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18 08:10:2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2、在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一)提出问题,测量相关数据。

  1、谈话: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还是从黑板说起。同学们都知道黑板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工人师傅为了加固黑板,往往要给黑板一周加铝合金边。

  2、指一指:你知道我们教室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谁能来指一指?

  3、想一想:要求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其实就是求什么呢?

  要求这块黑板面的周长,你需要知道什么?

  (需要知道黑板的长和宽,)

  4、测量:请个同学跟老师合作一起测量

  (测量之前先提问:你需要测量几条长几条宽?为什么呢?)

  (量得数据并板书:长大约4米,宽大约1米)

  【例题的呈现没有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条件和问题,而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黑板作为研究对象。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测量数据,不仅明白了求长方形周长所需要的合适的条件和一般需要条件,而且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也培养了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良好习惯。】

  (二)试求黑板一周铝合金边的长

  1、测量好了长和宽,你能求出黑板面的周长吗?

  2、交流算法:说说自己的方法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随机板书:

  a、4+4+1+1=10(米)

  b、4+1+4+1=10(米)

  c、4×2=8(米)1×2=2(米)8+2=10(米)

  d、4+1=5(米)5×2=10(米)

  提问:请用方法c的同学们想想和方法a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再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呢?

  大家都来想一想d方法,第一步求出的是什么?你能在图上指一指吗?第二步为什么要乘2?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你的理由。

  【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都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数学活动。在这里,没有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现成的计算公式直接告诉学生,硬把成人思考的解题思路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凭他们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然后通过交流各自不同的方法,学生既可以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又可以博采众长,修正或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不引导学生用所谓“最简单”的方法,而让学生自己逐步体会。】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学校有一片篮球场,看图:指一指什么是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

  1、独立解决

  2、交流方法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虽未统一,但总有学生喜欢或已内化的方法。此处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让学生逐步体会最简单的方法。】

  二、探索交流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周长是多少?

  (1)学生独立尝试。

  (2)交流方法,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有下列算法:

  a、25+25+25+25=100(厘米)

  b、25×4=100(厘米)

  (3)比较: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教材没有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作为例题出现,而是安排在“试一试”中,其意图十分明显。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是水到渠成的。】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借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围着这个市民广场走一圈(动画演示),凯蒂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走一圈(动画演示)。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我们一块来听听。(播放:甲:我每天走的路多。乙:我走得多。甲:是我走得多,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苗条。乙:不对,不对,我走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

  引导: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评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订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50米(显示),宽是45米(显示),请你猜一猜,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5.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5+50+45=19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5+45=19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7.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8.提问:数学中简单明了的东西喜欢的人总是多一些。这种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方法还能列成综合算式愿意来说说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该注意什么?给大家提个醒,好吗?

  9.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评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0.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开始吧。别忘了算它后可以跟你好朋友交流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

  出示两种算法,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说明后了。

  [评析: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这样的设计比较合理,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1.提问:原来,两人走得一样多,知道了结果,加菲也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7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兔子女士马上递上手帕,猫先生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示第1.2题)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猫先生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这堵墙壁,栏杆需多长呢?(电脑出示图片)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评析: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练习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全课(略)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三年级哦数学上册P42-4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测量、讨论的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新旧知识的引入。

  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2、课件出示图形:

  问:你们能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吗?

  根据学生操作演示,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你能指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根据学生操作演示,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就是它们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1)猜一猜:谁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交流方法。(比一比、量一量)

  4厘米问:各条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6厘米

  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问:大家都认为量一量的`方法能很好地、科学地求出上面图形的周长,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求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①5+3+5+3=16(厘米)

  ②5×2=10(厘米)③(5+3)×2

  3×2=6(厘米)=8×2

  10+6=16(厘米)=16(厘米)

  问: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比较取优,归纳方法)

  板书:(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问:要计算长方形周长时,必需要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

  3、试练:一个长方形长5米,宽3米。周长是多少米?

  4、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

  8厘米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①8+8+8+8=32(厘米)

  ②8×4=32(厘米)

  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比较取优,归纳方法)

  板书: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计算正方形周长时,必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边长)

  5、试练:一块边长是2分米的手帕,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用一根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242

  35

  2、用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

  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全课归总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4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设计的一节综合实践课。

  一、教学内容:

  探究当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面积的变化规律:长方形周长一定,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和宽相等时(即正方形)面积最大。

  二、数学知识背景分析:

  所谓的等周问题:等周定理,又称等周不等式,是一个几何中的不等式定理,说明了欧几里得平面上的封闭图形的周长以及其面积之间的关系。其中的“等周”指的是周界的长度相等。等周定理说明在周界长度相等的封闭几何形状之中,以圆形的面积最大;另一个说法是面积相等的几何形状之中,以圆形的周界长度最小。

  虽然等周定理的结论早已为人所知,但要严格的证明这一点并不容易。首个严谨的数学证明直到19世纪才出现。之后,数学家们陆续给出了不同的.证明,其中有不少是非常简单的。

  而将图形锁定在长、正方形上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对应的代数问题即所谓的均值定理或均值不等式:算术平均数大于几何平均数。如果我们设长为a〉0,宽为b〉0,周长C=2(a+b),面积S=ab,我们有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等价于

  于是当周长C一定时,a+b的和一定,所以当且仅当a=b时,即正方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

  数学大厦中这么有趣和著名的问题居然出现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本中,想到这些我不禁兴奋起来。作为教师我们怎么能轻易放过这样的数学教学素材,怎么能不让我们的学生亲自体验一下探究数学的乐趣,怎么能不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来体验数学的美。

  于是我精心设计了这节课,但问题是毕竟面对三年级的学生,讲到什么程度,怎么教,教学目标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是我下一步要认真思考的。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还有待提高,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独立探究规律的能力也有待增强。

  四、课程理念:

  a+b

  2≥ab(a+b2)2≥ab(a+b2)2=(C4)2

  国家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是:要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xx年的新课程标准将原来的双基变为了四基即: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是双基的继承和超越,基本活动经验获得了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同等重要的地位。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有助于落实新课程的能力性目标、过程性目标、情感性目标的及对学生应用意识、创性能力的培养。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要重视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五、教学目标:

  1.探究发现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变化规律:周长一定,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和宽相等时,面积最大。

  2.在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等活动过程中,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渗透有序思考和数形结合思想。积累学生从事探索规律活动的经验。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探索知识的乐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六、基本流程:

  引发思考—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几何解释—应用规律

  七、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以退为进

  导入:我们来先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欧拉智改羊圈”。

  欧拉是著名的数学家,他小时候,要帮助爸爸放羊。羊渐渐越来越多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围这样一个羊圈,需要用多长的篱笆,(15+15+40+40=110)可爸爸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正当父亲感到为难的时候,小欧拉却向父亲说:“我能用10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比这个羊圈面积还大的羊圈。”

  提问:你认为小欧拉的说法可行吗?预设1:围成正方形面积大。预设2:围成圆形面积最大。预设3:可以靠墙围面积大。

  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来研究长、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导语:“100米”数太大了不好研究,我们先从较小的数据入手,认识清楚了研究透了,看看有什么规律,然后再来看这个问题。

  出示题目:“用16米的篱笆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可以怎么围,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引导学生明确问题、分析条件、提出思路、规划方案。

  提问:要围成什么图形?这里的16米是什么意思?怎样围,也就是要确定长方形的什么?

  强调:无论围成的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周长都是16米。提问:长方形的长和宽怎么确定?

  小结:周长的一半是长和宽的和,因为周长一定,所以长和宽的和也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长和宽的和是一定的。看来,我们只要确定了宽的长度,长也就知道了。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P42-43.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测量、思考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探究周长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多种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算法优化。

  【教学准备】

  PPT课件,课堂作业纸,配套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和框架各一组。

  【教学流程预设】

  一、揭题解题:

  1、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引导复习析题:

  (1)、什么是周长?

  (2)、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二、展开学习:

  1、设疑激趣:

  华华想给自己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张小卡片分别围上花边。哪张卡片需要的花边长一些?(作业纸长方形卡片长6cm,宽4cm,正方形边长5cm。)(板贴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各一张,各边长度放大5倍。)

  (1)、这是要比较两个图形的什么?(周长)

  (2)、请先选好起点,再用手比划或用笔描出两个图形的周长。

  (3)、观察、估计: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一些?

  2、探索新知:

  (1)、怎样才能准确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测量、计算、比较)

  (2)、你认为两个图形分别需要测量几条边的长度?为什么?

  (3)、学生准确测量相关边长,标明数据后集体核对。

  (4)、请独立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并进行比较。追问:你能分别用几种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同桌进行简单交流。

  (5)、汇报交流,相机板书。学生想法预设:

  长方形:

  A、6+4+6+4=20cm

  B、6×2+4×2=20cm

  C、(6+4)×2=20cm

  正方形:

  A、5+5+5+5=20cm

  B、5×4=20cm

  答:两张卡片需要的花边一样长。

  (6)、小结: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理由是什么?

  3、拓展延伸:

  (1)、师板贴两个图形的花边(外框)后设疑: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分别拉成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相机指名拉动)。现在这个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周长又分别是多少呢?

  (2)、生观察思考后组织交流:(要点:四边形拉动后形状发生变化,而周长不变。)

  (3)、你会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吗?

  ①、出示:张大爷家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他想在菜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②、需要测量哪几条边的长度?(生思考作答后师相机出示一组邻边长度)

  ③、学生尝试完成后组织交流。

  4、走入文本:

  学生阅读教材P42-43的例题2和例题3,并将自己喜欢的、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做上标记。

  三、课堂巩固:

  1、判断正误:

  (1)、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宽)×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2米,周长是10米。()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8米,那么它的边长一定是7米。()

  2、新知应用:

  (1)、基本练习:P42做一做第1题、P43做一做第1题。

  (2)、补充:学校给每间办公室配了一面长方形的镜子(如上右图),这面镜子的边框一共用了几米长的铝合金材料?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2、课外思考及作业:

  (1)、请比较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

  (2)、解决问题:

  ①、华华拿来一张长15cm、宽8cm的长方形纸,准备折一只千纸鹤,先将这张纸剪裁成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②、华华用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6cm的正方形框架,他想把这根铁丝改围一个长8cm、宽4cm的长方形框架。够吗?文章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

  2、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2、师:同学们,有一天,小狗和小兔为了一件事发生了争吵。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小狗用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小兔用绳子围成了一个长方形。小兔说:我用的绳子长,小狗说,我的绳子比你的长。同学们,你们能有什么办法判断谁的绳子长一点,谁的短一点呢?

  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5、2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边长。根据量的长度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6、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7、生汇报师板书。

  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9、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认为谁用的绳子长?

  三、实践应用

  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请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3、作业:

  4、完成的同学量量五角星的边长,求出它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教学设计

  总第20课时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生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交流。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2.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概括和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进行了一场竞走比赛,他们为这事争论不休,请看大屏幕:猫和老鼠各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跑一圈,他们谁跑的路线长?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猫和老鼠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一)摆小棒,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摆一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一生上台摆)

  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生:四条边的长度之的和。

  师: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放在黑板上,求黑板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量出哪些长度?

  生: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为什么不量出4条边的长度?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板书所摆小棒的长度。追问:现在可以求出它的周长了吗?

  2.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3.用小棒来与同桌说明你的算法。

  反馈:1生

  4.反馈交流算法。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用小棒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板书)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谁来说说他的算法,你理解了吗?)

  5.交流讨论,优化算法。

  小组交流讨论:

  (1)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

  (2)有什么不同点?

  (3)你喜欢哪种算法?

  6.引导学生概括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 X2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8

  一、导课:

  1、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最后谁获胜了?比赛之后,兔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不应该骄傲自满,应该向坚持不懈的乌龟学习。后来他两成了好朋友。但是这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原来,他两个都很喜欢散步,乌龟每天围着这个广场走一圈,兔子每天围着公园跑一周。乌龟说,我每天走的路多。兔子说我每天走的多。乌龟说是我走的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兔子说,不对,不对,我走的多,要不,我怎么会这么苗条。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谁走的路多些?光靠猜想说服不了他们,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才能使他们心服口服。看看乌龟走的路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兔子走的路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要看谁走的路多,就要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二、展开

  1、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用步测的方法,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可以求出周长。)(可以量出长和宽,在计算。)

  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在这里那种方法最合适呢?(我认为步测的方法不合适,因为步测不太精确,在这里要比较谁走的路多,需要知道准确结果。)(用绳子量太麻烦了,有时绳子不够长,也不合适。)(先量出长和宽。再计算的方法比较好。)

  2、乌龟采用了大家的建议,他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时60米,宽是40米,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

  (我是用60+40+60+40=200(米)我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那就是用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我是用60×2+40×2=200米,先算了两个长,在算两个款,然后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先算长×2就是两个长,再算宽×2就是两个宽,就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我是用(60+40)×2=200米,先算长+宽的和,再×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我们看,我们可以吧长方形的四条边分成两组,这组的长和宽是一组相邻的边,比一比,另一组相邻的边和这组相邻的边是相等的。所以我们可以先算出长+宽的和,再乘2就得到了长方形的周长。

  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你比较喜欢那种方法?看来数学中简单明了的方法喜欢的人总会比较多。

  我把它写在这里。这样写行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注意什么?真好,给大家提了个醒。

  3、解决了乌龟的`问题,我们再来帮帮兔子,兔子量出了正方形的边长是50米,请帮他算算正方形的周长。

  谁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

  (50+50+50+50=200米,我是把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得到了它的周长。)就是四个边长相加,得到周长。

  还有更简单些的方法吗?

  (50×4=200米,正方形的边长×4=周长。)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可以用边长×4得到正方形的周长。

  两种方法,你会选择第几种方法?教师板书。

  4、现在,比较一下乌龟和兔子走的长度怎么样?乌龟和兔子有和好如初了。我们帮助了乌龟和兔子,而且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对不对?

  三、巩固

  1、求下列图形的周长。(口答。)

  2、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26米,宽14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3、这是我的一块手帕,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4、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4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看图,一面靠墙,求篱笆长就是求几条边的总长度,那三条边的总长度?

  5、拼一拼,算一算:

  用两个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分别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请大家指出它的周长。来看屏幕,我们拼成了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谁来求正方形的周长。(3+3=6米,6×4=24米)为什么中间的边不算呢?(因为中间的边不再是新正方形的周长的一部分了)

  我们还可以这样计算。

  请再拼成一个长方形。指出他的周长。算一算新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算。

  四、总结回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由来。

  教具、学具准备学具

  每个学生都准备6cm和 3cm的小棒各两根,两张长8 cm长纸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出示以下两个图形。

  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指一指:两个图形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

  (长方形的周长是长+长+宽+宽,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3、教师揭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

  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教学

  (1)摆一摆。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长6 cm和3cm的各两根),用4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2)指一指。摆好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2个长和2个宽)

  (3)提出问题。

  教师:看着围好的长方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自主探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

  (5)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长+长+宽+宽)(2长+2宽)【(长+宽)x2】

  教师强调: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6)比较、交流以上几种算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方便。再让学生说一说式子中6+3表示什么(长+宽),为什么要乘2?【(长+宽)的和的2倍】

  (7)归纳公式。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教学例2

  (1)过渡:我们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

  (2)出示例4的图。教师:这个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

  那么,周长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4。

  例4,正方形的周长=5+5+5+5=20cm,公式=边长x4=5x4=20cm、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 .教科书第8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同时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4题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上台板演,画出设计图,一共排三行,每行6个正方形。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花边最少。

  (4)深化认识。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四、继续巩固练习

  1、第6题

  (1)打开第88页

  让学生画出图形,然后求它们的周长。

  (2)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第8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它的周长。

  (2)全班交流。让学生板书计算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10题

  (1)让学生画出这两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

  (2)计算所拼的图形的周长,教师巡视。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10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拼组图形周长的变化。

  2.通过不同层次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寻找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正确、灵活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教学难点

  理解拼组图形周长的变化。

  五、教学流程

  一、基础练习

  知识点复习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

  学生读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内容,并进行板书整理:

  四边形:四条边、四个角;

  长方形:两条长、两条宽;

  正方形:四条相等的边。

  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如果要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

  学生回答“长、宽”后出示:长6宽3,并要求快速算出周长。

  板书:(6+3)x2=18.

  【设计意图】

  课始通过学生读课题,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向,同时激活学生已有旧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与整理,领悟求长方形周长的必要条件,为后面的课堂顺利进行铺好道路。

  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

  1、剪去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运用上述长方形剪一剪,再计算图形的周长。

  ①剪掉一个长方形后,计算图形周长。

  学生观察动画:剪掉一个长方形,思考:周长怎么变?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动画演示:边的平移。

  ②继续剪掉一个长方形,计算图形周长。

  此时,周长又是怎么变的?为什么?

  发现:是啊,虽然它们是不规则图形,但都可以通过边的平移转化成规则图形。

  板书:不规则→转化

  规则

  ③在”边“上剪掉一个正方形,观察图形的周长变化

  学生边观察动画,边思考:周长还会相等吗?为什么?

  预设:多了2条

  根据学生的回答动画演示平移,并用红色标出多的2条边。

  2、剪去一个三角形或梯形

  思考:如果在上述长方形中剪去一个三角形,周长会怎么变?

  思考:如果在上述长方形中剪去一个梯形,周长又会怎么变?此时,同学们看一看就知道剪去一个三角形后,图形周长变短;剪去一个梯形后,图形周长变长。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长6宽3这个长方形的素材价值,在不断的变化中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由角上剪到边上,学生在原图与剪后图形的每次对比思考中,发现周长变与不变的原因,感悟到周长与图形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初步学会用动态的眼光看静态图形,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再计算。

  剪掉长方形或正方形到剪掉三角形或梯形,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认识到周长不变是有条件的。

  学生的认识在图形的一次次变化中逐步深入,渐渐体会到研究数学需要多角度思考。

  二、拼组图形的周长

  刚才是一个图形,如果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来拼,会拼出怎样的图形?

  学生动手拼一拼,整理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

  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会拼出什么新的图形呢?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大长方形和大正方形,只有极少部分孩子会拼出如上不规则图形的某一种。上图5种拼组情况突破了学生的常规思维,打破了学生的固有认知,同时也鼓励了学生要敢想敢做。

  2个长方形拼成规则图形

  观察上述拼组图形,算一算拼成图形的周长。

  全班反馈交流上图中图形A、B的周长,即拼成大长方形、大正方形等规则图形时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结合图形介绍,方法①:图A(6+6+3)x2=30,图B

  6x4=24。理由:将图A看成大长方形,”6+6“是该长方形的长,3是该长方形的宽。将图B看成大正方形,”3+3“即6是该正方形的边长。或将图B看成特殊的长方形得到(6+6)?2=24。

  引导学生根据重合边的不同将图A看成按宽边拼,图B看成按长边拼。

  方法②:总周长减去重合边长。

  引导:一个长方形18,两个长方形拼的不就是2个18,为什么结果不是36?

  思考:重合的边在哪里?要怎么办?如何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8x2-3x2=30

  追问:为什么减掉3x2?有几条边重合?

  小结方法: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8,用2个长方形的周长,减去重合掉的2条宽。

  你会用上述这种巧妙的方法计算图B的周长吗?

  生说师板书:18x2-6x2=24

  追问:为什么减去的部分和图A的不一样呢?

  发现:看来减去多少要看重合掉的长度。

  小结:2个长方形拼成规则的图形时,既可以用原来的知识将拼成的`图形看成大长方形、正方形计算,也可以用新方法,即原来长方形周长的和,减去重合部分的长度。

  板书:组合图形的周长=总周长-重合的边长

  【设计意图】

  由规则图形入手,运用整体的眼光将拼组后的图形看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运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周长。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动态眼光观察静态的拼组图形,对比原图与新图,发现周长变化的原因,找到重合部分,从而初步感悟体会更为一般的周长计算方法,为下一个环节计算不规则拼组图形的周长做好充分铺垫。

  2个长方形拼成不规则图形

  剩下的5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又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先给它们分分类。

  1按宽边拼

  预设:①和④是一类,①旋转后就能得到④。

  引导:分别与图A、图B比较,哪一幅图与①④存在联系?联系在哪?

  发现:①④与图A一样,重合的部分都是两条宽。

  寻找:观察,还有哪幅图也是按这样的方式拼的?

  预设:②

  教师带领学生指一指①②④中重合的部分,直观感受这些不同形状的拼图有着相同的重合部分。

  列示计算:18x2-2x3=30(板书)。

  2按长边拼

  ③⑤是将长边的部分重合在了一起,它们与图B一样吗?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呢?

  预设:与图B不一样。

  列式:③为18x2-4x2=28,⑤为18x2-2x2=32。

  追问:3个图都是按长边拼的,为什么周长不一样?

  预设:虽然3幅图都是按长边拼,但③⑤重合的是长边的一部分,图B重合的是整条长边。可见,重合的越多,周长越短。

  结论:重合掉的越多,减去的越多,周长就越短。当长边完全重合时,周长最短。

  【设计意图】

  借上一环节的伏笔,学生能从5个看似没有规律的拼组图形中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按宽边拼,或按长边拼。

  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从无序思维逐渐过渡到有序思维,通过主动探究,分析比较,逐步抽象概括出求拼组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学生在其中学、在其中思、在其中悟,在变与不变中收获重合部分与周长的关系,课堂在这一层层的变化中显得丰富而深刻,充满浓厚的数学味。

  三、综合练习

  ①运用上述结论,思考为什么16个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是最短的。

  生结合图形解释:这些都隐藏在图形内部,都不算作这个图形的周长,重合的部分越多,那么露在外面的周长也就越短。

  ②把20幅绘画作品贴在一起,做一个“绘画园地”。要在“绘画园地”的四周贴上花边,怎样设计“绘画园地”才能使贴的花边最少。

  【设计意图】

  很多学生知道拼成正方形周长最短,问及为什么拼成正方形周长就会最短时,很少有孩子能讲透,此时重现这个经典题目,学生不仅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了一层。

  四、总结收获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你有什么是印象最深的?

  【设计意图】

  本课冲破复习课的一般框架,尽情发挥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素材价值,在不断的裁剪与拼组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复习课并非翻炒已有知识,复习课也充满新意。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11

  设计说明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需要根据周长的含义,应用图形的边的特征进行探究。因此,本节课注重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激发兴趣,鼓励探究。

  本节课通过具体情境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究,通过动手量一量,动笔算一算,探究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2、注重算法的多样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并针对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对照图形,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实际意义,以数形结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体会数学的抽象与简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相同规格的长方形卡片和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创设情境。(课件出示)

  (1)让学生观看课件后思考:美羊羊和喜羊羊分别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走了一圈,谁走得远呢?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要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才能知道)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计算美羊羊走了多远。

  (2)组织学生汇报各组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方法一 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用2个长加2个宽可以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算式是6+4+6+4=20(厘米)。

  方法二 用6×2算出两个长的长度,再用4×2算出两个宽的长度,最后把它们加起来,算式是6×2+4×2=20(厘米)。

  方法三 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长度和,因为另一组长和宽的长度和与这一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算式是(6+4)×2=20(厘米)。

  (3)引导学生概括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①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对算法进行优化。

  (学生讨论之后,认为方法三最简便)

  ②引导学生根据方法三的算式,尝试用文字表述出来。

  (学生讨论,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③师生共同概括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计算喜羊羊走了多远。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方法一 可以把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算式是5+5+5+5=20(厘米)。

  方法二 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式是5×4=20(厘米)。

  (3)引导学生讨论并概括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然后汇报。

  教师根据汇报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比较美羊羊和喜羊羊谁走得远。

  (学生汇报:20厘米=20厘米,美羊羊和喜羊羊走得同样远)

  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归纳概括能力,同时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巩固知识,综合运用

  1、完成教材85页“做一做”1、2题。

  2、完成课堂活动卡。

  设计意图:适时地进行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87页1、2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准备:

  准备小棒、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流程一、基本练习

  PPT出示(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等腰梯形)

  1、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你能说说屏幕上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吗?(暂停)

  2、师: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边讲解PPT边闪动平面图形的边线,接着PPT导入平面图形每条边长的数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你会算吗?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12厘米,你们算对了吗?

  流程二、引入课题

  PPT出示

  1、师:学校里有一块长方形的篮球场和一块正方形的草坪。小明和小红分别沿着篮球场和草坪的边各走一圈,他们走的一样快,怎样能知道谁先走完呢?

  2、师:对了,计算出篮球场和草坪的周长,谜底就会自然揭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PPT出示课题)

  流程三、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PPT导入:上面图片中左上角篮球场放大充满全屏,并标明数据,1、师:我们先来研究篮球场的周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怎样算篮球场的周长?然后试着列式算一算,最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2、师:同学们一定想出了很多种算法,老师这里收集到几种,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导入:(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3、师:第一种算法是把四条边的长顺次加起来;第二种算法是把相同的数放在一起加,第三种算法是先算两条长是多少,再算两条宽是多少,最后加起来。其实,这三种方法都是按照周长的概念计算的。也有同学是这样算的,你们看的懂吗?互相说一说。(暂停)

  PPT导入:

  (4)26+14=40(米),40×2=80(米)

  4、师:因为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所以也可以先将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加起来,再乘上2,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5、师: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现在你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吗?在小组里说说看。(暂停)

  第三段: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流程四、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师:下面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PPT出示:上面图片中右下角草坪放大充满全屏,并标上:草坪的边长是20米。

  2、师:请同学们自己先列式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PPT导入:

  (1)20+20+20+20=80(米)

  (2)20×4=80(米)

  3、师:同学们可能出现下面两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你们能看懂吗?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4、师:现在你们能回答一开始的问题吗?小明沿着篮球场的边走一圈,小红沿着草坪的边走一圈,如果他们走得一样快,谁先走完呢?为什么?

  第四段:教学想想做做1、2、3、4、5、

  流程五、教学“想想做做第1、2题”

  1、师:现在我们来完成“想想做做”第1、2两题。在动手做之前请同学们先思考:你准备测量几条边的长度,然后再动手测量、计算。(暂停)

  2、师: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只需测量一组长和宽就行了。而正方形四条边全相等,所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时只要测量一条边的长度。

  流程六、教学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这是想想做做的第3题:

  1、师:请大家在作业本上计算每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比一比谁的算法最简便。(暂停)

  2、师:我们一起来核对一下,你们是这样算的吗?

  流程七、教学想想做做第4、5题

  1、师:下面我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师:先想一想,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镜子的'什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暂停)

  3、师:镜子的形状是长方形,计算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就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暂停)因此做这样一个镜框,应该需要大约6米的铝合金材料。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第五段:教学想想做做6

  流程八、教学想想做做第6题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动手拼一拼的游戏。活动要求是:用4个边长1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暂停)

  2、师:老师也和同学一起拼,你们拼的方法和老师一样吗?(边演示课件边说明)

  3、师:用4个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拼的方法是唯一的。这个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暂停)周长又是多少呢?

  4、师:下面我们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拼成的长方形长、宽各多少厘米?(暂停)

  5、师: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6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边说边导入两个长方形)。猜一猜它们的周长会相等吗?再算一算验证你的猜想。(暂停)

  6、师:比较拼成的两个长方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7、师:用6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拼成一行,也可以拼成两行,由于拼法不同,长宽不同,周长也不相等。

  第六段:全课总结

  流程九、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还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13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级上册第83~86页。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生活种的数感。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3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3.1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3.3 考点分析:

  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目标依据

  4.1 课程标准的要求:

  (1)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

  (2)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计算的作用。

  4.2 教材分析: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角、线段、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再一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及他们的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同时又为后续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做好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这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了知识经验。

  4.3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孩子,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长度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关知识,因此学习这些知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学习难点。老师应关注的是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把动手操作和动态演示相结合,让学生加深印象,在此基础上探究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各种公式。

  5 专家建议

  (1)选取生活中熟悉的素材来学习几何知识,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 教学方法

  情境引入——新知讲授——巩固提升——总结

  7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8 教学过程

  8.1 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看这张照片,老师想给他镶上边框,那样会更漂亮。到底需要多长的边框呢?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该怎么办?(课件出示照片)

  生1:量出每一条边多长。

  生2:两处四条边一共多长。

  生3:可以用线围一圈。

  量出这个长方形照片四条边一共有多长,也就是它四条边的长度总和。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周长”。(板书: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出使物体,让学生感知它们的周长)

  8.2 新知探究

  (一)、长方形的周长

  师: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制作这个

  长方形照片的边框,谁来指出他的周长。怎么就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先量再算)

  师:同过测量得出了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如何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小组讨论一下,并记录下你们小组的算法。

  生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方法: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即6+4+6+4=20.

  生2:我们先算了两个长,再算了两个宽。方法是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6×2+4×2=20.

  生3:我是先算了长加宽的和,也就是长方形一组邻边的长。因为有两组相等的邻边,所以再乘以2,即(6+4)×2=20(厘米)

  师追问:长+宽×2这样写行吗?为什么?(不行)

  师:比较一下着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这道题。学生算完,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你什么选择这种方法算?(算法优化)

  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二)、正方形的周长

  师:老师这里呀还有一张正方形卡片,谁来说一说正方形的周长?要想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数据?正方形卡片的边长是5厘米,你会计算它的周长吗?怎么算?

  生汇报算法:

  生1:我们是把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5+5+5+5=20(厘米)

  生2:把正方形的。四条边分成两组。(5+5)×2=20(厘米)

  生3: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边长×4得到正方形的周长。5×4=20(厘米)

  师:在这几种方法里,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师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8.3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练习题

  8.4 总结本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 边长×4

  9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6+4+6+4=20(厘米)5+5+5+5=20(厘米)

  6×2+4×2=20(厘米)(5+5)×2=20(厘米)

  (6+4)×2=20(厘米) 5×4=20(厘米)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 边长×4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p63~6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 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大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小组20张。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从形象感知逐渐深入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同时也使用权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思,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 .“理清题意。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6米,哪条边是14米?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指一指、想一想使学生认识到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2=52(米)

  14*2=28(米)

  52+24=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师:大家已经总结了四种方法,用这四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篮场的周长都必须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差的可稍作指点。集体订正后可粗略统计正确情况。)

  5“试一试”。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

  [这里由学生自己作主,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更进一步说明老师心目中有学生,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

  (学生练习,静等几分钟。)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讨论后请一组派个代表汇报,其它组如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全班的正确率。)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第5题实际上就是求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里可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有针对性地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教师可参与其中一组。)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什么都是有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这里让学生稍作讨论,努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因为拼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同,所以周长也就不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短有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长方形周长计算是在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能很直观和形象地描述出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在编排上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和结果,使学生感悟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算,通过个性化的计算方法的交流、讨论,让学生一起来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习中。

  2、本节课始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体现了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活动中探索,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

  3、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

  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平等状态。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4、本人在这节课教学中,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中,学生喜欢用4条边的和求周长,不习惯用(长+宽)×2=长方形周长的公式。听课老师也认为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我也不十分强调采用这公式,这就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03-0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04-20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09-07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09-10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04-02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说课稿11-11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03-13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反思04-28

三年级《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