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04 11:15:4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体积单位》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冀教版五年级下册86-8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过程。

  2.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3.在实验、观察、交流等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体积和体积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用具:两个玻璃杯、石头、土豆、手机、文具盒、鞋盒、长方体、正方体、粉笔、酸奶盒,正方体框架等。

  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内容是在认识了升和毫升及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设计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强调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感受、理解概念、恢复概念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的本来面目。

  1.创设引入概念,设疑激趣。

  2.引导学生探究,主动建构知识形成的过程。本节课重视体积、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首先利用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实验,把土豆和一块小石块放入同样高水的两个杯中通过直观的水面上升高度不同的情况,由学生已有的"土豆占的地方大"生活经验,发展为"土豆占的空间大"接着让学生描述手机、铅笔盒、鞋盒等熟悉的物品,哪个占的空间大,把学生对物品大小的经验和占空间的大小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占空间大小的含义",然后再揭示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在教学1立方米时,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1立方厘米大小,并找出生活中大约是1立方厘米的物品。认识1立方分米时,用手比一比1立方分米有多大:认识1立方米时,用棱长1米长的正方体框架搭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等。通过观察、描述、想象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体积概念及体积单位的构建过程。

  3.注重渗透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如实验法,拼摆法,比较法。

  4.重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贯穿始终,强调多种感官同时参与。

  5.充分运用学具、小实验操作以及巧妙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形成过程,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建立清晰表象,从而理解新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本节课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获取新知的乐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1 小实验。

  1.1.1 取两个同样的玻璃杯,放入同样多的水,把一个土豆和一块小石块分别放入两个杯中。

  (1)让学生猜一猜:把土豆和小石头分别放入两个水杯后,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可能会说两个杯内的水面都升高,放土豆的杯内的水面上升的高)

  (2)找学生完成实验,并让学生说说观察到的结果。

  1.1.2 讨论:

  (1)两个杯子内的水面为什么都会升高?

  (2)放土豆的杯内水面上升的高,说明什么?

  1.1.3 全班研讨:(1)两个杯内的水面为什么都会升高?

  (2)放土豆的杯子内水面上升的高,说明什么?

  重点得出:土豆和小石头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把它们分别放到水里后,下面的水被挤上去,水面就会升高。土豆占的'空间大,所以放土豆的杯子内的水面升的高。

  2.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2.1 认识体积:

  1.比较手机、文具盒、鞋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再让学生说说周围的物体哪个占空间大,哪个占的空间小。

  2.汇报交流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充分感知每一个物体所占空间大小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得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含义,比较手机、文具盒、鞋盒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

  4.出示教材中的两个长方体,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体积,观察交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可能会认为1号长方体大或2号长方体体积大或两个长方体的大小,不能只凭感觉,要看哪个长方体用的小正方体的数目多,从而导出体积单位。

  2.2 认识体积单位。

  2.2.1 教学1立方厘米。

  (1)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最小的正方体,并量一量它的棱长大约是多少厘米?从而揭示1立方厘米的概念,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1cm3。

  (2)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让学生充分感知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生操作,用学具中1立方厘米正方体搭成不同的立方体图形,并说出所搭立体图形的体积。

  通过操作,使学生体会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4)估测一根粉笔的体积。

  2.2.2 教学1立方分米。

  (1)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较大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从而让学生自己推导出1立方分米的概念,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1dm3.

  (2)用手"比一比"1立方分米有多大,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分米的观念。

  (3)找生活中接近1立方分米的物品。

  (4)学生操作,用学具中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搭成不同的立方体图形,并说出所搭立体图形的体积。

  (5)估测酸奶箱子的体积。

  2.2.3 教学1立方米。

  (1)让学生类推1立方米的概念,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记作1m3.

  (2)用手比一比"1立方米"有多大。

  (3)出示棱长1米的正方体框架,搭出1立方米的空间,并让学生实际钻一钻看最多能容纳几名同学,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米的观念。

  3.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下面的立体图形是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成的

  2.根据自己生活经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体积单位。

  一个铅笔盒的体积约是480( )

  一台电视机体积约是48( )

  一台电冰箱的体积约是1.5( )

  3.下面说法对吗,说说理由。

  (1)一台电脑所占的空间约是15立方米。

  (2)红红口渴了,一口气喝了200立方米的水。

  (3)植树活动中,小明和小刚干劲可足了,一次就抬了6立方厘米的土。

  (4)把一块正方体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后,体积没变。

  4.自主反思,深入体验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课程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下册)43-45页练习1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间的进率。

  3、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重难点: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体积单位,谁知道是那几个吗?

  2、很好,那我们以前还学过关于长度和面积的单位,谁来说下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那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那些?

  3、那么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4、你们想不想知道体积单位他们之间的进率呢?

  二、研究探讨

  1、刚才我们知道了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也就是说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而且我们知道1米=100厘米。那么谁来说下我们是怎么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呢?或者他们的推导方法是什么呢?

  2、对我们可以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来推导1平方米=1米×1米=10分米×10分米=100平方分米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推导出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

  3、我们知道1立方米=1米×1米×1米,那么大家想一想,用刚才的推导关系怎样得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关系或者进率?

  4、好,大家想了一会了,谁来上黑板把你自己的想法用算式书写出来。

  5、表扬学生,并且书写正确的推导算式:1平方米=1米×1米×1米=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我书写的关系式推导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6、练习

  20立方米=

  立方分米

  1.2立方米=

  立方分米

  2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00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7、我们刚才知道了相邻的2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那么不相邻的立方米和立方厘米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想下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对,等于10000平方厘米,同样用推导关系可以推导出来。那么现在大家自己动手推导出立方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指导)

  8、集体反馈结果。得到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9、练习

  0.2立方米=

  立方厘米

  20000000立方厘米=

  立方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2、3题。

  2、我们还学习了容积单位,下去同学们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做出来,再根据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关系,求出他们之间的进率。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过程。

  2、知道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会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换算。

  3、在探索体积单位进率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教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复习相关旧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1)提问:“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想想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请画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上。”

  学生6人一组,回忆并再次经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2)展示学生的推导过程,可请1~2名学生代表他们的小组上台述说,并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示意图──将边长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画上100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展示出来。

  2、推导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提问:“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你们能应用类似的方法推导出来吗?”要求每个小组将推出来的结果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纸盒表示出来。

  学生6人一组,进行探索、推导.教师巡视各组情况并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在1平方分米的纸上画出100个小格,然后贴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盒块的6个面上.这样,就得到一个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数学模型。

  (2)展示推导过程

  请1~2名学生上台述说他们的推导过程:正方体棱长1分米,也就是10厘米,体积就是(10×10×10)立方厘米。

  (3)全班归纳总结:教师用课件动态展示将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分割成1000个棱长1立方厘米的过程,并在示意图下醒目地写上: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3、推导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提问:“不用操作,你能想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2)学生独立思考.可提示:在脑子里想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再将这个正方体分割成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想想可分割多少个?

  (3)学生先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4、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提问:你学过哪些体积单位?请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把它排列出来,然后说出每个体积单位的相邻单位。

  (2)引导学生观察: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并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想好后在书上填空。

  5、构建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计量系统。

  (1)让学生说一说,到目前为止,所学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各有哪些,它们分别是计量物体的什么的?

  (长度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表面大小的;体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

  (2)提问:“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同吗?”学生回答后将书上第119页上的表格填完整。

  二、练一练1。

  (1)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将6立方米、8000立方分米改写成多少立方分米,也就是要将高级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体积单位的名数。

  (2)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解题的方法.

  (3)引导学生归纳将高级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相邻的低级体积单位的名数的一般方法(师板书):

  高级体积单位的名数×1000=相邻的低级体积单位的名数

  三、练一练2

  四、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回忆时可按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顺序来叙述。这样,学生一般能概括:本节课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会应用体积之间的进率进行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正确应用。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高级体积单位的名数相邻的低级体积单位的名数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 .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体积(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学生作答)老师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乌鸦把石头一粒一粒地衔到瓶子里,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出来了。)

  2、“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实验验证)

  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二、揭示体积

  出示下面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吗?

  手机 影碟机 电视

  学生回答后,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概念)

  三、列出体积单位。

  1、出示两个形状不同,体积相近的长方体。(单凭观察,难以比较)

  2、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长方体后,学生很快就确切的说出:左边的长方体体积大于右边的长方体体积。(因为左边长方体有16 个小长方体,而右边的只有15 个)

  说明: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我们知道长度单位是用线段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正方形来表示的,那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用正方体来表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四、认识体积单位。

  1、“请你猜一猜1cm3、ldm3 、1m3,是多大的正方体?”

  讨论后让生看着实物共同小结:

  棱长是Icm 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 (手指尖);

  棱长是ldm 的`正方体,体积是ldm3(粉笔盒);

  棱长是l m 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一台洗衣机)。

  2、“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 个1cm3 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4cm3 )为什么?(因为它是由4 个体积是1Cm3 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五、课题练习:(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自然引入新课。借助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直观教具,让生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和体验体积单位。教学中,我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1—22页例8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五5—8。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的意义后教学的。例8从测量的需求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在教学每个体积单位时,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有关体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此外,在学生认识立方厘米后,还呈现了两个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体积,既让学生初步体会体积单位在体积计量中的应用,又为学习长方体体积公式做了必要的铺垫。教材最后还沟通了刚认识的体积单位与已学的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联系。通过练一练,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有关体积单位的感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几个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2.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讨论、探究、类推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活动,愿意与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观点,增强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能联系已有知识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清楚各自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棱长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体各一个,1立方米演示模型架,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一个,一升的量杯一个。学生每人一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引导学生选用生活中的实例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

  2.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媒体显示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搭成的不同形状的一些物体(12个和12个、16个和17个),让学生比较这些组合体的体积大小,并说说各自的想法。

  (因为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都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每个组合体的体积就是使用的那些小正方体的体积和。)

  3、设疑:老师这儿还有两个组合体想让你们比比它们的体积大小,先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说这两个物体是怎样的,听完后迅速作出判断。一个物体是用8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另一个物体是用7个小正方体搭成的。(所用的小正方体大小不同)

  学生回答后,媒体显示两物体,结果学生发现两个物体因为所用的小正方体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从而明白只有用同一种小正方体搭成的物体才能通过比个数方便地比较出物体的体积大小。

  [设计意图:用数小方块的方法比较大小时,出示方块大小不一样的物体来比较,引起认识的冲突,使学生产生需要有统一大小的正方体来比较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为下面引入体积单位作了铺垫。]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8下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提问:老师这儿还有两个物体,看看哪个的体积大?

  学生交流后追问:仅通过观察,你们能断定它们的体积大小吗?那我们能不能联系刚才的学习经验想个办法来解决呢?先自己想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引导得出:把它们切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就能比出大小。

  2.媒体演示过程:

  将长方体和正方体切成同样大的正方体,让学生通过数方块的方法,确定长方体的体积大。

  3.过渡:的确,在计算或测量物体的体积的时候,都需要选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体积的`大小,人们统一了正方体的标准,并规定了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几个体积单位。(板书课题)

  4、认识1立方厘米

  (1)出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告诉学生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然后让学生估计验证:它的棱长是少?

  (2)得出结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介绍字母表示法。

  (3)引导学生比划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

  (4)举例:找找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反馈:骰子、一节手指头等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5)下面两个长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媒体显示图,学生口答。

  (6)回顾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1立方厘米,想想立方厘米通常用来计量怎样的物体的体积?

  (用立方厘米来测量或计算较小物体的体积)

  5、认识1立方分米

  (1)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告诉学生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然后让学生估计验证:它的棱长是少?

  (2)引导学生比划感受1立方分米的大小。

  (3)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

  [设计意图:认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时先出示正方体实物,再描述其含义,再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操作丰富感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接近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表象,丰富学生对体积单位的感知。]

  6、认识1立方米

  (1)提问:想一想,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2)直观感受1立方米的大小

  教师演示:用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看看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

  指名一些学生蹲到1立方米内,让学生体会到立方米是用来计量较大的物体的体积的单位。

  (3)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米?

  7.认识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联系

  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升和毫升作单位。容积是1立方分米的容器,正好盛1升水。

  教师演示:1立方分米正方体容器水倒入量杯

  得出: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设计意图:有层次地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认识了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后,没有直接告诉学生1立方米的概念,而是提出问题“想一想,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主建构1立方米的概念。这样安排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经验,突出了学生在建构知识过程中的自主性。]

  三、反馈练习

  1.用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都是12立方厘米.不论物体是什么形状,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2、完成练习五第5题

  比较1厘米、1平方厘米和1立方厘米,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口头回答

  指出:这三个图形分别表示相应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这是它们的不同点。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立方厘米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这两个概念都与1厘米有关。这是三个图形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的建构认知结构。]

  3、完成练习五7

  重点在学生交流的策略中提炼思考策略:先想想实物有多大,再思考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5、完成练习五8

  先推想再操作验证。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单位?它们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单位有什么区别?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教学难点: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1)4米=()分米=()厘米

  (2)500厘米=()分米=()米

  3、谈话引入: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1)指导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纲

  A、棱长是l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B、棱长是l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C、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2)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演示动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l”

  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2)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l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l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000个体积为l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板书:l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思考: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3、小结: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l000

  4、完成书上想一想,填一填。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说出计算过程

  0.9立方米=()立方分米

  54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38立方分米=()立方米

  4立方分米5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10.35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0.5立方米=500立方厘米()

  2.6立方分米=2立方米60立方厘米()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体积单位的换算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模型理解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1.重视学生的自主猜测、主动探究。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发现常用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转化、推算等方法。为了让学生明确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本节课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借以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类推的方法,让学生提出猜想,然后通过合作验证等活动得到结论,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本节课“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千进位等问题,都不易理解。为此,这部分教材加强了对体积概念的认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观察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石头占据空间。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的大小,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概念。

  “体积单位”这部分内容教材是通过知识迁移类推引出来的。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教材介绍了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在此基础上,教材分别说明各体积单位是棱长多长的正方体,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活动,建立这些体积单位的表象。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单位和正方体、长方体认识以及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学生在生活中与物体有广泛的接触,所以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保障,但学生对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还处于一种模糊的感性认识阶段,因为它将直接影响今后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理解和空间观念的正确形成,因此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显得特别重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形成体积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空间观念、形成体积概念。

  教学策略:

  1.运用“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纵向联系解决知识重、难点。利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2.在研究过程中重“操作”与“感受”,以达到培养学生“空间感”的目的。

  3.演示、观察法、小组合作研究法、有价值的接受式学习等。

  教学过程:

  一、实验演示,揭示并理解体积概念

  1、初步感受、认识空间。

  实验一:

  师:同学们好!今天的数学课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这是一个装满水的烧杯,这是一块石子,如果把石子放入到烧杯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水会溢出来。水会冒出来。水会洒出来。石块会下沉。

  师:真的是这样么?我们来看看。(教师动手实验)

  师:水为什么会溢出来?

  生: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把水给挤出去了。

  师:这说明石块占了空间。谁再举一个物体占空间的例子?

  生:冰箱占了空间。电视占了空间。

  师:看来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板书:物体占空间)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一让学生理解物体都是占有空间的,让学生在分析中学会总结。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

  实验二:

  1、感知物体所占空间有大小

  师:我们再来做个小实验。这儿有两个同样的烧杯,里面有同样多的水,这还是刚才那块石块,这是铁块,(边说边拿起用细绳拴着的石块)如果将它们分别放入这2个烧杯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1:水面肯定会上升。生2: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生3:水还有可能溢出来。

  师:好,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做实验)

  师:水面真的上升了,而且上升高度不同,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生:这说明石块和铁块不仅占有空间,而且所占空间还有大小。有的大,有的小。(板书:大小)

  2、揭示并理解体积概念

  师:看来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占的空间有大有小。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齐读概念

  4、举例理解概念

  师:刚才大家提到的冰箱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冰箱的体积。谁能像老师这样举个例子?

  生1:电视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电视的体积。

  生2:手机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手机的体积。

  生3:黑板所点空间的大小就是黑板的体积。

  [设计意图:由“空间”到“物体要占空间”,再由“物体要占空间”到“每一样物体所占空间”多少的不一样,引出物体的体积概念,步步相扣,层层推理,较好地处理好了体积概念的抽象。]

  二、探索常用的体积单位

  1、探究体积相差较多物体体积

  师:刚才,我们比较了物体的体积。接下来我们比较长方体的体积(课件:出示体积相差较多的2个长方体)它们的体积谁大谁小呢?

  生:用眼睛一看就是第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大。

  2、统一体积单位

  ⑴猜测2个长方体体积大小

  师:那么这2个长方体你们认为哪个体积大?(课件:出示体积相等的2个长方体)

  生1:左边的长方体

  师:为什么你认为是红色的长方体体积大些?

  生:因为左边红色长方体比黄色长方体要宽,也比它的高度高一些。

  师:有这个可能

  生2:右边的那个长方体体积大,因为右边黄色长方体的长较长。

  师:有可能

  生3:我认为它们2个的体积一样大。因为虽然红色比黄色长方体高一些,宽大一些,但2个长方体的长差得较多,所以我认为它们的体积是一样大的。

  师:你注意到了长方体的长、宽、高,真了不起。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师:到底谁说的对呢?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2个长方体学具,桌面上还有什么学具?

  生:

  ①长方体

  ②圆柱体

  ③小正方体

  ④大米

  ⑤绿豆

  ⑥沙子

  师:能否借助手中的学具知道谁的体积大吗?

  生:能

  师:你打算怎样做?

  生1:我把盒子中摆满小正方体,谁装的多谁的体积就大。

  生2:我有大米装满红色长方体,再将红色长方体中的大米倒入黄色长方体,如果有剩余红色长方体体积大……

  师:我们将学具装入长方体盒中,如果盒子的厚度不计,当摆满学具后,这些学具的体积就可以看作是长方体体积。

  (3)小组合作研究,进一步体会统一体积单位的重要性

  师:好,同学们选择喜欢的学具研究一下到底哪个长方体体积大。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结果?你们组用什么学具?结论是什么?(学生到前面具体操作演示汇报)

  生1:2个长方体体积相等。我们小组把沙子先装满红长方体中,再倒入黄色长方体盒中,发现正好,所以2个长方体体积相等。

  生2:这2个长方体体积一样大。我们用的是小正方体,红色长方体盒子中装满了108个,黄色长方体盒中也装满了108个,所以2个长方体体积相等。

  ……

  师:同学们借助手中学具比较出2个长方体的体积,有的用小正方体,有的用长方体,有的用大米,有的用绿豆等等,以后也用这些学具来测量物体的体积方便吗?

  生:太麻烦了,不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想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有实效性的教育活动中来,带着自己的猜想去验证使学生兴趣盎然,也能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统一体积单位做好铺垫。]

  (4)统一体积单位

  师:看来在比较体积时,要用到统一的体积单位。(板书完整课题:和体积单位)

  师:常用的体积单位之一有立方厘米,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立方厘米cm3棱长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

  ①师:那1立方厘米究竟多大呢?我们的学具中就有,能找到吗,每个人都把找到的举起来,互相看一看,说一说。

  ②师:闭上眼睛想一想1立方厘米有多大。

  ③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色子、粉笔头、手指的一节。

  ④师:老师手中的这块橡皮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生:有6立方厘米大,橡皮的体积就是6立方厘米。

  ⑤师:这个长方体体体积有多大?如果我们还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测量它的体积可以吗?

  生:不合适,这个单位有点小了,太麻烦了。

  师:测量时就需要稍大一些的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用字母这样表示dm3。你用尺子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

  (板书:立方分米dm3棱长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⑥师:用双手捧住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然后给同学动手演示一下1立方分米有多大。

  ⑦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生自由回答。

  师:那么刚才这个长方体盒子的体积到底是多少呢?找个同学来摆一个和长方体盒子一样的长方体,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教师亲自拿长方体透明盒子去和学生摆好的比长、宽、高)

  生:体积相等,所以这个长方体体积是24平方分米。

  ⑧师:你有能帮工人叔叔想购买这些木材估计有多少?立方分米能解决么?我们用一个更大的体积单位,你们知道是什么?

  生: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教师适时板书:立方米m3棱长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⑨师:1立方米的空间究竟有多大呢?同学们用手演示一下好吗?

  (找6个同学给老师帮忙)

  师:现在我们用12根1米长的木棍,做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大家看一看,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占的空间比我想象的大多了。

  ⑩师:下面,我请几名同学用米尺量一下这个正方体的棱长。

  (学生活动动手量)

  师: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学生对一个新的概念的接受和形成需要不断地体验和强化,而操作性的体验强化可以提高学生形成新概念的效果。对于体积单位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这样的规定性知识虽然不需要学生的探究和讨论,但采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活动方式去解读知识和理解概念,体验概念是必要的。只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的记忆才是扎实而有效的。]

  三、巩固反馈练习

  (书中练习)图中的长方体都是用棱长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让学生理解一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师:如何能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呢,下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研究,下课!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理解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能力目标

  能够采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会应用“猜想-验证”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重点

  体积单位的进率。

  难点

  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化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①长方体体积=();

  ②正方体体积=()。

  ③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师:你知道每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合作探究

  二、课程内容

  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1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木块。

  图中是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呢?

  提问:

  ①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

  ②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

  ③而1分米是多少厘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小组合作填表: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小组汇报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同理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小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2)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加以比较:

  先让学生填后并比较这三类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思考:①怎样把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

  ②怎样把低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一级的体积单位的名数?

  出示例题3: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分米?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写成如下形式:

  3.8立方米=(3800)立方分米2400立方厘米=(2.4)立方分米

  ⒊出示例4:看见你得到哪些信息?

  ⑴这个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

  V=50×30×40

  =60000cm3

  =60dm3

  =0.06m3

  ⑵大家想一想,问题中没有要求我们最终用什么单位,你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如果出现这样答,你必须选择那个答案?

  答: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m3。

  ⑶你还有其他的途径求出体积为0.06m3。先转化单位,再计算。

  拓展应用

  一根长方体钢材,长4.8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钢材重多少千克?

  总结

  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作业布置

  在具体的解决问题中,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转化体积单位,还要注意已知条件单位之间的统一。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9

  《体积单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大小的感知能力,也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本课的学习也为以后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做好了铺垫,也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体积、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说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情况拟定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体积、容积单位。

  本课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的表象, 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说教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由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水平有限,教学要更加注重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本节课将采用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加形象,深刻地指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说教学准备,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体积为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学具以及体积为1立方米的正方体教具。

  说教学过程。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设计了如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1、我发现好多同学都长高了,有的都比老师高了,找个同学来和老师比比高低吧!测量身高时要用什么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我们身高不一样,踩出的脚印大小也不一样吧?要测量脚印的大小需要用什么单位呢?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3、我们俩所占空间的大小也不一样吧,谁的体积更大些?

  4、实物展示,这个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哪个更大些?你有什么办法比出大小来?

  引出常用的体积单位,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体积单位

  环节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此环节,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

  (活动一)认识体积单位。(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反馈交流) 首先,认识立方厘米。

  (1)猜一猜1立方厘米有多大?用手比划。

  (2)拿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看一看,闭上眼睛摸一摸,想象一下1立方厘米有多大?

  (3)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大小比较接近1立方厘米?

  (4)出示一块橡皮,估一估这个橡皮有多少立方厘米?板书立方厘米。

  再认识认识立方分米。

  (1)猜一猜1立方分米有多大?用手比划。

  (2)拿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看一看,闭上眼睛摸一摸,想象一下1立方分米有多大?

  (3)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大小比较接近1立方分米?

  (4)出示一个苹果,估一估这个苹果有多少立方厘米?板书立方分米。

  (5)想一想,多少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

  第三认识立方米。

  (1)猜一猜1立方米有多大?用手比划。

  (2)师生在墙角搭出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学生看看大小,让学生进去,看里面能站多少个小学生,让学生实际感知1立方米的大小。板书立方米。

  (3)让学生交流这3个单位的字母表示法。板书3个单位的字

  母表示法。

  (活动二)认识容积单位。(直观演示,感知容积单位的大小。)

  1、老师拿出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塑料盒,把它装满水,倒进一个大量杯里,看看量杯的刻度,认识容积单位升。板书容积单位。

  2、老师拿出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塑料盒,把它装满水,倒出来看看,这就是1毫升,太少了,用针管吸10毫升给大家看看。

  3、学生拿出自带的饮料瓶,看看上面的标签,写的多少毫升。

  4、请学生拿出500毫升的饮料瓶,装满水,倒入1升的正方体塑料盒中,看几次能倒满?初步感知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板书容积单位之间的数量关系。

  以上教学过程,1、通过猜一猜、看一看、摸一摸、估一估等活动,让学生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大小,并建立起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空间观念。

  2、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真切感受到1立方米所占空间的大小。

  3、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容积单位定量大小的感知。

  环节三:反馈练习,应用新知

  在这个环节里,要求学生完成课本45页,练一练的第1、2、3题,个人独立完成, 组内订正结果. 小组长依据检测结果给予个人评分。在此期间,我将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对于个别同学存在的题,将个别辅导;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将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最优化,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环节四:总结反思,整理新知

  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忆和总结,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总结。若有不完整或有歧义的地方,再予以补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环节五:当堂练习,巩固新知

  要求学生在课堂独立完成,课本45页的第4题,完成实践活动的调查报告。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容积单位:升、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1、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总结

  1、体积的意义。

  /2、体积单位:

  三、学生看书,自学

  四、效果检测

  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

  (1)、橡皮的体积用(),火车的体积用(),书包的体积用()。(2)、练习:

  ①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单位。

  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单位

  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单位。

  ②、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表面积是(),体积是()。(你想怎样填?)

  ③、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容积是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多媒体课件前置预习:

  1、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里可以放()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

  2、1m3=()dm3 1L=()立方分米,1ml=()立方厘米1L=()ml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师:我们班同学已经认识了体积单位(指着板书),研究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今天马老师和大家一起接着探索与体积单位有关的知识。师:首先,我们一起复习一些学习过的知识。(幻灯片出示说一说)

  师:(读题提问)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生齐答)

  师:(继续提问)容器内的液体量一般使用哪些单位?师:(读题,举例说明1m,1dm,1cm分别有多大)

  生:举例说明,(每个举例两、三个)

  师:那它们间的'进率是多少呢,猜一猜,你有哪些方法可以说明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呢,首先请我们来探索立方分米与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师:小组合作,一起观察、分析课前准备的正方体,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中,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想一想,说一说,填一填

  生:这个小的正方体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这个大的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大的正方体一排摆10个,每层正好可以摆10排,也就是说一层可以摆100个,正好摆10层,刚好能装1000个,所以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中,可以放1000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生: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棱长为1分米,也可以看成是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它们只是单位不同,但是表示的正方体的大小是相同的。师:演示订正师:同学通过探索知道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老师有一个问题,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升和毫升,现在你知道升和毫升的关系吗?请大家说说1L=()立方分米,1ml=()立方厘米,1L=()ml?生:棱长为1分米的容器的容积为1升,这个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所以1升=1立方分米。

  生:棱长为1厘米的容器的容积为1毫升,这个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所以1毫升=1立方厘米。

  生:因为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生=1000毫升

  师:你的逻辑推理能力真厉害,大家同意吗?

  师:好的,那我们就得出了升和毫升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是1000,还有哪一个体积单位我们还没有研究呢?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你是怎样想的,生独立尝试方法同上

  师:同学真棒,我们得出了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请大家观察这个些体积单位,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容积单位呢?师:请大家完成书本第44页的表格生汇报订正

  师:同学都理解了吗?请大家思考一下1立方米=()立方厘米。与组员说说你的想法。生:因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相邻的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你们能用学习的知识完成下面的练习吗?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书本第45页练一练第1、2、3、4、5题

  四、全课总结

  五、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

  1m3=1000dm3 1dm3=1000cm3

  1m3=1000dm3=1000000cm3 1L=1dm3 1mL=1cm3

  1L=1000mL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际,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体积.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1米、1分米、1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2.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探究新知.

  我们学习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概念: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一)实验观察,建立体积概念.

  1.教师演示实验:

  第一步:出示有 杯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第二步: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第三步:拿出石块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绿色记号.

  观察思考: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汇报归纳: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向上挤,水面向上升.

  石块大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

  石块小占据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2.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方法:

  第一步:拿出装满细沙的杯子,把细沙倒在一边.

  第二步: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第三步:把杯中细沙倒出,把一大些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了什么?

  汇报归纳: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放人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

  这说明木块也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空间小.

  3.总结两次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归纳: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大占据空间大,物体小占据空间小.

  教师明确: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4.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实物比较:字典和大词典 桌子和椅子 水桶和茶叶桶 课本和练习本

  (教师出示一组体积接近的物体)提问:这两个物体谁的体积大?

  (二)认识体积单位.

  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时只凭感觉是无法判断出谁大谁小的,这就要我们

  精确地计量物体的体积.计量体积就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

  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1.认识1立方厘米(出示一块1立方厘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是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

  说一说: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比较小.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厘米比较恰当?

  2.认识1立方分米.(出示一块1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体积大一些,是一个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

  说一说: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物体比1立方厘米的物体大.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分米比较恰当?

  3.认识1立方米.

  思考:什么样的物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板书: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米比较恰当?

  4..比较: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长度单位:线段

  面积单位:正方形

  体积单位:正方体

  (三)计量物体的体积.

  怎样用这些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呢?

  计量物体的体积就是一个物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四)反馈练习.

  1.看图说出物体的体积.

  2.用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都是12立方厘米.不论物体是什么形状,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20(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

  2.连线:学校主席台的体积 24立方厘米

  书包的体积 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体积 24立方分米

  3.说说身边的物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五、课后作业.

  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六、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8-40页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形成体积概念。

  教学准备:

  两人一份学具(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三把米尺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平常的事物,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和思考,总能发现一些不寻常的知识,这节课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去观察和思考?

  一、抓住体积概念本质,就地取材,创设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观察一下自己的抽屉,说一说你们抽屉里有些什么?”

  师:“估计一下,你们现在的抽屉还能放些什么?能放多少?”

  师:“为什么你们的抽屉还能放东西,说明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体验抽屉里有“空间”。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

  师:“抽屉没塞满说明抽屉还有空间,如果东西放满了,也就没有空间。从有空地儿到没有空间说明什么?”

  师:“在你们的抽屉里再放一个书包或一些书,能让你的抽屉变得满满的,也就是说书包能占抽屉的空间。发挥你们的想象,你们抽屉的那点儿空地或者说空间能放哪些物品?

  师:“书包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几十本书也能把抽屉的空间占了,放上一箱的酸奶同样也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说明什么?”

  物体都会占空间,大家举例说一说物体占空间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和想象,让学生理解物体是可以把空间给占了的,也就是说物体是要占一定的空间的。〕

  师:“物体都会占空间,是不是物体所占空间都一样呢?”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一样,有的物体占空间大些,有的物体占空间小些,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教师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由“空间”到“物体要占空间”,再由“物体要占空间”到每一样物体所占空间多少的不一样,引出物体的体积概念,步步相扣,层层推理,较好地处理好了体积概念的抽象。以学生天天相见,日日接触的抽屉、书包为学习素材,学生学习亲切,又好奇。熟而不能再熟的身边事物也有值得讨论和学习的问题,自然这样的学习是学生最愿接受学习方式,也最易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创设精准的问题情境,探索学习常用体积单位,深化理解物体的体积概念。

  师:“物体占空间多,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大,物体占空间少,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小。”

  师:“拿出你们的书包或新华字典,摸一摸它们的大小,感觉一下自己书包或新华字典体积的大小。”

  师:“想一想,你能用手比划着告诉你的同桌,你的书包或字典有多大吗?试一试。”

  学生活动后,点同学分别到讲台上比划着告诉大家自己的书包或字典的大小。

  师:“你们知道他们的书包有多大了吗?”

  师:“谁能用打电话的形式告诉我,他们的书包有多大?”

  师:“想出办法来了吗?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办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9面,看一看书,再想一想,然后大家议一议,找到方法了就告诉老师一声。”

  设计意图:其一、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创设出学生的问题情境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动力。学生在认识了体积概念后,用直观形式来描述物体体积应该说是不成问题的,用手势比划一个物体的大小,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而用电话的形式来告诉老师物体的体积,对没有学习体积单位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描述物体的体积需要个标准,而这个标准便是体积单位,因为学生没有这个标准,所以学生完不成用电话的形式告诉别人物体的体积,也因为需要,学生的探究欲也越强,此时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其二、学生的学习目的不仅是从教师那得到解决问题的结果,他们需要的是形成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方法,指导阅读教材,学会自主学习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兴趣的鼓动性和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性。

  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和同伴合作交流,让学生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大家对“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体积单位的认识、理解和体验。〕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要用到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它们都是描述物体大小的体积单位。书上是怎样规定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找出来,并说一说。”

  观察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然后再用手势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同一小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进行学习。

  学生自由活动,探索和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全班交流自己探索学习的情况。

  师:“1立方厘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师:“1立方分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师:“1立方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师:“1立方米,大家比划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一起来做。我这儿有三把米尺,我让几个同学和我一起,用这几把尺借助教室的一个墙角共同来做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师:“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老师想让几个同学站到我们做的这个1立方米的空间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学?”

  师:“大家不站不知道,现在我们的同学进去了,发现没有,1立方米的空间还真不小,整整一个小组的人都能挤进去,大家明白1立方米了吗?现在大家再估一估1立方米的空间可放多少物品?”

  设计意图:学生对一个新的概念的接受和形成需要不断地体验和强化,而操作性的体验强化可以提高学生形成新概念的效果。对像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这样的规定性知识虽然不需要学生的探究和讨论,但采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活动方式(如读一读、说一说、估一估、比划比划等)去解读知识和理解概念,体验概念是必要的。〕

  师:“你们能用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等常用的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吗?试一试估计一下身边物体的大小。”

  学生交流尝试用体积单位描述身边物体的大小。

  三、引导学生反思整理,形成体积概念。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你觉得很重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你还想知道有关体积的哪些知识?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还应关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回顾和反思,这一环节缺失的课是不完整的课。反思整理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感悟学习过程,体会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同时在学习反思中,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四、启发课后观察操作,深化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师:“今天大家的学习很投入,也学了不少有关物体体积的知识,我也很高兴。其实学习不单是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学。比如今天学习后,大家就可以去观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所占空间,想一想怎样用今天所学的体积单位来描述它,如一枝钢笔大约有20立方厘米等。”

  师:“课后,同学们也可以做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和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比较一下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我相信同学们的课外学习会比课堂上更认真,更投入,会有很多发现和收获。”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引到课外,由他主学习转到自主学习应该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境界,是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有效的教学需要我们在设计中去预设,在实践中去尝试。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图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哪个同学起来说一下体积单位有哪些?引出体积单位。

  二、教学新知:

  1、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教具摆出正方体。

  1排摆10个,每层正好摆10排,也就是说,每层可以摆100个。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层。即1分米3 = 1000厘米3, 1升 = 1000毫升。

  2、用以上方式教学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即体积为1米3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长为10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 dm3。

  3、填一填表格,比一比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单位

  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

  米、()、厘米

  10

  面积

  米2、()、厘米2

  体积

  米3、()厘米3

  4、课堂练习

  (1)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选几道让学生说说思考的方法与过程。

  (2)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分析、比较从而解决问题。

  通过计算第三种包装比较合算。如果学生有其他的.比较方式,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3)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行解释,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计算。体积是60×50×40=120000(立方厘米)

  (4)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说说是怎么想的,实际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体积。50×20×1.5=1500(立方米)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板书设计:

  1分米3 = 1000厘米3

  1升 = 1000毫升

  1米3 = 1000 分米3

  1m3 = 1000 dm3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15

  教案背景:

  本课面向五年级学生关于数学科的学习。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有关的体积单位的模型。还要准备一些相关的物品。

  教学课题: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悟物体占用空间。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的概念。教材通过迁移类推引出物体的单位来的。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并介绍了这些体积单位的字母表示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活动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方法:

  对体积单位的认识可以通过模型观察,再建立表象。通过做一做进行区分。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体积

  1.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来看着图给大家讲一讲。

  指名学生看图讲故事。(课件出示插图)

  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1: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2.实验证明。

  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教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生1: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3.揭示体积。

  师:对,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是由于石头占了水的空间。同学们请大家用手在书桌的抽屉里摸一摸,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摸并说感觉。

  师:请把书包放进抽屉,再用手摸一摸,现在又有什么感觉?

  生1:手在抽屉里活动起来不方便了。

  生2:手要从书包缝里才能放进去。

  师:这是为什么?

  生3:因为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占了。

  师:对,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

  生4:书包占的空间比石头大,因为书包大,石头小。

  师出示下面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

  学生回答后,师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

  学生回答。

  师: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

  生:电视机的体积最大,影碟机的体积第二大,手机的体积最小。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出来的。

  二、引出体积单位

  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

  生:不好比较。

  教师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如下图),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1: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左边的长方体有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的有15个,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比右边的大。

  师: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为什么?生:不行。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

  师:为什么分成小正方体前不能直接比大小,分成小正方体后就能比较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分成的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好比较了。师: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在学习体积单

  位前,我们先回想一下,长度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引导学生说出:长度单位是用线段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正方形来表示的。

  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应该用正方体来表示。

  师:对,体积单位是用正方体来表示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三、认识体积单位

  师:请你们猜一猜1 cm3、1 d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想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

  师:这个猜想对吗?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对的。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 cm3的正方体。

  学生找到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

  生:我是用尺量的,量出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 cm3。师:请你们找找,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 cm3。

  生1: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1 cm3。

  生2:计算机键盘的按钮的体积近似于1 cm3。

  师:请找出1 dm3的正方体,与1 cm3的正方体比较一下,看它的体积大多少,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 dm3吗?

  生3:一个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 dm3。

  生4: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 dm3。

  师:1 m3有多大?

  生:是棱长1 m的正方体。

  师:你能想像出1 m3有多大吗?这里有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 m3有多大,它和你想像的大小一样吗?师: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生1:6个。

  生2:10个。

  验证(前排的12个同学钻到了正方体里。)

  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 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4 cm3。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 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师:(从粉笔盒的纸盒中拿出2盒粉笔)你能估计这个纸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吗?

  生:大约是2 dm3。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刚才你从这个纸盒里拿出了两盒粉笔,而每盒粉笔大约是1 dm3,2盒粉笔就是2 dm3。

  四、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第40页“做一做”的第1、2题。

  五、小结(略)

  六、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的第1~4题。

  教学反思: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概念的一次发展,要通过表象建立深化认识,变抽象为形象。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08-19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04-23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06-05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设计07-18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15篇02-02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02-02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04-27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04-11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07-13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