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
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不然,文本生动的情景就易被单个语言文字掩盖,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解读。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也只有参与,才能更主动更广泛地与同伴合作。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系列的板块运作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深入到文本中去,回应到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中来,以求语文教学的真正有效。
一、紧扣重点词,切入文本
1.请学生说说“呼风唤雨”的意思。
2.填空
在我国的传说中,( )就具有这样神奇的能力。20世纪我们人类靠( )也具有了呼风唤雨的能力。
教师结语:远古时候,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完全依赖自然的生活。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到来,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整篇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深入并结束的。从远古时代人类创设种种美好幻想开始,到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出那么多的发明,处处有“呼风唤雨”的存在。所以,在第2课时开始,我把这个词语置在前面,通过解读、说话的形式打开学生潜在的词库,切入文本,使课的展开有一个很清晰的起点。
二、建构有效对比,逐渐深入文本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仔细阅读课文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2.展开想象,各个语文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话题(1)没有电灯、电视、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话题(2)没有飞机、汽车、火车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话题(3)如果让你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你该怎么办呢?
3.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提建议,然后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真是( )!
4.教师小结:听了大家来自内心的发言,我明白了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情况。按我们的想法,那真是没法子过啊!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渴望能拥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奇特魔力,所以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了很多表达人们这种愿望的人和事。
[设计意图]光凭课文中这么简单的一段话:“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学生是很难体会到农耕社会人类物质生活的贫乏,而物质生活的贫乏又势必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如果学生没有体会到这一点,也就无法领略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也感受不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变化。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想象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这样全方位地参与文本,参与课堂,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的人类想出了一些怎样的神话故事,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人物。鼓励学生能调动大脑储备,说出一些在课外看到的神话人物或传说。
2.学生交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填空,请学生展开想象完成。
“嫦娥奔月”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葫芦小金刚”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隐身娃”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 )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3.我们的祖先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些美好的愿望如今都实现了。靠的是什么?是现代科学技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到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真的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所以,在设计中,我鼓励学生从古时候的'传说中去理解人们美好的愿望,为学生体会科技巨大的力量进一步铺垫。
(三)一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世纪中,我们的生活因为科学技术的利用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朗读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联系课文理解后填空
“春风”指的是——(科学技术)“梨花”指的是——(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许多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如电视……)在课外搜集资料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说出更多更好的新发明和新发现。
3.朗读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体会“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相互之间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使一世纪的改变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5.补充一份关于20世纪其他发明和21世纪初的新发明或新发现的材料,学生阅读、体悟,然后说说读后感受。
[设计意图]从远古时代人类完全依赖自然的农耕生活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的现代化生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看似平淡的三个环节中,建构了两个有效的对比:一个对比是古时候人类只能利用想象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如今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神话;另一个是从时间上进行对比,人类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如今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通过一系列设计,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来。在这实在的参与过程中,学生自然明确了是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自然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有效练习,扩展文本
1.科学技术的利用,使得人类很多美好的梦想都成为现实。仔细思考,将下列两组中表述同一理论的内容连好线。
千里眼 宇宙飞船上月球
隐身娃 手机
嫦娥奔月 进行伪装的迷彩服
腾云驾雾 视频
顺风耳 直上云霄的飞机
2.在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时候,是不是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隐患呢?请学生讨论,做简要交流。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成员共同合作,查找资料,然后选择题目,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选择题目如下,也可以自拟。
《新世纪,怎样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人类能完全改变自然吗?》
《科学应该使生活更加美好》
《我对核技术的看法》
《我心目中的未来地球》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自主学习 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
师板书: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
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
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
未来的。
2、绘画:
科幻画。
3、办小报:
科技之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会读文中的五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合理想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知道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了人类生活,并感受到百年之间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唤起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有感情读文。
(二)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齐读课题。
2.说到“呼风唤雨”让你想起了谁?
3.我神奇呀,就让我们带着这股神奇劲儿读读课题。
4.读过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1)释疑:哪个世纪?谁?靠什么?
(2)留下疑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5。你瞧,你们提出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在读课文之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词:
(课件提示:潜入深海、远洋船舶)
(1)指名读准字音。
(2)用“潜”组词。
(3)再读读带有“潜”的易错词语。
(4)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不好读,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如果他读得不够好,就请你帮帮他。
3.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听一听他能否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孩子把课文读得准确而流利,对于这篇课文来说,难点不是词语,而是句子。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重视了难读句子的训练。)
三、整体感知文章
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自由交流,变化之大,变化之快。(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多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梳理出变化巨大、变化迅速。)
(设计意图:由于本文是一篇议论性质的科学小品文,所以,一般课型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在本课已经不太合适。所以,从整体谈谈读完文章后的感受,也就是孩子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了。)
四、体会文章论点: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变化之大、变化之快。
1.课文中哪儿写出了它的变化很巨大、迅速呢?默读课文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2.我看到同学们画出了很多句子,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彼此的感受吧。
3.谁在第3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千里眼”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顺风耳”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过渡:是呀,农耕社会的人们只能用“神话”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了。
4.谁在第4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谈感受,读句子。(一读,旨在读出个人感受)
(2).这里有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你觉得哪一个最了不起?(学生畅所欲言,师可做适当引导:如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等。)
如孩子质疑,师可稍做解释:原子核、光年等或师可相机介绍原子核、光年。
原子核:让你想到什么?原子的核心部分,它的裂变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在军事、医疗等方面运用广泛。
光年:一种计算恒星间距离的长度单位。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一光年约为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那么百亿光年呢?(二读:读出“了不起”。)
(3).相比较于农耕社会的生活,哪儿能看出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方便呢?
(4).“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听的,看的,玩的,学的,都有什么变化?(精神文化生活。)
(5).生活在这样科技发达的新世纪,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愉快、高兴、激动、兴奋)
(三读:读出前后变化之大,读出“高兴、骄傲”)
(四读:师生接读)
5.还有在其它段落中画出相关句子的吗?(学生自由交流)
6.你瞧,你们多会读课文呀,你们读出了这20世纪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再看看课文,有没有没读懂的内容呢?(引向诗句的教学。)
7.这变化之大、之快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引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齐读,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学生说说。表面理解:
一夜春风就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读读课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诗题看,“白雪歌”是写塞外雪景的,“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送别友人的事情。你有不同意见吗?
(3)借春风吹开无数雪白梨花写塞外雪后的壮观景象,想像多奇特呀,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呢?
(4)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和变化之巨大、之迅速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畅所欲言(注意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谈)。是呀,这20世纪的变化就好像这一夜变白的世界一样让我们惊喜,再读诗歌。
(5)多好的诗呀,把它记在你的积累本上吧,以后就可以用它来形容日新月异的变化了。
(6)学生将其抄写在记录本上。
8.孩子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吧。(播放影音文件)
小结:是的,是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科学技术造就了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更是科学技术使人类仿佛拥有了“呼风唤雨”的力量,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留下“神奇”的思考。
20世纪是神奇的,路甬祥爷爷用了不到600字就将20世纪100年的辉煌都写出来了,这是另一种“神奇”。他是怎样写的呢?(板书:?)回家再读读课文,想一想,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大意。
3、紧扣课题,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感悟设问句的作用和学习文章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与家人探讨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
2、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的生活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与梦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2、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3、交流感受:
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打开课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⑴读读写写:
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自己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难写的多写几遍。
⑵想想说说:
课文主要讲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记。
2、小组检查交流:
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好的读书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反馈:
⑴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⑵检查自学情况:
①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②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③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④指名轮读课文,学生评议。
⑶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四、紧扣课题,学习第1、2自然段
1、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
应读出“坚定、不容质疑”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1句: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什么呼风唤雨呢?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⑵出示句式: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什么呼风唤雨呢?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学生比较,感悟设问句的作用。
⑶齐读第二自然段。
⑷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
指导朗读第2、3句,体会感悟。
⑸练习:
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和“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①爱迪生()了电灯。
②地质学家在这里()了大油田。
③由于下雨,我们()了郊游计划。
④在大家的努力下,校园环境得到了大大的()。
⑹小结:
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
3、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自由口头填空:
20世纪是个()的世纪。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改变
发现发明
现代科学技术人类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复习导入
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创造奇迹、幻想变成现实、人类生活大大改观的呼风唤雨、非同凡响、神通广大的世纪。在这个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究竟有多么大的不一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探究。
二、独立阅读,拟小标题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进行了调查访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的第3、4、5自然段。
2、独立自由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给每一个自然段拟个小标题。
3、选择自己最喜欢或信息储备最多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三、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1、教师出示三个专题:
⑴昨天的幻想(第3自然段)。
⑵今天的现实(第4自然段)。
⑶明天的畅想(第5自然段)。
2、出示研读方法:
⑴找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⑵细细品读这些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⑶讨论怎样读好这一段落。
⑷独立练读,再小组朗读相互评议。
⑸小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调查到的材料。
3、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
4、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
四、专题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
⑴ “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
⑵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结合所看电视节目谈认识。
⑶猜想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
⑷结合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⑸你最喜欢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汇报交流4自然段──“今天的现实”:
⑴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就事例,涉及哪些方面?
⑵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事例?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便捷?
⑶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3、汇报交流第5自然段──“明天的畅想”:
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
⑵说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五、回读全文,抒发感受
1、为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而自豪,根据自己的体会、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师总结全文:
我们在享受20世纪科技成果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爱好;思考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
六、选做作业
1、小练笔: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2、组织“奇思妙想擂台赛”: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现实。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设计师,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
〖板书设计〗
登上月球电视
潜入深海20世纪程控电话
洞察天体呼风唤雨的世纪因特网民航飞机
探索原子核高速火车远洋船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题目叫“比眼力、比嘴力”。看图片,把你看到的事件、事物大声、快速、准确地说出来。
2.导入课题师:你知道这些事物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生:刚刚过去的20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3.全班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问题:生:怎样呼风唤雨?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
生:呼风唤雨靠什么?
生: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助解决?
生:一些神仙的一些法术。
师:呼风唤雨,原本指人想象中的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就是支配自然的能力。在电视中、故事里,你知道谁具备了呼风唤雨的能力,能为我们介绍?
生:孙悟空观世音……
一、预习探究:
过渡:呼风唤雨在课题中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只要用心读课文就可以体会。为什么这个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在读了课文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板书问号)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边读边思考:20世纪的百年间,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二、合作交流:
1、师: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
(1)自己读一读词语。(2)学一学:
2.师:词语读得好,课文读得怎么样?我找五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生1:(读课文,一个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生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总和。”
生3:“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来形容。”
师:孩子们读得非常努力,听得也很认真。
3、小组讨论交流:
三、品读体验:
1.师:我们读了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请哪位同学说说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师评价。
2.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谁来呼风唤雨?
生答:当然是人类。
3.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
生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4.师:上节课老师让你们课下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谁来说说。
师过渡: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上节课我们提了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边学课文一边来解决。
1、师:作者路甬祥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人类把幻想变成现实,使得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大声读课文。
2.交流。
(1)生各自谈感受,师做引导。
生: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
生: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生:“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
师生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想象“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这些都是人们的幻想。而20世纪,人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而以往上百万年的历史中,却没有。同学们,这说明了什么?你们来想一想。
4.师:好了,谁来说说?
生1:20世纪的成就很大。
生2: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以前人们的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真厉害。
5.师总结:是啊,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是哪句诗呢?
指名学生回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结合课文理解句子: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6师: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如果请你读这句诗,你会怎么读。自己试一试。
7.指导朗读: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再请你读本文第一句话,你会怎么读?
8、区别“发现”与“发明”
(1)师:请同学们看板书,20世纪,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发现了很多,也发明了很多。你能说说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板书:
人类登上月球人造飞船人造卫星
潜入深海潜水艇电视
远洋船舶飞机原子核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师:我来综合一下你们两个人的意见。人类靠人造飞船登上月球,人造飞船这是发明;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月球已有奥秘,这是发现。
师:如果请你给“发现”与“发明”找意思相近的朋友,你会找谁?
(4)师总结:例:发现原子核
(5)师:把你的正确答案写在表格里。
发现
发明
人类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人造飞船
人造卫星电视
潜水艇飞机远洋船舶
四、巩固延伸:
1.师:请同学们再把课文朗读一遍,再一次感受一下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畅想讨论交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师:我们在享受20世纪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认读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小品的语言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幻灯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变化,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是第一次来榔坪,昨天在车上我就在想,榔坪可真远啊!幸好有了汽车,要是以前没有这样的交通工具,要来你们这里,那可真难想像啊。由这件事一想,我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变得方便、舒适起来。你们感受到了吗?那让我来了解一下你们的生活都有哪些变化?(列举自己生活中的变化。)
2、师:那你们觉得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了?(生:是科学技术。)
3、师:对,是科学。今天让我们随着中国社科院的院长路甬祥爷爷一起去感受科学的魅力,一起走过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伸出你们的手,让我们一起写下课题。一起读读课题吧。(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1、师:“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经的知识理解“呼风唤雨”这个词语
2、师:在本课中,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呢?对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师:带着这些疑问,请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把生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还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希望你能有收获。
2、师:让我来考考你们,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开火车读一读。(幻灯出示本课的生字和生词)
四、朗读理解,交流感悟。
1、师:谁能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告诉我课文讲了什么?谁又能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这句话在哪里?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句话。(教师板书——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齐读这一句话)
2、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是谁在呼风唤雨,又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吗?你们在哪里找到的答案?再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还会有哪些发现?
3、师: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在这一自然段中,有两个词语非常相近,谁有一双慧眼发现了它们?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发现”与“发明”的区别吗?
4、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我们才能呼风唤雨。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可以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这样的句子画上横线。
5、你们都找到了哪些句子?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学生交流,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1)、师:你找的地方和老师找的'一模一样呢,(课件出示句子: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告诉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地星球变成联系机密的“地球村”。)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①用引读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朗读这个自然段。师:这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因为20世纪——,20世纪——这还是一个连过去的王公贵族都不敢想的世纪,因为——)
②引导学生说话,练习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理解感悟。
③回归课题,激发情感。师:面对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的生活,面对这样多的科学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④感情朗读。师:生活在这样的世纪,我们感到自豪、感到骄傲、感到幸福。你能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吗?
(2)、对比我们生活的这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世纪,看看我们的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把那样的社会称之为——农耕社会,农耕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①用“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引导学生说话,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没有科学技术的世界是怎样的无奈。
②师:在那样无奈的现实中生活,我们的祖先只能用神话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他们都有那些愿望?是谁帮他们实现了愿望?“千里眼”就是现在的什么?“顺风耳”又是现在的什么?我们又是怎样腾云驾雾的呢?(一连串的提问再次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3)、这么多美好的愿望,在短短的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幻灯出示雪景图片和文字: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①师:谁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谁是我们班的小博士?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课文中引用这句诗,是为了说明了什么呢?又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②师:几千年的梦想,上万年的愿望,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得以实现。怎能不让我们感到惊喜,好想读读这几句话,表达我的惊喜之情,愿意听我读吗?(教师范读指导)谁还想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之情,重点读古诗)带着这样的惊喜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4)、师: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威力,我想,他们一定会情不自禁的说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亲人诉说衷肠的时候,当你登陆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啊,科学正在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会说:——(学生朗读,幻灯出示句子: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科学正在实现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梦想,所以,伯特兰.罗素要说——科学还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所以我们也说——(引导学生朗读这一句话)
五、延伸拓展、关注科学。
1、师“回顾已经过去的20世纪,我们倍感那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面对我们正在经历的21世纪,该是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纪,畅想一下,在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带给我们哪些惊喜?和你同组的小伙伴尽情的畅谈,尽情的展望。(学生交流,如果有时间就让学生写一写)
2、师:科学固然很神奇,但真正让它变得神奇的还是我们人类。好好学习,掌握过硬的科学文化,你们也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期待着那一天。
3、师:我还有一个小小的作业,希望你们课外收集一下21世纪的科学成就,了解一下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7
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姓名:叶雨婷
学科:语文
学校:湖边中心小学
年级:四(4)班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能做到与人交流,与人对话。喜欢受到表扬或赞美,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是很幼稚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必须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导入
师板书“呼风唤雨”,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孙悟空
生:想到了龙王
生:想到了道士
1、师:那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想风风就能来,我想下雨,雨就能下。
生:我觉得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2、揭题
师:是的,呼风唤雨形容神通广大。今天老师想邀请大家一起走进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补充板书)。一起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生字不多,但有些句子比较难读,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43页,轻轻地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多读几遍。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师:上课之前这篇课文读过吗?这里有几个难读的句子,你会读吗?(课件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每个人的情感体验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同学们自己读自己的。
“潜”字第二声。强调读音。
2、师:再看看这句,出示: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上百万年,连在一起读。百万年指100年,上百万年是超过了100年,出示课件:)单独读:上百万年。放到句子你会读了吗?再请生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这篇课文一共就有五个生字,这两句话中就有两个,你能读好这句话么?(生读)
3、师:你读的真准,为了奖励你,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学习“耕”字)这个耕可有意思了,它左边这个字“耒”读“lei”是古时候的一种农具。由古文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这个“耒”右边的井表示纵横交错的田地。连起来就是表示耕种的意思。为了便于学生记忆,老师还编了一个顺口溜(生读):耒似锄头井似田,手持耒儿在耕田。拿起你的笔在生字旁边写写这个字,并记住它。
三、学习课文
(1)学习1、2自然段
1、师:课文都读通了,那你知道吗,这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是谁在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生反馈)
师:你是看了课文第几自然段知道的?(第1.2自然段)请生自读这两段。
师:刚才的问题已经明白了吗?谁来说。(生反馈)(板书:人类,科技。)
2、师:答案都在课文的1、2自然段,那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好吗?
3、师: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
(生:20世纪)
师:是谁来呼风唤雨?
生:当然是人类。
(是人类,你自豪吗?读出自豪的感觉)师: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生: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2)学习设问句
1、师:在这一问一答中,你发现了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这是一个设问句。
2、师:知道什么是设问句吗?
生:一问一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3、师:准确的说是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的句子叫设问句。设问句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一用,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3)区别“发现”和“发明”
1、师:为什么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因为......
生:因为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剩下部分。
2、师:超过人类上百万年总和,说明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范围广,数量多。老师收集了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想看吗?(生:想)把你看到的大声说出来。
(出示课件:智能烤箱,高速火车,太阳能汽车,世界最大的客机,智能机器人,潜入深海,太空望远镜,宇宙飞船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类登上月球,神舟三号无人飞船,火箭升空)
3、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板书:发现发明)生反馈。
4、师:你为什么会这样分呢?(是的,发明是以前没有的,现在新创造出来的,发现是指以前就有,只是现在才知道了解的)出示字典上两个词语的意思。
5、师:我这儿有两个句子,你能来选一选,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
(1)、人们登上月球前()了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后,()月球上没有生命。
(2)、人们为了()海洋深处的秘密,()了各种新型的海底探测仪。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填一填。
生自由读,填空。
师:谁来填一填?分别请请两位学生个别说,均选择正确。
3、师:通过词典中词义的验证,我们知道刚才这位同学没有分错。那么就请男生读“发现”部分,女生读“发明”部分。男女生分读。
4、师:如果请你给“发现”与“发明”找意思相近的朋友,你会找谁?
生:发现——探索。
生:发明——创造。
5、师总结:没错,发现是去探索本来原来就有的东西,只是我们以前没有人做过,没有人看到的事物或规律。而发明是创造出了新的东西,新的事物或方法。
6、师:20世纪除了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发现”和“发明”外,还有其他的“发现”和“发明”吗?(生反馈)
7、师:是的,20世纪的发明远远不止这些,书上有一句诗很形象的.形容了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是哪一句?生反馈
(4)感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生反馈。一起读。
1、师:什么意思呢?请你再好好的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解释,好吗?(不动笔墨不读书,你可以拿起手中的笔划一划有关的句子,圈一圈有关的词语)已经找到了的同学你可以自己先读一读。
生: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3、师:是呀,20世纪相对于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来说,是很短的一小段。作者引用一个诗句就把20世纪在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时间之短,但变化之多、之大、之快表现得淋漓尽致。多么让人惊叹!那就用惊叹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4、师: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20世纪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么你知道吗,人类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幻想呢?(请你再默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生反馈。(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
(5)感受农耕社会
1、师:那么农耕社会你了解多少呢?
生反馈。
(依靠种田维持生活)
2、师:是的,(课件出示农耕社会的图片)农耕社会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科学技术非常的落后,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人类在上百万年----寄托美好愿望)其实农耕社会没有的还有很多很多,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的经验来说说那时
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有水平有能力的同学,你可以选择第二种句式:
那时没有(),但人类渴望(),只能用神话中的()()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3、师:老师也写了一句,你可以仿照我的样子写,现在同桌可以互相说说:(出示:那时没有(电话),但人类渴望(听到远方的声音),只能用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4、师:第一种的有没有?生反馈。师:是的,确实没有。(提示学生要选择同一种类型的。如:电器,交通工具)
5、师:第二种句式有没有?生反馈。根据反馈,那你可以用神话中的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说理由。是的,那时候没有的东西太多了,所以人们才会有那么多的幻想,但是到了20世纪这些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真是:(生接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自豪的说:出示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6)学习科普文的用词准确
1、师:到了20世纪,不但电灯电话变成了现实,人类还能够(出示句子生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师:百亿光年外到底是多远呢?
生反馈,师解释。
2、师:光年既不是指多少年,也不是指光速,它是指一种距离,是星球与星球之间的距离,我们一起来做道算数题。出示:1光年约等于10000000000000公里我们一起来数数:个位,十位......10万亿公里。100亿光年约等于多少公里呢?老师都不知道该怎么读啦。看到这么多的零,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此时的心情吗?并且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句话:20世纪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生自己读,再反馈。
3、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自豪。
师:那你自豪的读读这句话。
师:是的,真自豪。
师:把我们各种各样的心情融入到这句话的朗读中吧(生读)
4、师:你发现了吗,其实这四个短语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点(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生反馈:都是动词。
5、师:如果老师把这几个动词都换一下顺序可不可以。潜入月球,登上深海,探索百亿光年的天体,洞察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6、师:这也正体现了科普文写法上的一个特点:用词非常的准确。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月球用(生:登上)......
你能不能学一学这种写法然后从上面的词语当中挑选几个说一说,20世纪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小组里面先试试看。(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纪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7、师:谁来试试看?
(出示句式:20世纪,人类可以()可以()还可以().....)
师:边板书箭头,是的,20世纪,人类利用很多的科学技术,拥有了许多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说(出示: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我们由衷的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7)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师:我们感受了这个神奇的世纪,那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出示句子。
2、说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生反馈)
“3、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四、总结:
师:我们在享受20世纪科技成果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爱好;思考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
五、选做作业
1、小练笔: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2、组织“奇思妙想擂台赛”: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现实。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设计师,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8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介绍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文章。中国科学院院长仅用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课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不仅层次明晰,同时使得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条理清楚,有条不紊。在说明方法上,作者运用了比较、举例子、引用、比喻等方法,将科学技术发展的百年历史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篇幅短小,说用力极强,给读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规范地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淡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授课时间:2课时
第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对于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
(世纪: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支配自然”。“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人类能利用科学技术来支配自然的二十世纪,即1900年到20xx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时既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同时还要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们读得是否准确?
3、检查生字词
这些生字词离开了课文,看你是否还记得?
(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检查读等)
4、对于这些生字词,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从音、形、义上提醒)
5、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及文章的层次结构。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三、细读品悟,入情入境
1、自读自悟
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结合你课前查阅的资料和文中的重点语句细细体会好吗?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做上标记。
2、导读品悟
谁能把你的体会对同学们说一说?(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体会2~4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引导从两个设问句中体会。
它们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呼风唤雨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在理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的基础上,通过“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其改观程度大大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年的总和”,来体会“呼风唤雨”,体会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之大。
第三自然段
围绕“二十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神话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猜想古代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人们为什么要有这些幻想。
再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
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引用在本文中的作用。
(这是一过渡句,说明现代科技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
通过20世纪前与后进行对比,学生体会“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四自然段
先读书中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
(每自然段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引导他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刚才随作者一起,回首了二十世纪的百年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看伯特兰、罗素说的话。
1、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想象科学技术还将创造怎样的奇迹,还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五、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欣赏品味,拓展延伸
1、赏读
多么辉煌的二十世纪,让我们再尽情地读读课文,体会科学技术的魅力。
2、小练笔
(任选一题)
①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带来的变 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② 想象二十一世纪科技将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③ 把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100年
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生活大改观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课程:
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2课时
1.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键词,师板书:
人类 靠 现代科学技术 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 用 千里眼顺风耳 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 因特网 飞机火车 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2.联系实际 讨论感受
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3.畅谈收获 总结提高
总结: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4.布置作业:(选做)
练笔:未来的
绘画:科幻画
办小报:科技之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呼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导言,生自读导读,明确单元任务。
2、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八组,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的课文。首先,学习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释题
师: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首先想到了谁?
生:查词典理解并选择在课题中选哪种解释?汇报。
4、汇报搜集资料,介绍作者。
二、提出问题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自学要求:⑴轻声读文,把你不认识的字词划下来,与同桌交流或查字典解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字词,反馈学习效果(屏幕出示字、词),预设理解抽象难解的字词。
3、默读课文,借助下面的填空(见屏幕)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汇报完善,准确了解。
4、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要求:
⑴找出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具体事例,划出重点词句,认真品读,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读文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咱们共同研究。
生按要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三、整合问题(梳理问题)
师:小组汇报,你组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生:汇报
预设问题:
1、“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带点词语什么意思?
3、为什么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
师梳理问题:你们能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深入学习课文中进行解决。
现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解决问题
1、学习第4自然段。看看这段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出具体事例。
师:请结合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追问:为什么说“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生:汇报,朗读这段话。
师:你能举出20世纪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
生:汇报,说说感受。
师:欣赏一组20世纪科技成就的图片。
小结:生活在这样现代化的时代,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表达这种情感,用喜欢的方式介绍现代科技成就。(读四自然段)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幻想、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等词语。
2、在质疑理解、对比阅读、品词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了解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初步了解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感受对比说明的表达效果。
[教学预设]
一、课前谈话,激发期待
1、初次见面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
(出示课件,并介绍路甬祥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2、老师摘录了书中的一些瞬间。
(课件出示:教师用书中的20世纪主要成就简介)
3、设疑:那么多的成就,如果让你写一篇文章介绍,你会怎么表达呢?
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路甬祥爷爷是怎样写的?
(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读题。
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教师梳理问题)
三、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当然,别忘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一基本要求。
2、学生读课文。
3、字词学习。
(1)出示字词,学生自由朗读。记下自己不会读的。
(2)同桌互读,互相帮忙纠正读音。
(3)个别检查。
(4)释义: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或引导用工具书;或引导在文中语境中理解;或联系生活理解)
(5)读完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出示难读的句子。)
四、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读完课文后,谁知道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或:读完课文后,谁知道课文中心句是哪一句?
(也可教师直接问: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然后板书中心句)
(1)读句子
(2)“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a自由说
b教师出示词典中的几种解释,让学生联系课文选择。
(3)刚才,有个同学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到文中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五、品读课文,感悟巨变
1、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出示语段一。
语段一:。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1)读句子
(2)里边有一个生字,(教师板书:幻想)
a这个字与“幼”容易混淆,写一写。
b幻想是什么意思?或找个近意词
(3)古时候人们都有哪些幻想。(板书:过去)
a学生交流,读文中句子
b都说美好的愿望源于生活,那么古时候人类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导入语段二。
2、根据学生交流引出语段二
语段二: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1)读句子
(2)是的,人类“上百万年”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么这“上百万年”是多少年呢?
教师板书:7000000
(3)引读
一百万年过去了,人类生活在……
三百万年过去了,人类还生活在……
七百万年过去了,人类依然生活在……
(4)终于到了20世纪,(引导学生读语段一)
a课文中哪段话告诉我们,这些幻想都变成了现实?
(板书:现在,现实)
b导出语段三
3、根据回答,出示语段三
语段三: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一读,想一想,20世纪这么多成就,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我们再细细地读一读前半句,作者的用词很有特点。(出示: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a引导学生发现动宾结构。先让学生发现,再提示
b读一读。教师读动词,学生读名词
c请学生仿。有困难就提示练习
(3)这么多的发现与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比如:
(教师出示: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看电视,只要轻轻按一按遥控器,丰富多彩的内容、五彩缤纷的画面就展示在眼前。
a让学生选择一种发明,进行练习仿写教师的例句。
b生师交流
c教师相机小结,解释“地球村”
(4)带着这样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感受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
4、把过去与现在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这是一种什么说明方法?
(1)根据回答,板书:作比较
(2)从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回答,板书:科技
5、引读:是的,是科技让7000000多万年的幻想,在100年便实现了,所以,读(出示语段一)
(1)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这种变化,你会用什么词,什么话?
(2)作者是怎么形容的呢?
(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教师讲授这句诗的原意
b在这里作者想表达什么呢?
c抓住“忽如一夜”,引导读出快的感觉
抓住“千树万树”,引导读出多的感觉
六、呼应开头,设疑结课
1、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再谈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2)再读这句。
2、20世纪还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20世纪呼风唤雨的,那么“将来”呢?
(板书:将来与?)
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技
过去现在将来
幻想现实?
作比较
[设计理念]
其一,词语教学,彰显年段特点。中年级的词语教学,较低年级应当更多地开始关注“义”的教学。因此,在词语教学中,除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解决读音字型外。还在教学中增加了“义”的教学,如:“呼风唤雨”的理解;解决读音后,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注重方法的引领。如:“原子核”一词,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农耕社会”一词,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在具体的语境当中理解词语;“程控电话”一词,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其二,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恰当结合。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较偏重工具性,但是,我们要有引领学生学习语言的语文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说明方法感悟,更注重语言训练点的挖掘与人文提升。先引领学生读懂“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然后,让学生发现这是一种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教学并没有到此结束,让学生发现这是一种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后,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从两者的对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领学生进行人文感悟:是科技改变了世界。
其三,突出语言实践。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所以,在教学中,读懂了“过去”与“现在”后,让学生用词语概括;我让学生到具体的语境中分辨“发现与发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描述20世纪科技成就时的用词特点,然后,仿说。通过小连笔,不但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而且在同时,通过写感悟科技带来的舒适与方便。
[教学主线]
抓住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整堂课首尾呼应。先抓住中心句中“呼风唤雨”一词,导出主问题: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通过主问题聚焦到三四两个自然段的过度句: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抓住句中“幻想”与“现实”两个词,分别学习三四两个自然段描述的“过去”与“现在”,重点品读“现在”。然后,水到渠成,总结说明方法,提升人文主题。最后,回归中心句,设疑导入下一课:20世纪还是一个怎样的世纪?20世纪呼风唤雨的,那么“将来”呢?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课题吗?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初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理解词语:呼风唤雨 世纪
2、思考:是谁来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3、引读:“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发现和发明……”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4、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5、检查自学情况。
三、合作学习,全班交流。
师:初读了课文,同学们一定有一些不理解的词句。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疑。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给予点拨。
四、课堂总结:
本课向我们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希望同学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有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课后请同学们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我们都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那么20世纪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哪些的巨大变化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29课的学习。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3自然段
我们先去看看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1)交流,出示句子: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类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指名读。
(2)体会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没有电灯生活在黑暗里,没有电视就没有娱乐,没有收音机就不知道外面的信息,十分闭塞。没有汽车就没办法走远,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所以他们只能生活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里。靠老天爷吃饭。天时好,天地收成好。来个洪涝灾害就连饭都没得吃。为什么?科技不发达。他们只能用幻想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3)祖先的愿望是什么?“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
师小结:是啊,他们的生活这样贫乏。多么希望有一双千里眼能看得更远,有一对顺风耳能听得更远,会腾云驾雾能走得更远。
师板书:过去 用 千里眼 顺风耳 寄托愿望
(4)我们祖先的愿望实现了吗?在什么时候变成了现实?
(5)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二)第4自然段
那么20世纪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哪些的巨大变化呢?
1、默读,把你认为课文中最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
2、读后交流。预设:
(1)生: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在20世纪人类能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20世纪的科技十分发达。
(2)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我可以读出来,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地球似乎变成了一个村子。让我感受到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电视新闻让我们了解世界;电话使人们的联系更方便。不管你在哪个国家,都可以通过电话来交流、沟通;网络就更方便了,在网上可以和地球上所有的人进行交流,对话。这网络比千里眼还千里眼。地球真成了一个“小村子”。)
(3)看课件感受20世纪的伟大成就。(我们一起来看看20世纪的科技成就。)
(4)除此之外,你还知道20世纪哪些科技成就?学生交流。课件显示拓展资料。
我还从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感受到。
师:20世纪真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为20世纪自豪吧!你能读出自豪感来吗?
(5)指名读、齐读。
20世纪取得这么伟大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交流时相机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三)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三、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五、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xx
2、绘画:科幻画
3、办手抄报:科技之光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过 去:千里眼 顺风耳 寄托愿望
20世纪: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3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介绍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文章。中国科学院院长仅用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课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不仅层次明晰,同时使得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条理清楚,有条不紊。在说明方法上,作者运用了比较、举例子、引用、比喻等方法,将科学技术发展的百年历史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篇幅短小,说用力极强,给读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规范地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淡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揭示课题
对于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
(世纪: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支配自然”。“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人类能利用科学技术来支配自然的二十世纪,即1900年到2000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时既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同时还要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们读得是否准确?
3、检查生字词:
这些生字词离开了课文,看你是否还记得?
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检查读等。
4、对于这些生字词,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从音、形、义上提醒)
5、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及文章的层次结构。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三、细读品悟,入情入境
1、自读自悟:
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结合你课前查阅的资料和文中的重点语句细细体会好吗?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做上标记。
2、导读品悟:
谁能把你的体会对同学们说一说? (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体会2~4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引导从两个设问句中体会。
它们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呼风唤雨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在理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的基础上,通过“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其改观程度大大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年的总和”,来体会“呼风唤雨”,体会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之大。
第三自然段:
围绕“二十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神话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猜想古代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人们为什么要有这些幻想。
再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
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引用在本文中的作用。
(这是一过渡句,说明现代科技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
通过20世纪前与后进行对比,学生体会“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四自然段:
先读书中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
(每自然段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引导他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刚才随作者一起,回首了二十世纪的百年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看伯特兰、罗素说的话。
1、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想象科学技术还将创造怎样的奇迹,还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五、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欣赏品味,拓展延伸
1、赏读:
多么辉煌的二十世纪,让我们再尽情地读读课文,体会科学技术的魅力。
2、小练笔(任选一题):
⑴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⑵想象二十一世纪科技将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⑶把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100年
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生活大改观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巩固字词
1、指名读文: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及对课文朗读的熟练情况。
2、指读词语,同时把文章中需认读的生字扩词掌握。
二、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结构特点: 总──分──总写法及在本课中的作用。
2、说明方法上的特点:
举例子说明、对比、引用等。
三、品读赏析,积累佳句
1、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2、把你最欣赏的词句背下来,有感情地表述给同学听。
3、把你欣赏的语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作以评析。
四、交流感悟,拓展延伸
1、交流上节课“小练笔”:
⑴组内交流评析。
⑵全班欣赏各组代表作。
2、继续搜集有关科技发展的资料或畅想。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4
【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谈出初步的阅读感受,结合所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深入学习课文。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由第四自然段入手,教学课件展示,学生通过朗读,感受20世纪的科技发展。在谈到人类生活的改变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谈人类的生活从古至今都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同时结合所查阅的资料,在讨论、交流中认识到古人的许多幻想都已经成为了现实,从而深刻地体会到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通过理解“发现”和“发明”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科技造福于人类的现实意义。最后,在学习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畅想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感受,体会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并能够运用所学过的方法正确文中词语的意思。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3、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读”。
2、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二、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1、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过去的生活相比,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2、引入新课的学习,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解析题目。
1、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评价朗读。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
(2)全班交流。
3、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
(2)交流“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的意思。
4、理解题目中“呼风唤雨”的意思。
(1)“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2)如何理解题目的意思?
四、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学生交流所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教师总结。
五、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感兴趣的句子,在句子旁边简单写出感受。
3、交流感受。
4、全班交流查阅的资料。在交流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的魅力,感受人类生活的变化。
5、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在20世纪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科学技术带来的。20世纪确实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七、布置作业。
1、继续查阅相关资料。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谈收获。
3、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谈上节课的学习收获,对学习内容进行再次整理,做以简单的回顾,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
二、提出学习要求。
请大家阅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进行简单的批注,也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讨论。(设计意图: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获得初步的学习体验。)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课文内容产生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自己学习之后,通过和小组其他同学的交流,完善自己的学习收获,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体会。)
四、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学习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
1、句子: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到这句话,你都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课件展示文中所列举的典型科技成就:看到这么多成就,你心情怎么样?
(4)再读这句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5)谁还能举出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6)20世纪人类取得了这么多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意图:这一句子,展示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句子:“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2)课件展示电视的发展变化:感受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
(3)指导朗读。
(4)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到底有什么改变,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谈一谈。
A、以前是农耕社会,依赖自然;现在,人类利用科技改善自己的生活。(课件出示农耕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图片对比)
B、以前,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汽车等,现在这些事物都有了。
C、以前,人们的很多美好愿望只能寄托在神话中;现在,很多愿望都实现了。
(课件出示“嫦娥奔月”和“人类登月”以及“嫦娥一号”图片对比)
(5)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这组句子展现了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体会,但一般比较空泛。因此,通过课件展示“电视”这一常见事物的发展,再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生活的变化,感性地认识到科技改变了生活。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三自然段,在
三、四自然段的对比中感受生活的变化,并通过一些图片的对比,加深学生的感受,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力量。)
3、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课件出示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
(3)从这句诗中能感受到科技发展的什么特点?
(4)课件展示20世纪的一些科技成就:用心看,谈感受。
(5)如果让你在这些科技成就的后面加上一个标点符号,你想加上什么?
(6)再读诗句,加深体会。(设计意图: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20世纪的科技发展。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发展速度惊人、成就喜人。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用课件展示一些科技成就,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有更深的感受。让学生加标点符号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学生对科技的发展获得更真切的认识。)
4、学习写法。
课文的第
三、四自然段中,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生活的改变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两段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并初步学习到课文的一些方法。)
5、自由读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感受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设计意图:将第
三、四自然段放在一起学习,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内容,获得整体上的阅读体验,避免出现理解上的琐碎现象。两个段落同时学习,学生在对比中的感受更深刻、更真切。这一部分的学习,建立在师生对话的基础之上,通过交流、朗读等方式逐步加深理解。)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2、学生谈,教师板书。
3、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理解“发现”和“发明”。
(1)“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
课文中举的这些例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中讲的内容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发现”和“发明”有什么联系?
4、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设计意图: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要让学生弄清“发现”和“发明”的区别与联系,辨析用词的准确性,体会科技在人类生活改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六、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课件出示句子: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2、进入21世纪,你觉得科学技术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3、学生畅想。
(设计意图:学习了课文之后,学生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感受,激发其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六、总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又有了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
课文一开始就明确地告诉我们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又告诉我们正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发现和发明,才使得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然后作者用农耕社会和20世纪做以对比并举了许多科技成就的例子,用准确的语言展现了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方便。最后,指出在未来的时间里,科学还将继续改善我们的生活。
3、朗读全文,感受20世纪的呼风唤雨。
4、再读课文第一句话。你想怎么读?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学习收获,理清思路,回顾课文的内容,感受文章的特点。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读全文,进行整体的'感受。让学生再读文章的第一句话,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并和大家分享。)
七、布置作业。
课下,同学们将课文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设计意图:这项作业是课后“小练笔”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总结学习收获的好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拓展到生活中,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发现、发明
↖ ↙人类
【分析】
接下来,我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几个角度进行分析;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教学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对文中出现的新事物名称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知道了作者路甬祥。这些对上好这篇科普性文章是很有帮助的。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同时,静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节课上是相当踊跃的。我在这一
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首先,让学生质疑感悟,让教学简单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提炼问题,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句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同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出疑问”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引导,这既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引导,也体现了教学中以生为本,与文本对话的特点。
其次,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教学中,我抓住“发现与发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教学,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这样摆脱了以往科普性文章的教学中,单一地围绕“20世纪科学技术是如何呼风唤雨的?”等类似的常识性问题转圈的困境,而忽视了语文学习实践本身。有人认为:科普性的文章一般对朗读指导不必过分要求我并不同意。教学中,首先,通过“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什么?”的提出,为学生的朗读找到了情感基点。抓住文中“千树万树梨花开”;第四五自然段等重点句段进行了有效的朗读指导。诸如“你从他的读中听到了什么?”都是对自主阅读、个性化朗读的诠释。教学中教师一再强调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感情,既是对阅读的引导,也是对朗读训练的指导。
语言训练的扎实。在教学中,我从文本中选取具有语言学习与品悟价值的重点词句进行言语训练;有拓展性的、有运用表达型的、有想象发挥的。如对“发明”、“发现”的学习品悟,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明晰地看到学生理解与表达,思想与言语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忽略了课后问题。课后题提出:“课文写得真精彩,我要多读几遍。”“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一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这里表明课文的文字简短也是一种语言美。这和我们平时认为的语言美有所偏颇,因此我有些忽略对文章语言美的感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本应该在重点感悟词句的基础上,把握住文章的整体。
总之,只有认真的及时的总结每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用高层次和高水平来思考,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教学,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
1、我觉得:骆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的语言极具亲和力和激励性,往往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高涨。他不同于一些老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无论学生回答得怎么样,都会始终如一地用上了“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语句,这是我们一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语句,往往有意无意间给学生的一些赞赏和“鼓励”过头的情景:造成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听不到些微的瑕疵,唯恐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有时还未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赞叹之语就已经脱口而出,匆匆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而在实践中发现,开始的课堂气氛热烈,愈到后面愈冷清。分析原因,除预设环节之类的问题外,这种激励性评价的过于频繁和泛化,使评语的激励性和导向作用大打折扣。而骆老师在教学中,只是通过自己极具亲和力和激励性的语言,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也使学生获得了自我成长的快乐,体验到学习的意义。这一点真值得我在今后教学中学习。
此外,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倾听,善于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当学生达到理解水平时,教师激励性评语及时准确,并富有激情。“听到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断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这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骆老师还常常通过肯定性和描述性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理解和表达所带来的积极效果。
我觉得: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并不能靠赞扬就能保护和维系。若教师的引导能触拨学生的心灵之弦,使其思维和情感真正“动起来”,让思维与文本共舞,让精神律动,那也是入心的鼓舞和激发。教师应当在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大胆陈述时,通过对学生的意见的恰当回应,为学生们指名学习的方向,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进行反思,评价甚至调整。
我在教学时努力做到这一点。如:“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而学生在读时,总是读成“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在此我引导讨论两种读法不同的效果。孩子们在比较朗读后,说:“上百万年时间比百万年时间更长,使我们更感受到了20世纪科技成就之多之大。”仅朗读而言,针对学生朗读的重音、速度、时间更长,使我们更感受到了20世纪科技成就之多之大。”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评价,再如:“刚刚这位同学读时,我怎么就没有听出他惊喜快乐的心情呢?谁愿意再读一读?让大家听了就好像亲眼看到科技的迅速变化。”“你读得很认真,如果声音再大些,就更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惊喜。”
今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我会坚持让学生通过“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的程序去读懂一篇课文。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同时,静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5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理念】
科技说明文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感人的场面,但是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自由的朗读,通过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帮助释疑,大胆想象,辩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咀嚼文本精华,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情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走向知识、语言、精神的同构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子,会写12个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间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计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词语,直接导入
说说“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是运用法力“呼风唤雨”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语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擎领的作用,整篇课文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深入直至结束。从远古时代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出那么多的创造发明,处处有“呼风唤雨”的存在。所以,把“呼风唤雨”这个词语置于课始,通过解读、说话的形式,使课文的展开有很清晰的起点。
二、读好课文,整体把握语文之本
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
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展示读书,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速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位学生透透彻彻的课文读熟,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正确到位,并且让学生了解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除了把每一部分的内容连起来以外,还可以找文中的重点句子,根据文意进行补充,或者运用句子直接概括。
三、构建有效对比,深入学习课文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2.请同学展开想象,各个学习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3.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交流。
4.师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人们渴望能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神奇力量,而20世纪,人类依靠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想像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这样全方位的'参与文本,参与课堂,是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人类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以及神话人物。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作进一步的铺垫。
(三)体会20世纪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个世纪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读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和引申义。
3.朗读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体会“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互相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一个世纪的发展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设计意图)从远古时代人类完全依赖自然的农耕生活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的现代生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两个有效地对比:一个是古时候人类只能利用想像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如今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神话;另一个是从时间上进行对比人类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如今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然明白了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而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布置作业,拓展文本
1.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20世纪的发明和发展,并与家长、老师或同学探讨他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可以自由组合,并将资料进行整理,制成手抄报。
2.尽可能多的访谈调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想。
(设计意图)这两个作业的布置,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语文教学不仅仅限制在课堂,让语文课真正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02-12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01-30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09-10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1-10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04-04
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08-28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11-26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08-28
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