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2 14:05: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明白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透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潜力,让初步建立1°角、30°角、60°角、120°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透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

  (1)透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构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构成过程。

  (2)透过先估后量,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并感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会正确读出所量角的度数。

  三、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牙签。

  四、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并明确了角的概念,明白了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知识,并为学生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五、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体验,并明白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且有部分学生已经明白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

  六、教学过程:

  课前一分钟:

  师:同学们,喜欢玩儿游戏吗?我们一齐来玩儿一个打蚊子的游戏。(链接到导入-大炮游戏)一次角度大了,二次角度小了,三次击中目标。

  师:游戏中我调整了大炮的什么,最后击中了目标?

  (设计意图:本情境设计既能围绕知识关键点、重点展开,却又点到为止,彰显了情境设计直接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不仅仅明确了精确角度的重要,更产生了一种欲罢不能和急切学习的心理状态。)

  (一)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

  1、提问:(1)怎样的图形叫做角?白板上画1个角。(2)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白板上书写:边、顶点、边。并演示延长。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角的两边都是射线,能够向一端无限延伸,教师用直线笔延长演示,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无限延伸的'含义。)

  2、白板上画几个角。

  (1)让学生把这些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

  角1角2角3

  (2)教师继续追问:“你明白角3比角1大多少吗?”

  3、揭示课题

  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问题就能够解决了。你们想不想明白它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思起于疑”,在导入环节,在让学生指出各部分的名称之后,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明白角3比角1大多少吗?”抛给学生,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一下激起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揭示课题后,教师顺势提出,要明白“角3比角1大多少,能够使用什么方法?”

  (1)目测:用以个固定大小的角去比和量。白板演示。(链接到导入-置景导新)

  (2)用量角器。板书“量角的大小,用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1)白板工具栏中选取出量角器。学生观察白板上的或者自己的量角器上有什么。

  (2)让部分学生尝试说一说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链接到概念-量角器),补充并小结归纳:

  量角器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上标一个数。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外圆刻度(顺时针方向)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内圆刻度(逆时针方向)也是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

  (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5)自学看书本的知识。

  (6)学生汇报,教师边用多媒体演示边说明,并板书: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o”来表示。把半圆形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的角,记作1°。那里的“度”同温度的“度”不同,温度是“摄氏度”,也不同于用电的多少“度”,用电的“度”是“千瓦/时”。这两个地方的“度”是我们的习惯用语。

  (7)、建立1度的观念。利用白板上的量角器画出1度。(画角要留意)

  (8)认识几度。学生在白板量角器上找出20度、30度、60度、120度、135度、150度。并请一学生在白板上指出。

  (设计意图:在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量角器,明白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并认识。在让学生认识1度的角时,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这样将学生自主探索和多媒体演示补充有机结合,有效帮忙学生进一步建立1度角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2.量角。

  (1)(窗口播放器)课件上出示书本上的∠1,提问:你能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该怎样办呢?

  让学生尝试度量书本37页的∠1,并标上度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以下几种错误类型的同学,但不急于纠正。

  ①错误类型一: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有重合。②错误类型二:零刻度线与角的边没对齐。③错误类型三:内外圈读数反了。

  (2)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度量角的具体步骤。

  (3)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方法和步骤。让刚才巡视中注意发现有错误的同学先汇报,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说说怎样才能避免以上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学生的量角的步骤:课件展示。

  (5)教师一边演示量角,一边让学生对着课本上的∠1,跟老师一齐用量角器度量。

  (6)课件展示歌谣: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齐读)

  (7)学生自主度量37页的∠2,同时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8)教师再次点一下量角的方法和量角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3.角的大小决定因素。

  (1)白板上画两个角(一个用小量角器画,一个用超多角器画):请学生说一说两个角有什么不同。估计一下,谁大谁小。

  师:我们一齐来验证一下,请看到书本P38页例1。用量角器在书上具体量一量,并标出度数。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学生汇报哪个角大?”相信透过度量,绝大部分学生都明白两个一样大。教师此时要指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并提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问题,学生很容易说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链接到测量-想一想)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板书: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设计意图:角的大小决定因素的教学,由猜测到验证,再到结论的得出,加深了学生对角的大小的认识,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也把角的两边是射线能够无限延长这一知识点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系统。)

  4.摆角。(每人带给两根牙签)

  (1)在自己的量角器上用牙签摆角:一人板演,在实物展台上摆相应角。

  ①摆一个1度的角。指名演示,同桌说说怎样摆的?

  ②摆一个直角。

  ③摆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同桌互评。

  ④教师在白板上运用量角器画角,注意与直角构成比较。

  (2)在桌面上摆一个50度左右的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摆1度的角、90度的角,帮忙学生建立特殊角的表象,再摆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有利于学生正确决定所摆的角的度数是读内圈,还是外圈,从而解决量角时读数的难点。最后让学生脱离量角器,在桌子上摆角,培养学生对角度大小的初步估量。)

  5、检测环节(白板出示)

  (1)回应课前引入“角3比角1大多少”这一问题。透过让学生度量,计算出角3比角1大的度数。(漫游回到)(B、C组做)

  (2)你能估出下面的角哪些角小于90°?哪些角大于90°?(画角在白板上)(B、C组做)

  (3)书本38页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两个三角板上各个角的度数,然后把这些角描在练习本上,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各是多少度?(A组做)

  (教师进行小结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以后量角的时候,能够先心里把所要度量的角与三角形的角比一比,估计一下多少度,再进行度量。)

  七、全课总结

  这天学习了什么资料?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能在量角器上找到相应度数的角,进一步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加深对角的意义的理解。

  2.在独立探索和与同伴交流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的方法,能正确地量角和画角,体会度量的本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画角和量角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内外圈刻度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量角器、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迁移,引出问题

  1.回顾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

  结论:准备好测量工具直尺,用直尺的零刻度线和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这条线段的长度。

  2.引出问题。

  如何测量角的大小呢?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问题:如何测量角的大小呢?

  1.认识量角器

  (1)请学生仔细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后汇报。

  ①量角器上有两排刻度,分别叫做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②量角器上有一个中心点,中心点两边各有一条零刻度线,分别是内圈零刻度线和外圈零刻度线。

  ③量角器是一个半圆形,这个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个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一度角,记作“1°”。度是角的计量单位,记作“°”。

  2.找角

  (1)自主探究:你能在量角器上出50°和140°的角吗?

  (2)组织学生交流:如何找到50°和140°的角?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区分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3.量角

  课件出示教材26页∠1和∠2,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呢?

  (1)估一估,说说你是怎样估的`?

  (2)量一量,说说你是怎样度量的?

  (3)组织交流。

  (4)师生小结角的度量方法:

  量角时要做到两个重合,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读度数时,如果用的是内圈的零刻度线,就读内圈刻度的度数;如果用的是外圈的零刻度线,就读外圈刻度的度数。

  4.画角

  (1)学生尝试利用量角器画一个60度的角。

  (2)学生交流画角的方法,提出画角时遇到的问题。

  (3)师生小结。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先估一估下图中角的度数,然后量一量,你估得准吗?

  2.画一个115°的角。

  四、总结全课,分享收获。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p26~28角的度量及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3,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并进行安全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1,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2,正确认识量角器的内外刻度线,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

  四,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两组角(如图).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要求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2,想一想:测量线段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那么测量角的大小呢

  (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一认

  (1)拿出量角器,指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你发现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小结:量角器是半圆形的,半圆的.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半圆边上的刻度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小格标上一个数,右为起点的是内刻度,左为起点的是外刻度。

  (3)介绍周角,平角及1°.

  2,试一试

  (1)量一量p27∠a∠b各是几度,说一说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2)质疑:量角器上内外刻度一样吗 什么情况下看内刻度 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

  (3)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呢 与同桌交流量角的方法。

  (三)练一练: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p28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判断谁说得正确 为什么 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 (教会学生先估计是锐角还是钝角)

  3,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四)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

  (五)作业:练一练 2,3

  (1)第2题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 大约是多少度 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

  (2)数学游戏:先让学生读懂游戏规则,然后同桌两人比赛。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课本。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具体步骤,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并把量得的结果用

  符号"。"表示。

  2.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计量角的常用单位"度"组织引导:

  教学重点:掌握量角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角的度量。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感受新知:

  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一个30。的角。

  2.请学生上来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3.请学生上来用可旋转的教具表示一个比黑板上的角还大一些的角。

  为什么这个同学表示的角比黑板上的角要大呢?

  (因为两条边叉得大)

  4.到底大多少呢?靠肉眼能判断出来吗?

  看来只能依靠工具才行。

  (二)度量角度,树立印象:

  1.认识度量工具。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测量角度的工具--量角器。

  2.观察教师的木制量角器,观察上面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3.量角器应怎样放在角上,才能正确测量呢?请讨论……

  A.顶点对中心

  B.一边对0刻度

  (一边不对0刻度可以吗?稍后的实际测量中可以点一点,以示它的方便与快捷)

  4.现在量角器放在角上(教师黑板上演示),现在角的`两边看不见了,该怎么办?

  A.拿小一点的量角器。(这儿合适吗?)

  B.延长角的两边。(可以吗?为什么?)

  5.读出这只角的度数。(两个数中应读哪一个数呢?为什么?)

  角1是30度记作30。

  即角1=30。

  教师说明"。"的表示方法。

  1.看书本P53看这个角是几度,填在书本上。

  测量以后请想一想:说明什么问题?

  (三)实践操作,形成经验:

  1.测量P54的试一试题中的两个角是几度。

  2.测量P54第1题展开阅读全文

  A.看一看,哪几只角是直角?

  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直角都是90度)

  B.再量一量角3与角4。

  填空:P54第2题

  3.第54页第3、4题

  (四)小结:

  角的测量方法。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

  ●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重点:建立射线的概念。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1.认识线段的特征。(下面的板书填在一个表里)

  出示线段(长4分米)。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

  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

  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

  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现在看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

  2.认识射线。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板书:射线)

  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

  指出:射线也是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

  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射线。

  谁再来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3.认识直线。

  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边说边把第三条线段延长就得一条直线。(板书:直线)

  大家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线有哪些特点?

  谁来说一说,用直尺或三角尺怎样画直线?要不要点上点?为什么?直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

  4.提问:

  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你能从延长线段得出直线这样的过程说一说,线段和直线什么关系吗?直线和线段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5.做“练—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判断,要求说明理由。

  二、认识角

  1.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角。谁能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角?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进一步学习角。

  2.认识角和各部分名称。

  角是怎样的图形呢?现在仔细看老师画三个角,联系刚才学的知识,想想角是怎样组成的。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看第110页上面的三节。出示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

  角是怎样组成的?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你分别填在书上的括号里。角用什么符号表示?

  提问:角是怎样组成的?

  从这点(在黑板上点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画一个角?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呢?

  谁能来写一个表示角的符号?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并举例写成∠1,领学生读“角一”。

  提问:如果写数字2,应该怎样读?

  3.做“练—练”第2题。

  学生拿出三角尺放在课桌上,一边指顶点和边,一边自己说出名称。出示三角尺,并且手指每个角的三个部分,学生齐说各部分名称。

  三、课堂小结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对线和角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

  2、熟练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3、学会复习旧知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合作能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复习方法的学习与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交流有关学习的名言。

  2、老师也带来一句名言。

  老师也带来一句名言,想知道吗?想知道的同学坐的可端正了。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是复习旧的知识,能得到一些新的收获,看来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1. 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在黑板上出示一个点。要求:根据本章你所学的知识,说说由这个点你想到哪些内容?

  学生的答案会有很多,让学生自由发言。预设可能的答案:(1)它可以是一条射线的端点

  (2)可能是线段的一个端点可以问:线段有几个端点?与刚才同学说的射线的区别在哪里?

  (3)经过这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4)它是角的顶点,你还能知道组成角的两条射线叫什么?(5)可能是量角器的中心点(6)可能是钟表的中心??

  归纳整理: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知识大致可以分为这两个部分,线段、射线、直线这些都是线,角的分类、量角、画角都是关于角的知识。(课件出示知识网络图)

  ① 同学们,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点,板书),点动成了一条?(线,板书),(随后直线上出现了两个点),这幅图中,你能找到我们学过的哪些线?(板书:直线、射线、线段。)分别有几条?

  ②这些线各自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怎样联系呢?

  2、复习角的分类相关知识

  展示角的图片

  师:这是什么?什么是角?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活动的角,你来观察这是什么角??

  你认为哪些角比较特殊,直角、平角、周角特殊在哪里?(因为它是固定的90°、180°360°)

  师: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1周角=()平角=()直角

  师:那我们还提到了什么角?如果按角的大小重新给他排排队,你会排吗?

  这些知识就是我们所学的角的分类的知识。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量角

  画一画:任意画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师:这个角是多少度,你能估一估么?那我们要知道它的准确数应该怎么做?

  量一量:用量角器量出画的那个角的度数。(2)师生共同交流量角的方法

  师:在量角时,什么时候特别容易出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要注意看是内圈的刻度还是外圈的刻度。

  师:那什么时候看的是外圈,什么时候看的是内圈呢?

  生:零刻度在外圈,我们就要看外圈的刻度线。零刻度在内圈,我们就要看内圈的刻度线。

  师:你的这个提醒太有必要了。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谢谢他的提醒。

  (3)小动物量角,生纠错。

  2、画角

  (1)师:量角器除了量角之外,它还有什么作用?(画角)你能画一个65°的角么? 哪位同学能到前边来展示最优秀的你?(2)师生回顾画65°角的画法。(3)生练习画135°的角。

  师:画完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换互相量一量这个角,帮她检查检查她画的准确么?

  如果我们不用量角器,135°的角还可以怎么画?(三角尺拼一拼)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明辨是非

  1、小于 90 度的角是锐角。()

  2、大于 90 度的`角是钝角。()

  3、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4、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5、直线比射线长()

  (二)精挑细选

  1、有一条60米的直跑道,在平面上画出的图形是()A、直线 B、线段 C、射线

  2、用一个放大5倍的放大镜看一个20°的教,看到的角的度数是()A、10° B、20° C、100°

  3、一个周角等于()个直角

  A、2 B、3 C、4

  (三)心灵手巧

  用一副三角尺拼出75°,150°,15 °的角。

  (四)智勇双全

  五、课堂小结。

  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点”给我们带来了好朋友“线”,根据端点的不同,和延长的不同,线又分为(直线、射线、线段)并且由一个端点引出两条射线又组成了角,根据开口大小的不同,我们又将角分为??,在我们数学知识的海洋中,一个小小的知识能够衍生出许多许多的知识,并且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又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要我们同学开动脑筋去发现,去创造。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7

  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教材第26~28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认识内刻度线、外刻度线、0刻度线和中心点。知道角的计数单位“度”及相关知识。

  2、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四、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五、过程:

  (一)导入

  教师:昨天我们根据角的边张开的大小认识了几种角,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说后,请他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大家会比较角的大小吗?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角,问同学:∠a和∠b谁大谁小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a和∠b究竟谁大呢?那大多少呢?大一点?这一点又代表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相信学过这节课后,你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通过以问题的形式引出量角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教师:为了使测量更准确,描述更清楚,就产生了标准的测量角的工具——量角器。(板书:量角器)

  出示一个量角器。教师边说边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板书:度1°

  提问: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360度)

  一个平角是多少度呢?(180度)

  介绍: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它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2、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指导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小结:量角器上有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和外刻度线。

  3、量一量。

  教师:我们了解了量角器上有什么,究竟怎么使用它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1)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7页“试一试”,写出∠a和∠b的度数再读一读。

  教师:通过观察以上两组角,我们会读角的度数了,那该怎样量角呢?请你与同学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交流完之后,请两位学生到前面演示说明。

  通过学生的演示度量,老师组织学生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教师:我们可以把这三句话概括为四个字“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

  设计意图:通过角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体验充满探索与创造的数学活动。

  (2)突破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圈刻度的难点。

  提问:量角器上为什么有内外两圈刻度呢?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研究。

  出示130°和50°的两个角

  教师:左边这个角的度数是多少?

  是130°还是50°?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刻度线上的数?

  学生明确:这个角的度数是130°,要读外刻度线上的数。

  教师:右边这个角应该看内刻度,还是外刻度?是多少度?

  学生:这个角是50°,应该看内刻度。

  质疑:为什么左右两个角看的刻度线不一样呢?什么时候看内刻度?什么时候看外刻度呢?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几种情况

  学生甲:我们小组认为,在读度数之前应该先判断这个角是钝角还是锐角,如果是钝角肯定大于90°,是锐角要小于90°,然后再找刻度就不会错了。

  学生乙:我们小组认为,要先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那么肯定读外圈刻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

  ……

  教师:这几个组的方法听起来都挺有道理,我们不妨试一试,哪种方法更好。

  设计意图: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3)学生练习量角,巩固新知。

  小结量角的方法——两合一看

  提问: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注意是看外刻度线还是看内刻度线。

  问:什么时候看外刻度线,什么时候看内刻度线呢?

  小结: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那么肯定读外圈刻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

  设计意图:学生先独立练习,再交流订正,使学生能在练习中进一步将知识内化,并相互帮助提高。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自主测量角,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28页第1题。

  学生在找出正确答案后,应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教材第28页第2题。∠1的方向是朝下,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量角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度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角的度量,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怎样读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8

  一、教学资料:角的度量教材第26~28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明白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透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潜力。并透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好处。

  3、透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构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构成过程。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认识内刻度线、外刻度线、0刻度线和中心点。明白角的计数单位“度”及相关知识。

  2、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四、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五、过程:

  (一)导入

  教师:昨日我们根据角的边张开的大小认识了几种角,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说后,请他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大家会比较角的大小吗?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角,问同学:∠a和∠b谁大谁小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a和∠b究竟谁大呢那大多少呢?大一点?这一点又代表多少呢?这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相信学过这节课后,你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透过以问题的形式引出量角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的潜力,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教师:为了使测量更准确,描述更清楚,就产生了标准的测量角的工具――量角器。(板书:量角器)

  出示一个量角器。教师边说边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板书:度1°

  提问:你明白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360度)

  一个平角是多少度呢?(180度)

  介绍:度量角的大小,能够用量角器,它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2、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指导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那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能够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小结:量角器上有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和外刻度线。

  3、量一量。

  教师:我们了解了量角器上有什么,究竟怎样使用它呢?接下来让我们一齐来研究研究。

  (1)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7页“试一试”,写出∠a和∠b的度数再读一读。

  教师:透过观察以上两组角,我们会读角的度数了,那该怎样量角呢?请你与同学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交流完之后,请两位学生到前面演示说明。

  透过学生的演示度量,老师组织学生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教师:我们能够把这三句话概括为四个字“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板书:两合一看)

  设计意图:透过角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潜力。进一步体验充满探索与创造的数学活动。

  (2)突破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圈刻度的难点。

  提问:量角器上为什么有内外两圈刻度呢?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研究。

  出示130°和50°的两个角

  教师:左边这个角的度数是多少?

  是130°还是50°?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刻度线上的数?

  学生明确:这个角的度数是130°,要读外刻度线上的'数。

  教师:右边这个角就应看内刻度,还是外刻度?是多少度?

  学生:这个角是50°,就应看内刻度。

  质疑:为什么左右两个角看的刻度线不一样呢?什么时候看内刻度?什么时候看外刻度呢?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几种状况

  学生甲:我们小组认为,在读度数之前就应先决定这个角是钝角还是锐角,如果是钝角肯定大于90°,是锐角要小于90°,然后再找刻度就不会错了。

  学生乙:我们小组认为,要先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那么肯定读外圈刻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

  ……

  教师:这几个组的方法听起来都挺有道理,我们不妨试一试,哪种方法更好。

  设计意图: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探究潜力和学习潜力。

  (3)学生练习量角,巩固新知。

  小结量角的方法――两合一看

  提问: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注意是看外刻度线还是看内刻度线。

  问:什么时候看外刻度线,什么时候看内刻度线呢?

  小结: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那么肯定读外圈刻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

  设计意图:学生先独立练习,再交流订正,使学生能在练习中进一步将知识内化,并相互帮忙提高。透过游戏活动,让学生自主测量角,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28页第1题。

  学生在找出正确答案后,就应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教材第28页第2题。∠1的方向是朝下,能够让学生先说一说量角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度量。

  (四)课堂小结

  这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资料?你有什么收获?

  这天我们学习了角的度量,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怎样读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9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

  二、【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难点: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出示简笔画、激趣引入2分钟出示简笔画:

  问:同学们,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

  ∠1和∠2谁大,大多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学生仔细观察后汇报:

  ①我发现图中两个人分别在跑和站立;

  ②我发现有我们上节课刚学过的.线段和角,还有圆形;

  ③我发现它的手和脚是由锐角、直角或钝角组成的。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10分钟那么量角用什么工具呢?(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

  看着量角器,你想对发明量角器的人提些什么问题呢?

  2、建立1°角的概念。

  让学生看书,自学1°的概念,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度)(课件演示1°角)

  3、认识几度角。

  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30°处,问:这是多少度的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150°,(课件闪烁)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

  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150°处,问:这又是多少度的角?(课件出示)

  小结:

  现在我们已经熟悉了量角器的特征,这些特征在量角的大小时有些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试着用量角器量这两个角。

  同学们赶快动手吧。

  学生仔细观看,合作研究量角器。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量角器中间有个空心点,边上有许多刻度线,还有许多数字……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适时启发)

  学生看书学习:量角器把1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角。

  学生可能回答30°角或150°角

  学生开始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应得出:这个角是锐 请点击下载Word版完整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二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二》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比较角的大小过程中,产生度量角的需要,经历角的度量过程,体会角的度量的本质,感受1°角产生的必要性。了解1°角实际有多大。

  2.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并会估测生活中角大小。

  3.在逐步精确的探索过程中,体会角的度量方法,感受极限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三个角大小的过程,感受度量角的意义和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1°角的产生、发展过程,理解用小角量大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

  滑梯中的三个角、360等分圆、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生活情境引入,体会角的作用

  (出示三个滑滑梯,角度不同)

  讨论:

  (1)三个不一样的滑滑梯,你喜欢玩哪个?为什么?

  (2)同样是滑滑梯,为什么会给人不用的感觉?

  结论:滑梯面和地面所形成角度的大小不一样,角度越小,滑下来的速度就会越慢;角度越大,滑下来的速度就越快,越刺激。

  (课件抽象出滑梯中的三个角)

  3.提问

  问题:那这三个角到底有多大呢?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三个角度的大小呢?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探究角的大小

  利用剪好的.滑滑梯的三个角,动手操作,比一比:哪个角大?大多少?

  2.用直尺量边——感知量边比角的局限

  直尺测量法——在固定边的长度位置处,量张口的大小。

  结论:能比较出这三个角的大小,但确无法准确知道这三个角具体是多大。

  3.用角量角——初步感知“标准角”由大到小的变化

  小角量大角法——用最小的∠1去量,把∠1对折1次,再去量;把∠1对折2次,再去量。

  结论:测量的标准越小,所剩余的部分就会更小。

  4.认识角的度量单位—1°

  (1)介绍角的度量单位。

  微课解说度量单位1度是怎么来?并引出度量角的单位。

  (2)建立1度角的表象。

  课件演示1°,并比划比划,

  理解1度角的意义。

  (3)认识直角、平角和周角。

  课件演示10°,感受10°的大小。并通过课件依次演示直角、平角、周角,了解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与度数。

  深入实践,深化思想

  1.估角

  利用附页1中图1的360等分圆,来估计这三个滑滑梯的角度的大小。

  汇报:

  第1个滑滑梯的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大约是15°;

  第2个滑滑梯的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大约是41°;

  第3个滑滑梯的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大约是63°。

  2.估一估,下面的角是多少度?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说说自己的收获

  2.设疑:角的度量有没有专门的工具呢?它是怎么测量角的大小的呢?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

  ⒈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⒉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教具准备】

  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关于角,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

  ⒉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就要会量角。那么,量角的'工具是什么?怎样量一个角的大小?这些都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⒈认识量角器。

  ⑴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⑵指名汇报。

  ⑶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把这关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

  量角器中心一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量角时,我们要把中心与角的顶点对齐。

  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内圈刻度是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

  观察量角器的内圈刻度,找出教师指度度数的刻度线。

  ⒉用量角器量角。

  ⑴看课本第19页,根据刚才对量角器的了解,自学量角的方法,并量一量。

  ⑵提问: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师作具体指导。

  ⑶指出,在量角时,什么情况下读内圈刻度,什么情况下读外圈刻度。

  ⑷指名说说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我们教应该注意点什么?

  三、想想做做

  ⒈想想做做第1题,请同学们用量角器在书上量一量。

  集体订正,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⒉想想做做第2题。

  ⑴同学们量好后,交结果填在括号里。

  ⑵小组内交流。

  ⑶说说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说明什么?

  ⒊想想做做第3题。

  ⑴先估计一下,这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

  ⑵动手量一量。

  ⑶说说自己的发现,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2

  设计说明

  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角的度量”属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的一部分内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角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业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测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而且还要把量角与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动手操作,以亲身体验的策略展开教学。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用多种方法尝试测量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三角尺、用硬纸板剪成的角、一张圆形纸

  教学过程

  一、抛出问题,引入新课

  1.观图质疑,引发思考。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角,请大家看一看生活中小朋友们玩滑梯的现象。(出示教材24页滑梯情境图)

  提问:你能用“角”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

  (学生观察后反馈:第三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大,第一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小)

  2.引入新课:角有大有小,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角的度量的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进而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尝试探究,建构知识

  1.自主探究,比较测量方法,引发思考。

  (1)讨论: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研究、实践后进行汇报)

  预设

  小组1:我们想用直尺度量角的大小,发现无法测量。

  小组2:我们是用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的,发现只能测量出角的一部分,还余下一部分无法测量。

  小组3:我们是用课前做好的与∠1一样大的`角去度量∠2,结果∠2是∠1的2倍多一些,∠3是∠1的3倍多一些,也不够准确。

  (2)质疑:看来大家的测量结果都不够准确,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更准确呢?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如果用来度量的角再小一点就能更准确了)

  (3)总结:要想准确知道角的大小,必须有一个标准的度量角的单位。

  2.认识度量角的单位。

  (1)说明:在数学王国中,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课件出示圆中的5份、10份)你知道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吗?(5° 10°)

  (3)请大家找一找,看看你能不能找到直角、平角和周角。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找角,观察后发现: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度量角的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引出度量角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三、深入实践,感受方法

  1.估一估。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度量角的单位是1°,现在请大家估一估三个滑梯中的角分别是多少度。

  (学生尝试估计三个角的度数)

  2.折一折,剪一剪。

  组织学生利用教材附页中的图1剪出不同度数的角,感知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明确度量角的单位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角的大小,通过估一估、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为进一步学习量角、画角做好铺垫和准备。

  四、巩固练习,提升反馈

  完成教材25页“练一练”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找一找角,并估计一下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的内容和练习四的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 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

  2. 通过一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

  每个同学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两根相同的小棒,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小组操作——深化角的本质

  教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一个信封,里面放有两根相同的小棒,但同桌两个同学的小棒长短相差很多。

  师:取出自己信封里的两根小棒摆角。同桌比一比,看谁摆的角达? 师:同桌两个同学的小棒长短不一样,这样比较角的大小公平吗?

  二、层次铺垫——突破难点

  (一)量角器的认识

  1. 认识量角器

  ⑴让学生仔细观察量角器:上面有些什么?这些刻度怎么分的?这些数有什么规律?

  ⑵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

  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教师板书:中心、0刻度线、内刻度、外刻度。

  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展示: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是1° 。

  2. 游戏

  师:我们做个游戏,看怎么把我们的身体变成一个达量角器。

  教师带着学生量手臂伸开,右(左)手是0刻度线,,手是180刻度线胸前是中心点,也可以看成角的顶点。下面我们用身体表示出量角器上各个度数的角是什么样的。从0度开始,即从两臂重合开始,右(左)臂不动,左(右)臂慢慢展开,一起表示出0度到90度的逐步变化过程,到90度时停下来感受一下,然后继续91度,100度??180度。

  师:我们表示量角器上各个度数的角时,哪里在动,哪里不动?

  回答后小结:0刻度线不动,每个度数的角都是从0刻度线处张开的。

  (二)用量角器量角

  1. 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在量角器内刻度上找出角(90°、30°、60°135°)并用手比划同样大的角,再在三角板上找到这些角并记一记。

  2. 学习量角的方法

  ⑴教师出示一个角,先让学生估计大小,在尝试用量角器量角。 ⑵学生小组交流探究量角的方法。

  ⑶教师演示详细介绍量角的步骤并板书。

  ⑷出示60°、120°的角,让学生读出角的度数(在作业纸上)。根据手中的量角器,师生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呢?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

  (三)知识整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一起来回顾一下。

  量角器的结构有那些?应该作业量角?现在,我们一起来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

  三、拓展延伸——熟练应用

  1. 做一做:教材38页中的“做一做”。

  2. 量一量:教材39页第3题各时间所成的角的度数。

  3.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角的度量”的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本课突破对策具体步骤如下:

  1.由角的大小的意义引出可以用单位小角来度量角的大小。

  2.做游戏(伸展运动)想象角的动态变化,为抽象的量角器测量奠定了直观的基础。

  3.学习量角器的测量和内外刻度原理,都是采取层层渗透、处处铺垫的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认知角的计量单位——度,并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2、理解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决定角的大小原理。

  3、培养同学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印象,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学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三、教学用具:

  活动角、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出示教具,提问:

  (1)怎样的图形叫做角?

  (2)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2)展示角1和角2,哪个角大?大多少?

  揭示课题:

  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2.认识度量角的单位。

  我们都知道度量物体的长度要用长度单位,度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那度量角需要什么单位呢?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和量角器的制作原理

  (2)课件演示,学生感受1度角、2度角、5度角。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角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3、认识量角器

  (1)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上有什么。

  (2)让部分学生尝试说一说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

  (3)课件演示量角器的构造。

  (4)老师考学生答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5)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的区别,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圈刻度?

  (6)教师用课件演示,并质疑:为什么60度角和120度角在同一刻度,为什么角的大小又不一样?

  4、量角

  如何量一个角的大小呢?边观看课件演示,边总结步骤。

  (1)通过课件演示量角的步骤,学生归纳量角步骤。(教师板书)

  (2)让学生尝试度量书本37页的角1,并标上度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以下几种错误类型的`同学,但不急于纠正。

  ①错误类型一: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有重合。

  ②错误类型二:量角器零刻度线与角的边没对齐。

  ③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了。

  (3)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度量角的具体步骤。

  (4)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让刚才巡视中注意发现有错误的同学先汇报,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说说怎样才能避免以上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5)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学生的量角的方法。

  (6)学生自主度量37页的角2,同时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7)回应课前引入“角2比角1大多少”这一问题。通过让学生度量,计算出角2比角1大的度数。

  (8)教师再次点一下量角的方法和量角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判断老师量角的方法对不对?错在哪?(强化量角的步骤)5.角的大小决定因素

  (1)多媒体出示:书本第38页中间的两个角,请学生说一说两个角有什么不同。估计一下,谁大谁小。

  (2)让学生用量角器在书上具体量一量,并标出数据。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学生汇报哪个角大?”相信通过度量,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两个一样大。教师此时要指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并提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问题,学生很容易说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教师拿出活动角放在量角器上验证,叉开两条边,演示大小不同的角。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板书: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书本41页做一做第3题。

  2、书本44页第2题。

  六、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获得这些收获的?角的度量课件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

  2.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初步建立1度和几度角的表象,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尝试、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

  4.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探索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重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以及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课件、量角器、直尺。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角,那么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师: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课件出示量角器图片。

  师:量角器将这个半圆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引导学生得出量角器将这个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的大小就是1度。度是角的计量单位,1度还有个简洁的写法,记作1°。

  学生观察1°的角,并体验1°的角。

  2.尝试量角。(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主题图)

  让学生自主探究:估一估角1的大小。尝试测量角1的度数。把量角的方法讲给同桌听。比一比,谁说得更完整。(先估,后量)

  通过学生间的互相补充,逐步完善量角的方法。

  练习:先估一估角2的度数,再来量一量。

  学生说出自己读度数的.方法,突出内圈刻度与外圈刻度的作用。

  3.总结量角的步骤。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板书:点点重合)

  (2)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板书:线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板书:读准度数)

  (4)与零刻度线重合的一条边指向哪个圈的0°,就读那个圈的刻度。

  (板书:从0开始)

  三、巩固应用

  1.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量角器上分别找到相应的刻度,观察它们的大小,注意刻度是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读出度数,然后小组检查。

  2.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学生会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

  3.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3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分别记下各个角的度数。教师指名汇报各个角的度数,集体订正,要求测量不准确的学生重新测量一次。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06-18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02-11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0-20

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04-22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热]07-10

《角的度量》数学教学反思03-20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5篇02-25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5篇)04-06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5篇04-05

《角的度量》教案09-15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明白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透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潜力,让初步建立1°角、30°角、60°角、120°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透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

  (1)透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构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构成过程。

  (2)透过先估后量,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并感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会正确读出所量角的度数。

  三、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牙签。

  四、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并明确了角的概念,明白了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知识,并为学生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五、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体验,并明白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且有部分学生已经明白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

  六、教学过程:

  课前一分钟:

  师:同学们,喜欢玩儿游戏吗?我们一齐来玩儿一个打蚊子的游戏。(链接到导入-大炮游戏)一次角度大了,二次角度小了,三次击中目标。

  师:游戏中我调整了大炮的什么,最后击中了目标?

  (设计意图:本情境设计既能围绕知识关键点、重点展开,却又点到为止,彰显了情境设计直接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不仅仅明确了精确角度的重要,更产生了一种欲罢不能和急切学习的心理状态。)

  (一)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

  1、提问:(1)怎样的图形叫做角?白板上画1个角。(2)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白板上书写:边、顶点、边。并演示延长。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角的两边都是射线,能够向一端无限延伸,教师用直线笔延长演示,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无限延伸的'含义。)

  2、白板上画几个角。

  (1)让学生把这些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

  角1角2角3

  (2)教师继续追问:“你明白角3比角1大多少吗?”

  3、揭示课题

  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问题就能够解决了。你们想不想明白它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思起于疑”,在导入环节,在让学生指出各部分的名称之后,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明白角3比角1大多少吗?”抛给学生,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一下激起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揭示课题后,教师顺势提出,要明白“角3比角1大多少,能够使用什么方法?”

  (1)目测:用以个固定大小的角去比和量。白板演示。(链接到导入-置景导新)

  (2)用量角器。板书“量角的大小,用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1)白板工具栏中选取出量角器。学生观察白板上的或者自己的量角器上有什么。

  (2)让部分学生尝试说一说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链接到概念-量角器),补充并小结归纳:

  量角器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上标一个数。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外圆刻度(顺时针方向)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内圆刻度(逆时针方向)也是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

  (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5)自学看书本的知识。

  (6)学生汇报,教师边用多媒体演示边说明,并板书: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o”来表示。把半圆形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的角,记作1°。那里的“度”同温度的“度”不同,温度是“摄氏度”,也不同于用电的多少“度”,用电的“度”是“千瓦/时”。这两个地方的“度”是我们的习惯用语。

  (7)、建立1度的观念。利用白板上的量角器画出1度。(画角要留意)

  (8)认识几度。学生在白板量角器上找出20度、30度、60度、120度、135度、150度。并请一学生在白板上指出。

  (设计意图:在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量角器,明白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并认识。在让学生认识1度的角时,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这样将学生自主探索和多媒体演示补充有机结合,有效帮忙学生进一步建立1度角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2.量角。

  (1)(窗口播放器)课件上出示书本上的∠1,提问:你能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该怎样办呢?

  让学生尝试度量书本37页的∠1,并标上度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以下几种错误类型的同学,但不急于纠正。

  ①错误类型一: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有重合。②错误类型二:零刻度线与角的边没对齐。③错误类型三:内外圈读数反了。

  (2)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度量角的具体步骤。

  (3)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方法和步骤。让刚才巡视中注意发现有错误的同学先汇报,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说说怎样才能避免以上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学生的量角的步骤:课件展示。

  (5)教师一边演示量角,一边让学生对着课本上的∠1,跟老师一齐用量角器度量。

  (6)课件展示歌谣: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齐读)

  (7)学生自主度量37页的∠2,同时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8)教师再次点一下量角的方法和量角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3.角的大小决定因素。

  (1)白板上画两个角(一个用小量角器画,一个用超多角器画):请学生说一说两个角有什么不同。估计一下,谁大谁小。

  师:我们一齐来验证一下,请看到书本P38页例1。用量角器在书上具体量一量,并标出度数。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学生汇报哪个角大?”相信透过度量,绝大部分学生都明白两个一样大。教师此时要指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并提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问题,学生很容易说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链接到测量-想一想)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板书: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设计意图:角的大小决定因素的教学,由猜测到验证,再到结论的得出,加深了学生对角的大小的认识,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也把角的两边是射线能够无限延长这一知识点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系统。)

  4.摆角。(每人带给两根牙签)

  (1)在自己的量角器上用牙签摆角:一人板演,在实物展台上摆相应角。

  ①摆一个1度的角。指名演示,同桌说说怎样摆的?

  ②摆一个直角。

  ③摆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同桌互评。

  ④教师在白板上运用量角器画角,注意与直角构成比较。

  (2)在桌面上摆一个50度左右的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摆1度的角、90度的角,帮忙学生建立特殊角的表象,再摆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有利于学生正确决定所摆的角的度数是读内圈,还是外圈,从而解决量角时读数的难点。最后让学生脱离量角器,在桌子上摆角,培养学生对角度大小的初步估量。)

  5、检测环节(白板出示)

  (1)回应课前引入“角3比角1大多少”这一问题。透过让学生度量,计算出角3比角1大的度数。(漫游回到)(B、C组做)

  (2)你能估出下面的角哪些角小于90°?哪些角大于90°?(画角在白板上)(B、C组做)

  (3)书本38页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两个三角板上各个角的度数,然后把这些角描在练习本上,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各是多少度?(A组做)

  (教师进行小结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以后量角的时候,能够先心里把所要度量的角与三角形的角比一比,估计一下多少度,再进行度量。)

  七、全课总结

  这天学习了什么资料?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能在量角器上找到相应度数的角,进一步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加深对角的意义的理解。

  2.在独立探索和与同伴交流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的方法,能正确地量角和画角,体会度量的本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画角和量角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内外圈刻度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量角器、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迁移,引出问题

  1.回顾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

  结论:准备好测量工具直尺,用直尺的零刻度线和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这条线段的长度。

  2.引出问题。

  如何测量角的大小呢?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问题:如何测量角的大小呢?

  1.认识量角器

  (1)请学生仔细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后汇报。

  ①量角器上有两排刻度,分别叫做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②量角器上有一个中心点,中心点两边各有一条零刻度线,分别是内圈零刻度线和外圈零刻度线。

  ③量角器是一个半圆形,这个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个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一度角,记作“1°”。度是角的计量单位,记作“°”。

  2.找角

  (1)自主探究:你能在量角器上出50°和140°的角吗?

  (2)组织学生交流:如何找到50°和140°的角?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区分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3.量角

  课件出示教材26页∠1和∠2,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呢?

  (1)估一估,说说你是怎样估的`?

  (2)量一量,说说你是怎样度量的?

  (3)组织交流。

  (4)师生小结角的度量方法:

  量角时要做到两个重合,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读度数时,如果用的是内圈的零刻度线,就读内圈刻度的度数;如果用的是外圈的零刻度线,就读外圈刻度的度数。

  4.画角

  (1)学生尝试利用量角器画一个60度的角。

  (2)学生交流画角的方法,提出画角时遇到的问题。

  (3)师生小结。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先估一估下图中角的度数,然后量一量,你估得准吗?

  2.画一个115°的角。

  四、总结全课,分享收获。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p26~28角的度量及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3,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并进行安全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1,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2,正确认识量角器的内外刻度线,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

  四,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两组角(如图).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要求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2,想一想:测量线段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那么测量角的大小呢

  (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一认

  (1)拿出量角器,指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你发现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小结:量角器是半圆形的,半圆的.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半圆边上的刻度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小格标上一个数,右为起点的是内刻度,左为起点的是外刻度。

  (3)介绍周角,平角及1°.

  2,试一试

  (1)量一量p27∠a∠b各是几度,说一说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2)质疑:量角器上内外刻度一样吗 什么情况下看内刻度 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

  (3)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呢 与同桌交流量角的方法。

  (三)练一练: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p28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判断谁说得正确 为什么 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 (教会学生先估计是锐角还是钝角)

  3,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四)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

  (五)作业:练一练 2,3

  (1)第2题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 大约是多少度 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

  (2)数学游戏:先让学生读懂游戏规则,然后同桌两人比赛。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课本。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具体步骤,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并把量得的结果用

  符号"。"表示。

  2.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计量角的常用单位"度"组织引导:

  教学重点:掌握量角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角的度量。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感受新知:

  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一个30。的角。

  2.请学生上来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3.请学生上来用可旋转的教具表示一个比黑板上的角还大一些的角。

  为什么这个同学表示的角比黑板上的角要大呢?

  (因为两条边叉得大)

  4.到底大多少呢?靠肉眼能判断出来吗?

  看来只能依靠工具才行。

  (二)度量角度,树立印象:

  1.认识度量工具。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测量角度的工具--量角器。

  2.观察教师的木制量角器,观察上面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3.量角器应怎样放在角上,才能正确测量呢?请讨论……

  A.顶点对中心

  B.一边对0刻度

  (一边不对0刻度可以吗?稍后的实际测量中可以点一点,以示它的方便与快捷)

  4.现在量角器放在角上(教师黑板上演示),现在角的`两边看不见了,该怎么办?

  A.拿小一点的量角器。(这儿合适吗?)

  B.延长角的两边。(可以吗?为什么?)

  5.读出这只角的度数。(两个数中应读哪一个数呢?为什么?)

  角1是30度记作30。

  即角1=30。

  教师说明"。"的表示方法。

  1.看书本P53看这个角是几度,填在书本上。

  测量以后请想一想:说明什么问题?

  (三)实践操作,形成经验:

  1.测量P54的试一试题中的两个角是几度。

  2.测量P54第1题展开阅读全文

  A.看一看,哪几只角是直角?

  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直角都是90度)

  B.再量一量角3与角4。

  填空:P54第2题

  3.第54页第3、4题

  (四)小结:

  角的测量方法。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

  ●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重点:建立射线的概念。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1.认识线段的特征。(下面的板书填在一个表里)

  出示线段(长4分米)。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

  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

  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

  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现在看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

  2.认识射线。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板书:射线)

  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

  指出:射线也是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

  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射线。

  谁再来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3.认识直线。

  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边说边把第三条线段延长就得一条直线。(板书:直线)

  大家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线有哪些特点?

  谁来说一说,用直尺或三角尺怎样画直线?要不要点上点?为什么?直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

  4.提问:

  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你能从延长线段得出直线这样的过程说一说,线段和直线什么关系吗?直线和线段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5.做“练—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判断,要求说明理由。

  二、认识角

  1.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角。谁能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角?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进一步学习角。

  2.认识角和各部分名称。

  角是怎样的图形呢?现在仔细看老师画三个角,联系刚才学的知识,想想角是怎样组成的。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看第110页上面的三节。出示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

  角是怎样组成的?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你分别填在书上的括号里。角用什么符号表示?

  提问:角是怎样组成的?

  从这点(在黑板上点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画一个角?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呢?

  谁能来写一个表示角的符号?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并举例写成∠1,领学生读“角一”。

  提问:如果写数字2,应该怎样读?

  3.做“练—练”第2题。

  学生拿出三角尺放在课桌上,一边指顶点和边,一边自己说出名称。出示三角尺,并且手指每个角的三个部分,学生齐说各部分名称。

  三、课堂小结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对线和角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

  2、熟练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3、学会复习旧知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合作能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复习方法的学习与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交流有关学习的名言。

  2、老师也带来一句名言。

  老师也带来一句名言,想知道吗?想知道的同学坐的可端正了。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是复习旧的知识,能得到一些新的收获,看来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1. 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在黑板上出示一个点。要求:根据本章你所学的知识,说说由这个点你想到哪些内容?

  学生的答案会有很多,让学生自由发言。预设可能的答案:(1)它可以是一条射线的端点

  (2)可能是线段的一个端点可以问:线段有几个端点?与刚才同学说的射线的区别在哪里?

  (3)经过这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4)它是角的顶点,你还能知道组成角的两条射线叫什么?(5)可能是量角器的中心点(6)可能是钟表的中心??

  归纳整理: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知识大致可以分为这两个部分,线段、射线、直线这些都是线,角的分类、量角、画角都是关于角的知识。(课件出示知识网络图)

  ① 同学们,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点,板书),点动成了一条?(线,板书),(随后直线上出现了两个点),这幅图中,你能找到我们学过的哪些线?(板书:直线、射线、线段。)分别有几条?

  ②这些线各自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怎样联系呢?

  2、复习角的分类相关知识

  展示角的图片

  师:这是什么?什么是角?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活动的角,你来观察这是什么角??

  你认为哪些角比较特殊,直角、平角、周角特殊在哪里?(因为它是固定的90°、180°360°)

  师: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1周角=()平角=()直角

  师:那我们还提到了什么角?如果按角的大小重新给他排排队,你会排吗?

  这些知识就是我们所学的角的分类的知识。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量角

  画一画:任意画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师:这个角是多少度,你能估一估么?那我们要知道它的准确数应该怎么做?

  量一量:用量角器量出画的那个角的度数。(2)师生共同交流量角的方法

  师:在量角时,什么时候特别容易出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要注意看是内圈的刻度还是外圈的刻度。

  师:那什么时候看的是外圈,什么时候看的是内圈呢?

  生:零刻度在外圈,我们就要看外圈的刻度线。零刻度在内圈,我们就要看内圈的刻度线。

  师:你的这个提醒太有必要了。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谢谢他的提醒。

  (3)小动物量角,生纠错。

  2、画角

  (1)师:量角器除了量角之外,它还有什么作用?(画角)你能画一个65°的角么? 哪位同学能到前边来展示最优秀的你?(2)师生回顾画65°角的画法。(3)生练习画135°的角。

  师:画完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换互相量一量这个角,帮她检查检查她画的准确么?

  如果我们不用量角器,135°的角还可以怎么画?(三角尺拼一拼)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明辨是非

  1、小于 90 度的角是锐角。()

  2、大于 90 度的`角是钝角。()

  3、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4、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5、直线比射线长()

  (二)精挑细选

  1、有一条60米的直跑道,在平面上画出的图形是()A、直线 B、线段 C、射线

  2、用一个放大5倍的放大镜看一个20°的教,看到的角的度数是()A、10° B、20° C、100°

  3、一个周角等于()个直角

  A、2 B、3 C、4

  (三)心灵手巧

  用一副三角尺拼出75°,150°,15 °的角。

  (四)智勇双全

  五、课堂小结。

  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点”给我们带来了好朋友“线”,根据端点的不同,和延长的不同,线又分为(直线、射线、线段)并且由一个端点引出两条射线又组成了角,根据开口大小的不同,我们又将角分为??,在我们数学知识的海洋中,一个小小的知识能够衍生出许多许多的知识,并且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又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要我们同学开动脑筋去发现,去创造。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7

  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教材第26~28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认识内刻度线、外刻度线、0刻度线和中心点。知道角的计数单位“度”及相关知识。

  2、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四、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五、过程:

  (一)导入

  教师:昨天我们根据角的边张开的大小认识了几种角,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说后,请他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大家会比较角的大小吗?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角,问同学:∠a和∠b谁大谁小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a和∠b究竟谁大呢?那大多少呢?大一点?这一点又代表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相信学过这节课后,你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通过以问题的形式引出量角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教师:为了使测量更准确,描述更清楚,就产生了标准的测量角的工具——量角器。(板书:量角器)

  出示一个量角器。教师边说边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板书:度1°

  提问: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360度)

  一个平角是多少度呢?(180度)

  介绍: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它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2、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指导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小结:量角器上有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和外刻度线。

  3、量一量。

  教师:我们了解了量角器上有什么,究竟怎么使用它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1)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7页“试一试”,写出∠a和∠b的度数再读一读。

  教师:通过观察以上两组角,我们会读角的度数了,那该怎样量角呢?请你与同学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交流完之后,请两位学生到前面演示说明。

  通过学生的演示度量,老师组织学生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教师:我们可以把这三句话概括为四个字“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

  设计意图:通过角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体验充满探索与创造的数学活动。

  (2)突破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圈刻度的难点。

  提问:量角器上为什么有内外两圈刻度呢?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研究。

  出示130°和50°的两个角

  教师:左边这个角的度数是多少?

  是130°还是50°?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刻度线上的数?

  学生明确:这个角的度数是130°,要读外刻度线上的数。

  教师:右边这个角应该看内刻度,还是外刻度?是多少度?

  学生:这个角是50°,应该看内刻度。

  质疑:为什么左右两个角看的刻度线不一样呢?什么时候看内刻度?什么时候看外刻度呢?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几种情况

  学生甲:我们小组认为,在读度数之前应该先判断这个角是钝角还是锐角,如果是钝角肯定大于90°,是锐角要小于90°,然后再找刻度就不会错了。

  学生乙:我们小组认为,要先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那么肯定读外圈刻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

  ……

  教师:这几个组的方法听起来都挺有道理,我们不妨试一试,哪种方法更好。

  设计意图: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3)学生练习量角,巩固新知。

  小结量角的方法——两合一看

  提问: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注意是看外刻度线还是看内刻度线。

  问:什么时候看外刻度线,什么时候看内刻度线呢?

  小结: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那么肯定读外圈刻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

  设计意图:学生先独立练习,再交流订正,使学生能在练习中进一步将知识内化,并相互帮助提高。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自主测量角,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28页第1题。

  学生在找出正确答案后,应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教材第28页第2题。∠1的方向是朝下,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量角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度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角的度量,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怎样读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8

  一、教学资料:角的度量教材第26~28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明白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透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潜力。并透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好处。

  3、透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构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构成过程。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认识内刻度线、外刻度线、0刻度线和中心点。明白角的计数单位“度”及相关知识。

  2、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四、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五、过程:

  (一)导入

  教师:昨日我们根据角的边张开的大小认识了几种角,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说后,请他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大家会比较角的大小吗?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角,问同学:∠a和∠b谁大谁小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a和∠b究竟谁大呢那大多少呢?大一点?这一点又代表多少呢?这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相信学过这节课后,你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透过以问题的形式引出量角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的潜力,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教师:为了使测量更准确,描述更清楚,就产生了标准的测量角的工具――量角器。(板书:量角器)

  出示一个量角器。教师边说边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板书:度1°

  提问:你明白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360度)

  一个平角是多少度呢?(180度)

  介绍:度量角的大小,能够用量角器,它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2、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指导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那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能够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小结:量角器上有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和外刻度线。

  3、量一量。

  教师:我们了解了量角器上有什么,究竟怎样使用它呢?接下来让我们一齐来研究研究。

  (1)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7页“试一试”,写出∠a和∠b的度数再读一读。

  教师:透过观察以上两组角,我们会读角的度数了,那该怎样量角呢?请你与同学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交流完之后,请两位学生到前面演示说明。

  透过学生的演示度量,老师组织学生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教师:我们能够把这三句话概括为四个字“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板书:两合一看)

  设计意图:透过角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潜力。进一步体验充满探索与创造的数学活动。

  (2)突破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圈刻度的难点。

  提问:量角器上为什么有内外两圈刻度呢?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研究。

  出示130°和50°的两个角

  教师:左边这个角的度数是多少?

  是130°还是50°?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刻度线上的数?

  学生明确:这个角的度数是130°,要读外刻度线上的'数。

  教师:右边这个角就应看内刻度,还是外刻度?是多少度?

  学生:这个角是50°,就应看内刻度。

  质疑:为什么左右两个角看的刻度线不一样呢?什么时候看内刻度?什么时候看外刻度呢?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几种状况

  学生甲:我们小组认为,在读度数之前就应先决定这个角是钝角还是锐角,如果是钝角肯定大于90°,是锐角要小于90°,然后再找刻度就不会错了。

  学生乙:我们小组认为,要先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那么肯定读外圈刻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

  ……

  教师:这几个组的方法听起来都挺有道理,我们不妨试一试,哪种方法更好。

  设计意图: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探究潜力和学习潜力。

  (3)学生练习量角,巩固新知。

  小结量角的方法――两合一看

  提问: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注意是看外刻度线还是看内刻度线。

  问:什么时候看外刻度线,什么时候看内刻度线呢?

  小结:找0刻度线,如果一条边压住的是外圈的0刻度线,那么肯定读外圈刻度。反过来压住的是内圈刻度的0刻度线,就要读内圈刻度。

  设计意图:学生先独立练习,再交流订正,使学生能在练习中进一步将知识内化,并相互帮忙提高。透过游戏活动,让学生自主测量角,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28页第1题。

  学生在找出正确答案后,就应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教材第28页第2题。∠1的方向是朝下,能够让学生先说一说量角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度量。

  (四)课堂小结

  这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资料?你有什么收获?

  这天我们学习了角的度量,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怎样读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9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

  二、【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难点: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出示简笔画、激趣引入2分钟出示简笔画:

  问:同学们,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

  ∠1和∠2谁大,大多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学生仔细观察后汇报:

  ①我发现图中两个人分别在跑和站立;

  ②我发现有我们上节课刚学过的.线段和角,还有圆形;

  ③我发现它的手和脚是由锐角、直角或钝角组成的。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10分钟那么量角用什么工具呢?(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

  看着量角器,你想对发明量角器的人提些什么问题呢?

  2、建立1°角的概念。

  让学生看书,自学1°的概念,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度)(课件演示1°角)

  3、认识几度角。

  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30°处,问:这是多少度的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150°,(课件闪烁)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

  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150°处,问:这又是多少度的角?(课件出示)

  小结:

  现在我们已经熟悉了量角器的特征,这些特征在量角的大小时有些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试着用量角器量这两个角。

  同学们赶快动手吧。

  学生仔细观看,合作研究量角器。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量角器中间有个空心点,边上有许多刻度线,还有许多数字……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适时启发)

  学生看书学习:量角器把1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角。

  学生可能回答30°角或150°角

  学生开始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应得出:这个角是锐 请点击下载Word版完整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二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二》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比较角的大小过程中,产生度量角的需要,经历角的度量过程,体会角的度量的本质,感受1°角产生的必要性。了解1°角实际有多大。

  2.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并会估测生活中角大小。

  3.在逐步精确的探索过程中,体会角的度量方法,感受极限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三个角大小的过程,感受度量角的意义和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1°角的产生、发展过程,理解用小角量大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

  滑梯中的三个角、360等分圆、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生活情境引入,体会角的作用

  (出示三个滑滑梯,角度不同)

  讨论:

  (1)三个不一样的滑滑梯,你喜欢玩哪个?为什么?

  (2)同样是滑滑梯,为什么会给人不用的感觉?

  结论:滑梯面和地面所形成角度的大小不一样,角度越小,滑下来的速度就会越慢;角度越大,滑下来的速度就越快,越刺激。

  (课件抽象出滑梯中的三个角)

  3.提问

  问题:那这三个角到底有多大呢?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三个角度的大小呢?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探究角的大小

  利用剪好的.滑滑梯的三个角,动手操作,比一比:哪个角大?大多少?

  2.用直尺量边——感知量边比角的局限

  直尺测量法——在固定边的长度位置处,量张口的大小。

  结论:能比较出这三个角的大小,但确无法准确知道这三个角具体是多大。

  3.用角量角——初步感知“标准角”由大到小的变化

  小角量大角法——用最小的∠1去量,把∠1对折1次,再去量;把∠1对折2次,再去量。

  结论:测量的标准越小,所剩余的部分就会更小。

  4.认识角的度量单位—1°

  (1)介绍角的度量单位。

  微课解说度量单位1度是怎么来?并引出度量角的单位。

  (2)建立1度角的表象。

  课件演示1°,并比划比划,

  理解1度角的意义。

  (3)认识直角、平角和周角。

  课件演示10°,感受10°的大小。并通过课件依次演示直角、平角、周角,了解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与度数。

  深入实践,深化思想

  1.估角

  利用附页1中图1的360等分圆,来估计这三个滑滑梯的角度的大小。

  汇报:

  第1个滑滑梯的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大约是15°;

  第2个滑滑梯的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大约是41°;

  第3个滑滑梯的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大约是63°。

  2.估一估,下面的角是多少度?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说说自己的收获

  2.设疑:角的度量有没有专门的工具呢?它是怎么测量角的大小的呢?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

  ⒈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⒉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教具准备】

  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关于角,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

  ⒉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就要会量角。那么,量角的'工具是什么?怎样量一个角的大小?这些都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⒈认识量角器。

  ⑴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⑵指名汇报。

  ⑶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把这关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

  量角器中心一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量角时,我们要把中心与角的顶点对齐。

  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内圈刻度是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

  观察量角器的内圈刻度,找出教师指度度数的刻度线。

  ⒉用量角器量角。

  ⑴看课本第19页,根据刚才对量角器的了解,自学量角的方法,并量一量。

  ⑵提问: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师作具体指导。

  ⑶指出,在量角时,什么情况下读内圈刻度,什么情况下读外圈刻度。

  ⑷指名说说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我们教应该注意点什么?

  三、想想做做

  ⒈想想做做第1题,请同学们用量角器在书上量一量。

  集体订正,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⒉想想做做第2题。

  ⑴同学们量好后,交结果填在括号里。

  ⑵小组内交流。

  ⑶说说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说明什么?

  ⒊想想做做第3题。

  ⑴先估计一下,这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

  ⑵动手量一量。

  ⑶说说自己的发现,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2

  设计说明

  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角的度量”属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的一部分内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角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业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测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而且还要把量角与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动手操作,以亲身体验的策略展开教学。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用多种方法尝试测量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三角尺、用硬纸板剪成的角、一张圆形纸

  教学过程

  一、抛出问题,引入新课

  1.观图质疑,引发思考。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角,请大家看一看生活中小朋友们玩滑梯的现象。(出示教材24页滑梯情境图)

  提问:你能用“角”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

  (学生观察后反馈:第三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大,第一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小)

  2.引入新课:角有大有小,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角的度量的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进而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尝试探究,建构知识

  1.自主探究,比较测量方法,引发思考。

  (1)讨论: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研究、实践后进行汇报)

  预设

  小组1:我们想用直尺度量角的大小,发现无法测量。

  小组2:我们是用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的,发现只能测量出角的一部分,还余下一部分无法测量。

  小组3:我们是用课前做好的与∠1一样大的`角去度量∠2,结果∠2是∠1的2倍多一些,∠3是∠1的3倍多一些,也不够准确。

  (2)质疑:看来大家的测量结果都不够准确,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更准确呢?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如果用来度量的角再小一点就能更准确了)

  (3)总结:要想准确知道角的大小,必须有一个标准的度量角的单位。

  2.认识度量角的单位。

  (1)说明:在数学王国中,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课件出示圆中的5份、10份)你知道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吗?(5° 10°)

  (3)请大家找一找,看看你能不能找到直角、平角和周角。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找角,观察后发现: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度量角的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引出度量角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三、深入实践,感受方法

  1.估一估。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度量角的单位是1°,现在请大家估一估三个滑梯中的角分别是多少度。

  (学生尝试估计三个角的度数)

  2.折一折,剪一剪。

  组织学生利用教材附页中的图1剪出不同度数的角,感知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明确度量角的单位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角的大小,通过估一估、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为进一步学习量角、画角做好铺垫和准备。

  四、巩固练习,提升反馈

  完成教材25页“练一练”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找一找角,并估计一下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的内容和练习四的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 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

  2. 通过一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

  每个同学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两根相同的小棒,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小组操作——深化角的本质

  教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一个信封,里面放有两根相同的小棒,但同桌两个同学的小棒长短相差很多。

  师:取出自己信封里的两根小棒摆角。同桌比一比,看谁摆的角达? 师:同桌两个同学的小棒长短不一样,这样比较角的大小公平吗?

  二、层次铺垫——突破难点

  (一)量角器的认识

  1. 认识量角器

  ⑴让学生仔细观察量角器:上面有些什么?这些刻度怎么分的?这些数有什么规律?

  ⑵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

  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教师板书:中心、0刻度线、内刻度、外刻度。

  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展示: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是1° 。

  2. 游戏

  师:我们做个游戏,看怎么把我们的身体变成一个达量角器。

  教师带着学生量手臂伸开,右(左)手是0刻度线,,手是180刻度线胸前是中心点,也可以看成角的顶点。下面我们用身体表示出量角器上各个度数的角是什么样的。从0度开始,即从两臂重合开始,右(左)臂不动,左(右)臂慢慢展开,一起表示出0度到90度的逐步变化过程,到90度时停下来感受一下,然后继续91度,100度??180度。

  师:我们表示量角器上各个度数的角时,哪里在动,哪里不动?

  回答后小结:0刻度线不动,每个度数的角都是从0刻度线处张开的。

  (二)用量角器量角

  1. 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在量角器内刻度上找出角(90°、30°、60°135°)并用手比划同样大的角,再在三角板上找到这些角并记一记。

  2. 学习量角的方法

  ⑴教师出示一个角,先让学生估计大小,在尝试用量角器量角。 ⑵学生小组交流探究量角的方法。

  ⑶教师演示详细介绍量角的步骤并板书。

  ⑷出示60°、120°的角,让学生读出角的度数(在作业纸上)。根据手中的量角器,师生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呢?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

  (三)知识整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一起来回顾一下。

  量角器的结构有那些?应该作业量角?现在,我们一起来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

  三、拓展延伸——熟练应用

  1. 做一做:教材38页中的“做一做”。

  2. 量一量:教材39页第3题各时间所成的角的度数。

  3.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角的度量”的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本课突破对策具体步骤如下:

  1.由角的大小的意义引出可以用单位小角来度量角的大小。

  2.做游戏(伸展运动)想象角的动态变化,为抽象的量角器测量奠定了直观的基础。

  3.学习量角器的测量和内外刻度原理,都是采取层层渗透、处处铺垫的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认知角的计量单位——度,并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2、理解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决定角的大小原理。

  3、培养同学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印象,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学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三、教学用具:

  活动角、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出示教具,提问:

  (1)怎样的图形叫做角?

  (2)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2)展示角1和角2,哪个角大?大多少?

  揭示课题:

  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2.认识度量角的单位。

  我们都知道度量物体的长度要用长度单位,度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那度量角需要什么单位呢?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和量角器的制作原理

  (2)课件演示,学生感受1度角、2度角、5度角。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角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3、认识量角器

  (1)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上有什么。

  (2)让部分学生尝试说一说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

  (3)课件演示量角器的构造。

  (4)老师考学生答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5)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的区别,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圈刻度?

  (6)教师用课件演示,并质疑:为什么60度角和120度角在同一刻度,为什么角的大小又不一样?

  4、量角

  如何量一个角的大小呢?边观看课件演示,边总结步骤。

  (1)通过课件演示量角的步骤,学生归纳量角步骤。(教师板书)

  (2)让学生尝试度量书本37页的角1,并标上度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以下几种错误类型的`同学,但不急于纠正。

  ①错误类型一: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有重合。

  ②错误类型二:量角器零刻度线与角的边没对齐。

  ③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了。

  (3)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度量角的具体步骤。

  (4)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让刚才巡视中注意发现有错误的同学先汇报,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说说怎样才能避免以上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5)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学生的量角的方法。

  (6)学生自主度量37页的角2,同时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7)回应课前引入“角2比角1大多少”这一问题。通过让学生度量,计算出角2比角1大的度数。

  (8)教师再次点一下量角的方法和量角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判断老师量角的方法对不对?错在哪?(强化量角的步骤)5.角的大小决定因素

  (1)多媒体出示:书本第38页中间的两个角,请学生说一说两个角有什么不同。估计一下,谁大谁小。

  (2)让学生用量角器在书上具体量一量,并标出数据。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学生汇报哪个角大?”相信通过度量,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两个一样大。教师此时要指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并提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问题,学生很容易说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教师拿出活动角放在量角器上验证,叉开两条边,演示大小不同的角。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板书: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书本41页做一做第3题。

  2、书本44页第2题。

  六、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获得这些收获的?角的度量课件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

  2.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初步建立1度和几度角的表象,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尝试、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

  4.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探索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重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以及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课件、量角器、直尺。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角,那么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师: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课件出示量角器图片。

  师:量角器将这个半圆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引导学生得出量角器将这个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的大小就是1度。度是角的计量单位,1度还有个简洁的写法,记作1°。

  学生观察1°的角,并体验1°的角。

  2.尝试量角。(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主题图)

  让学生自主探究:估一估角1的大小。尝试测量角1的度数。把量角的方法讲给同桌听。比一比,谁说得更完整。(先估,后量)

  通过学生间的互相补充,逐步完善量角的方法。

  练习:先估一估角2的度数,再来量一量。

  学生说出自己读度数的.方法,突出内圈刻度与外圈刻度的作用。

  3.总结量角的步骤。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板书:点点重合)

  (2)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板书:线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板书:读准度数)

  (4)与零刻度线重合的一条边指向哪个圈的0°,就读那个圈的刻度。

  (板书:从0开始)

  三、巩固应用

  1.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量角器上分别找到相应的刻度,观察它们的大小,注意刻度是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读出度数,然后小组检查。

  2.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学生会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

  3.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3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分别记下各个角的度数。教师指名汇报各个角的度数,集体订正,要求测量不准确的学生重新测量一次。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06-18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02-11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0-20

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04-22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热]07-10

《角的度量》数学教学反思03-20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5篇02-25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5篇)04-06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5篇04-05

《角的度量》教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