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12 11:16:0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能力,以及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找准单位1,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确定单位1

  1.铅笔的支数是钢笔的 倍. 2.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 .

  3.白兔只数的 是黑兔. 4.红花朵数的` 相当于黄花.

  (二)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 .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

  1.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2.分析题意并列式解答.

  二、讲授新课

  (一)将复习题改成例1

  例1.小营村有棉田45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 ,全村的耕地面积是多少公顷?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抓住哪句话来分析?

  3.引导学生用线段图来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4.比较复习题与例1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5.教师提问:

  (1)棉田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 ,谁是单位1?

  (2)如果要求全村耕地面积的 是多少,应该怎样列式?(全村耕地面积 ).

  (3)全村耕地面积的 就是谁的面积?(就是棉田的面积)

  解:设全村耕地面积是 公顷.

  答:全村耕地面积是75公顷.

  6.教师提问:应怎样进行检验?你还能用别的方法来解答吗?

  (1)把 代入原方程,左边 ,右边是45,左边=右边,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公顷)

  (根据棉田面积和 是已知的,全村耕地面积是未知的,根据分数除法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应该用除法计算.)

  (二)练习

  果园里有桃树560棵,占果树总数的 .果园里一共有果树多少棵?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画图并分析数量关系

  3.列式解答

  解1:设一共有果树 棵.

  答:一共有果树640棵.

  解1: (棵)

  (三)教学例2

  例2.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格的 .一件上衣多少钱?

  1.教师提问

  (1)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

  (2)有几个量相比较,应把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2.引导学生说出线段图应怎样画?上衣价格的

  3.分析:上衣价格的 就是谁的价钱?(是裤子的价钱)谁能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上衣的单价 =裤子的单价)

  4.让学生独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并加强个别辅导.

  解:设一件上衣 元.

  答:一件上衣 元.

  5.怎样直接用算术方法求出上衣的单价?

  (元)

  6.比较一下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相同点:都要根据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来列式.

  不同点:算术解法是按照分数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而方程解法则要先设未知数,再按照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三、巩固练习

  (一)一个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 ,正好是160米,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提问:谁是单位1?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是什么?怎样列式?

  (米)

  (二)幼儿园买来 千克水果糖,是买来的牛奶糖的 ,买来牛奶糖多少千克?

  (三)新风小学去年植树320棵,相当于今年植树棵数的 .今年、去年共植树多少棵?

  1.课件演示:

  2.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的方法.这类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时分几步?

  五、课后作业

  (一)一桶水,用去它的 ,正好是15千克.这桶水重多少千克?

  (二)王新买了一本书和一枝钢笔.书的价格是4元,正好是钢笔价格的 .钢笔价格是多少元?

  (三)一种小汽车的最快速度是每小时行140千米,相当于一种超音速飞机速度的 .这种超音速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三节

  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三单元49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比的应用》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实际生活、现实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等知识后,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将平均分与不平均分份数的知识联系和应用起来,使学生完全能找到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教师只起到启发,点拨和深化引导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情景导入

  (出示课件)

  六年级共有38人,其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7:12,男,生是女生的人数的,女生是男生的人数,男生是全班人数的,女生是全班人数的xxx。

  【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2、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哪些数学信息?请你读一读。(课件图片出示)

  (1)地球上的淡水含量与地球上水总量的比为3:100。

  (2)安利洗涤剂与水的正常比是1:8。

  (3)我们喝的'鲜橙多中橙汁与水的比是1:9。

  (5) 妈妈做米饭时米与水的比是1:3。

  (5)一种咖啡奶,咖啡和奶的比为2:9

  3、生活中平均分配的问题:

  学校把种植42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两个班,怎样分配才合理?

  4、李明与黄华合办股份制食品有限公司,李明出资20万元,黄华出资30万元,两年后盈利150万元,怎样分配利润才合理?

  师板书:按比例分配

  【设计意图】学生能从三个例题中体会平均分配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学习 自主探索

  (一)理解比例分配的意义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二)学习例2:(出示例2):

  某种清洁剂是浓缩液和水按1:4的体积比配置的。现有一瓶500毫升的这种清洁剂,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1、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 学生尝试:请同学在练习本上尝试解答一下,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生汇报:不同做法的两名同学到前面板演,并要求板演的学生说出这样解答的道理

  解法1:总份数 1+4=5 解法2 :总份数 1+4=5 每份是500÷5=100(毫升) 浓缩液有 500×1/5=100(毫升)

  浓缩液有100×1=100(毫升) 水 有 500×4/5=400(毫升)水有 100×4=400(毫升)

  答:浓缩液有100毫升,水有400毫升。

  4、 提问:这两名学生解答的是否正确,要求学生说出每步求的是什么

  5、比一比: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与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可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总结:

  方法1是按平均分的份数进行计算的:先算出每份的体积,再分别算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

  方法2是按分数的意义进行计算的:先找出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分别算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

  6、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提问后老师总结:把计算出来的浓缩液的体积加上水的体积是否等于500;也可以把计算结果去比,看是否是1:4。

  强调:检验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他能告诉我们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能帮助我们养成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三)老师总结并强调计算方法:首先看清题里的条件给的是哪几个量的比再看题中给的量是否是这几个量的和,而后在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四)质疑问难

  四、巩固新知 反馈练习,

  (1)填空:

  1)把20根小棒按2:3的比例分成两堆,一堆( )根,另一堆( )根。

  2) 把20根小棒按1:3的比例分成两堆,一堆( )根,另一堆( )根。

  (2)六(1)班要举行联欢会,班委决定买12千克水果,据调查,爱吃苹果的同学人数和爱吃梨的人数的比2∶1。请你算一算,苹果和梨分别买多少千克

  (3)生活中的问题

  李明与黄华合办股份制食品有限公司,李明出资20万元,黄华出资30万元,两年后盈利150万元,怎样分配利润才合理?

  要求:独立完成,请学生口头说,教师板演,并说清“比”是怎么得来的。

  【设计意图】此题为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个变式,解答开始上课时的疑问。引导学生找出部分量的比。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2)一种什锦糖是由奶糖、水果糖和酥糖按照2︰5︰3混合成的。要配制这样的什锦糖500千克,需要奶糖、水果糖和酥糖各多少千克?

  五、谈收获,课堂总结。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3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应用题(教材第137页总复习第8~10题,教材第140页练习三十四第12一15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正确地分析应用题中数量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具体的题目,既能按照一般的分析思路进行解答,又能根据题里已知条件间的特殊数量关系,选用简便方法解答,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基本数量关系的训练

  平均每小时行的路程=()÷时间

  两地距离○()=相遇时间

  实际产量○()=计划产量

  提前的天数=()○()

  二、复习应用题一般的解题步骤

  1.说一说解答应用题一般的.解题步骤。

  2.补上问题再解答:

  (1)小龙有三盒彩色粉笔,共72支,又买了两盒,?

  学生可能补的问题:

  ①现在小龙共有多少支彩色粉笔?

  ②又买了多少支彩色粉笔?

  把问题补充完整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列综合算式计算,教师指名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并说出算式,教师板书。第①题有两种解法,教师要给予肯定。②题是①题的一部分。

  (2)两地相距330千米。甲车每小时行3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4千米。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

  学生可能补的问题:

  ①开出后几小时两车相遇?

  ②相遇时两车各行多少千米?

  ③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少行多少千米?

  ④开出后2.5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⑤如果甲车先开出1小时后,乙车才开出,还要几小时相遇?

  让学生自己分析,逐题解答,可引导画线段图理解。

  3.改题。

  把上题改成已知相遇时间求两地距离的问题。

  学生编题,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口述数量关系,并列式,集体讲评。(略)

  教师小结:解答应用题可根据四个解题步骤,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对稍复杂的问题可以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解答。做完题要认真检验答案,如有列式错误,必须订正。

  三、练习

  教材第140页练习三十四第12~15题。

  作业辅导

  1.吉阳乡原计划18天挖一条是3600米的水渠,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挖40米,实际提前几天挖完这条水渠?

  2.建筑工地要运走一堆土,原计划每天运240车,30天可以运完。现在要提前15天运完,每天要运多少车?

  3.某水利专业队,15人3天可以修水渠135米,照这样计算,增加5人再修6天一共可修水渠多少米?

  4.某电视机厂四月份(30天)计划生产电视机1080台,实际头7天就生产了420台。照这样计算:(1)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2)全月可以超产多少台?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4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教材、学生、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等的课前整合过程。它是教师完成教学计划,取得教学成果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步骤。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习惯和能力,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辅资料,掌握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和应用方法,然后用教学方法论、信息论、系统论和教育传播理论,全面规划和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基本方案,用以指导和规范教学活动。

  随着教育技术装备的日益发展,以电了计算机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大量介入课堂教学,参与教学设计,并逐步取代传统备课方式,使教学设计日趋科学,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那么,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究竟给课堂教学设计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它与传统备课相比,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以学生为轴心的全面整合

  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传统备课往往忽视了学生的问题,没有摆正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尤其是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方法、心理和能力的研究;没有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没有思考如何构建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交流机制,教师把自己摆在一个相对孤立的位置,只把知识信息的载体——教材作为教学的轴心来设计课堂教学。教师成了书本知识的传声筒,学生成了教师灌输书本知识的容器,教师备课也就成了纯粹查资料、抄教案,堆砌生题、偏题、怪题,以备灌输的简单活了。教师不仅把自己束缚在大纲教材上,而且把学生的视野也限制在自己备课的范围之内,整个教学设计模式千篇一律,繁冗而陈旧,令人望而生厌。

  现代教育技术既是一种物质技术,又是一种观念技术,是现代教育观念和先进教育媒体的统一,是现代教育思想在教育技术上的直接体现。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的。那么,现代教学设汁运转的轴心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即是素质教育观,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服务于学生学习,有利于教师教学,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教学设计中,对大纲和教辅材的研究,对教学媒体的选择和组合运用,对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和能力,而不能脱离学生这一轴心而我行我素。那么,教学设计的核心支点是什么呢?仍然是学生。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必须思考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教案给谁看,写来为谁服务的,是写自己怎么教,还是写学生怎么学等;二是应用哪些教学媒体来促进师生合作,达到教学过程的和谐;三是师生运用媒体的共同指向是什么,应该达到何种目的等。

  总之,教学设计绝非教师与教材的简单结合,也不是教师与媒体的简单组合,而是以学生为轴心的教师、教材、辅材、教学媒体,在一定时空中的最优整合。它具有容量大、密度高、最科学、最优化的特点。

  二、以电教为手段的系统策略

  在教学内容处理上,传统备课侧重对单个知识和单篇课文的条块分割,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重难点,而把教学媒体排斥在课堂教学内容之外,也就是说没有把对教学媒体的选择和组合运用纳入教学设计的范围,因此使整个教学内容的设计显得孤立、单薄,无法形成完整的系统。

  现代教育技术介入教学设计之后,教师视野更加开阔了。教师跳出了教材知识的.圈子,能够从更高层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结合教学对象和教学媒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选择系统的教学策略。例如,过去用传统手段难以讲清的抽象内容,是教学难点,现在用计算机演示,可使之具体、生动、形象,那它就不是难点了。就单个知识看是重点,但纳入知识体系之后,或许是非重点。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成果。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处理知识信息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并随时与信息系统整合,从而确立单个知识或课文的重难点,以避免知识遗漏或重复教学,从而增加教学的信度和效度。

  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是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教学思想在教学策略方面对教师备课提出的新的要求。因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前提。传统备课的不合理性就在于把知识孤立起来,割裂其内容联系,忽视了知识的前后影响,更没有突出知识的生长点,因而在学生头脑中无法形成知识网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现代教学设计就是要把知识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发挥教学设计的系统功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以导学为环节的人机共振

  教学设计除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之外,必须考虑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师生与媒体之间的和谐。这便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传统备课在这方面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其侧重点在于教师如何去“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更没有考虑如何运用媒体去促进师生的合作,把教学设计片面看作是“备课”,只解决如何上好一堂课的问题。当然这是与传统教育思想一脉相承的。在视学生为客体的前提下,教师只能选择“填鸭式”灌输方法,以实现“填”和“灌”的目的,当然也就是不用考虑师生和谐,人机合作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介入课堂教学后,教师首先必须思考,自己如何通过现代教学媒体去点拨、启发、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健康和谐地发展;必须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掌握和运用教学媒体开展人机对话,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等。这里当然还包括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如何强化学生注意,如何启发学生质疑思考,如何组织学生讨论等,这系列活动都必须让现代教学媒体有所作为,尽可能到达人机合作,人机共振。

  这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运用电教媒体来建立一个良好的导学机制。它包括媒体运用的可行性问题,媒体介入的适宜性问题和师生与媒体的整合性问题。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美国《教育周刊》指出:电脑进入课堂与教师受过专门电脑训练至关重要。电脑在完全没有受过训练的教师手里则会误人子弟。目前在我国中小学出现了机灌代替人灌,或者人机共灌的现象令人十分担忧。因此教师设计教学时必须了解各类媒体的优势,尤其是组合气势,还要联系所教学科的特点,使媒体能发挥其优化作用。其次要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媒体的介入契机,即在什么时空、情境和知识出现程序中介入哪种媒体更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外要知道教学媒体是教育技术的硬件,不能自发地发挥作用。它必须和人的主观能力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人一机—人”的智能整合,架起师与生、导与学的信息桥梁,让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交互共振、互相升华的境界。这就是现代课堂教学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四、以图表为过程的课程演示

  前面已经提到,传统备课采用的是一种陈旧的表达模式,条项繁杂,文字冗长,这是因为传统备课是用文字对教学过程进行直接描述的。整个教案表述十分呆板,不可以任意切换和颠倒,教条味极浓。其缺陷之一,它不能当堂演示。它只是教师唱“独角戏”的台本,对学生来说是秘而不宣的,不是教学民主的产物,与现代课程导学观格格不入。其缺陷之二,它不具备层次性。整个教案铁板一块,只能对准某一层次的学生教学。无法满足多种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益,与素质教育要求差距很大。其缺陷之三,它有较大的盲目性。因为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是大纲和教材,而不是学生,教与学无法通过过程演示达到默契和沟通,造成教与学的严重脱节,无法保证教学的可靠性。

  现代教育技术介人教学设计后,它把繁冗的文字表述,变为简单的符号语言,将教学过程变成了简洁明晰的流程图,通过幻灯片或投影仪,将整个教学活动演示出来,使教学双方一目了然地把握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既利于教和学,又利于师生围绕教学信息,利用教学媒体进行沟通和交流,打破了传统教案笼罩在学生头上那种神秘色彩。首先,图表的简约化,把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包括师生活动、媒体运作、信息流通、知识生长等,以极其简单的图表展现出来,一见可知。其次,流程动态化,尽管传统备课也用到图表,但它仅是个别知识点的图示,而不具备连续的动态演示过程,教学流程图借助于幻灯或投影仪将动态课堂活动全方位连续不断演示出来,使学生清楚看到知识生成和师生合作的全过程。第三,过程的回溯性,教学流程虽然是时间和流程表述,但又不局限于时间,它可以借助媒体回溯,对重难点部分加以强化和补充,或再认识,不会因此而影响教学过程的表述,这便是它的灵活性。第四,反馈的及时性。教学流程集中反映了师生活动,展示了构架在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渠道,教师与学生却可以以最快速度提取教学信息资源,了解对方对信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发出自己的需求信号,及时得到对方的回答,这样,对教学的调控十分有利。总之,课堂教学流程图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物,它使课堂教学设计走出了传统模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使教学设计向现代化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3.继续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4.理解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56×2+56=78×4-22=45÷(3+2×6)=

  168-17×4=100-100÷5×3=(100-100÷5)×3=

  2.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x2”,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

  二、探究新知

  1.改复习题为例5.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面出曲线.)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

  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

  要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

  启发学生:“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

  (1)四年级栽树多少棵?

  56×2=112(棵)

  (2)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56+112=168(棵)

  (3)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6.反馈练习:第19页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应用题: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

  三、巩固发展

  1.学校里有柳树36棵,松树比柳树少12棵,杨树的棵树等于松树和柳树总棵数的4倍.有杨树多少棵?(同桌互相说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后独立完成)

  2.狮子可以活40年,大象活的年数是狮子的2倍,海龟活的年数比大象活的年数的2倍还多20年.海龟能活多少年(先画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第一: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

  第二:进一步明确: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

  第三: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止用一次.

  五、布置作业:练习五第2题

  应用题:学校组织数学比赛.五年级参加60人,四年级参加45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画图并计算)

  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6

  20xx年8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多媒体培训活动。在本次学习中通过刘红强、郭军礼、罗永刚、马记刚和马相军老师的耐心讲解和演示,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多媒体的特征,理解了教学设计的过程,学习了课件制作的方法及技巧,提升了多媒体应用的能力。

  在培训中各位教师运用了我们教学生的方法:小组合作法,六个人一组,选出水平高的为组长,在学习过程中一起研习多媒体的作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采取自学、讲解、练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采取点名、点组等提问方式,根据问题回答情况及作业上交情况进行个人和小组评价,极大的调动了个人和小组学习的极积性和主动性。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需要我们积极参与。

  通过刘红强老师的讲解,使我对教学资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它是为师生有效开展教学提供帮助的各种可利用的条件。最宝贵的资源是思维方式,最重要的资源是学生的'大脑,最生动形象的资源是多媒体资源,最容易复制和传播的资源是数字化资源。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不仅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以后能更好的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特感谢讲解教师在百忙之中给予我们的讲解。希望以后,多进行这样的培训。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分数连除和乘除复合应用题”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前面学过的分数乘除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数连除应用题和乘除复合应用题,所以在设计复习导入部分作了全面的练习和知识点的概括。本节课的重点是:找准题中的单位“1”和数量关系。难点是:掌握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明确数量关系。

  在设计“授新课”部分,为了避免学生觉得枯燥,我谈话引入本校情况,并对两道例题做了更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注意到适当的“引”和“放”,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计算是次,分析列式是主,所以在设计“练兵场1、2”时,我做了明确要求,男生做1题,女生做2题,这样学生实际完成了1道题,但在同桌互查和集体订正的过程中就自然列出了另一题的算式。

  巩固练习阶段,我分成了两个层次,一是基础练习。设计时题目要求只列式不计算,是为了达到节时高效的目的。二是变式和拓展练习。题目中只有1个单位“1”,目的在于和前面的题目和解法形成对比,使学生养成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好习惯。

  小结时,师引导学生说内容,说方法,并强调喜欢哪种用哪种,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课后“优化算法”。当然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教学目标:1、掌握分数连除应用题和乘除复合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与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解答相关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找准每一步的单位“1”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找准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天天练。(课件示题,指名口答)

  渗透个别算式的知识点。

  2、“看谁先找到题中的单位‘‘1‘‘。”指名口答

  3、分析分率句,口头列式解答。

  教师小结:题目中已知了分率和单位“1”的量,求分率的对应量要用乘法计算;题目中已知了分率和分率的对应量,求单位“1”的量,要用除法计算。

  4、谈话引入新课。

  东华小学的校园文化生活是丰富的,我们学校也不错。课前老师还对我校部分兴趣小组的人数情况作了了解,来一起看。(指名读题)

  问:在这道题中,有几个单位“1”?这两个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其中一个类型。(板书课题)

  二、新授课

  1、教学例4。

  1.)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我们还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生说画法,师画线段图。

  3.)师引导,学生确定每一步的算法。

  师小结:刚才我们用连除的方法解答了题目中有两个单位“1”并且都未知时,求其中一个单位“1”的量的这类问题。

  4.)你愿意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吗?(指名板演)

  2、完成“练兵场1”中的题目。(要求男生做第1题,女生做第2题,然后同桌交换检查,最后集体订正。)

  更让老师感兴趣的是:我校舞蹈队人数、英语组人数及我班学生总数三者有个巧合。想知道吗?

  3、教学例5。

  1.)出示例题,齐读题目。

  2.)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3.)我们怎样用线段图来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师引导学生完成线段图。

  4.)师引导,学生确定每一步的算法。

  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乘除混合计算的方法解答了题目中有两个单位“1”并且一个已知,一个未知时,求其中未知的一个单位“1”的量的这类问题。

  5.)谁还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道题?(指名板演)

  4、完成“练兵场1”中的题目。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要求先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

  下面几道题和前面的稍稍有点不同,敢挑战吗?

  2、变式练习。

  3、拓展练习。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题目中含有两个单位“1”的应用题,解答这类题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算术方法的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计算,还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的2、3、6题。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和节约爱储蓄的好习惯。

  内容分析

  1、 重点:使学生明确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难点: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做含意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利息计算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学生上网去查寻或向父母了解有关的储蓄知识;

  2、银行定期存款凭条;3

  教学课件

  教学策略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学会搜集整理资料

  教学模式

  导入 依提纲自学 小组交流自学体会 师生补充说明

  教学程序

  一、启发谈话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每个月的工资都做什么用了吗?剩下的暂时不用的钱呢?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那么怎样计算存款的利息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问题。(板书课题:利息) 学生自由谈。 检查学生课前的调查情况。

  二、自学教材 领悟新知

  三、小组讨论 解决疑难

  四、排疑解难 学后测查

  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自学提纲,独立自学教材38——39页的内容。屏幕显示自学提纲:

  1、存款的意义

  2、存款的种类和形式

  3、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义

  4、存款的利息计算公式

  5、小丽整存整取的年利率为2.25%,年利率2.25%的含义

  6、利息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教师巡回指导,并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把重点的地方画下来。师:大家在自学过程中都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也可能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学提纲把自己自学所获得的知识及遇到的问题带到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解决。若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暂时保留。(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倾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及解决办法。理解有误的与同学们商讨解决。使学生从悟中学。)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小组讨论中遇到的疑难发现的新问题,师生共学生自己读书。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画。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生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解疑的能力。培养学生会读书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

  同商量,研究解决。(也可利用学生上网查找的资料来共同解决)

  师: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看屏幕小红1999年10月1日在银行定期存了200元钱,如果存整存整取二年期的年利率是7.92 % ,到20xx年10月1日小红一共能得到多少元? (读题,给学生思考时间,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上前板演,其他人在练习本做)

  1、拿出存款凭条,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指导学生填写并算出你将获得的利息。(选几个放展示台展示)

  师:你还知道存款的哪些知识或常识?

  1、基本练:选择题 (略)

  2、提高练:应用题 (略)

  3、思考题 (略)

  依自学提纲进行总结复习,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做。学生观察。学生自己填。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学生自由说。 资料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自学情况。锻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锻炼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利息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00×7.92%×2×(1-20%)+200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9

  美丽的盘子《美丽的盘子》是一节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创意的形式,又注意活动的目的。因此,在对盘子的种类、历史、特点等的了解上,我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冲击学生的视觉。美术本身就是一门视觉艺术,从图片的`欣赏中明确盘子不仅是餐具还是美化我们生活环境的装饰品。在传统文化中得到熏陶,意识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做盘子,装饰盘子,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摸盘子”“闻盘子”的环节,通过让学生自身体验自然过渡到让学生了解盘子的作用,盘子的制作材料方面,接下来又通过一系列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认识不同形状的盘子,拓宽学生视野。在第三部分我示范了如何将平面盘子变成立体盘子,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制作不同形状的立体盘子。接下来我又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古代盘子,各种艺术、手绘盘,引导学生欣赏盘子上的花纹、图案,接着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图案装饰中对称与均衡式的设计规律。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同桌两人合作画盘子的过程中,为了合作而合作,没有做到真正的全员参与,导致一小部分学生在同桌绘画时无所事事。

  第二,没有很好地研读教本,了解一年级学生自身的美术素养积累,过分注重图案设计的程式化,学生既没有真正了解图案装饰的对称与均衡式,还束缚了孩子的创作想象能力,导致孩子们绘画时间不够,作品效果大打折扣。

  在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琢磨教学语言,注重教学仪态,却往往忽视了学生本身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出现教师讲得苦口婆心,学生却茫然的情况,在备课时,我们不仅要备自己,更要备学生,这是我在这届公开课中得到的收获!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0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语文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找准整合点,才能充分运用信息资源上出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实现教学最优化。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语文课中的运用,我们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实施过程中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应该如何减少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过度依赖;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回归“语文味”,而不是“技术味”;如何才能在网络环境教学当中真正发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让他们成为形式上的“参与者”,实质上的“旁观者”等等。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如何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这需要我们首先从思想上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让技术为人服务,而不是让人被技术牵着鼻子走。其次,需要在语文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从情境设置、突破重难点、学练结合、拓展延伸等环节上寻找两者的最佳整合点,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任何时候都应为了语文课的教学而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而不应该是为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应是有目的的,它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组织需要。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是要将信息技术看作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语文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要达到“整合”的目标,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首先要清楚课程教学的目的、需求,以及信息技术的自身特点,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这堂课的学习效果,能使学生完成哪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能做到却效果不佳的学习任务,然后才能决定用整合模式进行教学。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如:20xx人教版试用修订本第二册的一篇课文——《敬畏生命》,写的是作者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见到树不断飘送白色纤维——种子的情景,及由此洞察到的生命的来之不易和为了延续生命所做出的无私的奉献。课文的主题是歌颂生命的,而题目“敬畏生命”这个概念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用意,体会“敬畏生命”的含义,我就采用了生物学科,思想品德学科中有关生命知识的内容进行了多学科的`整合教学,并用信息技术制作成了一个以《敬畏生命》为主题的个人网站,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入网站学习,这样就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

  2.信息技术应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上的具体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在学习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如,在网络课《敬畏生命》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这个学习难点,设计需要学生上网查看人的生命形成的过程。这不仅能解决本文的学习难点,也从生物学角度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在本课教学设计的“拓展”部分,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应“敬畏生命”,需要让学生上网查看一些有关学生**的新闻材料,看后,让学生在留言板上用最简洁的话输入自己的感想——自己应该如何对待生命,方便大家讨论。这两部分内容,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就无法更快、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内容。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要求,和其他课程整合一样: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在《敬畏生命》一课中,我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首先是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情况,思考并讨论写作思路,再对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点拨,讨论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在多学科整合方面。借助互联网上生物学科中有关生命形成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生命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互联网上一些学生**的新闻资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珍视生命、热爱生命。再次,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网上获取知识信息的意识。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学生学到了语文课知识,也有了上网查寻语文方面的知识信息的意识。更有了网上也可获取其它知识信息的意识。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新型的教学模式,均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所以,我设计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课,都是教师进行引导、点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探究、发展、创造的过程。如:《秋魂》(初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十四课)的教学设计中,利用多媒体,将秋天的肃杀、凄凉及文中所描写、歌颂的“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均用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从视觉角度去体会作者笔下秋之美,再适当配以舒缓的音乐——钢琴曲《秋日私语》,让学生朗读这篇散文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只需在欣赏和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理解文中的“秋魂”,再引导学生学会诠释自己心目中的“秋魂”,甚至是“春魂”、“夏魂”,乃至“冬魂”。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协同工作的精神。同样,在现代学习中,尤其是一些高级认知场合(例如复杂问题的解决、作品评价等)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而网络环境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在《敬畏生命》一课中,关于作者的情况,我先展示网上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快速阅读,并抓住主要信息点,再让学生在留言板上输入自己所掌握的作者的关键信息,用大屏幕把留言全部展示后,学生讨论谁输入的信息最重要;然后,教师点评。学习完课文内容后,我又让学生上网查看一些学生**的新闻材料;一段时间后,教师让学生在留言板上用最简洁的话输入自己看后的感想,自己应该如何对待生命。教师进行联网让学生开展讨论。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去思考,并得出该如何对待生命的结论。这种讨论正是协作式的学习。这样的协作学习不但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得出应掌握的关键内容。又能了解、掌握更多的思想和知识。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1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应用文写作的概念、作用、分类知识。

  2、 掌握应用文的语言。

  二、 教学重点:

  掌握应用文各类固定词汇和句子。

  三、 教学难点:

  应用文写作中正确用词用句。

  四、 教学时数:

  1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应用文的含义:

  1、概念:

  应用文是指人民群众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解决社会各种事务时,经常使用的、具有惯有格式的文体。它与人们的关系最为直接,使用频率也最高。

  2、应用文写作作用:

  由于丰富多彩的社会交往、复杂精细的社会生产和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要求人们掌握与之相适应的.多种应用文体的写作,因此应用文体的种类也日益繁多,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同时在人类社会实践中,文秘工作的作用也日益重要,而文秘工作的中心工作就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使信息尽快的产生社会效益,完成这项工作的工具当然要靠应用写作,所以应用写作将对人们的工作效率和信息传播的价值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掌握各类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就成为文秘人员一项最重要的基本技能。

  (二)应用文的特点:

  1、实用性:有无实用价值是应用文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明显特征。

  2、真实性:具有真实广泛的内容,是应用文的生命。这是它的显著特点。

  3、对象明确:由于应用文中的每一个文种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所以对于确定的作者和读者来说是非写不可、非读不可的,否则将贻误工作。

  4、格式固定:其目的是为了清晰醒目,便于使用,便于即时处理,充分发挥应用文的社会功能。

  5、时效性:要求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快写、快办、快发,不允许任何拖延,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6、简明性:应用文要求简洁明了、干净利索,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必须字斟句酌,连标点符号也要准确无误。所以应用文具有朴素平实的语言风格。

  (三)应用文的作用:

  1、宣传、贯彻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

  2、加强联系和团结,组织社会生产和协调人际关系

  3、总结交流经验,提高工作效率

  4、积累和提供历史材料

  (五)应用文的语言:

  应用文中有一些固定的文言词汇和句子,体现其准确性、简明性。

  1、分类:

  称谓用语、经办用语、引叙用语、期请用语、表态用语、征询期复用语、综述过渡用语、结尾用语

  2、称谓用语:我、本、你、贵、该

  (1)自称:本、我、敝

  如“本厂”、“我校”、“敝公司”等。

  (2)称对方:你、贵

  如“你局”、“贵公司”等。

  (3)称他方:该

  如“该同学”、“该生”、“该同志”、“该厂”,其中“敝”是谦称,“贵”是尊称,其他上下

  级通用。

  3、经办用语:经,业经

  表示经办工作处理过程已结束,表明处理时间和经过情况。

  如:(1)经召集有关班委讨论,

  (2)上述各款,业经董事会批准

  4、引叙用语:前接、近接、顷接、悉、收悉,敬悉等。

  引叙来文时的用语:

  (1)近接贵公司来函

  (2)你厂关于××问题请示悉(收悉)

  (3)来函敬悉

  5、期请用语:表示期望、请求

  如:“即请照办。希即遵照、请、拟请、希望”等。

  例:(1)以上各点,即请查照。

  (2)现将《规定》发给你们,希即遵照(执行)

  (3)请(希)即按有关规定办理。

  6、表态用语:

  有“照办、同意、不同意、可行、不可”等。

  例:“对××问题,同意按来文意见办理。”

  7、征询、期复用语:

  征询用语:当否,妥否,是否可行,可否等。

  期复用语:请批示,请核示,请回复,请指示等。

  例:“上述报告,如无不当,请批示。”“上述处理意见,如无不当,请批转执行。”

  8、综述过渡用语:有“为此对此、综上所述”等

  一般用在前文末或后文开头,起过渡作用。

  例:(1)“对此,特提出下列意见”

  (2)“为此,必须重申”

  (3)“综上所述,要求””

  9、结尾用语:

  指一般函件或公文的结尾处用语,如:“为要,为盼,为何、特此通知(通报)”等。

  例:(1)“望给予接待为何(为惑)”

  (2)“请拨冗函复为盼”

  (3)“务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执行为要”

  (六)应用文的句式:

  1、句中介词结构较多。

  如:“有关问题”、“关于通知”、“根据文件”、“为了,特制定本计划”

  2、句式多为叙述句和祈使句,不同感叹句和反问句。

  3、修辞方法几乎不用。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税的含义.

  2.理解算理,使学生学会计算定期存款的利息.

  3.初步掌握去银行存钱的本领.

  教学重点

  1.储蓄知识相关概念的建立.

  2.一年以上定期存款利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年利率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过年开心吗?过年时最开心的事是什么?你们是如何处理压岁钱的呢?

  教师:压岁钱除了一部分消费外,剩下的存入银行,这样做利国利民.

  二、新授教学

  (一)建立相关储蓄知识概念.

  1.建立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税的概念.

  (1)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储蓄的知识.

  (2)教师板书: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2.出示一年期存单.

  (1)仔细观察,从这张存单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2)我想知道到期后银行应付我多少利息?应如何计算?

  3.出示二年期存单.

  (1)这张存单和第一张有什么不同之处?

  (2)你有什么疑问?(利率为什么不一样?)

  教师总结:存期越长,国家就可以利用它进行更长期的投资,从而获得更高的利益,所以利息就高.

  4.出示国家最新公布的定期存款年利率表.

  (1)你发现表头写的是什么?

  怎么理解什么是年利率呢?

  你能结合表里的数据给同学们解释一下吗?

  (2)小组汇报.

  (3)那什么是年利率呢?

  (二)相关计算

  张华把400元钱存入银行,存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是2.88%.到期时张华可得税后利息多少元?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多少元?

  1.帮助张华填写存单.

  2.到期后,取钱时能都拿到吗?为什么?

  教师介绍:自1999年11月1日起,为了平衡收入,帮助低收入者和下岗职工,国家开始征收利息税,利率为20%.(进行税收教育)

  3.算一算应缴多少税?

  4.实际,到期后可以取回多少钱?

  (三)总结

  请你说一说如何计算利息?

  三、课堂练习

  1.小华今年1月1日把积攒的零用钱5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准备到期后把利息

  捐赠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如果年利率按10.98%计算,到明年1月1日小华可以捐赠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2.赵华前年10月1日把800元存入银行,定期2年.如果年利率按11.7%计算,到今年10月1日取出时,他可以取出本金和税后利息共多少元钱?下列列式正确的是:

  (1)80011.7%

  (2)80011.7%2

  (3)800(1+11.7%)

  (4)800+80011.7%2(1-20%)

  3.王老师两年前把800元钱存入银行,到期后共取出987.2元.问两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多少?

  四、巩固提高

  (一)填写一张存款单.

  1.预测你今年将得到多少压岁钱?你将如何处理?

  2.以小组为单位,填写一张存单,并算一算到期后能取回多少钱?

  (二)都存1000元,甲先存一年定期,到期后连本带息又存了一年定期;乙直接存了二年定期.到期后,甲、乙两人各说自己取回的本息多.你认为谁取回的本息多?为什么?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小华20xx年1月1日把积攒的200元钱存入银行,存整存整取一年.准备到期后把税后利息捐赠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如果年利率按2.25%计算,到期时小华可以捐赠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2.六年级一班20xx年1月1日在银行存了活期储蓄280元,如果年利率是0.99%,存满半年时,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多少元?

  3.王洪买了1500元的国家建设债券,定期3年,如果年利率是2.89%到期时他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3

  【教材解读】

  自读:例5教学面积公式的应用。求出学生最熟悉的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小,并用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去测量课桌的面积。

  做一做,用学生身上的尺子来测量长度,进而求出教室的面积。(反思:知道了这样做,要再深入问:为什么要这样做?)

  细读:例5的编排意图与前面“做一做”的编排意图基本相同。在计算数学书封面面积后,又安排利用计算结果估计桌面面积的活动,一方面体现了上面计算的价值;另一方面提示,可用自己熟悉的物品面积作为“非标准”的面积单位,估计其他面积,从而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与能力。

  “做一做”利用学生自己的“步长”作为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估测教室面积。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用自己随身携带的“标尺”,随时随地地认识更多的事物,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与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公式的含义;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公式的计算;

  【教学流程】

  一、面积公式的复习

  1.出示:练习十五的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

  如果满铺是这样的 如果半铺又是怎样的 你会选择铺吗?

  2.完成练习第2题

  出示:两个信息,学生提出问题?

  二、教学例5

  1.出示题目

  读题计算

  468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呢?

  我们熟悉的数学书封面是500平方厘米,估计一下我们的课桌面积大约有多少?

  师:你是怎么估测的'呢?

  小结:我们可以用尺子量出长和宽计算出桌面面积的大小;但当没有尺子时,可以用已知的数学书封面面积来测量桌面面积。

  2.做一做

  如果没有尺子,如何测量我们教室的面积呢?

  生预:用课本面积;

  生预:用课桌面积;

  生预:用身上的尺子。(脚步的“尺子”)

  小结:用自己随身携带的“标尺”,随时随地地认识更多的事物。

  3.目测实物面积和测量计算面积

  黑板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地面方格的面积。

  猜测 依据 测量。

  三、巩固练习

  1.练习第7题,面积和周长(练习本上)

  2.第9题,知道周长,如何求面积?

  3.第8题,选择。1.全部的面积;2.正方形的面积;3.剩下的面积

  四、拓展题

  练习第10题:面积减去后,面积相等,周长变了。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49页~51页的内容,练习十三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3、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问:我班男女生人数各是多少?你能根据我班男女生人数用比的知识和分数的知识来说一句话吗?

  学生汇报: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2、口答

  (1)把6 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2)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3)六一班参加午餐的有60人,六二班有50人。现在午餐部把110 个平均分给这两个班,你认为合理吗?你认为怎样分合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能平均分配,刚才你们说的按人数的比去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的应用,也可以说是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指出: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

  二、讲授新课

  出示例2:某种清洁剂是浓缩液和水按1:4的体积比配置的。现有一瓶500毫升的这种清洁剂,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读题后,问1:4什么意思?浓缩液的体积占这瓶清洁剂的几分之几?水的体积占这瓶清洁剂的几分之几?

  你会怎样做这道题?

  提问:多找学生说说,要求说出每步算出来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

  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提问后老师总结:把计算出来的浓缩液的体积加上水的.体积是否等于500;也可以把计算结果去比,看是否是1:4。

  强调:检验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他能告诉我们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能帮助我们养成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老师总结并强调计算方法 :首先看清题里的条件 给的是哪几个量的比 再看题中给的量是否是这几个量的和 ,而后在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三、出示练习题(49页 做一做)

  (1)某妇产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之比是51:50。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有多少人?

  (2)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 读题后,学生独立做,二人板演

  老师集体订正,要求说出每步算出的是什么。

  拓展练习

  怎样分配最合理?(有的说平均分,有的说按出资多少去分)

  2.本期彩票小张出资200元,小王出资300元。小李出资400元,他们三人各应分得奖金多少元?

  四、布置作业:练习十二1—4题

  五、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解法

  1、每份是 500÷5=100(毫升)

  浓缩液有 100×1=100(毫升)

  水有 100×4=400(毫升)

  解法

  2、总份数?1+4=5? 浓缩液有:500×1/5=100(毫升)

  水有: 500×4/5=400 (毫升)

  答:浓缩液有100毫升,水有400毫升

  六、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是十一册教材的内容,与前面学的比的知识,尤其是分数应用题密切相关。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基础,这节课想顺利的进行真的很难。因此在教学前面的知识的时候,我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因此在进行本节课的时候就会水道渠成。

  一、情境引入,切入课题:

  好的课题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

  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创设了分桔子的情景。教师提出问题,那该怎么分比较合理?学生很快说出了最好根据人数比来分。根据题目当中所提供的比,让学生估计一下,哪个班级会分的多,说出你估算的根据。这位后面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讨论、交流、真正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教师都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自交流合作,然后再观察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三、体现了教师是教材创造者的理念。

  在如何使用教材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摒弃过去那种“教教科书”的传统思想,充分挖掘新课知识点,整合课堂内容,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实现“用教科书教”。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例题,将此例题先后做了三次改变,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各种类型全部展示出来。同时在比较中使学生认识到解决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关键。打破了学生解题的模式,因此做每一道题目的时候,都必须认认真真地思考,分析。真真正正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做法,让学生充分实践体验,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为新课铺垫。

  1、小朋友们,喜欢去麦当劳、肯德基吗?吃过薯条、汉堡包吗?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哪里看看有哪些好吃的东西,好不好?

  3、多媒体出示即时练习,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文具的用处可大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有哪些文具?

  2、原来你们有这么多的文具呀!袋鼠妈妈听了可真羡慕呀!于是她决定要在森林里开一家文具店,让小动物们和小朋友一样,都能买到各种各样的'文具。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3、出示课题:文具店。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1、出示教学目标,了解今天的学习任务。

  2、了解图意,获取信息。

  (1)我们一起看看小动物们都买了什么文具呢?

  小兔买了一支笔,花了2元钱。

  大灰狼买了一个文具盒。

  小牛买了3支铅笔。

  (2)们说得真不错,除了这些以外,你还知道什么?

  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

  3、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1)你真是一个认真观察的好孩子!现在大灰狼想考考大家,你们知道他们买文具花了多少钱吗?请小朋友在组里互相说一说,然后完成书上的“填一填”。

  (2)学生分组交流,解决问题。

  (3)师生共同探讨: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理由。

  (4)小朋友说得真好!大灰狼和小牛为你们喝彩。谁和他们一样棒,也来说一说。

  (5)小朋友们说得太好了!香蕉和小鸡想请你们来帮它们解决问题,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6)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4、画一画。

  同学们通过了大灰狼和小牛的考验,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请小朋友完成课本48页“画一画”。

  (1)学生独立思考。

  (2)让学生用学画一画。

  (3)指名回答。

  (4)你会用什么是什么的几倍说一句话吗?

  5、经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1)5的2倍是多少?

  (2)3的9倍是多少?

  (3)6的5倍是多少?

  (4)4的8倍是多少?

  三、巩固应用,拓展创新。

  1、练一练1、2。

  (1)袋鼠妈妈看见小朋友这么聪明,也带来了四个问题想考考大家,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

  (2)学生独立完成,师生交流。

  2、练一练3。

  (1)小朋友们,喜欢去旅游吗?

  (2)你们去旅游都离不开什么交通工具?

  (3)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3辆车,你能说出是什么车吗?

  (4)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5)你知道大客车上有多少位乘客吗?小轿车上呢?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也可以用小棒或圆摆一摆。

  四、评价体验。

  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不仅解决了小动物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且最难的思考题都没有难住你们!现在,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文具店

  老黄牛花的6元钱 2×3=6(元)

  大灰狼花的8元钱 2×4=8(元)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2-11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05-01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优秀08-19

比例尺的应用优秀教学设计09-27

利用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06-07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04-20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03-06

比的应用的教学反思04-20

“分数应用题”教案设计11-20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15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