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第2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能在实物和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作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探索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对称的美。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现象引入教学
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我昨天到眼镜店看到了一副眼镜,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我要不要买呢?(用课件出示一副不对称的眼镜图片)
学生汇报:不买,因为两边不一样,不对称??
师:大家都说眼镜不对称,到底怎样才是对称的呢?可以用手比划一下。
生:比划两边大小一样就是对称的了。师板书:两边一样
师:这两幅中买一个可以吗?看来眼镜我得选一个对称的才行。感谢同学们,真会出主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对称”的数学知识。板书:对称
二、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欣赏一下生活中的一些对称现象(课件出示图片:外国国旗、脸谱、飞机??)
师:春天来了,同学们都喜欢外出放风筝,看这两只风筝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生:左右一样,都有翅膀。追问:左右两边的翅膀长得怎样?
师:再看下面几张图,它们有着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对称的,两边都一样。
师:说一说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的对称现象吗?教师里有吗?
生:举例??
师:生活中的这些对称现象,把它的形状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就是图形。我这里请来了几个图形,认一认,(衣服、树、葫芦、箭头、医院十字形符号。)
师:请问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追问:你能用什么方法,动手证明它们是对称的?可以动手折一折。
师:衣服这个图形,谁来证明?(请生操作)
提问:你用的什么方法?(生:对折。)
怎样对折的?(生:左右对折)
然后你看到了图形的两边怎样了?
(生:重合了,一样,不多不少。)
是一部分重合还是完全重合?(生:完全重合)
师:我用这四个字表示你们对折后看到的。板书:完全重合
示范表演:申出左手,右手对折完全重合。(感受完全重合)
师:下面再请4个同学用对折法,折一折这4个图形。依次说一说??。
如:生1:我把
生2:我把
边完全重合,所以它是对称的。
小结:同学们真棒!像这些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数学上叫:“轴对称图形”。现在你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图形吗?(生: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
师:我这儿还有一个图形,紫金花形图片它是对称的吗?用对折法试一试。(生:示范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他不是对称的)
三、认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把这些图形对折后,中间都留下了一条直直的折痕,这条折痕刚好
把这个图形怎样了!(生:分成两边一样了)
师:可以把它分成左右两边,上下两边,斜着的两边一样了。我们也给这条折痕取一个数学名字:“对称轴”
师:衣服的对称轴,我们用虚线把它画出来,画的时候,要超出图形的两端,这样就更容易看到折痕所在的位置了。师依次画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指出紫金花图没有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四、练习巩固
1、找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指一指
2、找出轴对称图形,对的打“√”,错的打“×”。
3、数字、字母、汉字也可以写成对称的'。
4、生活中的一些汽车,银行标志也是对称的。
小结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生:略)
五、实践操作
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张白纸,你们能运用对称的知识用这张纸剪一件衣服吗?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完成,好吗?
(1)、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出示课件)(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2、你能剪其他图形吗?如:松树、桃心、葫芦等。
(1)、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剪一剪,选择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看谁既会动脑又会动手。
(2)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四、课堂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张贴学生及及教师的剪纸作品
教师教学设计2
小小金箍棒(大班)
目的:
1、激发幼儿对体育游戏中创造活动的兴趣,同时培养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
2、通过玩耍纸棒,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提高身体的平衡潜力。
3、促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不断丰富经验,感受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准备:
报纸棒若干、场地布置。
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幼儿独立的活动。(一名幼儿带领大家绕场地跑)
2、教师带领幼儿一同活动(听信号变换跑、跳跃、下蹲、划船)。
场地布置
二、游戏活动:
引语:“我们是花果山的'美猴王,这天一齐出来操练。”
1、教师运用纸棒的引导活动:(投掷)
2、幼儿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的创编活动。教师巡回观察,适时的介入帮忙。
3、小组创编活动展示。
4、真假小猴王:幼儿分为两队,手持“金箍棒”,背靠背站好。听到信号后,一队跑,另一队转身追,并用“金箍棒”拍假小猴王。(拍击臀部)
重复游戏。
三、游戏评价:
1、对幼儿们的活动表现进行表扬,个性是有进步、有创意的。
2、对游戏中自我保护进行分析。
3、鼓励表现突出的幼儿。
教师教学设计3
1、教学基本功尚可,能利用对话,播放录音,观看录像片断、图片等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听、说、读、写);
2、能利用网络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分享成果,获得成功喜悦的情感、态度,并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3、引课能跟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 合作精神;
4、能创设例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本节课实际上不需要利用网络教学,只需要引用多媒体课件就足矣;
6、课堂教学方式较传统,希望年轻教师要大胆探索、大胆改革。
7、建议: ①板书; ②引导学生做笔记;③教学节奏感的控制(“激情”);④注意答案播放时机的控制;⑤多“靠近”学生,加强交流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8、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学生主持分组抢答活动,促进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采用激励式评价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溶入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9、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能系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能与考纲中的考点紧密联系,针对性较强;
10、能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能拓宽课本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11、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资料(问题)和总结归纳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教学设计能大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力求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教学过程课堂氛围生动,活跃轻松(教师的表情亲近感)教学效果总体良好;
13、能按常规教学思路落实好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
14、教学设计思路总体上较清晰,能通过创设例情景,学生探究实验及“活动”等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分析讨论数据处理,培养学生分析例的能力等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15、能利用网络优势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16、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资料,使学生直观感受学习内容;
17、能通过创设例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能利用课件直观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18、能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
19、教学过程逻辑性较强,教学思路严谨,作为一名新教师来说教学基本功较 扎实;
20、教学设计思路尚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通过过渡语言的把握,教学节奏的控制以及师生互动的促进来展现教学设计,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1、建议:在现代化教学中,还应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肢体动作等情感艺术,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2、能创设思维,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发表个人观点;
23、体会:利用例贯穿于英语教学中,确实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及掌握学习英语的基本技能。
24、能通过物理学史的教学,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5、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新教师的缺点),注意控制课堂节奏、语言节奏
26、教学方式较传统,应利用例引发同学思考、讨论,活跃同学思维,提高课 堂教学效果。
27、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且课堂教学实施较好,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28、倘若更好把握语言的节奏、情感,鼓励更多同学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动性,则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29、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知识由浅入深:谆谆诱导,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维,
30、能创设例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促进师生互动,但应留有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动手、动脑,训练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1、能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录音→录像片段)→资料库
32、建议:注意语速、节奏以及过渡性语言(数学的逻辑);让学生充足的时间发表意见;课堂容量较大;注意板书;小游戏→亲身体验(与实际相结合)→调查研究→研究性学习课题,能利用课件展示示意图、实验过程进行直观教学,较好突破教学中的一些难点;能利用点拔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的效果;
33、能借助多媒体播放电视片段,使学生“身临其境”为学习理解课文打开“方便之门”;
34、能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直观感受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亲身”体验);
35、能利用课前演讲及课文资源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
教师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更、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课,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感受文中美的因素,培养环保意识,使学生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脑袋圆圆、眼睛圆圆,满身绒毛,尾巴像伞。
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松sōng
是平舌,鼠shǔ是翘舌。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想知道什么呢?
二、熟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老师读。同学们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朗读反馈指导。
三、自读感悟
(一)练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二)汇报交流。
1.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读这段时是什么心情,怀着这种心情朗读课文。
2.谁喜欢第二段?指名读。注意读出思考的语气。
3.谁喜欢第三自然段?说说读第三自然段时是什么心情。用担心的语气朗读课文。(生试读师指导师范读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4.指名读第四、五、六自然段。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并读出喜悦的语气。
5.其实每一段都很美,课文缺了哪一段都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让我们捧起书,从头到尾有感情地读一遍。
四、实践活动──画未来
1.学了这篇文章,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
2.小松树埋下的松果已经长出了一棵棵挺拔的小树,请大家用画笔让小松树章得更加高大吧。
第二课时
一、认字
(一)初步感知。
1.出示生字词:
聪明
活泼
突然
眨眼睛
如果
主意
总有一天
以后
2.自由认读,不会的看拼音,也可问同学。
3.同桌之间检查。
(二)巩固练习。
1.给带点字交个朋友,组成新的词语
2.认读生字练习:全体同学把卡片摆放好,老师或学生读生字,全体同学赶快从卡片中找到生字并举起来。
3.游戏:
(1)编、猜字谜。
(2)智慧博士送信:先将字(词)卡发给部分学生,老师语言描述,拿到该卡的学生把字卡送给老师)
二、写字
(一)示范引导。
1.出示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仔细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3.讲解要点。
心字底的写法:不要把卧钩写成竖弯钩;意中的心字要比总中的心字更扁一些。
更字的关键一笔是竖撇,一定要先竖后撇,而且要从竖中线起笔,穿过日字开始拐弯。
以字的第二笔点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后字中出现了两个撇:平撇和竖撇,平撇要写平,竖撇要先竖后撇。
(二)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1.要求学生临一遍、对照一下,找到不好的地方,再观察前边的范字,看准后再临写。
2.教师巡视,发现姿势、书写等问题及时纠正。
教师教学设计5
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掌握33个词语。
2..初步学会据词定义,知道把词语中几个字的意思连起来想想,就能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能查出指定词语中带点的字,并据此确定其恰当的意思,再说出整个词的意思。
3.能用“兴致勃勃”写一句话。
4.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对课文词句的理解,想象出节日的大街的繁华景象,体验节日里人们的欢乐心情。
课时:
二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读准字音,熟记字形,理解其在词语中的意思,能正确,规范的书写。
2.能通顺,流畅的朗读课文,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了解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是“学会据此定义”并在尝试中初步学会这一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引入学习关注。
(1)谈话:新年刚过,大家从充满节日的气氛的社会,家庭回到学校来了,节日的欢乐一定还在同学们心目中荡漾,节日的情景一定还深深的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今天要学的课文是《节日的大街》,课文写了节日大街的什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
(2)请同学谈谈自己预习了什么。归纳学生的回答,确定预习的基本
操作方法。
(3)自学课文,重温预习内容。
2.学情交流,反馈自学成果。
(1)朗读课文,检验自己的朗读水平,按是否“正确,通顺,流畅”互为肯定或指正。
(2)根据自己的感觉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讨论“学习提示”也教给大家一个什么读书方法,充分发表自己对“学习提示”内容的理解。教师归纳这种方法叫:据词定义。
(4)交流识字,学词情况,运用“据词定义”法理解词语。
读词语,说意思。处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老花镜,随风飘动”,
训练据词定义,并把几个字的意思连起来说出词语的意思。
练习书写:
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2.两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对课文词句的理解,想象节日大街的繁荣景象,体验节日里人们欢乐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指导课文有3个自然段,能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和3个自然段的互相关系,从而明白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节日大街的情景的;能回答课后问题,知道课文是怎样写节日大街商品很多的。
3.用“据词定义”的方法理解“兴致勃勃”,并能用来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1.回顾谈话,诱发学习动机。
(1)回顾上节课讨论的“课文主要讲什么”的内容。
(2)提示:课文主要讲什么,细读课文后来辨析。
2.积极阅读,找出学习疑难。
独立阅读全文,思考课后和自己的问题。
反馈交流:
(1)课文为什么分成3个自然段,每段各写了什么?3段之间相互有什么关系?品味课文语言文字或写法上的特色。
(2)第1自然段:课文为什么把节日的大街比喻成“河”?第二自
然段:课文是否紧紧抓住一个“街”字写的?根据“街”字找一找这段课文写了那几个方位?并用“/”把这段课文分成3段。
朗读每一部分,体会哪些情景描写使你觉得充满节日的欢乐,学会有感情的
回答课后问题2:从“百货大楼”——“街头小摊”,从“大件商品”——“小商品”。注意:句子有……有……还有……”每挡含两个内容,
与以前学的不同,与“应有尽有”是什么关系?
第3自然段:读本段课文后说说节日大街的夜晚是怎样的,把自己认为写“彩色”和写“欢乐”的句子分别读出来,读得有感情。
联系上段,把写大街“彩色”的句子都归并起来,然后统统丢掉,读剩下的课文,说出自己有什么感受?
朗读
(4)小结:今天是同学们靠自己的能力读懂了全文,老师只帮了一点小忙,这样读书,同学们的本领会一天一天大。
3.作业
教师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热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示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师展示: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漂白过的食物,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
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SO2。
【板书】课题3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1、SO2的物理性质研究
教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X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首先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SO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教师提问: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思考下我们从哪些方面可以确定SO2的物理性质呢?
教师引导:回忆上节课研究氯气的性质的方法,思考从哪些方面去研究SO2的性质。
教师学生共同活动:说出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面去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
教师设问:你对哪条性质还不了解?你能利用一个装满SO2的试管来设计实验说明吗?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SO2的溶解性。经过实验大家观察到,SO2是溶于水的。
学生归纳SO2物理性质: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板书】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易溶于水
2、SO2的化学性质研究
【板书】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探究一:从分类的角度SO2属于哪类物质?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
教师引导提问:下面我们从分类的角度想,既然SO2溶液显酸性,那么SO2属于哪类物质?想想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
学生讨论回答:是酸性氧化物,(总结归纳出S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反应,和碱性氧化物反应,和水反应等等。
教师活动:请两位同学来黑板上给大家展示一下SO2与CaO、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师生共同判断正误。
探究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教师活动:农民伯伯夏天劳作的时候也是带“太阳帽”的,他们这个太阳帽是用草编的,相信很多同学都没有见过,没关系,请看大屏幕,(展示新草帽、旧草帽图片),同学们看看两个草帽颜色有区别吗?说明SO2有什么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颜色不同,说明SO2有漂白性。
【板书】2、SO2的漂白性
教师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第90页关于SO2漂白性的原理和其不稳定性,想想具有漂白性的物质还有哪些?其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是不是相同?
学生阅读思考:上节课学过的氯气也有漂白性。氯气的漂白是因为它的氧化性。
教师提出问题: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思考SO2具有哪些性质?
学生实验探究:上讲台将SO2通入到老师准备好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并对反应后溶液进行加热。
教师引导:大家观察分析下,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几价?说明什么呢?
学生回答:正四价,处在硫的中间价态,所以可以得出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板书】3、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学生讨论探究:由学生代表上讲台用教师提供的试剂(石蕊试液、SO2水溶液、品红溶液、双氧水、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仪器或用品,选择合适的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SO2具有还原性。
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讲授:SO2的氧化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来理解,大家请看黑板(写出SO2与H2S反应化学方程式,带领大家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教师设问:我们刚才学习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大家也说出了两者的漂白原理是不同的,那大家会不会应用呢,我们通过一道习题来巩固下:
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体积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充分混合后,通入湿润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发生什么现象?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教师陈述:我们请同学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其他同学认真听作补充。
学生回答: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二氧化硫,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师肯定鼓励。
作业
收集当地的雨水样品,测定其pH。如果是酸雨,分头了解产生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的建议。
五、板书设计
教师教学设计7
一、 教学内容:
1.五步拳:预备姿势及 1—3 式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说出 1—3 式的动作名称术语;80%的学生能根据教师口令做出动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仿、分组体验等练习方法,体会动作路线,用力方式,感受武术精气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愿意表达内心的想法,积极改正自身不足之处。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预备姿势及 1—3 式的` 手型、步型、步法等动作方法。
教学难点: 动作路线清晰,方向正确,连贯有力。
四、 教学过程:
( 一 ) 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课任务要求,安排见习生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师生行“抱拳礼”互相问好,说明本课学习任务和要求。
要求:精神抖擞,队列整齐,步伐一致。
( 二 ) 准备部分
1、游戏:桃花朵朵开
游戏方法与规则:学生围绕老师拉成一个圆,以一定的速度圆形跑,在跑步的过程中老师会随机报出一个数字或者一个数学算式,学生迅速组成一个队,落单的男生可做两个俯卧撑,女生两个下蹲起。
2、连贯性的徒手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跟着音乐口令师生一同做操,做的过程中学生尽量跟上老师的节奏,遇到不会做的动作跟着模仿。
( 三 ) 基本部分
1.复习:武术基本手型和基本步伐,并给与鼓励性评价
2.新课讲授
教师教学设计8
一、参赛人员
下列组别按其总人数的25%,推选出组内初赛人选(其中科组长、备课组长占50%;普通老师占50%),再按组内初赛人数的40%,评出参与学校决赛人员。
二、程序及时间安排
1.第5周星期一前推选初赛人选(初赛召集人负责,初赛负责人进行资格审核)
2.第5—第7周星期三组内比赛。(初赛召集人负责,初赛负责人跟进;组别内成员听课、当堂打分,当堂提交评分表,初赛召集人负责统计好分数,上报教导处)
3.第7周星期四前上报决赛人选(初赛召集人负责)
决 赛
一、比赛评委:
学术委员会成员及教导处行政:xx
20xx学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xx
二、比赛时间:
第8周周二第5——7节;周三第4——7节;周五第3——6节
三、上课地点:
报告厅(文化科)
四、比赛规则:
1、各参赛教师必需于第7周星期五前到黄主任处抽签,先到先抽,决定自己上课班级以及上课节次,并且上报课题名称,以便安排赛程。
2、各参赛教师第8周周一上午上传教学案电子文本至“备课系统—教研室—20xx学年教学比赛教案”中,教学案字体及排版格式要求:课题(大标题)黑体三号,学科组、授课人黑体4号,正文小标题宋体四号,正文宋体小四;行距固定值23;页边距2厘米;纸张A4;不合要求将会影响评分结果。
3.设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6人。
五、注意事项:
1、每位参赛教师自行双面打印教案30份以上,交给科组长,由科组长在上课时间派发给听课老师,评委不用。
2、上课班级当天参加比赛的课统一由学校征用,原上课老师辅助班级学生的组织工作,负责把学生带到比赛教室,并协助安排学生位就座。、
3、安排在第6节上课的班级不需要做眼保健操,学生拿好课本及学习用品在原第二节上课老师的指挥下到达上课教室。
4、参赛教师如原来该节有课的必须先调好课。
5、参赛教师必须提前20分钟到上课教室调试电教设备,如果有问题请致电林许华老师(短号61100)。
六、听课教师要求:
1、科组有决赛选手的.,本学科老师必须参与听课,另每位老师至少选听一节非本学科教师的课,陈宝贤主任负责教师签到及统计,此任务作为期末质量评价的一项指标。
2、听课老师必须提前到达听课地点,不迟到,不早退,不接打手机,不交头接耳,认真观摩;
3、有参赛教师的科组必须利用科组活动时间认真进行组内评课。
七、颁奖时间:
第10周周一晚修教师会
八、颁奖程序(主持人:刘xx)
1.小结本次活动;
2.宣布获奖名单;
3.部分评委点评(一、二等奖课例);
4.听课教师谈收获;
5.宣读颁奖词(一等奖课例);
6.颁奖;
教师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
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
板书: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教师教学设计10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对诗中意象的赏析,体会它塑造的意境
通过对诗中关键字词的把握,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教学设想:对于诗歌的学习,学生总是感觉很茫然,似乎鉴赏诗歌没有规律可循。通过对杜甫的《登高》一诗的鉴赏分析,以及对有类似特点的诗歌《送友人》的鉴赏,使同学们把握两点学习诗歌的规律,为他们以后学习与《登高》类似的诗歌时提供一些借鉴。
教学过程:
导入:各位同学,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它的作者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登高》。
作者简介:因为以前同学们都学过他的一些诗歌,所以对杜甫有所了解,哪位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人又称他为杜少陵,又因他曾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他的作品大都收在《杜工部集》里。他的诗歌因为多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所以又称他的诗为“诗史”。他和李白、白居易一起被称为唐朝三大诗人。
杜甫一生不得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他34岁时,抱着“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来到长安应试求官。适逢奸相李林甫玩弄权术,应试人无一录取。杜甫困守长安达十年。又值安史之乱。他颠沛流离。闻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他前往投奔,被叛军捉住,押回长安。后来逃出,一人到达唐肃宗的临时驻地凤翔,皇上授他左拾遗的官职。上任不久,因为宰相房琯被罢官。他上疏营救,触怒皇帝,被贬官到华州。公元759年他辞官西行,到了四川,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草堂,就是杜甫草堂,三年后川军叛乱,他又开始漂泊流浪。后来在节度使严武的保荐下,做了节度使参谋等职,严武死后,他失去依靠,再次辗转于江陵、岳州、衡水一带。公元770年冬天,这位饱经忧患的老人病逝在湘江水上一条小船里,时年59岁。(投影)
杜甫的一生四处漂流。他的诗歌大多都是反映他在四处漂流时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的这首《登高》,看看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他又是怎样来抒发他的思想感情的。
本文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诗中意象的赏析,对诗中关键字词的把握,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养成能鉴赏类似诗歌的能力。(投影)
所谓意象,就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提到的`景物,并对这些景物赋予了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投影)
我们举个例子来具体了解一下什么是意象?马致远的元曲,[天净沙](秋思)。大家都学过吧?现在齐背一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投影)
在这首元曲中写了哪些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18个字写了9处景物。前三句一个名词一处景物,这些景物写出了一幅秋日黄昏的萧瑟凄凉的画面。面对着这样的景物,远在天涯的游子自然而然的产生出一种思乡之情。曲中的这些景物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赋予了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这就是意象。
现在大家听我读一遍,注意我读的感情、节奏。
找几个学生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同学们再齐读一遍,注意读出感情。
鉴赏诗歌:
同学们来说一说看完这首诗,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发言来说一说)
现在我们来鉴赏一下这首诗。
教师: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风、天、猿、渚、沙、鸟。
教师:这六种景物构成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描述一下?
明确:急风在猛烈地吹着,天空寥廓,猿在不住地哀鸣。水中青色的小洲,沙滩上白色的沙子,鸟儿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尤其是猿的啼叫,在作者的耳中听来却是一种哀鸣,鸟儿和雄鹰展翅飞翔还不一样,而是在盘旋。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凄凉冷清的画面。
教师:我们把对景物的领悟与杜甫当时的处境和命运联系起来思考,说说这些景物在诗人看来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冷清而凄凉的画面。
教师:咱们再来鉴赏一下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放眼望去,看到的是落叶纷纷而下,长江波涛滚滚,向东流去。在这样的情境下,想一想诗人能联想到什么呢?
明确:无边的落叶,纷纷落下。遍地一片荒凉的景象。面对滔滔不绝地江水,想自己大半生的漂泊,年华就这样逝去,却没有建立功业。不由得使人悲上心头。
教师:颈联中有一个字可以说很明显的写出了作者的心情,大家考虑是哪一个字?
明确:“悲”字。作客在外,已经是够可悲的了,却又是离家万里,睹物生情,自然是悲伤而愁苦。“百年多病独登台,年岁已大,却又得了病,而且又是孤苦伶仃一个人登高台,作者的心情怎样,自然不难理解。
登高台想到了自己和国家的命运,一生中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现在却已两鬓斑白,岁月已逝。壮志不得申,如果有酒来消愁,那也是一件可以解愁的办法,可是却已戒酒了,只有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这种痛苦。
教师总结:对于这首诗,它的首联和颔联,选取了八种景物,来渲染出一种冷清而悲凉的气氛。为本诗奠定了抒情基调。
在颔联中,一个“悲”字,把作者的悲伤感情直白的表现了出来。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总结出两点规律,一是抓住诗中的意象的特点。不同的意象蕴含着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了解这些意象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明显的“猿啸哀、鸟飞还、落木、长江滚滚。”这些意象及其特点明显的为本诗奠定了悲伤的基调。(投影)
其次,就是抓住关键性的字词,颔联中的“悲”字,就是本诗的诗眼。通过这个字,进一步了解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投影)
教师:现在,给大家5分钟时间来读几遍,把这首诗背诵下来。
由学生齐背一遍。
鉴赏《送友人》:刚才我们总结了学习诗歌的两点规律,现在大家就来鉴赏一下李白的《送友人》,这首诗。(投影)。
给学生五分钟时间,由学生来鉴赏讨论。
然后由学生来发言。(略)教师略加指导、分析。
总结本课: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要学到大量的诗歌,对于诗歌的学习,本课只是为同学们学习诗歌提供点借鉴,知道些鉴赏诗歌的方法。鉴赏诗歌的方法以及鉴赏角度很多,希望大家能够不断探索出一些规律,从而能更好的鉴赏诗歌。
谢谢大家。下课。
板书:
登高
杜甫
意象: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关键字:悲
教师教学设计11
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谁会唱歌
活动目标
1.探索各种纸发出的不同声音。
2.能用纸来为歌曲伴奏,体验玩纸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复印纸、塑料纸、涤纶纸、卡纸若干。
音乐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一、尝试操作,发现发出声音的方法
1.“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告诉小朋友一个秘密,这些纸还会发出美妙的声音呢!”
2.“请小朋友去试—试,用哪种方法可以让这些纸唱歌呢?”(引导幼儿抖动纸、用手指弹纸、用嘴吹纸等)(难点)
二、自由探索让纸发出声响的办法。(重点)
教师:谁的纸会唱歌?鼓励幼儿自由选择纸大胆尝试。
教师:你的纸是怎么唱歌的?请幼儿为大家演示。
三、游戏:纸的大合唱
播放一段欢快、热烈的背景音乐,请幼儿尝试用纸来为音乐伴奏。
幼儿相互交换手中的纸,体验不同的'“歌声”。
活动延伸:
将不同的纸放在表演区内,供幼儿自由探索不同的纸发出的声音。
教师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两步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两步乘法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2.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间接信息灵活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预案:
一、情景引入激活思维
1、引言
教师介绍学校体操比赛活动情况。相机解释“横队”、“纵队”“方阵”等词。
2、收集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看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教师把收集到的信息写在黑板上。
每行有10人,有8行。有3个方阵。
3、提出问题
根据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1个方阵有多少人?)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提出:每个方阵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比一个方阵多多少人?等等。
4、解决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独立解决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5、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学生汇报时候要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即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教学预设]学生已经学过用一步乘法算式解决问题,看到主题图后会很快收集到数学信息,学生也能清楚表达出思考的过程,如下:
(1)、10×8=80(人)表示求8个1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8×10=80(人)表示求10个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7、总结学习方法
师生加以提炼学习方法:读----想----做----说,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
8、揭示课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运用学过的一步乘法算式引入新课,了解学生思维的基础,激活学生思维。然后经过总结学习方法,表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考过程来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充分准备。)
二、探究新知训练思维
1、出示刚才提出的问题: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
2、思考解决方法
(1)独立列式,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组长统计:本组有几种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评价
[教学预设]学生的解决策略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10×8=60(人)80×3=240(人)
第二种:8×10=60(人)80×3=240(人)
第三种:8×3=24人24×10=240人
第四种:10×3=30人30×8=240人
第五种:80×3=240人
第六种:10×8×3=240人或者8×10×3=240人
[预设处理:根据学生的回答与解释,教师相机用课件演示学生思考过程,利用课件的直观效应帮助中下水平学生渡过思维困区。黑板上去掉相同的做法,展示不同的算式。比较每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最简单的方法。基本方法鼓励全体学生都尝试做一做。)
3、课堂小结
(本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想、做、说等解决问题的思路中,做到先思后说,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注意严密规范把解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变为外在的表现形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有序性和合理性,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三、巩固应用发展思维
1、课本中的做一做学生独立试做
(设计意图:做一做的练习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通过这道题引导学生利用学会的思维方式,掌握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能判断出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补充问题并解答:
小青有两本相册,每本有24页,每页可以放4张照片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应用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教学设计13
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纸
活动目标
1.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纸.
2.感受各种纸的质地和用途的不同。
活动准备
面巾纸、白纸、蜡光纸、皱纹纸、纸箱片、硬纸板若干,每组一份用塑料筐装好。
幼儿用书第四册第24页。
活动过程:
一、自由玩纸,交流感受
请幼儿自由拿取筐里的.各种纸,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
讨论:你刚才摸到的纸是怎样的?
二、比一比。
分别拿出面巾纸和硬纸板、白纸和纸箱片,让幼儿再来摸一摸,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丰富词汇“硬、软、厚、薄”。(重点)
三、送纸回家。(难点)
1.先将桌上的纸送到软、硬不同的纸宝宝家里。
2.再将桌上的纸送到厚、薄不同的纸宝宝家里。
四、观察纸制品,了解纸的用途
1.出示图书、扇子、包装盒等纸制品,告诉幼儿纸可以做成许许多多的物品。
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启发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纸做的?纸可以做什么?教育幼儿爱惜纸张和书本。
教师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语的意思。
3、运用前两课学到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略)
(二)、揭示课题:
板书:“燕子”
1、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燕子的信息?
2、燕子南来北往,会遇到那些困难?
板书:“过海”
说说你所知道的大海?
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大海的?
出示:“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1、这一句话主要讲了什么?(海之大)
2、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说?(一望无边无边无际一望无涯……)
3、这种句式,我们那一课学过?
4、仿写句子:(略)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听课文录音,思考: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A、海之大
B、燕子飞
C、燕子落
D、爱燕子
(四)讲读第二节:划出写燕子飞的句子。
出示:“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燕子飞得辛苦)
2、从哪个词语看出燕子飞得辛苦?
理解“不分昼夜”“昼”是白天的意思。
3、从这一节中找出三对反义词:
北方---南方寒冷---温暖昼---夜
(五)自由朗读第三节,划出写“燕子落”的句子。
出示:“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1、说说“疲倦”的意思。----疲劳劳累
2、从那几个字中可以看出,燕子的确是“疲倦”了。
(太落伏)
3、“太疲倦了”还可以用什么来替换“太”?
(很挺好十分非常……)
4、词语比较:
“落”换成“飞”、“掉”可以吗?为什么?
“飞”---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掉”---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伏”换成“停”、“躺”好吗?为什么?
“停”---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躺”---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5、像“雨点一样”说明什么?----燕子迫不及待。
6、说说水手们是怎样对待燕子的?
出示“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理解“崇敬”一词。
为什么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对待那些燕子,“尊敬”它们的原因是什么?----佩服它们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那么,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燕子,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
水手们是怎样做的?说明了什么?
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水手会对那些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燕子说些什么?
对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燕子又会说些什么?
教师教学设计15
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反义词:胖瘦、高矮、上下、多少、长短等,感知相反的概念。
2.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故事幽默的语言风格,乐意大胆讲述绘本故事。
准备:
1.大绘本《棒棒天使》一本。
2.选择绘本第7~8页、第1O~13页、第18~19页制作成PPT。
3.自制小绘本(与PPT画面内容相同)的背景图,棒棒天使与胖胖天使图片每人三套。
4.实物投影仪一台。
5.小绘本《棒棒天使》若干,放于图书阅览区。
过程:
一、激趣导入——寻找角色形象上的相反特点
1.观察PPTl(绘本第7页),比较棒棒天使与胖胖天使的外形特征,引出主题。
师:今天,有两位可爱的天使来到我们这里。看一看,这两位天使长得怎么样?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这位天使长得瘦瘦的、高高的,像小棒一样,叫棒棒天使;她的好朋友长得胖胖的、矮矮的,像小球一样,叫胖胖天使。我们一起来向他们问好。
2.用肢体动作表现相反特征。
师:这对好朋友可真奇怪,长的样子正好相反。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他们的样子,好吗?
师(小结):棒棒天使瘦,胖胖天使胖;棒棒天使高,胖胖天使矮。
(析:小班幼儿尚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的语言有赖于动作、形体的支持。根据这一特点,我创设了故事情景并引导幼儿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理解相反的含义,并初步感受画面形象的幽默感。)
二、随机设疑——寻找故事情节中的相反现象
1.缓慢连播PPT2(绘本第8、1O、11、12、13、18、19页),重复两遍,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其中蕴含的相反的事情。
师: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天天在一起玩,发生了许多有趣的相反的事情。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说一说。(幼儿自由交谈,教师巡回指导。)
师: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在哪里?在干什么?
师: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的周围有什么东西?一样多吗?
师:大象和小乌龟一样大吗?
师:他们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一样吗?
(析:教师利用简短的提问引发幼儿关注整个画面,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中大胆讲述,在讲述中逐步提炼多组反义词。自动连续播放的课件让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走近幼儿,与他们进行个别交流。)
2.观看PPT(将PFT2中呈现过的所有画面放在同一个PPT页面上),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师:你发现了这其中哪些相反的事?请告诉大家。
师:谁能把这句话说得完整些?句子中要用上意义相反的词。
师:我们一起来做做这个意义相反的动作。
(析:幼儿在直观画面的暗示下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则适时提醒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讲述,并跟进提问,以帮助幼儿切合主题、准确讲述内容。教师在回应幼儿时有意识地运用故事原句,并用肢体动作帮助幼儿加深理解,同时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讲一讲、做一做。这一切相关策略的运用都建立在对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把握的基础上。)
师(小结):他们都会飞。一个在白云上面飞,一个在白云下面飞。他们的玩具就是天上的云。棒棒天使的云少,胖胖天使的云多。胖胖天使用一朵大云,做了一个大象滑梯;棒棒天使用一朵小云,做了一只小乌龟。他们比赛变魔术。棒棒天使一挥手,变出一条长长的彩虹;胖胖天使也挥了一下手,但变出的彩虹太短,不能用。
3.给自制小绘本贴上相应的天使并自由讲述,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棒棒天使应该在哪里,胖胖天使应该在哪里,然后把它们贴上去,好吗?在贴的.时候我们可以讲一讲这里面的有趣的、相反的故事。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关注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反义词组,并用短句讲述四件相反的事,同时纠正幼儿的一些不正确的表述。
(2)幼儿分享阅读,教师在投影仪上呈现1~2名幼儿的操作结果,并引导幼儿讲述故事。
(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培养讲述的兴趣是关键,养成大胆表述的习惯是重点。幼儿语言的发展需要反复刺激、不断强化,自主的操作和投影仪上的展示都能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营造出一个想表达的氛围,从而激发幼儿主动表达的愿望。)
三、欣赏原著——激发完整阅读绘本的兴趣
师: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在一起还发生了许多相反而有趣的故事,它们都藏在这本大图书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边慢慢讲述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讲到PPT中的内容时,教师稍作停顿,以暗示幼儿一起讲,特别是讲到反义词时,教师适当留出时间,以等待幼儿讲出来;当发现幼儿表述有困难时,教师则适当运用肢体动作进行点拨。)
四、拓展延伸——将活动逐步引向深入
师:在刚才的阅读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新的相反的事情呀?谁来说一说?(例如:横着飞,会淋雨;竖着飞,不淋雨……)
师:图书架上有许多《棒棒天使》的小书,自由活动时你们再去看一看,和同伴说一说这个故事,不懂的地方可以问一问老师,好吗?
(析:当孩子跟着教师完整阅读未删减的绘本故事时,新的内容激发了幼儿再次阅读的兴趣。适时将活动延伸到图书阅览区,可引导幼儿自主选择阅读,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
反思:
我觉得绘本阅读应是一个连续的教学过程,可以是多个高、低结构活动交叉进行的过程。在组织高结构的集体活动时,教师应多考虑幼儿接受能力的差异、活动有效时间的设定等综合因素,对绘本内容进行灵活的选择,通过有重点的引导,帮助幼儿把握绘本的中心内容和感情基调。在此基础上再利用自由活动时间等组织低结构的自主阅读活动,以形成对集体教学的补充。这样既体现了对原著的尊重,也照顾到了绘本阅读活动的完整性和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教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师教学设计11-20
物理教师教学设计11-30
教师教学设计精选15篇09-14
新教师教学设计05-04
物理教师教学设计特色01-12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09-15
教师教学设计 15篇01-31
教师教学设计 14篇06-12
教师教学设计15篇11-21
教师教学设计(15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