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1 14:05:1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优选)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优选)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5篇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利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和形象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课件,直径不同的圆,细绳,软皮尺,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位老朋友了。(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相信大家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很多的了解了,我不让大家介绍了,老师要问同学们两个问题。”

  1、什么叫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

  学生思考后回答:围成长方形四条边长的总和叫长方形的周长,围成正

  方形四条边长总和叫正方形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和宽有关,正方形周长和边长有关。

  (课件出示圆形)

  师:“你对圆形有哪些了解?”

  学生能说出圆的各部分名称,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

  师: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

  生:围成圆一圈弧线的长度总和叫圆的周长。

  师:那你还想知道哪些圆的知识呢?

  生:我想知道圆的周长和面积。

  师:这节课我能满足你们的一个愿望,我们一起来研究的是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周长的测量(自主发现、动手操作)

  师:利用准备的学具,测量一枚一元硬币的周长,看哪位同学的方法最准确?

  学生说出三种方法:绳测法、滚动法、软皮尺测,学生边说边进行演示。

  2、圆周与直径的探究

  师:在刚才的操作中,我们用绳测、滚动的方法都能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绳测、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太麻烦,有时也做不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既简单又能准确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大家想一想圆的周

  长与什么有关系。生“直径。”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圆的.周长跟直径是否存在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3、小组合作探究圆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分好了四人小组,现在要小组合作了,老师希望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先听清楚要求再动手去做。

  小组合作要求:

  1、利用手中的学具测量物品中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

  2、把测量的数据填入记录单中,用计算器算出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几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观察得到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师:哪个小组先汇报?先说说你们采用的方法,再说结果。生:绕线法。生:滚动法。

  学生汇报几组数据,教师板书。

  师: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哪个组说说?生:圆的周长÷直径=3倍多一些。

  师:打开数学书,我们自学83页知识来了解。

  学生自学了解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只取它的近似值。

  (板书:圆周率π)课件出示补充祖冲之小知识窗

  早在1500多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3.之间。这是当时计算出的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比国外科学家的发现要早1000多年。师:看完这个小知识,你有什么想法?生:祖冲之真伟大,我们的祖先非常的有智慧。师:我们的祖先很聪明,我们更应该发扬光大。师:圆的周长怎么求呀?生:圆的周长=直径×师:板书C=πd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生: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π表示圆周率,

  C=πd师:如果知道半径,应该怎样写?生:C=2πr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三、实践与应用

  1、一面圆镜的镜面直径是40厘米,在它的边缘镶嵌着一根金属条。这根金属条的长至少是多少厘米?

  2、求圆的周长

  (1)r=6

  (2) r=10

  (3) d=5

  3、校园里有一颗大柳树,我想知道柳树的直径,你们有什么办法吗?同学们课下求一求。

  四、教师小结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因而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半径,直径的关系并且会画圆,能测量出圆的直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的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做好了铺垫。因为六年级学生正在经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究、猜测验证、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固定值“π”是如何得来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在动物王国里,两只小蚂蚁正在进行赛跑,甲乙连只蚂蚁分别沿着正方形和圆形跑一圈,谁跑的路程长?为什么?

  圆的知识系列微课(四)《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甲蚂蚁跑的路程:4×2=8(厘米)

  要求乙蚂蚁跑的路程,就要求出圆的周长。

  从图上可以看出: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曲线的长度。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二、实践操作 探究新知

  1、测量圆的周长

  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

  方法一 绳测法:用绳子绕圆一周,测出绳子的'长度。

  方法二 滚测法: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做上记号,量出圆的周长。

  利用课件展示两种测量方法。

  小结;无论是滚动法还是绳绕法,大家都是把我们没学过的圆的周长转化为一条线段,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曲为直。

  2、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

  (2)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并填表

  周长

  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1号圆片

  2号圆片

  3号圆片

  (3)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4)介绍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通常我们称之为“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我们只取它的近似数π≈3.14。(板书:圆周率,π≈3.14)

  (5)渗透数学文化

  师:孩子们,不仅我们发现了圆周率,古人们同样用自己的智慧得出了圆周率的值是多少。【介绍《周髀算经》中与圆的周长相关的内容以及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3、推倒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圆的周长始终是直径的π倍,而且知道了圆周率是个常量,如果已知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呢?

  生: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用字母表示圆的周长为; C=π或 C=2πr

  三、实际应用 解决问题

  乙蚂蚁爬过的路程为:3.14 ×2=6.28(cm)

  8cm﹥6.28

  甲蚂蚁爬过的路程长。

  四、回顾全课 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化曲为直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π≈3.14

  C=πd或C=2πr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3

  课时目标:

  ⒈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⒊结合祖冲之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突破方法:

  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观察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突破方法:

  观察交流实验报告单,发现规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谁能用红笔描出它的周长并写出字母表示其周长公式。

  2、当你看到这两个周长公式时,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的和有倍数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倍数关系

  3、那就说明我们研究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它与什么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师出示一个圆,请大家看,老师手里有一个圆,你知道圆的周长是指的哪部分吗?

  谁来动手摸一摸,指一指

  那么什么是圆的周长呢?圆是由什么线围成的?课件展示什么是圆的周长。

  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2、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圆,请你们各个组来测量这些圆的周长,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只要能够得到圆的周长就可以了,请你们一律用厘米作单位,我们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张小表格,请你们将测得的周长填在第一栏里,请小组分工合作。

  师:你们是怎样测得圆的周长呢?哪位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讲一讲,同时演示。

  (一) 用卷尺直接绕圆一圈(卷尺与起点重合)

  (二) 把圆放在直尺上滚一圈得到圆的周长.(在圆上固定一点,在尺子上滚动)

  (三) 拿线绕圆一周,再将线拉直,量出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学生在演示时,老师主动说我来帮你,你也是在小组合作中完成的)

  那刚才我们同学不管是通过绳子还是把圆放在尺上滚得到圆的周长,最后都是测量一条直的线段的长,但我们开始已经知道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的长,这就说明我们是把曲线化为一条直线段来测量,那是不是所有的圆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想一想,为什么?

  (生:不行,有的圆特别小,不好滚动,有些特别大)

  师:如我们转动的吊扇、转动的摩天轮,它在转动时也是形成一个圆,但这个圆能通过刚才的方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不能直接测量)那看来,我们刚才所有的测量周长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看来,我们也需要像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样来找到一种作为普遍的公式能够直接计算周长,那现在大家想一个问题: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请大家认真看屏幕)通过观察这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直径越长,周长越长)

  看来直径确实能决定圆的周长,是这样吗?

  请同学们继续刚才的测量,先前已经得到圆的周长,接下来我们来测量圆的直径,找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请同学们继续合作,把桌上的表格填好(注意,周长除以直径,如果除不尽时保留两位小数。)

  (有人测量、有人计算、有人填表,分工非常明确)

  填完之后,小组内同学互相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哪个小组最快填完,老师把这一组的结果填在黑板上。算完之后,请你们仔细看看,有没有算得跟这个组不一样的。(生:有)

  师: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我们计算不对吗,还是别的原因呢?(误差)那你们小组讨论出的结论是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生: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是不是所有的.圆,它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呢?

  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我们三个直径不同的圆,让我们看看它们是不是也有我们同学刚才所说的倍数关系呢?

  (动画的形式,演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看来,我们同学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确实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说明圆的周长与直径确实有倍数关系,我们把这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板书)请大家看屏幕,这里是有关于圆周率的介绍(出示课件)

  看完这段话,你们有什么感想?(古代有无数的数学家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为我们古代数学家感到自豪,为我们的民族感到骄傲)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63面中间一段文字,看完之后,还有什么新的收获(还知道关于圆周率的什么知识)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值为3.14。

  现在同学们知道怎样来计算圆的周长吗?有公式吗?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就有:

  C= πd 或C= 2πr

  这两个公式都可以用来计算圆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①直径为6㎝ ②半径为5㎝

  2、接下来,咱们去生活中看看,能不能利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

  出示例1:一辆自行车轮子的半径大约是33㎝,这辆自行车轮子转一圈,大约可以走多远?(结果保留整米数)小明家离学校1㎞,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

  3、判断练习:

  (1)只要知道圆的直径或者半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2)π=3.14()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4)圆周率就是圆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5)圆周长是半径的2π倍 ()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圆的周长的知识,那你们说说都有什么收获?

  生:答

  师:同学们有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

  板书: 圆的周长

  围成圆一周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周长 直径周长/直径的比值 圆周率π

  (保留两位小数)

  38 12 3.17C= πd

  258 3.133倍多一些 或C= 2πr

  196 3.17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义教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0-112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想

  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与”、“探究”、“搜集、处理、获取、分析、解决”、“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关键词。这些在本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参与”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而只有当“参与”成了学生主动的行为时,“参与”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此要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进来就成了基础的基础。这里,老师能善于打破学生思维的平衡状态,使他们产生新的不平衡,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该如何测量?”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产生最初的不平衡,当学生通过化曲为直的两种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打破学生刚刚建立的平衡,进一步吸引学生探究更加简便的求圆周长的方法。

  接着,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什么,怎样参与的问题了。在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学生从猜测、分组测量计算到根据新获取的数据寻找共性的'东西,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了知识新成的道。在小组活动前,老师鼓励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活动中教师参与其间,关注学生合作的情况。实验后的广泛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来得到的结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学生“兴趣点”上激疑、质疑,无疑能鼓舞学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课重点内容,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元硬币、直尺、卷尺、系线的小球、计算器、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一起探讨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媒体显示:唐老鸭与米老鼠在草地上跑步,唐老鸭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米老鼠沿着圆形路线跑。

  2、迁移类推。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唐老鸭、米老鼠所跑的跑线,讨论、回答问题。

  (1)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

  (2)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

  (3)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板书:圆的周长)

  3、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学生纷纷发言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梳理筛选形成学习目标:①什么叫做圆的周长?②怎样测量圆的周长?③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④圆的周长怎样计算?⑤圆的周长计算有什么用处?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实际感知圆的周长。

  让学生拿出各自圆片学具,边摸边说圆的周长;同桌之间相互边指边说。

  2、明确圆周长的意义。

  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概括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媒体显示一个圆,并闪动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

  (2)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的长?

  (3)什么叫做圆的周长?

  学生讨论互补,概括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显示字幕)

  3、测量圆的周长。

  让学生讨论如何利用桌上的工具,探究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小组内讨论、合作测量,然后一生向全班演示测量方法。

  (1)绳测法:用卷尺绕圆一周测量。

  (2)滚动法:媒体显示滚圆的动态。

  (3)设疑激趣:师甩动手中系线的小球转成圆,让学生测量此圆的周长。

  师:这就需要探讨一种求圆的周长的科学方法。

  4、引导学生探求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让学生观察、猜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媒体显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同时的滚动一周留下的轨迹。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长短。

  (2)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有关系。

  我们知道正方形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呢?这个问题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请分组测量圆片,填好实验报告单。

  学生操作实验,小组分工合作,测量圆片的周长和直径,并用计算器计算出它们的比值,填好实验报告单。

  (3)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投影学生报告单,引导观察数据,发现规律:无论大圆或小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媒体验证。屏幕上两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们的周长。

  (5)概括结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5、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1)让学生自学课本第111页第1、2自然段。

  (2)思考讨论: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一个什么数?它叫什么?用什么字母表示。

  (3)π的读写

  (4)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5)认识圆周率数字特征和它的近似值。

  6、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由圆周率的概念得到: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c=πd或c=2πr

  (2)解疑,再现系线小球转成圆。现在会求它的周长吗?只要已知什么?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尝试解答例1,点拔讲解规范书写格式。

  2、让学生提问,你对例1的解答有什么疑问。

  3、练习反馈,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

  四、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1、判断: ①π=3.14。( )

  ②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π倍。( )

  ③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 )

  2、求下圆的周长。

  3、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生试做

  (2)反馈

  (3)生完成P112做一做

  4、看平面图计算。(媒体显示课始呈现的唐老鸭与米老鼠跑步的画面):如果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直径都是5米,你能判断出谁跑的路程多吗?怎样判断?

  五、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1、你学到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2、怎么学到的?(评价总结,指出这些方法还可以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

  3、还有什么问题?(回顾本课想学到的知识都学到了没有)。

  六、作业

  1、独立作业:练习二十六第4、5、6题

  2、实践作业:

  3、课后思考题:(媒体显示)米老鼠沿着外圈跑,唐老鸭沿着“∞”字形跑,谁跑的路程多一些?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9页~第11页。

  课前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利用学具合作探究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以此教学目标为指导,为了能抓牢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课堂上李老师组织学生积极利用圆片、卷尺、绳子等学具进行探究,使教、学具在数学课堂上的作用得以体现。

  课堂写真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种自行车图片,学生观察。)

  师:你会选择哪一辆参加我校组织的自行车比赛呢?

  生:第一辆。

  师:为什么选择第一辆自行车呢?

  生:因为它的轮子大,跑得快。

  师:为什么它跑得快呢?

  生:因为它滚一圈的长度长。

  师:对!轮子大,滚一圈的长度也就长。我们把车轮滚动一圈的长度就叫作它的周长。那么这两款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谁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到车轮的周长呀!

  师:你的反应很快。那么如何测量呢?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小圆片及其他学具探究圆的周长吧!

  (学生开始讨论,操作学具,2分钟后,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的测量方法。)

  [分析] 李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自行车的车轮让学生首先明确“圆的周长”的意义,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得到圆的周长。在学生想到测量方法时,李老师又鼓励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探究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在她的主导作用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给这节课开了一个好头。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晒一晒你们的测量方法?

  生:我们第一小组先来。我们组是在圆形纸片的边缘标一个起点,然后把它放在直尺上,让这个起点对准零刻度,最后把纸片沿直尺滚动一圈,就得到它的周长了。

  师:嗯!这是个不错的方法,但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游泳池,要测量它的周长,我们能把它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圈吗?

  [分析] 让学生操作学具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有了学具的参与,学生用事实说明了问题。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李老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为后面的课程做铺垫。

  生:下面请听一听我们第二小组的方法。我们小组是用绳子绕圆片一周得到它的周长,所以我们也可以用绳子绕圆形游泳池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度,不就测量出了圆形游泳池的周长了吗?

  (说完,大家为第二小组的同学们鼓起了掌。)

  师:大家对你们的方法已经做出了肯定,这个测量方法的确很棒!

  (此时,第二小组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就在这时,老师拿出一根绳子,绳子的一端系着一个小球,接着将绳子在空中旋转起来。)

  师:同学们请看,小球走过的路线是什么形状呢?

  生:是一个圆形。

  (这时,教师转向第二组的同学并提问。)

  师:如果想得到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小组的这种绕线测量的方法吗?

  生:不能。

  [分析] 第二小组同学们利用绳子、直尺等学具创设了“绕线法”解决了问题后,李老师再次提出了质疑,这次的问题更难解决,也让同学们进一步意识到测量方法的局限性。

  师:第三小组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第三小组派代表发言。)

  生:我们可以把系有小球的绳子放在纸片上,固定一端,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用笔描画出小球的运动路线,然后将这个圆剪下来,再利用之前同学们说的滚动或者绕线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吗?

  (同学们听完后,恍然大悟,都夸赞第三小组的同学聪明,此时的他们心里美滋滋的。)

  师:你们组的`想法很有创意,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小球的运动方式就好比公园里巨大的摩天轮,如果要得到摩天轮的周长,这个方法还可行吗?

  生:不可行。

  师:看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圆的周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测量中也存在误差,数据不够精确,我们还要像研究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那样,找到一个科学普遍的公式来计算圆的周长。

  生: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师:请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合作探究吧!

  (同学们通过操作学具,经历测量、填表、计算、观察等活动,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再结合教材推导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心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分析] 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惑去探究,目的明确,再加上小组合作,合理的分工,充分利用学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干,教室里气氛活跃而井然有序。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他们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的3倍多一些的关系,也推导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课后解读

  数学课堂中应用教具、学具,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本节课李老师就是利用教具学具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积极主动地获取了新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大家印象中枯燥的数学课变得活跃起来。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理解周长的概念,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

  3、能运用公式求圆的周长或直径、半径。

  重点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正确的计算。

  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直尺一把、绳子一根、计算器和表格

  一、复习导入(4分钟)

  (一)出示菜板和圆桌图

  师:

  1、这两个都是什么平面图形

  2、他们有什么不同?(圆的中心位置不同,圆心的位置也不同)

  3、还有什么不同?(圆的大小不同,圆的半径不同)

  4、也可以说是圆的直径不同。

  (二)出示图与对话框

  师:

  1、这个叔叔说了什么?你来帮他读一读。(请一生读一读)

  2、问:铁皮的长度实际上就是圆的什么?

  预设:

  1、圆一周额长度(这个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或

  2、圆的周长。

  二、新课教授

  (一)活动一:摸圆的周长(3分钟)

  师:

  1、你知道圆的周长指的是哪吗?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

  2、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预设:

  1、从这个地方开始,也在这里结束。

  2、小结:起点和终点是同一点。

  3、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周长是几周?圆的周长是什么线?加手势)

  4、围成圆的一周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二)活动二:周长的测量(4分钟)

  师:

  1、曲线图形的周长你会测量吗?(不会)

  2、同方谈论一下,你想要怎样测量。

  3、1生说绕绳法。他的方法听懂的举手。

  预设:

  1、听懂人多,师演示一下。

  2、听懂的人少,找两个听懂的同学说一说,再询问,老师再演示一下。

  师:

  1、听懂测量方法的同学举手。现在我们一起来测量圆的周长,首先请个同学来读要求。(要求:动手测量圆的周长、直径,并将他们标注在你的圆上)拿出教具,按要求测量,开始。

  2、教师观察指导。

  (三)汇报演示(4分钟)

  师:

  1、拿出教具进行正确示范,并讲解注意事项。如:首先做好标记、然后紧贴圆绕等。

  2、这个办法有什么缺点?(不精确会产生误差)

  3、除了这个方法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预设:

  1、生能主动说出。

  2、生不能主动说出。师可借用前页习题第3题找直径的第二种方法引导。(直尺的作用、三角板的作用?不需要三角板固定,测量曲线长度)

  3、直尺能弯曲吗?前面绕绳法用绳子将就圆,这里用圆将就直尺就可以了,这就是滚动法。

  师:

  1、生自己操作

  2、滚动法:先做一个记号,对准直尺零刻度线。紧贴着直尺滚动,记号再次指的刻度与零刻度的差就是圆的周长。

  3、测量中英注意什么?有误差吗?听懂的`同学举手。

  4、师黑板上正确的演示,并引出“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

  (四)动图播放绕绳法和滚动法

  1、找几位学生说出他测量出的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教师板书作好记录。

  2、至少要找7组数据,教师课前也要准备几组数据,共10组数据。

  3、举起一大一小圆,问:这两个圆周长一样吗?(不一样)

  4、为什么?(圆的大小或圆的半径、直径不一样)

  三、猜想并探索(15分钟)

  (一)猜想(4分钟)

  1、直径不一样周长就不一样,那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2、你想把周长和直径怎样比?(周长除以直径、周长减直径)

  3、可以研究周长和直径吗?(不可以,每依据)

  4、大数加大数,和还是大数,和小数没法比。周长乘直径呢?(同上)

  5、用你想用的方法研究一下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6、生在黑板上记录“周长÷直径”、或“周长减直径”。

  (二)探索(8分钟)

  1、通过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周长÷直径的值都在三左右,基本上不会小于2或者大于4)特别有几组都是3.1多一点。

  2、同学们能的到这个发现已经很不错了,千百年来我们伟大的科学家通过就算很多数据才得出周长÷直径是一个固定的数,等于3.1415926......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3、它叫圆周率,读作π,通常计算式取3.14。

  (三)公式推导(3分钟)

  1、由科学家们的发现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等式我们可以得出就是: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π)

  2、π是一个固定的数,现在你们能用计算的方法算圆的周长了吗?

  3、C=πd或C=π×2r=2πr(只要知道半径或直径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了)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一)基础题一道

  (二)能力提升两道

  (三)拓展题一道

  五、课后作业布置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等重点知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能运用圆的知识熟练地解答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问题。

  2.通过将圆的知识与其他知识进行整合,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自主探究圆与正方形的关系的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从探究活动过程中去发现圆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梳理体系

  直接揭题:今天我们来复习本学期所学习的圆的有关知识──“圆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板书课题:圆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了圆的哪些知识吗?

  小组合作,让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整理一下,然后进行汇报。

  汇报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1)圆的认识:

  圆心O:决定圆的位置;

  直径d:决定圆的大小;

  半径r:在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d=2r;

  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圆周率:周长与直径的比,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圆周长的计算:。

  (3)圆的面积:

  由长方形的面积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圆面积计算:。

  圆环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唤醒学生以前所学圆的有关知识,并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二、基本练习,整合知识

  教师:刚才我们对本学期圆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现在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

  1.说说下面各题的最简整数比:

  (1)一个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比是多少?(1:2)

  (2)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多少?(:1)

  (3)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2 cm和3 cm,,它们的直径比是多少?(2:3)

  周长的比是多少?(2:3)

  面积的比是多少?(4:9)

  【设计意图】将圆的知识和比的知识结合起来,体现了知识的综合应用。并进一步理解圆的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

  2.一个公园是圆形布局,半径长1 km,圆心处设立了一个纪念碑。公园共有四个门,每两个相邻的门之间有一条笔直的水泥路相通,长约1.41 km。(课件出示题目情境)

  (1)这个公园的围墙有多长?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求公园的围墙的长度就是求什么?该怎么求?(因为公园是一个圆形布局,所以求公园围墙的长度就是求圆的周长,根据,=1 km,就能求出圆的周长是6.28 km。)

  (2)北门在南门的什么方向?距离南门多远?(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北门在南门的正北方向,距离南门的距离就是直径的长度,是2 km。)

  (3)如果公园里有一个半径为0.2 km的圆形小湖,这个公园的陆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引导学生用大圆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来进行计算,也可以利用圆环的面积来计算这个公园的面积。)

  (4)请你再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引导学生不仅可以从四个门的位置和方向去提出数学问题,也可以从圆和正方形的关系方面去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平面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并融合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内容,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求公园的陆地面积其实就是圆环面积的变式,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学生提问题这样一个开放式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三、探究学习,培养能力

  1.用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白铁皮(边长是1.8 m)分别按下面三种方式剪出不同规格的圆片。(课件出示问题情境)

  (1)每种规格中的一个圆片周长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观察每种规格的圆的周长之间的关系,及总周长之间的关系。)

  (2)剪完圆后,哪张白铁皮剩下的废料多些?

  教师:猜想一下剪完圆后哪一张白铁皮剩下的废料多些?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证明吗?(引导学生用数据说理,通过计算,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一般性原理,假设第一个圆的半径是,某种剪法中剪掉的小圆的半径一定是,此时要剪掉个小圆,剪掉小圆的总面积为,即和第一个圆的面积相等。)

  (3)根据以上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三种剪圆的方式判断剩下的废料是否相等的验证过程,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总结,交流收获

  教师: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理顺各个知识点,让学生明确学习了什么内容,反思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8

  【微课简介】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一课是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适用于对圆的各部分名称已有初步认识并将学习计算圆的周长公式的学生学习。在这个知识点学习中,学生应用互动软件《圆的工具》辅助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对比、分析、概括出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背景】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是关于圆的知识学习中的一个重难点,理解圆的公式推导过程是帮助学生学习圆周长公式的关键。由于本班学生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体现出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于是将公式推导这一部分设计为学生应用互动学习软件,在预设的任务中以同桌俩俩合作和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更注重于学生学习内容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积极地去探究,通过“再发现”、“再创造”,建构数学模型,从而对所获得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则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高了学习效率,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为了突破这个知识的重难点,应用学习互动软件《圆的工具》辅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用交互工具建构数学模型,应用对比、分析、概括等去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能力发展。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是六年级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学生的知识系统中,对于圆的各部分名称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要学生借助学习软件,在给出的任务和要求中自主探究完成实验活动,从而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难点】

  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探究法。

  【学习环境与资源】

  1、学生分组,每一组至少有一台联网的计算机。

  2、探究工具软件《圆的工具》

  3、学生探究活动纸

  【教学过程】

  这一环节主要是进行实验探究,构建模型。

  一、出示实验任务,提出实验要求。

  1、把用来记录探究数据的学生活动纸分发给学生。

  2、介绍实验软件:圆的工具

  3、出示探究活动一的任务:

  二、学生应用软件开展数学实验

  1、同桌合作,轮流进行操作和记录;

  【软件使用说明】

  2、四人小组进一步协作整理数据,发现规律;

  学生应用软件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将相关数据填入活动报告单,小组进行汇报交流,获得结论。

  当学生在完成作业纸时,根据需要可引导学生。例如,当问“圆的直径和周长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会不会随着周长的变化而变化”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出圆周率是固定的一个数值,从而对圆周率有一定的认识,并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讨论并归纳:“根据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如何用半径算出圆的周长?”

  这样的过程将探索圆周率的过程简单化,借助现代化技术提高了课堂效率,丰富了学生对圆的认识和理解。

  3、组间分享:通过组间的汇报,相互补充各组的发现,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圆周率。

  三、建构数学模型

  1、通过实验和交流,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能用直径或半径计算圆的周长。

  2、学会按顺利整理数据的实验方法。

  【教学总结】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在教学中一直是个难点,以往都是让学生拿着圆形物体进行直径、周长的测量,从数据中去寻找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样的操作过程既耗时又费力,且容易出现测量误差导致计算结果出现较大的差距等情况。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采用了计算机软件的模拟操作,使得整个操作过程的数据精确化,学生借助计算机操作获得的一系列数据,既能获得活动探究所需的数据,又能节约很多操作时间,从而使得整节课的重心放在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上,学生在一系列精确的数据中获得感知,从而顺利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9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确立基础与发展并重的教学目标,着眼点不仅仅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圆周长的意义。能不能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而是如何来激疑,把学生身边的问题数学化,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猜想——验证”“探索——发现”来展开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发现知识的一些规律和方法,并努力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学生通过猜想、尝试、验证、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运用计算圆的周长和解答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理解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激疑——提出问题

  (出示摩托车里程表)(1)师:这里为什么能反映摩托车行的路程呢?

  (学生思考后师出示有计数器的跳绳作提示)

  (2)师:你们跳过绳吗?你想到了什么?生答:和车轮滚动的圈数有关。

  (3)师:你们知道滚动一圈的长度是什么吗?生答:圆的周长。

  (4)师:用硬纸板表示车轮,请你摸摸它的周长(揭示课题)。

  (5)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你感到方便吗?能不能找到比较简便的方法?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以往在教学圆周长的过程往往比较注重公式的运用,比如计算圆形水池的周长等等,看似和学生比较贴近,但实际有几个同学看见过圆形的水池,而且计算圆形的水池又有什么作用,这样所谓的实际问题是为了应用而应用,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我设计这样一个情境,摩托车的里程表为什么能反映摩托车行的路程,并引导学生从跳绳的计数器上去思考,把学生身边的问题数学化,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所学的知识能运用于生活。

  B、师生共同提出假设

  (1)请学生回忆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关系(边长×4)。

  (2)师:能不能求圆周长时也找到这样的倍数关系呢?

  (3)师:测量的圆的什么比较方便呢?生答:半径、直径

  (4)师:请学生先画几条长短不一的`线段作直径画圆

  (5)师:观察自己画的圆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分小小组讨论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存在倍数关系

  (6)师:你估计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猜想:生1:3倍左右,生2:2倍左右,生3:5倍左右

  (7)师:你有办法验证吗?学生讨论

  演示:用绳绕的方法验证(3倍多一点)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关联知识的迁移是很有经验的,比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都是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求正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边长乘以4,圆的周长和直径或者半径有没有这样的关系呢?通过学生画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感到圆的周长和直径可能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在学生的猜想后,通过绳绕的方法加以证明,使学生确信周长和直径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到底是3倍多多少呢?是不是一个固定的数?需要通过比较精确的测量、计算才能证明。整个过程是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我想“猜想——验证”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我认为运用这种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C、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发现——构建新知

  (1)师:你还有别的办法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吗?

  (可以用绳绕滚动的办法分别测量一些圆的周长)

  (2)学生在小小组内动手操作、测量进行验证

  直径(厘米)周长(厘米)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26.23倍多一点

  39.13倍多一点

  412.93倍多一点

  (3)小结

  a、圆的周长÷直径=3倍多一点经过科学家精密的测量,计算发现这个3倍多一点是一个固定数叫圆周率3.1415926……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在计算时通常取3.14,用字母л表示,(请学生写一写л)

  b、结合圆周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生共同推导计算圆的周长公式:(C=лd或C=2лr)

  D、运用新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1)学生尝试例题求圆的周长

  (2)基本练习(略)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计算,确认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在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形成的合力的作用。师生共同推导出求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一些基本题的练习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技能。

  E、评价体验

  (1)师:这节课研究了什么?

  生1: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生2: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即C=лd或C=2лd

  (2)师:(出示一棵古树图片)你能测量它的直径吗?

  生答:砍下来量一量

  师问:这个方法简单,你们同意吗?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用绳子绕一圈,这就是周长然后用周长除以л就得到直径

  生2:在古树中间钻个小孔,量一量

  生3:用四个木头搭成一个正方形,边长就是直径

  (3)师: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计算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吗?(用计数器的跳绳作提示)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1:量一量车轮的直径算出周长,再数数车轮转动了几圈,算一算就行了。(师提醒:那不是最安全)

  生2:用根长绳让它跟着轮子转

  生3:装一个象跳绳一样的计数器,再算一算。

  师:对!摩托车的里程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它就像一个乘法运算机器,车轮的周长是固定的,转数是变动的,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之所以能显示在里程表上,就是车轮周长乘以转动的圈数得到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自主地探究知识,发现已知直径(半径)求圆周长的方法,并通过一定的基本训练后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技能,如何再让这些数学知识回到生活,让学生感到所学的数学知识有用呢?我设计了测量一棵古树的直径和计算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这样两个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讨论空间,因为这些问题就在学生的身边,会让学生感到“有想头”、“有意思”,学生也愿意反复讨论这些问题。这样可以点燃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三、实践反思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华罗庚指出,对数学产生枯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本节课一开始出示摩托车的里程表,有计数的跳绳,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体会到“圆的周长”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后面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埋下伏笔。

  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有句名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也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问就是要学会问”。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问题呢?教师必须启发学生主动想象,去挖掘去追溯问题的源泉,去建立各种联系和关系,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我在本节课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感悟到:必须先要知道圆的周长,而直接测量圆的周长很麻烦,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促使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猜想——验证”“探索——发现”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又提出测量一棵古树的直径你有什么好主意?如果测量你家到学校的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这是两个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问题,学生有感而发的方法有很多,学生的回答应该说是非常精彩的,这既让学生灵活运用了圆周长公式(可以测量周长再计算直径)并呼应了课堂的导入,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效果真可谓“鱼与熊掌”兼得。

  3、提高应用意识,努力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本领,我在本节课的最后部分安排了两个生活问题,并都是“以你……”的语气陈述,努力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当解决问题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由于我们身边的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如计算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许多同学都想到先数自行车车轮转了多少圈,用周长乘以圈数,对于怎样数车轮有的同学提出直接数,还的同学甚至想到了用一根长绳让它跟着轮子转,看看它转了多少圈(这些都是学生直接的生活经验),也有一些同学提出了在自行车上装一个计数器的办法,不但培养了学生开放型的思维方式,还激发了学生去动动手的愿望。

  4、要讨论和研究的问题

  (1)在用绳绕的方法验证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有没有必要再让学生去实践,通过计算再验证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2)如果在发现知识过程中人有一小部分同学得出了方法,教师是想设法再让其他学生继续探究、发现,还是让这些同学代替老师把答案告诉大家呢?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0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课堂活动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认识圆的周长

  (一)激发兴趣

  这天,我们还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老师要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边讲述边课件演示)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两只小狗都从同一点出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狗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师: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师: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师: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师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晴:“想像”,圆的周长展开后,会怎样?

  生:一条线段。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的圆形橡筋,并剪断,看看成什么?

  学生齐答:也是一条线段。

  3.动手体会: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课堂活动二:动手操作,引导探索

  (一)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下面,老师要请各学习小组利用手中的测量工具,互相合作,动手测量圆的周长。测量完后,相互交流一下,有几种方法?(学生讨论,动手测量)

  2、反馈:哪个小组派个代表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测量出圆的周长?

  (学生说出三种方法:绳测法、滚动法、软皮尺测,老师进行演示)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

  转化

  曲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在刚才的操作中,我们用绳测、滚动的方法都能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不是所有的圆都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出它的周长的?同学们请看(老师甩动绳子系的小球,构成一个圆)小球的运动构成一个圆,又比如(老师演示摩天轮),你能用绳测、滚动的方法直接量出它的周长吗?

  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太麻烦,有时也做不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既简单又能准确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研究圆的周长首先应思考圆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二)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要探讨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关系?先探讨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课件出示一个表格)

  正方形

  周长

  边长

  周长:边长

  1、

  1cm

  2、

  2cm

  3、

  3cm

  我的发现: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的比值是()。即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倍。(多媒体显示)。

  (三)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请同学们看屏幕,认真观察比较一下,想一想,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多媒体教具演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长短有关)

  提问:你们是怎样看出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小结: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这说明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2、学生测量出圆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圆的周长跟直径是否存在着倍数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小组分工合作,用你喜欢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填好报告单,第四栏可用计算器。

  《圆的周长》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3张圆形纸片、直尺、三角板、棉线、剪刀、计算器。

  测量的物品

  周长(C)

  厘米

  直径(d)

  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

  比值(C/d)

  圆形纸片1

  圆形纸片2

  圆形纸片3

  我们的发现:

  (学生测量、计算、填表,在展示台出示结果)

  请一组同学上台展示表格,师询问:从这些测量的计算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结论:这些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师板书)

  师:那么屏幕上这三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呢?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多媒体教具演示: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

  板书

  师根据课件演示介绍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圆周率

  课堂活动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师:表扬全班同学。圆的周长到底比它的直径的3倍多多少呢?那里,我给同学们讲一个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测量圆周率的故事。

  (1)多媒体课件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早在20xx年前,我国古代数学经典《周髀算经》就指出:“圆经一而周三”的说法,意思是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和天文家祖冲之就已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比欧洲数学家要早1000年左右.此刻世界上最大的环形山,就是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我们确实就应为前人的聪明、智慧感到自豪和骄傲。之后瑞士的数学家欧拉用希腊字母∏代表圆周率。(板书::∏).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如果用这个无限小数参加计算是不方便的,故通常将∏取两位小数。(板书π≈3.14)

  (2)谈感想,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何感想?”

  生1:我要向祖冲之爷爷一样努力学习,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生2:我们组刚才测量时不够细心,今后我们要向祖冲之爷爷学习,做一个细心的人。

  课堂活动四: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刚才我们透过实验可知:圆周率是怎样得出来的呢?

  根据小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周率=圆的周长÷直径==π是一个固定的值

  2、由此我们可知,如果明白直径如何求周长呢?

  教师板书:圆周长=直径×圆周率

  如果我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C=πd

  3、圆的周长还能够怎样求?

  教师板书:C=2πr

  4、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课堂活动五:课堂反馈

  一、决定.

  1.Π=3.14()

  2.圆的周长是它的半径的∏倍。()

  3.圆的直径越大,它的圆周率就越大。()

  4.只要明白圆的半径或直径,就能够求圆的周长。()

  5.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三、实践操作

  2.电脑课件出示主题图。如果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让学生独立完成,群众订正)

  问题2: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c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打开课本64页例1对照,反思自己的解答过程)

  (注:评析问题2时,能够推荐学生用估算来解答。)

  3.解答开始的问题

  这天我们学习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此刻我们来帮忙小黄狗和小灰狗算一下它们跑的路线,看看小灰狗为什么会赢,小黄狗为什么会输。

  小黄狗跑的路线是正方形的周长,小灰狗跑的路线是圆的周长,动手算一算,谁跑的距离远?

  10米

  四、拓展延伸

  看,小黄狗和小灰狗又要比赛了,这一次小灰狗沿大圆跑一圈,小黄狗沿两个小圆“∞”跑一圈,谁跑的路程长呢?好好想一想。

  课堂活动六:全课总结,反思评价

  1、同学们,这天我们一齐研究了圆的周长,下面我们来谈一谈本节的收获。

  2、评价自己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如何。

  课外活动:家庭作业

  1、基本练习:完成课本第64页做一做第1、2题。

  2、提高练习:完成课本第65页练习十五第2、3题。

  3、操作练习: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

  板书设计:

  利用了生动的课件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把两只小狗进行赛跑比赛的生活问题转化为比较圆的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数学问题,可谓一举两得;而且,动画的演示过程,很好地展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并透过结合实物动手指和利用正方形周长概念进行迁移,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周长的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感知动作同人的心理活动是密切联系的,动作记忆保留的时间更长久。小学生在其数学思维活动中,视觉映象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透过活动强化问题解决前的感知动作思维,有利使记忆以动作效果来储存。透过让学生把圆形橡筋剪断,使学生感知化曲为直的概念。为下面探索圆的周长做好铺垫。

  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归纳出圆的周长的方法,不失时机地表扬小组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抓住时机,甩动绳子系的小球,构成一个圆,演示摩天轮,让学生感受到用绳测、滚动的方法并不能测量出所有圆的周长,就应找到一种既简单有能准确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透过填写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的关系,为下面的探讨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因为学生在记忆正方形的周长时,只是记正方形的周长是4个a相加的和,很少说是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上表的填写对于中下生的小组合作起了一样板的作用。

  透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分工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求出比值,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了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并透过课件演示验证了结果。使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由知识的理解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不仅仅理解掌握了知识,还学会了与人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并且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那里引出故事,在帮忙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自然在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知识一往情深的志趣。

  本环节的设计,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由物化到内化,理解计算公式。透过转化,从而完成新知的生成。

  透过辨析让学生巩固圆周率是常数的认识,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操作练习设计紧扣课题,从解决基本练习到解决主题图中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对新知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巩固新知,发展了潜力。

  透过解答课前导入的问题,让学生体现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更能促进学生把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智力、潜力。

  在解决了开始的问题后,紧跟着变化题目的图,让学生能感知当大圆的直径等于另外两个小圆的直径和时,大圆的周长等于这两个小圆的周长和。是对圆周长公式的综合应用。

  让学生谈收获,能够自我认识、总结课堂的表现与认识掌握程度,最后回忆新知、巩固新知,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外作业题目体现层次性,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运用。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

  圆的周长

  (实物测量方法)

  转化

  圆周率

  字母表示π≈3.14

  曲直

  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周率=圆的周长÷直径==π是一个固定的值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字母表示:C=πd

  C=2πr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1

  教学资料:

  圆的周长(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一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圆周率的好处.

  3.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好处.

  教具学具:

  1.学生准备直径为4厘米、2厘米、3厘米圆片各一个,线,直尺.

  2.电脑软件及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谁能说说什么是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指幻灯图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问:这些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2.指实物图片(圆)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问:什么是周长?

  出示:平面上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想一想:什么叫元的周长

  出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3.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能)

  4.指实物(用铁丝围成的圆)问: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5.用拴线的小球在空中旋转画圆.问:你能测量它的周长吗?

  回答:不能.

  想一想圆的周长都能够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吗?(不能)这样做也会不方便、不准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呢?这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和哪些部分有关?(半径或直径)再看电脑演示(半径不同周长不同)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或半径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用线或滚动测量),再和直径比一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四、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五、统计测量结果.

  观察表中数据,想一想发现什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吗?

  六、电脑出示:

  (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它们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谁明白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3倍多多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63页,默读“其实”到“π≈3.14”.以及“你明白吗?”

  七、看书后回答问题:

  1.什么叫圆周率?

  2.你明白是谁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吗?

  师: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祖冲之就已经把圆周率精确到了7位小数了,他的发现比外国数学家早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是何等漫长的时间啊!为了纪念他,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脉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3.明白了圆周率,还需明白什么条件就能够计算圆的周长?

  4.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r表示半径,π表示圆周率,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就应怎样表示?

  此刻你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下面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决定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决定:

  1、π=3.14()

  2、只要明白圆的直径或者半径,就能够明白圆的周长()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求下面圆的周长:(见课件)

  师:十分不错,大家基本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我们能够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下面看例题1:

  八、出示例1:

  一辆自行车车轮的半径是33厘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米?小明家离学校一千米,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C大约转了多少圈(π取3.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请同学们想一想: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实际指的是什么?

  解:c=0.33单位:米

  c=2πr1000÷2=500(圈)

  =2x3.14×0.33

  答: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500圈。

  =207.24(cm)

  ≈2(米)

  答: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2米.

  九、课堂练习:

  (一)应用题:

  1.一张圆桌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的周长是多少米?

  2.摩天轮的半径是5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转过多少米?

  3.汽车轮胎的半径是0.3米,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

  (二)选取填空:

  1、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距离是求车轮的()

  A.半径B.直径C.周长

  2、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

  πC.3

  3、大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小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A.大于B.小于C.等于

  十.思考: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它的半径或直径呢?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直径=圆的周长÷圆周率

  半径=圆的周长÷圆周率÷2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98—99页。

  教学目标: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2、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报告表。学生准备直尺、直角三角尺两把、一角、五角、一元硬币名一枚、绳子。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活内需

  同学们,为了倡导低碳生活、共建绿色家园,重庆一支自行车队伍头戴钢盔,身穿印有“环保、低碳”字样的文化衫,人手一辆自行车,从奥体中心出发,驶向主城各个方向,庞大的阵容吸引了不少市民关注。(课件出示图片)但是,他们选择的自行车却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看两张图片。(课件出示自行车的两张图片及议一议的内容)

  议一议:(1)车轮转动一周,谁的车走得远呢?为什么?什么是车轮的周长?

  (2)车轮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呢?

  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评析:从现代生活理念出发,也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感知车轮转动一周的远近与车轮的周长有关,车轮周长的大小就是圆的周长的大小,圆的周长与直径的长短有关。一方面让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自我发现研究圆的周长要从研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入手,也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必要性。】

  二、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1、在情境中内化概念

  同学们已经知道圆的周长指的那部分,那你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币,用手摸一摸这个圆的周长,并且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师生共同小结: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2、测量圆的周长

  (1)既然圆的周长是曲线那能不能用直尺直接测量呢?怎么测量呢?(让学生独立思考10秒左右)

  (2)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测量方法。并把结果记录下来。(滚动法、绕绳法)

  (3)小组汇报:哪个组愿意第一个到前面来把你们的方法介绍给大家?(结合学生的方法配以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的时候让学生观察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同点是什么?(都是把圆周长这条曲线转化成了线段,然后通过测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的周长)

  (板书:化曲为直)这种转化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很常见,同学们利用的很好。

  3、探索规律

  圆的周长与直径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利用你手中的硬币及工具来测量一下圆的周长与直径。下面请同学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记录测量数据,并通过计算寻找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看看你们组发现了什么。把结论填在表的下面。(课件出示实验报告表,并让每组拿出课前发的表格。)

  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计算)

  一角硬币

  五角硬币

  一元硬币

  我们发现的规律是:

  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实验结论。预设: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老师操作,即课件演示测量圆的直径和周长的过程。

  师:老师也测量了圆的周长与直径,你们想看一看吗?演示课件。

  总结: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5、认识圆周率

  (1)实验证明:圆的周长确实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很早以前我国的数学家就发现了这个规律,下面请同学们听有关圆周率的故事。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把你认为重要的记在脑子里。

  (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感受?师:是啊,中国人真了不起!从古到今,一直如此,我希望同学们也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3)师说明:刚才同学们算到的结果都不是3.14,那是因为做实验时的误差所致。“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写成关系式,(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还可以说成“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根据这个结论,你能说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吗?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它的字母公式你会表示吗?(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C=πd)还可以知道圆的什么条件求周长?(半径)知道半径怎样求呢?字母公式怎样表示?(C=2πr)

  【评析:以小组学习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去探求圆的周长,目的'是体现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教学思想,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这里提供三种不同的圆让学生求周长,向学生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及方法。通过介绍圆周率,在头脑中完善对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认知,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激发一定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三、巩固应用,内化知识

  1、独立完成。

  (1)“试一试”。

  计算例4中三个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厘米。

  (2)“练一练”。

  有一种汽车车轮的半径是0.3米。它在路面上前进一周,前进了多少米?

  3、小组合作完成。

  (1)你知道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

  (2)(出示图片)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厘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滚动多少周?

  【评析:通过简单的图形计算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强调解题的书写过程,体会到学以致用。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课后实践题打下很好的伏笔。】

  四、回顾反思,评价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评价一下自己学得怎样?你有什么收获?这些知识是怎样学到的?

  师:同学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希望你们善于发现,善于探索,善于总结,相信你们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智慧,收回更多的快乐!

  五、课后拓展,走进生活

  小组合作完成,应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想办法测量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影剧院门口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评析:让学生真正能够达到学习上的学以致用,并且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C=2πr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 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准备

  一元硬币、圆形纸片等实物以及直尺,测量结果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一)激发兴趣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 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 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

  (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 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

  化曲为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如果不能那怎么办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五)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并回答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二>、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一)分组合作测算

  1.明确要求:

  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填入表格里。

  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算之前考虑好怎样合理的分配任务。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厘米) 圆的直径(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3.集体反馈数据(选取3~4组实验结果,黑板板书展示)

  (二)发现规律,初步认识圆周率

  1.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

  板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三)介绍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1.这个倍数通常被人们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知道他叫什么吗?

  3.这个倍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把圆的周长分成若干份。分的份数越多,正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最终通过计算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计算圆周率。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不但在当时是最精密的圆周率,而且保持世界记录九百多年……)

  4.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5.解答开始的问题

  现在你能准确的判断出小黄狗和小灰狗谁跑的路程长了吗

  (四)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 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板书:圆的周长 = 直径× 圆周率

  C =πd

  2. 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板书:C =2πr

  追问:那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半径的多少倍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判断并说明理由:π = 3.14 ( )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是:()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3.实际问题:老师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为了美观,准备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请问,老师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

  <四>、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如果小黄狗沿着大圆跑,小灰狗沿着两个小圆

  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测量结果记录、计算器、直尺、直径不同的圆片、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同学们想看吗?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学校的直径是9米的圆形水池,为了同学们的安全,学校要在水池的周围安装上护栏,需要多长的护栏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师: 我们看这个水池的边沿是圆形,安装护栏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如果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这个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

  师:这节课我一起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圆的周长含义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个圆,谁能看着圆再说一说什么是圆的的周长。

  师: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的周长。

  2、测量圆的周长 师:怎样才能知道圆的周长是多少呢?师: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片,你能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吗? 生测量活动,师巡视。

  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还有不同测量的方法吗?

  师多媒体演示。

  我们可以在圆片上作个记号,然后把圆片沿着直尺滚动一周,这样就测量出圆片的周长大约是31.5cm。

  我们还可以用绳子绕圆片一周,作好记号,然后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片的周长也大约是31.5cm。

  师:现在同学们都会测量圆的周长了,我们再来看圆形水池,请看大屏幕。请你用刚才的测量方法测量出水池的周长。

  生:用绳子量出水池的周长。

  师:水池那么大,用绳子子测量太麻烦了,滚动就更不行了。

  师:有没有比测量更科学、更简便的方法呢?

  生:计算

  3、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①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师: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呢?

  师: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怎么计算?

  师: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怎么计算?

  师 :同学们看,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都需要一定的条

  件,计算圆的周长也一定需要(条件),那这个条件可能是什么呢?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一下。

  师:如果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又有什么关系呢?

  师 我们再来看,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条件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条件边长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们看,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都与它们的条件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我们可以猜测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也存在着(倍数关系)。

  这个倍数会是几呢?同学们来猜测一下,这个倍数大于几

  生1:大于2;

  生2:大于3;

  生3:大于4;

  师: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你从图上来看,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会大于几。

  生:直径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半个圆的曲线的长比直径长,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一定大于2。

  师: 有理有据。我们再来看,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会小于几呢?

  生猜并说理由。

  师:这个问题有点难,老师来作个辅助图形,请看大屏幕。

  (师多媒体演示圆外切正方形)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直径相等,正方形的周长是直径的4倍,而圆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小,所以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小于4。

  师:你真聪明。通过同学们的猜想、交流,我们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并且这个倍数在2和4之间,到底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呢?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求出来呢?

  生:计算。

  师:好,就用同学们这个办法来求。先测量出几个直径不同的圆片的周长,再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来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

  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来量一量,算一算,把计算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计算的时候可以请计算器帮忙。 (小组活动,师巡视。)

  师:一定注意要测量准确,减少误差。

  (集体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计算结果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说并展示结果)

  师:请同学们来观察这些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有什么特点。

  生:都比3大一点。

  师: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实际上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板书:圆周率)大家看用这个字母表示,(板书π)。

  师:会读吗?(板书pài)

  师:一起读,用手在桌子上写几遍。

  师:会写了吗?

  师:π就是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它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再看同学们计算的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为什么都不一样?

  生:测量不准确。

  师:很会分析问题,我们计算出的这些商都不一样,是因为测量有

  误差造成的。

  师:老师这里有关于圆周率的历史资料,同学们想看吗?

  师:请看大屏幕。(解说:古今中外,有许多数学家研究圆周率。其中,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约在1500年前,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小数的人。比国外数学家得到这一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1000年。)

  师:有关圆周率的历史资料还有很多,如果有兴趣,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查阅好吗?

  师:好了,通过同学们的猜想、测量、计算,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知道了直径,怎么计算圆的周长。

  生: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乘直径。

  师:如果用字母C表示,那么C=?

  (板书C=πd)

  师:如果知道了圆的半径,我们还可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板书:C=2πd)

  师:这两个公式都是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利用它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由于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的时候,一般取两位小数。(板书:π≈3.14)

  三、实践应用:

  师:现在我们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

  1、师:请看大屏幕,请你来算算在水池的周围安装护栏需要多长的护栏。生算,集体交流。师评价。

  2、老师还有一题,请看大屏幕。(生读,试做,集体交流。)

  3、判断题

  4、思考题

  四、小结。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猜测、验证、操作等学习活动,探究圆周率的近似值,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探究。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老师家的菜板有点开裂,你有好办法吗?(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给它加一个箍。

  教师:在它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是个好办法,那么需要多长的铁皮呢?

  教师:求铁皮的长度,就是求圆的什么?

  学生:求铁皮的长度,也就是求圆的周长。

  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学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教师:圆的周长与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图形的周长有什么区别?

  学生:以前我们研究的图形都是由直线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2.合理猜想,确定方向。

  教师:圆的周长与圆的什么有关?

  学生:直径、半径。

  教师: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

  教师:怎么验证你的猜测呢?

  学生:量一量,算一算。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感悟什么是圆的周长。因势利导展开猜测,确定研究方向。

  (二)设计方案,展开探究

  1.探讨设计方案。

  (1)如何化曲为直?

  教师:圆是曲线图形,尺子是直的,怎么办?

  学生:滚一滚,绕一绕……

  (2)如何减少误差?

  教师:测量结果可能不准确,有什么办法尽量准确一点呢?

  学生1:多量几次,选出现次数量多的数据。

  学生2:用计算器计算,提高正确率。

  教师:除不尽怎么办?

  学生1:用分数表示。

  学生2:取近似数。

  教师:一般保留两位小数,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圆与学生以前学习的图形有本质的区别——它是曲线图形,如何化曲为直,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预习知道用滚或绕的方法可以解决度量的问题。但如何提高准确性,遇到除不尽怎么办,这些问题对老师而言可能不是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却是陌生的,教师对此必须有充分的预设。通过讨论统一认识,为下面的实验扫除障碍。

  2.操作获取数据。

  小组合作测量数据,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三)交流讨论,提升认识

  1.交流质疑。

  (1)小组汇报,教师直接将结果输入电脑。

  【设计意图】在授课的多媒体课件中插入了控件,学生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在播放状态就可以直接输入,既增加了数据的真实性,增强了授课的互动与趣味性,又便于开展讨论。

  (2)质疑不同数据。

  教师:为什么测量计算的结果不相同?

  学生1:测量有误差,绳子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学生2:尺子不够精确,不到一毫米只能估计。

  教师:是不是尺子再精确一点,测量结果就准确无误?

  教师: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教师:有没有唯一的得数?

  【设计意图】讨论是必须的,对于学生的困惑不能以书本、师道尊严压服,教师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只有理解测量的局限性,才更能理解圆周率的特殊性。

  2.概括小结。

  (1)圆周率的意义及读写。(课件出示内容。)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535……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只取它的近似值,例如≈3.14。

  (2)概括周长计算公式。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就有C=d或C=2r。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例题教学。

  (1)出示教材第64页例1。

  一辆自行车轮子的半径大约是33 cm,这辆自行车轮子转1圈,大约可以走多远?(结果保留整米数。)小明家离学校1 km,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

  (2)学生尝试解答。

  (3)规范书写。

  C=2r

  2×3.14×33=207.24(cm)≈2(m)

  1000÷2=500(圈)

  答:这辆自行车轮子转1圈,大约可以走2 m。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500圈。

  2.巩固练习。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①2×3.14×3=18.84(cm);

  ②3.14×6=18.84(cm);

  ③2×3.14×5=31.4(cm)。

  (2)解决问题。

  ①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 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3.14×5=31.4(米)

  答:它的周长是31.4米。

  ②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7 m。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77÷3.14≈1.2(米)

  答:这个圆柱的直径大约是1.2米。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直接加入已知周长求直径的问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练习时可以追问学生:已知周长怎样求半径?防止学生形成思维定势。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介绍中国古代对圆周率的研究及伟大成就。

  【设计意图】对圆周率的研究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高度成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机会,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从小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科学精神。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3-06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5-19

圆的周长优秀教学设计08-11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5篇06-21

(实用)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5篇08-30

《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07-30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03-14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06-15

(精选)《圆的周长》教学反思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