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六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初识信息——信息与信息的特征》。下面我将从: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3.教学目标 4.教学重、难点;5.教学方法与策略;6.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取自《信息技术基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一必修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这节共设置了两部分内容:一、什么是信息;二、信息的主要特征。从认识信息的含义作为出发点,然后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的起始篇,也是以后章节学习的基础。但是,这些知识内容往往又都比较枯燥抽象,容易引起学生厌学,因此在初始阶段如何采用得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信息与信息特征的基础上,同时产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是本节教学中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作为高一新生,他们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与操作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另外本节课的特点是:没有相关操作内容,基本是描述性的知识介绍与现实事例的判别。所以,教学中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注意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案例分析,从而促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结合生活当中的信息实例,从信息的表现形式、传播过程等方面去理解信息的含义。
(2)、能举例说明信息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发现并准确把握有价值的信息;
(2)、通过分组活动形成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任务驱动体验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保持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
信息的含义及特征
难点是:
举例说明信息的某项特征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节是高中的第一节课,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不甚了解,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对今后整个课程内容的学习具有开启含义。由于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以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感受信息形态及应用,发挥学生的想象,并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
六、教学过程: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本环节,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情景的创设,导入新课。
首先用投影显示“生存实验”: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最合适?请同学们4人一组组合成探究小组,在1分半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会很多,五花八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而学生在教师分析答案的同时也会不断的提出新的方案,通过不断的分析、引导,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而它们所对应的分别是获取物质、能量和信息。
此时学生初步得出结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就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和能量学生能够理解,而信息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主要的特征?它又为何能并列为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之一呢?带着这些疑问,就很自然的导入新课,进入到下一环节。
2、通过活动,认识信息。
带着满腹的疑问,学生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认识一下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信息?那么是不是只有现代人类社会才存在信息?此时给学生安排两个小活动:
活动一:古诗词是记载历史时期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生产活动的文化经典。让我们在古诗词中探寻古人的信息活动。
首先教师举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其中的信息为:烽火、家书。然后学生思考、讨论、课堂提问,要求学生举例并指出诗词句中信息的所在。
活动二:寻找自然界中的信息。
首先教师举例:蜜蜂跳八字舞,蜜蜂的舞蹈所透漏出的是蜜源的所在。然后学生思考、讨论、课堂提问,要求学生举例并指出自然界现象所透露出的是什么信息。
通过念古诗词、讲大自然、听小故事,让学生在汲取与分享智慧的氛围当中去领悟“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以及“信息的重要性”。那么“信息”到底是什么,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专家学者对于“信息”的不同定义,结合之前的引入和活动对信息的含义从以下方面进行梳理:信源、传递(载体)、信宿。
3、拓展训练,协同探究。
在此环节,教师事先准备一些关于描述信息的各个特征的例子,使信息的特征更直观、更具说服力: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例如:《田忌赛马》的故事。
(2)真假难辨。例如:孙膑“减灶退敌”的故事。
(3)老黄历看不得。例如: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
(4)一传十、十传百。例如:中国载人航天成功的消息已广为人知。
(5)玉不琢,不成器。例如: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
学生分析它们分别描述了信息的哪些特征,然后让学生每4人为一组,选择两至三项作为研究题目,从生活、经济、战争等多领域中搜集与题目有关的典型例子,通过分析和概括,深入了解信息的某种特征。学生带着问题上网学习,各学习小组内部可进行相互讨论,以最快的速度从网上收集资料加工取舍解决问题。完成报告表(1)。
报告表1
信息的特征
实 例
传递性
好事传千里。例如:一条精彩的祝福短信,从一部手机中传送到成千上百部手机上。
……
……
……
……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引导思路,让学生对照问题主动上网求知,引发学生多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展示,测试反馈。
在完成上环节的拓展训练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组与组之间在展示中互补,在互补中汲取更多的知识。
每组选派学生以报告表(1)的形式展示收集到的的例子,边演示边讲解分析自己搜集的例子,以及所描述的是信息的什么特征。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指导和补充,充分体现民主意识,不要耻笑或蔑视那些“愚蠢的错误”,而要宽容“幼稚”,鼓励申辩;还要体现专业风范,以理服人。
通过展示交流,可以检测反馈所学知识,学生可即时了解练习结果的正误并找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纠正,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学习评价。
5、课堂总结,放眼未来。
在本节课的最后,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要求学生在课后搜集身边的、生活中的常见的例子。引导学生关注: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今天,我们共同参与了一系列的信息活动,感受到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信息。我们发现,原来信息一词虽抽象却又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身边,一幅图片,一个动作,一个数字都透露着这样或那样的信息。它总是从发出方那里借助一定的载体进行传递来到接收方。各个小组还积极协作共同捕捉了信息的基本特征:依附性、可处理性、共享性、传递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和真伪性等。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往往就是先机、是财富,要想准确把握有价值的信息,作时代的先行者,我们就要学会把握信息以及各种信息处理技术,而我们今后的课程就是为这一切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的说课结束了,请各位领导评委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从文章在教材编排中所处的位置分析,《最后一头战象》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三篇课文,属于精读课文。编者对学生的训练要求是: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从而实现能力迁移,完成阅读教学在小六阶段安排的“读与思、读与写有机结合”的任务。
从学情分析,小六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但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较好地开展对文章的探究。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读写文章中出现的生字。
2、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3、概述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战象嘎羧怀旧、善良、英勇、忠诚、坚强的高尚品质。
由于小六的学生还缺乏一些生活体验,因此,我把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战象嘎羧身上的优秀品质设定为我上课分析的重难点。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以及战象的相关知识,。
2、学生预习课文。
二、说教法与学法
我运用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下,将教师职能转型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小说的人文性特征,让学生通过学习战象嘎羧的品质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基于上述理念,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新《课标》对师生互动、师生与文本互动的要求以及本文的特点,主要采用问题教学与引导启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此外,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本节课的内容很多,课文也很长,如果教师过多的讲解,课堂任务很难完成,所以必须实施长文短教。于是,我采用抓重点段落感受战象品质的方法。设计课时为一课时。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部分
我首先给学生出示一些关于战象的图片,之后对战象作以简单的介绍并播放战象作战的视频。如此设计,意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知战象的英勇。
(二)介绍作家部分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文的认知,进而产生对动物小说的兴趣,我重点介绍作者的代表作品并告知学生本文乃现实生活中真正发生的事情,并非杜撰,以此来打动学生并加深他们的情感。
(三)诵读课文部分
课前:初读、精读课文,要求排除阅读障碍并整体感知课文。
课上:略读、速读课文,整体概括课文内容,抓重点段落。
(四)赏析文章部分
由于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学生们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已经养成。在执教本课时,我并没有采取逐字逐句的讲解方式,而是采用了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住抓住关键词句,直奔重点语句进行教学。如此设计的意图是让孩子们对文章的印象更加深刻。然后有一个课堂检测,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本文的重难点是否能准确的理解并掌握。
四、说板书及作业
1、板书主要是由课题和代表战象品质的词语组成的。
这样安排的好处:一是便于总结;二是便于学生加深印象。
2、作业是通过想象,为课文填写空白。如此设计的意图是再次加深学生对战象嘎羧的情感。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知识水平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论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在生活中找间隔----在动手操作中中找方法-----在方法中找规律---在规律中学应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探究方法,使每个学生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通过对媒体的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意趣激思,以思促学,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尝试探索,形成概念,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分四大环节: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手中,还藏着数学知识呢,你们想了解一下吗?
2、伸出你们的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3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通过摆动手指,创设情境,其实手指问题就和植树问题是一样的道理的。通过动手,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走进新课。)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就是我国的植树节。你们知道植树都有什么好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三、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指名读题
(2)、师: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米尺看作是这条小路,在小路的两端要种就是在小路的两头要种。
怎么解决?(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但数据太大,可以化繁为简,先研究短距离的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情况)
(3)学生探究短距离路上的植树规律。
①假如路长只有15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5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填表)
说课稿 篇4
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但基本的要素就是解读文本、突破难点。文本是教与学的基础,难点是教学的关键和抓手,在把握两个方面的前提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练习,力求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探索的过程、体验的过程、活动的过程,从而使教学行为得以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
一、用心解读文本
课文主要记叙了美国总统林肯,早年做律师期间,为被告阿姆斯特朗出庭辩护,并获得成功的事。课文的重点是林肯在法庭上精彩辩护,成功地揭穿了证人的谎言,人们充分感受林肯的睿智和强烈的正义。
课文2—6小节,叙述了案件的几个关键人物,以及林肯主动为阿姆斯特朗辩护的原因。这部分文字乍看十分普通,但细细品味却韵味无穷。字词上,咬定、判定、断定、决定、蒙冤受屈、有口难辩等词语的理解。内容上,如法官判定阿姆斯特朗有罪的依据是什么?伪证人福尔逊说谎的原因是什么?他陈述的所谓事实和依据又是什么?林肯主动为阿姆斯特朗辩护的主观因素和客观事实依据是什么等等。课文的7—16小节,更是文章的关键和学生理解的难点。林肯大声质问福尔逊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只问了三个问题?仅仅是法庭上被告律师提问证人的一般法庭程序吗?特别是林肯最后的慷慨陈词,一个事实一个依据,逐一否定证人的证词。并运用著名的二难推理,假设有月亮,有月光,那么正面朝福尔逊,能不能看清?背对福尔逊,距离二、三十米能否看清?林肯环环相扣,连声质问,说得福尔逊哑口无言。这些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才能提高真正的语言感觉和语文素养。
二、精心设计练习
教学设计讲究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学习环境中,有些内容是学生可以理解的,有些内容是学生暂时还难以体会的,有些内容是可以课前了解的,有些内容是课中可以解决的,有些内容是课后可以完成的。在3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至少可以放弃一半的内容。教师只有善于放弃,才能选择最关键处供学生品味。
如,我布置的课前预习作业,晚上自习时间上网收集林肯生平资料;观察月亮的变化周期表;查字典理解一些术语,如被告、原告、证人、律师、辩护、目击、判定等等。为课堂学习扫清了障碍。又如,课后指导学生完成课本剧表演,让学生演一演法庭上的那幕戏。把握的学生的兴趣爱好,抓住了单元能力训练重点,使学生体验感悟文本的同时,丰富了学生学习的经历。又如课的结尾部分,我抓住“整个法庭一片寂静”,开展想象说话,让学生想一想当时阿姆斯特朗会想些什么?福尔逊会想些什么?法庭上的人会想些什么?我想,学生对人物理解的深度,就是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三、突破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不是轰轰烈烈的表演,固守语文学科本位,坚持运用文本语言,精心设计,组织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在语言的运用上下足功夫,努力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的习得与转化。
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我先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写了哪些人?启发学生用上关键词,抓住人物线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能非常容易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又如:在读懂林肯的辩护词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读课文,画草图,利用小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理解文本,突破难点。然后又让学生复述林肯的辩护词。再次感受林肯的睿智和优秀的推理能力。
总之,文本的解读,难点的突破,练习的设计,需要抓住有效的课前预习发现、有效的课中训练的落实以及有效的课后作业的巩固,才能有效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课堂才会丰满,学习才会有意义,学生才会有快乐。
说课稿 篇5
《和时间赛跑》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三年级下册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在第一课时学习了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这课时着重进行课文重点句段的学习。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分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及说教学过程这三部分谈谈自己的设想。
一、说教材
1、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依照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情朗读课文。展示收集、积累的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
(2)、过程与方法:能对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质疑,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在个性化的朗读中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时间一去就不复返,要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2、特点,教学的重点、难点
课文里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我”从爸爸的谈话中,从太阳落山、鸟儿的飞行中,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我”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在阅读时获得这一启示,并能引导他们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
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时间概念也比较模糊,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授之以渔,教给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达到用不着教的唯一方法是“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质疑学文;收集并整理有关珍惜时间的资料;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如“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等含义深刻句段的学习方法。
2、注重朗读,感悟内容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课文中语句内涵深刻,对于三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以及智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更是需要反复朗读、细细品味,这样才会理解与意会课文内容。
3、加强训练,培养能力
中国的俗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也都阐明了训练的重要性。课堂上,应抓住一切可选用的机会进行训练,如朗读训练、说话训练、思维训练等等。
(二)、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本篇课文含义深刻的语句,我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理解——感悟——朗读”的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
三、说教学过程
1、导课
首先用解题切入的方法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随后,用游戏复习巩固词语用小闹钟计时,感知时间的飞逝。
自主读文,解决问题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呢?
设计意图:通过读感受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行文思路。
我这样导课的依据是新课标对三、四年级阅读能力所要求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古人云: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生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同时,为了遵循整体 ——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带着质疑探究课文内容,进而品读课文内容,完成教学思路中的“会文”。接下来由整体插入到部分进行解读。
2、品读重点句段
我将引导学生重点品读如下三个内容:
(1)、父亲告诉我什么道理?具体从几个方面来说明时间里的事物永远不能回来了呢?
概括爸爸说的话,他说(昨天)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的童年)永远不能回来了,(外祖母)也永远不能回来了。了解总分的构段结构。
过渡:是呀,所有时间里的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了,时间也一样一去不回了。
课文当中还讲到了哪些事物也是这样永远不会回来了呢?请你把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注意:尽可能读出自己的感受。(落山的太阳、飞过天空的鸟儿)
这3个自然段,都围绕“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写的。语言虽平实,含义却深。学生没有切身的经历体验是难以理解和感受到的。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所以,设计了通过朗读和联系生活经历体验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的和突破教学重点。
c、课件出示内容: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第八自然段讲我跑赢了太阳,这里的太阳实际指的是——时间。跑赢了太阳,实际就是跑赢了——时间。(板书:赢得时间)
5、作者还跑赢了什么呢? (有时……有时……有时……)指导排比句的学习。“我”因此高兴得不知道怎么形容。你能用一句话形容一下“我”的样子吗?
6、学生体会再次读文。
设计意图:再次读文,解决课前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懂得作者和时间赛跑实际上就是在赢得时间的道理。
语文课要培养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能品味词语是能谴词造句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品味词语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力,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通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
品味成功之道
1、我就这样和时间赛跑,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什么叫“受益无穷”? 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林清玄有什么收获呢?
2、出示作者简介。指名读。
3、理解作者的深刻体会,相信你再读这几句话,一定会有所收获。
过渡: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你们每一个人对于时间的珍视。咱们能够赢得时间更要珍惜时间。(板书:珍惜时间。)
设计意图:联系作者的经历,懂得“我”珍惜时间才能在今后的日子里受益无穷。
对文本中进行深入地解读,加上真实材料辅佐验证,学生的心里定能泛起不平静的涟漪。不仅达到教育的功用,同时为下面内容的解读奠定基础。
(3)假若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
总结成功之道
1、你今后打算怎样和时间赛跑呢?
2、通过我们的交流、碰撞,我们对于时间的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跟时间赛跑,最终跑赢时间是我们每个人都愿意追求的一个目标。将来有一天,我们也会和作者一样长大,面对我们的孩子,我们会告诉他——(课件出示:假如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
b、让学生从自己身上或周围人的身上用具体的事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
c、感情朗读。将这句话送给自己或同桌或伙伴。
5、说板书设计:
本篇板书我是依照作者思路设计的板书。它体现出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过程,明了时间是因为一去不复返而显得宝贵;是因为宝贵,而要珍惜时间,要努力奋斗,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脉络清晰,学生也就容易理解了。
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读准"蒙蒙亮"、"蔓儿"、"冲"等难读的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
3.体会朋友之间互相关心的真挚感情,能主动关心身边的朋友。
教学重、难点: 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关心身边的朋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揭题:直接出示课题:小鸟和牵牛花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叫《小鸟和牵牛花》
二、 初读课文,识字通文
1、"小鸟和牵牛花"之间啊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小朋友赶快把书翻开,自己去读读!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 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旁边的拼音帮忙,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并标上段落序号。
2、出示词语:鸟窝 喇叭 榆树 凤仙花
缠在陪你 终于 发愁 嗒嘀嗒
玩儿蔓儿 冲着 蒙蒙亮
3、看,小鸟要来考考大家了。自己先读读!
4、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当当小老师领读?(适时指导儿化音"玩儿 蔓儿":出示榆树和牵牛花的图片,告之什么是"蔓儿"——看,这就是牵牛花的"蔓儿",它一圈儿又一圈儿地缠在榆树上,向上爬呀爬!跟着老师再来读一遍。)
5、谁想读给大家听听?这样,一人读两个吧!(适时指导多音字"冲着 蒙蒙亮")。
6、接下来小鸟还加大难度:去掉了拼音帽子并打乱了它们的顺序。我们来开列小火车!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植物。
1、生字宝宝我们都认识了,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分自然段读一读课文,然后想一想上面的填空!
出示: 小鸟( )了,它请( )和( )来陪它,可是它们都无能为力。最后,( )自告奋勇地爬上了榆树和小鸟做伴。小鸟的病马上好了。
2、生个别说,齐说。
3、小朋友仔细看看,小鸟有哪些植物伙伴呢? 生说:小草、凤仙花、牵牛花、榆树。
四、研读课文
1、小鸟和它的这些植物伙伴一起住在同一个院子里,每天一起生活、一起玩耍,过着快乐的日子。下面就请小朋友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
2、研读第二小节 朗读指导
(1)师:可是有一天,小鸟生病了,它病得很严重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
①出示第一句:有一天,小鸟病了,躺在窝里,一动也不能动。
那就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个读
还有一句也是说小鸟病得很严重,你能找到吗?
②随机出示第三句:可是他病了,一点儿力气也没有,怎么能飞下树来呢?个读——(师:是呀,小鸟病得一点儿力气也没有,我们来把他病重的样子读一读吧)齐读
(2)师:此时此刻的小鸟是多么想念他的朋友们啊!他想:——生接
随机出示第二句:他想,要是能跟小花一起唱个歌,跟小草一起跳个舞,该有多好啊!(把它心中强烈的愿望读出来。) 个别读——齐读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读整段话,读出生了重病的小鸟心中的强烈愿望。齐读
3、朗读对话指导3、4小节
(1)小草都想到了谁呢?请你们自己先读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找出答案。
(2)小鸟费了好大的劲,从窝里伸出头来,对榆树下面的凤仙花说——生接:凤仙花姐姐,我病了,请你上来,跟我玩一会儿,好吗?
(3)凤仙花答应了小鸟的请求吗?为什么呀?(因为,所以)(你真会读书,用课文里的知识来回答老师的问题。)那就请你来当当凤仙花读读吧!
(4)"真对不起", 多有礼貌啊!让我们读出凤仙花的无奈吧!
(5)哦,听得出凤仙花是想帮也帮不上忙啊!所以,凤仙花红着脸,说——
(6)老师现在就是那只得了重病的小鸟,你们来当我的好朋友凤仙花姐姐好吗?(师直接说,叫全班学生接)
(7)凤仙花想帮却帮不上忙,她的心里可难过了!但是,善良的小鸟并没有责怪她,小鸟想起了平日里和自己最要好的小草,他们又在说些什么呢?请同桌一起合作,一个当小鸟,一个当小草。注意它们说话的语气。
1)、同桌分角色合作练习读对话。
2)同桌朗读反馈(你想怎样读小鸟的话,你想怎样读小草的话。)
4、学习5——8自然段
(1)没人能来陪小鸟,此时的小鸟真寂寞。如果你是小鸟的好朋友,你想去陪它吗? 你想什么办法去陪它,帮它呀?(你真是一个有爱心,助人为乐的人。)
(2)到底是谁陪的小鸟呢?自由读5——8自然段。
(3)演示"缠".
(4)牵牛花为什么能陪小鸟呢?用书中的语句读一读。(你能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吗?)
(5)出示牵牛花爬的过程,老师讲解。
(6)小鸟说,你爬的又苦又累,别爬了。牵牛花会怎么说?
(7)就这样牵牛花坚持着爬呀爬呀,终于—— 牵牛花高不高兴?指名读第6自然段。老师希望你读的高兴一些。谁再读一遍?老师感受到了快乐,也想读一遍,行吗?谁想像老师这样再读一遍?
(8)你现在想对牵牛花说些什么?(板书:助人为乐)
(9)小鸟一高兴病就好了,牵牛花一看,小喇叭吹得更带劲了,嗒嘀嗒,嗒嘀嗒。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结语:希望同学们能经常把爱心送给别人,让身边的人都因为有你的帮助而感到快乐,好吗?下课!
【精选说课稿六篇】相关文章:
2.精选说课稿10篇
5.精选说课稿3篇
7.精选说课稿四篇
8.精选说课稿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