话。

  2、指导朗读,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同学们对人物情感的体会有所不同,但都说的很有道理。刚才在同学们填的时候,老师注意到填竺爷爷的问话时,同学们大多填了“关切”、“惊喜”等词语,这是为什么?在填孩子说的话时,大多填了“激动”、“兴奋”,这又是为什么?(挖掘人物内心。)

  综合大家的智慧结晶,老师选出了这样一些词语,带着你们的体会读一读。(指导朗读)

  3、学习重点句子。

  孩子为看见第一朵杏花的开放而欣喜,竺爷爷为孩子的执着而欣慰,看,连杏花也为他们高兴:“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啊!”谁来读出杏花的美?(指导朗读)

  我就是这株阳光下的杏花,我留意翼翼地、轻轻地捧出了自己的第一朵杏花。我要把自己珍贵的花朵送给谁呢?谁来帮忙我?

  三、学习竺可桢语录,悟理

  1、竺可桢人物介绍。

  竺可桢是为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地理、物候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绩呢?

  2、学习第16自然段。

  抓住关键词句,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透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什么是“精确”?课文中“精确的时间”指的是什么?

  当竺可桢明白了这一精确时间后,他认真地、严肃地、一丝不苟地记了下来。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的态度?(郑重)

  “大概”、“也许”精确吗?“估计”、“推断”精确吗?(相机板书)

  3、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给予自己的启示。再读文。

  四、深化情感,拓展延伸

  1、布置课堂作业。

  让我们精确地记录下竺可桢爷爷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吧!(书写竺可桢语录)

  2、教师小结。

  当我们精确的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当我们精确的观察生活中每一处细小的变化时,我们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神奇、完美!生活是有规律可寻的!同学们,让我们在欣赏美妙的春景时,学会享受科学的春天带给我们的无限快乐吧。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7个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上下文体会用词的准确和传神。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特别是人物对话),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并书写本课生字词;学习1—5自然段)

  一、妙引课题,感受春景之美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6课《第一朵杏花》,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习第六自然段。指导朗读。

  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大地都有什么变化呢?自由读第6自然段。这些变化都仿佛告诉人们什么季节来到了?

  阳光明媚的春天,百花争奇斗艳,多么令人神往啊!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进这美妙的春天。点读3人,注重评价语,再现画面。

  同学们,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谁来说说春风轻拂,大地还会有什么变化?(语言拓展)

  这么美的春天,老师也想来把她赞美——(指导本段朗读)

  师生共同赞美春天。(齐读本段)

  3、回顾旧知,质疑。

  美丽的春天就要来到人间,杏花马上就要开放了,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去年杏花开放时,竺爷爷遗憾地说了什么吗?(生答)

  二、学习对话,体会人物情感

  1、学习7—15自然段,合作完成“快乐读写园地”。

  孩子今年还会错过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吗?自由读7——15自然段。问:孩子今年错过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呢?同桌互读对话部分。

  一年前,孩子还不能确定第一朵杏花盛开的时间;一年后,带着组爷爷的叮嘱,孩子终于等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他多想快一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呀!。(出示对话)这是他们俩的一段对话,书上没有他们说话的表情、语气,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填一填,填好的小组再分角色读读这段对话。(完成“快乐书写园地”)

  小组分角色展示对话。

  2、指导朗读,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同学们对人物情感的体会有所不同,但都说的很有道理。刚才在同学们填的时候,老师注意到填竺爷爷的问话时,同学们大多填了“关切”、“惊喜”等词语,这是为什么?在填

  孩子说的话时,大多填了“激动”、“兴奋”,这又是为什么?(挖掘人物内心。)

  综合大家的智慧结晶,老师选出了这样一些词语,带着你们的体会读一读。(指导朗读)

  3、学习重点句子。

  孩子为看见第一朵杏花的开放而欣喜,竺爷爷为孩子的执着而欣慰,看,连杏花也为他们高兴:“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啊!”谁来读出杏花的美?(指导朗读)

  我就是这株阳光下的杏花,我小心翼翼地、轻轻地捧出了自己的第一朵杏花。我要把自己珍贵的花朵送给谁呢?谁来帮助我?

  三、学习竺可桢语录,悟理

  1、竺可桢人物介绍。

  竺可桢是为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地理、物候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绩呢?

  2、学习第16自然段。

  抓住关键词句,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什么是“精确”?课文中“精确的时间”指的是什么?

  当竺可桢知道了这一精确时间后,他认真地、严肃地、一丝不苟地记了下来。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的态度?(郑重)

  “大概”、“也许”精确吗?“估计”、“推断”精确吗?(相机板书)

  3、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给予自己的启示。再读文。

  四、深化情感,拓展延伸

  1、布置课堂作业。

  让我们精确地记录下竺可桢爷爷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吧!(书写竺可桢语录)

  2、教师小结。

  当我们精确的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当我们精确的观察生活中每一处细小的变化时,我们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神奇、美好!生活是有规律可寻的!同学们,让我们在欣赏美妙的春景时,学会享受科学的春天带给我们的无限快乐吧。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5

  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 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 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 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 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 指导朗读。

  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 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 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第一朵杏花

  竺 精确 观察

  可

  桢 一 丝 不 苟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6

  教什么的取舍:

  这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是颂春篇,是关于赞美春天、亲近自然的教育主题。《第一朵杏花》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竺可桢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放,孩子回答不出来。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朵杏花开了,他记下了这个日子。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新课标中第二学段的目标中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安排了4个重点学习项目: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会质疑;三是初步学会默读;四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我们在中年段的四个学期中就要有意识地训练。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承担着从第一学段向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过渡”任务。而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又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更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篇课文文后的问题是:分角色朗读课文、钢笔描红、读词语、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其中“钢笔描红”和“读词语”是生字教学,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写好字、积累字词。我们在教学中要以读为本,由于这篇课文对话多,采用分角色读,更能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这一题训练的是学生理解词语体会中心的能力。“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训练的是学生概括能力和体会中心的能力。

  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能够通过预习学习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所以这部分内容我打算以学生自主预习,教师检查的方式进行教学。然后抓住朗读这条线,以读代讲,在读中指导。

  教学内容:

  1.预习课文生字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2.搜集整理竺可桢的资料。

  3.分角色朗读,读通课文。

  4.知道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知道课文所写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中心。

  5.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感受竺可桢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6.知道课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春天到来的情景,能仿写。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读准“绽、顷、兴”的读音,理解“郑重、精确”词语的意思,生字能正确书写。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内容,学生能质疑。

  3. 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感受竺可桢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他是中国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主持并参加我国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治沙、西部南水北调等考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叫竺可桢,指导写“竺”“ 桢”。

  2.出示竺可桢的语言,指导朗读和质疑。

  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可桢

  3.这篇课文写了他的一个什么故事?自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1.(1)顷qǐng刻间兴xìng冲冲

  (2) 完成填空,引导学生多填,感受词语的意思。

  泛出()绽开()吹皱()

  (泛出新绿、粉红、红晕、酸味,绽开花瓣、笑容,吹皱河水、一塘荷花)

  指导写“皱”。河水用“吹皱”,柳梢呢?小草呢?杏树的`花苞呢?出示句子“春风吹绿了柳梢,吹清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朗读。梨花呢?青蛙呢?你还能说吗?指导仿写。

  出示书上插图,用上刚才填的短语说说图中的杏花。

  2.指名说说杏花与第一朵杏花的区别,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竺可桢和孩子之间的什么事?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第一次对话。

  1.怎样才能读好竺可桢和孩子的对话呢?指名回答。(根据人物的身份、提示语、注意标点符号)

  2.同桌分好角色合作朗读。

  3.指导读对话。

  (1)教师示范读“爷爷,您又看花啦?”将重音分别放在“您”“又”“花”,让学生区别,说说哪一种读法合适?结合上下文说说理由。

  (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可以看出他经常看花。所以孩子想到这些,才会问的时候强调“又”)

  (2)指名做动作读竺可桢爷爷的话:“是啊,杏花开了。”“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从动作体会到什么?(读的时候就要读出竺可桢的亲切和蔼。)

  (3)你有什么习惯?日积月累,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习惯。“习惯地问”让你体会到什么?(可以看出竺可桢爷爷是不由自主地问,体会到他不仅爱观察,还要进行探究。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出竺可桢爷爷的不假思索。)

  4.小结:分角色朗读我们要注意提示语,提示语写了人物的表情、动作,我们还要透过这些表情和动作,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我们才能读好对话。

  四、学习第二段对话。

  1.文中第二段对话没有提示语,你还能读好吗?给对话加提示语,小组进行讨论。

  讨论时一人做评论员,一人做发言员,一人做记录员,一人做组长。一人将大家加的提示语进行汇报,评论员重点评论,其余人进行补充,组长定夺。讨论时要根据上下文体会,并且要根据加的提示语反复读和感受。

  2.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小组汇报朗读。评价依据是否符合当时的情境、人物的身份。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疑惑 、惊讶、感到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

  “竺爷爷,杏花开啦!”小孩子(高兴、大声、快乐、拉着竺爷爷)地说。竺爷爷( 激动、兴奋)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骄傲、开心)地说:“刚才。”

  “是第一朵吗?”竺爷爷(惊讶、半信半疑)地问。

  小孩子(兴奋、肯定、点了点头、望着竺爷爷肯定)地说:“是。”

  3.同学们加了提示语能更好地朗读,但是这段对话为什么不加提示语呢?(语言短促,更能表现人物的激动和兴奋)

  4.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激动。两年他们才弄清楚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5.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体会到竺可桢爷爷的高兴?理解“郑重”,想想他还会记下什么?

  五、总结拓展。

  1.默读全文思考:为什么第一朵杏花为题?

  2. 再次出示这句话:

  我需要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可桢

  3.补充资料:

  从1917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开始,竺可桢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其中又主要记录了气象研究的各种资料。由于战乱,只保存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的日记,共计38年37天,其间竟然一天未断!这些日记页页蝇头小楷,一笔不苟,共计800多万字,令人叹为观止。直到他去世前一天,还用颤抖的笔在日记本上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数据。在科学研究中,竺可帧一丝不苟,喜欢事事躬亲。

  怎样教的设想:

  1.借助朗读感悟文章。这篇课文围绕两次对话展开,言为心声。两次对话反映了竺可桢卓越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所以教学时紧紧抓住朗读这条

  主线,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情境中去,随着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呼吸,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并不是找出人物的对话读一读,读得正确就可以了。分角色朗读要求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感情,这是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更高的朗读训练,是需要教师指导。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因而对于两段对话我采用了先扶后放的方式进行。我抓住“标点、提示语、人物身份”指导,其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提示语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内心,让学生站在文本角色的角度,理解对方的所作所为。能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恰当地运用语调、重音等朗读技巧,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变化。有了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对小组合作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并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3.积累文中的词句。课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虽然只是寥寥数笔,但是却展现了美好的春色,尤其是对动词的运用,以及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填词,学生会依葫芦画瓢,说出文中的词语:“泛出粉红”、 “绽开花瓣”、“吹皱河水”,我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让学生充分说,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用过这些词语,比如“泛出新绿、红晕、酸味”“绽开笑容”“吹皱一塘荷花”等等,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不知不觉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还利用插图让学生运用这些短语、句子描绘,学生既运用了语言,也被带入到美丽的春天当中。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7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透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3、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明白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6、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7、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十分激动、十分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最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最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能够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能够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十分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样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透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透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第一朵杏花

  竺精确观察

  可

  桢一丝不苟

  设计意图: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透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资料。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透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透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明白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8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赏读品味有关描写杏花的句子。

  教学重点:

  读通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2、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3、板书《第一朵杏花》。

  4、读课题,质疑。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文后的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自由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杏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文章为何要写第一朵杏花?

  3、读了课文你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自学情况。

  四、全班汇报:

  1、指名读读文后的生字,并组词。

  2、指名分节读读课文。

  3、说说你读了作文后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的价值的问题则留作第二课时解决。)

  4、概括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赏读品味:

  中小学生优秀作文精选

  本文多处描写了杏花,请你找一找,读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竺可桢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精神。

  2、情景演示,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及品字析句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析、演,感受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1-5自然段,感悟文章的人物特点。

  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了竺可桢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先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重点理解“习惯地问”,“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体会观察的精确、细致及长期的观察习惯。

  3、相机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过渡:“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一年中小孩子牢记竺爷爷的话,当他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时, 他是如何告诉竺爷爷的呢?

  三、情景演示,体会人物心情.(6-15自然段)

  1、读课文,小组中分角色演示当时的情景。

  2、指名演示对话,其它同学仔细看,仔细品,想想人物说话的语气,想象人物说话的神情,评评同学的表演。

  3、给这段对话加上一定的提示语。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5、导读“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说说从这一大段中你体会到了竺爷爷又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

  2、理解“精确”一词。

  (先说说“精确”是什么意思?再请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说什么才称得上是“精确”。)

  五、通读全文,总结。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2、汇报交流。

  3、学习了本文,你觉得竺爷爷搞科研采取的是什么态度?从他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课后作业:

  进一步搜集竺可桢的有关资料。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第一朵杏花》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在前语言在后、语言在前人物在后、人物在中间语言在两边的三种人物语言的形式。

  2、继续练习用题目扩展发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2、小组内对读课文,纠正字音。

  3、师检查,找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4、体会人物在前语言在后、语言在前人物在后、人物在中间语言在两边的三种人物语言的形式,完成学案。

  二、默读课文,概括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连段成篇的?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完成学案思考探究。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竺爷爷就是这样一丝不苟,所以才成为了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

  2、课下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

  《第一朵杏花》·精读课·第一课时学案

  一、复习巩固,当堂检测

  体会人物在前语言在后、语言在前人物在后、人物在中间语言在两边的三种人物语言的.形式,你能给下面的三句话加上标点吗?

  1、爷爷您来看杏花啦那孩子仰起脸天真地问

  2、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3、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地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二、思考探究:研读感悟,乐学分享

  课文讲了哪两件事?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步骤一:

  小组内读课文,边读边思课文时按什么顺序连段成篇的。

  (1)文中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时写竺可桢第一次看杏花。

  (2)文中文中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时写竺可桢第二次看杏花。

  步骤二: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次看杏花的故事,竺可桢第一次看杏花没有知道()开放的时间,第二年又去看杏花,竺可桢爷爷()地记下了()开放的时间。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和(),成为我国著名的()。

  三、拓展空间,乐在创编

  想想这些话是谁说的,每一句应给用怎样的语气读,照样子帮它们加上提示语。相信你能行哟!

  例1: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例2:

  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亲切地抚摸着孩子的头)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0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资料。

  3、赏读品味有关描述杏花的句子。

  教学重点:

  读通全文,初步理解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貌?

  2、你明白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3、板书《第一朵杏花》。

  4、读课题,质疑。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文后的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自由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杏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文章为何要写第一朵杏花?

  3、读了课文你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资料?

  三、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自学状况。

  四、全班汇报:

  1、指名读读文后的生字,并组词。

  2、指名分节读读课文。

  3、说说你读了课文后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的价值的问题则留作第二课时解决。)

  4、概括讲讲课文的主要资料。

  五、赏读品味:

  本文多处描述了杏花,请你找一找,读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资料,初步感受竺可桢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精神。

  2、情景演示,培养学生的表演潜力及品字析句潜力。

  教学重点:

  透过品、读、析、演,感受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1-5自然段,感悟文章的人物特点。

  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了竺可桢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先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重点理解“习惯地问”,“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体会观察的精确、细致及长期的观察习惯。

  3、相机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过渡:“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一年中小孩子牢记竺爷爷的话,当他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时,他是如何告诉竺爷爷的呢?

  三、情景演示,体会人物情绪、(6-15自然段)

  1、读课文,小组中分主角演示当时的情景。

  2、指名演示对话,其它同学仔细看,仔细品,想想人物说话的语气,想象人物说话的神情,评评同学的表演。

  3、给这段对话加上必须的提示语。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5、导读“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说说从这一大段中你体会到了竺爷爷又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

  2、理解“精确”一词。

  (先说说“精确”是什么意思?再请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说什么才称得上是“精确”。)

  五、通读全文,总结。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2、汇报交流。

  3、学习了本文,你觉得竺爷爷搞科研采取的是什么态度?从他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课后作业:

  进一步搜集竺可桢的有关资料。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1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写了哪科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

  课文的第一部分写的就是一年前的事,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部分,也就是1-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刚才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读着,还不时地在书上做着记号,这样的习惯很好,希望一直保持下去。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讨论,解决疑问)

  ☆竺可桢在问:“杏花哪天开放”时,为什么一定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哪天开放的?”第二朵、第三朵为什么不行?(因为第一朵杏花对竺爷爷的研究有用处,他需要的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就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这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搞科学研究绝对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2、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

  ①请一个同学来读这小节,注意突出加点的词。

  ②这里的“弯下腰来”说明了什么?“习惯地问”说明了什么?(作为一个研究物候的科学家,他只要一看到开放的杏花,就要进一步探究其开放的精确时间,这种主动探索的一丝不苟的科学行为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板书:一丝不苟

  ③这里竺爷爷问孩子的话应该怎样读?(亲切)

  ④练习用亲切的语气读竺爷爷的话。谁来试试。你们觉得他读的怎么样?那你再来读读。你们觉得他把这种亲切的语感读出来了吗?好,我们一起学着他来读好这一小节。(齐读)

  3、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来了,这是和蔼的花。下面我们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练读每一部分的对话。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一个是旁白,还有一个就当评委吧。开始练起来吧。

  △哪个小组想来汇报你堑亩潦槌晒?ㄖ该?粒??愕挠锲?芟耋靡??浊小⒋认椋??惆研∨?⑺档幕岸恋煤芴煺妗⒒钇茫?⒁饬擞锏鞯谋浠???园滓埠芰骼?⑷险妫?牢?拖窀鲂±鲜γ?赖暮艿轿唬?娌淮怼?br> 过渡: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一幅春景图,谁来美美地读好这一节。

  三、学习第二部分(6-15)

  1、你觉得他读的美吗?美在哪儿呢?评一评。(指名评)那你能比他读的更美吗?好,那请你来读。

  △同学样比较一下他俩的朗读,谁读的更美?(指名说)好,那我们就学着它来读好这段话。

  2、第二年春天,杏花开了,小孩子通过精确地观察终于发现了第一朵开放的杏花,他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呢。(出示对话)当时他们的一段对话少了提示语,大家分小组合作先根据课文内容补上语气词,再根据提示语分角色练、读这段对话,一个小组里选出一个同学专门记录讨论结果,并给你的组员安排角色,等会儿汇报学习成果。

  3、刚才同学们讨论很激烈,读书也很认真,我已经让xx上来板演了他们小组的结果,那现在就请你们小组的成员到前面来读这段对话(学生分角色读)

  4、下面请评委们来给他们小组的表现打分。

  你们有没有跟他们不一样的答案?好,那我们根据提示语一起来读这段对话,1、2大排读竺爷爷的话,3、4大排读小孩子的话,老师读旁白。

  5、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他们的激动和兴奋不仅通过对话表现出来,还从哪儿看出来呢?

  (学生回答,出示15小节)

  ①哪些词句看出竺爷爷很兴奋?(点出“倾刻间像年轻了许多”“立即兴冲冲地快步”)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种激动心情吗?(指名读)谁还想读?(指名读),我们一起激动地来读好这一小节。

  ②这段话中的“郑重”是什么意思?(严肃认真)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可以看出竺爷爷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搞科研的就需要这种精神。)

  ③你们能通过朗读把竺爷爷的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表现来出来?自己先练着读读,谁想读?(指名读)还有谁能读好这段?(指名)我们一起读这段话,感受竺爷爷得到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感受他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齐读)

  过渡:竺爷爷对科学研究长年不懈,精确、细致的观察,这正如竺爷爷曾不止一次说过:“……”(引读)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用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

  五、作业

  这一堂课就到这儿结束,结束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竺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一朵杏花》是讲的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我在这节课中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2

  设计理念:

  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上的"模糊与准确"的教育,读这篇文章,你传感到这篇文章写得很美,也很直白,孩子读完自会豁然开朗.而我认为,第一课时应该在定位上下功夫,所以我就从自己思考的定位说来设计这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谁能说出"模糊"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

  师:谁能说出"大概"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

  [以让学生说反义词来定位这一课,学生是喜欢的,因为学生愿意做这个活动,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是活跃的,孩子们是愿意把自己头脑中的思考表现出来的]

  师:在第三单元中,全班同学根据范文,模仿写出一篇观察植物的文章.这篇文章我已经批完了,同学们也读过了批改过的文章,你们观察能力怎么样 我想同学们心中有数.我尊重你们的隐私,在这里我不说每个同学的观察能力,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篇特别有意义的观察文章——第一朵杏花(板书),我们一起来欣赏科学家的观察吧.

  [以欣赏观察定位此课,可以使学生轻松学生,让他们与自己的观察对比后,自己就十分清楚自己的`观察是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师:请同学们先自已欣赏一篇吧!

  (学生自读课文)

  师:合上书本想一想这一课,然后谈谈这篇阅读的感受好吗

  生:

  师:看来大家第一遍阅读知道了许多东西,其实欣赏科学的观察一遍是不行的,看看再读一遍或者再读两遍,会有怎样的感觉

  (生继续读,此时我也与大家一起读,因为我本人也需要欣赏呀!好的文章谁不喜欢 )

  师:请同学再一次谈谈,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没有

  生:

  [这两次阅读可以把孩子定位在一个较高的层次,这也为第二课时的冲动教学打好基础,当然这也是对孩子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提供材料式说话训练]

  师:我轻轻地放一遍标准的朗读,哪个同学愿意与录音比读

  (放光盘中的读)(一学生同读,大家共同欣赏两种读)

  [这是一种朗读定位,过去我常常让学生听后再读,训练一段时间后,发觉效果不好,所以想到了用这种复合式读,效果很好,孩子的辨别能力提高较高]

  师:(读完后)请同学们静静倾听一遍录音吧!

  (重放录音)(我与师生共同倾听欣赏)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诉说第一朵杏花

  生:

  师:(放一段轻音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一个同学在那里诉说"自己心中"的第一朵杏花.

  [三次倾听,学生的欣赏定位可以达到了第一课时的高潮]

  师:读完这篇文章,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请提出来好吗

  生:

  师:请大家把这些问题写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课后自己或者与同学研究研究,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 不管找到怎样的答案,都是你们努力得来的,建议你们最好把寻找的过程作为日记记下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这是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相接的定位,也是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的定位,这也是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写当天语文方面日记的定位]

  第一朵杏花

  一,词语训练.

  1,

  珠( ) 泛( ) 仰( ) 精( )

  株( ) 眨( ) 抑( ) 晴( )

  佑( ) 掌( ) 确( ) 皱( )

  估( ) 堂( ) 嘴( ) 破( )

  2,

  ( )粉红 ( )小草 ( )花苞

  ( )柳梢 ( )河水 ( )桃红

  一,填空.

  1,这篇( )的故事叙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 )前后两次向孩子

  查询( )并郑重记下,赞扬了他( )的科学研究

  态度,说明( )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2,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是因为( ).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3

  单元要点分析:

  本组课文以“观察、发现、研究”为主题,五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大自然的语言》、《植物的“感情”》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第一朵杏花》、《蜜蜂》通过故事的叙述表现科学家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矿矿的研究》向学生渗透研究、发现的意识。本单元既有科学家的发现,又有同龄人的探索;既有科学精神的揭示,又有自我探索发现意识的培养;阅读链接中通过采访和书信交流的形式,使学生通过科学家平实的语言了解这些伟人的内心世界,又让学生真切地感觉到“其实,科学家离我们很近”。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立足于教材,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把握本单元的精髓所在——科学现象的发现、科学家的实验或同龄人的研究中渗透着哪些科学态度和精神;同时要打开学生的视野,从学生喜欢的科学家、科学事件入手,通过对科学事件的追踪,对科学家的关注,引发学生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初步的科学意识和态度。

  文本细读: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部分:1——5自然段讲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6——15自然段讲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16——17自然段讲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感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 16 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竺可桢所说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品析,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平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

  教师准备:

  课件、小黑板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作业:

  1、 正确流利地读会7课课文

  2、 自学本课生字,要求会读会组词。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展示资料,了解竺可桢,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竺可桢的`照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是谁吗?(竺可桢爷爷)

  2.老师: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前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竺可桢爷爷的资料,能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吗?(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说中加深对竺可桢爷爷的了解。)

  3.教师:竺可桢爷爷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第一朵杏花》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个答案。

  (引导学生在搜集、展示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竺可桢,体会他在气象学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师设置悬念,激发学生

  探究课文内容的积极兴趣)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自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集体反馈,检查自读的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强调要点。

  字音:“载”是平舌音,“绽”“皱”是卷舌音;“律”的声母是“l”。

  字形:重点指导“惯”的笔画顺序;注意区别“梢”和“稍”。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 “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2、教师再次出示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把课文读得更好。

  4、指名反馈: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一件什么事?(竺可桢向一个孩子了解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答不上来。于是,竺可桢让孩子留心观察,来年告诉他。第二年,孩子准确地观察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并立即告诉了竺可桢,竺可桢郑重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学生自读为主,读后交流,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在自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交流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围绕第一朵杏花所叙述的这件事情和竺可桢爷爷成为一名著名的气象学家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第一课时课后检测

  1、给下列生字组词

  搬( )( ) 钓( )( ) 雁( )( ) 惯(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立即( ) 著名(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品析句段,深入了解竺可桢成为著名的气象学家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2、总结全文,教育学生学习竺可桢爷爷精确地观察,认真地研究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抄有关键句子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淡红色 习惯 需要 研究 估计 推算 著名

  2、教师导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是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关于竺可桢爷爷的一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和他成为一名著名的气象学家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寻新知识的兴趣)

  二、继续学文,探究原因

  1、指名读出文中直接点明竺可桢爷爷成为著名气象学家的原因。(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

  “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精确观察和认真研究,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

  2、读中理解句子含义:自由地读一读,把你觉得读的时候要强调的地方画出来。

  3、指名反馈,教师追问为什么?

  “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精确观察和认真研究,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

  “常年”“才”:强调了成功是要付出辛勤的汗水的。竺爷爷能够成为著名的气象学家,和他长期不懈地努力是分不开的。

  “精确观察”“认真研究”:这两个词语直接点明了竺爷爷取得成就的最重要的原因。

  “著名”:体现了竺爷爷在气象学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4、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有感情地朝读这句话。(肯定、赞叹、佩服地)

  5。教师导:对于“精确观察”“认真研究”这两点,竺爷爷自己是怎么解释的呢?请大家把竺爷爷常说的这段话读一读。(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1)教师: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竺爷爷做科学研究的两个秘诀是什么?(允许学生互相讨论)

  (2)指名反馈。(观察、精确)

  (3)教师导: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观察,对什么要求精确呢?(学生结合课文以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认真地观察,持续不断的观察,长期地观察;精确的时间,精确的温

  度,精确的位置……)

  6、教师小结:是呀,竺爷爷观察的认真以及对科学研究所追求的精确在“第一朵杏花”这件事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个故事,把你觉得能够体现竺爷爷观察精确、仔细,科研认真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交流。

  7、集体交流、反馈。

  “爷爷,您又看花来啦?”

  (这句话说明,竺爷爷经常观察杏花)

  竺爷爷告诉她:“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儿。”

  (这里虽然写的是竺爷爷叫小孩留心点观察杏花,其实告诉了我们竺爷爷平时十分留心杏花,只要有关于他气象研究方面的东西,他都会留心地观察)

  “竺可桢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透过加点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竺可桢爷爷此时兴奋、激动的心情,他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因为他得到了第一朵杏花准确开放的时间。从这一侧面,我们同样能够体会到竺可桢爷爷对科学研究要求精确的态度)

  “竺可桢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从这我们看出,竺可桢爷爷平时善于积累材料。“郑重”一词体现了竺可桢爷爷对科学的严谨态度)

  8、指导学生怀着对竺可桢爷爷的敬佩之情,朗读这些句子。

  (直奔重点,从原因人手,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他们自读课文。再找句子,品读句子,集体讨论交流,将抽象的原因化为具体的事件,从而加深学生对竺爷爷成为著名的气象学家的原因的理解。从根本上认识到精确观察,认真研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精确观察,认真研究的科研精神)

  三、总结全文,启迪学生

  1、教师导:同学们,竺可桢爷爷凭着他对科学的严谨态度,精确观察,认真研究,在气象学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你们从他的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2、教师总结:是呀,老师相信你们学了这篇课文后,一定能够做到仔细观察周围事物,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2、鼓励学生交流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1、“哪天?今天开的。”孩子( )地回答。

  2、竺爷爷( )告诉她:“我有用处,明天你可要留心点儿。”

  3、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了!”

  二、把竺可桢爷爷常说的那句话读一读。

  板书设计

  7、第一朵杏花

  精确观察

  竺可桢爷爷——————著名气象学家

  认真研究

  拓展材料:

  竺可桢同志是近代科学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帜,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历任教授、所长、浙江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第一任副院长,并担任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

  1948年被选为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会四个生字,会认“竺”、“桢”。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顷刻、估计、推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体会竺可桢爷爷的语言和动作,了解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

  3、从竺可桢爷爷和小男孩儿身上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地兴趣和,对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正确评价人物,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强烈兴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在课前搜集竺可桢或其他科学家的资料,如:文章、生平简介、事迹、肖像、图片等,对竺可桢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类文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学习也越来越离不开科学,这一单元的五篇文章将带我们走近科学、了解科学。你将会听到享誉世界的'科学家竺可桢的故事,还会身临其境地感受潜艇发射火箭的壮观场面。这些科学故事将会给你耳目一新的感受。今天我们走近科学家竺可桢。竺可桢是一位我国乃至世界都很了不起的科学家,许多同学在课前已经收集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一些资料,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个发生在竺可桢爷爷生活中的小故事,我相信:读完之后,同学们一定会有一些感受,也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

  (板书课题:17 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学生说一说,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认真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三、再读全文,进一步感知人物。

  1、默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集体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朵杏花》。

  二、评议人物,激发情感。

  本文有两个主要人物:竺可桢和小孩子。仔细读课文,你认为他们是怎样的人呢?从文中找一找。

  1、学生默读课文,整理自己的想法,组织语言。

  2、小组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抓住细节把握人物。

  (1)竺可桢爷爷两次观察杏花的样子,以及观察的经过,可以发现竺可桢有着良好地观察习惯和方法;

  从他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后的兴奋中流露出的对工作的深深热爱。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老少二人的对话,仔细体会竺可桢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

  (3)抓住最后一段中竺可桢说的“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重点体会,深刻理解含义。

  (4)师生一起总结竺可桢的性格特征。

  3、想一想:小男孩听了竺可桢爷爷的话后,他是怎样想的,在第二年杏花开放前的一段时间是怎样做的,这件事将会对他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4、你喜欢竺可桢爷爷和小男孩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谈谈学了本课后的感性,可以从人物入手书法对科学家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科学领域的神往。

  三、向课外延伸。

  你知道哪些科学家?他们有哪些突出成就呢?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读了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也了解了一些其他的著名科学家,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无论是谁,无论从事的是那一方面的研究,都需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5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介绍竺可桢

  板书课题,简介竺可桢。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听了介绍,你觉得竺可桢爷爷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迅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来。

  (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2.什么是“精确观察”?用竺爷爷的话说就是?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三、再读课文,品味关键词句

  1.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求:

  (1)画出有关语句,思考画出它们的理由。

  (2)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结合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了解学生学习字词的情况:

  着重指导:仰(yǎng),不要多出一撇来;皱(zhòu),翘舌音,读准后再组成词语;曾(céng),平舌音。

  (2)交流所画句子,说说画出它们的理由来。

  1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数了数、四朵花”可见竺爷爷观察认真,“不同程度地绽开”说明竺爷爷不仅观察认真,而且观察细致。)

  2“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习惯地问”说明竺爷爷不管观察什么,都需要精确的时间。)

  3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郑重地记下”表明了他对于科学观察严谨而又一丝不苟。)

  四、三读课文,探究问题

  1.“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孩子答不上来了……那你们说竺爷爷自己知不知道第一朵杏花是哪天开的?

  2.学生三读课文后,布置学生课后讨论。

  第二课时

  一、围绕关键问题,讨论探究。

  1.抛出问题:竺爷爷自己知不知道第一朵杏花是哪天开的?

  2.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品味以下语句,理解竺爷爷是知道的,他是在借机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

  (1)“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2)“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

  (3)“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4)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二、分角色练习朗读,升华情感。

  三、品位语言,练习仿写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你还发现有哪些好词佳句值得我们去咀嚼与品位?

  2.交流:

  (1)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

  (“泛”字用得好,正因为是露出、透出,所以才是“淡淡的粉红”。)

  (3)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①这是个排比句,句式整齐,朗读上口;

  ②通过写春风“吹绿柳梢,吹青小草,吹皱河水,吹鼓花苞”将看不见的春风写活了,既形象,又生动。

  ③“皱”用得神奇。说到“皱”,人们想到的往往是皱纹、皱眉等,很难将它和美好的春天联系到一起,但作者在这里化腐朽为神奇,不仅写出了轻风轻抚河面的暖暖春意,而且让人头脑重立即就呈现出了微波粼粼的图画。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03-06

第一朵杏花的教学设计优秀06-22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08-09

《第一朵杏花》教案优秀10-18

第一单元数学教学设计01-15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01-21

《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优秀11-19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06-01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