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7 11:14:4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品)《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

  2.学习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语言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

  3.正确领悟比喻、拟人修辞的使用及效果。

  4.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法。

  情感目标:

  5.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3.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1.领悟比喻、拟人修辞的使用及效果

  2.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感知、概括提炼、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肃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肃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和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其中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

  2.注音

  济(jǐ)南伦敦(dūn)一髻(jì)儿贮(zhù)蓄(xù)水藻(zǎo)着落(zháo)

  看(kān)护薄(báo)雪暖和(huo)镶(xiāng)澄清(chéng)宽敞(chǎng)

  露(lóu)出

  3.解词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温晴:温暖晴朗。

  安适:安静而舒适。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肌肤:肌肉和皮肤。出奇:特别,不寻常。

  秀气:清秀、小巧玲珑。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贮蓄:存放。澄清:本课指水清澈见底。

  空灵:美妙无穷无不可捉摸。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让学生注意其中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课文,教师点评。

  3.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说出理由。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写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课文。请你运用这种方法自读课文,找出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述。(温晴)

  (2)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山景、水色)

  划分段落:第一部分:(1)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细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色。(又分为二层)

  (第3段)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山景 (第4段)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第5段)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色 (第6段)绿、清、亮

  四、探究质疑

  1.第一自然段作者从什么角度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对比方式。总起全文,为下文的具体描写做铺垫。

  北平(大风)寒济南(无风声)暖

  伦敦(无日)暗济南(响晴)明宝地

  热带(日毒)热济南(温晴)温

  2.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赞誉“济南真算个宝地”。文章紧扣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3.“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没有风声不等于没有风,只是风小而已。如果改成“没有风”,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由此可见作者的用词是十分准确的。

  五、作业

  1.找出你认为美的句子,读一读,背一背。仔细品味,想想好在哪里。

  2.搜集描写冬天的语句至少一则,古诗词至少三句以上。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巧。

  2、能力目标:

  在阅读中分析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一草一木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设计理念】

  张扬师生个性,强调阅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审美情感──细致观察,热爱自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在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期间,他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分别是《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在《济南的秋天》这篇文章里他曾这样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瑞士是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被称为世界花园,夏日美景宜人,西湖山水更是名闻天下,作者却说济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想媲美,究竟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不遗余力的赞美它,热爱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体味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介绍文学常识:

  多媒体展示作者情况: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文创作。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本文写与1930到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

  2、指点学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读课文:

  学生点评朗读情况。

  3、把握全文结构:

  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

  写了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温晴。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的这一特点?具体是怎样应用的?

  对比手法。用北平对比济南,突出无风声的特点;用伦敦对比济南,突出响晴的特点;用热带对比济南,突出无毒日,温和的特点。

  接下来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济南冬天的呢?

  济南的山和济南的水。

  作者写了哪些情形下的山,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舒适的特点;薄雪覆盖下的山,小。太秀气的特点;城外远山,小水墨画的特点。

  济南的水有哪些特点?

  温,绿,清。

  4、结合课文结构分析本文的写景顺序:

  扣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里往外,由山到水描写景物。作者以自己的感受通过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扣紧“温晴”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全景,济南冬天的山,济南冬天的水。在写山景时,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再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最后写城外远山,在对山山水水的描写中充分体现了“温晴”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

  1、赏析下面这段话: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写山水之前,用拟人的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的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总体的印象。文章紧扣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既表现济南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而且其中一睡一晒一醒更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表达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体会文中这几个字的妙用: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

  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十分传神的照应了“暖和安适的睡着”。

  3、章描写山水冬景之美的段落中划出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你喜爱它的原因。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4、出示课件,展示济南冬天山水之美的图片,并配以适当文字描述,引导学生立体体会济南冬天之美。

  四、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问题,学生回答:

  1、给下列生字注音:

  暖和()宽敞()地毯()

  狭窄()髻()水藻()

  2、解释加粗词语在下列句中的意思:

  ⑴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⑵慈善的冬天。

  ⑶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

  ⑷那些小山太秀气。

  五、小结本课

  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语言优美生动,准确传神。

  六、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描述今年潍坊的第一场雪。

  【执教人反思】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动人,用词精练准确的写景抒情散文。老舍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因此准确生动的语言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学习这样一篇文章,在一课时内完成,只能由教师来根据实际选择侧重点。这节课是从整体结构着眼,从体味语言的角度来赏析,这样可以感受语言内容的精彩,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作者的语言美及文章的意境美。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学习目标均达成,重点突出,各环节的设计比较合理。

  导入部分,意在提起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文。通过描绘瑞士的夏景,西湖的春景,引起学生兴趣,究竟济南这样一个老城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能够如此吸引作者。

  主体部分,有两个重点,难点。一是对课文结构的把握。教师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同时把握课文结构,通过教师的点拨,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提炼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精巧的写景顺序。二是对课文语言的品味赏析。这里先由老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分析作者语言的生动准确。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教师的引导学会如何品位作者语言。然后教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划出喜欢的句子并赏析,教师给予恰当的点评,通过学生的自我赏析及教师点评的使所有学生都能体会文章语言之美,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深入体会分析了文章语言。在这里,比较重要的是教师的点评,必须能够对学生的赏析予以概括评价,同时也要向学生展示该段语言的内蕴,教师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及应变能力。我觉得,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这节课,课堂气氛是民主自由的,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语调,为学生营造一种优美温暖的氛围,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体味课文,真正有所收获。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走形式,学生便展示给我们精彩的回答,并得到热烈的掌声,整节课效率较高。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教师创设的课堂氛围虽然优美舒缓,但缺乏课堂高潮,如果能够使学生的情绪更高的调动起来,再活跃一些会更好。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解决生字词。

  (二)三分钟演讲。

  1、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2、作者简介。

  3、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天气、山景、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1)温晴。

  (2)对比:

  北平(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堂上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完成课后练习二。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十)布置作业 :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

  2、巩固生字生词。

  五、说课精要。

  未学之前首先背诵,此做法很好地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写作及语言的积累。其次解决课文采用先总后分法,易于总体把握。

  第二课时: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学习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8、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9、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五)堂上练习:

  1、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2、写完交流。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4

  一、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文章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来构思,角度独特,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

  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2. 学情分析

  对于老舍,孩子们已经学习了他的作品《猫》,对他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虽然说老舍对于孩子们来说不算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对于作家本身知之甚少,所以通过本课学习,让孩子们对老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本课就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启迪智慧。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温晴”、“响晴”“设若”、“水墨画”、“贮蓄”、“空灵”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

  5.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4.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5.教学难点:

  1)、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2)、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老舍的资料。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都经历过冬天,那么,石家庄的冬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总之,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事物自然导入,给学生以亲切自然之感,同时教师也点到了济南的冬天与一般的北方冬天有不同之处,给学生以提示。

  二、验收预习第一项,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出示预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2)了解文章大意,想想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3)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验收预习第一项。

  过程:4人小组学习中1号同学当小组长负责组织轮读课文,互相倾听,汇集预习中读音、生字词问题,并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负责记录在预习本中。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3、教师出示整理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2号同学负责,在小组中读正确。

  4、检查词语能否读正确。3号同学读词语。

  5、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6、检查课文朗读情况。4号同学在小组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小组学习的主要形式验收学生的认读情况,小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能在团队中负责,都有任务,锻炼、培养了每个学生的能力。

  三、验收预习第二项,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

  1、 默读课文,然后试着想一想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济南的冬天——温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这在教学大纲中对高年级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四、再读课文,感受。

  1、教师设置情景导入,让孩子们想象济南的冬天的画面。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冬天的?

  预设: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3、配乐创设情境,朗读体会济南冬天的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之后,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让学生交流的过程更加整合,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有更热烈,有更多的感受与同伴分享。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和作者一起分享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谁来说一说,文章围绕“济南的冬天”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回顾全篇,尽快让学生走进文本,为后面赏析课文做好准备。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这个不同寻常的“冬天”,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围绕中心话题,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学生赏析济南山、水

  接着作者又写了济南的山、水,现在请四组同学的代表分别上台给我们介绍作者笔下的山水,其余同学把书合上,从画中,从同学的复述中感受济南的山、水。

  1、第一张图片:阳光下山景图。

  请第一组学生代表上台根据图片复述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

  教师提问:济南阳光下小山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下学生回答。

  板书:阳光下的小山:温晴

  2、第二张图片:薄雪后山景图。

  请第二组学生代表上台根据图片复述第三自然段内容。

  教师指导背诵:根据学生复述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指导背诵。

  提问:济南小雪的小山有什么特点?

  板书:小雪后的小山:秀气

  3、第三张图片:城外远望山景图、冒着热气的绿水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问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

  三、深入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小组交流中心话题。

  课文处处流露着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热爱。现在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用心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

  预设点: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③“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④雪后山景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在实际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不定性的说到某一部分。教师深入学生回答,与之展开深入对话,有机结合在一起。

  设计意图:以一个问题,统领全课。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

  二、回顾全篇,拓展延伸。

  1、向生活延展。

  教师引导: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

  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教师作综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全篇,由文本向生活延展,将语文打开。

  ①推荐阅读:《沁园春.雪》

  三、作业。

  1、背诵整篇文章。

  2、学了本文之后,你的感想是什么?记录下今天的收获。可以采用诗歌、文字配画等形式。

  3、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向书的世界引领,激励着学生种下自己心中生命之花的种子。

  四、板书设计

  12 济南的冬天

  课后检测: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济南()绿萍()

  宽敞()澄清()

  二、看拼音,写汉字。

  bì

  1、小明一()上眼睛,就会想起那位可怜的老奶奶。

  chǎng

  2、你应该向大家()开心扉,这样你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关爱。

  jǐ

  3、他的老家是山东省()南。

  三、填空:

  1、《济南的冬天》作者是(),原名(),字()( )人。(地点)

  2、《济南的冬天》中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

  3、老舍用饱含深情的笔,从( )( )几个方面来描写了济南的冬天。

  四、读句子,想一想表现了济南冬天怎样的特点,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多角度体现济南的冬天独特的美。

  2、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重点

  理清脉络,了解济南冬天的总特点和描写的角度。

  三、 教学难点

  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用一句话描述冬天给你留下的印象,如:

  冬天狂风呼啸,一条条树枝就像一条条狂舞的皮鞭在空中抽打着。

  然而在老舍的笔下,冬天却富有别具一格的温馨舒适之美。

  (二)简介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中文讲师, 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山东也被成为他的“第二故乡”。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

  (三)整体感知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写风景不妨写点实物,写出诗情画意。

  老舍《谈叙述与描写》

  (四)精读片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思考:

  本段抓住哪些景物,从什么角度,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了精细的描绘?雪后的小山总的特点是什么?选取喜爱的语句品味语言的妙处。

  明确:景物:矮松、黄草、薄雪等;

  角度:色彩(青黑 银白 暗黄 粉色)

  顺序:自上而下(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特点:秀气,暗呼段首的'“妙”字,体现“温晴”特点。

  写作特点:

  1.善用比喻和拟人,准确而恰到好处,给人美感。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注意色调对比,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

  (五)拓展阅读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赏析语言特点。

  (六)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四世同堂》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2.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

  3.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切入角度:观察、理解并表现景物之美。

  教学程序:

  一、 导入。

  老待在磨坪,让人总有几分厌倦。今天,雪霁天晴,我想跟同学们一道,“走出岩口河,走出南津关”,到山东省省会济南去作一趟免费旅游,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大家可有兴趣?

  (板书:济南的冬天 老舍)

  二、 品读。

  1. 穿过漫长的时空隧道,刹那间,我们已到达目的地。让我们首先对济南来个“走马观花”,以便捞个大致印象。(范读首段,提醒同学们抓主要语言信息。板书:宝地)

  2. 我们大老员地跑到山东济南,仅仅这么惊鸿一瞥就回去,大家甘心吗?既然是专为游山玩水而来,那我们就不妨先不紧不慢地来看看济南的山。(板书:山)

  请大家美美地读,细细地品,品出二、三段中所写的山的特点。

  ⑴一圈小山——温暖、慈善(比喻、拟人)

  ⑵ 雪后小山——害羞、秀气(比喻、拟人)

  3. 济南号称“泉城”,我们到了这儿,只看山,不看水,那恐怕要遗憾终生了。走,抓紧时间,抓住机遇,看水去!

  (板书:水)

  不知这儿的水,有哪些特色?

  冒热气、绿、澄清、空灵(比喻、拟人)

  请注意,这水边有一块石碑,碑上还刻有一首诗呢!嘿,这两句好妙!大家愿记下来吗?这两句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三、 疑读:自读,质疑。

  四、 小结、回顾。

  同学们,济南虽好,不可久留。穿过时空隧道,我们眨眼间又回到了磨坪,安安稳稳地坐在了本班教室。

  现在,我作为磨坪中学广播室的特约记者,想采访几位同学:

  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看过冬天的济南,你打算如何评价?

  ⑵老舍先生为什么称济南是块宝地?

  五、 写作实践。

  其实啊,我们磨坪也是个山青水秀的风水宝地,尤其是冬天,景色迷人。大家有兴趣拿起自己的生花妙笔,描绘一番吗?相信你一定能移情入景,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

  济南的冬天教案2

  教学目标:

  1、领悟济南冬天特有的迷人之景,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是描写景色的方法。

  3、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模仿文中用比喻、拟人的写景手法写一种景物。

  教学重、难点:

  1、文中如何描绘景色。

  2、品味语言,仿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屏幕上现示一幅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自己家乡的位置,并说说印象中家乡的冬天。

  二整体把握,领略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初步领悟济南的美景。

  2、推荐朗读高手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象感受济南的冬天,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你印象中济南的冬天,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济南这个地方的特点。

  (温晴 温暖) (宝地)

  3、关上书本,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济南的冬天的哪些景物,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阳光 山雪 水天)

  4、如果你是一位导演,你想把济南冬天的美景介绍给世界人民,让别人也了解济南,并激起他们想到济南来领略一下冬天的美妙的想法。你通过什么景色来表现呢?你的镜头中会出现哪些画面呢?

  三、品味语言

  1、 比较朗读,体味文中语言的优美。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保准暖和。”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问:这两组句子中,每组中的第二句比第一句中少了什么?

  明确:第一句比第二句生动,第一句都体现出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作者融情于景中,都借助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2、 说说你喜欢那几句,喜欢共同几句的同学一起朗读。

  3、 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拓展仿写

  文中为我们展现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特点,我们通过课文感受到了济南冬天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生命和感情,请你模仿你喜欢的那几句也来写一种或一处你喜欢的景物,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将景物写活。(比喻、拟人)

  五、人文拓展

  济南自古有“泉城”之称,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景,然而近年来济南的泉水每年会有一段时间无水流出,今年的夏秋之交,济南出现了罕见的干旱,究其原因,是环境污染,地下水过量开采所制。我们怎样使济南回到过去的美景之中?

  六、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这篇文章作者老舍先生资料,尽可能地阅读一些先生的作品。

  板书设计:

  阳光 暖和

  山雪 秀气 宝地

  水天 清亮

  济南的冬天教案3

  教学目标:

  ⒈精读课文,体会景物描写中的感情

  ⒉赏析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一、导入。

  由作业导入:大家在《学习札记》上积累了许多生动美丽的语句,那我们今天就来交流一下,这些语句生动、美丽,它们到底美在哪里?

  二、小组讨论,完成课文第一段赏析(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老师引导、补充)

  ⒈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对比)

  ⒉你能具体说一说是怎样对比的吗?

  北平—刮风 伦敦—有雾 热带—有毒日

  济南—无风声 济南—无雾 济南—无毒日

  ⒊作者运用这一组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⒋师补充:作者之所以拿这三个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老舍25岁前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其生活6年,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领教了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两相比较,老舍不禁发自肺腑抒情道:“济南真算个宝地。”

  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三、研读赏析济南的山、水(教师出示问题组,引导学生研讨,师生合作共同完成)

  ⒈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是个什么样子的?你能闭上眼睛想出来吗?(把书面文字化为具体形象,从而体会作者描写的精妙)

  ⒉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冬天的山景,你能说一下是哪三个方面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方面,请谈一谈。

  A、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B、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C、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⒊在作者笔下,一切景物似乎都具有人的感情,下面两个句子,赋予景物什么样的感情?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这儿准保暖和。”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⒋课文中,作者仿佛带着读者去看,去想济南冬天的“温晴”[背诵]景象,你能脱离课本,想像一下“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的情景吗?[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次序]

  ⒌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你能举例说明吗?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你找出了多少,能和大家交流吗?

  [例]把济南的一圈小山比作“小摇篮”,赋予小山以慈母之情,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

  ⒍有人说作者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匠心独具,说一说你的观点?

  小结: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情景交融,语言准确,生动,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四、拓展延伸。

  同是山东省,我们胶州地区的冬天是个什么样子的?你能把你感受最深的说说吗?[注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五、体验反思。

  老舍先生住惯了多风的北京,并刚由多雾的伦敦回来,因而对济南的冬天的温晴感受格外深切,你到了某一个新的地方,是否有一些特点的感受?

  [举个例子说一说或者可以写在《读书札记》上]

  济南的冬天教案4

  课 题: 《济南的冬天》

  课 型: 新 课

  课 时:

  教学方法: 竞赛式活动课 教学媒体: 录音机 《春江花月夜》曲 幻灯机及胶片

  教学重难点:

  1、多角度的写景

  2、多种修辞的应用

  3、想象能力的培养

  设计思路:

  1、从课文客体的分析讨论中,使学生明确多角度写景的思维方法。

  2、从辞格的辨识中,使学生明确用什么语言格式表达自己的欣赏,传达自己感受。

  3、有了前两者为基础,学生有了想象的方法,也有了表达想象的方法。于是,以《春江花月夜》为学生想象的载体,满足学生想象及表达想象的欲望,检验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4、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引进交互,引进竞赛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刚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作者多角度地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春图?其中应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2、生答:……

  3、师:上一课时,我们初步学习了老舍先生的〈〈济南冬天〉〉,我们知道那里有温晴的天,慈爱温情的山,多姿娇美的雪,温柔多情的水。(板书)读之,直惹我们眷顾不舍,流连忘返。除了上一节课咱们欣赏的温晴的天,还有什么使我们如此迷恋这济南之冬的呢?作者是怎样(修辞)把一个活脱脱的济南之冬呈现给我们的呢?我们的具体感受又如何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第二自然段吧。

  二、品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阅读感知

  1、自由阅读第二段

  2、抽生阅读

  3、生评价阅读质量,教师计分。

  (二)研读深化

  1、教师设问:并用幻灯展示问

  A:作者用哪句话由一段文字过度到这一文段?

  B:作者在该文段中用了一个“奇”字,你认为这里的景致奇在哪里?

  C: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济南的“山”,有什么特征?

  D:作者在文段中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E:文段中,是否用到了想象或是联想?在哪些文句中有所体现?

  F:从小山和人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小山什么样的情致?

  2、生分语文学习小组讨论,准备抢答

  3,教师评价,计分并板书

  (三)谈感受绘美景

  1、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小山慈爱温情的特点已经历历在目,通过研读学习,我们请几位同学上台把你感受到的景象给我们描绘一下。

  2、生准备……

  3、分组描绘,教师评价计分。

  小结 小结内容及各学习小组的比分情况

  三、品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阅读感知

  1、接力阅读

  2、评价并计分

  研读深化

  1、教师设问(以灯片展示问题):

  A:文中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了”,请问妙在哪里?

  B:有哪些动词写出了小雪怎样的特点?

  C:段中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D:作者是如何处理多角度的?

  2、生讨论,准备抢答……

  3、生抢答,教师评价并计分。

  谈感受述美景

  1、师:享受了济南小雪景,我们请几个同学上台来,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2、生准备 ……

  3、生描述,师评价并计分

  小结

  教师作学习内容和竞赛两方面的小结。

  扩展发散应用

  1、师: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对于大自然的美好景象,绝不会无动于衷,于是,画家们拿起了自己的画笔;音乐家们连缀着自己心中的音符;雕刻家们操起了自己的刻刀;文学家驰骋在自己的思想里……这里的每一位艺术家都会无一例外地应用到一种能力,那就是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在坐的同学们,你想过成为一名艺术家吗,你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又如何呢?想展示你的风采吗?我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中国琵琶名曲《春江花月夜》,请各位伏案聆听,打开你思想的闸门,驰骋你的想象,把你头脑里的生动画面表述出来,可以是听到的,可以是看到的,可以是想到的,可以是感受到的……

  2、教师播放音乐,生伏案聆听……

  3、生描述,师评价并给相应的组别计分。

  总结该课时

  总结两方面的情况,一、学习内容。二、竞赛结果。给优秀学习小组最热烈的掌声,给暂时滞后的学习小组以鼓励。

  结束并布置作业

  1、自学课文余下内容,下节课展示自学结果。

  2、把听音乐后的感受写在作业本上,下一课时评出优秀篇章节,在班上张贴公布。

  反思:

  该课以竞赛为课堂组织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成功的欲望,以交互为核心实现了课堂以学生为文体的现代教学观。课中学生表现涌跃,努力地思考,积极地回答问题,尤其是在教师给出录音《春江花月夜》后提出描述感受后的课堂氛围,更是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要表达自己的看法。面对同学们的精彩描述,课中掌声不断。这不仅给了学生以美的享受,还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感受了成功,长此以往,他们会爱上语文的。

  我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在同学们,快乐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得以实现。他们懂得了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初步实践了表达自己感受的方法和手段。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个内容,我们给孩子们学习那些经典名篇,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写,学会名家名篇的写法。就这上点来说,我的这堂课是成功的。

  从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我们了解到春天不仅带来人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简介济南历史,参看《济南历史概述》一文。“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刘凤诰(清)“一面荷花三面柳,半城波浪半城春”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大明湖之春》

  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1) 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温晴)(用对比的手法描写)

  (2)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各段描写之间有何联系?

  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修辞在写景中的作用。

  (1) 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2)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3)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味这些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什么?妙:引出了下文对雪的光、色、态的描写,点出了雪景的秀丽和奇妙。卧:展现了一种安适悠闲的气氛,呼应前文“安适暖和”的感受。

  比较阅读,通过和《春》的比较,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春》有什么相同之处?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学生自由朗读《春》和《济南的冬天》中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断,再次体会大师笔法。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难点]: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发髻()镶嵌()水藻()贮蓄()

  澄清()绿萍()着落()薄雪()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贮蓄:

  空灵:

  二、自主探究

  (一)任务一:默读课文,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

  1、用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

  2、概括的说一说济南的山和水各有怎样的特点。

  (二)任务二:速度1、2段,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

  3、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5、精读第3—5段

  冬天的特色是雪,我们平时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什么角度来发现美、表现美的。

  (1)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参考:秀气。

  (2)作者如何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认识。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

  (3)从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出作者对于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6、“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四、拓展延伸

  1、本文多处运用比喻,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如:把小山比作“小摇蓝,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

  拟人的句子更多,明显的透露出作者的情怀。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既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而且给人以美感,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小组内合作交流,谈谈运用这些修辞的好处。

  五、达标检测

  1、填空题

  ①《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填空)

  2、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ù____立水zǎo____chéng____清宽chǎng____

  3、解释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②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5、“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塞外怀古

  [1]没有到过河西走廊的人总以为河西走廊这个地方怎样的荒凉,怎样的寒苦。到了河西走廊之后,便知道所谓荒凉寒苦并不如传闻之甚。但到了河西走廊靠近西域的`酒泉[①]以后,景象有点两样了,黄沙白草,风日惨淡,始有塞外之感。往北一望,荒野大漠,遥天无际。南天可不同了,祁连山像一道高墙,自东而西,连绵不断;不分冬夏,顶上常是积雪皑皑。人说西王母的家就在那里。远远望去,也真像有琼楼玉宇在其中隐约闪现。沿着公路的南边,可以看见无数的土堆子,有的延长好几里,有的是一个大墩子旁边连上几个小墩子。这种土堆子沿着酒泉以北的额济纳河往南,跟着疏勒河向西,以至于敦煌的南湖和西湖,几乎随处都是。这就是汉唐时代的边城和烽燧的遗址,有名的汉唐西部长城,就在这些地方。

  [2]我最近旅行戈壁的时候,曾在酒泉一座破败的墩子上了望。已经傍晚了。太阳在西边的地平线上还有簸箕那么大。血红带黄的光芒四面放射,周围的云彩都映成了橙黄色。一个人在墩子上朝着西面和北面遥远的天际看着看着,就随人冥想[注②]中去了。俨然如在汉唐当年,墩子下面那些土堆子都是一座一座的房子,也许是人家,也许是戍边将士的营房,房顶上正炊烟袅袅。放在外边的马群和羊群先后回来了。鸡鸣犬吠以及小儿喧笑的声音,嚷成一片。那座墩子也楼柱完好,雉堞无恙;几个烽哨正在上面聚精会神的望着西边和北边,希望有平安消息到来。一天一天的过去,一年一年的过去。这些人从少年转到中年,老年,也许就死在那里,埋在附近。但是他们从来不颓丧,也从来不堕入幻想。只凭着他们的结实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的斗争。敌人和自然败了,他们胜了,他们的西陲也固若金汤了。两千年,一千年的历史,像电光石火般一转眼过去了。这些人依然长埋地下,烽燧城堡也放弃了,荒废了;我也仍然清醒明白的站在废墩上面。西边的太阳还有一半在地平线上。但是这些废毁的烽燧城堡,照旧很英勇的迎着落日,放出黄色的光辉;西北风呼呼的怒吼,而它们依然静默无言,屹立不动。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

  注:①酒泉:与玉门、阳光、敦煌相邻,均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一带。②冥想:深沉的思考。

  (1)第[2]段中,作者站在墩子上“看着看着,就堕入冥想中去了。”作者“冥想”到了些什么?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作者“冥想”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2]段文末说,“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是什么引起作者如此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作这篇文章运用到了象征手法,作者是怎样运用象征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看到酒泉这地方“随处都是”汉唐时期的烽燧、废城等遗址时,有人突发奇想,觉得这都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尤其是在今天西部大开发的古丝绸路上。于是就在这里建起了酒泉汉唐历史文化遗址景区。

  现在,请你依据《塞外怀古》一文中相关的材料,为新建景区写一份“景区简介”,以供景区对外宣传和游客参观用。200—300字。

  提示:可以适当融合、补入文章以外的和你想象的相关内容。

  12、《济南的冬天》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略

  二、自主探究略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5、(1)参考:秀气。(2)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其他略

  四、拓展延伸略

  五、达标检测

  1、①老舍舒庆春舍予②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伫藻澄敞

  3、①晴朗无云,阳光刺眼;②空幽神奇,透明无色

  4、拟人拟人、比喻

  5、考查的是古诗词的迁移与运用能力。平时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有意的将它们进行归类。写雨的诗句如:小楼一夜听春雨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阑卧听风吹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6、第(1)题:戍边将士在边关的生活;戍边的情景;他们与敌人和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其实答案就在文中,只要加以分类概括即可。

  第(2)题:是戍边将士在保卫边疆中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斗争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引起作者深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此题揭示的其实就是文章的中心,精髓。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考虑才能有所收获。

  第(3)题:作者用西北的土墩子抗击风沙、屹立不动的特征来象征守边军士具有的坚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献身精神。(大意)象征手法常常是用一种事物来象征某类人或某种精神。

  (4)此题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答题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方位介绍;②景物介绍;③原文中未提及的外在相关内容的补入。对原文材料的再造运用是否充分、恰当给分,但不依顺序。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析精彩语言,体味优美意境。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有条理地描写景物和移步换景的手法。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精彩语言,体味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移步换景的描写景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展示大明湖、千佛山等济南特有风景,引用清代诗人刘凤诰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导入课题。

  二、检查预习。

  (一)夯实基础,展示多媒体让学生正确的读加点字的音,然后口头解释词语。

  ① 济南( ) 伦敦( ) 镶( ) 水藻( )贮蓄( ) 发髻( ) 澄清( ) 着落( ) 看护( )

  ②解词: 设若———

  水墨画———

  贮蓄———

  空灵———

  响晴———

  (二)学生展示自己所查阅的关于老舍的.生平及代表作品的资料。①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②师生交流:教师做重点补充,学生把重点记录。

  三、整体感知。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①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济南的冬天?

  ②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讨论解决,教师指导总结。

  四、美文细品。

  速读课文,利用圈点标注法画出你认为生动的句子,仔细体会,并说说你的理由。(从修辞手法、遣词造句、色彩、手法的虚实等方面着手)

  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五、移步换景的手法。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如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景,虚实结合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第三段,思考: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矮松、山尖、山色、薄雪。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然后告诉学生随着观察者观察点的不同,所写的景物也随着变化这就叫做“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六、反馈练习。

  假设你要给一个从没有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从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些精彩的片段,选取一个简略讲讲。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可以检验学生对文中重点段落的掌握情况。学生先在组内展示,然后每组推举出一名学生回答。

  七、布置作业。

  以《……秋天》为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要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抓住景物的特点,利用各种所学手法,用生动形象的笔墨进行描写。注意将景物写活,做到情景交融。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识记本文的生字词,了解本文的文学常识。

  2、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

  3、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

  4、积累本文的佳词妙句,达到熟能成诵

  学习重点与难点

  1、结合重点词句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

  2、学习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过程:

  一、回顾有关冬天的诗句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字______。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____________”。著名作品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戏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话剧《__________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1、脉络填空(※典型景物的典型特点)

  第一部分,(1段)济南冬天 的天气特点,具体:无 、无 、无 。

  第二部分,(2、3、4段)济南冬天的山景。

  一层;写阳光照耀下的山景。 特点: 二层:写雪后的山景。 特点: 三层:写城外远山。 特点:

  第三部分(5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特点

  2、文章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简要说明。

  二、【课堂研讨】

  1.听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标划生字词并掌握。

  (1)注音:济南()镶()水藻()贮蓄( )发髻()澄清( )着落() 看护( )

  (2)释义:响晴: 秀气:

  贮蓄: 澄清:

  空灵: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2.本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第一段的一个词语说明它的总体特征吗?

  3.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对景物进行描绘,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5.全文的.结束语和课文标题有怎样的联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三、细读课文,探究文意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主完成。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9、“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

  四、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读,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结合重点词句谈出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五、【学习反思】

  六、【教师批阅】

  时间: 等级或分数:

  七、【奖励记录】

  优胜学习小组: 优胜展示小组(个人): 优胜点评小组(个人):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 描写景物并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抓 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用案人自主创新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疑,激发兴趣

  朱自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 草长莺飞,百花争艳;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怎么样呢?他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上帝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

  二、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1.作家作品。

  (1)学生相互交流收集的材料。

  (2)(课件展示)

  老舍(18 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等,散文清新优美。

  2.关于济南。

  位于山东境内,南面为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有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他们都是“小山”,最高千佛山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其他地方的冬天气候截然不同,城内多泉水,号称“泉城”。

  3.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 生注意教师语感的把握。

  (课件展示冬景图)

  4.学生自由读。

  (1)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 件展示)

  响(xiǎng)晴 着(zhuó)落 宽敞(chǎng) 贮(zhù)蓄

  澄(chéng)清 髻(jì) 水藻(zǎo) 狭(xiá)窄 空灵

  (2)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朗读本文方法。如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读出喜爱之情等等。

  教师点拨:朗读课文时,脑海中要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5.学生展示读,可配乐。

  师生共同体会朗读的情感把握。

  三、整体把握,理清全文脉络

  教师提示阅读方法:粗读,把握基本内容;细读,理解主题,揣摩生动的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述的。

  1.学生默读,思考。

  (1)用一句话概述对全文的总体印象。(可从不同角度)。

  (2)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

  (3)文中具体描绘了那些景物?

  (4)作者对景物怎样描写?

  2.学生合作讨论上面问题。(师生共同总结)

  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个画面:阳光下的济南、雪后的山景、济南冬天的水。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进行体会。

  四、创新活动——当一当导游(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根据刚才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要给一个没有到过济南的人介绍济南冬天的特点,你准备怎样解说?请用自己的'语言整合济南冬天的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展示。

  3.全班展示,教师点评。

  五、小结

  1.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知。我们明确了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导游活动,加深了我们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与理解。

  2.再次细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断,揣摩、品味。

  第二课时

  一、赏析精彩片断

  1.再次听读课文,感悟语言的艺术,写法的精致。

  思考: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教师走入学生中指导。)

  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要熟读成诵。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2.品味语言,揣摩作者平实、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师示例:

  ①“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这一句用与老天爷商量的口气,说明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写法上是创设意境,于字里行间流露真情。

  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紧紧扣住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

  (2)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学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 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生合作完成。) (针对课文第1段。)

  ①开头的特点是什么?(把济南和北平、伦敦进行了对比。)

  ②运用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

  ③怎样抒 情?(通过对比,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教师点拨:作者之所以用北平、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国,生活了六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仅发自肺腑的抒情道:“济南真的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的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4)学生默读课文,认真体会以上对课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师小结。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致, 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可重点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方法:选词讲究;对比烘托;多用修 辞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虚实结合,联想抒情。)

  二、拓展延伸

  资料宝藏

  1.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2.相关知识

  北京娱乐信报 20xx年6月23日 :(十大文化偶像出炉) 时间: 6月6日 — 6月20日 参加人数:14万多人 一直以来争议很大的“二十世纪文化偶像评选活动”于 6月20日 正式揭晓,十大获选偶像名单出炉,老舍以25220票位居第五。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说的是,如果老舍不是自投太平湖自尽,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就将授予他。作为一名满族作家,老舍狂热地迷恋单弦、大鼓这些俗文化,他的小说深刻地反映了老北京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话剧《茶馆》更是戏剧史上的一块丰碑。

  3.《冬日絮语》(冯骥才)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了岁月。年是冬日中间的分界。有了这分界,便在年前感到岁月一天天变短,直到残剩无多!过了年忽然又有大把的日子,成了时光的富翁,一下子真的大有可为了。

  岁月是用时光来计算的。那么时光又在哪里?在钟表上,日历上,还是行走在窗前的阳光里?

  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镜框。节候变换着镜框里的风景。冬意最浓的那些天,屋里的热气和窗外的阳 光一起努力,将冻结玻璃上的冰雪融化;它总是先从中间化开,向四边蔓延。透过这美妙的冰洞,我发现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总有阴影遮翳,葱茏却幽暗。小树林又何曾有这般光明?我忽然对老人这个概念生了敬意。只有阅尽人生,脱净了生命年华的叶子,才会有眼前这小树林一般明彻。只有这彻底的通彻,才能有此无边的安宁。安宁不是安寐,而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世中为唯有创造者所拥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朋友送来一盆“香棒”,放在我的窗台上说:“看吧,多漂亮的大叶子!”

  这叶子像一只只绿色光亮的大手,伸出来,叫人欣赏。逆光中,它的叶筋舒展着舒畅又潇洒的线条。一种奇特的感觉出现了!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

  自从有了这盆“香棒”,我才发现我的书房竟有如此灿烂的阳光。它照进并充满每一片叶子和每一根叶梗,把它们变得像碧玉一样纯净、通亮、圣洁。我还看见绿色的汁液在通明的叶子里流动。这汁液就是血液。人的血液是鲜红的,植物的血液是碧绿的,心灵的血液是透明的,因为世界的纯洁来自于心灵的透明。但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纯洁,而整个世界却仍旧一片混沌呢?

  我还发现,这光亮的叶子并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为了证实阳光的明媚、阳光的魅力、阳光的神奇。任何事物都同时证实着另一个事物的存在。伟大的出现说明庸人的无所不在;分离愈远的情人,愈显示了他们的心丝毫没有分离;小人的恶言恶语不恰好表达你的高不可攀和无法企及吗?而骗子无法从你身上骗走的,正是你那无比珍贵的单纯。老人的生命愈来愈短,还是他生命的道路愈来愈长?生命的计量,在于它的长度,还是宽度与深度?

  冬日里, 太阳环绕地球的轨道变得又斜又低。夏天里,阳光的双足最多只是站在我的窗台上,现在却长驱直入,直射在我北面的墙壁上。一尊唐代的木佛一直伫立在阴影里沉思,此刻迎着一束光芒无声地微笑了。

  阳光还要充满我的世界,它化为闪闪烁烁的光雾,朝着四周的阴暗的地方浸染。阴影又执著又调皮,阳光照到哪里,它就立刻躲到光的背后。而愈是幽暗的地方,愈能看见被阳光照得晶晶发光的游动的尘埃。这令我十分迷惑:黑暗与光明的界限究竟在哪里?黑夜与晨曦的界限呢?来自于早醒的鸟第一声的啼吗……这叫声由于被晨露滋润而异样地清亮。

  但是,有一种光可以透入幽闭的暗处,那便是从音箱里散发出来的闪光的琴音。鲁宾斯坦的手不是在弹琴,而是在摸索你的心灵;他还用手思索,用手感应,

  用手触动色彩,用手试探生命世界最敏感的悟性……琴音是不同的亮色,它们像明明灭灭、强强弱弱的光束,散布在空间!那些旋律片断好似一些金色的鸟,扇着翅膀,飞进布满阴影的地方。有时,它会在一阵轰响里,关闭了整个地球上的灯或者创造出一个辉煌夺目的太阳。我便在一张寄给远方的失意朋友的新年贺卡上,写了一句话:

  你想得到的一切安慰都在音乐里。

  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

  盛夏里,有时乌云四合,那即将被峥嵘的云吞没的最后一块蓝天,好似天空的一个洞,无穷地深远。而现在整个天空全成了这样,在你头顶上无边无际地展开!空阔、高远、清澈、庄严!除去少有的飘雪的日子,大多数时间连一点点云丝也没有,鸟儿也不敢飞上去,这不仅由于它冷冽寥廓,而是因为它大得……大得叫你一仰起头就感到自己的渺小。只有在夜间,寒空中才有星星闪烁。这星星是宇宙间点灯的驿站。万古以来,是谁不停歇 地从一个驿站奔向下一个驿站?为谁送信?为了宇宙间 那一桩永恒的爱吗?

  我从大地注视着这冬天的脚步,看看它究竟怎样一步步、沿着哪个方向一直走到春天?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3.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时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的。对啊,北方的冬天总是给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印象。但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样的,没有呼啸的寒风,没有皑皑的白雪,那里有着无限的温暖,同学们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歌情感基调

  1.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速、感情等)。

  2.学生了解文章大概内容。(明确:从课文中能够感受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对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再次读课文,提问:

  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景物呈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明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作者通过对济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写来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

  2.作者是如何对冬天景物进行描写的?

  明确: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对济南的小山进行了描写“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小山周围的地理环境比喻成了“小摇篮”,将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护者”。通过比喻手法的运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温暖等一系列的描写,写出了周围的一圈小山特别可爱。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对“小雪”进行了描写。“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作者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写雪是“害羞的”并且“露出点粉色”,这些描写都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六自然段对济南的水进行了描写,冬天水不结冰,水里的水藻在晴天的时候也越来越绿,因为这些水是不忍冻上的,况且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作者通过描写使水富有了灵气,通过描写水藻及垂柳,进一步说明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3.作者通过对一系列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何种情感?

  明确: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老舍先生刚从伦敦回到祖国,到了济南,对济南冬天的“温晴”感受十分真切,当你到一个新的地点后是否有不同的感受?请谈谈你的感受并写下来。

  2.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课下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学会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因而重心在让学生学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准确找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课堂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尽可能地营造课堂气氛。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难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自主预习案】

  1、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词吧,通过努力,你能掌握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

  水zǎo( ) chéng( )清 宽chǎng ( ) 水藻( )

  狭窄 ( ) 宽敞 ( ) 贮蓄( ) 澄清( ) 济南( ) 镶上 ( ) 髻 ( ) 看护妇( )

  2、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选出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吗?( )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4、《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板书课题)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一)听读课文,感受济南美景

  请大家借着美妙的音乐,循着课文的范读录音,驰骋你丰富的想象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 想想,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如何?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吗? 温晴、慈善

  (二)美读课文,欣赏冬天美景

  1.浏览课文,想想作者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呢?这些景物又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以“济南冬天美,美在……”的句式为开头说一段话吗?

  比如:济南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惨淡的灰雾,没有毒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宝地。

  (学生自主探究)

  济南冬天美,美在阳光朗照下的小山温情可爱,像个小摇篮;美在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 远山素淡雅致,像幅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美,美在耀眼的雪光、娇艳的雪色、娇美的雪态,翠松白雪相映生色,蓝天白雪相映生辉,白雪黄草,相映成趣。它娇美、秀气,情态可掬。

  济南冬天美,美在小雪点染后的山色,树尖上顶着白雪,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上的白雪,好似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白 雪黄草组成彩色美景,又像是给山们穿上一件花衣,山腰上的雪被阳光斜射,好像害了羞,微露粉色。

  济南冬天美,美在清亮透绿的水,它冒着点儿热气,水藻更

  与碧蓝的晴交相辉映,像块蓝水晶,蕴蓄蓬勃生机,洋溢无限温情。

  济南冬天美,美在秀美的睡态,它“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美妙的理想境界!

  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三)悟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古人曰: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服务的。那么作者把济南冬天的山水写得如此之美,是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时,处处流露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直接抒发感情)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创造意境,流露深情) “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比较阅读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猜一猜:“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出自哪一部电视剧,那你知道大明湖在哪吗,它就坐落在山清水秀的泉城济南,济南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大明湖,还有哪些神奇,今天我们将带着这些疑问,一同走进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

  二、介绍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他的作品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地道的北京味儿,深受群众的喜欢。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提示:如朔风怒号、冰雪覆盖、寒冷、萧杀……

  2.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词“济南的冬天是一(个/张/块/…)________”

  提示:如一个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一张小水墨画、一块蓝水晶……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确济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这一点学生在文中可直接找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全文所写济南实际并非完全如此,这里面加入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进了作者特殊的感情。也就是说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四、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从风和阳光的角度,写出北平、伦敦、热带地区的特点,从而突出济南的温情。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第二段为过渡段,由阳光天气过渡到济南冬天的山水,是作者的想象,为一幅鸟瞰图,取其全景,勾其全貌。一晒一睡一唤一醒间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第三至五段,写了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山景。提问:分别是哪三种状态下的山景,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淡雅)

  第六自然段,绘水色,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既照应前文,又点了题。提问:济南冬天的水有何特点?

  提示:暖绿清亮是块蓝水晶

  比较“济南的冬天”和“冬天的济南”,两者是不是一回事,济南与冬天有何关系?

  提示:“济南的冬天”强调的是特定环境下的冬天,“冬天的济南”强调的是特定时令下的济南,济南与冬天完美搭配,相得益彰。

  一切景语皆情语,济南的冬天抒发了老舍先生一种怎样的情怀?

  提示:对济南的冬天和祖国美好河山的喜爱与赞美。

  五、布置作业

  以“故乡的秋”为主题,取一景,写一段话,200左右。可参考《春》《济南的冬天》的写景角度和写法。“秋日秋月、秋风秋雨、秋草秋花、秋叶秋鸟……”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天气:温情算个宝地

  山: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远山—————淡雅

  水:暖绿清亮

  冬天的济南:可爱似少女慈善似母亲空灵似水晶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来感知理解写景抒情散文的魅力。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浓浓的情味。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深圳的冬天姹紫嫣红、绿意盎然,济南的冬天又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大家打开课本。(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进入学习。

  1、环节一——字词

  师:首先,老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PPT1),认识它们的请举手。

  师小结:识记生字词是朗读的第一步。读大家常查工具书,走稳第一步。

  2、环节二——内容

  师:第一篇读通,第二篇读懂。(PPT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济南的冬天呢?

  师:那咱们就先去品品那最妙的小山吧!——品山

  请大家齐读第4段。

  3、环节三——品山

  师:山上山尖山坡山腰,果然各具特色,妙点纷呈。你认为哪一句最妙呢?请把它选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待会儿咱们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品得妙。时间三分钟,开始。(出示PPT3)。

  品句1,指导个人读出感情

  师:我们可以把重音放在哪里?语速可以稍微?语调可以多一点?

  读——两边的女生各读一次,看哪边最能读出“害羞的味道”?

  (老舍说:那些小山太秀气。老师说,这些女孩真害羞。)

  品句2,指导小组读出韵味

  读:大家都品出了山的`妙处,那咱们四组,一组读一遍,看哪组最能读出韵味?

  品句3,品析语言精美

  师:现在,我们不仅品出了小山的特点,还读出了修辞的妙处。老师有个疑问,能不能把这个“顶”字换成“戴”呢?

  完整齐读:品读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让我们完整地再读这一段。

  小结:看来,小雪不仅不能为济南的冬天增加寒意,反而平添情趣,更显温晴。那水呢?(出示PPT)请大家标出四个句子的序号,每个组选择一句你们最欣赏的,赏一赏读一读,待会儿咱们评出最佳朗读小组——赏水。

  4、环节四——赏水

  评比:大家能从不同角度赏出济南冬水之美,那哪一组读得最有韵味呢?

  过渡“宝地”:没有获奖的同学也不要灰心,朗读贵在以情带声。老舍先生在北京长大,21岁去伦敦大学任教,26岁回国,在山东任教7年,对济南有着深厚的情感,其实课文第一段就有一句话直接赞美了济南——“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是啊,正因为有了这别样温情的天气,才有了那秀气可爱的小山和那清亮暖人的泉水。难怪先生称之为“第二故乡”。——板画

  5、环节五——美读全文

  最后,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对故乡的依恋美美地朗读全文吧!我想邀请两位朗读较好的同学,男女生各一位,大家推荐下?好,全体同学,请打开朗读材料。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感谢大家,让我拥有这么美的享受。感谢老舍,写了这么美的文字。如果让我们描写自己的家乡,我们可以借鉴课文中哪些写法呢?(完成副板书:抓特点、细观察、用修辞……)

  那心动不如行动,现在就牛刀小试、笔下生花吧(PPT3):带着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向大家介绍《家乡的冬天》,形成200字以上的小文。

  四、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自然、热爱自然、感悟自然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3、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知道日本第一个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是谁吗?对,是川端康成。1969年的一天,日本的许多知名人士都在为川端康成庆祝他的成功,包括许多外国使节,只有一位瑞典大使走道川端康成面前没有说祝贺的话,而是说,“你知道吗,这次得奖的本不应该是你,是一位中国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这个奖项只颁给健在的作家。”大家想知道是谁吗?对,他就是我们的老舍先生。他的语言很独到洗练却又韵味无穷。老舍曾经在山东济南和青岛生活过,写出了大量的文章。现在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别样的“济南的冬天”吧。 (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作者简介: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老舍的资料

  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与〈春〉比较阅读)

  1、分段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如果用画来比喻《春》和《济南的冬天》,那么《春》象什么画?而《济南的冬天》又是一幅什么画?

  学生讨论体会明确:《春》象油画,象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诉说对春的喜爱赞美。而《济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画,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写法?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学生思考明确: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4、学生互相质疑问难,然后归纳本课所学内容。

  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自己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朗读体会对济南的冬天的的喜欢之情。

  教师小结:本文随着老舍先生欣赏了济南冬天的美欣赏了一幅幅水墨画,就象听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不愧是人民的语言艺术大师。课下希望同学们多读老舍的文章,再次体会老舍的语言独特之处。

  作业:

  基础作业:在摘抄本上摘抄优美的语句。

  拓展作业:课下搜集老舍的文章,阅读品味其语言特色

  预习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品味赏析“妙”在何处?

  重点品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体会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体会了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从总体上欣赏了一幅幅水墨画,这节课我们共同合作看看这些画“妙”在何处。

  研读赏析

  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学生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找出自己组喜欢的图来谈喜欢的理由)

  [明确]

  a.小山摇篮图——温静;雪后初晴图——秀美;空灵水晶图—一绿、活。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c.学生讨论找图谈感受。

  合作探究

  谈完感受后,每个小组就自己组喜欢的图来探究为什么写的好,写的妙?

  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把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或疑惑告知大家

  阳光朗照图

  1、小组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雪后初晴图

  1、小组朗读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学生抓住“妙” 字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这段文字为什么写雪后的山景这么“妙”?

  讨论并归纳:运用修辞。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雪后远山图

  小组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空灵水晶图

  小组读第5自然段,讨论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1、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2、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研读思考

  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最后满含深情的道出了“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虽没赞美济南,但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学生互相质疑问难,教师归纳本课所学。

  拓展延伸

  我们共同体会了《济南的冬天》的魅力所在,学习了写景方法,我们青岛的夏天最美,最有魅力的季节,能否抓住青岛的夏天的特征,来写〈青岛的夏〉。

  学生共同讨论青岛的夏天的特征,抓住最能体现青岛夏的特征的景物来写。

  教师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作业

  1、基础作业:“读一读,写一写”生字,注解中的词语。

  2、拓展作业:写青岛的夏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

  3、预习作业: 预习《秋天》,熟读,体会诗中的感情。

  课后记

  学生对《春》的印象很深,刚学完,正好借此热身,《春》象油画,象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诉说对春的喜爱赞美。而《济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画,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用《春》的方法来教冬天,也可以,要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其中之美。先在总体上把握文章,学生明白老舍先生画的是一幅画。先画山,有远景近景,有阳光朗照下的山,有薄雪覆盖的山,还有城外的远山。最后一幅空灵水晶图,把整个济南的景色都画出来了。让学生体会其美。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济南冬天的教学设计03-16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03-03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0-12

《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05-15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05-16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03-05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范文12-20

七年级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内容10-18

《济南的冬天》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