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10﹡ 松鼠》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0﹡ 松鼠》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松鼠》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出自法国博物家布丰之笔,文章用词凝练,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对松鼠的吃食、外形、居住、行动、搭窝、生育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精当的介绍,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松鼠的喜爱。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抓住文章重点词句,分析得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松鼠的,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尝试着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分析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分析课文,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通过背诵文章中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做一些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是哪几个方面写松鼠的。
(2)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对文章重点词句进行分析,了解怎样运用文字表达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本文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教具】课件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谁能才出来?
(样子想耗子,尾巴当被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猜出来,出示投影松鼠图片(板书:10*松鼠)
松鼠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他吧,一起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
【设计说明】运用猜谜的方法导入课文,既增加课堂的知识性又增强趣味性。借助松鼠的图片,给让学生对松鼠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学课文前,同学们先读一下导读,看看给我们提了什么问题?
找个学生读问题。
2、学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快速默读的方式,自主学习,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或是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3、检查生词。出示投影(开火车形式读,齐读)
4、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出来了。
学生读。引出:漂亮、驯良、乖巧。(板书)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文章总分的结构形式,初步感受抓住特点来写的表达方法。】
三、研读课文,感受可爱。
1、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能不能找出松鼠漂亮的句子。
a、学生找出来读,然后投影再读。
b、从“清秀”“帽缨形”谈感受。
c、读感情
d、出示投影,填空。(主要是练习学生背诵)
小结:松鼠的面容,眼睛,尾巴啦,这属于松鼠的什么?引出外貌(板书)
四、学生浏览课文,体会松树的性格驯良,行为乖巧。相应板书。
学生找出句子谈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作者的写作方法。
如: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利用说话的形式使学生在讲述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熟悉松鼠内在习性"乖巧"这一个特点,从而进一步掌握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生动说明的妙处。教学重点难点再次得到落实。】
五、与《鲸》对比阅读,体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1、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学生先回顾〈鲸〉的表达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
本文: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2、教师引导,我们是否还能发现在说明角度、语言同格上有何不同?
3、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可以作相应提示。从板书上引导。小组回报
明确:
《鲸》和《松鼠》都是说明文。《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松鼠》文艺性说明文。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这两篇文章有很大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进行比较,能够更加清晰地体会到科学小品文与普通说明文的不同。领悟抓住事物特征来介绍事物的方法。】
六、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
(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2、假如你就是一只最漂亮的松鼠,请结合课文有关内容,大胆发挥你的想象,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漂亮。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松鼠的身份来介绍松鼠的漂亮的特点,让学生不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让学生学会用用拟人的手法来介绍小动物。这样,教学的重难点也能得到了很好地突破。】
七、作业布置
用本课的表达方法写一种你最喜爱的动物。
板书设计
漂亮(外形)
松鼠驯良(活动)
乖巧(搭窝)
【《10﹡ 松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松鼠教学设计06-16
《松鼠》教学设计02-08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06-20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05-14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14篇06-29
《松鼠》教学反思07-07
《松鼠》教学反思07-10
(热)《松鼠》教学反思07-10
《10的组成》教学设计03-07
10的认识教学设计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