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方山子传》说课稿

《方山子传》说课稿

时间:2024-10-11 22:18:4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方山子传》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方山子传》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方山子传》说课稿

《方山子传》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方山子传》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的推荐篇目。

  《方山子传》这篇文章通过苏轼与方山子在岐亭的相遇,记叙了方山子的人生经历,通过对其人生经历的记叙,塑造了陈慥生动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赞赏,也借此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被贬黄州的无限感叹。在这篇文章前,已有本单元的四篇文章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从不同角度做了分析引导,对如何鉴赏形象学生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方山子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把前几课学到的知识进行强化。

  这篇文章是一篇传记文章,一般传记文章都是先介绍人物的姓名字号,籍贯,家世,性情,然后介绍其主要事迹,最后是对他的评价。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在结构上却打破了一般传记文的写法,做到腾挪转换,“文似看山不喜平”,巧妙布局,可以使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上获得有益的启发。

  二、说学情

  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在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上,较高一刚入校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对文言文内容的深层理解上,能力不强;对文言文的思考探究能力更差。

  本文篇幅不长,字词难度不大,又是一篇可读性较强的人物传记,因此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仅仅只是满足于对文章字词的理解,对文章的翻译,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习语文还提出了“通过阅读与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因此,还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对《方山子传》做深层次的理解思考。

  三、说目标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读懂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同时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课的特点,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宗”“异”“怒”、虚词“所以”“而”“傥”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在塑造形象和结构上的特点,获得写作上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强调学生通过人物言行来归纳人物形象,做到分析的有理有据

  2学会知人论世,分析文章写作目的

  情感与价值目标:

  1对文章中的思想倾向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教学重点:

  1对方山子形象的归纳概括

  2对方山子归隐的认识

  教学难点:知人论世,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

  四、说教法

  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包括“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在教法上主要采取

  1课前预习 2课内合作探究 3多媒体课件 4授课时间 一课时

  五、说教学过程

  1解题导入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是著名的河东狮吼的来历,是苏东坡写来形容龙丘先生惧内的。这位龙丘先生姓陈名慥字季常。这位龙丘先生还被苏东坡成为方山子,还专门为他写了一篇《方山子传》。但在《方山子传》中,陈慥是以隐士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反差太大了,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成为隐士呢?

  (设计依据:河东狮吼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成语,但它的出处,当事人却是人们所不甚明了的,一旦学生知道河东狮吼与方山子的关系,必定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后,提出以下问题

  ①大家在课前已经对本文进行了预习,大家按学习小组交流讨论自己对陈慥形象的归纳概括,回答时要求先找出相关语句并翻译,然后给出条理性回答,并推举出小组发言人

  (设计依据:这个问题难度不大,但是要按照时间顺序回答的有条理却不是人人能做到的,因此对学生强调了回答的条理性,回答问题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引起强调回答的有理有据,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训练。对学生字词的预习情况通过学生的回答一起检查,这个问题可以检查“宗”“驰骋”“遗像”“从”“怒”等实词和“之”“而”等词的掌握情况)

  ②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往学过的和做过的人物传记,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是什么,我们这篇传记文章与它们有什么不同,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同学们按照问题的顺序以此回答。

  (设计依据: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是对陈慥的形象塑造非常出色,这也与文章在结构上独辟蹊径,巧妙布局,经纬错落,秩序井然,颇具艺术匠心有关。但是不对学生指出来,学生一般不会注意到,但这种结构布局对学生的习作很有借鉴价值。因此通过问题的设计,由浅到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结构布局上的巧妙之处,对此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③请大家归纳一下这篇文章在塑造形象和结构布局上对我们写作上的启示。

  (设计依据:这篇文章在人物形象塑造和结构上对学生的记叙文写作都有借鉴价值,通过小结可以使学生在思想上有一个清晰地认识,有利于写作时借鉴)

  3合作探究

  ①请大家分小组讨论:方山子归隐的原因是什么?苏轼对此持什么态度?苏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回答时要有条理并推举小组发言人。

  (设计依据:对人物形象分析后,要进入对文章思想内容,写作原因的分析。前两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容易回答,第三个问题难度较大,学生回答时可能觉得无从下手,而设计这个问题,是体现学生回答关于文章的态度观点时要注意到作者的经历处境,有的放矢,同时带出对苏轼被贬黄州时的相关情况的介绍,突出二人在“不遇”上的相似之处。回答这个问题,还可以同时落实“阳狂”“污垢”“傥”等字词的理解)

  ②苏轼对方山子的人生选择持赞赏态度,他有没有做出与方山子一样的选择,为什么?

  (设计依据:苏轼的思想很复杂,儒释道思想都存在于他的思想之中。谪居黄州,是苏轼平生所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打击,他对现实有着强烈的不满情绪,在这样的心态下,他渴望摆脱尘世烦扰,去过潇洒隐逸的生活,所以他对方山子的人生选择持赞赏态度,这也是佛道思想在他身上的体现。但是在苏轼身上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所以当苏轼面对人生打击时,他可以用释道思想在精神上得到慰藉,但仍然不放弃积极入世,救世济民的人生理想。苏轼对方山子人生选择的赞赏不等于他也会走同样的道路,只是他此时心境的一种折射。同时补充苏轼离开黄州之后的人生历程和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一是让学生对苏轼的思想,人生态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遇到挫折打击,并不是只有归隐山林一条路可走。)

  ③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你是会作出像方山子一样的选择还是像苏轼一样的选择,为什么?

  (设计依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用现代观念来审视作品内容和思想倾向,对于现代中学生还是应该以积极向上的思想来引导,同时也应教会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不至于学完一篇文章就不加辨别的全盘接受,而这个问题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思考回答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4学习小结

  ①关于形象塑造和文章结构

  ②隐与不隐的人生取向

  5课后作业

  请大家课后搜集关于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相关内容。

  (设计依据:“隐士”文化中国自古有之,学生们也不算陌生,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六板书设计

  方山子

  少年 血气方刚 一身侠气

  成年 折节读书 立志用世

  晚年 归隐山林 怡然自得

  苏轼

  少年成名 才华横溢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

  不遇 共鸣

《方山子传》说课稿2

  何谓幸福?有人说,幸福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天性亲情;有人说,幸福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拳拳友情;也有人说,幸福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唯美爱情。可我想说,也许,活着,就是幸福。活着便能领略千百种滋味的幸福。

  对于每个人来说,属于他们的幸福都是各不相同,千姿百态的。对于辛勤工作,劳累忙碌的工作者来说,也许多放一两天的假期便是蜜般的幸福。对于孤独寂寞,风烛残年的老年人来说,也许家人陪伴,儿孙嬉闹便是一剂慰藉心灵的灵药。对于奋发向上,勤学好问的'高中生来说,也许一朝中举,光复门楣便是十二年来最美好的回报。对于……而这一切,都源于幸福。当你感到无助烦恼时,不妨,环顾四周。幸福也许无处不在。也许在你寻找她的时候,她便已经抚上你肩膀,巧笑嫣然地向你问好。

  她从小失去光明,眼不能看,耳不能听,她的世界没有色彩,一片漆黑。她是海伦凯勒,一个举世闻名的伟人。对于一些人来说,她是被羡慕的对象,她功成名就,万古流芳。可是对于她自身来说,也许三天的光明,便是无上的恩赐与幸福。幸福有N种感觉,而属于她的,便是能感受到一花一叶,一草一木的色彩斑斓。

  他双腿残疾,身坐轮椅。他曾抱怨命运的不公,天公的无眼。身体的残疾让正值壮年的他脾气暴躁,万事不顺。但是他最后仍然在精神上站了起来。在文坛上刻上了自己名字——史铁生。幸福有N种感觉,而属于他的,便是用双足踏遍千山万水,奔跑在希望之途上。

  他,十三亿中国人铭记的闪亮的名——周恩来。周总理一生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到生命的最终仍是心心念念中国与中国人民。他一生无儿无女,存折里没有一分钱。幸福有N种感觉,而属于他的,是十三亿中华儿女能够吃饱穿暖,笑容洋溢。

  幸福无处不在,找寻你想要的幸福,便能有信念地活着。而我们总会被一层黑纱遮住双眸,认定幸福属于他人,永不会降临己身,然后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请铭记幸福无处不在。怕什么,幸福有N种感觉,总有一种,属于你。

【《方山子传》说课稿】相关文章:

人教新课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09-06

地震中的父与子04-03

父与子教学反思08-09

地震父与子教学设计09-14

大班父与子教案及反思06-26

音乐七子之歌教案11-22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0-24

说课稿09-08

《张衡传》教案06-29

《七子之歌——澳门》教学设计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