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说课稿4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指导学生自主认读生字词,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努力做到把课文读准、读流利,同时指导正确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根据实际,我对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几方面:
1、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获得“好朋友需要多关心,多沟通,才会更快乐”的情感体验,体会与人沟通的快乐。
3、复习会认的字,指导书写2个生字。
下面,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整体感知,重点理解
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读准、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到文本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在课前检查读后,我设计了一问:“你觉得这只青蛙怎么样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谈谈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和理解。“青蛙为了什么事伤心难过呢?后来,它又为什么变得非常快乐呢?”通过“问一问”引导学生进入到文本中,抓住“难过”、“惊喜”“兴高采烈”等重点词来体会青蛙心情的转变过程。在品析词句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表达,同时充分发挥插图形象直观的作用,图文结合,加深了学生对青蛙心情变化的体会。
(二)以读为主,读中体会。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尤其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更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感知、体会课文内容。因而,我没有进行空洞的讲解说教,而是通过指名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多读课文,体验角色,在品读中反复体味:朋友的关心帮助会给人带来快乐;而帮助了别人自己也会非常快乐。
(三)降低坡度,突破难点。
一年级的孩子对书信交往极少接触,甚至没有接触过,比较缺乏这方面的生活体验,以书信形式仿写几句话可能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学生的'这种有限的知识背景和经验,在理解课文后,我降低了坡度,让学生仿“书信”说几句话——“如果青蛙也给小鸭写一封回信,会说什么?”鼓励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让学生在仿“书信”说话的过程中,更深地体会到:好朋友就应该这样互相关心,多多沟通,多联系,这样日子才能过得更快乐;同时对书信的格式也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四)分散难点,指导写字。
课末,我安排了写字教学环节,指导学生书写2个生字。把8个生字分散安排在两课时里进行,一来考虑到给学生适当的动手、动笔时间有助于提高整节课的学习质量,同时又能分散写字难点,减轻学生负担,利于学生掌握。在练习书写时,我让学生自己悟出汉字的特点,互相交流记字方法、提醒重点笔画,能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书写效果。
说课稿 篇2
一、(首先我来说说)设计意图
大家都知道,水果是幼儿经常接触的一种食物。在我们生活中,水果随处可见,它们种类繁多,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几种来。如:常见的苹果、香蕉、橘子、葡萄、梨等。虽然他们知道的不少,但对水果的营养及对人身体的好处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认为有必要使幼儿对水果有正确的认识,加深对水果的喜爱,激发幼儿爱吃水果的情感,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因此我觉得选择本次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必要性。小班幼儿富有好奇心,会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问题,也能运用多种感官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特征。设计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来感知水果的特征,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
二、活动目标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和《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定了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目标为:
(1)能够说出几种常见水果的名称,了解其颜色、味道等特征。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自己探索水果,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2)在活动中幼儿能运用多种方式观察水果,并能用语言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爱吃水果的情感,体会到多吃水果对人体的好处。水果富含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让幼儿了解这一点,养成爱吃水果的好习惯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准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做如下三方面的准备。
(1)物质准备:几种常见的水果若干、神秘纸盒一个、画有水果轮廓的作业纸、水彩笔 (2)经验准备:幼儿对水果有一定的经验。 四、活动过程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情感。在本活动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第一环节是)引导幼儿观察几种常见水果的'外形特征。谈话导入活动。今天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水果宝宝,小朋友们看看是谁呀?
(1)依次出示苹果、香蕉、桔子、梨,我们向它们问个好吧?引导幼儿说出完整的句子,“你好苹果、香蕉、桔子、梨宝宝!”
(2)让幼儿数一数有几种水果。这里巩固了幼儿对数字“4”的认识。
(3)引导幼儿认识水果的颜色及形状。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供幼儿观察,以便幼儿能够准确的认识水果的颜色及形状。
2、(第二环节是)鼓励幼儿练习剥香蕉、桔子皮等,并品尝多种美味的水果。
(1)(首先是)说说水果的吃法。这些水果怎么吃?香蕉、桔子要剥皮以后才能吃;苹果,梨要洗净或去皮之后才能吃。
(2)(然后)幼儿自己动手剥香蕉、桔子并品尝多种美味水果。
(3)(同时)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品尝了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苹果:酸酸的、甜甜的;香蕉:甜甜的;桔子:酸酸的;梨:甜甜的、脆脆的。
(4)教育幼儿多吃水果身体棒。 水果中有丰富的营养,含有多种维生素,多吃水果不感冒,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强壮。
(5)(最后)教育幼儿不乱扔果皮,果核。引导语:我们吃剩的果皮、果核应该怎么办?
这一环节,是让幼儿品尝水果。在此环节中,幼儿能自己独立的剥桔子、香蕉,并能把好吃的食物与同伴分享;品尝完后,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准确的说出水果的口味。此时在幼儿品尝水果的同时,告诉幼儿水果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维生素,多吃水果能够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让幼儿的对水果的认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活动结束时幼儿能将果皮、果核丢进垃圾箱。
3、(第三环节是)游戏:摸水果
引导语: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装着小朋友喜欢吃的水果,待会儿老师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如果你猜出了你所摸的水果,那这个水果就是你的了。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最愿意参与的活动,此环节中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一活动也巩固了幼儿对水果外形特征的认识。
4、(第四环节)给水果宝宝穿衣服
引导语:果园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所有的水果宝宝都没有了颜色。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最愿意帮助别人了,现在我们帮水果宝宝穿上衣服,好不好? 请幼儿给画好轮廓的水果涂色。
在这一环节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给水果涂上合适的颜色,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水果颜色的认识。
在本次活动中运用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说一说中认识了水果的外形及口味。通过游戏‘摸水果’巩固幼儿对水果的外形特征的认识。
给水果宝宝穿衣服巩固幼儿对水果颜色的认识。幼儿的已有经验得到提升,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为了充分利用我园的现有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价值,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十分注意孩子们对各种事物的兴趣点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幼儿园体育室内有一根拔河的绳子,是当年亲子运动会家长队和教师队比赛时所购置的,孩子们对这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很好奇,经常上前摸摸、弄弄,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们便将绳子放到操场上,孩子围绕着绳子便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玩法,不同的年龄也就创造了不同的奇思妙想,孩子的自创的一些方法,也就产生了一系列的活动。根据中班孩子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乐意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游戏,有一定的运动意识和能力,但注意力不太稳定的心理特点和运动能力基础设计了一系列玩绳子的活动。本次《过河》就是根据孩子围着绳子跳来跳去所产生的一个活动。
二、设计意图
新《纲要》在幼儿健康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要求我们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常州市教研室20xx年下发的《幼儿健康教育总目标》中,中班上学期体育锻炼目标第三条中也提到:中班幼儿能够熟练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因此本次活动选用大绳作为主要教学用具,以《过河》游戏方式来发展中班幼儿的跳跃能力。
本活动主要是充分利用我园现有活动资源,创设活动情景,利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孩子进行体育活动锻炼,活动中我们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基础,尊重孩子的能力差异和动作发展的不同层次。通过活动中难度的不同实现不同发展目标,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感觉
三、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使幼儿能够熟练进行立定跳远的动作练习,基本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活动,使每个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敢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跳过一定距离,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发展基本活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孩子们喜欢参与体育活动,养成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敢于挑战自我的意识。
四、过程分析
(一)、开始部分:
收心热身阶段5—6分钟。
通过建构活动场地——“池塘”,赋予幼儿特定的游戏角色,通过角色的变化——“蝌蚪的成长过程”的游戏方式,使幼儿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活动中来,同时身心得到充分舒展,注意力集中,为后面的活动作好铺垫。
活动步骤:幼儿跟随教师进入场地,做热身运动游戏“小蝌蚪变变变”。
游戏方式:幼儿做蝌蚪跟随教师在“池塘”中游动(慢跑)——蝌蚪长出两条后腿(伏地后蹬)——蝌蚪长出两条前腿(伏地做蛙泳动作)——变成青蛙(起立自由的模仿青蛙跳跃动作)——一串青蛙跳跳跳(集体排队练习)。
(二)、基本部分:
增智促技-育心强体阶段15-20分钟本阶段分为两个环节:
活动一、跳田埂
本环节的目的主要是使幼儿巩固已有的立定跳远动作技能,学习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通过场地难度的循序渐进,使幼儿由立定跳远自然过渡到助跑跨跳的动作练习。
本环节为活动的教学重点,通过本环节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助跑跨跳的动作概念,并敢于尝试用该方法去挑战自己的运动极限。从而为后续的活动作好动作经验的准备。
在场地设置上为回环形,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能够统一动作练习方向,避免幼儿活动中的碰撞,从而减少伤害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讲解和维持秩序的时间浪费。
本环节预设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人人都可以完成的动作目标,既活动的开始部分,每个孩子都能够达到的活动难度。第二层次为挑战目标,既保证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够有所提高而达到的活动目标。第三层次为极限目标,要求幼儿必须打破原有动作概念才能突破提高的目标难度。
活动过程:教师用平衡布道做田埂,并通过调整田埂的高度和宽度增加活动练习的难度,幼儿在教师设置好的场地上,集体巡回练习,游戏难度达到大部分幼儿无法进行继续游戏时,教师组织幼儿思考、实践,并邀请个别幼儿展示助跑跨跳动作,激发幼儿尝试练习动作。幼儿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和挑战目标选择不同的难度场地进行尝试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并适时的调整场地,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二:“跳过小河”
本环节通过游戏活动的三个难度层次的递进,使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巩固正确的助跑跨跳的动作概念,并不断尝试用该方法去挑战自己的运动极限。
活动过程:首先教师用绳子对折放在地上作小河,小河的形状为由窄逐渐变宽,目的是为了照顾幼儿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幼儿进行第一次尝试:自由跳过小河,引导幼儿看看自己能跳过多宽的河面,用什么方法跳过去的。要求:注意安全,避免冲撞。
在幼儿自由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注意指导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尝试,邀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幼儿集体跟随练习。
第二次尝试:增加难度,通过下雨了,河水变宽的情景,提高跳过小河的难度,幼儿自主活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跳过小河。教师在幼儿分散尝试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活动量表现,适时集中幼儿观看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展示动作,一可以加强动作概念,二是调节活动密度,避免过度疲劳。
目的: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和敢于挑战自我的意识。
第三次游戏:增加游戏色彩:河里游来了鳄鱼、对面田里出现害虫,小青蛙要躲过鳄鱼的捕杀过河帮农民伯伯捉害虫,幼儿依次进行游戏。
目的:巩固幼儿学习的成果,提高锻炼效果。幼儿的活动情绪会因为鳄鱼的出现达到高潮,兴奋点比较高,因此在这一环节组织过程中,游戏开始阶段教师必须讲清楚来去活动路线,避免出现面对面的碰撞事故。
(三)、结束部分:
放松整理阶段:3—5分钟目的:使幼儿身心从紧张的游戏环境中逐渐放松,并慢慢恢复平静。
步骤:
1、放松游戏:青蛙戏水。请孩子们在小河里游一游、用绳子做波浪动作等等。
2、帮助教师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活动结果预测:
预计活动的目标基本实现,活动中孩子的平均心率约在130—140次/分,练习密度在40——45%。基本达到预计的认知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活动中,孩子是精神是放松的,情绪是愉悦的,参与活动的意识是主动的,参与活动的难度可选择的,每个人都能够在自身的原有能力上得到发展,同时在生理心理上有一种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从而激发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陈太丘与友期》,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陈太丘与友期》是人教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此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主要是写陈太丘之子元方聪颖机智,懂礼识仪。文中 “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借“陈元方责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人必须明礼诚信。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古文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注意语言品味,语感的形成,情感熏陶的基础上突出文体色彩,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突出探究性。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学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导学生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讨论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三、说教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接触的第四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四、说学法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材准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促进学生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 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五、说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二)、简介作者作品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让学生明白朗读应该注意的问题: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重音。
2、请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重音,并用笔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此环节是让学生理解积累文言字词句。)
4、演读课文。(让学生品味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作用)
(四)、合作探究。
1、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发现元方义正词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错误,什么错误?(从原文中找出词语)
“无信”、“无礼” (找出文章的核心)
2、让学生根据原文中友人态度变化的词语来分析友人形象。
3、从元方的处事方法的角度分析元方的性格特点。
4、讨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开展小组辩论赛)
(五)、体验反思
1、议一议:假如你是元方、友人或者陈太丘,遇到文中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了这个故事,你在为人处事上受到哪些启发呢?
(六)、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记述陈元方和来客的一段对话。对话以责备客人“无信、无礼”为核心,既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义的品质,又从反而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
(七)、布置作业:
围绕课文内容,任选一个角度(如从诚信、懂礼识仪、知错能改……方面),写一篇读后感。结束此节课的学习。
我的这堂课希望能尽量地围绕新课标所倡导的要求来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文言文教学扎实有效,使学生更乐于接受传统经典文化。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理解与认识,谢谢大家。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9-08
物理说课稿04-23
说课稿集锦05-23
《守株待兔》说课稿07-16
音乐说课稿06-26
蝴蝶说课稿06-11
初中说课稿06-18
《师说》说课稿06-22
《比的应用》说课稿06-10
《左右》说课稿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