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4-07-07 06:49:5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说课稿8篇

说课稿 篇1

  一、指导思想

  本课在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基本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规范动作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在围绕沙瓶进行的各种练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加强学生的活动体验,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沙瓶操和韵律带来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陶冶美的情操,树立终身健康观。

  二、教材分析

  本课沙瓶操的选用,是为了让学生达到“初步掌握一套轻器械体操”和“能够用正确的身体姿势进行运动”的水平目标,这些水平目标的实现光靠一两节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本节课将学习目标定为了:对正确身体姿势的体验和韵律、节奏的感知,在体验与感知中激发运动兴趣,并力图达到其他领域目标。

  在这个学习目标的统领下,选择了动感十足、节奏分明的音乐,编排设计了简单规范、易于重组的动作,采用了现代气息的'情景设置,运用了易于操作、美观新奇的器械。

  三、设计思路

  本课以主题教学为主线,围绕沙瓶进行设计,以练习沙瓶操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在欢快、节奏感强的音乐中,体验沙瓶操带来的新奇感觉,激发他们的练习兴趣,发展身体的协调性,陶冶美的情操。

  1.在学习中重视小组的协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自创练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树立信心,从而能够大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与此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尝试运用教师所教的动作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自主练习和集体活动中的交往的能力,体验游戏带来的无限乐趣,在游戏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2.加强体育运动中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课让学生对所学的沙瓶操进行简单的动作变换并自编展示队形,以学生为立足点,把教法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组织、点拨,使之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去学去练,在师生心理相容,共同研究、平等讨论的良好氛围中,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实现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大胆展示的教学目标。

  3.根据不同的组织形式和学习目标采用相应的评价形式和手段,让评价成为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和手段。如在集体练习时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集体评价,在分组时采用小组和学生相互评价,在小组间竞赛时采用教师评价和小组的相互评价;在分组练习时,采用了激励语的目标评价;教师在巡回指导时可采用伸大拇指、摸摸头、拍拍肩的动作和肢体触摸的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4.体现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用沙瓶操的引入,拓展课程内容资源;沙瓶的采用,开发课程器械资源;健身活动、竞赛主题的设置,触发现代健康观念的建立和终身体育态度的树立,激发对健身运动、社区体育的参与意识。

  5.注重使学生获得轻器械体操的动作感受。基本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较好地掌握运动技术是落实课程标准其他领域目标的重要载体。轻器械体操的动作感受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是在这个手段中,让学生逐步实现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发展体能,进而增进身体全面健康的学习目的。

说课稿 篇2

各位尊敬的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x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亚非文明古国》。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展开本次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下面我将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选自岳麓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第二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分为三个子目:第一子目主要讲述埃及的统一和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第二子目主要讲述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实质,第三子目主要讲述印度的的发展历程及种姓制度。本课内容是帮助学生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一课,在世界古代史中地位十分重要。

  二、说学情

  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本课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九年级学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表现,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认识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需要教师正确引导,适时点拨。因此,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以达到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亚非文明发展历程,掌握亚非文明的突出成就。

  【过程与方法】

  利用地图找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了解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它们与亚非文明的内在联系,培养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感受人类文明的伟大,认识到远古文明蕴含着的人文精神对今天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制定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亚非文明的突出成就。

  【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及种姓制度的实质。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我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会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

  环节一:导入新课

  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为此我采用创设情景法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我会以情境导入的方式导入新课。在多媒体上呈现《四大文明古国位置示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四大文明古国。强调亚非文明都源于大河流域,这些国家都曾给我们的地球留下一段辉煌文明的痕迹,然后和大家一起步入对文明古国的探索之旅。顺势引入本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一开始就参与到课堂中来活跃课堂气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置身其中,为新课的讲授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走进文明古国

  我以旅游的形式将学生带入三个文明古国的具体学习,首先会出示《亚非文明古国区域》地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地图并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建立奴隶制国家的时间。之后我会明确,并引导学生得出亚非文明都源于大河流域,自然环境与文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整理,帮助学生学会知识的梳理,并掌握归纳总结的学法。

  (二)古代埃及

  旅行的第一站是神秘莫测的古代埃及,我通过播放《古埃及文明》视频,让学生当导游介绍古埃及的统一及著名的金字塔。在对金字塔的介绍时我会让学生认识到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也是古埃及国王残酷奴役埃及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最后补充在公元前6世纪,古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播放,可以拉近学生跟历史之间的距离,同时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古巴比伦

  旅行的第二站是浪漫神韵的古巴比伦。首先我会出示《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疆界》图片,让学生思考: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两河流域分别指的是哪两河?这一地区什么时候出现国家?在学生回答后我再加以强调:两河流域位置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接着我会播放《全盛时期的古巴伦王国》纪录片并请学生当做历史小记者介绍古巴比伦王国建立的概况。

  由于古巴比伦的主要成就《汉谟拉比法典》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这一重点,首先我会出示《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图片,提出问题:结合课本知识说一说石柱上部浮雕人物是谁?是用哪种文字铭刻的法典原文?法典原文由哪几部分构成?接着我会出示黑色石柱上刻印的条文内容,请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思考:法律第六、七条有什么共同之处?第七条和第一九九条把奴隶看做什么?材料所反映的法典的实质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后得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保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体现了奴隶主的残酷性。之后我会强调这部法典是现存的第一部体系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并讲述古巴比伦的灭亡,加深学生对古巴比伦王国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真正彰显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四)古代印度

  旅行的第三站是梵音缭绕的古代印度。首先我会播放《世界通史——古代印度》纪录片,请学生当做小导游介绍古代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为了引出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我会这样过渡:由于雅利安人入侵并建立国家,为了巩固统治,雅利安人制定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接下来提出问题:印度的种姓制度分为哪些种姓?各种姓之间有什么职责?并请学生同桌交流后完成表格。

  学生完成表格后,我会继续追问:婆罗门祭司编造说,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了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其用意是什么?通过问题探讨,学生认识到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实质是一种等级制度,各等级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并有着严格的界限。这也是古代奴隶制国家的重要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

  我会采取情感升华的形式进行小结。在此强调做为古代人类文明代表的四大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可以说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水是分不开的,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请学生课下从四大文明古国中任选其一,就相关内容动手制作一张板报。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历史。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秉承着清晰简洁、重难点突出的原则。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

  1.教材分析

  《电与热》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用1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二是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学生是有生活体验的,但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这是学生所不知的,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教材在学生知道了在电流一定时,导体产生热能的功率跟电阻成正比后,及时地安排了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以致用”的新的教育理念。本节课也为下一节安全用电的教学做了某些知识准备,本节课在全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三维目标要求和本节课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在电流相同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等。

  b、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索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发扬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教材的第一部分。即电流产生热效应跟什么因素有关,这是知识的重点,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过程意识、体验意识和实践意识,因此,我把学生的探究过程也列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如何进行探究实验设计,如何推导公式Q=I2Rt以及Q=W=Pt则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

  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第七章中已学习了欧姆定律,通过本章前两节的教学,学生对电能、电功率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一些探索性问题,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探究意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心理方面,初二学生对很多科学问题总是有很浓的兴趣,很想探究这些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和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探究教学

  本节课探究的问题是: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功率跟电阻有什么关系,这里我将采取了探究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等,教学中完全遵循科学探究的步骤,采取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首先是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生很愿意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探究,或者说这样能迎合学生心理,其次采用探究教学法,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学总体思路明析。当然在探究教学中,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应有所侧重,提出问题和进行实验设计是本次探究实验应侧重的两个环节。

  2.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好处是形象、直观,能快速切入主题,深受学生欢迎。同时演示实验也可揭露事物的来龙去脉,引发学生思考等。电流的热效应学生是有生活体验的,教师若能把学生的生活体验搬到课堂来,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那么学生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欲望将有所提高。此外,电流相同时,电流产生热的功率跟什么有关,这个本节课将要探究的问题如果要学生提出来,简直太难了,怎么办呢?要解决这个矛盾,最好的办法是借助实验演示。当然教师还要运用巧妙的语言进行启发和引导。

  3.谈话教学

  谈话就是坦诚地面对面的交流,本节课中,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需要谈话,实验探究需要谈话,学生自我展示需要说话,课堂探究需要谈话,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谈话教学法,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气氛,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

  四、学法

  1.主动探究

  科学探研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在探究电流相同时,通过电导体发热功率跟电阻关系,我在这里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比如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等都是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任务,从而形成一种协作互助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探究电流相等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功率跟电阻有什么关系,探究过程涉及几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群策群力,因此很有必要形成合作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同时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

  3.理论联系实际

  在通过理论推导出“在电流相同时,发热功率跟导体电阻成正比”的规律后,启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举出身边的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的例子,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

说课稿 篇4

  《露在外面的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观察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基础上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对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作了比较具体的要求:根据物体的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物体,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与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等等。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分析其原因在于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新课标理念,活用教材,使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其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及操作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用教材,有效教学。

  教材的内容是开放性的,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利用空间。如何最大限度使用教材,使学生易于掌握知识,实施有效教学,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让学生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到四个正方体,通过分析、对比,逐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去观察。

  二、循序渐进,探索规律。

  教学中注重学生参与尝试,探索和发现的全过程,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探究一个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二、探究四个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通过数一数、说一说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有序地思考、有序地表达。三、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图形摆放与露在外面的面数的规律,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一系列活动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上面三个活动中,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和几何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

  三、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

  多媒体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一种先进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它能通过丰富的色彩、生动形象的画面、逼真的音效等创造出一个现实的学习氛围,渲染学习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学习。从新课导入、新知探究到能力提升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关键处,我都十分注重利用课件给学生更清晰、直观地指导,特别是在学生出现思维空白时给予直观形象的支撑。这些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有效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说课稿 篇5

  一拿到《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我就被老人与海鸥,海鸥对老人之间的深情给打动。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经常喂,照顾海鸥等等。后来因为劳累而死。这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的语言朴实优美,字里行间真情流露。是一篇是你内心无比震撼的文章。这让我想到《珍珠鸟》的作者冯骥才的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这篇课文的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为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在情感朗读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了解真情是文章的灵魂。

  2、学习描写海鸥动作的词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他们的加倍回报。

  3、通过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学会如何真实具体地表达感情,并进行语言积累。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了四个环节,分别是1、入境,感受海鸥老人;2、入景,欣赏和谐画面;3入情,体会灵魂震撼;4入感,祝福海鸥老人。下面具体谈一谈这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

  一、 入境。

  感受海鸥老人首先,出示海鸥老人吴庆恒的照片。“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照片上的老人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然后齐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描写老人外貌的部分,让学生感受一下课文是怎样描写老人外貌的。接着教师总结“这位老人就是昆明市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名叫吴庆恒。吴庆恒老人被昆明市民亲切地称为“海鸥老人”,他和海鸥之间地故事在各大媒体报道之后,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吴庆恒老人去感受他和海鸥之间的深情厚意。”一个精彩的导入能给一堂课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入景。

  欣赏和谐画面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学课文的第一部分,也就是1-11小节,主要围绕一个“读”字,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来想象老人与海鸥的和谐画面。教师提问“在这一部分中你看到了哪几幅画,画中有些什么 ,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可以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来描述画面,并畅谈自己的感受。画面一:老人喂海鸥。首先,教师范读,在朗读时要注意读好“很小心”、“退开一步”、“撮起”、“扫”这几个词。接着提问1、从老人喂海鸥这几个动作的细节描写中你看出了什么?(可以看出老人动作的娴熟,老人与海鸥配合默契和谐)2、海鸥飞成的乐谱能唱出一支怎样的歌?学生可能会说“快乐的歌”、“自由的歌”、“飞翔的歌”等等。然后,再读课文(请学生个别读),感受老人喂海鸥的画面是一篇有声有色的和谐乐谱,让图画和音乐融为一体,让灵动的画面唱起美妙的歌。画面二:老人给海鸥起名字。“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老人,在空中飞翔着那么多海鸥,他都能一一喊出它们的名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描写这幅画的语句,感受一下海鸥老人的亲昵和他对海鸥的爱。”(学生齐读课文,亲昵的语气)。相机教学“抑扬顿挫”把“抑”与“仰”、“柳”等形近字进行区分,并让学生知道“抑”的意思是“低”,整个词语的意思是“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同时,让学生用“抑扬顿挫”造句。教师总结“刚才老人喂海鸥时起起落落的节奏谱出了一篇和谐的乐谱,现在老人亲昵地呼唤着海鸥的名字,又好像抑扬顿挫的和谐歌唱,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就好像交响乐,正一章一章地演奏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他们又在唱些什么,说些什么了。”过渡到画面三。画面三:老人和海鸥亲昵地讲话。我们好像听到一阵阵亲切喃呢的和谐交流。静下心来听一听他们在说些什么呢?(多媒体播放画面和音乐),学生两人一组练习老人与海鸥之间可能会有的对话。如:老人说:“独角、灰头、红嘴、老沙、公主,快来吃食啊!”海鸥说:“谢谢你,老爷爷。谢谢你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来给我们送餐,和我们做伴。”通过这三个画面来展示和谐的乐谱,和谐的歌唱,和谐的交流,最终突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那种和谐快乐。三个画面,三首歌,让学生感受音乐和画面的和谐交融。

  三、入情。

  体会灵魂震撼(首先出示老人喂海鸥的画面)这是一个普通的老人,更是一个特殊的老人,他爱海鸥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把所有的感情都寄托在海鸥身上,让我们再看一看那幸福的眼神,多么美好的画面,可是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短暂,这样美好的画面再也看不到了,老人去世了,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当这张照片出现在湖边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教师引读13、14、15小节具体教学“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师:这里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

  生:因为海鸥们意识到就要和老人永别了,所以希望能阻止我们拿走遗像,希望能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老人的遗像能停留一会儿,所以用“扑”比较好,更体现出海鸥们那种伤痛,那种无奈,那种急切、焦虑的心情。

  师:这么多的海鸥快速扑来的景象是多么壮观、美丽啊!这么多的海鸥来送别老人,这场面是多么悲壮啊!一起读读这两句话,读出美丽的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学生朗读)

  接着,教师出示说话练习“海鸥的心里是老人,海鸥在鸣叫什么?(目的是让学生把前面的课文说进去)”。“老人的心里是海鸥,老人在呼唤什么?”把学生分为两组,一半做老人,一半做海鸥,先写一写再交替发言。

  四:入感。

  祝福海鸥老人老人离我们而去了,许多人来送他,没有悼词,没有哀乐,只有那张与海鸥一起的照片相依相随,你想不想来祝福一下老人?假如你是海鸥,你会怎样祝福老人?假如你是人们,你会怎样祝福老人?本课的作业设计是:收集描写人和动物之间的真情故事,并写一写读后的感受。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分析及构思

  本节知识,是在 “圆、角、分及分数的”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了生活中的小数。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使学生明白不仅是元、角、分以元为单位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的数量都可以用小数表示。教材编排时,创设了多方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对多个实例的讨论,使学生经历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小数的过程,体会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愿望。这对于学生学习小数的意义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预案时,基本遵从教材体系。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而不是单纯靠教师的去获得。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一开始就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在是简单枯燥的教学。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比如: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是怎么得来的?这是本节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到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中。又能为以后的学习内容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正确、熟练地读、写小数。

  2 、能力目标:正确地理解小数的意义。通过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思,树立学好数学的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以上是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特征而确定的。

  三、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 “ 以学生发展为本 ” 必须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那么教师只能通过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教材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 “ 直观教学法 ” 、 “ 操作法 ” 、 “ 观察法 ” 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手段:

  1 、用课件直观的操作和演示,让每位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理解和归结出结论。

  2 、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促进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3 、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而且有趣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

  四、说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根据教学要求为实施教学计划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部分。

  (一)借助生活经验,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亲身感悟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且促使所有学生积极参与。

  (二)探究学习小数的意义

  1、用课件演示,探索新知。

  (1)取一张正方形纸,明确说明用“1”来表示什么。然后再用课件制作的幻灯片来表示。

  (2)课件演示:把这张纸平均分成10份,让学生给其中一份涂色。

  教师说明把“1” 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是这张纸的几分 几?让学生用一个分数表示。(十分之一)鼓励学生思考如果用小数来表示,可以怎么写?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说明十分之一也就是0。1;再让学生将课本中的3份涂色。教师问其中3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十分之三),十分之三写成小数是多少?(0。3)

  2、小组交流

  把“1”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 用小数表示是0。01。

  教师问:把“1”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23份,用分数表示 百分之几?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百分之二十三写作0。23)。

  3、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 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自己去探索,学生会更加深 地感知、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

  4、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5、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

  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6、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7、数学游戏:

  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更能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 及时练习

  1、让学生读数。

  2、拨数,说小数的意义。

  3、并写小数。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从而掌握新的知识。

  六、归纳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是小数的意义?

  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等等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中间的圆点叫做小数点。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左边的是小

  数的整数部分,它可以是0,也可以是其他整数,如:0。9元、7。98秒等;小数点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

  七、作业:

  第6页的“练一练”第4、5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识。

说课稿 篇7

  一、教学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有趣的磁铁游戏》。这节课是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对磁铁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玩磁铁、找发现这两个探究活动,总结出磁铁的基本性质。进一步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将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利用器材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磁铁的基本性质,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目标: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中的奥秘,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结合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磁铁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描述探究过程。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总结归纳等。

  五、学习方法:

  动手实验、合作交流。

  六、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各样的磁铁、小铁钉、大头针、小木块、铝片、硬币、泡沫塑料、木架台等。

  七、教学过程:

  本课的设计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认识磁铁

  (二)实验验证、研究磁铁

  (三)生活拓展、应用磁铁

  (四)总结评价、内化提升

  下面我来说一下每个环节的具体设计。

  (一)激趣导入、认识磁铁

  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给课堂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为此,我这样设计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钓鱼比赛”的小游戏,好吗?这样的比赛游戏不仅能极大调动孩子们的参与热情,还通过讨论“小鱼为什么会被钓上来?”这个问题自然地引出“磁铁”。这节课我们就来玩一玩磁铁。板书课题:有趣的磁铁游戏。

  (二)实验验证,探究磁铁

  本环节我准备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认识磁铁

  在认识磁铁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观察每个小组桌子上的各种各样的磁铁。再在小组内交流,通过这个观察活动,学生很容易得出:磁铁的形状不同,颜色不同,每一块磁铁上面都有S、 N两个字母。然后我引导学生给不同形状的磁铁起个名字,认识常见的蹄形磁铁、柱形磁铁、条形磁铁。最后给学生介绍磁铁的两个磁极:S极、N极。

  第二步:探究性质

  1、玩一玩磁铁,看有什么新发现。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毫不吝啬地让学生尽情地“玩”,用时15分钟左右。我想在这样宽松开放的时空中,每组学生至少能充分地参与到一个探究磁铁特性的活动中,找到磁铁的一两个特性。

  2、思一思:梳理自己的探究与收获。

  活动结束后,我设计这样一个“思一思”的环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组织整理自己的探究与收获,再进行汇报,既可提高汇报研讨的质量,又可培养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让课堂经历了一个从动到静的过程,体现了课堂学习的节奏。

  3、说一说,梳理自己的实验发现。

  我是这样设计的:哪个小组最想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玩的?有什么重大发现?学生可能会汇报以下几种游戏及从中的发现:

  (1)“给磁铁找朋友”游戏,发现磁铁可以吸哪些物体,不能吸哪些物体。

  (2)“接链游戏”、两极对中间”游戏:用磁铁的两端与中间分别吸图钉或大头针,发现两端吸的数量多,中间吸的数量少。从而知道磁铁的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

  (3)“磁铁碰磁铁”游戏。用一块磁铁的两端分别去靠近另一块磁铁的两端,发现不同的磁铁的两端有时会相互吸引,有时又会相互排斥。

  (4)“悬吊磁铁”游戏。把一块磁铁水平悬挂起来,用手转一转,等到它静止下来,发现它的方向总是指向南北。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磁铁的基本性质:磁铁能吸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两极磁性最强,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可以指南北。

  4、评一评:肯定学生的探究发现。

  我会用赞赏的语言评价学生:同学们,刚才你们在玩的时候发现了磁铁的这么多秘密,实际上这些都是磁铁的一些性质,很多科学家费尽周折才研究出来,可我们一节课就发现了它们,而且都是重大发现,太了不起了。

  通过热情洋溢的评价,激励学生探究的热情,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生活拓展、应用磁铁

  学科学是为了用科学。在总结出磁铁的特性以后,我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磁铁的哪些特性。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课件出示)

  1、星期天,小明的妈妈到河边去洗衣服,不小心把家里的钥匙掉到河里去了,你能帮他想个办法,不用下水就能把钥匙要上来吗?

  2、讨论:这里有一杯水,杯底掉进两个大头针,谁能想个办法不接触水把它取出来?

  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此基础上,我介绍司南,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四)、总结评价,内化提升

  “同学们,欢乐的课堂总是过得很快,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对于磁铁,你还有什么疑问?你觉得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怎样?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这样在同学们意犹未尽的总结评价中,愉快地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

  八、板书设计:

  为了更清晰地体现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我采用了图文并茂的形式板书。这样的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有趣的磁铁游戏

  蹄形磁铁 条形磁铁

  同极相互排斥 异极相互吸引 指南北

  九、设计思路: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为此,我充分利用身边的科学现象这个源头活水,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融入探究活动中。体验到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发现者的自豪感。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使其感受到科学探究是无穷尽的。

说课稿 篇8

  一、分析教材

  《家》这首诗歌语言朴实、浅显易懂,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概括事物的依属关系,诗中大胆的想象一下子调动起幼儿亲切的感觉,帮助他们从全新的视角想象周围的世界。结尾处用一句“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将幼儿从想象拉回到现实,更贴切地联想到自己,给幼儿以有趣有余蕴的感觉。这首诗歌文字形象,巧妙地运用了叠音,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欢快流畅的情绪,易于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适合中班教学。

  根据中班语言教育目标,教材特点及本班幼儿新生多年龄偏小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活动的教育目标是: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把握这首诗歌的内在情感脉络。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想象事物之间的关系。

  3、学习仿编诗歌,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本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上这节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幼儿缺乏仿编诗歌的经验,基于这一点,确定教材的重点为理解,掌握诗歌内容,难点为学习仿编诗歌,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本活动采用了观察法、游戏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语言、游戏、操作探索等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环节:

  (一)观察感知,积累经验

  这是一个课前准备的环节,需要在日常活动中逐步完成。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前我将幼儿带到户外,让他们用眼看、手摸、鼻子闻、肌肤感知等方法寻找事物:如蓝天、白云、小河、草地等,引导他们发现事物的归属关系,并在平时利用挂图、图书引导幼儿观察,以获得有关于事物归属关系的经验,为理解诗歌内容,仿编诗歌做铺垫。

  (二)操作探索,具体感知

  这一环节为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做准备,约需5—8分钟

  有关理论指出:诗歌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幼儿理解方面,不要让幼儿机械记忆、背诵诗歌内容,减轻幼儿在学习时的记忆负担,以便他们将注意更多地投向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设计了找家的游戏置于学习诗歌之前,以为迷路的小鸟、小鱼、小羊等找家为由,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探索,探讨小鸟、小羊、小鱼等与树林、草地、小河等之间的归属关系,幼儿游戏时,我全面观察幼儿操作情况,了解需要,及时予以幼儿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使幼儿充分感受家的内涵。

  游戏后,我发出启发性地提问:你帮谁找到了家,为什么这么找?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弥补感知的不足,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事物的归属关系,理解家的含义,为下阶段活动奠定基础。

  (三)理解学习诗歌

  这一环节是本活动的重点,约需10分钟

  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发展是他们自己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环境中各种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实现的,因此活动中大量运用观察、游戏、欣赏等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首先,我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结合卡片朗诵诗歌,使幼儿对诗歌有一个初步整体的认识。

  接着概括性的提问:诗歌中说了什么事,引导幼儿结合卡片回答,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回忆操作探索时获得的知识经验。然后通过整体朗诵,前后半句接龙,轮流等趣味性方式组织幼儿学习朗诵,使幼儿感受到诗歌的`内在语言韵律。

  之后,我发出邀请:“现在要请小朋友来扮演,白云、小羊、糊蝶等等各种各样的东西”,让幼儿自由扮演角色,大胆地用肢体语言表现诗歌内容,使他们沉浸在表演的喜悦中,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同时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

  (四)扩展想象,仿编诗歌

  这一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约需10分钟

  中班上期幼儿语言领域发展目标提出要求:在仿编活动中只要求幼儿通过交换词句,使诗歌画面出现新的内容。

  由于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学习仿编,感到比较难,因此我通过对话、示范、讨论等方法引导幼儿仿编,突破难点。

  1、扩展想象,回忆经验。

  我启发性的个别依次提问,比如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外还可以是谁的家?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回忆经验,表达自己的理解,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并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在卡片后添画。为幼儿的创编留下完整的视觉印象。

  2、学习仿编

  这一环节中我通过生动的语言示范仿编:“现在老师要把大家说的这些东西都编进儿歌里……”,让幼儿更加明确诗歌的句式,知道仿编时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变,只要改动后半部分就可以了,这样为幼儿的下一步自由创编奠定基础。

  3、分组讨论,自由创编

  引导幼儿自由组讨论,以强带弱、大胆创编,在讨论过程中,我根据具体情况随机指导,针对幼儿提出不同要求,成为他们的

  合作者。让幼儿乐于尝试,乐于合作,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独立自由、大胆构思的好习惯。

  4、集体交流

  在幼儿个别自由交流后,为幼儿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请他们在集体面前朗诵自己编的诗歌、诗句,并组织其他幼儿学习优秀诗句。这样进一步调动幼儿情绪,使活动在高潮中结束,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自我评价

  本次活动我根据“开发幼儿潜能,培养完整幼儿”的整合幼儿教育理念,遵循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科学地设计了直观、操作、探索、尝试、讨论、趣味性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创造条件,使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尊重理解幼儿,使幼儿主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9-08

物理说课稿04-23

说课稿集锦05-23

《守株待兔》说课稿07-16

音乐说课稿06-26

蝴蝶说课稿06-11

初中说课稿06-18

《师说》说课稿06-22

《比的应用》说课稿06-10

《左右》说课稿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