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望洞庭教学设计及意图

望洞庭教学设计及意图

时间:2024-10-16 08:26:3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望洞庭教学设计及意图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洞庭教学设计及意图,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洞庭教学设计及意图

望洞庭教学设计及意图1

  本节课是使学生能理解诗句,并能体会出本诗所描绘的景色,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洞庭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欣赏孟浩然的《望洞庭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神奇的五彩池,奇伟无比的石林,如诗如画的山峡,水平如镜的西湖。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定格一张月夜下的洞庭湖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4、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相机正音。

  3、再读,边读边思考,看看能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借助字典,也可与同桌讨论。

  4、理解诗句:

  ⑴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

  (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

  (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给生配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⑵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洞庭湖与君山图)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吟诵并背诵。

  ⑶体会意境: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像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说意境。

  三、拓展延伸

  1、欣赏孟浩然的《望洞庭湖》:

  望洞庭湖(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洞庭湖不同的意境。

  四、总结

  师: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五、作业

  想像《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望洞庭教学设计及意图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安排】

  一课时【教学准备】

  课件、古诗朗诵音频【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诗句接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诗句接龙”的小游戏,老师说诗的上半句,看谁能最快说出诗的下半句。有没有同学发现小游戏中这些诗句有哪些特点呢?(生:山水诗)

  2.揭题释题

  诗人游历了名山、名水之后,诗兴大发,歌颂祖国壮美的景色,于是写下了这些诗句,这就是山水诗,今天我们就跟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另一处山水之美吧。请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望洞庭,师指导书写“庭”,齐读诗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洞庭湖的美景吧!(ppt展示洞庭湖图片,介绍洞庭湖。)洞庭湖的景色如此之美,诗人站在远处遥望洞庭湖,他看到了哪些景物呢?他又由此联想到了什么了?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这首《望洞庭》。首先请大家自由读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字音指名读,师生评价,正音。

  3.读出节奏

  ⑴请大家自由练读,边读边试着在书上画画小斜线吧。指生读。

  ⑵指生读,评价。齐读。

  三、理解诗意

  1.交流方法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来说一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结合注释;联系插图;串联词意;发挥想象;反复读诗)

  2.自读自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来自学一下这首诗吧。

  (2)四个小组,把你理解的诗句意思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且和小组成员可以讨论一下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交流反馈

  请同学们按诗句的顺序,可以先读出诗句,然后说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了什么方法?

  4.齐读古诗

  三、感悟诗境

  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洞庭湖的美景,但是诗人却只用了精炼的语句,那么刘禹锡在《望洞庭》这首诗到底写了哪些景物,他又由此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读全诗,边读边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1.湖光秋月两相和

  师:谁来读读第一句。诗人看到了什么?(板书:湖月)师:那是怎样的湖光?怎样的秋月呢?

  出示图片:请你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你眼中的美景。(风平浪静,波光粼粼,水天一色……)

  师:一个“和”字表现出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和谐之美。(板书:和)师:来,我们一起读出这宁静和谐之美。2.潭面无风镜未磨师:在这湖光秋月宁静和谐的氛围中,诗人静静地凝望着洞庭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么呢?

  师:这里诗人把什么比作什么?(生答)诗人为什么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铜镜呢?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幅图,白天,阳光照在湖面上,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金光闪闪)此时,天上的白云,岸边的树木倒影是不是看得清清楚楚。

  师:再想想,夜晚,月光没有阳光那么亮,洒在湖面上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呢?(湖面看起来朦朦胧胧、迷迷蒙蒙。)

  师:这看起来朦朦胧胧的湖面能像一面镜子一样平滑吗?师:那这是一面什么样的铜镜呢?(未经打磨的铜镜)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未经打磨的铜镜是什么样子吧。(出示铜镜图片)没有打磨过的铜镜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模糊,朦胧)来,我们一起感受感受洞庭湖的朦胧美吧。(齐读)

  师:秋天的夜晚,湖面上波光粼粼,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湖水与月光相互映衬,显得非常和谐。湖上一点风都没有,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请把这美丽的景色一起读出来吧。(两句诗连起来,全班齐读)

  3.遥望洞庭山水翠

  师:在这朦胧的月色中,诗人眺望远处,还看见了什么景色呢?(生答)(板书:山水)

  师:这里的山水有什么特点?你能用诗中的哪个字眼来概括出来?(翠)师:在皎洁的银辉之下,山愈显青翠,水愈显清澈,山水相互映衬,浑然一体,这也是一种和谐之美。谁能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山水之美?(指名读,小组赛读。)

  4.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作者看到这样的山水又联想到了什么呢?(生答)师:你觉得这句诗妙在哪?(生答:……比作……)师:这是多么精妙绝伦的比喻啊,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诗人看到月光洒在湖面上,湖面波光粼粼,想到了……)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湖面集中到君山这一点,君山在这湖中就好像…)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是怎样一幅美景吧。(出示图片)师:诗人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像诗人一样放飞想象的翅膀。(板书:想象)

  师:诗人想象丰富,比喻恰当,写下这句诗,你感受到诗人对洞庭湖怀有一种怎样的感情呢?(喜爱、赞美)带着你的喜爱之情一起来读读这一句吧。师:诗人笔下的洞庭山水变成了精妙绝伦的工艺品,给人莫大的艺术享受,诗人可真浪漫啊!(女生读)

  师:精妙的比喻让人感受到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真不愧被称为“诗豪”。(男生读)

  师: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十分青翠,山水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让人爱不释手。一起读!(两句诗齐读)

  5.小结全诗

  师:在诗人刘禹锡眼里,八百里洞庭不过是案上杯盘而已,诗人举重若轻,自然淡泊,把人与景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这也是人与景的和谐之美啊。(板书:人景)

  师: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湖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底。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首山水小诗,感受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吧!(齐读)

  6.指名背诵。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刘禹锡的《望洞庭》,诗人把美丽的洞庭湖景描绘出来,让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其实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都慕名而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板书:望洞庭

  湖月观察

  和

  山水想象

  人景

望洞庭教学设计及意图3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难点:感悟诗的意境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在我国湖南省东南部,有一座美丽的湖泊------洞庭湖,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它的美丽景色。

  播放洞庭湖视频(师解说)

  唐代,洞庭湖不仅面积达到最广阔,号称“八百里洞庭”,而且诗歌也达到最繁荣。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交通十字架”的枢纽地位共同促进了唐代洞庭诗歌的繁荣。唐代洞庭诗人、诗歌数量的历史性突破提高了洞庭湖的地位。唐代洞庭诗歌体现了洞庭湖独特的地域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洞庭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刘禹锡的《望洞庭》

  二、学习新内容

  (一)释题

  1、师书写课题(先写一个望字,再写洞庭),学生边看,边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写

  2、生说一说学生边看,边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写

  3、师画出作者望洞庭湖所处的位置。二)、初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把古诗读得正确、流利。

  2、指名读古诗

  (三)、平长仄短读古诗

  1、介绍古诗的“平长仄短”

  平长仄短读古诗这种方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只是最近这一百年没有人再去使用它。我们现在说的声调中的一声和二声在古代叫平声,三声和四声在古代叫仄声。读古诗的时候,平声读的长,仄声读得短,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平长仄短。(学生齐读平长仄短)。用这种方法读古诗时,我们是两个两个字一短,每两个字看它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就读得长,是仄声就读得短。

  2、指导学生读“湖光“二字

  3、分句指导学生读(教师打手势)

  4、师配乐读

  5、生配乐读

  过渡:让我一起来欣赏古诗。

  (四)、欣赏古诗

  1欣赏“湖光秋月两相和”

  (1)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淡黄的.月光

  静静的湖水

  相互融和(师随

  机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勾画)

  (2)这幅图片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洞庭湖朦胧的景致

  (3)指导学生读诗句

  (4)指名读诗句

  (5)欣赏月光与湖水相互融和的古诗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赵嘏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李白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过渡:让我们一起欣赏刘禹锡笔下的洞庭湖面。

  2、欣赏“潭面无风竟未磨”

  (1)谈一谈感受到了什么

  潭面上没有一丝风,静得像一面未磨的铜镜。

  (2)出现对比图片,体会“镜未磨”

  感受洞庭湖淡雅、秀美的景色,(3)指导读诗句

  过渡:诗人站在高处(简笔画)遥望洞庭湖,看到了什么》

  3、欣赏“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说一说随作者看到了什么?

  湖面像一个白银盘,君山像一个秀美的青

  螺髻。(师随机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勾画)

  (2)谈一谈感受

  感爱到了洞庭湖的淡雅、恬静平和。

  (3)指导学生读古诗

  (4)指出“淡雅、恬静”即是刘禹锡山水诗的诗风。

  (5)欣赏刘禹锡的山水诗

  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刘禹锡

  “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刘禹锡

  4、指导学生读古诗

  过渡:如果你是刘禹锡,你们此时心情怎么样?

  5、学生说一说

  过渡:你们猜一猜,刘禹锡来这儿干什么?

  6、学生说一说

  过渡:刘禹锡不是来游山玩水的,此时,他正是在被贬途中。

  7、介绍刘禹锡的背景。

  过渡:谈一谈对刘禹锡的看法。

  乐观、向上。

  过渡:虽然刘禹锡仕途不顺,但它从不消尘,对生活的态度依然是那么积极、乐观,不愧为一代诗豪。

  8、出现〈秋词〉

  9、指名读〈秋词〉

  10、齐读古诗〈秋词〉

  (五)、摇头晃脑读古诗

  过渡:刘禹锡望着这美景,怡然自得,不禁摇头晃脑地读出了这首古诗。指导学生读古诗。

  过渡:刘禹锡沉浸于美景中,唱起了这首诗。

  (六)随心所欲唱古诗。指导学生唱古诗。

  三、拓展

  朗读有关洞庭湖的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岳阳楼

  李商隐

  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畅游于唐诗的美丽国度,欣赏诗豪刘禹锡笔下洞庭湖别样的美景。最后,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这首诗吧!

  五、作业

  默写古诗

【望洞庭教学设计及意图】相关文章:

望洞庭教学设计09-15

望洞庭教学设计06-11

《望岳》教学设计12-06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11-12

[推荐]《望岳》教学设计02-27

三年级语文望洞庭教学反思03-23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07-24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01-04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07-19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模板通用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