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数学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看图片和模仿动作等不同方式来感知四项循环的规律性。
2、学习推测事物排列规律并补排或续排,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蜈蚣、小白兔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三项循环。
1、观察袜子的规律。
教师:瞧,刘老师今天带来什么?你们认识吗?(蜈蚣)仔细看看有什么特征?(有好多脚,每只脚上穿的袜子颜色都不一样)蜈蚣阿姨穿袜子特别的讲究,它穿的袜子都是有规律穿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袜子有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原来蜈蚣阿姨的袜子都是按红黄蓝的规律穿的。
2、找出穿错的袜子。
教师:有一天啊,蜈蚣阿姨生病了,小白兔帮忙照顾,小白兔帮蜈蚣妈妈穿袜子,我们看看小白兔为蜈蚣妈妈穿的袜子怎么样?(教师出示蜈蚣妈妈的袜子,请个别幼儿回答并操作)
二、模仿小白兔跳舞的动作,在动的过程中逐步感知动作的四项循环规律。
1、教师示范动作,引导幼儿发现动作的规律。
教师:小白兔帮助蜈蚣妈妈感觉特别的开心就跳起了舞蹈,我们看看小兔的舞蹈是怎么跳的?(三种动作的交替循环规律)
教师小结:小兔原来是拍手、打开、上举、拍手、打开、上举。
2、发现四项规律。
教师:老师还可以加一个动作来跳这个舞,瞧,拍手、打开、上举、上举……老师多加了哪个动作?现在老师的跳的舞变成了什么规律?你们发现是什么规律了吗?我们一起来跳跳。
3、请你们想一想,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示这个循环规律呢?(引导幼儿用拍手或跺脚等方式创编动作表示四项循环的.规律:前面两个动作不与后面两个动作相同,鼓励幼儿大胆创编符合这个规律的动作)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按照规律变不同的动作。
三、观察项链的规律。
教师:小白兔的舞蹈跳的可真好,所以呢,刘老师想设计一条项链送给它,可是项链还没有设计完,请小朋友来帮忙完成,先来说说项链是怎么排列的?遮挡住的部分要怎么排列?
教师小结:项链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所以我们在完成的时候,先找出规律,再来完成。
活动延伸:孩子们在生活中找找还有什么是有规律的,下次课请孩子们告诉老师。
数学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人教课程标准实验版第九册P59例2。
二、教学目标:
1、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等式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和理解简易方程的解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分层练习,让学生较熟练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应用等式的性质,理解和较熟练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2、解方程:X+15=48X—3.2=2.6
解答后说一说(1)你解这两个方程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
(2)说出等式的另外一个基本性质。
(计算机分别演示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注意“不为0”)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简易方程。
板书:解简易方程。
(二)新知学习。
1、教学例2。
(1)出示情景图。
(2)说出图意并列出方程。(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会列方程吗?)
(3)怎样用天平图表示这个方程?(左边是3个X,右边是18)
(4)解方程的目的.是求X的值,要使天平的左边只剩下一个X,而天平又保持平衡,两边该怎样分?(两边同时平均分成3份)
计算机动画演示:天平两边各剩一份。问:每份怎样?(分别平衡)
(5)反映在方程上,就是我们学过的等式的哪个基本性质呢?
(6)自主探索,试解方程并检验(会用这个基本性质解方程吗?试试看!)。
评讲(强调书写格式和自觉检验)。
2、指导阅读书P59,质疑。
3、想一想、试一试:解方程X÷3=2。1
自己说一说解题的依据和方法。(强调口头检验)
4、小结:我们已掌握了解方程的一般方法,你认为解方程时需要注意什么?
(下面就检验一下你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
(三)基础练习设计:
1、说出下列方程的解法。
2、选择正确答案。(全班用手势表示)
(1)X+8=30①X=22②X=38
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指出:平时解方程后都可以自觉用代入法进行检验。
3、对比练习。
4、解决问题。(列出方程并解答。)
(1)每个福娃X元,买5个共花80元。
(上面两个问题解决得很好,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检测性的分组接力竞赛,有信心赢吗?)
5、学习检测。(接力竞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解简易方程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
(看来同学们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错。是的,解方程的依据就是等式的基本性质。我们解完方程后还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一般可以用代入法进行检验。下面我们继续挑战一道有难度的拓展题。)
数学教学设计3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一)内容
概念: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以及能在数轴上表示简单不等式的解集.
(二)内容解析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等关系,也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常见行程问题的不等关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再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深入分析与探索,引出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几个概念.前面学过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通过类比教学、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解不等式几个概念不难理解.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又进行数形结合,用数轴来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这样直观形象的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对理解不等式的`解集有很大的帮助.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在数轴上.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
2.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3.了解解不等式的概念
4.用数轴来表示简单不等式的解集
(二)目标解析
1.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正确区别不等式、等式以及代数式.
2.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理解不等式的解是解集中的某一个元素,而解集是所有解组成的一个集合.
3.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理解解不等式是求不等式解集的一个过程.
4、达成目标4的标志是: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数形结合的又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学习不等式的一种重要工具.操作时,要掌握好“两定”:一是定界点,一般在数轴上只标出原点和界点即可,边界点含于解集中用实心圆点,或者用空心圆点;二是定方向,小于向左,大于向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实质是一节概念课,对于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以及解不等式可通过类比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类比教学,学生不难理解,但是对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以及在数轴上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课前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动画演示情景激趣多媒体演示:两个体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现在换了一个大人上去,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创设情境,从“等”过渡到“不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立足实际引出新知
问题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km,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然后小组反馈交流结果.最后,老师将小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学生没有讨论出来的思路老师进行补充)
1.从时间方面虑:2.从行程方面:<>50 3.从速度方面考虑:x>50÷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习惯,使他们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梳理与补充,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紧扣问题概念辨析
1.不等式
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
设问2:能否举例说明?由学生自学,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比如:是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
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设问2:不等式的解是唯一的吗?由学生自学再讨论.
老师点拨:由x>50÷得x>75说明x任意取一个大于75的数都是不等式
3.不等式的解集
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50的解.<,>50,x>50÷都设问2:不等式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由学生自学后再小组合作交流.
老师点拨:不等式的解是不等式解集中的一个元素,而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所有解组成的一个集合.
4.解不等式
设问1:什么是解不等式?由学生回答.
老师强调:解不等式是一个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有计划、有条理地设计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老师再适当点拨,加深理解.
(四)数形结合,深化认识
问题1:由上可知,x>75既是不等式的解集.那么在数轴上如何表示x>75呢?问题2:如果在数轴上表示x≤ 75,又如何表示呢?由老师讲解,注意规范性,准确性.老师适当补充:“≥”与“≤”的意义,并强调用“≥”或“≤”连接的式子也是不等式.比如x≤ 75就是不等式.
设计意图:通过数轴的直观让学生对不等式的解集进一步加深理解,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五)归纳小结,反思提高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也是不等式>50
2、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3、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它与不等式的解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交流心得,不断积累学习经验.
(六)布置作业,课外反馈
教科书第119页第1题,第120页第2,3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六、目标检测设计
1.填空
下列式子中属于不等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x +7>
②x≥ y + 2 = 0
③ 5x + 7
设计意图:让学生正确区分不等式、等式与代数式,进一步巩固不等式的概念.
2.用不等式表示
① a与5的和小于7
② a的与b的3倍的和是非负数
③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它的周长不超过160cm,求x满足的条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既要正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大于(小于)、非负数(正数或负数)、不超过(不低于)”等等,正确选择不等号,又要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的实际意义.
数学教学设计4
微课名称:
四年级上册“计数问题”
知识点名称:
数线段的个数
学科类型:
小学数学
教学环节类型:
新课讲授
教学活动类型:
讲授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快速准备的数出线段(角)的个数。
教学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教学资源与环境:
电子白板,录屏软件
教学过程:
1、给出一个图,让学生先试着数线段,提出问题:怎样快速又补充不漏的数出来。进行基于问题的教学。
2、从一般到特殊,讲述数线段的技巧。
3、给出问题,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预计上课时间长度:
5分钟
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乐趣,有益于学习的微课程。
数学教学设计5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丰富多变的课堂活动设计成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之一。然而,在这些活动的背后,不少却露出浮华,流于形式。让人感受到了热闹,却很少让人心动、记忆深刻。究其原因,许多课堂的活动仅为活跃气氛而设计,缺少深刻的挖掘,没有触及到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那么理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可以利用朴实的素材、朴实的课件、朴实的语言、朴实的评价演绎一堂堂让人赏心悦目的高效课堂。我更加深信朴实,能让数学课堂更精彩。数学的真谛在于简而美,如何才能将朴实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自身的教学感受与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体验,有以下粗浅的认识:如果让真、朴、诚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所谓的真就是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境创设简洁真实、朴指教学方法力求简朴实用,诚指教学评价中做到简明真诚。正是这三者可以支撑起朴实的数学课堂,让课堂更精彩。
一、教学情境简洁真实良好的教学情境设置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如果牵强、盲目地应用教学情境效果会适得其反。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其衔接性和连贯性特征更加明显,因此,数学教学情境应该建立在学生学习起点上,只有真实才会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联系,激活个体的认识。同时简洁、真实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尽快地投入学习、交流活动中。为了实现简洁真实教学情景创设,需要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情景设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已有的知识从已知到未知的循序渐进是数学教学需遵守的最基本原则之一。已知是学生学习未知的基础。因此,联系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创设简单、学生可接受的教学情境是最有效的方法。如在执教《千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设计三张数字卡片:0、1、6,让学生自己任意摆一个三位数,试着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比一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关注起点,让教学自然流畅。
(二)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设计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百分数的认识》教学中,可用两个瓶子,一个为矿泉水瓶,另一个为果汁瓶。课堂上,学生们很好奇,他们天天见的瓶子,但从未认真去看上面的成分比例。于是,让学生看看两种饮料成分比例,并进行比一比。通过瓶子的标签认识,学生知道了百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应用。用两个瓶子为百分数的教学做了铺垫。
(三)设置问题探索情景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为素材,将数学知识点加工成问题情景,而且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希望和乐意去解决的,自然而然的吸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应用的思考。比如说,学习百分数的.知识以后,创设这样的一个情节,首先需让学生明白商场促销打折的百分数含义,商场开展文具促销活动,购满30支笔打八五折,购满20支打九折,20支以下每支2元,如果有45位同学想买笔,请问如何购买最划算?这样联系教材和实际生活的问题,学生是喜欢的,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并进行了数学的应用探索。
二、教学方法简朴实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新课程改革中涌现出一系列的新方法如:模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研究性教学法等等,这些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很好的补充,对提升教学效果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些方法往往不具普适性,只针对某个特殊问题,或某堂具体课来说是有效的。但对于数学的学科特性来说,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才真正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数学教学的最基本手段,不受课程内容的制约,信手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从教学媒体、教学工具及教学语言三方面,探讨如何将一些简朴实用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一)以板书为主,课件为辅多媒体课件已成为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有效的数学课堂并不反对课件的使用,但反对夸大课件的作用。事实上,数学课重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盲目使用课件可能会让学生抓不清主次,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而且,课件代替不了教师的板书,尤其是数学教学,教师用板书一步步的推演,学生获得的是一种过程体验,这是多媒课件无法比拟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板书往往比课件更具体,更有亲切感。数学课堂中,利用课件的作用只是辅助性的,并且是要用在特别的情景下,特殊的教学内容中。而朴实、有效的课堂却贯穿于普通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师的真功夫。往往就一支粉笔,一个推导,一句提问,就可将数学课堂演绎的十分精彩。
(二)学具教具身边找越简单的学具和教具,学生越容易理解,也越容易自己试验和模仿,这对学生思维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这么说数学的学具教具就在身边。如在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中,用到一张A4的打印纸,问学生这张纸的面积如何计算?学生自然的想到长乘宽。当我用剪刀将打印纸沿对角线剪开,变成了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再试问学生,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学生很容易联想和推导出三角形的计算公式:长乘宽除以二。一张纸简单的演示,学生轻松的理解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语言力求精炼简约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严谨和准确是其主要特点之一。这就要求数学课堂语言能规范、简洁和明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到言简意赅、防止含糊不清,通过精炼简约的语言传递数学思想。如,对于描述定理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成立,如果描述为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等式仍成立,这样就会出问题。又如,关于倍数的表述方面,增加了、增加到与倍数一起搭配使用时要严谨,增加了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的部分,而增加到指在增加后总的结果。因此教学过程中,从细微入手,潜移默化,通过严谨的语言为学生规范的数学表达打下扎实基础。
三、教学评价简明真诚良好的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同时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评价需要由结果评价转向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课堂中积极的教学评价不要吝啬,但也不要太多太滥,否则赞扬就会贬值,失去了激励功能。简明指出受表扬的行为,并不是用一句你很棒了事。需要从中挖掘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及思考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能力,并真诚明确的点出来。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教学过程中,给每个学生发一个纸质的三角形,让他们计算三个角之和的度数,大部分同学用量角器,分别量三个角的度数再求和。但也有同学将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还有同学将三个角按顺序分别描在一起。对于大部分用量角器求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学生,需要表扬他们基础扎实;而对于撕下三角形的学生要赞扬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对于通过画画来求和的学生要赞赏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具体的能力与表现提出针对性的评价和表扬,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强化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用简明、真诚的评价语言需要指向学生优秀的品质,落在课堂关键的地方,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精神焕发,精彩不断。综上所述,针对数学简而美的本质特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简洁真实的教学情境、简朴实用教学方法,以及真诚地实施教学评价,能让数学课堂实实在在,诚诚朴朴。朴实的课堂,不仅留个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同时也为教师留下更多的空间去观察学生的所思所想。总之,多一份实在,少一份喧哗;多一份真诚,少一份敷衍,朴实,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数学教学设计6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体会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学生在操作中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
4、学生平时要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根据特定标准进行分类(2)知道分类的标准(3)比较大小(4)我学会了吗?丰收园
思维导图
2、开发性学习包
(1)水果蔬菜的分类
水果和蔬菜的区别:
1)、水果生长在树上,生长期长;蔬菜一本只有一到两年的生长期……
2)、凡生长期无花的叫蔬菜,凡生长期开花的叫水果。
(
2
)南方水果
南方水果:
3、拓展性学习包
体验活动:
(1)整理自己的书包,说一说是如何整理的
按学科: 语文书 语文本
数学书 数学本
音乐书
品德书
按功能:
教科书一类
练习本一类
工具书一类
(2)帮妈妈整理衣服
按季节分类整理;按颜色分类整理;按上衣和裤子分类整理……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在帮妈妈整理衣服,放入衣橱的时候与第二课时比较大小进行整合,了节分类与比较的相辅相成。
2、学科间整合:把传统文化课中的《饮食文化》与本节课整合,了解一些水果、蔬菜的营养。与品德与社会课程整合,渗透孝敬父父母,帮妈妈做家务的良好品德。
3、体验式活动:整理自己的桌洞、书包。
4、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3课时。
(四)教学案例:
学习内容:第二单元“帮妈妈整理衣服”——分类
学习目标:
2、学生体会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3、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教学准备: “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你们做了吗?(生: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真是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 学生同位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在一个橱里,我的放在一个橱里。”
师:“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师:“也就是说上衣、下衣分开来放。”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 爸爸 妈妈 我 上衣 裤子 冬季 夏季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指着板书)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的标准,而你的妈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揭示课题)
二、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 (师板书:男 女)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个同学的想法来分分看。注意:请男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请坐下。”“谁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按东西路队来分。”
(师板书:东路队 西路队)
师:“现在我们再来按这个同学的想法分分看。注意:请东路队的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又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东路队的同学,坐着的是西路队的同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两次站起来的人是同一批人吗?(不是)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生:“因为两次站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站起来的不是同一批人。”
师:“说得太好了。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板书)
生:“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
生:“按穿校服的和没穿校服的来分”
三、联系生活,体会分类的好处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我想请教同学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呢?”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同位商量)
教师可这样引导:哪里用到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的——这样分有什么好处? 同时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超市里水果蔬菜的分类;自己的书包里面的物品分类整理)
四、自主练习,应用分类,明确为什么这样分。
1、自主练习第一题: 师:“看到刚才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有一群小动物也忍不住过来听课了,它们到哪去了呢?
原来它们藏在你的数学书第21页上了,看谁能最快找到它们?” “请同学们看书,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课了?”(学生看图说一说)
教师读要求:哪些是鸟类?用圆圈圈出来。 学生独立做。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鸟类和昆虫的区别。
2、自主练习第二题: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自主练习第三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沙滩玩过吗?你们是怎么去的?(坐汽车去的)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在我们的学具盒里也有一些交通工具,请你把它们拿出来。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注: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跟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分类在生活中有较多应用,衣服分类,交通工具分类,学生分类,超市里的物品分类……联系生活中的这些分类之后,学生学得更有趣,更愿意学数学。
数学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统计知识进行整理,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体验统计的全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
2. 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使学生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整理统计知识,进一步体验统计的全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
空统计表、统计图,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 知识梳理
师:说说本学期我们都学习哪些统计知识?
生: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统计表和统计图,与以前所学的有何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有什么优点?
学生小组交流整理。
师归纳(板书):
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两个事物,便于比较。
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
二、 统计知识的应用、内化
1、统计表
师:下面我们就用所学的统计知识来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
师: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你们都打算到哪里度过呢?就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出示:
海洋公园
市民广场
儿童乐园
男生(人)
女生(人)
合计(人)
(动手操作完成表格)
师: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教师摘录问题)
师: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人)
学生解决问题。
2、统计图
师:请你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统计图。
(要求: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相互评价并回答问题)
海洋公园
市民广场
儿童乐园
(1)想去( )的人最多,( )的人最少。
(2)如果你是老师,你准备带全班同学去哪里?为什么?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综合应用
独立完成书本P127题15
反馈----交流-----评论
三、总结升华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数学教学设计8
设计意图:
《长度比较》这一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长短。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多次实践来逐步体验、感知,自己概括出长度比较的基本方法。
整个教学活动分为“初步感知,揭示课题——自主探究,获得方法——再次实践,巩固新知——灵活运用,发展新知”这四个环节。在导入新课时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视觉直接比较物体的长度。接着出示一些物品,是难以用眼睛直接比出长短,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揭示课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比较的方法,而是通过提供大量操作素材,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获得长度比较的方法。当学生基本学会长度比较后,再让学生自选身边的物体进行长度比较,从而新知得以巩固,能力得到培养。此后又有意设计了当物体不能进行直接比较的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灵活运用比较方法的'同时,获知可以借助数方格等方法进行比较,从而渗透间接比较长度的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逐步体验、感知并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语言概括、探究等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愉悦与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2、会正确运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片、实物投影仪、铅笔、尺、彩带、纸条、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揭示课题
1、用视觉直接比较旗杆的高矮和小伙伴的身高。
2、创设情景,引出问题,揭示课题。(长度比较)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视觉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创设情景,揭示矛盾,引发思考,同时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探究,获得方法
1、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1)提出要求,学生动手操作。
(2)小组内边演示边交流比的方法,教师巡视。
(3)学生交流比较各种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自己归纳出长度比较的基本方法。
(4)小结:在比较物体长度时,可将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来比出长短的。
(在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提供大量操作素材,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获得长度比较的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能力。)
2、练一练
(1)比较绳子的长度。(教材P44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多媒体演示比的方法。
(2)比较两条遮住一半的纸条的长度。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巩固了比较方法,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只看一部分。)
三、再次实践,巩固新知
1、学生自由选择身边的物体进行长度比较。
(1)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
2、小结:比较物体长短可以将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就能比出长短了。
(通过学生再次动手实践,进一步体验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在巩固新知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四、灵活运用,发展新知
1、灵活运用比较物体的长短的方法,(教材P45第5题)渗透用一定的长度单位间接比较长度的思想方法。
2、小结。
(创设了当物体不能进行直接比较的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比较方法的同时,获知可以借助数方格等方法进行比较,从而渗透间接比较长度的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22~23页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景中,能应用有关运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引入新课(5分)
1、 我是小小神算手:
40×6= 30×3=
20×5= 50×6=
31×20= 58×10 =
20×40= 24×20=
280+120= 270+320=
2、我最棒:
(1) 同学们去春游,已经开走了7辆车,每辆车可坐40个同学,已经走了多少人?
(2) 剩下的同学还要坐满3辆车,每辆车也可坐40个同学,还剩下多少人还没有走?
(3) 已经走了280人,还剩下120人没有走,一共有多少人?
3、引入新课:
同学们表现的真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画。(一一展示完后)问:美不美?(美)这几幅画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美景呀?(春天)在这么美的春景里,你最想干什么呢?(春游)今天,有一位老师,也带着她的学生去春游了,在春游中,他们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同学们愿不愿意帮他们解决呀?(愿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5分)
1、教学例3
(1)出示例3情景图
这是他们在春游是发现的许多问题之一,请同学们仔细观图,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探索算法
a、针对题中提出的问题,请学生先大胆尝试,独立思考,尝试自主探索解法,有困难的可以和同桌商量。教师巡视指导,并指名板演。
b、再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并及时给与必要的指导。
(3)全班交流,展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a、教师先请板演的学生口述自己提供的解法,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b、再请下面学生口述自己的解法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4)小结
通过对比这两种算法得出,同学们的这两种算法都对,我们在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来解决问题。
(5)用心回顾: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本22页例3补充完整。
2、 基本练习:
两种苹果分别有38箱,29箱。每箱苹果都能卖10元钱。两种苹果共卖多少元?
可以,指名上小黑板做,并讲解算法和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8分)
做“闯三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填。请在括号里填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同学们去参观美术展览,每班都是50人,已经进去了5个班,还有2个班没有进去,参观美术展览的一共有多少人?
方法一:
50×5=250(人)……( )
50×2=100(人) ……( )
250+100=350(人)……( )
答:参观美术展览的一共有350人。
方法二:
5+2=7(个) …… ( )
50 ×7=350(人) ……( )
答:参观美术展览的一共有350人
第二关:我会做
小红上午写了12行毛笔字,下午写了13行毛笔字,每行都是10个字,小红一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第三关:我会用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23页“课堂活动”题目
四、归纳总结(2分)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言。
然后,教师再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老师希望同学们争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但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且要会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做到:1、理解题意2、理清思路3、正确解答 4、仔细检查。
五、课堂检测(作业)(10分)
1、新学期开学了,老师
给每个同学发了6个大作业本,4个小组作业本,全班50个同学一共发了多少个作业本?
2、幼儿园要买男童装20套,女童装30套。每套童装都是60元,买这些童装共要多少元?
3、同学们给四川小朋友捐书,平均每人捐10本,三(1)有50人,三(2)班有48人,这两个班一共捐了多少本书?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40×7=280(本) 7+3=10(辆)
40×3=120(本) 40×10=400(人)
280+120=400(本) 答:参加春游的一共有400人。
答:参加春游的一共有400人。
数学教学设计10
一、活动目的`:
为了提高全体数学教师的教材钻研能力,培养教学骨干,更深入的开展课题(数学优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研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教师们能一展自己的风采,学校特举行此次数学教学设计比赛。
二、参赛要求:
1、参赛对象:以个人为单位,40岁以内青年教师参与。
2、比赛内容:为做到公平公正,参赛教师将抽取现任年级本册教学内容作为参赛内容。内容由评委选择确定,即从每个年级选择五至六个教学内容,再由各年级备课组长抽签确定本年级具体内容。
3、比赛时间定于第八周星期二下午2:00开始,地点阶梯教室,比赛时间为一小时。
三、奖项设置及评审办法
本次比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四、比赛评委名单:
刘名松、李青松、廖香煌、王建明
五、评分标准:
见附表。
兴国县洪门小学
数学教学设计11
“十几减9”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3.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故事导入。
画面: 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
声音: 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猴妈妈拿出13个桃,对小白兔说)“小白兔,欢迎你到我这儿来买水果,不过我想出个问题考考你,看看你数学学得怎么样?”
启发: 小朋友们,请你猜猜猴妈妈会向小白兔提出什么问题呢?
[说明: 利用教材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故事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问题意识。]
2.筛选出有效信息。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指名回答: 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好呢?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说明: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摆一摆、算一算。
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13-9。(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盒中的小棒、圆片等进行计算。对独立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说明: 摆一摆、算一算,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对探究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信心。]
2.说一说、听一听。
提出要求: 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并认真听听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教师请每个小组推荐1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方法。
[说明: 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学会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评一评、比一比。
引导: 小朋友,听了各小组的汇报后,你来评一评哪个小组提出的方法好,为什么觉得它好?把别人的方法和你自己的方法比一比,你觉得怎么样?
[说明: 让学生之间互评,有利于初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学习方法。]
4.活动小结。
要求: 同学们都能积极思考、团结协作,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5.试一试。
计算12-9和16-9(“想想做做”第1题)。
(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行计算)
[说明: 例题教学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分组讨论汇报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听一听、比一比、试一试等活动,主动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 “想想做做”第2题。先说说题意,再说说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2. “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在计算、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想加算减”的快捷,较快地算出得数,但不必强求统一算法。
3. “想想做做”第4题(小蚂蚁送信)。
课前准备1号、2号、3号……9号、10号信箱。
要求: 请几位小朋友来扮演小蚂蚁,戴上头饰,把这些信(卡片上写着算式)送到信箱里去,其他小朋友注意看看他们有没有把信送错地方。
12-9=10-9=14-9=
18-9=
11-9=19-9=
16-9=13-9=
17-9=15-9=
在“小小邮递员”的音乐声中,“小蚂蚁”把信送往相应的信箱。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评选“优秀邮递员”。
4. “想想做做”第5题。先让学生算一算,再比一比、议一议,让学生初步体会其中的简单规律。
[说明: 采用多种练习方式,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
数学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通过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与发现算式背后的规律。教材例题3,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面三题,然后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找出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再根据规律直接填出后面四道算式的得数。本节课的重点是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得数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比较算式的特点,从而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2页例3和“练一练”,完成第43页练习七第5-8题。(第四单元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一些特殊算式计算的规律,能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出同类算式或同类算式的得数,能用计算器验证一些算式计算得数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用计算器计算、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计算规律的活动,体会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提升归纳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一些特算式计算规律的观察中,感受数学的'奇妙,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用计算器计算、探索一些计算的规律。
教学难点:
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和蕴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算器,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出示题目: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236-564= 546×25= 1548÷43= 326+1856÷29=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计算,为课堂中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作准备。
2. 游戏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用计算器玩“猜数字”游戏。
从“1—9”这9个数字中选一个你喜欢的数字记在心里,不能说出。接着,在你的计算器上连续输入9次,然后用它除以“12345679”,把得数告诉老师,老师就能知道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同学们,相信吗?请你试一试。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也为新知设疑,为本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用计算器来寻找算式中的蕴含的规律,探索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二、探究规律
1.教学例3。
出示第42页例3。
26640÷111=
26640÷222=
26640÷333=
学生读题,并要求用计算器独立计算。
交流汇报得数,教师板书。
26640÷111=(240)
26640÷222=(120)
数学教学设计13
复习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复习过程:
一、复习三角形的特点、特性、分类、内角和
1、说一说三角形的特点
2、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4、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并说出为什么?
3.4.5 3.3.3 2.2.6 3.3.5
5、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二:解决问题
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三:提高题
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2、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四、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127 8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P130-131第10—12题
数学教学设计14
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数学内容分为四个领域,其中包含了“实践活动与综合运用”。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发展,从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教材分析:
《旅游中的数学》是一节专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本学段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同时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本节课设计时,我就是以这些理念为依托,根据我校将要举行“走进大自然”为主题的春游情境,让学生在春游情境中学习、理解、巩固、应用数学知识(乘法)。让学生去经历数学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整个过程,经历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及在众多策略中的最优化。体验到合作的重要和真正的自主学习。从而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3)经历“旅游中的数学”的活动,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在解决如何“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要用合理搭配的理念,懂得合理选择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和评价意识,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发现并解决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四、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根据需要选择比较合理的策略。
五、教学观念:
本课时学生通过经历“旅游中的数学”的活动,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在解决如何“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并复习两位数乘法。最后,在“用餐”活动中,引导学生要用合理搭配的理念,懂得合理选择的重要性,复习应用小数的加减法。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一说
1、师:同学们,在这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春天里,清明节也快到啦,正是旅游的好时光。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哪些地方?你是怎样去的?
2、让学生说一说。
3、师:同学们这么喜欢出去旅游,陈老师教的班级的40名同学将要去长隆欢乐世界旅游。可是要计划旅游得考虑的数学问题还真不少,你们愿意帮解决这些问题吗?
板书:旅游中的.数学
师:要去长隆欢乐世界这么远的地方,我们不能说去就去,我们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教师整理思路)预设: 租车问题、门票问题、游玩问题,这节课我们重要来研究租车、门票、用餐、租房。 活动二:租车
老师经过咨询得到了一些信息。出示租车情境图。
每辆120元,限乘客12人。
每辆160元,限乘客18人。 师生40人去旅游。
1、师:根据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2、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筛选并板书问题。
3、学生独立设计租车方案。
4、4 人小组讨论交流各自设计的方案。
5、全班交流评议,引导学生列表解决问题:列表
5、师: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出了这么多的租车方案,真了不起!这么多种方案,你愿意选择哪种方案?说说理由。哪种方案最合算呢?为什么?
7、小结:车上的座位尽可能坐满,如果不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而且价钱要最便宜这样的方案最省钱。
8、师:怎样很快找到这些方案,尽量避免重复、遗漏或错误呢?(列表法)
乘车出发,经过2小时便可以到达长隆欢乐世界,这就是大门口,现在我首先需要( 购买门票 )
活动三: 购买门票
成人票40元,学生票30元,团体票每人25元(20人以上可购买团体票)40人怎样买票最合算?需要多少元?
(1) “限乘”的含义?购买多少张团体票?
(2) 生独立完成
(3) 汇报说理由,怎样买票最合算?(团体票)
长隆欢乐世界非常漂亮,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宣传片吧。(视频)游玩了一天,估计大家肚子也饿了,现在我们需要(用餐) 活动四:用餐(合理配菜)
1、参观完长隆欢乐世界,大家一定会饿了,我们要到快餐厅来解决吃饭问题。(出示课件)怎么样,丰富吧?
(1) 假如老师到这家快餐店,我打算配的菜是:(),你觉得合理吗?
(2) 交流。为什么这样吃?
(3)你想怎样吃?把你所选的食物记录下来,填在表格中。
(4)汇报、小结:注意营养搭配、节俭。
活动五、租房
晚饭后,天色已晚,大家也一定累了,我们立即需要订酒店租房,下面是酒店房间的一些信息。(出示信息图)
(1) 你从图上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2) 住房需要注意些什么?怎样住才最合算?
(3)学生小组独立设计租车方案,填在表格中。
(4)师: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出了这么多的租房方案,真了不起!这么多种方案,你愿意选择哪种方案?说说理由。 生:我喜欢第二种方案,因为这种方案花的钱最少,而且所有的房间刚好住满了,没有浪费。
生:我喜欢第五种方案,因为我觉得三人间住得要舒服些。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案,因为这种方案花的钱不是很多,而且还有一个空床,可以放行李。
师:这么多种方案哪种方案最合算呢?
生:还是第二种方案,它最省钱!
总结:少空床。
活动六、活动延伸、设计旅游计划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旅游学习中你有什么感想?有什么收获吗? 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共同解决了旅游中许多的问题,你们真棒!其实旅游中还有其它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境,灵活选择最佳方案,从小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旅游计划,下节课再全班交流。
六、板书设计:
旅游中的数学
租车租房用餐
空位少空床位少 荤素搭配 花钱少 最省钱主副食搭配
《旅游中的数学》练习纸
1、租车:一共40人去旅游,怎样租车最省钱?
每辆120元,限乘客12人。每辆160元,限乘客18人。
2、购票(怎样买票最省钱?一共需要多少元?)
3、用餐方案
你想吃什么?共需多少元?请你填写下表
4、租房
(1)4人间:80元,3人间66元。21名男生住宿,怎样租房最合算?
数学教学设计15
数学活动是数学教育在活动中进行,活动是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始终。活动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做数学活动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学生通过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等形式,在 “ 做中学 ” 、 “ 学中做 ” 。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活 动中感受到轻松、快活。学生在活动中,体脑结合,手脑并用,减轻了学习负担,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教学中数学活动的设计,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把学生的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学习状态,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使教学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显然,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活动,体现了人文取向。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鲜明特征。
数学活动的设计应注意几点:
1、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只关注掌握知识结论,更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发生过程的理解。因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不应急于把结论告诉学生,而应当为学生创设思维活动的机会,特别是有利于求异思维发展的教学环境。重视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过程”中来,并在“过程”中享受到比较充分的思想和行为自由,获得比较宽广的活动空间,为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最基本的条件。
2、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在设计中,要运用多种方式、途径和策略,引发和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参与,多给学生自我设计、自我操作及交流评价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自由表达思想与情感的机会。
3、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的有效形式,它有利于扩大参与面,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和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
通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从中弥补了很多不足,我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之中,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设计07-21
数学教学设计12-20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1-08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06-17
数学教学设计集锦04-01
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07-23
数学教学设计反思05-20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3-29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12-09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