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31 11:14:3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分数单位,感受到单位的价值。

  3、体会到数学好玩,进一步喜欢数学。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调节气氛

  二、简单提问,找准学生知识起点

  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分数的问题,一起来看看,说是猪八戒吃西瓜,他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吃了3份,怎么用分数表示猪八戒吃的西瓜?

  生:

  师: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

  生: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

  师:那么,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变成6只猴子,3只公的,3只母的,你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怎么想的?这个分数表示什么?

  生:表示公猴或母猴占猴子总数的六分之三

  师:还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是怎么想的。

  ……

  三、探究新知

  (一)、大头儿子的难题----引出单位

  (课件播放动画片:小头爸爸出去买沙发套,到了商店发现忘了测量沙发的长度,于是打电话让大头儿子测量一下,可是家中没有尺子)

  师:这可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

  师:一起来看看大头儿子是怎么解决的。

  (课件继续播放故事:大头儿子想起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于是他问爸爸戴领带了没有,爸爸回答戴了,于是他从家中找出一条爸爸的领带进行测量,他先将领带对折,发现不行,再对折,还是不行,又对折了一次,折出这很后放在沙发前)

  师:你知道大头儿子将领带平均分成了几份吗?

  生:8份。

  师:那你知道沙发的长度了吗?

  生:知道。

  师:请大家独立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指名交流结果)

  生:

  师:为什么是?

  生:大头儿子把领带平均分成了8份,一份就是,沙发的长度占其中的7份,也就是有7个,所以表示为

  师:爸爸叫大头儿子测量沙发长度,为什么大头儿子首先想得到的是找尺子

  生:因为尺子有单位,比较容易看出长度

  师:那大头儿子没有尺子上的单位,又怎么测量出了沙发长度的呢?

  生:将领带平均分成8份,就有了这个单位,然后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可以了。

  师:原来分数就是这样产生的,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

  师:分数的再认识究竟是认识什么?你对分数有哪些问题?

  生1:分数是什么?

  生2:为什么要认识分数?

  生3:怎么确定一个分数?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分数。

  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长度是产生了这个分数,那这个分数是怎么产生的?

  生:先把领带平均分成8分,这样就有了八分之一这个分数单位,然后再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行了。

  师:也就是说,首先要创造一个单位,这在测量中很重要,那么如果要量一个教室的长要用什么单位?

  生:米。

  师:量一枝铅笔的长用什么做单位?

  生:厘米。

  师:为什么你会做这样的选择?

  生:因为测量较长的物体就会选择较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就选择较短的单位

  师:正是这样,不光是测量长度,测量面子、重量等都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尺子就是单位不同。大头儿子用领带来测量沙发的长度,他创造了一把尺子,其实就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单位。

  师:一起来看一组分数,你知道他的单位吗?

  (出示一组分数,指名说出分数单位,教室板书)

  师:观察一下这些分数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生1:所有的分数单位分子都是1。

  生2:分数单位与原分数比较,分母不变,分子都变成了1。

  师:是的,像这样分子是1的分数又叫分数单位。你知道为什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时要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而不是创造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生1:因为只有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才好数。

  生2:如果是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数不出有几个这样的整单位。

  师:原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单位呀!

  师:古埃及人在进行分数运算时,只使用分子是1的分数,因此这种分数也叫做埃及分数。埃及分数,曾经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古老的课题,但它隐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许多新奇的迷等待着人们去揭开。

  (二)、大臣们的难题-----规定单位

  (课件演示动画过程,古代君臣一行几人正在花园中赏景,皇帝一时心血来潮,询问大臣们眼前的池塘中有几桶水,并限时回答否则重罚,这下可忙坏了大臣们,大家七手八脚的拿桶来测量,可怎么也搞不清楚,这时旁边的一个小孩哈哈大笑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这样大动干戈吗?我知道)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高雅生活情趣的表现,理解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列举实例、课堂讨论、联系学生实际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区分高雅情趣与庸俗情趣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分析陶冶高雅情趣的意义。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区分高雅情趣与庸俗情趣的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区分两种生活情趣,提高在社会生活中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自觉性,自觉抵制庸俗的、不健康的生活情趣对个人的影响。

  教学重点

  1、生活情趣有高雅和庸俗的区别;

  2、高雅生活情趣的表现;

  3、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生活情趣有高雅和庸俗的区别。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张海迪和霍金的图片资料。

  2、课前可以收集一些有关学生平时生活情趣的情况。

  3、有条件的,可以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情趣,情趣又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在这多种多样的情趣中,是否所有的情趣都是有益的、高雅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

  二、陶冶高雅情趣的意义(板书)

  教师:在多种多样的生活情趣中,有高雅和庸俗的区别。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情趣才是高雅生活情趣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教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自学了教材,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什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呢?

  1、什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板书)

  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是健康的情趣,向上的情趣,文明的情趣,科学的情趣。

  教师:对。那么就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再进一步提出些具体的“子课题”,供我们自己和大家进一步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子课题”,板书以下内容)

  什么样的情趣是健康的情趣?

  什么样的情趣是向上的情趣?

  什么样的情趣是文明的情趣?

  什么样的情趣是科学的情趣?

  教师:下面我们分组讨论同学们自己提出的上述问题。分组讨论后,各组在全班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和参与)

  教师:现在我们进行全班交流。先讨论第一点:健康的情趣。请甲组同学谈谈你们的看法。

  (1)健康的情趣(板书)

  甲组代表:我们探讨的子课题是:什么样的情趣是健康的情趣?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健康的生活情趣,是指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的情趣。它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有促进的作用,能够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形成乐观、开朗、活泼、自信的健康心理,使人更加热爱生活,品味生活的乐趣。例如,有的同学喜欢利用节假日结伴郊游,欣赏美好的田园风光;有的同学喜欢在课余时间踢足球,强健体魄;有的同学则喜欢研究围棋,开发智力。这些都是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的情趣。

  教师:说得很好。能不能举出反面的例子呢?

  学生:有的中学生吸烟、喝酒就是不健康的情趣。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这些嗜好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是的。法国健康教育委员会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要预防青少年吸烟,最佳的方法是动员家长严加管教子女,禁止其吸烟。这与世界卫生组织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完全一致。研究显示,一般而言,孩子们在小学时对烟草是深恶痛绝的,知道吸烟不利于身体健康。孩子们甚至会向周围吸烟的成人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戒烟。然而进入中学后,为了显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一些青少年开始尝试吸烟,最终染上烟瘾,不能自拔。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在欧洲几个国家进行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家长禁止子女吸烟的要求越严,11——15岁孩子吸烟的比例就越低。因此,专家们希望家长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子女进行严格管教,明令禁止他们吸烟,帮助他们健康地度过心理不稳定期。

  教师:下面我们接着讨论第二点:向上的情趣。请乙组同学谈谈你们的看法。

  (2)向上的情趣(板书)

  乙组代表:我们探讨的子课题是:什么样的情趣是向上的情趣?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向上的生活情趣是指对生活充满乐观、积极态度的情趣。它能够振奋人的精神,催人奋进;能够帮助人排除烦恼,克服消极情绪,战胜意志消沉,即使在逆境和不顺利的情况下,对生活目的和理想仍有积极的追求。例如,张海迪在身体瘫痪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她热爱学习,自学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文化知识;她还自学了针灸,热心地为周围的人看病;她还喜欢唱歌,用歌声鼓舞自己。这些都是积极向上的情趣。

  教师:张海迪是我们中国轮椅上的女作家。有哪位同学知道外国还有位轮椅上的科学家。

  学生:这位科学家是霍金。

  教师:对。他就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2002年8月,霍金来中国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他的故事也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

  (多媒体显示:奇人霍金的.故事)

  史蒂芬·霍金有着“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的美誉。他1942年出生于英国的牛津,1959年就读于牛津大学,1962年牛津大学毕业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1963年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运动神经元疾病),不久就瘫痪了,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1985年,霍金又因患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只能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他人进行交谈,而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在这种一般人难以克服的艰难中,霍金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学的科学巨人,他提出了著名的“黑洞理论”。1974年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1979年任剑桥大学卢卡逊讲座教授一一这是牛顿曾经担任过的职位。40年来,瘫痪的霍金只能靠轮椅来行动。他不能开口讲话,他的轮椅前装有电脑显示器,“讲”话要依靠现在还可以动的一只手,掀动手中的开关,在电脑屏幕上选择词汇,然后他的“话”会从身后的扬声器中传出来。他的私人护理说,他靠控制声音的强弱高低来表达喜怒哀乐。霍金就是借助这部语音合成电脑,写出了科技专著、数十篇科学研究论文,还作了数场各类演讲。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霍金说自己是一个快乐的人,他热爱生活,对事物本质的洞察,使他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幽默感。他鼓励年轻人喜爱天体物理,他还在编写少年版的《时间简史》,“希望更多的人能看懂”。他说:“即使把我关在果壳里,仍然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这句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里的台词,霍金在《果壳中的宇宙》一书中引用过。人们说,这一句话完全可以用来形容他目前的生活及取得的成就。

  教师:霍金的故事说明,霍金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在逆境和不顺利的情况下,对生活目的和理想仍有积极的追求。这都表现为积极向上的情趣。下面,让我们“搜索”一下:在我们平时的情趣中,哪些生活情趣是向上的情趣?哪些生活情趣不是向上的情趣?

  (分组议论一一小组代表发言一一教师归纳)

  教师归纳: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像喜欢钻研学习中的问题,热心于班集体的活动,爱看电视新闻,爱阅读文学作品等,都是向上的情趣。反之,喜欢抄同学的作业,星期天长时间打扑克,对同学搞恶作剧等,都不是向上的情趣。

  教师:下面我们接着讨论第三点:文明的情趣。请丙组的同学谈谈你们的看法。

  (3)文明的情趣(板书)

  丙组代表:我们探讨的子课题是:什么样的情趣是文明的情趣?同学们认为,文明的生活情趣,是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生活情趣。人类社会的文明,既有物质文明,又有精神文明。所以,生活情趣的高雅,应该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都符合文明的要求,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摒弃不文明的生活习惯。下面我们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游泰山》。

  (由甲、乙、丙三位同学表演,两位同学扮演游客,一位同学扮演古松)

  游客甲:我的妈呀,爬这么高的山,真把我累死了。

  游客乙:看,多么雄伟的东岳泰山,真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知道这是谁的诗?

  游客甲:不知道。我从来就不学什么古诗。

  游客乙:这是杜甫《望岳》中的名句。

  游客甲:看,那棵古松,好多人在拍照,我们也过去吧。我要爬到树上留影,照一张“高高在上”的形象。

  游客乙:别这样。这样做形象既不好,又不爱惜古树。

  古松(同学丙扮演):糟了,看样子这位游客又要在我身上刻字了。我每天都被人雕刻,他们图个发泄,我却成了一个“千刀万刷”的“骨松”了。

  游客甲:看,泰山迎客松!这么多人在树上刻了字,“张三到此一游!”我也刻一句话留个纪念。(做拿小刀刻树的样子)

  古松:哎呀!痛死我了!你们为什么不文明游览啊?

  教师:三位同学表演得非常好。让我们感谢他们的表演。(学生鼓掌),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小品中哪些表现是文明的情趣,哪些表现是不文明的情趣?

  学生:游客乙对泰山的欣赏,吟诵古诗,爱护环境,这都是文明情趣的表现。而游客甲不爱学习,在风景区的古树上刻字,这都是不文明情趣的表现。

  教师:对。那就让我们继续“搜索”:在我们平时的情趣中,哪些生活情趣是文明的,哪些是不文明的?

  (分组议论一一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归纳)

  教师归纳: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像每天坚持跑步,保持整洁大方,讲究个人卫生,如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待人接物讲究礼貌等,都是文明的情趣。反之,早上爱睡懒觉,衣着邋遢,不爱洗脸、洗手,说话爱带“脏”字等,都是不文明的情趣。

  下面我们接着讨论第四点:科学的情趣。请丁组的同学谈谈你们的看法。

  (4)科学的情趣(板书)

  丁组代表:我们探讨的子课题是:什么样的情趣是科学的情趣。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科学的生活情趣,是指符合科学精神和科学要求的生活情趣。科学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不仅提高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推动社会的发展,而且还能促使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衣食住行走向科学化,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引导人们培养富有科学精神的生活情趣。

  教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在我们平时的情趣中,哪些生活情趣是科学的?哪些生活情趣是不科学的?

  学生:像饮食讲究营养,注重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习惯早起,锻炼身体,预习功课;课余时间喜欢参加兴趣小组的活动,开拓自己的视野等都是科学的情趣。反之,喜欢暴饮暴食,喜欢熬夜看小说,沉迷于打电子游戏等,都是不科学的情趣。

  教师:说得很好。通过以上的分析、讨论,我们对什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有了比较全面具体的了解。但是,在生活中认识某种情趣是不是高雅的,也有一个具体的鉴别问题。例如,喜欢唱歌是高雅情趣吗?

  学生:是的。因为唱歌有益于身心健康。

  教师:一般来说,喜欢唱歌是高雅的情趣。但如果在上课的时候,你也喜欢在下面小声唱歌,这种情趣也高雅吗?

  学生:这就不高雅了。

  教师:(继续启发)例如,某同学喜欢雕刻,这也算是高雅情趣。但如果他还喜欢在课桌上面刻字,这还高雅吗?

  学生:喜欢在课桌上面刻字不是高雅情趣。

  教师:这说明判断一种情趣是高雅还是庸俗,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同学们聚在一起唱卡拉OK,如果在课余时间进行,不影响学习,不影响他人休息,歌词内容健康,这就是高雅的情趣。但如果夜深了,音量开得过大,影响他人休息,歌词内容不符合中学生年龄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就不能视为高雅情趣。

  归纳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并且运用这方面的知识联系讨论了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现象,哪位同学把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小结一下。

  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高雅的生活情趣是健康的情趣、向上的情趣、文明的情趣、科学的情趣。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一个人有较高的品格和个人修养,因而是我们青少年所应该追求和向往的生活情趣。

  教师:总结得很好,为了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下面我们做一下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一、多项选择题

  1、下面属于高雅情趣的表现有( )。

  A、中学生小杨喜欢集邮,有一次他发现收发室的桌上有一封信,信封上的邮票他非常喜欢,便悄悄撕下了信封上的邮票

  B、中学生小李喜欢唱歌,经常在周末的夜晚把卡拉OK音量开得很大,引吭高歌

  C、中学生小周喜欢收集旅游景点的门票和风景照片,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和乐趣

  D、中学生小余爱好弹古筝,用琴声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二、材料简答题

  材料:韩素云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优秀军人妻子”的光荣称号。可她总是说:“荣誉是暂时的,做人才是长久的。”有一次,一家公司上门请韩素云拍广告,报酬5万元。她婉言谢绝了,说荣誉是党和人民给的,不能用它为自己赚钱。一年间,她先后十多次放弃了这种赚钱机会。她是广西凭祥市财政局工作人员,而她所作的工作却远远超出了自己的职责范围。她常去军营看望连队官兵,协助待业“军嫂”联系工作,到哨所慰问战士。战士出差、探家,只要到凭祥,都要去韩素云家坐坐。为此,她专门腾出一个房间,给过往的战士住宿。这就是军嫂的生活情趣。

  请你回答:韩素云有哪些高雅的生活情趣?为什么这些情趣是高雅的情趣?

  三、讨论:

  以下情趣哪些是高雅的,哪些不是高雅的,为什么?

  (1)中学生小王非常喜欢英语。有时在公园里遇到外宾,她能够主动上前和外宾用英语对话,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

  (2)中学生小黄喜欢用英语的动物单词给同学起“绰号”,如他叫甲同学为“pig”(猪),叫乙同学为”donkey”(蠢驴)。

  (3)中学生小马爱好绘画和雕刻。有一次上音乐课,他掏出小刀在音乐教室的课桌上刻了一幅“漫画”。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松树的图像和诗词资料。

  2、课前可以收集学生日常生活情趣的情况,注意物色有特长的同学,让他们做好谈体会的准备。

  3、有条件的,可以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它的含义。

  学生:高雅生活情趣是健康的情趣、向上的情趣、文明的情趣、科学的情趣。

  教师:对。那么,我们在了解了什么是高雅情趣的基础上,还应该进一步思考,高雅的生活情趣对于我们有哪些重要性呢?哪位同学能说一说?

  学生1:能使自己快乐。

  学生2:能使自己拥有特长。

  学生3:能帮助自己进步。

  教师:刚才同学们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认识还不全面、不深刻。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高雅的生活情趣对我们到底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4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

  学具: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一些物体的图片

  教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今天的数学课呀,我们要从一张纸开始。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一张纸,连续对折两次,然后展开。

  (生操作)

  师:你把这张纸分成了几份?大小相等吗?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指其中的一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板书:1/4)(指另一张分成不平均4份的纸中的一份)这种分法中的一份也可能用1/4来表示吗?为什么?没错,只有平均分的情况才可以用(指1/4)这样的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它表示什么意思?(指两名学生来说,引导学生具体完整地回答)

  师:其实,早在三年级时,我们就已经认识分数了,你还记得它各部分的名字吗?(指4)这是分母(板书:分母)(指1)这是分子(板书:分子)(指分数线)这是分数线,它表示平均分(强调平均分)。那今天我们就继续来了解分数(板书:分数的意义)。

  二、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描述以“一个物体”为单位“1”的分数表示法

  师:除了这样的一张纸,还有什么物体也可以表示出它的1/4?(比如一块蛋糕、一支铅笔……引导学生举例并描述1/4)

  小结: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平均分成几份,然后用分数来表示。(同时板书:一个物体)

  2.探究以“一些物体”为单位“1”的分数表示法

  (1)操作探究

  师:如果给你一些物体,你还能用刚才的方法表示出1/4吗?请同学们从学具中选取一张物体的图片,试着画一画,来表示出这些物体的1/4.

  学生动手操作。

  表示完的同学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表示1/4的。

  (2)展示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1/4的?(选3名同学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具体表述,示例:我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些苹果的1/4)

  3.归纳,认识单位“1”

  师:很好!看来,可以被平均分并用分数表示的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板书:一些物体)。在这里,我们把它们都叫做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师:现在来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把哪些东西看成单位“1”,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思考后交流。指名回答。

  师:(课件出示)1米可以看成单位“1”吗?对,比如1分米就是1米的1/10.像这样的一个计量单位(板书:计量单位)比如1千克、1小时……也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

  4.再次认识几分之几

  师:(课件出示)老师也有一幅表示1/4的作品,露出来的部分是一个整体的1/4.。你能在练习纸上把藏起来的图形画出来吗?

  (生动手画)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这样画?这个整体是什么样的?这里的1/4是把什么看成单位“1“了?

  师:那你画出来的.部分,应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板书3/4)为什么?

  师:说得太清楚了!下面就请同学们任意写一个分数,再和同桌说说你写的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选2名同学汇报,板书相应分数。

  三、认识分数单位

  师:同学们介绍得都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46页,完成做一做。

  汇报:这里把什么看成单位1?

  师:(指课件)像这样,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单位。

  学生分别汇报课件上一些分数的分数单位。

  师:同样把这一堆糖看成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表示出来的分数单位也就不同。

  四、分数的产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看课件演示)

  师:分数是我们在进行测量、分物时,或者计算时,得不到一个整数结果的情况下产生,它来源于生活和数学的需要,也正是这样的需要,我们以后还会继续认识更多的数。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准备:

  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新知学习

  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练习

  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作业

  练习十一第1题。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过程与方法

  自己先复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感受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复习本、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1、同桌交流情境“庆祝六一”的预习情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板书)。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两位同学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

  装饰教室还需要折多少只纸鹤?

  一共需要多少钱?

  扎礼品盒、蝴蝶结分别需要用多少米彩带?

  每个小组有多少人?……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使用了哪些运算?

  2、这些知识在我们脑中比较零散,不便于记忆和运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这些知识加以整理。

  3、全班交流,展示。每个同学整理完后,先在小组讨论、交流,再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四则运算、关系、意义、各部分之间关系

  加法:加、减法互为逆运算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乘法:乘、除法互为逆运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对所学的所有的运算有个完整的认识,同时搞清楚各种运算的意义。

  4、师生总结。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课本第71页第1题。

  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四则运算的意义。

  2、课本第71页第2题。

  先让学生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独立解答后再说说解答过程。

  3、课本第71页第3题。

  独立解答后再说说解答过程。

  4、课本第71页第4题。

  让学生自己给算式找出生活中的具体情境。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自主检评。

  1、想一想,填一填。

  (1)58+58+58+58=()×()

  (2)根据2516÷68=37,直接写出下列各题得数:

  2516÷37=()68×37=()25、16÷0、37=()

  (3)在()内填入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据:

  0、43()1000=4302、46×()=24、6

  12、5()100=0、1250、03×()=30

  ()×0、3×8、54=064×125=()×8×125

  2、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为支援地震灾区,实验小学开展了献爱心活动。

  (1)五、六年级学生各捐款多少元?

  (2)五年级学生捐款数是四年级的几倍?

  (3)六年级学生捐款数正好是三年级的8倍,三年级学生捐款多少元?

  (4)全校教师捐款比六年级的3倍多80元,全校教师共捐款多少元?

  (5)如果全校共有2000人比六年级的6倍少200个人,六年级有多少人?

  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不要让学生养成简单模仿的习惯,要让学生在对比练习中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

  (二)交流、评价。

  五、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感受?

  2、课外延伸。两个数相除,商9余4,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和等于867,求原来的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运算的意义

  加法:加、减法互为逆运算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乘法:乘、除法互为逆运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教学反思:今天复习的是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对这一直感到很烦恼:如果单纯地让孩子回忆意义和法则,全部到位,一节课的时间也就所剩无几了,根本没有练习的时间;而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会背诵法则是否表示他能正确合理地进行计算了呢?这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基于这样一种考虑,今天我并没有强求学生背诵意义法则,特别是法则,主要是结合具体的习题练习来复习。显然,学生也更喜欢更愿意通过习题来复习,而不是枯燥地背诵。

  练习分成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整数、小数的四则计算和验算,主要考虑这两者的计算方法几乎一样,有共通性;第二层次是分数四则计算,第三层次则是估算,这是我本学期增添的内容

  在练习中,特别强调了计算中的余数处理问题,如5400÷2600,我让学生明确计算时可以写成54÷26,但确定余数时必需回到原式;又如70、5÷2、5,也通过同样的道理让学生明确余数应该结合原数确定。在课后练习中,同样的情况,由于课中进行了练习,错误明显降低,这也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前一定要认真研究习题,做到预先计划,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6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131页15、16题,练习三十10-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复习乘法的含义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称。

  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解答应用题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乘法的含义

  ○○○○

  ○○○○○○○○

  1、写出加法算式

  2、写出乘法算式

  二、复习乘法口决

  1、教师出示2-6的乘法口决卡片,很快说出得数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3×()=12

  5+5+5=()×3=()

  5+5+5+5+1=5×()+1

  3、让学生做练习三十10、11题

  三、复习乘法应用题

  1、

  ①有2只船,一只船坐4人,一只船坐5人,一共做几人?

  ②有2只船,每只坐5人,一共坐几人?

  2、对比题

  3、做131页16题

  4、做练习三十的12题

  四、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7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这一教学内容属于概念教学,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迁移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各方面数学素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一种思维的挑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体验式教学设计思路及反思。现代教学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新课程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整合,我们的课堂上就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自学校确立体验式教学课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以来,我又进一步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形式,梳理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整合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改进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将体验式教学新生的元素融进课堂,促进了课堂教学和谐、有效、充实、高效的开展。

  以本节教学内容为例,课堂中有两次大的体验活动。一是在实际测量中感知小数的存在,在生活实际中感受小数的产生。二是在长度单位这个现实背景中,感知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等的存在,并在小数与分数的`观察对比中体验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从而认识小数的意义。我主要来谈谈第二次体验活动。借助米尺,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1分米,任取其中的一份会是多少呢?学生会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想到十分之一,并能写作0.1,这些都是学生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经验,这里需要学生感受体验的是什么呢?就是让学生感受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几份用分数表示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用小数表示这些小数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进而联想到分母是10的分数和一位小数有什么联系?这是在多个案例中学生进行的感知体验活动,在学生有了初步感知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发现,一是分享成果,二是给予提示,三是达成共识。小组汇报时我会及时给予评价指导最终师生共同对这一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就是:分母是10的小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迈出了第一步,学生在后面感受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会有了一个明确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感受两位小数这一环节我会半辅半放让学生先自主感受,再小组交流汇报,这就更加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感受三位小数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并脱离小组交流这一拐棍,完全让学生自己形成学习方法,并学有所成。在揭示小数的意义这一神秘面纱时,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感性经验,让学生思考“分数和小数有什么联系?”这也是本节课的学习高潮,这一体验活动是学生经验的提升,也是经小组讨论进行简练概括。我认为学到这,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是有效的。

  反思这节概念教学课,我认为保证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首先要清楚学生已有经验和基础,备课时有所预设,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简约、直观、有针对性、有思考价值,能激起学生“要去感受体验”的冲动。其次,教师及时必要的梳理、评价、反馈学生的思考交流成果,形成共性的知识成果,及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形成怎样去学的意识。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0~62页《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对具体情景中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能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掌握分数单位的特点。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分数意义的概括。

  2、理解单位“1 ”。

  教学难点:

  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小活动: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自然数1,问:这是什么数字?他可以表示什么意思?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与自然数1有联系的内容,但它又不完全相同。现在就请和老师一起走进课堂吧。

  一、直接导入,唤醒旧知

  问: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字?(整数、小数和分数),然后让学生举出分数,老师选一个分数(1/3)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出这个分数,问:关于分数1/3,你了解了什么?(分数的组成---分子、分母和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线分别表示什么?分数1/3又表示什么?)

  师总结: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我们来进一步研究分数,从中揭示课题和板书课题。

  二、师:昨天老师布置了同学们去预习,那分数如1/

  3、6/16??是怎样产生的呢?(分物、测量、计算等得不到整数时,就产生了分数)

  三、自主探究,交流建构

  (一)、以旧知引入新知。

  1、教学一个物体的四分之一

  (1)师:出示一个圆片(平均分成四份,涂了一份),让学生说出1/4,且说出是谁的1/4。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拿出自己试先准备的学具(一根绳子、一张长方形纸、一个苹果等)表示出1/4,老师巡视,个别辅导。最后老师请各组的代表拿出自己所创造的分数四分之一,说一说你是怎样创造出四分之一的?引导学生说清分别是谁的四分之一。

  (2)汇报反馈,进入探究。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的。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创造。老师有意识的找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的。如一个圆形,一个长方形、一根绳子,一个苹果,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对比找出共同点,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板书: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用四分之一表示。

  2、教学多个物体的四分之一

  (1)师:同学们已经学会找出一个物体的四分之一了,那么你们能找多个物体四分之一吗?现在请小组合作讨论,如何找出多个物体(四根香蕉、八个苹果、十二个小三角形)的四分之一?(小组在用学具进行分一分,涂一涂),老师巡视指导,接着让各小组的代表展示自己组的成果,不足的其它组成员作补充。

  (2)汇报反馈,进入探究。

  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上讲台对着作品分别说:四根香蕉、八个苹果、十二个小三角形中一根香蕉涂色的、二个苹果涂色的和三个小三角形涂色的就是它们的四分之一。(多抽几个小组,达到相互补充,从而达到突破难点)师:一根香蕉涂色的是谁的四分之一?两个苹果涂色是谁的四分之一?三个涂色的小三角形又是谁的四分之一?使学生明白这一根涂色的香蕉是这四根香蕉的四分之一。两个涂色苹果是八个苹果的四分之一,三个涂色的小三角形又是十二个小三角形的四分之一。师强调,原来你把这四根香蕉、八个苹果、十二个小三角形看做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几份组成的,每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怎样才能让人一眼看出你这四个三角形是一个整体呢?引导学生说出在每个整体外面画一个集合圈。怎样让人一眼看出是四份呢?引导学生用虚线分开。这样以来别人就能一眼看出你是把谁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分,涂色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个四分之一。让学生用完整的一句语说说自己平均分的`四根香蕉、八个苹果和十二个小三角形如何得到四分之一的复述一遍,为分数的概念学习做好铺垫。

  (3)进一步理解表示多个物体的四分之一

  师:出示教具:12个苹果图片,旁边分别有1/

  2、1/

  3、1/

  4、1/6和1/12,让学生任选一个分数,在图中涂色表示出来(小组合作完成),然后让学生代表回答,主要让学生说出这么涂的根据(以谁为整体,几个苹个为一份)

  师:看来一个物体能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平均分,一个物体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能用自然数1表示,我们还给它起了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什么?这里的1与上面我们说的1意义完全相同吗?请看课本61页中间一句话。(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共同的名字叫什么?思考这里的1为什么加上了引号,使学生明白,这里的1不仅能表示一个物体,还能表示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所以加了双引号表示特定的含义。

  (4)、理解分数的意义

  ①在练习纸上想办法创造出你想表示的分数。学生汇报作品。学生一边展示给大家看一边说,说完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如把14个梯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表示单位1的二分之一;6个汽球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表示单位1的三分之二??

  ②对比这几幅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小组交流。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师总结像这样平均分成2、3、4份??都可以说成平均分成若干份,若干份可以是比1大的任何一个自然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引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看书61页,什么叫分数。让学生读一读,找出重点词,画出着重符号,读一读,读出重点词,边读边理解其中的含义。

  (5)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

  刚才大家动手分出了很多分数,这一部分都是几分之一,这些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请完成课本62页最上面的做一做,然后看62页中间一段话和,让学生自己理解什么是分数单位。

  师反馈:对照刚才学生分的几分之一说,这里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也就是二分之一可以是一个分数单位。三分之一也可以是分数单位??,那么四分之三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六分之五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63的第1、2、3、4题,第64页的第8题。

  四、回顾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感悟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体会百分数与比的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学会写百分数。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事物是普通联系的,并且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明确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通过查找资料,请教他人,知晓关于百分数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活导入,板书课题。

  上一周,白蒲镇组织了期中考试,周老师把白蒲小学六年级数学成绩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

  白蒲小学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及格的人数占98%,高分人数占89.2%,有12%的同学进步很大。

  (1)哪位同学愿意把这一句话读一读。

  (2)再请哪位同学读一读。

  (3)这句话中有3个特殊的数,你知道他们是什么数吗?(百分数)

  对,他们是百分数。百分数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今天这一堂课,周老师就我同学们一起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感悟百分数的意义

  1、寻找身边的百分数。

  课前周老师请同学们寻找收集身边的百分数,都带来了吗?谁愿意介绍一下你寻找的百分数。

  (1)衣服:棉60%,涤沦40%

  (2)酒:酒精度42%。

  x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为后续学习分数的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归纳,明确单位“1”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一分,涂一涂等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和小组内的交流活动,明确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3.在探究分数的意义过程中,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单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

  实物投影,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出示数学书46页情境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1:在进行测量时,有时不能正好测量出整数的线段。

  学生2:两个学生平分食物,每人只能得到1/2。

  教师小结:是啊,像这样的测量、计算、分物的时候不能正好用整数表示的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古代人们就引出了新的计数方法——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在三年级就已经初步接触过,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分数。(板书: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简洁谈话,自然引入,学生能够认识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随时应用于生活中。

  二、自主概括,理解意义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幅图,请大家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说出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先写出来,再同桌交流一下。

  1.我们来汇报一下所填写的分数。

  2.说说这些分数各表示什么?(学生说)

  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8。

  把1米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5。

  把6个圆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3.图上这四个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得到的?(一个饼、一个长方形、1米、6个圆平均分得到的。)

  教师说明: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6个圆就是一个整体。

  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看屏幕,自己读一读。

  问:单位“1”可以是什么?

  4.那么,刚才这几幅图中我们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5.揭示概念。从这些例子中看,怎样的数叫做分数?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自己写一个分数,说说表示的意义。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6.试一试: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及学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平均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平均分多个物体,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从而更好的理解单位“1”与分数单位的概念。

  三、闯关练习,深化认识

  1.练一练:

  出示:练一练,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怎样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未涂色部分?

  2.涂一涂:练习十一第2题。在图中涂色表示2/3。

  3.说一说:练习十一的第3题。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4.找一找:练习十一第4题。在直线上画出表示下面各分数的点。

  5.议一议:练习十一第5题。有12枝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

  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几分之几?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是总数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形成,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刚才我们一起又一次认识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数无处不在。比如说,我们班级有多少名同学?男同学,女同学,第一组,第二组各有多少人?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想到哪些分数?同学们课后去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8。

  把1米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5。

  把6个圆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比的。概念的抽象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比的读法、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教学重点、难点:建构比的意义。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根据情境写除法算式。

  师:同学们,你们好!谁愿意告诉老师你们今年多大了?

  师:大多数同学都是12岁,如果李老师今年24岁。(板书:生12师24)

  师:你能根据老师年龄和同学年龄这两个信息,提一个用除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老师的年龄是同学年龄的几倍?怎样列式?

  生:24÷12(板书)

  生:同学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几分之几?又该怎样列式?

  生:12÷24(板书)

  2、揭示课题,引出比。

  师:上面的两个问题都是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两种数量的关系的。其实这种两数相除的关系我们数学上还有一种新的表示形式,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新内容比。(板书:比)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根据概念理解比。

  1、任务呈现:师:那么什么叫做比呢?请大家打开数学书第68页,书上已经有了说明,找一找,齐读这句话。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

  3、展示交流:

  生:两个数相除又可以写成这两个数的比。

  师:你认为这句话里哪个词是最重要的?

  师:正如大家所说,两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板书:两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这就是比的意义。(板书:的意义)齐读课题。

  师:根据比的意义,能不能把刚才的除法算式改写成比呢?24÷12=24:12(板书:24:12),比的写法,在两个数中间点上两个小圆点,就像我们语文上写的冒号一样,在比中,我们把它叫做比号,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都读作“24比12”。(板书)把12÷24改写成比的形式12:24(板书:12:24)。

  师: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比,这里的24表示什么?12又表示什么?

  生:这里的24表示老师的年龄是24岁,(板书:老师年龄)12表示同学的年龄是12岁。(板书:同学年龄)

  师:24:12表示谁和谁的比?

  生:24:12表示老师年龄与同学年龄的比。

  师:12:24表示谁和谁的比?

  生:同学年龄与老师年龄的比。(板书:同学年龄:老师年龄)

  师:24:12与12:24这两个比有什么区别?

  生:它们的意义不一样,24:12表示老师年龄与同学年龄的比,12:24是同学年龄与老师年龄的比。

  师:用比来表示两个数量关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说清楚是谁和谁的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任务(二)比的分类。

  1、任务呈现:

  师:看来大家对于比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例1的表格完成课本68页“试一试”。

  2、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3、展示交流

  课件出示:李兰和张丽所用时间的比是4:5,张丽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40 :5

  师:这里的4表示什么?5又表示什么?

  生:4表示李兰所用时间是4分钟,(课件出示:时间)5表示张丽所用时间是5分钟。(课件出示:时间)

  师:240 :5这里的240表示什么?5又表示什么?

  生:240表示张丽所行的路程是240米,(课件出示:路程)5表示张丽所用的时间是5分钟。(课件出示:时间)

  师:你发现这两道题里面相比的两个量有什么不同吗?

  1、同类量比。

  前一题相比的两个量都是所用时间,这样的比是同类量的比。比出的结果是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2、不同类量比。

  后一题相比的两个量是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这样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比出的结果表示速度。因此,不同类量的比要产生一种新的`量。

  3、练习。

  师:下面每组信息中有两个数量,你能用比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课件出示:(1)小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

  师:60表示什么?50表示什么?60:50表示?小汽车的速度:货车的速度=60:50

  (2)用12元买了4个杯子。总价:数量=12:4

  (3)工人生产24个零件,需要3小时。工作总量:工作时间=24:3

  生:12元买了4个杯子,12÷4=3元,也就是总价除以数量等于单价。所以总价和数量的比是12:4.24÷3=8个,8表示的是每小时生产零件的个数,24个零件叫做工作总量,3小时叫做工作时间,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时间等于工作效率,所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是24:3。

  师:这3道题里哪些是同类量的比,哪些是不同类量的比?

  任务(三)自学认识比各部分名称,求比值。

  1、任务呈现:

  师:请同学们带着自学提纲中的这些问题自学教材第68页,可以和同桌同学一起议一议。

  2、自主学习:

  自学提纲:

  (1)比由几部分组成?

  (2)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3)什么叫比值?比值是怎样求出来的?

  3、展示交流: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第一个问题?

  生:比由3部分组成。

  师:那比的这3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

  以24:12为例来介绍比各部分的名称。

  师:前项在什么位置?后项在什么位置?

  在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在24:12这个比中,24是比的前项,12是比的后项。

  师:什么叫比值?比值是怎样求出来的?

  生: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这个比的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师:24:12这个比的比值该怎样计算呢?

  生:24÷12=2

  师:你能用刚才计算比值的方法求出下面每个比的比值吗?

  课件出示:求出下面每个比的比值。5:1=()÷()=()2、7:9=()÷()=()4:7=()÷()=()(学生口述答案,教师借助课件反馈)

  师:你是怎样理解比值的?比值有几种表示形式?

  生:比值是一个数,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勾出书上的有关句子并齐读。

  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

  生:比值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任务(四)从分数、除法的角度深化比。

  1、任务呈现

  看课件:那么,比和除法、分数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呢?

  2、小组合作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3、展示交流

  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相当于分数中的(),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相当于分数中的(),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相当于分数中的(),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相当于分数中的(),除法、比、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意义不同。分数是(数)的一种表现形式,除法是一种(运算),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相除(关系)。如果用字母a表示比的前项,用字母b表示比的后项,写出比是a:b,除法算式是a÷b,写成分数是,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是:a:b=a÷b=这里的b能等于0吗为什么?

  生:b相当于除法当中的除数,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b≠0)。

  师:那也就是说比的后项不能为0.20xx年10月16日,在一场国际足球热身赛中,巴西队主场4比0胜日本队,这里比的后项怎么是0了?4表示什么?0表示什么?4:0表示什么呢?

  生:巴西队是4分,日本队是0分,看看他们谁赢了。4:0表示的是两队的分数。

  师:与今天我们所讲的比的意义一样吗?

  生:不一样,各类比赛中的比表示的是两队得分相差多少的关系,我们数学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写比。甲数是3,乙数是10。

  (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2)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3)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4)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2、求比值。6:36=()2、8:7=()0、4:0、4=()5:2、5=()

  3、哪一杯糖水更甜?

  4、图形中找比。

  师:接下来咱们进行一场小小的比赛,看一看谁在这个图中发现的比最多。

  师:刚才他们说的都是两个数的比,有三种颜色,你能不能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比呢?能不能说出三个数的比呢?比还能表示三个数的关系,生活中还真有这样的比!搅拌混凝土时,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3:5。

  2、结果反馈:同桌互判,反馈对错情况。

  3、反思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今天我们大家共同认识了比,其实关于比的知识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研究它。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小数的产生及其意义,掌握小数的读法与写法。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交流、合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起自我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小数的意义。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灺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

  2、课业本。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引入:

  开学前他们去超市买东西,为开学做准备。(cai出示:书包89元,橡皮元,新华字典48元,信封元,水彩笔32元,本子元,文具盒元)

  2、走进超市,东西可真多啊!你知道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是多少吗?

  学生介绍。

  可能说出:元3角

  元5分

  元4角6分

  元10元9角

  3、你能把这些商品价格分分类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这样分:89元、48元、32元分为一类,因为这些都是整数;元、元、元、元分为一类,这些都是小数。

  4、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小数?

  学生可能回答:超市里商品的价格,文具店里文具的价格,书店里书店价格。教师可以提示些不同的,如:学生的身高:米,视力表,瓶子上升……,同时配合板书。

  5、教师小结:

  原来生活中这么多的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一步研究小数。

  (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引导学生感知小数的含义。

  1、小数的读法。

  (1)(cai只剩下小数的价格)请生读一读这些小数。

  (2)师:这些小数你们都会读了,我写一个你们会读吗?

  师写:请生读。师:

  这两个“48”的读法为什么不一样?想一想,小数的读法与整数读法有什么不同?

  (3)小结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读整数的方法读,小数部分从左往右顺次读。

  (4)读一读:。

  2、认识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1)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

  ①师:1角是1元的几分之一?是几分之一元?你是怎么想的?

  生:1元=10角,元是1角,元=元。

  师配合板书:1元=10角元(1角)=元

  ②师:那么元是几分之几元呢?

  生可能回答:元是元,元是元。

  师配合板书:元(3角)=元

  ③师:你说一个一位小数的价格,并请同学说说它是几分之几元?

  汇报:男女生对出题,互相做答。

  (2)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

  ①师:元是几分之几元?

  生独立思考后汇报,老师配合完成板书:

  1元=100分元(1分)=元

  元(5分)=元

  ②师:元是几分之几元?

  同桌互说后请一生汇报。

  ③师:(将改为)元是几分之几元?你会说吗?

  师配合回答完成板书:46分=元=元

  ④师:你出一个两位小数的价格,请同桌说出它是几分之几?

  同桌互说后,请一组汇报,并板书记录。

  (3)练一练第1题的第(1)小题。

  ①出题后生独立思考。

  ②请生汇报。

  3、试一试。

  (1)(cai出示尺子,并指着1厘米处)

  ①这是多长?

  学生可能回答:1厘米。

  ②师:如果用“米”作单位,你能说出它的长度吗?

  学生汇报,师配合板书:

  1米=100厘米1厘米=米=米

  (2)师在图中指2个整厘米的长度,请生用“米”作单位说一说?

  (3)在书上完成试一试的题目。生汇报,进行核对。

  (4)师:对着尺子你能用“米”作单位说出这些整厘米的长度,你能说出一个这尺子没有的整厘米数,并请同桌用“米”作单位说一说吗?

  4、读一读黑板上的分数与小数。

  三、帮助学生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1、例2。

  (1)(cai出示第1幅图)师:这是一个正方形,我们用整数“1”表示。

  (cai出示第2幅图)师:看一看,涂色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涂色部分占整体的。

  (cai出示第3幅图)涂色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涂色部分占整体的。

  (2)写成小数是(),写成小数是()。

  (3)能分别说出空白部分用分数和小数怎样表示吗?

  学生汇报。

  2、试一试。

  (1)(cai出示试一试)生独立审题后完成,同时“比较每组的分数和小数,有什么发现?”

  (2)比较上面每组的分数和小数,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这几的分数用两位小数表示。

  (3)师:是不是这样呢?看看用这个方法能不能完成看p30练一练第2题。

  再请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

  (4)出示:写成小数是多少?呢?你能写一写,读一读吗?

  为什么在小数点后添“0”?

  (5)请学生汇报改写的方法。

  (6)板书:分数小数

  十分之几一位

  百分之几两位

  千分之几三位

  四、巩固练习。

  1、p32练习五1

  2、p32练习五2

  (1)出示后请生读一读这些小数,后独立完成是课业本上。

  (2)说一说,分母各是多少?

  3、p32练习五3

  (1)完成在课业本上。

  (2)说出各是几位小数。

  4、p32练习五4

  (1)想一想,用几位小数表示。

  (2)口答第2行的结果,第1行写在课业本上。

  为什么在小数点与“2”点添“0”?

  5、p32练习五5

  (1)一生读题。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请一生汇报。

  五、总结。

  1、今天的'课上你学会了什么?

  2、在学习中得到哪些经验?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7分米=()米3角=()元

  9厘米=()分米1分=()角

  二、新授

  1、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出示情境图:芳芳和明明在量桌面的长和宽,看看他们量的结果是多少?

  (长5分米,宽4分米)

  这是用分米做单位的,如果用米做单位,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4分米呢?(板书)

  师:十分之五米还可以写成0、5米,0、5读作零点五。

  十分之四米还可以写成0、4米,0、4读作零点四。

  (板书补充)

  完整的板书:

  5分米米0、5米读作:零点五米

  4分米米0、4米读作:零点四米

  书空:0、5 0、4

  齐读:零点五、零点四

  2、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出示情境图:

  能不能像刚才那样,把几元几角写成以元做单位的数?

  1元2角,想一想,2角是多少元?那么1元2角是多少元?(板书)

  3元5角呢?(板书)

  完整的板书:

  1元2角1、2元读作:一点二元

  3元5角3、5元读作:三点五元

  书空,齐读。

  3、认识整数、自然数、小数及小数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表示物体个数的1、2、3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他们都是整数。像0、5、0、4、1、2、3、5都是小数。小数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板书:

  0、1、2、3自然数整数

  05、 04、12、 35小数

  整小小

  数数数

  部点部

  分分

  分别说一说0、4、1、2、3、5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各是多少。

  三、想想做做

  1:仔细观察图意,说说题目的意思。

  照样子填写。

  说一说每组3个名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3:独立练习。

  4:先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5:为什么0右面第一个点上填0、1?1右面第二个点上1、2?

  独立填写其他的小数。

  教学后记:

  学生说很简单,我可不敢掉以轻心,在小数这一块出问题的可多着呢。要不要说意义?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2.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

  3.通过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熟练的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

  教学难点:

  熟练的进行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

  1千米=()米

  1千克=()克

  1米=()厘米

  1吨=()千克

  1时=()分

  1分=()秒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在课前大家都收集了一些资料,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小组同学听。

  找一组同学汇报他们收集的数据。

  二、新课学习

  1、名数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糖果的质量是0、5千克,小明的身高是1、35米,小红体操得分是9、25分,小丽的体温是38、5度。

  这些小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说说自己收集的小数的含义吗?

  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的数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等.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观察同学们说出的这些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测量的结果,有数有单位;

  不同点:有的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有的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

  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

  大家能举出一些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吗?

  3分钟、7千米、6时15分、78平方米、4吨50千克、5米6分米、20平方厘米、9年、5千米60米。

  2、例1

  (1)80厘米=()米

  引导学生观察:从这道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低级单位的名数能否转化为高级单位的名数呢?

  应该怎样改写?学生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说明:因为100厘米=1米,80厘米=()米=0、80米,还可以这么算,80厘米=80÷100米=0、80米,其中的80÷100可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进行计算,缩小100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所以80÷100=0、80。

  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讨论: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单位名称变了,数的大小变了,实际的多少没变。

  让学生举出几个由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的例子。

  归纳方法: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商就是高级单位的数,余数就是低级单位的数。

  练一练

  (2)教师出示1米45厘米=()米

  这道题与上面的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是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将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你是怎样想的?

  首先把1米45厘米写成1、

  米,因为1米等于1米,所以1米再加45厘米就等于1、45米。还可以这么想,1米45厘米是145厘米,145÷100=1、45米。

  练一练:

  4千米180米=()千米

  7米6厘米=()米

  3、例2

  0、95米=()厘米

  可以怎样想?由高级单位名称改定成低级单位名称时,要用高级单位的数乘以进率,再加上低级单位的数.

  想一想:1、32米=()厘米

  可以这么想:1、32米=1米+0、32米=100厘米+32厘米=132厘米,还可以这么算:1、32米=1、32×100厘米=132厘米。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

  0、45×10=

  1、6×100=

  0、056×1000=

  40、5÷100=

  7、8÷1000=

  0、7÷10=

  3、06÷10=

  3、06÷10=

  2.小刚检查调查表时发现了许多错误,你能帮忙把错误改正过来吗?

  张佳佳:

  体重3、85千克

  身高14、3米

  早晨喝0、005千克牛奶。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3.还有什么疑问?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知道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单位“1”,知道许多物体也可以是一个整体。

  教具:

  课件、各种形状的纸张、水彩笔等。

  引入:

  1、分苹果

  师:今天老师带来三个苹果,准备分给两个同学,谁能帮老师分一分?

  生:一个同学分一个。

  师:那还剩下一个怎么分呢?

  生:一人一半。

  师:那也就是说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人一份是么?

  生:是。

  2、(幻灯出示书上的图片),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古代,因为生产的需要,人们为了测量,把物体分成一段、两段、三段,不够一段了,不是整数,不能用整数的结果表示,为了准确地表示出来该怎么办呢?(出示幻灯,找同学来读)在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用分数来表示。

  一、学习一个整体的分数

  1、幻灯出示1/4,这就是一个分数,它读作什么?(生答四分之一)谁能说说它的各部分名称?它表示什么?(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1/4)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准备了教具,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来吧。

  2、请同学们小组合作

  (1)任意选桌上的的材料创造1/4

  (2)用你喜欢的方式把1/4表示出来。

  (一)、学习一个物体的1/4

  (材料:一张正方形纸、一张长方形纸、一张圆形纸,一根一米长的彩带)

  1、展示汇报

  (1)师在同学中分别找到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的1/4

  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2)生展示,师帮助强调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生边做,师边幻灯演示。

  2、师小结:以上我们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他的四分之一,这就是我们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他的1/4.(板书“一个物体”,“平均分”“1份”“1/4”)

  3、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下面老师要考一考你们,你们怕不怕?

  (出示幻灯练习题),请说说阴影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4、同学们,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巧克力蛋糕,准备奖励给表现好的同学,(幻灯出示)这是一块正方形的蛋糕,我们可以用正方形来代表它,它是原来蛋糕的1/4,猜猜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做一回设计师,在你的练习本上画一画它原来的样子。

  5、请小组内展示一下你的作品,探讨一下还有没有其他的画法啦?

  6、学生展示,老师幻灯演示。

  同学们,你们真是优秀的设计师。其实还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演示了。

  (二)、学习一些物体的1/4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这又是一块蛋糕,露出的部分是这个整体的八分之一,你能猜猜原来会是什么样子么?同学猜测。

  师出示圆形的蛋糕

  (2)老师这里还有一块蛋糕,用分数表示是1/8(幻灯),请同学们猜猜这次的蛋糕原来的是什么样的?

  同学们可以用三角形代替蛋糕,动手画一画原来是样子。然后小组讨论。

  同学展示作品。

  师:大多数年同学画的`都是圆形的蛋糕,可是这次的蛋糕不是圆形的了,而是由8块单独的蛋糕排列组成的。请看大屏幕。(幻灯出示)

  师:同学们很聪明,你们的表现太出色了。这次的蛋糕不是一个了,而是一些物体了。(板书“一些物体”)请同学们看看我们刚上课时摆的1/4,你能找到你用一些物体摆出的1/4吗?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请2名学生到前面投影仪上展示,教师在旁边指导,让学生说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2、(幻灯出示)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请同学读)老师板书“一个整体”

  请同学看看你桌子上的材料,说说你把谁看成一个整体了?你是怎么样分的?谁愿意来为大家做个示范?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再找两名同学展示)

  3、请同学们看看你刚刚分的1/4,都是1/4,为什么有的同学分得的是1个物体,有的是2个物体?

  生汇报,这个整体变了,因为四分之一是1个物体的原来是4个物体,四分之一是2个物体的原来是8个物体。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请同学们再说说同样是一个这一个物体,它可不可以是1/4,可不可以是1/8,可不可以是1/12?

  生汇报:可以

  师:为什么?

  生:当有4个物体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1/4,当有8个物体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1/8…师:这说明什么?

  生:分子不变,分母变了,说明分的份数变了。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真棒!这肯定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二、学习单位“1”

  1、师:刚刚我们分过的这些物体,都可以称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这个“1”加了引号,你知道为什么吗?(生答:因为这个1不是就指1,而是指一个物体或者一些物体。)

  2、师小结,刚刚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分数的意义”)

  3、请同学们再看一下我们刚刚分过的物体,它们分别把什么看作单位“1”了?

  (教师举例课后题)

  4、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

  三、练习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幻灯出示12块糖),看看谁最聪明,回答的又快又好。

  完成幻灯的练习

  四、学习分数单位

  1、同学们,请看黑板,其实分数也有计数单位,像这样,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我们就把他叫做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

  师:谁能说说刚才题中的分数单位?

  生:1/4、1/8、1/2…

  师:老师说一个数,看谁能快速地说出他的分数单位。3/4、2/5、8/9…

  生抢答。

  师:老师还没说分子呢,有的同学就已经回答出来了,你们发现什么窍门了么?

  生:分子都是1

  生:分母都是分的那个份数。

  师:所以说,分数单位是由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单位“1”,和分数单位。你们这节课的表现非常出色,我为你们而骄傲,让我们为自己精彩的表现鼓掌。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②理解小数的意义。

  ③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②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②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独立学习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米?3份呢?

  2、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

  3、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多少?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

  4、思考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小数?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二、协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2、交流小数的意义。

  (1)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学生由于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2)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

  (3)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

  (4)师生共同概括: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投影出示)。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交流小数的计数单位。

  三、达标训练

  1、填空。

  (1)是( )分之一,里有( )个。

  (2)10个是( ),10个是( )。

  (3) 写成小数是( ), 写成小数是( )。

  2、课本做一做。

  3、判断:

  (1)里面有4个。 ( )

  (2)35克=千克 ( )

  4、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四、堂清检测

  (一)出示堂清检测题。

  1、填空题。

  (1)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两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是小数的( )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是它的( )部分。

  (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计数单位是( )。

  (3)一个小数,它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 )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

  (4)千分位在小数点( )边第(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

  (5)有一个数,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5,十位个位和十分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

  2、读出下面各数。

  3、写出下面各数。

  零点一二 七点七零七 二十点零零零九

  四千点六五 零点九一八 五十三点三五三

  布置作业:教材P55页 1、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与读写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教师提问复习。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二)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三)教师小结

  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

  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4.5∶2.7=10∶6

  二、新授教学。

  (一)比例的意义(课件演示:比例的意义)

  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66>

  时间(时)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66>

  2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66>

  5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66>

  路程(千米)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66>

  80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66>

  200

  >

  1.教师提问: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相等)

  2.教师明确: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

  80∶2=200∶5或 .

  3.揭示意义:像4.5∶2.7=10∶6、80∶2=200∶5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关键:两个比相等

  4.练习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3) 和 (4)0.6∶0.2和

  5.填空

  (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 )比例。

  (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 )的。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演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以80∶2=200∶5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10∶6  6∶10=9∶15

  3.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80∶2=200∶5为例,指名来说明。

  外项积是:80×5=400

  内项积是:2×200=400

  80×5=2×200

  4.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6.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板书: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掌握分数单位。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在经历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通过对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自己发现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

  师: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能用整数表示吗?)

  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叫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2、明确目标:

  (1)明确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2)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3、预期效果

  出示1/2,关于分数,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分数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名称。)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1、任务呈现

  利用手中的学具表示分数

  (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1/4

  (2)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1/4表示什么意思。

  2、自主学习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1)把一张圆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圆的1/4

  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1/4

  把4个三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4个三角的1/4

  把8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8个圆的1/4

  (2)像一张圆形纸、一张正方形纸等都是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4个三角、8个圆等是一些物体(板书:一些物体)。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3)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任务二:

  1、任务呈现

  出示2/3,它表示什么呢?要求每两人一组选择学具,表示2/3

  2、自主学习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1)把3条金鱼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整体的1/3,2份是这个整体的2/3

  (2)把6把牙刷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这个整体的2/3

  (3)把9朵花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单位“1”的2/3

  师:谁来说说什么叫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任务三:

  1、任务呈现:

  (1)出示1/(),这是分数吗?请你把它填一个分母变成几分之一。

  (2)每个同学都有12朵花,请你们涂上颜色来表示它的几分之一。

  2、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

  (1)把12朵花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部分是这个整体的1/2

  (2)把12朵花平均分成3份,涂色的部分是这个整体的1/3

  (3)把12朵花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部分是单位“1”的1/4

  (4)把12朵花平均分成6份,涂色的部分是单位“1”的1/6

  观察这组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2/3的分数单位是1/3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2、结果反馈

  3、反思总结

  板书设计: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假分数

  教材的例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点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什么叫真分数?什么叫假分数?

  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3中的插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分数信息?其中一个同学说:“我吃了一个半”,怎样用分数表示一个半?

  老师随着提问,出示下图。

  学生观察图,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一个半”是l+的和。

  老师提示:1+的和可以写成1。(板书:1)

  2.再让学生观察插图中其他几个同学吃了多少个橙子?怎样用分数表示?

  学生试着说一说,老师分另”板书:1,2,。

  3.老师指出:像1,1,…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观察这些带分数都是怎样组成的?你会读出这几个带分数吗?4,请学生独立举出一两个带分数,让学生读一读。

  5.老师小结:带分数都是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带分数都比1大。

  6.指出: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三)思维训练

  做同一种零件,王师傅2小时做15个,李师傅3小时做20个。谁做得快一些?(化成带分数再比较)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带分数,并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的例4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4,请学生看图说出假分数。

  老师指出:这里都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

  提问:(l)它们的分数单位分别是什么?它们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怎样把这几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第(2)个问题。

  请小组代表发言:=1=2

  请问:你是怎样得到这两个结果的?

  学生汇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说:一种是看图直接得出=1=2,一种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得到结果。

  老师强调指出:因为4个是1,而8÷4=2,所以8个是2,也就是=8÷4=2

  提问:这两个结果都是什么数?你发现在什么情况下,假分数能化成整数了吗?

  小结: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提问:的分子还是分母的倍数吗?这种情况怎样化?学生回答: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计算7÷3,商2表示7份中的6份,还剩1表示1份,是所以结果是2。

  提问:化成带分数,怎样化?

  学生独立完成,写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

  =6÷5=1

  (二)小结。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是什么?

  (1)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

  (2)分子不是分母倍数时,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9.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的“做一做”。

  学生口述方法及结果,全班同学判断。

  (四)思维训练

  在中,a是非0自然数。当a时,它是真分数;当a时,它是假分数;当a_时,它能化成整数。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练习课

  教材第72一74页练习十三的第1一13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综合应用分数的意义及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知识解题。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有关分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忆并回答。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应用这些知识解题,看谁掌握得好。

  (二)教学实施

  1.完成教材的第1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一填,并读一读。

  2.完成教材的第2题。

  老师提示:把一个椭圆或一个六边形看作单位“1”。

  让学生看图在课本上写出分数。

  提问:还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涂色部分占几分之几?学生自己确定单位“1",再看图写出分数,集体交流。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让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3、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学生能知道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揭示目标: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5-46页,认真看课本内容边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情况下用分数表示。

  2、分数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3、什么叫单位“1”

  4、什么是分数单位?

  五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最认真,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二)检测(做一做):

  1、完成课本46页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练习本上。(要求字写的大小适中,字体端正。)

  2、教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

  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进行更正。(不同颜色的粉笔)

  1、看做一做的第1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2、看做一做的第2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3、看做一做的第3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4、看做一做的第4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总结)一堆糖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可以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数,所以分数单位也不相同。(学生一分钟时间记忆)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学生记忆并板书)

  七、当堂训练

  1、课本63面练习十一第1、2、3题。(必做题)

  2、有三个小盒里面装有小棒,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一根小棒,这一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二根小棒,这二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你能猜出每个盒子里面原来有几根小棒吗?那你能不能说一说这三个五分之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思考题)

  八、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如果让我自己概括分数的意义,概念中“一份”我也会把它纳入到“几份”中去,让学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这一概念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我是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书,再通过尝试回答,去理解。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之后,学生势必会有一些发现,再请学生概括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得到发展。

  在设计练习时,我着重围绕本课重点既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书本上的习题,也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习题。首先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中理解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单位1”的量变化,所对应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单位1”的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分数所对应的数量的变化的。二是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其实也渗透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三是渗透数学思想,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想象,体会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要专项的训练,但更需要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长期的、适时地渗透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更是如此。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是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习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发展不够。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4

  教学资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60—62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分数的产生,会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探究等学习活动,归纳、整理并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明确分数单位。

  3、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生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弄懂单位“1”。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具准备:

  三个装有不一样数量小棒的盒子。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四张彩纸剪成的圆或规则的四边形、剪刀、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旧知,引入新课(2分钟)

  出示:1/32/57/10

  师:老师黑板出示了三个分数,记得在三年时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此刻让我们一起把这三个分数读出来。(生齐读)

  师:同学们,除了会读,还记得哪些分数的知识?

  (生汇报)

  师: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关于分数的知识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交流预习,明确任务(3分钟)

  师:老师明白我们班同学都爱学数学,因为数学里埋藏着好多奥秘,数学是一个藏金的宝藏。不明白你们在昨日的预习中挖出了什么宝贝?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预习状况。或说出你收获了哪些知识,或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适当提炼板书)

  师:大家真的用心预习了,找出了本课的知识点。下方就让我们来深入地学习。

  三、新授: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0分钟)

  1.联系实际,了解分数的产生、发展

  师:我们已经明白分数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产生的,如测量、分东西、计算等。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什么时候需要分数吗?

  (学生观察,交流)

  师:同学们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分数。然而,我们这天使用的分数它却走过一段及其漫长的旅程。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出示图1:世界上最早的分数是在3000多年前古埃及出现的。我们看,明白这表示的是哪个分数吗?(生答)对,1/4,人们借助圆来表示分子是1的分数。

  出示图2:你认为这个分数是多少?(3/5)这是我国20xx多年前,用算筹来表示的分数。这是有考证的。1975年底在湖北云梦县秦代墓葬中出土了大批竹简,上方就记录了一些这样的分数,表现得整齐划一,这批竹简最早的是公元前359年的,最晚的是秦始皇统一十二年的,算到这天大约2360年。

  出示图3:这是之后印度用数字表示的分数。这个分数是什么?(3/4)

  出示图4:到公元12世纪,距此刻大约800多年,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分数就延续至今。这个分数也是?(生答:3/4.师板书)

  2.感知3/4,理解分数意义

  师:此刻我们就来看3/4.老师让大家准备一个学具,剪一个我们所学的平面图形,大家把它拿出来。你能找出你手中图形的3/4吗?自我动手试一试。

  (1)学生独立尝试剪。

  (2)学生汇报剪的方法。(强调:平均分谁是谁的3/4.)

  (3)归纳分数的意义。师:大家都是这样剪的吗?举起来互相看一看。如果要表示3/5、3/6怎样办呢?(生回答)这就告诉我们分数是表示什么的?(生齐答,师板书: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阅读教材61页,画出分数的概念,读一读。

  3.合作探究,理解单位“1”

  师:同学们,看到书中的概念,你们对老师整理的概念有异议吗?

  (师生交流,提出“一些物体”也是一个整体的问题。)

  师:一些物体能看成一个整体吗?让我们拿出小组内准备的三张饼,这次小组合作,要剪出三张饼的3/4,该怎样办呢?让我们一起探究剪的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2)全班汇报剪的方法,师演示剪的过程。

  (3)明确单位“1”:我们把三张饼当成一个整体来分,也能够把一些物体当成一个整体来分,这一个整体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1”。

  (4)说一说你想把什么作为单位“1”来分一分?(生举例)

  (5)完善分数的概念

  (师板书:把“一个物体”换成“单位1”)

  4.弄清分数单位

  (老师出示线段图:一条线段平均分成7分。)

  (1)问:一份是整体的多少?另一份是整体的多少?2个1/7是多少?3个呢?4个呢?1/7是什么?

  (2)学生再与文本对话,画出概念,同桌互相说说分数单位的意义。

  (3)说出3/4的分数单位是多少?课前复习的几个分数的单位分别是多少?

  5。巩固:老师那里有12块糖,能够把这12块糖看成单位“1”吗?你怎样分这12块糖?创造出了什么分数?分数单位是多少?

  四、练习:深化理解,回归生活(12分钟)

  1。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然后全班交流。

  2.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游戏吧?也喜欢挑战吧?下方让我们在游戏中理解挑战,看看同学们对分数的意义是否有更深入的理解。

  (拿出三个盒子,第一个盒子里装5根小棒,第二个盒子里装10根小棒,第三个盒子里装15根小棒。老师抽出小棒,学生猜分数或盒子中小棒的数量。)

  3.共同完成练习十一第7、6题

  师:分数很搞笑吧?分数在我身边比比皆是,看64页的第7题带给给我们的信息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一起开看。

  (生默读信息,举手交流)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分数?把你搜集的分数和同学们说说。(可留为实践作业,进一步体会分数的意义。)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0.5分钟)

  练习十一的5、8、9题

  六、全课总结,感受收获。(2.5分钟)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你在本节课学习中都有哪些收获?

  (生汇报)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都很棒,收获也很多,表扬自我一下吧。

  假设一只手的五根手指一样长,请你拿出一只手手指的五分之一来评价一下自我的表现。(第一,最棒)

  请你拿出一只手手指的五分之二来庆祝一下自我的收获。(成功,耶)

  请你拿出一只手手指的五分之三来表示你是否同意下课。(OK,OL)

  板书设计: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产生

  3/4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

  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单位“1”: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

  1/4分数单位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85-87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及单位“1”的含义。

  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充分理解分数是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一个圆片、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6根彩笔、一张长方形纸、熊猫组图、苹果组图、玻璃球、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谈话导入:

  拿出4个苹果,提问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

  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

  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1个人,每人分得多少?

  “半个”这个结果还能用整数表示吗?用分数1/2表示。

  师: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了适应这种实际的需要,于是就产生了分数。从而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建构分数

  (一)教学分数的意义

  1、教学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

  找分子是1或几的分数:

  (1)师提出要求,生动手操作。(出示课件)

  (2)组织汇报交流

  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出找分数的过程,体验分数的意义。

  2、教学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1)师提出要求,生动手操作。(出示课件)

  (2)组织汇报交流

  a交流苹果组图,引导学生说出找分数的过程,把谁平均分

  b联系上一环节中的内容比较被平均分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C教学“整体”,教师点出像4个苹果这样的多个物体就称之为一个整体,8个苹果平均分,也叫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D利用“一个整体”概念这个新知来理解在“熊猫组图”中找到的分数。重点沟通相对量与具体量之间的联系。

  3、教学单位“1”

  师指出:像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用自然数1来表示,就叫做单位“1”。

  追问:谁可以做单位“1”?

  4、根据板书师生共同归纳分数的意义,补充完整分数的意义及课题。

  5、随机练:a说出黑板上的分数表示的意义。

  B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把握分数的意义

  (二)自学课本,认识分数的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学课本

  2、生举例汇报自学所得

  3、随机练:拿出6支彩笔的()/()——1/2、分母是6、分子是1、2/3

  生说出理由

  三、分层练习,深化提高(见课件)

  1、快速动笔,课本中做一做

  2、轻松片刻。(游戏:摸一摸,说一说)

  一个器皿里装有8个玻璃球,生摸出后说出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四、总结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案这篇文章共3341字。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的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了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对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产生初步的体验和感悟,再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用各自的语言进行描述,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总结的方法。而对百分数的写法(主要是百分号的写法)则采用了讲解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会运用百分数表述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

  3、通过对百分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明确其具体含义;

  2、抽象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明确百分数的意义。

  数学思想

  概率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什么?但是课题很特别,谁发现了?的确,正常的数它不会说话,但是,当一个数回到具体的问题,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去的时候,它呀,就会说话了。

  2、提出4个问题,感受数会说话。

  (1)看到100分的考卷,什么感觉?

  (2)100米的跑道长吗?

  (3)100米高的杉树,感觉怎么样?

  (4)在伊拉克的一次爆炸行动中,有100个儿童受伤或者死亡了,感觉又怎么样?

  有没有发现,本来不会说话的100,现在怎么了?会说话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会说话的百分数,其实一个道理,当百分数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只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一定能听懂百分数的话。不过同学们,要想听懂百分数的话,首先我们要干什么?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

  达成目标:新颖的课题,对100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为后续学习和深入研究打下伏笔。

  二、精心点拨,分析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首先得认识百分数,研究百分数。

  根据我们前面五年的经验,从4个方面着手,板书,读法,写法,意义,用处。

  2、读法、写法小组合作解决。

  合作之前,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百分数和老师提供的百分数。

  交流时,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读法。

  写法,师强调百分号的写法“小圆圈”。

  在练习本上快速的写上3个百分数,比比谁写的百分数又快,又有点特别。

  交流。强调出百分数的4种:百分号前面的数是整数的,小数的,比100大的,等于100的。

  3、意义。

  屏幕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百分数,我们只要求同学们研究第一个就行了。也就是“一件衣服的含棉量是98%”,你觉得这里的98%它可能表示什么意思呢?我相信,多数同学能凭着自己的直觉给出你的理解,我希望我们四人小组里边能出现不同的想法。咱们比比,看哪些小组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个百分数的含义,好不好?

  交流。

  及时鼓励表扬。

  师小结:同样的一个98%,不同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老师总结了大家的想法,就是“这里的98%表示棉占衣服的98/100”,(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读法的不同)

  下面那两个百分数,你能不能用这样的方式说说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吗?同桌一人说一个,开始。全班交流。

  4、同学们,三个百分数各自都有了各自的含义,接下来老师请大家仔细的观察这三个百分数,尤其看看它们后面所表示的含义,你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带领同学看屏幕的三句话,谁占谁,边说边勾。

  原来,百分数都是用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其实,孩子们,这就是百分数的意义。(板书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5、用处,过程中感受。

  都说百分数会说话,下面的时间,请大家仔细的看看屏幕上的三个百分数,你从哪一个百分数当中感受到了什么?读出了什么?它可不是三个抽象的数哦,如果你带着真正数学的眼光,你是能独处一点东西的,把你的感受在死人小组里面好好的交流一下,有不同的想法,及时的进行补充,开始。

  全班交流。

  师提醒是哪一个数告诉我们这些的?

  我发现,好像蛋白质的含量好像都是选择用百分数来表示的。我找了几种动物的蛋白质,我们来看一下,(屏幕出示表格),比较得出鸽肉蛋白质含量最高,难怪有人把鸽肉称为动物当中的蛋白质之王。

  改成用分数可以吗?(屏幕出示分数)这个时候,有一个问题摆在你面前,如果你是一个顾客,到商店里面去买这个肉类,你想了解它们的蛋白质含量,你更希望看到百分数呢?还是更希望看到分数?为什么?

  6、既然鸽肉比鸡肉的蛋白质含量高,那是不是意味着,我吃一只鸽子吃到的蛋白质就要比吃一只鸡吃到的蛋白质要多呢?

  那也就是说,这里的百分数并不能明确的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它只能反应蛋白质和整个肉的一个关系。正因为百分数它不是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它表示的是量和量之间的一种百分之几的关系。(板:关系)

  简单介绍百分率,百分比,百分点。

  所以,细心的同学你会发现,无论你从生活当中哪里找到的百分数,低头看看它们的后面有单位名称吗?

  没有名称说明它们能不能作为具体的量?它只能表示量和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问题,蓝色星球,进一步感受。

  7、每一个百分数,当我们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能说话吗?组内合作探讨交流。两名学生读自己收集的百分数。

  学生写百分数。

  两名学生汇报。

  达成目标:认识百分数及其类型。组内合作,交流补充自己的理解。

  全班交流,四五个同学发言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

  1、一件衣服总共分成100份,然后棉占98份;

  2、这里面不含棉的占2%;

  3、百格图来表示;

  4、线段图来表示;

  5、一件衣服的棉布占衣服的一百分之九十八。

  达成目标: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读法的不同

  达成目标:能试着说出每个百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同桌交流。共同的地方1、分母都是100;

  2、它们表示的是一样东西是另一样东西的百分之几。

  组内交流感受。

  两三个同学说说对98%的感受。百分数,方便,简洁,便于比较。

  达成目标:在对比中构建新知,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

  学生回答自己的观点。

  没有。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每一个百分数,当我们回到具体的情境当中,能说话吗?继续考验大家。(出示7个百分数,三句话)从这七个百分数里边,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到下面的括号里。

  (1)啤酒在西方是一种饮料,酒精含量约占xx。

  (2)成年人的人体当中,水分大约占总体重的xx。

  (3)地球上的水资源,海水占了xx,淡水占了xx。

  四人小组里面,说你的想法,更要说你的理由。

  先组内交流

  几名学生回答并说明自己的理由。达成目标:深入感受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四、反馈巩固,分层练习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83页做一做1-2题

  自主完成练习

  达成目标:巩固新知

  五、课堂总结,提升认识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2、爱迪生格言。小结本课所学知识及收获。

  达成目标:学会总结概况所学知识,通过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深入理解格言,立志努力。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7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好,这一节课又是我们的数学课,数学,顾名思义,“学习数”,当然,“学习数”并不是我们数学的全部,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请同学们告诉老师,我们都学过了哪些数啊?(单数,双数,小数,整数,质数,数,自然然,等等……)

  师:对,我们已经学过了这么多数,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研究分数的意义。

  出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学习新课。

  (一)分数的产生。

  1、再现旧知识。

  师:同学们看,我们有这有两个小朋友正在争论两人该怎么分吃一个饼。同学们,你觉得该怎么分呢?

  生:平均分,从中间切开。

  师:哦,同学们都说,从中间分开,平均分。老师知道了。这样分。(操作课件分饼)

  师:嗯,这个方法真不错,那你能用学过的分数表示每们小朋友分得的份数吗?

  生:12(师演示操作。)

  师:你能说说这个12它表示什?

  生: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个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饼的12.

  对,在进行分物,测量或者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2、你还能说出哪些像这样的分数。你能分别指出它们的名称吗?

  生:12,24,57……

  (二)分数的意义。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同学们,我们已经熟悉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现在请你们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四分之一,看谁做得又快又好。(折一折,或画一画)

  (2)展示学生成果。

  (3)出示课件,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交流,汇报,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4)概括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四分之一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学生乙:有的是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有的是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四分,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师:对,一个实物好理解,但是有的是由几个单个的物体组成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5)像这样的整体,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一筐鸡蛋,一堆煤,一个年级的人数,一些桃子,一个年级的人数………………)

  师:也就是说,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少,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

  (6)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强调平均分)

  2、学习分数单位:

  (1)出示课件:师引导学生填一填。

  (2)说说,这些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分数单位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4)分数单位的特点。

  A、都是几分之一。为什么: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B、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因为不同分母的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所以不同分母的分数有不同的分数单位。

  三、课堂作业设计。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呀?你学会了吗?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分数的产生,会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探究等学习活动,归纳、整理并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明确分数单位。

  3、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生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弄懂单位“1”。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旧知,引入新课(2分钟)

  出示:1/3 2/5 7/10

  师:老师黑板出示了三个分数,记得在三年时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这三个分数读出来。(生齐读)

  师:同学们,除了会读,还记得哪些分数的知识?

  (生汇报)

  师: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关于分数的知识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交流预习,明确任务(3分钟)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都爱学数学,因为数学里埋藏着好多奥秘,数学是一个藏金的宝藏。不知道你们在昨天的预习中挖出了什么宝贝?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预习情况。或说出你收获了哪些知识,或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适当提炼板书)

  师:大家真的用心预习了,找出了本课的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地学习。

  三、新授: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0分钟)

  1、联系实际,了解分数的产生、发展

  师:我们已经知道分数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产生的,如测量、分东西、计算等。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什么时候需要分数吗?

  (学生观察,交流)

  师:同学们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分数。然而,我们今天使用的分数它却走过一段及其漫长的旅程。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课件出示。

  (一)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

  请同学们拿出已经准备的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线段图。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它的1/4.

  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分数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二)、更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单位“1”

  我以组词游戏的形式引出单位“1”。

  课件出示一个苹果(1个苹果)

  再出示两个苹果(1双、1对)

  4个苹果呢?(1组、1盘、1斤)

  24个苹果呢?(1箱)

  小结: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发现,自然数“1”不仅可以表示1个物体,还可以表示多个物体。我们把这些多个物体也看作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感悟分数的意义

  课件演示把这一箱苹果打开,再把这24个苹果看作是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表示。

  通过我们观察折一折、涂一涂的活动和分苹果活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以上的表示过程,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相同点:都表示1/4.

  (2)不同点:有的用长方形纸表示、有的用正方形纸表示、有的用圆形纸表示、有的用线段表示、有的用24个苹果表示。

  指着黑板与学生沟通: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分数是什么呢?从而概括出(分数是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3、学习分数单位

  课件出示教科书46页做一做的练习题

  通过练习让同学们,认识当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四、巩固反馈,拓展提高

  练习十一的第1、2、3、4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资源文件列表: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1、要求学生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百分数;在认识百分数的基础上,会读写百分数;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是独立的,是学生新认识的,与前后内容无关联。

  2、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认识百分数势在必行。

  学情分析

  1、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的知识,老师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学的很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的作业中表现的也不错,都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由于我们是农村的学生,他们对百分数的了解不是太多,因此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学生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有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读写百分数。

  (2)、了解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交流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欲望,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对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认识理解,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整理和复习,回顾学习过程和方法,体会将知识条理化的作用,逐步养成整理和反思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算理、算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整体回顾

  1、知识梳理。

  教师:关于分数,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

  (1)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老师补充并同时在黑板上整理,形成下图。

  设计意图:总复习是对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全面整理和巩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已学的知识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整理习惯。

  2、概念回顾。

  (1)复习分数的意义。

  教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教师:单位“1”与分数单位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学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位同学分到这块月饼的。这块月饼就是单位“1”,就是分数单位。

  教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师: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学生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学生2: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学生3:假分数可以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什么相似?

  学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商不变性质相似。

  教师:如果的分子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学生:分母应该加16,因为分子加6之后扩大到原来的3倍,分母也要相应地扩大到原来的3倍,所以应该加16。

  (4)复习约分和通分。

  教师:什么叫约分?什么叫通分?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1: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可以把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学生2: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便于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也便于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教师:什么是最简分数?

  学生: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5)复习分数和小数的相互转化。

  教师:分数如何化成小数?小数如何化成分数?

  学生:分数化小数,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按要求取近似数;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就是十分之几,二位小数就是百分之几……

  教师:怎样的最简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

  学生: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可以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乘若干个2或5,使分母变成整十或整百、整千等,一定可以化成有限小数。

  (6)复习分数的加减法。

  教师: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先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能简算的要简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概念的回顾与复习,可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相关内容。例如,约分与通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保持分数的大小不变;它们的区别在于,约分只对一个分数进行,而通分至少要对两个分数进行。再比如,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既可以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也可以解决分数化小数的问题(分数化小数既可以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可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应用拓展,发展技能

  1、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练习。

  (1)分数单位是的最简真分数有();分子是3的假分数有(),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2)把一条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米,每段是全长的()。

  (3)()÷()=0.6=()÷35。

  (4)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数,估计一下哪个更接近2.

  (5)先填空,再把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6)下面哪些数是最简分数,哪些数不是最简分数,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设计意图:第(1)小题至第(6)小题是关于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综合练习,其中第(4)小题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并通过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第(5)小题既能帮助学生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还涉及分数的大小比较,其中与的大小比较需要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是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考查。

  2、分数的加减法练习。

  设计意图:同时出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旨在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适当增加简便运算的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技巧。

  3、拓展练习。

  (1)为帮助四川地震灾区的小朋友,小红捐献了自己压岁钱的,小刚捐献了自己压岁钱的,小刚捐的钱一定比小红多吗?请说明理由。

  (2)在等式=+的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设计意图:第(1)小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单位“1”的掌握情况,为六年级学习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做铺垫。第(2)小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果括号里填相同的数,那么=+;如果括号里填不同的数,则有多种选择,=+=+=+=+。对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需写出所有答案,只要能有意识地先将分子、分母乘以相同的数,再分成两部分,最后化简为最简分数即可。

  (三)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在练习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出现什么错误?

  2、回忆今天复习的方法,对今后的复习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对于复习课,教师要关注两点:一是查漏补缺,发现问题是改进教学的起点,也是帮助学生进步的方向;二是关注反思,培养学生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数大小还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应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用利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平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显示)强调说明:

  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平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

  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练习:

  1、35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它的分母是(),表示();分子是(),表示()。

  2、67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

  4、课本练习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3)14个19是914()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77至79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知道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3)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百分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分析、综合应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比较,勤于分析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同时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合作探索,自主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上几组信息。

  教师:这里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随着学生的介绍,老师将其中的百分数圈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问: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吗?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

  3.引入课题:

  教师:象上面这样的数,如18%、50%、64.2%等等都是百分数,大家收集到的百分数可真不少,看来百分数在生产、生活、工作中的应用很广泛。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喜欢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们小组收集到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2)。全班交流,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刚才同学们已经在小组中讨论了一些百分数的意义,下面请各小组代表选择其中一个展示到展示台的表格里。

  生活中的百分数

  百分数的意义

  金龙泉啤酒的酒精度是10%

  金龙泉啤酒中的酒精含量是啤酒总量的10%

  我的毛衣羊毛含量是70%

  毛衣的羊毛含量是毛衣总量的70%

  在全国每年的意外死亡统计中,车祸约占37.3%。

  在全国每年的意外死亡统计中,车祸占了死亡总量的37.3%

  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

  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

  你们能说出主题图中的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吗?(学生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百分数来说,同时课件出示下面两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小学生的近视率为18%就是说小学生近视的人数占全体小学生人数的。

  初中生的近视率为49%就是说初中生近视的人数占全体初中生人数的。同时向学生进行保护视力的教育。

  (4)教师:这些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相同点?

  总结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

  (5)提问:为什么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呢?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项是一个固定的数100,所以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6)提问:学习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

  小结:分母都是100,便于比较大小。

  2、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我们已经学习过百分数的意义,现在再来学习百分数的写法。写百分数时,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采取一种专门的写法:去掉分数线和分母,在分子的后面写上百分号“%”。

  (1)师在黑板上写几个百分数作为示范

  百分之九十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2)现在老师说百分数,请大家写出百分数。百分之一百分之二十八百分之零点五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写百分数时出现的一些问题。

  (3)强调:在读和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写法:百分号的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避免与百分号前面的数字混淆。

  ②读法:不读成“一百分之几”,而读成“百分之几”。

  3、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刚才我们通过合作交流,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那么百分数与我们学过的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1)学生小组讨论。

  (2)汇报讨论结果。(同时完成电脑课件上的表格)

  相同点

  不同点

  百分数

  都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即: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不能带单位。

  分数

  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数,表示数是可以带单位。

  4.学生看书质疑。

  打开课本77至78页,认真看书,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5、归纳小结: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

  1、做“做一做”中的题目。

  第1题:学生填在书上,教师巡视。然后用投影显示个别学生的答案。

  第2题:让学生开火车读出下面的百分数。

  第3题:先指出:要知道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首先要知道它们的概念各是什么。再让两名学生口述百分数和分数的概念: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而分数是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小结: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百分数的分母是固定的,而分数的分母是不固定的,所以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2.课件演示

  (1)写出下面百分数: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五十点六:()

  百分之二百:();百分之一点五:()

  (2)判断题:

  ①一杯水重300克,放入45克白糖后,糖的重量是糖水的15%。()

  ②37%<73%()

  ③一根电线长90%米。()

  (3)比较大小,把下面百分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62.5%、28.8%、13%、25%、26%

  四、总结评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

  2、送你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五、作业:做练习十八的第1、2、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之九十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与概括的能力。

  3.在学习中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苹果,饼干一包。

  学具准备:

  课堂小卷,尺子,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自古至今几种不同的分数表示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发展史。

  师:你们知道这些不同的数学符号表示什么吗?教师介绍分数发展史。

  这四种标记都是表示同一个数:1/2

  (设计意图:通过分数发展史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发展历史,也为新知识的引入做了铺垫。)

  让学生举起手跟老师一起书写1/2.

  提问:你知道1/2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板书。

  分母表示什么?分子表示什么?

  3、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

  师:把四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个苹果?(2个)把两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个?(1个)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个苹果呢?(半个)

  师:半个能用整数来表示吗?学生:不能

  师:那可以怎么表示呢?(分数1/2个)

  师:谁能借助老师手中的实物(苹果)来表示分数1/2?

  学生演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1/2.

  教师总结:在生活中,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正好的整数,这时我们就要用分数来表示。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苹果,我把它们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也就1个)就是这些苹果的1/2.大家有疑问吗?(学生可能会认为一份苹果不就是1个吗?为什么用1/2表示呢?

  由此引出课题:分数的意义

  4、课件出示几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得到的分数,让学生感受是把什么平均分,近而引处“1”的概念。

  课件出示一块饼干,一个正三角形,一条线段平均分,让学生在学生说出所得到的分数,在说分数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强调是把哪个整体平均分?把学生说出的分数按照分子是不是1进行分类板书。

  师:一块饼干,一个图形,一条线段都可以平均分,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整体,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单位1。追问;这个整数1表示什么?

  5、把单位“1”由一个物体扩展到“几个物体”。

  师,接下来,我想带领大家做个游戏。看课件。

  露出的一个三角形用分数表示是1/4,请同学们猜一猜白纸遮上的部分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有两种画法:一个是一个图形。另一种是4个三角形。

  强调;一个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通过平均分得到分数,那4个三角形能不能也看作单位1呢?能!

  师;为什么?让学生发言。

  验证:分饼干的游戏。教师实物演示平均分饼干,让学生说一说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看图填空。

  师:几分之一表示什么?(板书)几分之几表示什么?

  师:你认为他们谁重要?学生回答。

  几分之几是由几个几分之一组成的,所以几分之一是构成分数的最基本的单位,叫做分数单位。举例。

  三、课堂练习。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分数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得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米”测量黑板的长度(屏幕显示)量了3米后,剩下的一段不够1米了,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又如,老师只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还能用整数表示吗?这就需要用新的数,谁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

  板书:分数

  对于分数同学们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谁能说几个分数(指名说老师板书),谁还记得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的意义

  二、分数的意义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3份是它的()。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是它的()。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平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平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电脑显示。

  三、课堂练习: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2、三关闯过了,别忘了还要帮小猴分东西呢,苹果、熊猫已分过,还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电脑显示)学生回答。提问:如果小狗把西瓜平均分成8块,小猴吃了3块,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小兔吃了2块,吃了几分之几?还剩下西瓜的几分之几?

  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支蜡烛,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来表示,但是这个所表示的数量一样多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单位“1” 2/3 4/15 5/11

  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5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67-69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分数的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了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利用学生已有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供平台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找到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强调了单位“1”的概念,揭示了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

  课件、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卡纸。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有4只猴子,它们摘了8个桃子,需要平均分着吃,你觉得怎么分?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2、师:后来,它们又得到一个大西瓜,也需要平均分着吃,应该怎么分?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3、引出1/4这个分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师:如果用图表示1/4,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利用手中的小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来表示1/4.学生先分小组合作,后汇报展示成果。

  (2)师投影出示图片。(P61页下方的香蕉图和面包图)

  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1/4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A: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1/4.

  B: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两个面包是这个整体的1/4.

  (3)概括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1/4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一把香蕉、8个面包平均分。

  师:一个图形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4根香蕉8个面包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些物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4)举例。

  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个苹果、一盒粉笔、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全校学生数、全中国人口、全世界人口等。

  2、概括分数意义。

  (1)概括意义。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试说,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2)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

  3……分子

  —……分数线

  5……分母

  学生: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3.学习分数单位。

  (1)投影出示。

  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6份,5份这堆糖的()/()。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学生用小塑料方块表示糖块,动手分一分,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3)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出1/2,2/3,3/4,5/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

  师:1/2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谁是单位“1”。(这堆糖是单位“1”。)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2份。)谁是单位“1”?(还是这堆糖是单位“1”。)

  师引导学生发现:1/2,2/3,3/4,5/6这些分数的分母分别是2,3,4,6……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

  讲述:回想一下:自然数有哪些计数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02-20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5-18

方程意义教学设计04-23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05-04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04-06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5-09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4-02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03-19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