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关说课稿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关键: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分月饼、折纸片、涂颜色、找分数等
数学活动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件
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两分米长的绳子。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个环节完成:(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喜羊羊创设一个分东西的情景:
(1)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
(2)有2个草莓,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
这两个问题,学生很自然的用2、1等整数来描述分的结果,这时我出示第三个问题:1个月饼,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学生会说每只羊分半个,“半个”还能像刚才那样用整数来表示吗?那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个问题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分数――认识几分之一(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认识
(1)电脑演示,初步认识:
多媒体
课件
演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的过程。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写作1/2。(板书:二分之一 1/2 )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让学生借助月饼图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1/2的,剩下的那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吗?明白平均分成的两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①让学生动手用各种图形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 来表示,那是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没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 的表象,建构1/2 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认识几分之一
(1)猜想:分数是否只有1/2这一个呢?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板书:1/3 、1/4 、1/5 ……)
(2)探究:让学生利用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请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3)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几分之一。
指出:像1/2、1/3 、1/4 、1/5……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比较分数的大小
通过把同样长的绳子反复对折,再比较其中的一份。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体会和感悟: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完善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练习按照基础――提高――拓展分成了三个层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1、基本练习:
(1)说出红色小正方形在下图中分别用哪个数表示:
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正方形却用不同的数来表示?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下列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正确吗?正确的画√,不正确的画×。
2、提高练习:设计了一道喜羊羊分西瓜的小故事:三个同样大的西瓜,逐个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拓展练习:看主题图,在图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和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最后选取图中的一个多边形问学生:图中涂色部分还能用分数表示吗?这一问题无疑会与学生刚刚建立的新知产生矛盾,在学生的争执中,教师抛出答案:不能用几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这将是我们后面要继续学习的内容。这个练习力图渗透分数由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的扩展。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回顾、交流,对情感态度、学习方式等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展现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逐步认识和理解的过程。
板书设计:
分数――几分之一
1 …………其中的一份
二分之一 ―― …………平均分
2 …………平均分的份数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些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教。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五彩池〉〉是人教版第七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课文讲了“我”到四川松潘旅游时,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生动地描写了五彩池美丽的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表达了“我”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是在学习了〈〈。。。。〉〉、〈〈。。。。〉〉两篇课文后的又一篇写景文章,学生通过学习前面的课文,已对第二组的知识重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因此,该文既是对本组的教学重点进行巩固,又是为学生自学类似的课文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这样的目标:
1.学习目标:正确、流利、有表情的朗读课文,抒发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2、3、4自然段,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想象和探究,了解五彩池的奇异以及五彩池水的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
3.明确“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是写景记叙文的一般特点。
4.领悟“从几个方面分别介绍景物习作方法的好处,为尝试“写景记叙文”作铺垫。
三、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2、3、4自然段,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想象和探究,了解五彩池的奇异以及五彩池水的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了解池水能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并感受五彩池的`美丽景色。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我准备通过创设“为
五彩池设计宣传广告语”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积极性,并会把这个学习背景一直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二)欣赏美景,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借助图片,整体感知五彩池的神奇与美丽。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认识能力日益提高的过程。遵循学生的学习思路来组织教材,突破重点,应选择好适当的方式,组织新的结构类型。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创设的情境,扶放并行,引导学习探究,给他们“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的机会,精心设计,突破重点难点。
(三)朗读体会、赏析句子。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划找句子,朗读感悟,通过朗读外化所感所悟,使朗读和感悟有机交融。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领悟到五彩池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像宝石一样美。我会引导学生主要抓住以下三个句子去体会:
句子A:“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我引导学生从 “漫山遍野、大大小小”两个词语,去体会水池很多。
句子B:“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我从这个句子,引导学生去体会水池很美。在引导学生体会五彩池的美时,我通过范读、抓关键词读、配画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
句子C:“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
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我预设学生会从这个句子去体会水池的形状各异。在让学生体会五彩池的形状时,我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说说除了这些形状外,五彩池还有哪些形状?然后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训练他们的想像力及说话能力。
(四)自由选择,背诵积累
这一环节,我打算将背诵异化为借助大屏幕投影的解说,让学生进入情景,体会情景,在美的氛围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五)回应开头,写广告词。
请学生帮老师的导游朋友,给五彩池写一句个性精彩的广告词。我想课堂教学不仅要肯花时间读,还应该重视当堂的动笔写,写广告语用时不费,而且全班可以人人参与,人人收益,有利于促进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来提高语言的实践能力。
说课稿 篇3
《小珊迪》讲述了一个悲惨而令人动情的故事,情节曲折,形象生动。听了张老师的课,我是感到有很多收获。
1、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强调了师生对话的互动,实现了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重视了学生的感悟、体验、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了学生在学语文,在用语文。
2、以朗读为抓手,读中悟情。读的形式也有很多种: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集体朗读互相交替,中间穿插了学生自主点评,教师个性化点评,最终将文本的情感基调完美的展示出来。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珊迪真诚善良的品质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较好地体现了“以读为本”这一教学理念
3、在教学中注意整体性。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小珊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的基调、主题、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复述课文打下基础,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全文最后一个说话练习,也是体现学生个性的亮点,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后,由内而外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珊迪的善良、诚实、守信的特点,激起他们痛恨旧社会的思想。
总之,这是一堂难得的好课,通过扎扎实实地读书,深深切切的感受,让可怜、善良、诚实、守信的小珊迪的形象深入学生心中,使人文性和工具性相辅相成。
接下来,我讲讲听完这节课后的感受和看法,我把它总结为“三个亮点两个需改进”补充一点,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第一个亮点:找寻“空白点”,培养学生说话训练和思维训练。像章老师找到的几个“空白点”,有一天,天气很冷,冷成什么样?小男孩想了一会儿,想了什么?小珊迪拿着这1先令的钱,可能会干什么?这些空白点就是孩子们推测想象的空间,再通过说的形式讲出来,不仅推进了文本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训练和思维训练。
第二个亮点:自主学习,尊重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像我们这些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新老师,也经常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挂在嘴边,但却很难真正做到。有多少老师愿意把那块神圣的黑板让给学生呢。我觉得章老师做得不错,让学生上台写,写出在你眼中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都体现了这点,自主学习,尊重学生。
第三个亮点:拓展延伸、总结感受。这节课的拓展部分比较特别,不再像以往的课堂,你学了这课后,有什么话想对小珊迪说;或者是学了这课后,你认为小珊迪是个怎样的人。而是以“小珊迪是英国爱丁堡的一个孩子,他——”,句子从课文里找,这样不仅结合了课文内容,而且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深化以及情感升华。这样做符合新课改中“读写结合”的要求。
第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品读的'不到位,品读就是在品词品句的基础上进行多次地,反复地,读出意境,读出味道来。章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对“乞求”做到很好地品词,“乞求”是非常重要的词语,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乞求”,才能感受小珊迪非常的可怜与饥饿,这样才能让学生读中有语。在朗读中,学生读得比较响亮,不太符合课文感情基调,说明学生没有感悟到又冻又饿的小珊迪哪还有力气高声说话呢?
第二个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的语言。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而这门艺术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来反映的。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自身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高低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语言也会决定整个课堂的氛围。一个说话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教师,能不使学生陶醉其中,自得其乐,有身临其境之感吗?
说课稿 篇4
《斗笠》是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这是一首感情细腻、真挚的现代诗。诗歌表达了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在作者的眼中,斗笠蕴涵着情,蕴涵着爱。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做到以情为线,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读中悟情、读中悟境,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诗歌韵律美。教学过程中,我做到:
一、以情为线,在课堂中创设情感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头脑。”在课堂上,我以“情”为主线,创设了较好的情感氛围:通过歌曲《鲁冰花》和古诗《游子吟》引入新课,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教学流程中使用舒缓而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思乡情。朗读诗歌时,引导学生情境朗读。感悟课文时,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聆听诗人的心声。
二、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须美读。”我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教师范读、学生自主读、齐读以及听音乐伴奏读、边朗读边想象等,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作品主人公对话。因此,学生读出了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如:学生读“斗笠里有我编进的鸟鸣……鸟鸣会滑进你的.梦境”时,有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一个母亲正在树下编斗笠,我仿佛在梦里也听到了鸟鸣声。”这是只有走进文本才有的感受。
三、以“文”悟境,让课堂充满诗意。
意有心生,心有情生,情有境生。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营造情境,让课堂充满诗意。《斗笠》是一首现代诗,构思巧妙。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鸟鸣”、“明月”、“一盏不息的灯”等事物,体会它们用在文中的妙处,感受这些事物组成的诗歌的意境美。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不足的是在仿写的时候,我对仿写的要求说得不太明确,交流时也没有让更多的学生来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选择诗歌教学,是我第一次尝试,在准备的过程中得到了我们向阳河小学许多老师的指点和帮助,有我们的教导陆老师,还有王永娟、王姝姝、彭海娟、王根弟、于春方老师等,我非常感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