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2 15:49:5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风筝》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风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②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①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可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准备交流。②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

  ①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②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③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一、导入

  先请大家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放苏红的《三月三》),这首欢快的歌是不是把我们带回了无忧无虑的快乐的童年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童年时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还有洋溢着的浓浓的手足之情,这篇文章中所包含了复杂的情感,请大家细细体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吧。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二、作者及背景知识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 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 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 《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该集收录了鲁迅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达20年代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是社会的抗争。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恰逢农历正月初一,发表后因其对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强烈抨击,深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三、检查预习

  1、教师范读或让学生听配乐录音。

  2、注音和解释词语:

  ①注音:什么 什物 堕落 下坠

  模范 模样 宽恕 发怒

  嫌恶 凶恶 诀别 决定

  ②解词:丫杈 憔悴 嫌恶 惊惶 瑟缩 苦心孤诣 伶仃 宽恕

  (过渡)要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

  四、质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b.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启发提问)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c.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学生听读课文后,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再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帮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课文。

  [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因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

  五、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

  (可请学生把问题记在课堂笔记本上)

  [问题探究]

  ①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下文)

  ②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探究)

  ③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近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

  师生讨论后,教师加以评述。

  [教师小结]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所引发的惊异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布置作业

  ①精读课文,再提问题,继续研讨。

  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第二课时

  继上节课的学习基础,进一步探究疑难。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戏于儿童的意义,感悟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惊异、悲哀到后悔自责及心情沉

  重的感情经历,初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从中还能感悟些什么?本节课继续研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教师朗读指导(声音、语调、速度、感情)。

  指名朗读课文(3—12段),对课文主体内容再交流探究。

  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次整体感知,同时布置思考问题准备在预习与思考前提下,小组内交流,选共性和有代表性问题合作探究。小组之间相互派代表问答,教师引导深化,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应引导学生解决好如下问题)):合作探究

  学生可边读边思考或读完整体思考。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第一组:

  a、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对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结合书中插图体会)

  b、用自己的话描述“风筝事件”,在对“我”的描写中,流露了什么感情?

  c、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

  d、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全班交流、补充。

  [教师小结]

  这部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

  自责。(第4题可放开让学生说,教师不一定给评价)

  第二组:

  快速默读,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a、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行为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b、作者为什么总想补过?那心为什么“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

  c、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d、根据自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谈谈对本文主旨的认识。

  教师小结:

  作者一接触科学思想,就认识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他的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组:(教师要重点指导第三组的问题,可由浅入深引导)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a、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

  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小结」

  作者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既意想不到,1

  “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可能了。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课文一

  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表现个人的悔恨,而是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教育意义。

  体验拓展

  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请你选一个最难忘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教师小结」

  《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感情更真挚、美好,思想更丰富、深刻。

  教学小结

  由于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引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尽管两节课下来,学生还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风筝》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通过画面观察及想象,理解绘本内容,感知故事的趣味性,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感知并理解小动物与其所放风筝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能有依据地猜测。

  活动准备:

PPT、自制绘本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公园里要举办风筝大会了,许多的小动物都带上了自己喜欢的风筝来参加,我们来看看来了哪些小动物,他们是谁呀?那你觉得这些小动物们都会带来哪些风筝?为什么?

  二、幼儿自主翻阅绘本,并记录

  教师:到底小动物们会放什么风筝呢?我们一起去绘本里找答案吧,请你们轻轻拿出椅子底下的绘本,在绘本中寻找答案,注意,音乐声停止的时候再把绘本送回到椅子下去。

  三、馋人的风筝

  师幼共读绘本

  1、小猫带来了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小鱼风筝啊,小猫为什么要放小鱼的风筝呢?

  2、小狗带来了什么风筝?那我们来看看小狗到底带来了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肉骨头风筝啊!

  3、小猴子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猜测)那我们来看看小猴子到底带来了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桃子风筝啊?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熊猫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猜测)那我们来看看熊猫到底带来了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竹子风筝啊?

  小结:跟我们刚才猜想的一样,小动物们带来的风筝和它们喜欢吃的食物有关系。

  三、很不一样的风筝

  师:小蜜蜂看到小动物们玩得那么开心,它也来了。小蜜蜂可能会放什么风筝呢?为什么会用到这么多风筝线?

  幼:蜂蜜风筝、花朵风筝、小蜜蜂风筝,因为有很多蜂蜜、花、小蜜蜂所以用到很多的线。

  教师:你们说的.都很有意思,那我们一起看看,到底蜜蜂爸爸和蜜蜂妈妈在放什么风筝?

  幼:小蜜蜂、爱心

  师:奥~是小蜜蜂风筝呀,为什么小蜜蜂的爸爸妈妈会把小蜜蜂当着风筝放?

  幼儿:因为蜜蜂爸爸妈妈爱他们

  小结:很多只小蜜蜂围成一个大爱心,是因为蜜蜂爸爸妈妈深爱着小蜜蜂,就像你们的爸爸妈妈深爱着你们一样。原来小动物们放的风筝不仅可以是自己喜欢吃的食物,还可能是自己喜欢的人呀!

  四、完整讲述

  五、讨论

  1、小动物放风筝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开心

  原来放风筝是一件让人心情愉快的事。

  2、小动物们都放着自己喜欢的风筝,那你们想不想去放风筝呢?

  3、你们想放什么风筝?为什么?

  那好吧!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风筝,那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吧,出发吧~

《风筝》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巩固识字,会写“扎”、“抓”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

  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能从读中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文中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学准备

  松鼠、小熊、纸船、风筝贴图,cai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件小礼物(出示纸船和风筝),这是,这是。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纸船和风筝〉〉这个故事.

  齐读课题(相机指导:“筝”单独出现时读一声,和风交朋友时读轻声。)

  二、识字写字

  看,纸船载着词语宝宝慢慢漂来了,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指名认读,结合正音)。

  课件出示:我会认

  乐坏了扎风筝受不了抓住草莓幸福吵架

  (“扎”、“抓”呈红色)

  仔细看看穿红衣服的两个字宝宝,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区别字形)怎么才能把他写得既正确又美观呢?(随机指导写“抓”和“扎”,再利用展示平台展示书写结果。)

  三、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松鼠和小熊住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

  引导观察,说话:仔细看看,远处有,近处有。(随机板画)

  过渡:松鼠和小熊的家安在这,请孩子们打开课本92页,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他们的家到底在什么地方。

  2、贴图

  (谁来帮松鼠和小熊找到家?)指名贴图。

  其他孩子仔细看:他们贴对了吗?说说理由。

  小结:(师指贴图)松鼠的家在山顶,小熊的家在山脚,他们相隔那么远却成了好朋友,是怎么回事呢?请孩子们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3、初读二到六自然段

  (1)、和同桌一起读课文

  (2)、出示句子:和让小熊和松鼠成了好朋友。

  (3)指名答,追问:“纸船是谁送给谁的?风筝呢?(师随机演示纸船顺水漂流和风筝随风飘荡并贴图)

  (4)、出示句子: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齐读,比较:上面的漂与下面的`漂,你有什么发现?(指名说)

  引导加动作读句子

  4、精读三、五自然段

  小熊收到了纸船,松鼠收到了风筝,他们心情怎样

  (1)出示图片和相应课文内容:仔细看图,再小声读下面句子,你从哪个词可以体会到他们的心情?(乐坏了)

  (2)追问: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很快乐,高兴极了,美得不得了……)

  松鼠和小熊为什么这么高兴呢?(自由回答)

  (3)、指导朗读(假如你是松鼠或小熊,收到了朋友的礼物和祝福,心情怎么样?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指名读,生评,(追问:你们觉得他高兴吗?谁能读得再高兴点?)再指名读,再评或范读。男女生赛读(男生当小熊,女生当松鼠,比一比谁最高兴。)

  (4)、配乐齐读一到六自然段。师:是啊,小熊乐坏了,松鼠乐坏了,大家都乐坏了,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感受朋友间的快乐吧。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小熊和松鼠成了好朋友,他们生活得多快乐呀,可是有一天,(忧伤音乐响起)他们俩为了一点小时吵了一架,结果,(引读大屏幕上的句子)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音乐停)孩子们,假如你是松鼠,假如你是小熊,和好朋友吵架了,你会怎么做了?(自由发言)松鼠和小熊到底怎样了?请大家看大屏幕提示,小组合作学习。

  5、小组合作学习七到十一自然段

  (1)、小组长带领学习伙伴读课文7到11自然段,边读边想:

  小熊,松鼠吵架的心情怎样?

  他们是怎么想的?

  他们是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2)、组内交流看法。

  (3)、全班交流。(组内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心情:难过

  想:和好

  做:扎风筝、折纸船、放纸船

  结果:和好

  随机指导朗读八到十一自然段

  四、拓展说话

  纸船又漂流在水上,风筝又飘荡在山顶,松鼠和小熊还会在纸船和风筝上写些什么?

  自由发言,随机进行激励性评价。

  结束语:孩子们说得太好了,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你就会拥有幸福和快乐。

《风筝》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题

  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谁会读课题?(指读)一起来读读吧!

  二、检查预习

  1、昨天预习,你读了几遍课文?(指说)

  2、课文中的难句子一定难不倒你!先自己试试吧!(自读)

  3、生字宝宝藏在句子里,都被你们认出来了,那他们站在一起呢?(自己认读一下,再把记字的好办法说给周围的小伙伴听!)

  4、谁都认识了?(指读)谁想把你记字的好办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三、导读感悟1~6段

  1、小朋友,在一座美丽的山上,有两座可爱的小房子,你们知道这是谁的家吗?(还不清楚的,赶快到文中找答案)指说,是这样吗?我们去看看!(点击)哎,你怎么知道的?读读好吗?

  2、小朋友,松鼠住在高高的山顶上,而小熊呀却住在山脚下,虽然离得很远,可他们却是最好的朋友!不信,你读读2~6段,看看他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

  3、指说:概括或细致的说都可。

  4、导读第三段:

  瞧,(课件演示)松鼠亲手折的纸船,顺着清清的小溪,飘呀飘,飘到了小熊家门口,小熊拿起纸船一看,──生:乐坏了!你能读好这一段吗?(指读)

  问读的好的学生:小熊,你为什么那么高兴呀?(指说)

  是呀,从山上的小溪里以外的飘下来一只纸船,里面还有一份祝福,小熊能不乐坏了吗?(谁还想读读)

  5、第五段:

  不光小熊乐坏了,小松鼠呢?(图)是的,他收到了松鼠送的风筝,也乐坏了。这次,谁相信自己比刚才读得还好?(指)

  6、3~5段:

  小朋友,下面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小伙伴,想读那段读那段,好吗?开始吧!(自)(指读)

  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指读)23456

  四、导读7~11段

  1、是啊,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正当他们沉浸在这幸福和快乐之中的时候,这快乐却没有了。(师范读)

  2、选择给你感受最深的段落,再用你喜欢的方式边读边体会,过会我们来交流交流。(把你的感受说给同桌听听)

  3、7段:

  “飘荡的'风筝”“漂流的纸船”读读这两个词吧!(指)

  你们觉得这两个词可以换换吗?(不能)为什么?(指说)

  谁能读得更美一些呢?

  老师听了,好像真的感觉那风筝飘起来了,纸船也动起来了。

  导:这么美的东西都不见了,谁还想把你的感受读一读。

  ……

  4、你们都是感情丰富的孩子,小朋友,其实内心最深的感受是不好用语言来表达的,下面,就让我们把深刻的感受,不同的心情通过读来表达出来吧!(自己试试)(指)

  五、拓展延伸

  可以看得出,小朋友都被松鼠和小熊的感人故事,高兴着,感动着,当我们再一次看到了那高高飘荡的风筝,那一只只传递友谊的小船,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指)教育学生应率先伸出友谊之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生讲故事。

  二、学习生字词

  1、小黑板出示生词,开火车认读。

  2、出示要认的生字,检查自学生字读音情况,注意正音和交流记字方法。

  3、任意选择一词,说话。

  4、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鼓励学生抄写会写的词语。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自由记忆。

  2、教师点拨,对难写字、容易出错的字加以分析、指导。

  3、指导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⑴ 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

  ⑵ 学生先书空,后描红、临写。

《风筝》教学设计5

  【课文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先生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2、难点:

  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和学生生活非常相近的文章,童心童趣是这篇课文的鲜明特色,也是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细心感受的内容。风筝所带来的乐趣是从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看出来,这些心情变化是通过具体事例及一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的。如,做风筝时是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快活;放风筝的时候,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线断以后,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教学时,让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那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及蕴含在其中的感情,以对读品读赛读等多种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充分体会我们的`快乐和伤心,感受童真童趣。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注重在学生有所体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学中较多地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如果是你,此时你会怎么想?第三,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理解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中也比较注重对字词的理解和积累。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3、课前上学生去放一次风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认识文中生字,读准字音。

  3、精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做风筝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打开话题:

  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

  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四、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学习第2自然段:

  1、读一读:

  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2、说一说: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想一想:

  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找一找:

  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憧憬和希望)。

  师小结: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风筝》教学设计6

  【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0课。课文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感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朗读这篇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学情分析】

  童话故事是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文学形式,而乐于结交好朋友更是小学生所共有特征,同时故事中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所以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课文所提供的故事情节没有太大的陌生感,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感悟,教师只在学生理解出现困难时做适度点拨引导。

  【教学目标】

  1.认识“坏、扎”等八个生字。会写“坏、松”等八个字,能正确使用“飘、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教学难点】

  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法学法】

  集中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好朋友,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在一起快乐吗?(学生自由介

  绍)

  2.师总结:好朋友能给你带来很多的快乐,有好朋友是件幸福、快乐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两个好朋友之间的故事。

  3.板书课题:20纸船和风筝。

  4.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下面同学们再来大声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件出示:

  松鼠住在xx,小熊住在xx,他们俩通过xx和xx成了好朋友。有一天,它们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xx和xx又让他们和好了。

  2.检查识字情况

  (1)看来同学们昨天预习课文很认真。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课文中的生字词都认识了吗?瞧:(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出示:松果抓住草莓吵架幸福

  一句话扎风筝

  乐坏了受不了

  (自读、指名读,结合正音)。

  (2)学习多音字:扎了(“扎、了”是多音字,注意读音。)

  扎风筝:你真会学习,一下子就把这个字的读音读准了。还有什么词也读这个音?除了这个读音外,你还知道其他读音吗?

  出示

  zā扎风筝扎辫子

  扎zhā扎针扎手

  zhá挣扎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你们的发现牢牢地记在心里。

  乐坏了、受不了:

  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一个个都是火眼金睛,真了不起。

  (3)这些词语大家都认识了,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棒!

  (4)大家的声音真响亮。看,生字的好朋友离开了,你还能认识他们吗?(开火车)

  (出示)坏扎抓莓幸福吵受

  3.记忆字形。

  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他们呢?看谁的办法好。

  (1)加一加:坏扎抓吵莓(你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用加一加的办法一下子记住了这么多的字。)

  (2)猜字谜:每字头上长棵草:莓!很少张口见面闹:吵

  (3)换偏旁:幅-福

  (4)形近字比较:受-爱,幸-辛

  (5)归类识字

  a.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抓扎”,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提手旁与手有关)

  b.你还知道哪些提手旁的字?

  (6)小结:识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最方便自己记忆的,就是最好的方法。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提醒写好字注意什么?

  抓:关键是“爪”的书写-第一个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二笔竖要直。右边不要写成“瓜”。

  祝、福:示字旁的书写-横撇的撇不要弯,竖要写直。

  3.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

  4.学生先书空,后描红、临写。

  5.展示,评议。

  四、拓展思维

  多么感人的故事呀!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熊和松鼠说什么?

  生:朋友之间要互相原谅。

  生:朋友之间吵架要主动和好。

  五、指导书写“幸福”

  过渡:是啊,朋友之间的友谊是多么珍贵,我们要学会珍惜友谊,(板书:珍惜友谊)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体会拥有朋友的幸福。下面,就让我们用心去写好“幸福”两个字吧。

  1.分析字形

  出示“幸福”两个字,学生观察字形,提醒大家写好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

  “幸”:上面是“土”,不是“士”,下面是羊字少了一横。

  “福”是示部旁。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写。(提醒写字姿势:提笔就是写字时;头正身直足安,要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

  4.作业展示,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词语

  山顶山脚小溪风筝纸船松果

  草莓纸条幸福快乐漂流飘荡

  2.选择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3.指名读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研读第2-6自然段

  1.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呢?请大家读读2-6自然段,看谁能先找到答案。

  (1)谁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指名说(一句话:是纸船和风筝让它们俩成了好朋友。)

  2.重点学习第3第5自然段,感受“乐坏了”。

  (1)当小熊和松鼠拿到纸船和风筝的时候分别有什么表现呢?(指名说)

  课件: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

  A.引导朗读

  是呀,小熊拿起纸船一看,引读——乐坏了,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引读——也乐坏了。

  B.“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是呀,小熊和松鼠都乐坏了!

  (2)指导朗读,体会小熊和松鼠高兴的心情。

  A.(出示插图一、二)从图上哪里可以看出小熊和松鼠乐坏了?(引导看图说话:动作表情: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手舞足蹈,很开心,很高兴,笑得合不拢嘴。)

  B.多快乐的小熊和松鼠呀!现在,你们就是小熊,就是松鼠,你们能把自己的快乐读出来吗?(自读,指名读评议)

  3.什么原因让小熊和松鼠这么高兴?指名说。

  出示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

  (1)再仔细看看这两段文字,除了纸船和风筝,还有什么?(松果、草莓、纸条、祝福)

  (2)是啊,他们还收到了对方的礼物和祝福呢。下面,男同学读小熊的话,女同学读松鼠的话,我们一起来体会他们高兴的心情吧。

  4.区别“漂”和“飘”:

  在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秘密呢!它们就藏在这两个句子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2)把这两个字换一换位置,可以吗?为什么?(在水里漂用“漂”,在空中飘用“飘”。)

  (3)教师小结:你们真聪明。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4)老师这里有几个句子,请你把他们送回家吧。

  出示漂飘

  黄叶在空中xx荡,好像蝴蝶飞舞。

  荷花灯带着我们的祝福顺水xx流。

  彩旗在空中xx扬,真xx亮!(漂的读音)

  一阵春风吹过,桃花纷纷xx落下来。

  (二)研读第7-11自然段

  过渡:大家不仅学习认真,词语运用也准确恰当。每天清晨,小小的纸船把亲切的问候带给小熊,每天傍晚,美丽的风筝给松鼠带来深深的祝福,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可是,有一天,他们因为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1.出示句子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2.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3.此刻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请同学们读读7-11自然段吧!

  (1)出示第8、9自然段

  (2)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段。(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既然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老师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我采访一下小松鼠和小熊。

  师:小松鼠你好,你为什么这么不高兴?你为什么还折纸船呀?

  小熊你好,我知道你和松鼠吵架了,你怎么还扎风筝呀?

  (虽然我们吵架了,可是我们都还是想着对方,还想成为好朋友。)

  4.原来是这样啊!虽然你们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1)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2)松鼠再也受不了,那他受不了——生往下接答(生汇报:感到孤独、思念、没有友情、失去朋友的痛苦)

  (3)于是,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

  a.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b.齐读。

  c.想象:纸船顺着溪流漂走了,松鼠会想什么?

  (4)他们和好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5)我们都为他们俩合好而感到高兴,我看到有的同学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松鼠也很高兴,可他为什么哭了呢?(因为小熊愿意和好)

  (6)就这样,一场误会消失了,纸船重新回到了小溪里,风筝又重新回到了天空中,他们的友情又回来了。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再读读最后一段。

  三、赠送“幸福”,感情升华

  1.纸船和风筝让小熊和松鼠成为了好朋友,并相互得到了对方的祝福,使他们拥有了幸福!今天,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仅上课听讲认真,积极发言,而且书写也很漂亮,老师也想把祝福送给你们,祝你们越来越优秀。同学们你想把祝福送给谁,想对他说些什么?把你的祝福写在祝福卡上吧。(播放《友谊天长地久》)

  2.出示句式:我想把祝福送给,祝他(她)。

  我想问一下,你收到了他的祝福后,你的心情怎么样?

  有了朋友的祝福,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课下,把你的祝福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风筝》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细节描写体会刘老师开朗、乐观、风趣、坚强的良好品质。

  3.感受刘老师 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我们先来观赏一段舞蹈吧!(欣赏《千手观音》。)

  觉得这个舞蹈怎么样?(交流)

  同学们,他们都是既聋又哑的残疾人,很多人看了这个节目后不由自主的都伸出了大拇指。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很多残疾人,面对自己的体残表现得非常自卑,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一蹶不正。但,有些残疾人,他们却以顽强的毅力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一、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位身残志坚的残疾老师。尽管和刘老师分别近30年了,但刘老师那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始终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中。

  2.作者在回忆刘老师时写了这样一段独白让我们一起读读作者心中的真情告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3.刘老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作者在分别近30年后还对刘老师记忆犹新?这节课,我们就跟随着作者苏叔阳先生一起去认识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那——理想的风筝。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本文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下面就请同学们将课文打开,自己把课文快速浏览一遍。画出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概括一下,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情?(听清楚要求了吗?开始。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脚放平,身坐正,一拳、一尺和一寸。)

  三、反馈

  1.完成的同学坐正,用你端正的坐姿来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了。

  2.黑板上有三组词语,先自己读一读,这几组词语分别让你联想到了课文中刘老师的哪件事?

  3.谁来读一读第一组词语: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4.(正音)还有谁想读?(指名)

  5.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谈丢腿)

  6.谁来读一读第二组词语: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

  7.(正音,)还有谁想读?(指名)

  8.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写板书)

  8.谁来读一读第三组词语:

  撒脱 蹦跳 气喘吁吁 得意洋洋

  10.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放风筝)

  11.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读着这些词,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12.交流。

  四、深度感悟

  谈丢腿

  1.想见见刘老师吗?

  出示图片,同学们,这就是刘老师,谁能结合课文为我们介绍一下刘老师的样子。(慈祥、忠厚、身体残缺)

  2.课文中是如何描写的呢?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中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

  3.同学们,刘老师的这条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还记得刘老师讲女娲造人时说的那个故事吗?谁来读一读?

  4.指名读。

  5.刘老师在讲这个故事时的神情怎样?(笑着)

  6.带着刘老师的神情,谁再讲讲读读这个故事?(指名读)

  7.这是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笑,从刘老师的笑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乐观、开朗,对未来充满希望,)

  8.说得真好!老师奖励你,将你说的词写在黑板上“谈丢腿”的后面对应得地方好吗?

  9.带着刘老师的乐观、开朗的神情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齐读)

  10.听了刘老师讲的故事,同学们有哪些反应?谁来读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

  11.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孩子们怎样的情感?

  1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14.同学们的情感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你仔细体会体会,完成下面的填空。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笑:故事讲的有趣、好笑,刘老师很风趣酸涩:同情刘老师的遭遇尊敬:被刘老师的乐观、开朗的精神打动。泛:慢慢地)

  15.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地描写。你能将同学们此时的情感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16.指名读。(我听出了你对刘老师的尊敬,我感受到你心中的那一丝酸涩。)

  17.身残、志坚,刘老师以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作者永远都不会忘记刘老师那灿烂的笑容。

  让我们再来读读作者对刘老师的真情告白—— “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写板书

  1.对于一个身体残疾的老师来说,上课写板书是多么的不易呀!用心读读课文的第5节(出示),划出刘老师写板书的句子,圈出刘老师写板书是做的动作,将这些动词连起来体会体会,你有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交流)

  2.谁来读读描写刘老师写板书的句子。(指名)

  3.为了完成一次板书,刘老师要做出一连串的动作。你发现了吗?

  4.同学们,动词要连起来看,从这一连串的动词背后,你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坚强、敬业)

  5.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谁来读一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我们一起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那一次次的旋转已经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舞蹈,让我们共同来记住这美丽的舞蹈吧!学生齐读

  6.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孩子的心,引起孩子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孩子们的心为什么会激动?(感谢、担心、敬意)

  7.刘老师就是这样,以残疾的躯体、顽强的毅力,辛勤执教,多么叫人心动,多么叫人心跳,作者怎能忘记刘老师板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怎能忘记刘老师板书时一次次的旋转,让我们再来读读作者对刘老师那心灵的告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8.刘老师那乐观、开朗、风趣、坚强、敬业的高贵品质仿佛是一只只理想的风筝飞进了作者心灵的天空。作者毕业后选择当一名老师并且是一名历史老师,就是因为对刘老师的热爱。

  9.像刘老师一样有着坚强品质的残疾人还有很多,此时此刻能回忆起他们的名字吗?

  10.其实,作者苏叔阳自己就是一个生活的强者,1994年4月,作者做了肾癌手术,切除了左肾;20xx年10月,又做了肺癌手术,切除了一叶左肺。但是他仍然坚强而乐观地生活着,写作着。这都是因为受到了刘老师那坚强不屈的伟大灵魂的影响。

  他在6卷本《苏叔阳文选》的总序中说(齐读):“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摘自《苏叔阳文选》

  11.30年,能让一个年幼的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30年,同样可以让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年人失去年轮的光华,漫长的30年呀,每到春天,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思念起他的刘老师。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同样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映像,下节课龚老师会带着大家继续品味。

  12.同学们,最后老师想送同学们一些名言,希望你们能从中感悟些什么!

  13.同学们,生活中虽然有太多太多意料不到的磨难、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永远爱生活的年轻的心,只要我们顽强地面对生活,微笑着不断追求,蓝蓝的天空一样属于你,灿烂的明天一定属于你。

  14.课后,认真去读一读课文,联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用“理想的风筝”做题目?

《风筝》教学设计8

  教学设想: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因此,本文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感受语言魅力,体悟作者情感。

  教材简析:

  《风筝》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诗,它回忆兄弟之间的一件往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一旦醒悟,心情沉重、总想补过,为补过不及而心情更加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这篇散文诗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好教材。它意蕴丰富、值得咀嚼。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文章往往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本文,应从多种角度加以引导,拓展思维空间,鼓励有创意的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伶仃”“肃杀”“苦心孤诣”等词语,学习朗读,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圈点勾画,揣摩品味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积累好词佳句。

  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体会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对兄弟的那份深沉的感情。

  体会作者的自省精神。

  教法设计:

  情景教学法合作研讨法

  语感训练法拓展延伸法

  学法指导: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勤于思考、大胆表达,力求获得个性化体验。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多种手段,引导入境

  1、(播放背景音乐)“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出示配套幻灯片——放风筝)

  2、图片上的人物如果是你,能告诉我现在的感受吗?(生:高兴、惬意、闲适等)

  3、导语

  的确,风筝等游戏带给我们无尽的梦想和欢乐。看到风筝,我的心亦飞翔。可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一见到风筝,便感到无尽的惊异与悲哀。这是为什么呢?请阅读《风筝》。

《风筝》教学设计9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愿望。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平翘舌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基于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吵架后,以纸船风筝来修补“裂缝”,发展了彼此的友谊。本课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使学生学会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运用加一加、换一换等识字方法进行识字,并能与同学交流。在写字方面,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生字的.间架结构。

  (2)基于阅读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学会默读,知道默读的方法。

  4、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准确地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5、评价任务

  1、通过齐读、交流、互读、教师范写等方式检测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的情况。

  2、通过自由读,默读方式感悟文本。

  3、通过学生交流,教师指导,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诵读经典

  图片导入

  经典诵读:背诵有关友情的古诗

  1、出示风筝和纸船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师:请同学请认真看老师写这个词。

  (师板书:纸船和风筝。)

  风筝的“筝”读轻声,“纸”不带点

  导入并认识“纸船”和“风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纸船和风筝。

  环节二

  激趣识字

  认真写字

  1、师:猜猜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同学交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你用这些方法还认识了哪些字。(课件出示)

  2、先同桌交流再“开小车”读生字。

  3、先同桌交流再齐读词语。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1、一类字老师范教,学生当小老师。

  通过读学生交调动积极性,老师纠正生字的读音。

  环节三

  多种形式

  读课文

  体会文意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自己讲述故事发展

  详细品读:

  1、默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松鼠和小熊住哪里?

  2、(1)他们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呢?

  (2)我们继续来默读第2—6自然段,画出它们写的心情和祝福的话。

  3、(1)此以后,他们俩的感情一直都这么好吗?

  (2)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

  (3)他们俩的心情怎样?

  4、最后谁先主动和好呢?心情是什么样?

  通过多种形式读,突出重点,练习难点。

  了解文意,体会感情

  环节四

  总结回顾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友情让我们快乐,需要我们维护,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谅解,珍惜友谊。

  环节五

  小练笔

  小熊也想写一张卡片,挂在风筝上送给松鼠,请你替他写一写吧。要求用上礼貌用语,字体要工整,语句要通顺。

  附:板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坏、扎、抓、莓、幸、福、吵、受”8个生字,读准翘舌音“抓、吵、受”;后鼻音“幸”;多音字“扎”;正确、端正、整洁地写“坏、扎、抓、松、幸、福、祝、抓”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正确、端正、整洁地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教学难点: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自学生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课,谁来读课题?(注意读准“风筝”的“筝”为轻声)

  2、谁知道它单独出现时读几声?(一声)请大家一起读。

  3、教师小结:“筝”这个字单独出现时读一声,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请大家再来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昨天预习,你读了几遍课文?(指说)

  2、课文中的难句子一定难不倒你!先自己试试吧!(自读)

  3、生字宝宝藏在句子里,都被你们认出来了,那他们站在一起呢?(自己认读一下,再把记字的好办法说给周围的小伙伴听!)

  4、谁都认识了?(指读)谁想把你记字的好办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二、初读课文

  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了吧?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认识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词:

  大家读得真热闹,看把小松鼠都吸引来了,你瞧,他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愿意读吗?把生词读给你的同位听,读不准的,请同位帮助改过来。(出示生词。)

  乐坏了扎(za)风筝抓住草莓幸福吵架难受

  2、学习生字:生词大家都认识了,我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

  学生单个读生字,齐读生字。

  小老师提醒要注意的读音并带读:读准翘舌音“抓、吵、受”;后鼻音“幸”;多音字“扎”

  四、书写生字

  1、观察所要书写的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摆放。

  2、师示范写并讲解:

  8个生字,有6个字是左右结构中的左窄右宽的类型,写时要注意田字格的分配。(1)写正确:“祝、福”:左边都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幸”:下边只有两横,而不是三横“羊”。

  (2)写美观:

  a.抓:关键是“爪”的书写-第一个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二笔竖要直。

  b.祝、福:示字旁的书写-横撇的撇不要弯,竖要写直。

  3、生描红,后临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

  山顶 山脚 小溪 风筝 纸船

  松果 草莓 纸条 屋顶 门口

  幸福 快乐 愿意 漂流 飘荡

  1、自由读,同位互读

  2、开火车读

  3、用词说话

  4、你还喜欢本课中的哪些词语?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媒体出示图:老师这儿有一幅图,谁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山、房子、小河)

  听说松鼠和小熊就把家建在了这里,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帮帮他们找家。

  戴头饰,扮演角色:

  这里风景这样优美,小熊和松鼠的家这样可爱,大家想不想生活在这里?那就请大家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来做一只可爱的小熊或快乐的松鼠吧!

  2、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⑴了解课文大意:我知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读读二至六自然段,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谁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学生读课文原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⑵重点学习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他们俩收到对方的礼物,可高兴了!书上有两个自然段写了他们高兴的心情,是哪两个自然段?(出示三、五自然段。)

  试着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学生自己读。)

  哪里直接写了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那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导朗读。)

  还有什么原因让你们这样高兴?

  看!除了纸船和风筝还有什么?(教师出示教具,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还有草莓和松果。

  是啊,小熊收到了可口的松果,松鼠收到了甜甜的草莓,能不高兴吗?还收到了对方的祝福。对,我们还收到了朋友的祝福呢!我们来读一读祝福的话。(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祝福的语气,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朗读整个第三自然段。

  小熊你很高兴,小松鼠你们呢?用同样的心情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单个读第五自然段(教师指导)。

  所有小松鼠读第五自然段。

  ⑶配乐朗读一至六自然段,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

  松鼠和小熊的友谊真让人羡慕,我们再在音乐声中分享一下友谊带给我们的快乐吧!我们来分工读一至六自然段。

  ⑷区别“漂”和“飘”: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个秘密呢!它就藏在这两个句子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教师小结: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3、学习第七自然段: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小朋友,你们想一想,他们可能会为了什么小事而吵架呢?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4、学习八、九自然段:

  ⑴小熊、松鼠,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能告诉小鸟原因吗?

  ⑵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齐读。)

  ⑶原来你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

  5、学习第十、十一自然段:

  噢,原来是这样啊!虽然你们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啊!那结果怎样了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十、十一自然段。

  结果怎样?(小熊和松鼠和好了。)

  友谊失而复得,你们的心情一定很复杂,咱们能不能通过读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先自己试试。

  ⑴学生读第十自然段,听完他读,我也忍不住想读读了,但又怕读不好,大家能帮帮我出出主意吗?

  “再也受不了了”,应该读出松鼠实在忍受不住,特别想和松鼠和好的心情。

  “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应该读出松鼠很想和小熊和好,很急切很真诚的语气。

  有了大家的帮助,我就有信心读好了。(教师范读。)

  你也想试试吗?一定比我读得更好!

  单个读,齐读。

  ⑵学生读第十一自然段,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读呢?

  6、拓展练习:

  ⑴是啊,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一只只纸船载着他深深的情意顺流而下,小熊看到这么些纸船向他漂来,会怎样呢?

  ⑵小熊、松鼠,经历了这一切,你们以后还会闹别扭吗?(不会。)

  我知道你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大家说得太好了,相信每位同学都能牢牢记住你们的话,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呵护友谊,愿我们大家永远是朋友!

《风筝》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进行探究性学习,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充分利用 CAI 辅助教学。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源与教具:CAI 辅助教学,准备鲁迅的相关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

  一、精彩瞬间、情节回顾

  情境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疏通了《风筝》这篇散文诗的思路,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地学习和探讨,走进鲁迅,走进那个时代。首先,请看精彩瞬间回眸。 (CAI 画面展示)

  二、表演导入、提纲挈领

  1、好的文学作品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启发人思索,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本文亦如此,简炼传神的语言将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是哪一件事深深地埋下了“我”二十年后忏悔的种子?下面三位同学分别饰演叙述者、“我”、小弟。

  2、(CAI 问题展示)

  ⑴ 风筝被毁坏了,小弟是什么心情?

  ⑵ “我”当年是什么心情?现在是什么心情?

  3、师明确后板书:

  板书: 蛮横无理 悲伤绝望

  4、“我”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地来这样管理教育小弟呢?

  生讨论:封建的长幼尊卑观念,以前长辈是这样教育我的,我同样以这种方式来教育弟弟,并不以为自己错了,这真可谓是一种清醒的糊涂。看似关爱,实则是残酷的剥夺,是一种精神虐杀。多年后,回忆起来,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后悔和自责。

  5、指导朗读。生齐读本段。

  三、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1、导入:“我”是否能够一直以这样的胜利心态坦然自居,是哪一件事让我有了重新的认识?在这一环节的自主性学习中,我们提到最多的问题是什么?(CAI 问题展示事先搜集的问题)

  ⑴ 为什么说我是“不幸”地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

  ⑵ 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从中你又感悟到什么?

  2、分成两个大组讨论,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言。再抽生回答。

  3、自己一向认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一接触科学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了良心的谴责,并不以年代久远而宽恕自己。

  板书:反省剖析

  4、小时候,我对小弟管教粗暴,多年后,我向他道歉时,他却已经忘却,我的过失无法弥补,无从弥补,在当年,这是一种爱,但现在想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但当年虐杀者和被虐杀者都被愚昧的观念支配,彼此都不认为有什么错。虐杀者横行无忌,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

  板书:全然忘却 麻木不悟

  5、小结:这是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体弱多病的孩子,天真聪明的孩子,你看,别人做的是蟹风筝、蜈蚣风筝,他却能做蝴蝶风筝,多美的蝴蝶风筝,可是却由于我的和弟弟的麻木不悟,这只蝴蝶风筝最终还是未能如愿以偿地飞翔于蓝天上,这正是当时儿童的悲哀,正因为这层层思想的阻碍,这只风筝才难释重负,不能展翅飞翔。

  师完善板书,成展翅飞翔的蝴蝶状。

  四、深情朗读、感悟全文

  CAI 配乐,学生分小组朗读。

  五、出示书籍、延伸课外

  中篇小说《阿 Q 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14篇,其中,中篇小说《阿 Q 正传》作为代表作,深刻地勾画了一个贫苦农民阿 Q 典型形象,他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欺欺人、自我安慰,苟且偷生,内心麻木不仁,用幻想来战胜困难。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散文集《朝花夕拾》10篇是回忆性的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出了私塾生活的乏味与压抑,那时候,老师只让学生终日读书、习字、对课,连发问也不允许,让他非常怀念百草园。这怎么能适应儿童活泼的天性呢?

  还有杂文、文学批评等体裁。

  我们知道,鲁迅之所以弃医从文,就是因为当时有感于中国民众的普遍的麻木不仁的心态。鲁迅决心寻求救国真理,唤醒民众。他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文学斗士,小说集《彷徨》题诗中写道: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正是他在那个时期作为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真实写照。我们下去之后可以多接触鲁迅,多了解他那颗忧国忧民的至今还在不停跳动的火热的心。

《风筝》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通过预习和教师强调,学生掌握本文重要字词。

  2.通过阅读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一篇课文主要事件的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能够抓住本文叙述的主要事情。

  2.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明确本文的亲情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三)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明白为父母者虐杀小孩的天性是可悲的,而更可悲的是社会使得人们慢慢的忘却的这种可悲,于是这种可悲可能会一直延续下去。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文中的思想

  作业内容

  1.抄写生字和常用词语。

  2.你有过类似的父爱经历吗,请你写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儿时的回忆多半是美好的,不过如果因为你的父母曾经粗暴的干涉过你的喜好的时候你的回忆会带些苦涩,你可曾想过许多年后的父母想起这样的事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今天我就一起来感受一下。

  二、朗读课文,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板书重要字词。

  2.教师稍微讲讲重要字词。

  3.指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思考:作者叙述了他曾经做过的一件错事,是什么?对此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说明:因为鲁迅的语言不易理解,因而设计学生分两次朗读课文,有利于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把握故事内容

  1.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对不同的意见要及时评价和分析。

  方法指导:人物是谁?什么事件?最后的结果怎么样了?

  2.对这样的`错事,作者鲁迅一开始的态度怎样?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分析。

  说明:从概括文章情节到把握人物情感,难度加大,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方法指导:做错了事,作者有没有感到愧疚,有没有后悔的?文中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

  注意把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四、分析人物

  1.结合上一个问题:大家对作者的这种做法如何评价?

  说明:同学的答案各不相同,引领学生分析,各自陈述自己的看法,以此引出另一个问题。

  2.许多年后作者的弟弟对这件事又是什么态度啊?

  说明:以此引领学生读出鲁迅悲哀的情感与弟弟的忘却的对比,对作者这是一种更大的惩罚,对弟弟呢这是一种忘却的幸福还是人生成长中的不幸哪,儿时的天真、游戏天性为何全然忘却呢?

  五、领悟情感

  在学生对上述问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本文的难点:这是一篇反映亲情的文章吗?如果是,你从哪儿读出来了?如果不是,为什么?

  教师总结:作者对儿时的弟弟做了一件“精神虐杀”的事,这对小弟弟是一种残忍,这可以看出当时的时代为父母者对子女不合适的期望,但这也是一种亲情,只不过没顾忌儿童的天性;待后来作者幡然醒悟,可悲的是弟弟已全然忘却,这对作者更是一种沉重的悲哀,表现了哥哥对弟弟的眷顾之情,也是亲情的表现。

  板书设计

  风筝

  鲁迅

  人物:我————弟弟严厉的的亲情

  事件:毁坏风筝——想补救眷顾之情

《风筝》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复习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目标:以读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创设情境,换位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教学的难点在于对课文内在人文因素的把握,即: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

  1、复习词语,全班齐读

  松鼠山顶山脚幸福但是愿意取下折纸船扎风筝抓风筝受不了乐坏了漂啊漂飘啊飘

  二、初读了解课文

  1课文写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观看课文动画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刚才我们读了课文,睡能告诉老师,小松鼠和小熊分别住在哪里?(课件展示家的位置)

  2、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读读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谁能告诉老师,他们两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是什么让他们成为好朋友的?

  (2)生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3)请生个人读,检查生读书情况,再请生评价

  (4)重点学习第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心情

  1、哪里写了松鼠和小熊的心情?“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教师通过课文插图,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小熊和小松鼠的.表情,语气,动作。

  2、请学生上讲台表演,再要求全班学生把乐坏了表情表演出来

  3、用高兴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区别“飘”和“漂”

  (2)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的家门口

  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不同,这个“漂”是三点水,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另一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

  4、学习小组学习第7—11自然段,体会情感

  (1)小熊和小松鼠吵架了,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2)他们分别做了什么?

  (3)谁先提出和好的?

  四、总结全文

《风筝》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能力:积累字词,感受作者别具特色的语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主旨,进行探究性学习,获得思想启迪。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字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主旨。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教学过程 与方法]

  本文难点较多,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在通读两遍后,仍然难以把握文章的要点。因此,以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前准备]

  x学生: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可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

  x教师: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过程 中。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导入

  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作者简介/背景介绍)

  二、预习检查(多音字、形近字、部分词语释义)

  三、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要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

  1、 课文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2、听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明确:

  1、文章说的是小时侯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2、 悲哀(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四、质疑探究

  (过渡)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提出几个问题,探究文章的结构脉络。大屏幕投影出示: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

  3、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4、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

  5、最后,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明确:1、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理解。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2、从手足之情上看,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十几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要讨小兄弟的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3、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

  4、从鲁迅的自省精神看,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严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也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5、从小兄弟身受“虐杀”而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鲁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脚在这一点上,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认为不正当,以为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

  x至此,从作者悲哀的情感主线可以得出文章的整体脉络(见大屏幕)

  五、多角度阅读,探究文章主旨

  (过渡)《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

  1、兄弟手足之情。

  2、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

  3、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

  4、对被虐者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的忧虑和痛惜。

  六、课文写法归纳,指导写作

  1、记叙的顺序有三种,本文是哪一种? 顺叙、倒叙、插叙

  2、从文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书中插图体会)

  明确:

  1、插叙

  2、从课文三、四两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小兄弟是一个瘦弱、多病、胆小、懦弱,但天真、活泼、聪明的儿童。而“我”则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形象。

  七、拓展与体验

  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x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制作个风筝,相约来年三月三大家来操场放飞。

《风筝》教学设计15

  【教学过程】

  一、猜题中揣意

  1.填空:(板书“风筝”,齐读)说说有些什么样的风筝?(自由的、漂亮的、栩栩如生的)

  2.猜题:(把课题补充完整)课题给予的是“理想”一词,请大家猜测一下,课文会赋予风筝什么含义呢?

  【设计意图】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眼,而又常常被学生忽略,猜一猜,揣摩一下,可感知题目的精心,也为学文作好铺垫。学生在习作上的通病是不会精心取题,不懂得含蓄地将题目与文章的主题融合,所以平时的阅读教学应充分关注这一点,适时利用教材的优势顺势引导。

  二、浏览中明构

  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再看看内容与我们的猜测相同吗?

  2.明确内容。文章是写什么的?(写人)写人的文章却以物为题,以前也学过这样的课文,有什么特点?(物与人之间一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浏览课文。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事来表现,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⑴概括事例:笑谈腿疾;板书;放风筝。

  ⑵归纳分段:前两件事可归在一起,同为刘老师的“工作”部分,“放风筝”为他的“生活”部分。(对应段落分段)作者在选材的时候既关注了刘老师的工作,又关注了他的生活,你们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与内容,明确选材时既关注工作,又关注生活,更能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形象和内心世界。对比学生习作情况时的选材单薄,从篇章的布局结构上有一个较好的指导作用。

  三、赏景中循路

  1.赏景。看看文章是怎样引出刘老师的。(读1~3自然段)(明确不属开门见山,而是由景引出,娓娓道来)

  2.循路。(出示三个拟人句)⑴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特点?⑵这三个拟人句能不能调换?(明确作者思路清晰,由春景带出风筝,然后由风筝引出人物,自然含蓄,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3.仿说。你的一个好朋友在秋天的季节离开了你,你想起他,可以怎么写?

  【设计意图

  一个典型的触景生情、见物思人式的开头,在赏景中及时抓住练笔的机会,明确思路后创设情景让学生仿说,为最后练笔作了指导和铺垫。教学的资源一旦被发现要及时充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用足文本,真正体现“用教材”。

  四、悟情中得法

  1.学习“笑谈腿疾”。

  ⑴介绍人物。(出示相关句子,指名读)读着作者的介绍,你心头涌起的是怎样一种情绪?(深深惋惜其不幸)

  ⑵体会内心。然而刘老师本人却是这样说的——(齐读刘老师的话)从中你听出了什么?

  文中的“只是”两字可用“致使”,为何刘老师用“只是”?(从一份宽容中感受到人物的乐观、开朗、自信)

  ⑶“酸涩”勾连内外。字面理解:这里有一句“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何谓“酸涩”?

  勾连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曾经心里泛起过酸涩?(启发拍毕业照时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的体会)那么文中的同学们又为何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呢?(为刘老师的不幸惋惜,同时被他的开朗、乐观而感染,内心十分复杂)

  ⑷小结提升。仅有描写刘老师的语言和外貌的片段可以说“泛起酸涩的感情”吗?(明确作者选材的精心,只有将两个片段放在一起,才能这样说)

  填空:刘老师虽然( ),但是( )。

  【设计意图】

  一段文字分两块学习,最后由“酸涩”勾连起来,既悟得人物的精神和师生的情谊,又习得了写作的.方法。学生在构段方面也常缺乏新意的,如何剪裁加工材料是写好文章的一大技巧,在这里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酸涩”一词悟得作者的写作技巧。

  2.学习“板书”。

  过渡:就是这样一位残疾的老师,作者没有写他怎样上课、怎样辅导学生,却选取了“板书”这样一个细节,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⑴默读。圈画批注。

  ⑵交流。(在刘老师分解的动作中体会精神)

  填空:刘老师的这一转,是()的一转,也是( )的一转。

  ⑶体会。是什么力量使刘老师能够坚强地面对这一切?文中同学们的心头又涌起了什么样的感情呢?

  【设计意图】

  关于刘老师的两件小事,运用两次精当的填空练习,抓一个细节,人物的精神得以凸显,同时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回扣中练笔

  1.总结。刘老师的这根圆木棍,撑起的何止是他残疾的左腿,撑起的何止是他强壮的身躯,撑起的更是他那一份——对工作的热爱。两件小事中,刘老师的形象逐渐清晰高大起来,此时,你看到的是怎样一位老师?填空:一位( )的老师

  2.回扣。此时再回过头来看一下文章的开头,你能从中读到刘老师的影子吗?或者还能读到一些其他什么呢?(人物的影子和师生的情谊流露在字里行间,真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开头啊)

  3.练笔。(二选一)作业一:模仿课文的开头,续写一个片断,可以写你的朋友、亲人或老师;作业二:以“我的心中不由得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为结尾写一个片断。

  【设计理念】

  感悟人物精神风貌后再次阅读开头,有了新的深刻的认识,明了文章在叙述时的精妙,并趁热打铁,练笔提高写作水平。

  “课文表达了什么和怎样表达的,是同一个事物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是一只飞翔的小鸟不可或缺的‘双翼’。”(高林生语)因此阅读教学要将两者有机融合,还 要把理解与把握课文表达了什么和课文如何表情达意的相融合,注意提倡用心去体会课文是如何表达实体与过程的。整堂课将情与法有机地融合,既关注文章写了什 么,又关注了表达的方法,随学随练,读写真正结合,保证了阅读教学的质量。

【《风筝》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风筝教学设计15篇05-26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优秀09-21

《花儿也会放风筝》教学设计06-01

风筝教学反思05-11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07-14

风筝教学反思【必备】07-07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06-06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10-04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05-21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风筝》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风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②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①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可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准备交流。②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

  ①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②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③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一、导入

  先请大家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放苏红的《三月三》),这首欢快的歌是不是把我们带回了无忧无虑的快乐的童年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童年时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还有洋溢着的浓浓的手足之情,这篇文章中所包含了复杂的情感,请大家细细体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吧。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二、作者及背景知识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 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 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 《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该集收录了鲁迅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达20年代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是社会的抗争。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恰逢农历正月初一,发表后因其对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强烈抨击,深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三、检查预习

  1、教师范读或让学生听配乐录音。

  2、注音和解释词语:

  ①注音:什么 什物 堕落 下坠

  模范 模样 宽恕 发怒

  嫌恶 凶恶 诀别 决定

  ②解词:丫杈 憔悴 嫌恶 惊惶 瑟缩 苦心孤诣 伶仃 宽恕

  (过渡)要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

  四、质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b.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启发提问)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c.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学生听读课文后,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再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帮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课文。

  [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因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

  五、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

  (可请学生把问题记在课堂笔记本上)

  [问题探究]

  ①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下文)

  ②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探究)

  ③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近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

  师生讨论后,教师加以评述。

  [教师小结]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所引发的惊异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布置作业

  ①精读课文,再提问题,继续研讨。

  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第二课时

  继上节课的学习基础,进一步探究疑难。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戏于儿童的意义,感悟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惊异、悲哀到后悔自责及心情沉

  重的感情经历,初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从中还能感悟些什么?本节课继续研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教师朗读指导(声音、语调、速度、感情)。

  指名朗读课文(3—12段),对课文主体内容再交流探究。

  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次整体感知,同时布置思考问题准备在预习与思考前提下,小组内交流,选共性和有代表性问题合作探究。小组之间相互派代表问答,教师引导深化,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应引导学生解决好如下问题)):合作探究

  学生可边读边思考或读完整体思考。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第一组:

  a、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对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结合书中插图体会)

  b、用自己的话描述“风筝事件”,在对“我”的描写中,流露了什么感情?

  c、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

  d、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全班交流、补充。

  [教师小结]

  这部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

  自责。(第4题可放开让学生说,教师不一定给评价)

  第二组:

  快速默读,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a、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行为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b、作者为什么总想补过?那心为什么“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

  c、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d、根据自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谈谈对本文主旨的认识。

  教师小结:

  作者一接触科学思想,就认识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他的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组:(教师要重点指导第三组的问题,可由浅入深引导)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a、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

  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小结」

  作者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既意想不到,1

  “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可能了。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课文一

  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表现个人的悔恨,而是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教育意义。

  体验拓展

  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请你选一个最难忘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教师小结」

  《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感情更真挚、美好,思想更丰富、深刻。

  教学小结

  由于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引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尽管两节课下来,学生还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风筝》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通过画面观察及想象,理解绘本内容,感知故事的趣味性,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感知并理解小动物与其所放风筝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能有依据地猜测。

  活动准备:

PPT、自制绘本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公园里要举办风筝大会了,许多的小动物都带上了自己喜欢的风筝来参加,我们来看看来了哪些小动物,他们是谁呀?那你觉得这些小动物们都会带来哪些风筝?为什么?

  二、幼儿自主翻阅绘本,并记录

  教师:到底小动物们会放什么风筝呢?我们一起去绘本里找答案吧,请你们轻轻拿出椅子底下的绘本,在绘本中寻找答案,注意,音乐声停止的时候再把绘本送回到椅子下去。

  三、馋人的风筝

  师幼共读绘本

  1、小猫带来了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小鱼风筝啊,小猫为什么要放小鱼的风筝呢?

  2、小狗带来了什么风筝?那我们来看看小狗到底带来了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肉骨头风筝啊!

  3、小猴子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猜测)那我们来看看小猴子到底带来了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桃子风筝啊?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熊猫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猜测)那我们来看看熊猫到底带来了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竹子风筝啊?

  小结:跟我们刚才猜想的一样,小动物们带来的风筝和它们喜欢吃的食物有关系。

  三、很不一样的风筝

  师:小蜜蜂看到小动物们玩得那么开心,它也来了。小蜜蜂可能会放什么风筝呢?为什么会用到这么多风筝线?

  幼:蜂蜜风筝、花朵风筝、小蜜蜂风筝,因为有很多蜂蜜、花、小蜜蜂所以用到很多的线。

  教师:你们说的.都很有意思,那我们一起看看,到底蜜蜂爸爸和蜜蜂妈妈在放什么风筝?

  幼:小蜜蜂、爱心

  师:奥~是小蜜蜂风筝呀,为什么小蜜蜂的爸爸妈妈会把小蜜蜂当着风筝放?

  幼儿:因为蜜蜂爸爸妈妈爱他们

  小结:很多只小蜜蜂围成一个大爱心,是因为蜜蜂爸爸妈妈深爱着小蜜蜂,就像你们的爸爸妈妈深爱着你们一样。原来小动物们放的风筝不仅可以是自己喜欢吃的食物,还可能是自己喜欢的人呀!

  四、完整讲述

  五、讨论

  1、小动物放风筝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开心

  原来放风筝是一件让人心情愉快的事。

  2、小动物们都放着自己喜欢的风筝,那你们想不想去放风筝呢?

  3、你们想放什么风筝?为什么?

  那好吧!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风筝,那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吧,出发吧~

《风筝》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巩固识字,会写“扎”、“抓”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

  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能从读中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文中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学准备

  松鼠、小熊、纸船、风筝贴图,cai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件小礼物(出示纸船和风筝),这是,这是。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纸船和风筝〉〉这个故事.

  齐读课题(相机指导:“筝”单独出现时读一声,和风交朋友时读轻声。)

  二、识字写字

  看,纸船载着词语宝宝慢慢漂来了,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指名认读,结合正音)。

  课件出示:我会认

  乐坏了扎风筝受不了抓住草莓幸福吵架

  (“扎”、“抓”呈红色)

  仔细看看穿红衣服的两个字宝宝,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区别字形)怎么才能把他写得既正确又美观呢?(随机指导写“抓”和“扎”,再利用展示平台展示书写结果。)

  三、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松鼠和小熊住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

  引导观察,说话:仔细看看,远处有,近处有。(随机板画)

  过渡:松鼠和小熊的家安在这,请孩子们打开课本92页,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他们的家到底在什么地方。

  2、贴图

  (谁来帮松鼠和小熊找到家?)指名贴图。

  其他孩子仔细看:他们贴对了吗?说说理由。

  小结:(师指贴图)松鼠的家在山顶,小熊的家在山脚,他们相隔那么远却成了好朋友,是怎么回事呢?请孩子们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3、初读二到六自然段

  (1)、和同桌一起读课文

  (2)、出示句子:和让小熊和松鼠成了好朋友。

  (3)指名答,追问:“纸船是谁送给谁的?风筝呢?(师随机演示纸船顺水漂流和风筝随风飘荡并贴图)

  (4)、出示句子: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齐读,比较:上面的漂与下面的`漂,你有什么发现?(指名说)

  引导加动作读句子

  4、精读三、五自然段

  小熊收到了纸船,松鼠收到了风筝,他们心情怎样

  (1)出示图片和相应课文内容:仔细看图,再小声读下面句子,你从哪个词可以体会到他们的心情?(乐坏了)

  (2)追问: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很快乐,高兴极了,美得不得了……)

  松鼠和小熊为什么这么高兴呢?(自由回答)

  (3)、指导朗读(假如你是松鼠或小熊,收到了朋友的礼物和祝福,心情怎么样?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指名读,生评,(追问:你们觉得他高兴吗?谁能读得再高兴点?)再指名读,再评或范读。男女生赛读(男生当小熊,女生当松鼠,比一比谁最高兴。)

  (4)、配乐齐读一到六自然段。师:是啊,小熊乐坏了,松鼠乐坏了,大家都乐坏了,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感受朋友间的快乐吧。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小熊和松鼠成了好朋友,他们生活得多快乐呀,可是有一天,(忧伤音乐响起)他们俩为了一点小时吵了一架,结果,(引读大屏幕上的句子)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音乐停)孩子们,假如你是松鼠,假如你是小熊,和好朋友吵架了,你会怎么做了?(自由发言)松鼠和小熊到底怎样了?请大家看大屏幕提示,小组合作学习。

  5、小组合作学习七到十一自然段

  (1)、小组长带领学习伙伴读课文7到11自然段,边读边想:

  小熊,松鼠吵架的心情怎样?

  他们是怎么想的?

  他们是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2)、组内交流看法。

  (3)、全班交流。(组内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心情:难过

  想:和好

  做:扎风筝、折纸船、放纸船

  结果:和好

  随机指导朗读八到十一自然段

  四、拓展说话

  纸船又漂流在水上,风筝又飘荡在山顶,松鼠和小熊还会在纸船和风筝上写些什么?

  自由发言,随机进行激励性评价。

  结束语:孩子们说得太好了,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你就会拥有幸福和快乐。

《风筝》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题

  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谁会读课题?(指读)一起来读读吧!

  二、检查预习

  1、昨天预习,你读了几遍课文?(指说)

  2、课文中的难句子一定难不倒你!先自己试试吧!(自读)

  3、生字宝宝藏在句子里,都被你们认出来了,那他们站在一起呢?(自己认读一下,再把记字的好办法说给周围的小伙伴听!)

  4、谁都认识了?(指读)谁想把你记字的好办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三、导读感悟1~6段

  1、小朋友,在一座美丽的山上,有两座可爱的小房子,你们知道这是谁的家吗?(还不清楚的,赶快到文中找答案)指说,是这样吗?我们去看看!(点击)哎,你怎么知道的?读读好吗?

  2、小朋友,松鼠住在高高的山顶上,而小熊呀却住在山脚下,虽然离得很远,可他们却是最好的朋友!不信,你读读2~6段,看看他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

  3、指说:概括或细致的说都可。

  4、导读第三段:

  瞧,(课件演示)松鼠亲手折的纸船,顺着清清的小溪,飘呀飘,飘到了小熊家门口,小熊拿起纸船一看,──生:乐坏了!你能读好这一段吗?(指读)

  问读的好的学生:小熊,你为什么那么高兴呀?(指说)

  是呀,从山上的小溪里以外的飘下来一只纸船,里面还有一份祝福,小熊能不乐坏了吗?(谁还想读读)

  5、第五段:

  不光小熊乐坏了,小松鼠呢?(图)是的,他收到了松鼠送的风筝,也乐坏了。这次,谁相信自己比刚才读得还好?(指)

  6、3~5段:

  小朋友,下面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小伙伴,想读那段读那段,好吗?开始吧!(自)(指读)

  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指读)23456

  四、导读7~11段

  1、是啊,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正当他们沉浸在这幸福和快乐之中的时候,这快乐却没有了。(师范读)

  2、选择给你感受最深的段落,再用你喜欢的方式边读边体会,过会我们来交流交流。(把你的感受说给同桌听听)

  3、7段:

  “飘荡的'风筝”“漂流的纸船”读读这两个词吧!(指)

  你们觉得这两个词可以换换吗?(不能)为什么?(指说)

  谁能读得更美一些呢?

  老师听了,好像真的感觉那风筝飘起来了,纸船也动起来了。

  导:这么美的东西都不见了,谁还想把你的感受读一读。

  ……

  4、你们都是感情丰富的孩子,小朋友,其实内心最深的感受是不好用语言来表达的,下面,就让我们把深刻的感受,不同的心情通过读来表达出来吧!(自己试试)(指)

  五、拓展延伸

  可以看得出,小朋友都被松鼠和小熊的感人故事,高兴着,感动着,当我们再一次看到了那高高飘荡的风筝,那一只只传递友谊的小船,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指)教育学生应率先伸出友谊之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生讲故事。

  二、学习生字词

  1、小黑板出示生词,开火车认读。

  2、出示要认的生字,检查自学生字读音情况,注意正音和交流记字方法。

  3、任意选择一词,说话。

  4、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鼓励学生抄写会写的词语。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自由记忆。

  2、教师点拨,对难写字、容易出错的字加以分析、指导。

  3、指导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⑴ 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

  ⑵ 学生先书空,后描红、临写。

《风筝》教学设计5

  【课文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先生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2、难点:

  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和学生生活非常相近的文章,童心童趣是这篇课文的鲜明特色,也是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细心感受的内容。风筝所带来的乐趣是从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看出来,这些心情变化是通过具体事例及一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的。如,做风筝时是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快活;放风筝的时候,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线断以后,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教学时,让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那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及蕴含在其中的感情,以对读品读赛读等多种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充分体会我们的`快乐和伤心,感受童真童趣。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注重在学生有所体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学中较多地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如果是你,此时你会怎么想?第三,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理解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中也比较注重对字词的理解和积累。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3、课前上学生去放一次风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认识文中生字,读准字音。

  3、精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做风筝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打开话题:

  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

  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四、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学习第2自然段:

  1、读一读:

  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2、说一说: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想一想:

  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找一找:

  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憧憬和希望)。

  师小结: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风筝》教学设计6

  【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0课。课文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感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朗读这篇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学情分析】

  童话故事是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文学形式,而乐于结交好朋友更是小学生所共有特征,同时故事中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所以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课文所提供的故事情节没有太大的陌生感,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感悟,教师只在学生理解出现困难时做适度点拨引导。

  【教学目标】

  1.认识“坏、扎”等八个生字。会写“坏、松”等八个字,能正确使用“飘、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教学难点】

  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法学法】

  集中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好朋友,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在一起快乐吗?(学生自由介

  绍)

  2.师总结:好朋友能给你带来很多的快乐,有好朋友是件幸福、快乐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两个好朋友之间的故事。

  3.板书课题:20纸船和风筝。

  4.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下面同学们再来大声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件出示:

  松鼠住在xx,小熊住在xx,他们俩通过xx和xx成了好朋友。有一天,它们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xx和xx又让他们和好了。

  2.检查识字情况

  (1)看来同学们昨天预习课文很认真。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课文中的生字词都认识了吗?瞧:(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出示:松果抓住草莓吵架幸福

  一句话扎风筝

  乐坏了受不了

  (自读、指名读,结合正音)。

  (2)学习多音字:扎了(“扎、了”是多音字,注意读音。)

  扎风筝:你真会学习,一下子就把这个字的读音读准了。还有什么词也读这个音?除了这个读音外,你还知道其他读音吗?

  出示

  zā扎风筝扎辫子

  扎zhā扎针扎手

  zhá挣扎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你们的发现牢牢地记在心里。

  乐坏了、受不了:

  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一个个都是火眼金睛,真了不起。

  (3)这些词语大家都认识了,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棒!

  (4)大家的声音真响亮。看,生字的好朋友离开了,你还能认识他们吗?(开火车)

  (出示)坏扎抓莓幸福吵受

  3.记忆字形。

  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他们呢?看谁的办法好。

  (1)加一加:坏扎抓吵莓(你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用加一加的办法一下子记住了这么多的字。)

  (2)猜字谜:每字头上长棵草:莓!很少张口见面闹:吵

  (3)换偏旁:幅-福

  (4)形近字比较:受-爱,幸-辛

  (5)归类识字

  a.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抓扎”,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提手旁与手有关)

  b.你还知道哪些提手旁的字?

  (6)小结:识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最方便自己记忆的,就是最好的方法。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提醒写好字注意什么?

  抓:关键是“爪”的书写-第一个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二笔竖要直。右边不要写成“瓜”。

  祝、福:示字旁的书写-横撇的撇不要弯,竖要写直。

  3.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

  4.学生先书空,后描红、临写。

  5.展示,评议。

  四、拓展思维

  多么感人的故事呀!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熊和松鼠说什么?

  生:朋友之间要互相原谅。

  生:朋友之间吵架要主动和好。

  五、指导书写“幸福”

  过渡:是啊,朋友之间的友谊是多么珍贵,我们要学会珍惜友谊,(板书:珍惜友谊)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体会拥有朋友的幸福。下面,就让我们用心去写好“幸福”两个字吧。

  1.分析字形

  出示“幸福”两个字,学生观察字形,提醒大家写好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

  “幸”:上面是“土”,不是“士”,下面是羊字少了一横。

  “福”是示部旁。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写。(提醒写字姿势:提笔就是写字时;头正身直足安,要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

  4.作业展示,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词语

  山顶山脚小溪风筝纸船松果

  草莓纸条幸福快乐漂流飘荡

  2.选择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3.指名读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研读第2-6自然段

  1.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呢?请大家读读2-6自然段,看谁能先找到答案。

  (1)谁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指名说(一句话:是纸船和风筝让它们俩成了好朋友。)

  2.重点学习第3第5自然段,感受“乐坏了”。

  (1)当小熊和松鼠拿到纸船和风筝的时候分别有什么表现呢?(指名说)

  课件: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

  A.引导朗读

  是呀,小熊拿起纸船一看,引读——乐坏了,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引读——也乐坏了。

  B.“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是呀,小熊和松鼠都乐坏了!

  (2)指导朗读,体会小熊和松鼠高兴的心情。

  A.(出示插图一、二)从图上哪里可以看出小熊和松鼠乐坏了?(引导看图说话:动作表情: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手舞足蹈,很开心,很高兴,笑得合不拢嘴。)

  B.多快乐的小熊和松鼠呀!现在,你们就是小熊,就是松鼠,你们能把自己的快乐读出来吗?(自读,指名读评议)

  3.什么原因让小熊和松鼠这么高兴?指名说。

  出示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

  (1)再仔细看看这两段文字,除了纸船和风筝,还有什么?(松果、草莓、纸条、祝福)

  (2)是啊,他们还收到了对方的礼物和祝福呢。下面,男同学读小熊的话,女同学读松鼠的话,我们一起来体会他们高兴的心情吧。

  4.区别“漂”和“飘”:

  在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秘密呢!它们就藏在这两个句子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2)把这两个字换一换位置,可以吗?为什么?(在水里漂用“漂”,在空中飘用“飘”。)

  (3)教师小结:你们真聪明。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4)老师这里有几个句子,请你把他们送回家吧。

  出示漂飘

  黄叶在空中xx荡,好像蝴蝶飞舞。

  荷花灯带着我们的祝福顺水xx流。

  彩旗在空中xx扬,真xx亮!(漂的读音)

  一阵春风吹过,桃花纷纷xx落下来。

  (二)研读第7-11自然段

  过渡:大家不仅学习认真,词语运用也准确恰当。每天清晨,小小的纸船把亲切的问候带给小熊,每天傍晚,美丽的风筝给松鼠带来深深的祝福,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可是,有一天,他们因为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1.出示句子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2.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3.此刻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请同学们读读7-11自然段吧!

  (1)出示第8、9自然段

  (2)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段。(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既然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老师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我采访一下小松鼠和小熊。

  师:小松鼠你好,你为什么这么不高兴?你为什么还折纸船呀?

  小熊你好,我知道你和松鼠吵架了,你怎么还扎风筝呀?

  (虽然我们吵架了,可是我们都还是想着对方,还想成为好朋友。)

  4.原来是这样啊!虽然你们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1)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2)松鼠再也受不了,那他受不了——生往下接答(生汇报:感到孤独、思念、没有友情、失去朋友的痛苦)

  (3)于是,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

  a.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b.齐读。

  c.想象:纸船顺着溪流漂走了,松鼠会想什么?

  (4)他们和好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5)我们都为他们俩合好而感到高兴,我看到有的同学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松鼠也很高兴,可他为什么哭了呢?(因为小熊愿意和好)

  (6)就这样,一场误会消失了,纸船重新回到了小溪里,风筝又重新回到了天空中,他们的友情又回来了。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再读读最后一段。

  三、赠送“幸福”,感情升华

  1.纸船和风筝让小熊和松鼠成为了好朋友,并相互得到了对方的祝福,使他们拥有了幸福!今天,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仅上课听讲认真,积极发言,而且书写也很漂亮,老师也想把祝福送给你们,祝你们越来越优秀。同学们你想把祝福送给谁,想对他说些什么?把你的祝福写在祝福卡上吧。(播放《友谊天长地久》)

  2.出示句式:我想把祝福送给,祝他(她)。

  我想问一下,你收到了他的祝福后,你的心情怎么样?

  有了朋友的祝福,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课下,把你的祝福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风筝》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细节描写体会刘老师开朗、乐观、风趣、坚强的良好品质。

  3.感受刘老师 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我们先来观赏一段舞蹈吧!(欣赏《千手观音》。)

  觉得这个舞蹈怎么样?(交流)

  同学们,他们都是既聋又哑的残疾人,很多人看了这个节目后不由自主的都伸出了大拇指。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很多残疾人,面对自己的体残表现得非常自卑,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一蹶不正。但,有些残疾人,他们却以顽强的毅力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一、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位身残志坚的残疾老师。尽管和刘老师分别近30年了,但刘老师那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始终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中。

  2.作者在回忆刘老师时写了这样一段独白让我们一起读读作者心中的真情告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3.刘老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作者在分别近30年后还对刘老师记忆犹新?这节课,我们就跟随着作者苏叔阳先生一起去认识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那——理想的风筝。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本文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下面就请同学们将课文打开,自己把课文快速浏览一遍。画出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概括一下,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情?(听清楚要求了吗?开始。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脚放平,身坐正,一拳、一尺和一寸。)

  三、反馈

  1.完成的同学坐正,用你端正的坐姿来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了。

  2.黑板上有三组词语,先自己读一读,这几组词语分别让你联想到了课文中刘老师的哪件事?

  3.谁来读一读第一组词语: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4.(正音)还有谁想读?(指名)

  5.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谈丢腿)

  6.谁来读一读第二组词语: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

  7.(正音,)还有谁想读?(指名)

  8.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写板书)

  8.谁来读一读第三组词语:

  撒脱 蹦跳 气喘吁吁 得意洋洋

  10.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放风筝)

  11.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读着这些词,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12.交流。

  四、深度感悟

  谈丢腿

  1.想见见刘老师吗?

  出示图片,同学们,这就是刘老师,谁能结合课文为我们介绍一下刘老师的样子。(慈祥、忠厚、身体残缺)

  2.课文中是如何描写的呢?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中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

  3.同学们,刘老师的这条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还记得刘老师讲女娲造人时说的那个故事吗?谁来读一读?

  4.指名读。

  5.刘老师在讲这个故事时的神情怎样?(笑着)

  6.带着刘老师的神情,谁再讲讲读读这个故事?(指名读)

  7.这是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笑,从刘老师的笑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乐观、开朗,对未来充满希望,)

  8.说得真好!老师奖励你,将你说的词写在黑板上“谈丢腿”的后面对应得地方好吗?

  9.带着刘老师的乐观、开朗的神情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齐读)

  10.听了刘老师讲的故事,同学们有哪些反应?谁来读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

  11.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孩子们怎样的情感?

  1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14.同学们的情感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你仔细体会体会,完成下面的填空。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笑:故事讲的有趣、好笑,刘老师很风趣酸涩:同情刘老师的遭遇尊敬:被刘老师的乐观、开朗的精神打动。泛:慢慢地)

  15.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地描写。你能将同学们此时的情感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16.指名读。(我听出了你对刘老师的尊敬,我感受到你心中的那一丝酸涩。)

  17.身残、志坚,刘老师以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作者永远都不会忘记刘老师那灿烂的笑容。

  让我们再来读读作者对刘老师的真情告白—— “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写板书

  1.对于一个身体残疾的老师来说,上课写板书是多么的不易呀!用心读读课文的第5节(出示),划出刘老师写板书的句子,圈出刘老师写板书是做的动作,将这些动词连起来体会体会,你有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交流)

  2.谁来读读描写刘老师写板书的句子。(指名)

  3.为了完成一次板书,刘老师要做出一连串的动作。你发现了吗?

  4.同学们,动词要连起来看,从这一连串的动词背后,你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坚强、敬业)

  5.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谁来读一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我们一起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那一次次的旋转已经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舞蹈,让我们共同来记住这美丽的舞蹈吧!学生齐读

  6.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孩子的心,引起孩子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孩子们的心为什么会激动?(感谢、担心、敬意)

  7.刘老师就是这样,以残疾的躯体、顽强的毅力,辛勤执教,多么叫人心动,多么叫人心跳,作者怎能忘记刘老师板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怎能忘记刘老师板书时一次次的旋转,让我们再来读读作者对刘老师那心灵的告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8.刘老师那乐观、开朗、风趣、坚强、敬业的高贵品质仿佛是一只只理想的风筝飞进了作者心灵的天空。作者毕业后选择当一名老师并且是一名历史老师,就是因为对刘老师的热爱。

  9.像刘老师一样有着坚强品质的残疾人还有很多,此时此刻能回忆起他们的名字吗?

  10.其实,作者苏叔阳自己就是一个生活的强者,1994年4月,作者做了肾癌手术,切除了左肾;20xx年10月,又做了肺癌手术,切除了一叶左肺。但是他仍然坚强而乐观地生活着,写作着。这都是因为受到了刘老师那坚强不屈的伟大灵魂的影响。

  他在6卷本《苏叔阳文选》的总序中说(齐读):“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摘自《苏叔阳文选》

  11.30年,能让一个年幼的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30年,同样可以让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年人失去年轮的光华,漫长的30年呀,每到春天,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思念起他的刘老师。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同样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映像,下节课龚老师会带着大家继续品味。

  12.同学们,最后老师想送同学们一些名言,希望你们能从中感悟些什么!

  13.同学们,生活中虽然有太多太多意料不到的磨难、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永远爱生活的年轻的心,只要我们顽强地面对生活,微笑着不断追求,蓝蓝的天空一样属于你,灿烂的明天一定属于你。

  14.课后,认真去读一读课文,联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用“理想的风筝”做题目?

《风筝》教学设计8

  教学设想: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因此,本文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感受语言魅力,体悟作者情感。

  教材简析:

  《风筝》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诗,它回忆兄弟之间的一件往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一旦醒悟,心情沉重、总想补过,为补过不及而心情更加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这篇散文诗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好教材。它意蕴丰富、值得咀嚼。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文章往往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本文,应从多种角度加以引导,拓展思维空间,鼓励有创意的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伶仃”“肃杀”“苦心孤诣”等词语,学习朗读,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圈点勾画,揣摩品味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积累好词佳句。

  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体会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对兄弟的那份深沉的感情。

  体会作者的自省精神。

  教法设计:

  情景教学法合作研讨法

  语感训练法拓展延伸法

  学法指导: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勤于思考、大胆表达,力求获得个性化体验。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多种手段,引导入境

  1、(播放背景音乐)“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出示配套幻灯片——放风筝)

  2、图片上的人物如果是你,能告诉我现在的感受吗?(生:高兴、惬意、闲适等)

  3、导语

  的确,风筝等游戏带给我们无尽的梦想和欢乐。看到风筝,我的心亦飞翔。可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一见到风筝,便感到无尽的惊异与悲哀。这是为什么呢?请阅读《风筝》。

《风筝》教学设计9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愿望。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平翘舌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基于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吵架后,以纸船风筝来修补“裂缝”,发展了彼此的友谊。本课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使学生学会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运用加一加、换一换等识字方法进行识字,并能与同学交流。在写字方面,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生字的.间架结构。

  (2)基于阅读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学会默读,知道默读的方法。

  4、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准确地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5、评价任务

  1、通过齐读、交流、互读、教师范写等方式检测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的情况。

  2、通过自由读,默读方式感悟文本。

  3、通过学生交流,教师指导,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诵读经典

  图片导入

  经典诵读:背诵有关友情的古诗

  1、出示风筝和纸船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师:请同学请认真看老师写这个词。

  (师板书:纸船和风筝。)

  风筝的“筝”读轻声,“纸”不带点

  导入并认识“纸船”和“风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纸船和风筝。

  环节二

  激趣识字

  认真写字

  1、师:猜猜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同学交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你用这些方法还认识了哪些字。(课件出示)

  2、先同桌交流再“开小车”读生字。

  3、先同桌交流再齐读词语。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1、一类字老师范教,学生当小老师。

  通过读学生交调动积极性,老师纠正生字的读音。

  环节三

  多种形式

  读课文

  体会文意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自己讲述故事发展

  详细品读:

  1、默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松鼠和小熊住哪里?

  2、(1)他们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呢?

  (2)我们继续来默读第2—6自然段,画出它们写的心情和祝福的话。

  3、(1)此以后,他们俩的感情一直都这么好吗?

  (2)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

  (3)他们俩的心情怎样?

  4、最后谁先主动和好呢?心情是什么样?

  通过多种形式读,突出重点,练习难点。

  了解文意,体会感情

  环节四

  总结回顾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友情让我们快乐,需要我们维护,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谅解,珍惜友谊。

  环节五

  小练笔

  小熊也想写一张卡片,挂在风筝上送给松鼠,请你替他写一写吧。要求用上礼貌用语,字体要工整,语句要通顺。

  附:板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坏、扎、抓、莓、幸、福、吵、受”8个生字,读准翘舌音“抓、吵、受”;后鼻音“幸”;多音字“扎”;正确、端正、整洁地写“坏、扎、抓、松、幸、福、祝、抓”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正确、端正、整洁地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教学难点: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自学生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课,谁来读课题?(注意读准“风筝”的“筝”为轻声)

  2、谁知道它单独出现时读几声?(一声)请大家一起读。

  3、教师小结:“筝”这个字单独出现时读一声,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请大家再来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昨天预习,你读了几遍课文?(指说)

  2、课文中的难句子一定难不倒你!先自己试试吧!(自读)

  3、生字宝宝藏在句子里,都被你们认出来了,那他们站在一起呢?(自己认读一下,再把记字的好办法说给周围的小伙伴听!)

  4、谁都认识了?(指读)谁想把你记字的好办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二、初读课文

  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了吧?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认识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词:

  大家读得真热闹,看把小松鼠都吸引来了,你瞧,他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愿意读吗?把生词读给你的同位听,读不准的,请同位帮助改过来。(出示生词。)

  乐坏了扎(za)风筝抓住草莓幸福吵架难受

  2、学习生字:生词大家都认识了,我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

  学生单个读生字,齐读生字。

  小老师提醒要注意的读音并带读:读准翘舌音“抓、吵、受”;后鼻音“幸”;多音字“扎”

  四、书写生字

  1、观察所要书写的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摆放。

  2、师示范写并讲解:

  8个生字,有6个字是左右结构中的左窄右宽的类型,写时要注意田字格的分配。(1)写正确:“祝、福”:左边都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幸”:下边只有两横,而不是三横“羊”。

  (2)写美观:

  a.抓:关键是“爪”的书写-第一个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二笔竖要直。

  b.祝、福:示字旁的书写-横撇的撇不要弯,竖要写直。

  3、生描红,后临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

  山顶 山脚 小溪 风筝 纸船

  松果 草莓 纸条 屋顶 门口

  幸福 快乐 愿意 漂流 飘荡

  1、自由读,同位互读

  2、开火车读

  3、用词说话

  4、你还喜欢本课中的哪些词语?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媒体出示图:老师这儿有一幅图,谁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山、房子、小河)

  听说松鼠和小熊就把家建在了这里,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帮帮他们找家。

  戴头饰,扮演角色:

  这里风景这样优美,小熊和松鼠的家这样可爱,大家想不想生活在这里?那就请大家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来做一只可爱的小熊或快乐的松鼠吧!

  2、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⑴了解课文大意:我知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读读二至六自然段,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谁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学生读课文原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⑵重点学习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他们俩收到对方的礼物,可高兴了!书上有两个自然段写了他们高兴的心情,是哪两个自然段?(出示三、五自然段。)

  试着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学生自己读。)

  哪里直接写了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那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导朗读。)

  还有什么原因让你们这样高兴?

  看!除了纸船和风筝还有什么?(教师出示教具,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还有草莓和松果。

  是啊,小熊收到了可口的松果,松鼠收到了甜甜的草莓,能不高兴吗?还收到了对方的祝福。对,我们还收到了朋友的祝福呢!我们来读一读祝福的话。(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祝福的语气,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朗读整个第三自然段。

  小熊你很高兴,小松鼠你们呢?用同样的心情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单个读第五自然段(教师指导)。

  所有小松鼠读第五自然段。

  ⑶配乐朗读一至六自然段,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

  松鼠和小熊的友谊真让人羡慕,我们再在音乐声中分享一下友谊带给我们的快乐吧!我们来分工读一至六自然段。

  ⑷区别“漂”和“飘”: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个秘密呢!它就藏在这两个句子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教师小结: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3、学习第七自然段: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小朋友,你们想一想,他们可能会为了什么小事而吵架呢?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4、学习八、九自然段:

  ⑴小熊、松鼠,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能告诉小鸟原因吗?

  ⑵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齐读。)

  ⑶原来你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

  5、学习第十、十一自然段:

  噢,原来是这样啊!虽然你们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啊!那结果怎样了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十、十一自然段。

  结果怎样?(小熊和松鼠和好了。)

  友谊失而复得,你们的心情一定很复杂,咱们能不能通过读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先自己试试。

  ⑴学生读第十自然段,听完他读,我也忍不住想读读了,但又怕读不好,大家能帮帮我出出主意吗?

  “再也受不了了”,应该读出松鼠实在忍受不住,特别想和松鼠和好的心情。

  “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应该读出松鼠很想和小熊和好,很急切很真诚的语气。

  有了大家的帮助,我就有信心读好了。(教师范读。)

  你也想试试吗?一定比我读得更好!

  单个读,齐读。

  ⑵学生读第十一自然段,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读呢?

  6、拓展练习:

  ⑴是啊,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一只只纸船载着他深深的情意顺流而下,小熊看到这么些纸船向他漂来,会怎样呢?

  ⑵小熊、松鼠,经历了这一切,你们以后还会闹别扭吗?(不会。)

  我知道你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大家说得太好了,相信每位同学都能牢牢记住你们的话,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呵护友谊,愿我们大家永远是朋友!

《风筝》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进行探究性学习,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充分利用 CAI 辅助教学。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源与教具:CAI 辅助教学,准备鲁迅的相关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

  一、精彩瞬间、情节回顾

  情境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疏通了《风筝》这篇散文诗的思路,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地学习和探讨,走进鲁迅,走进那个时代。首先,请看精彩瞬间回眸。 (CAI 画面展示)

  二、表演导入、提纲挈领

  1、好的文学作品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启发人思索,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本文亦如此,简炼传神的语言将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是哪一件事深深地埋下了“我”二十年后忏悔的种子?下面三位同学分别饰演叙述者、“我”、小弟。

  2、(CAI 问题展示)

  ⑴ 风筝被毁坏了,小弟是什么心情?

  ⑵ “我”当年是什么心情?现在是什么心情?

  3、师明确后板书:

  板书: 蛮横无理 悲伤绝望

  4、“我”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地来这样管理教育小弟呢?

  生讨论:封建的长幼尊卑观念,以前长辈是这样教育我的,我同样以这种方式来教育弟弟,并不以为自己错了,这真可谓是一种清醒的糊涂。看似关爱,实则是残酷的剥夺,是一种精神虐杀。多年后,回忆起来,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后悔和自责。

  5、指导朗读。生齐读本段。

  三、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1、导入:“我”是否能够一直以这样的胜利心态坦然自居,是哪一件事让我有了重新的认识?在这一环节的自主性学习中,我们提到最多的问题是什么?(CAI 问题展示事先搜集的问题)

  ⑴ 为什么说我是“不幸”地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

  ⑵ 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从中你又感悟到什么?

  2、分成两个大组讨论,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言。再抽生回答。

  3、自己一向认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一接触科学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了良心的谴责,并不以年代久远而宽恕自己。

  板书:反省剖析

  4、小时候,我对小弟管教粗暴,多年后,我向他道歉时,他却已经忘却,我的过失无法弥补,无从弥补,在当年,这是一种爱,但现在想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但当年虐杀者和被虐杀者都被愚昧的观念支配,彼此都不认为有什么错。虐杀者横行无忌,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

  板书:全然忘却 麻木不悟

  5、小结:这是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体弱多病的孩子,天真聪明的孩子,你看,别人做的是蟹风筝、蜈蚣风筝,他却能做蝴蝶风筝,多美的蝴蝶风筝,可是却由于我的和弟弟的麻木不悟,这只蝴蝶风筝最终还是未能如愿以偿地飞翔于蓝天上,这正是当时儿童的悲哀,正因为这层层思想的阻碍,这只风筝才难释重负,不能展翅飞翔。

  师完善板书,成展翅飞翔的蝴蝶状。

  四、深情朗读、感悟全文

  CAI 配乐,学生分小组朗读。

  五、出示书籍、延伸课外

  中篇小说《阿 Q 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14篇,其中,中篇小说《阿 Q 正传》作为代表作,深刻地勾画了一个贫苦农民阿 Q 典型形象,他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欺欺人、自我安慰,苟且偷生,内心麻木不仁,用幻想来战胜困难。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散文集《朝花夕拾》10篇是回忆性的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出了私塾生活的乏味与压抑,那时候,老师只让学生终日读书、习字、对课,连发问也不允许,让他非常怀念百草园。这怎么能适应儿童活泼的天性呢?

  还有杂文、文学批评等体裁。

  我们知道,鲁迅之所以弃医从文,就是因为当时有感于中国民众的普遍的麻木不仁的心态。鲁迅决心寻求救国真理,唤醒民众。他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文学斗士,小说集《彷徨》题诗中写道: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正是他在那个时期作为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真实写照。我们下去之后可以多接触鲁迅,多了解他那颗忧国忧民的至今还在不停跳动的火热的心。

《风筝》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通过预习和教师强调,学生掌握本文重要字词。

  2.通过阅读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一篇课文主要事件的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能够抓住本文叙述的主要事情。

  2.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明确本文的亲情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三)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明白为父母者虐杀小孩的天性是可悲的,而更可悲的是社会使得人们慢慢的忘却的这种可悲,于是这种可悲可能会一直延续下去。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文中的思想

  作业内容

  1.抄写生字和常用词语。

  2.你有过类似的父爱经历吗,请你写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儿时的回忆多半是美好的,不过如果因为你的父母曾经粗暴的干涉过你的喜好的时候你的回忆会带些苦涩,你可曾想过许多年后的父母想起这样的事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今天我就一起来感受一下。

  二、朗读课文,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板书重要字词。

  2.教师稍微讲讲重要字词。

  3.指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思考:作者叙述了他曾经做过的一件错事,是什么?对此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说明:因为鲁迅的语言不易理解,因而设计学生分两次朗读课文,有利于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把握故事内容

  1.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对不同的意见要及时评价和分析。

  方法指导:人物是谁?什么事件?最后的结果怎么样了?

  2.对这样的`错事,作者鲁迅一开始的态度怎样?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分析。

  说明:从概括文章情节到把握人物情感,难度加大,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方法指导:做错了事,作者有没有感到愧疚,有没有后悔的?文中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

  注意把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四、分析人物

  1.结合上一个问题:大家对作者的这种做法如何评价?

  说明:同学的答案各不相同,引领学生分析,各自陈述自己的看法,以此引出另一个问题。

  2.许多年后作者的弟弟对这件事又是什么态度啊?

  说明:以此引领学生读出鲁迅悲哀的情感与弟弟的忘却的对比,对作者这是一种更大的惩罚,对弟弟呢这是一种忘却的幸福还是人生成长中的不幸哪,儿时的天真、游戏天性为何全然忘却呢?

  五、领悟情感

  在学生对上述问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本文的难点:这是一篇反映亲情的文章吗?如果是,你从哪儿读出来了?如果不是,为什么?

  教师总结:作者对儿时的弟弟做了一件“精神虐杀”的事,这对小弟弟是一种残忍,这可以看出当时的时代为父母者对子女不合适的期望,但这也是一种亲情,只不过没顾忌儿童的天性;待后来作者幡然醒悟,可悲的是弟弟已全然忘却,这对作者更是一种沉重的悲哀,表现了哥哥对弟弟的眷顾之情,也是亲情的表现。

  板书设计

  风筝

  鲁迅

  人物:我————弟弟严厉的的亲情

  事件:毁坏风筝——想补救眷顾之情

《风筝》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复习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目标:以读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创设情境,换位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教学的难点在于对课文内在人文因素的把握,即: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

  1、复习词语,全班齐读

  松鼠山顶山脚幸福但是愿意取下折纸船扎风筝抓风筝受不了乐坏了漂啊漂飘啊飘

  二、初读了解课文

  1课文写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观看课文动画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刚才我们读了课文,睡能告诉老师,小松鼠和小熊分别住在哪里?(课件展示家的位置)

  2、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读读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谁能告诉老师,他们两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是什么让他们成为好朋友的?

  (2)生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3)请生个人读,检查生读书情况,再请生评价

  (4)重点学习第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心情

  1、哪里写了松鼠和小熊的心情?“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教师通过课文插图,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小熊和小松鼠的.表情,语气,动作。

  2、请学生上讲台表演,再要求全班学生把乐坏了表情表演出来

  3、用高兴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区别“飘”和“漂”

  (2)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的家门口

  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不同,这个“漂”是三点水,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另一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

  4、学习小组学习第7—11自然段,体会情感

  (1)小熊和小松鼠吵架了,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2)他们分别做了什么?

  (3)谁先提出和好的?

  四、总结全文

《风筝》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能力:积累字词,感受作者别具特色的语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主旨,进行探究性学习,获得思想启迪。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字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主旨。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教学过程 与方法]

  本文难点较多,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在通读两遍后,仍然难以把握文章的要点。因此,以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前准备]

  x学生: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可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

  x教师: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过程 中。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导入

  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作者简介/背景介绍)

  二、预习检查(多音字、形近字、部分词语释义)

  三、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要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

  1、 课文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2、听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明确:

  1、文章说的是小时侯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2、 悲哀(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四、质疑探究

  (过渡)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提出几个问题,探究文章的结构脉络。大屏幕投影出示: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

  3、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4、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

  5、最后,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明确:1、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理解。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2、从手足之情上看,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十几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要讨小兄弟的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3、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

  4、从鲁迅的自省精神看,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严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也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5、从小兄弟身受“虐杀”而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鲁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脚在这一点上,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认为不正当,以为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

  x至此,从作者悲哀的情感主线可以得出文章的整体脉络(见大屏幕)

  五、多角度阅读,探究文章主旨

  (过渡)《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

  1、兄弟手足之情。

  2、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

  3、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

  4、对被虐者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的忧虑和痛惜。

  六、课文写法归纳,指导写作

  1、记叙的顺序有三种,本文是哪一种? 顺叙、倒叙、插叙

  2、从文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书中插图体会)

  明确:

  1、插叙

  2、从课文三、四两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小兄弟是一个瘦弱、多病、胆小、懦弱,但天真、活泼、聪明的儿童。而“我”则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形象。

  七、拓展与体验

  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x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制作个风筝,相约来年三月三大家来操场放飞。

《风筝》教学设计15

  【教学过程】

  一、猜题中揣意

  1.填空:(板书“风筝”,齐读)说说有些什么样的风筝?(自由的、漂亮的、栩栩如生的)

  2.猜题:(把课题补充完整)课题给予的是“理想”一词,请大家猜测一下,课文会赋予风筝什么含义呢?

  【设计意图】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眼,而又常常被学生忽略,猜一猜,揣摩一下,可感知题目的精心,也为学文作好铺垫。学生在习作上的通病是不会精心取题,不懂得含蓄地将题目与文章的主题融合,所以平时的阅读教学应充分关注这一点,适时利用教材的优势顺势引导。

  二、浏览中明构

  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再看看内容与我们的猜测相同吗?

  2.明确内容。文章是写什么的?(写人)写人的文章却以物为题,以前也学过这样的课文,有什么特点?(物与人之间一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浏览课文。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事来表现,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⑴概括事例:笑谈腿疾;板书;放风筝。

  ⑵归纳分段:前两件事可归在一起,同为刘老师的“工作”部分,“放风筝”为他的“生活”部分。(对应段落分段)作者在选材的时候既关注了刘老师的工作,又关注了他的生活,你们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与内容,明确选材时既关注工作,又关注生活,更能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形象和内心世界。对比学生习作情况时的选材单薄,从篇章的布局结构上有一个较好的指导作用。

  三、赏景中循路

  1.赏景。看看文章是怎样引出刘老师的。(读1~3自然段)(明确不属开门见山,而是由景引出,娓娓道来)

  2.循路。(出示三个拟人句)⑴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特点?⑵这三个拟人句能不能调换?(明确作者思路清晰,由春景带出风筝,然后由风筝引出人物,自然含蓄,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3.仿说。你的一个好朋友在秋天的季节离开了你,你想起他,可以怎么写?

  【设计意图

  一个典型的触景生情、见物思人式的开头,在赏景中及时抓住练笔的机会,明确思路后创设情景让学生仿说,为最后练笔作了指导和铺垫。教学的资源一旦被发现要及时充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用足文本,真正体现“用教材”。

  四、悟情中得法

  1.学习“笑谈腿疾”。

  ⑴介绍人物。(出示相关句子,指名读)读着作者的介绍,你心头涌起的是怎样一种情绪?(深深惋惜其不幸)

  ⑵体会内心。然而刘老师本人却是这样说的——(齐读刘老师的话)从中你听出了什么?

  文中的“只是”两字可用“致使”,为何刘老师用“只是”?(从一份宽容中感受到人物的乐观、开朗、自信)

  ⑶“酸涩”勾连内外。字面理解:这里有一句“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何谓“酸涩”?

  勾连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曾经心里泛起过酸涩?(启发拍毕业照时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的体会)那么文中的同学们又为何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呢?(为刘老师的不幸惋惜,同时被他的开朗、乐观而感染,内心十分复杂)

  ⑷小结提升。仅有描写刘老师的语言和外貌的片段可以说“泛起酸涩的感情”吗?(明确作者选材的精心,只有将两个片段放在一起,才能这样说)

  填空:刘老师虽然( ),但是( )。

  【设计意图】

  一段文字分两块学习,最后由“酸涩”勾连起来,既悟得人物的精神和师生的情谊,又习得了写作的.方法。学生在构段方面也常缺乏新意的,如何剪裁加工材料是写好文章的一大技巧,在这里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酸涩”一词悟得作者的写作技巧。

  2.学习“板书”。

  过渡:就是这样一位残疾的老师,作者没有写他怎样上课、怎样辅导学生,却选取了“板书”这样一个细节,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⑴默读。圈画批注。

  ⑵交流。(在刘老师分解的动作中体会精神)

  填空:刘老师的这一转,是()的一转,也是( )的一转。

  ⑶体会。是什么力量使刘老师能够坚强地面对这一切?文中同学们的心头又涌起了什么样的感情呢?

  【设计意图】

  关于刘老师的两件小事,运用两次精当的填空练习,抓一个细节,人物的精神得以凸显,同时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回扣中练笔

  1.总结。刘老师的这根圆木棍,撑起的何止是他残疾的左腿,撑起的何止是他强壮的身躯,撑起的更是他那一份——对工作的热爱。两件小事中,刘老师的形象逐渐清晰高大起来,此时,你看到的是怎样一位老师?填空:一位( )的老师

  2.回扣。此时再回过头来看一下文章的开头,你能从中读到刘老师的影子吗?或者还能读到一些其他什么呢?(人物的影子和师生的情谊流露在字里行间,真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开头啊)

  3.练笔。(二选一)作业一:模仿课文的开头,续写一个片断,可以写你的朋友、亲人或老师;作业二:以“我的心中不由得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为结尾写一个片断。

  【设计理念】

  感悟人物精神风貌后再次阅读开头,有了新的深刻的认识,明了文章在叙述时的精妙,并趁热打铁,练笔提高写作水平。

  “课文表达了什么和怎样表达的,是同一个事物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是一只飞翔的小鸟不可或缺的‘双翼’。”(高林生语)因此阅读教学要将两者有机融合,还 要把理解与把握课文表达了什么和课文如何表情达意的相融合,注意提倡用心去体会课文是如何表达实体与过程的。整堂课将情与法有机地融合,既关注文章写了什 么,又关注了表达的方法,随学随练,读写真正结合,保证了阅读教学的质量。

【《风筝》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风筝教学设计15篇05-26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优秀09-21

《花儿也会放风筝》教学设计06-01

风筝教学反思05-11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07-14

风筝教学反思【必备】07-07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06-06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10-04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