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稿八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我的说课题目是:《敬业与乐业》。我的说课分“说教材、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部分。
一、说教材
《敬业与乐业》是苏教版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道德修养”单元的一篇议论文。这是梁启超的一篇有关事业与人生的演讲稿。文章以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的语言和条理清晰的论证、生动有力的论据 阐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发人深思,启人心智。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素质教育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学习条理清晰的论证和生动有力的论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树立敬业乐业的信念。
2、教学重点:条理清晰的论证和生动有力的论据。
3、教学难点: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三、说教法学法
本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采用“初读——细读——精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理解课文。为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我将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充分给学生一个展现自学能力的平台。
2、细读课文,探究学习:“交换苹果不如交换思想,闭门造车不如互通有无”——这是我经常教育学生的一句话。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互通有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可以让学生寓学于乐,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提高学习的幸福指数。
3、 精读课文,探究学习:学以致用,我认为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习一篇课文,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其中的知识,更要启发学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语文教师作为一个思想引领者,在课堂上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所以我采用了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把视野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怀着崇敬的心情谈谈敬业乐业的人,抱着高远的志向争做敬业乐业的人。
四、说教学过程
我设计的这节课分“导课、导读”两部分。其中导读部分又分“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内容” 、“细读课文,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旨意”、 “精读课文,探究学习,升华道德情感”三个环节。
(一)、说导课
我设置这样的情景来激发学习兴趣:“你有一个原本志向高远、成绩优异的好朋友,最近因不堪忍受寒窗苦读的学习生活,开始产生了厌学情绪。你很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导他重新迸发学习的激情,但却感觉心有余而才不足,不能用中肯的观点说服他。学完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你会获得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说导读
1、 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内容
这个环节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找出文章论述的中心,并结合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有个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能否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快乐学习,这个环节很关键,因此我会在出示自学指导前,给学生营造一种很自然、很放松的状态,例如:我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放声朗读,轻声慢读,也可以闭口默读,边读边悟。我还会尽可能地捕捉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帮助他们抛开羞涩,释放自我,我会鼓励学生自信地喊:“我的课堂我做主!”鼓励像对着高山大海那样畅快地喊:“我要做课堂的主人!”从而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拉开本节课的序幕。
2、 细读课文,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旨意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主要部分,我将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突破重点和难点。根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我将在这一环节中进行一次大胆的尝试——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三尺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完 全摆脱老师这根拐杖,名副其实地做课堂的.主人!具体构想是这样的:根据座位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合作学习“敬业”部分,另一组合作学习“乐业”部分。首先,教师不做任何要求,鼓励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议论文的文体常识个性理解,个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合作交流,互通有无;然后每组推选一个代表走上讲台进行有板有眼的讲授;另一组学生在听完之后就自己疑惑的地方进行大胆质疑;最后讲授者所在的小组成员七嘴八舌地解答疑问。如果不出现知识性的差错,老师尽可能不做点拨,如果出现避重就轻,偏离重点的情况,老师也只做精要的引导。这样,在“本组成员合作探讨” ,“本组精英授业解惑”,“他组成员大胆质疑”,“本组成员自信释疑”的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学生的潜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能力也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提高!
3、 精读课文,探究学习,升华道德情感
在这个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在赏析精彩片段的基础上,培养其敬业乐业的情感。我把第六段作为精彩片段来精读,因为这一段阐述了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的观点,这不仅把敬业乐业的观点阐述到极致,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可以让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安分守己、安身立命,从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首先我会让学生各抒己见的说出本段的观点,然后再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阐述观点的,并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条理清晰的论证,生动有力的论据。在学生信服“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个观点之后,我会不失时机的启发学生: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一些有趣味的事,说说看!这样学生就会水到渠成地说出一些有趣味的事,像做一次值日啊,解答一道难题啊,背会一课单词啊、操作一次试验啊等等。这样,学生就会有一种“学习像玩耍一样有趣,生活像阳光一样灿烂”的真切感受;这样,学习的幸福指数就会得到提高。接着出示一系列诸如“IT精英比尔.盖茨”、“科学巨匠居里夫人”、“掏粪工人时传祥”、“档案管理员刘义权”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敬业乐业者的图片,教师并适时精心引导:“不论是地位显赫的名人,还是朴实平凡的草根族,只要拥有了敬业乐业的精神,就会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活出自己的价值,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偷着乐的幸福感。”由此点燃学生心中的激情与热望,照亮学生成长路上的正确航标,进而启发学生说说身边的敬业乐业的事例,并结合自身谈谈如何做到敬业乐业,从而完成情感目标,升华道德情操。
五、说板书设计
我个人认为:板书是一节课的重点,更是一节课的灵魂。既是重点,就不能过于繁琐,既是灵魂,就不可过于平淡。立足这篇课文,我是这样进行板书设计的(板书并讲解):一个简笔画人物形象双手高举“敬业与乐业”的旗帜,正意气风发地走向“人类理想的生活”的阳光大道。“敬业与乐业”是文章的论题,作者通过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理想的生活”。
结束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课标的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实执行,任重而道远!但只要作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的我们能推陈出新,积极地为新课改添砖加瓦,相信培养出高分高能的新时代学生,培养出引领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一天指日可待!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偏颇不当之处,还望大家不吝赐教!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我爱你,汉字》。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就本次活动设计向大家做汇报。
活动主题
根据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爱我,就要亲近我》这一大主题,语文学科确立的主题为《做好六个千》,会认、会写会用两千五百常用汉字就是其中之一。五年级的同学基本达到了这一要求。但中国的汉字奇妙无比,没各自都有不同的内涵和风韵。汉字从起源发展到今天,字体的演变、字义的拓展都有丰富的内涵。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提高对汉字的审美情趣呢?结合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我们确定了“我爱你,汉字”这一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五年级学生实际水平,我们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2.了解汉字的发展过程,学习欣赏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树立学好语言文字的自信心。
3.进行社会用字调查,增强学生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
4.学会制定活动方案和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培养学生开展活动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活动方法
本次活动采用阅读搜集资料、开展社会调查访问,学习与游戏相结合,个体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活动方法。
活动过程
根据学生实际和活动需要,我们将整个活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本阶段要用两课时,完成主题生成和活动方案设计。在主题生成指导课中,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出本次活动的子主题: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的书法艺术、有趣的汉字、现代人与汉字。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内容组成实践小组。在主题活动策划课课中,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好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是整个活动的关键,预计用两周时间完成。学生按小组针对所选的子主题,通过走访调查、查阅书籍、请教别人、上网等多种方式来进行研究实践,教师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学生迷茫时给予方法指导;在学生遇到挫折时及时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起活动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生搜集了一定数量的资料后,教师及时上好信息资料整理指导课,指导学生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为后面的成果展示做好准备。
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这也是我重点向大家汇报的内容。本阶段预计用时一周,做好成果展示并撰写研究报告。
一、成果展示
在成果展示课上,各小组运用搜集整理的资料进行了如下展示:
第一小组探究的子主题是汉字的发展史。孩子们从网上搜集的甲古文、青铜器和石器上的籀文等图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真同学把汉字按时代和字体的对应列成表格,使人对汉字的发展史一目了然;程悦同学根据象形字的特点,为一些汉字配上了图片,把汉字形体与意义的演变展现在大家眼前;马永欣同学不仅出示了小篆字体,还用小篆书写了自己和同学的名字;还有的学生找来了关于汉字的起源在历史上的传说,例如“结绳记事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河图洛书说”等。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既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又感受到汉字的悠久历史文化,从而产生了自豪感。
第二小组研究的子主题是现代人与汉字。根据制定的计划,他们在社区里进行了调查,调查社会用字情况,调查社区人群的识字量,教社区老人识字。在这次调查中,孩子们发现许多汉字,遭受到人为的“侵害”。形近字混在一起用,有的字被人们读一边音。于是,他们又开始行动了,搜集在大街小巷中的广告牌子上、各种书籍报刊上、电视屏幕上出现的各种错字。并且查找错因,进行订正,他们给自己的活动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啄木鸟行动。这一过程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规范使用汉字的重要性,他们在生活中探究,在实践中觉醒。
第三小组研究的子主题是“有趣的汉字”。学生在书海中搜集,到生活中去寻找关于汉字的故事、谜语、趣联、歇后语等多种语言形式。孩子们在文字的海洋中游弋,品味中国的汉字文化,根据字形或字义进行创作,字编谜语、创作字画,所有这些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和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第四小组的`子主题是“汉字的书法艺术”。小组成员搜集了中外名家的书法作品照片,走访了中京书画院副院长王磊先生、宁城美协副主席刘慧书等书画界名人。通过采访书法名家和欣赏书法作品,学生对汉字的欣赏水平得到提高,在笔锋运转中感悟到汉字的灵性和内涵美。孩子们说,汉字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它的语义上,更表现在它的形体结构上。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
课堂上同学们还展示了一些成果,有关于汉字的手抄报、自己搜集的趣联趣事、社会不规范用字调查表、小组书法展……所有这些虽然稚拙,却足以看出同学的用心程度,让我心里感动。
二、撰写研究报告
活动成果展示结束后,我指导学生撰写了简单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孩子们不仅写出了小组成员的活动历程和搜集到的资料,更写出了自己的收获与感受。
第一小组的同学写道: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了解了关于汉字起源的多种说法,了解了汉字的发展历史,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做好这件事情真的不容易,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完成,还是人多力量大。
第四组的同学写道:通过欣赏书法作品,走访书法名人,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汉字的形体美,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其中还蕴含着做人的道理。我们记住了“赢”这个字,因为那位在广场练书法的老爷爷告诉我们:“少说费话(亡口),珍惜时间(月),不浪费钱财(贝)做一个平凡的人(凡),才能‘赢’得人生。”
三、拓展延伸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中华汉字包罗万象,其中的知识与内涵还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研究。老师相信同学会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益。我们学校坚持每天中午15分钟的午写,老师在前面示范指导,学生进行认真的书写练习,这已形成天义二小一道独特的风景,良好习惯,从写字开始。我们用今天的坚持为学生幸福的人生蓄势。
总结反思
本次活动学生对汉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明白了学习汉字的重要性,树立了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也许学生对汉字的历史与文化还是“雾里看花”,还在为现代社会中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而困惑,对书法艺术还似懂非懂。但他们关注汉字、热爱汉字的热情却被点燃了,我想这就是本次活动最大的成功。当然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学生搜集到的甲古文、青铜器上的籀文,我们却没人说出这些符号的读音,代表的什么意思,也无从请教。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我是快乐的,因为在活动中我与学生共同成长。
我的说课完毕,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说课稿 篇3
在教学中我将采用读一读,找一找,悟一悟的方法来学习,我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如下:
一、复习导入
通过昨天的学习,大家知道,课文除了饶有兴趣地介绍“碧螺春”名字的由来,还向我们描绘了哪几幅生动的画面呢?(板书:采茶 焙茶 品茶)
二、讲读课文二、三、四段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尽情地欣赏这些美丽的画面,细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 讲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先听老师朗读采茶这一段。(师朗读,媒体出示第四自然段。)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请大家轻声读一读,找一找。
(点击中心句,板书:美丽动人)
(3)我们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这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呢?
①从“随着几声嘹亮的鸡叫,湖山的早晨醒来了”等语句中感受江南春光的无限美好,指导朗读。
②从“披着晨雾,踏着朝霞,采茶姑娘三五成群,结伴向茶园走去”等语句中体会采茶姑娘的勤劳灵巧和兴奋喜悦的心情,练读。
(4)小结:湖山的茶园风景美,采茶的'姑娘神态美、动作美,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江南春光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喜爱)
2、 讲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过渡:湖山的早晨有了采茶姑娘的辛勤劳动,显得那么美丽动人。入夜,茶农们又在干什么呢?
(1)请大家自由轻声读第五自然段,用曲线画出有关焙茶动作的语句。
(2)讲读这两句话。
①自由读一读,找出具体动词。
(媒体出示句子:焙茶手短衣紧袄……煞是好看。)(板书:揉 搓 捺 抓)
②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③看了之后,有何感受吗?(焙茶手技艺高超,也很辛苦,作者观察很仔细,用词巧妙)
④齐读,边读边演。
(3)渐渐地,随着水分的蒸发,叶芽的颜色变深了,条索纤纤,蜷曲成螺。这时一边降温一边揉捻、搓团,待到茶叶捏拢放开就能自行松散之时,满屋子已弥漫着浓郁的芳香。引读:此时的茶叶——(媒体出示)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为什么称它“工艺茶”?(这是工艺品,不仅外观美,而且是焙茶手辛勤劳动与高超技艺的结晶。)
(4)那让我们再来欣赏真正的焙茶手制茶的情景吧!(媒体出示)大家看,焙茶手正在炒茶,他们的动作那么利索,手在滚烫的大锅中不住地翻拌,揉搓捺抓整套动作融为一体。看了之后又想说些什么?(板书:敬佩)
3、讲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过渡: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敬佩新奇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
(1)下面就请大家尽情地诵读第六自然段,(2)交流,赏析。(板书:色 香 味 形)(3)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陶醉一番。(板书:陶醉)
4、讲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过渡:“碧螺春”茶确实醉人,作者仅仅是被茶的色香味形所陶醉吗?请联系全文看看还被什么陶醉了?正如一位外国诗人所言:“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媒体出示)现在你明白这句话了吗?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描绘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久负盛名)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请写一句赞美碧螺春的诗。
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主题活动《冬天的讯息》中的一个区域活动。
一、幼儿情况分析
幼儿经过一个学年的训练,已非常喜欢参加区域活动,活动秩序还比较好,多数幼儿已有初步的自主学习、自主操作的习惯,结合主题活动《冬天的讯息》,我们在集中活动中已经学习了语言《冬天是什么》,学习了动物、植物过冬的知识,结合圣诞节和新年上了几节手工课,学习了做彩环、圣诞帽等,在数学方面学了空间位置、形状特性,逻辑推理等知识,为巩固所学知识,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专注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建构区、益智区、语言区、美工区、数学区,让幼儿能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自主地学习,获得有益他们身心健康和各种知识的提炼、升华。
二、说活动目标
这次区域活动的总目标是:
1.鼓励幼儿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进行游戏,养成良好的分区活动习惯,快乐地游戏。
2.巩固集中教学活动所学的知识,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专注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良好的活动秩序,指导活动后进行收拾整理。
根据这些大目标及幼儿现阶段的发展水平,我们又制订了具体适
度的各区目标。
建构区: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进行建构,提高幼儿合作能力,感受合作的快乐。
益智区:引导幼儿走迷宫游戏,在从起点到终点比较困难时,尝试从终点出发,走向起点,培养幼儿的方位感和思维的可逆性。
语言区:说说冬天是什么?说说动物、植物的'过冬方式,说说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美工区: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做雪人、雪花、彩环、圣诞树、圣诞帽,可以用来装饰教室。
数学区:能用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和长方形进行图形拼组,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说活动材料
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才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
建构区:建构区里,我准备了很多玩具和积木,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最爱,我让孩子们合作进行建构楼房和街道等。
语言区:我根据近期的教学活动,布置了《冬天的讯息》主题墙,和一些动物、植物过冬的图书。
益智区:我班的孩子非常喜欢看迷宫书,我准备了几本适合他们的迷宫书。
数学区:我准备了许多各种大小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美工区:我准备了各色手工纸、剪刀、胶水、颜料等,这段时间,又是圣诞节,又是过新年,使寒冷的冬季充满了喜庆,让幼儿在美工区中做雪人、雪花、做彩环、圣诞帽、圣诞树,然后让幼儿自己来装饰教室,即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有感受了节日的氛围,又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说活动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我会给幼儿宽松的活动氛围,给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操作的机会,我会仔细观察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及合作交往的情况,随机进行教育和引导。
说课稿 篇5
一、全面分析单元知识结构,准确把握学习标准。
本单元教材分为数数和数的组成、读数和写数、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等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按照知识间的逻辑顺序和儿童学习的认识顺序,经过适当的扩充和有序的编排,构成了如下相对完整的单元知识结构:
从上述结构图不难发现,前面三部分可概括为100以内数的认识,它是全单元教学内容的主体和核心,也是教学的重点。第四部分虽是100以内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但实际上可看成100以内数的概念的进一步巩固,因为整十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就其本质而言刚好反映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的特征。
上述结构图还从另一个侧面向我们全面展示了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只有达到以下学习标准,才算是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真正掌握。
①熟练地数数。既要能熟练地结合买物数数,又要会准确地抽象数数,特别是接近整十数时能连续正确地数数。在数数时,不仅要能一个一个地数,还要能十个十个地数。
②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既要知道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又要明确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组成几十几。
③正确理解数位概念。数位概念在本单元学习中特别重要,它包括知道100以内数的数位名称及排列顺序,了解100以内数的计数单位,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等内容。
④正确理解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的基本规则,并能根据这一规则熟练地读写100以内各数。
⑤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大小比较。
上述学习标准告诉我们:本单元教学不只是单纯地引导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问题,而是要帮助学生全面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学习标准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系统掌握100以内数的概念所包括的内容,确保他们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掌握真正落到实处。
二、抓好数位概念的建立,通过数位概念促进学生掌握100以
内数的读写方法。
数位是指数中各个数字所占的特定位置,一个数的数值意义就在于这种数字和数位的有机结合。任何数学,都只有赋于具体的位置值后才有大小的意义,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从数值意义上对其进行读数和写数。显然,正确理解数位意义,切实建立数位概念,是正确读、写数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应把数位概念和读数写数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引导学生通过建立数位概念去促进读数、写数基本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1.突出数位教学、帮助学生切实建立个位、十位等数位概念。
在数位教学中,首先应利用学生熟悉的100以内数的组成的有关概念,引导他们按照数的组成方式去观察、认识排列的小棒或小棒图,为数位概念的建立提供感性材料。其次要充分利用计数器,特别是计数器珠子下面数位表的中介作用,让学生主动从小棒和珠子中抽象出数,并突出各个数学所占的具体位置,从而帮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个位、十位、百位等数位概念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读出抽象出来的各个具体的数,让他们在读数中初步体会数学与数位的有机结合,并从中了解每位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如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自然数是数字和数位的高度统一,还应引导学生对照数位表对11等特殊数作深入观察和思考,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同一个数字由于所在数位不同所表示的大小也就不同的道理,由此让学生对数位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最后对照数位表帮助学生了解每个数位的具体名称,并熟练地掌握其排列规律。这样,学生从具体到抽象获得对100以内数的数位的完整认识,他们头脑里关于个位、十位、百位等数位的概念也就比较清晰了。
2.正确理解读数和写数的基本规则,较熟练地掌握100以内数读写的一般方法。
教材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概念以后,明确给出了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的结论,这一结论概括了整数(甚至小数)读数和写数的基本规则。由于这一规则是直接建立在数位概念基础上的,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引导他们用已获得的数位概念去正确理解这一规则的含义,然后用规则去指导读数和写数。
①正确理解高位的含义。高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三位数来说百位是高位,对两位数来说,则十位就是高位。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读数和写数理解这种相对意义,要防止他们用静止的观点去片面理解它的含义。
②引导学生在读数和写数的活动中主动概括其规则,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这一规则。
③引导学生及时将概括出来的基本规则广泛运用于读数和写数的活动中去,促进其读数、写数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以数的组成为中介、实现认数和计算的有机统一。
在本单元教学中,数的组成和数位概念是处于同等地位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是理解100以内数的大小和数位意义的重要基础,同时又是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减法最直接的理论根据。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它在知识结构中的这种中介作用,进一步密切100以内数的概念和计算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及其计算的整体把握。
1.在数的组成教学中适当渗透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思路。
学生在数数基础上对两位数有了初步认识以后,教师应适当注意引导他们按照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思路去观察和分析数的组成与分解。如教学数35的组成时,除要求学生35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思路去思考和表述外,还可引导他们按照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组成35的思路进行叙述。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数的组成有较全面的理解,而且可以从计算方法上为后面的计算作必要的孕状。
2.在计算中突出数的组成算理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复习题之前,要高度重视教材所安排的题的准备作用,通过复习题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的角度去认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使他们对其计算过程与方法有实质性的理解。如在40+5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按照45的组成的思路计算出结果。这样,使学生在计算中既明确意识到数的组成算理的指导作用,又把数的概念和计算两者高度结合起来,实现数的概念和计算知识内容的整体掌握。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材简析】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真切地描写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作者也从中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本课所在的第五组课文都是围绕着“生命”这一专题来展开的,所选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编排了这一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的珍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了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的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对“生命”的感悟不是很深,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盲女孩的'感受,就成为这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细腻的眼光通过盲女的细小动作揭示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样深刻道理,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一意味深长的哲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因此,我采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走进文本品读来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对盲人的内心世界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这对理解课文,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有一定障碍。因此,我在课前安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热爱生命的资料,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说教法
本课采用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读文,认识女孩——走进文本,品读感悟——总结收获,升华情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触摸春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上好这一课。
1、在品读中整体感悟人物。文章的语言优美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对待春天是怎样的。
2、反复研读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安静在花园里穿梭,主要理解“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体会安静的活泼聪慧及对春天的热爱。安静拢住了蝴蝶的这一片段,主要理解“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通过“竟然”、“张望”等词语体会安静拢住的不是蝴蝶而是生命,她内心世界中感悟到了飞翔的快乐,生命的美好。作者的联想,理解“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3、适当拓展,体悟生命的美好。结合阅读链接感受海伦凯勒的事迹。
四、说学法
课采用“走进文本品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探究法”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学生采用默读、体会、交流、朗读、等方法来学习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通过品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说”自己理解地内容,“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五、说教学理念
走进文本,品读感悟,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悟中促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品词析句,获得情感体验,提升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资料
七、说教学过程
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1、深入研读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2、拓展延伸,学习阅读链接并收集交流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
说课稿 篇7
一、前提分析
1、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共有六个单元和两个专题。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组织读写听说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很容易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动物世界,意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课文,了解这些动物的外形、特点、习性,借以唤起学生对动物世界生存状态的关注,激发他们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这一篇《国宝——大熊猫》是本单元中的一篇较有特色的科普说明文,它从多方面介绍了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写出了大熊猫的珍贵,这一物种是我国特有、世界罕见的,而且文章的语言准确、生动、形象。《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现代文的阅读要求的其中一点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面对这样一篇文质兼备的文章,有必要让学生进行阅读赏析,让学生从中品味如何驾驭语言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写,同时让学生从中感受作者在其中渗透的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关爱、保护热情。可以说,学习本文,既可以达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也可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因此,这篇课文在本单元乃至全册书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3—14岁之间,感情较为丰富,肯于思考,好奇心强,表现欲强,极愿了解一些可爱的小动物,这是能学好本课的优势之一;从认知前提来看,这批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新教材使用及新学习理念的引导,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初步的训练,同时在对第三单元以及本单元前面几篇说明文的学习中,已初步了解了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这就为学好本文奠定了基础。但对于作者的独具特色的语言描写的理解尚有困难,还需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启发和点拨,以求拨云见日,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是本文学
习的一个重点,也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为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做到教有目的,学有目标,我制定出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展示投影片一)
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学习重点)
2、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学习重点、难点)
3、让学生根据情况确立一个目标(老师不做明确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突破措施
教学教程中,重点突出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为避免教学无目的,针对学生学习实际,及本单元的整体目标,我确定重难点突破措施(展示片二):
1、针对重点一,我打算采用问题启发、兴趣引导、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完成,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具体来说,我打算这样来开展活动:
第一步: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释题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展示片三):题目是《国宝——大熊猫》,很自然,介绍的是大熊猫,那为什么要加上“国宝”二字,还要放在“大熊猫”之前?根据学生的`能力,能回答出是显示出大熊猫的珍贵,顺势引导,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那它的珍贵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去读课文,探究答案。下面就可以分组讨论,老师提出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你的观点表述出来,让组员听听,然后归纳出本组的观点,推出本组的中心发言人,准备班级交流。
第二步: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归结各组的观点,加之老师的点拨,就可以得出大熊猫珍贵的原因,:体态可爱、数量稀少(包括分布地域窄、食性单一、活动区域少、繁殖力低)、有研究价值。这也包含了它的生活习性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精神,也锻炼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
2、针对教学重点二,因为这同时又是教学难点,在时间分配上可以有所侧重。我打算主要采用自我推荐法、比较法和设疑问难法,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首先,把机会让给学生,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
意识和进取精神,让他们进行自我推荐。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把握课文之后,启发他们(展示片四):“通过大家的赏析,是否发现本文的语言上的独到之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你觉得文中有哪些可取之处?能否向大家推荐一下,让大家共同分享你的成果。”这样配合老师的点拨,学生自己探究出来,既使得他们有了成功的尝试,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其次,在学生自我表述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提出下面的一些典型的句段,若能分析到位,自然就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若分析不妥切,我打算用“增删替换比较”和“设疑问难”的方法加以补充,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展示片五)例如:
A、“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了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一句的“最少”一词可以不要吗?
B、文中写道:“大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短,尾巴短秃,毛色奇特,头和身躯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幅八字形的黑眼镜。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驯,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而在《辞海》中是这样写的:“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66厘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比较一下它们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C、“大熊猫喜欢嬉戏,憨态可掬,有时直立起来,状似舞蹈;有时背倚石头,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着竹枝;有时团作一团,漫不经心地随地打滚;有时拖着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可否换成这样的句子“大熊猫喜欢嬉戏,憨态可掬,直着身子,或打滚,或在草地上行动”?
D、本文是一篇说明文,那么第一至三段的记叙以及西班牙国王听说中国大熊猫分娩消息后异常高兴的故事是否多余?(这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是符合科普说明文的特点的。)
四、课堂教学程序及时控
1、导入新课(2`)
大约需要2分钟,我是这样导入的:我问大家一件事,20xx年,奥运会就要在我国北京举办了,你们知道吗?(目前的学生知识面相对较宽,会知道)奥运会终于在我国举办了,这是一件多么让我们兴奋的事啊。课堂的学习加上平日的搜集,你们肯定了解了不少的小动物,若请你为北京奥运会推选一种动物作为吉祥物,你会推荐什么呢?(学生自由想象,会有学生提到大熊猫)看来大熊猫受到了世人的普遍喜爱,因为早在1992年的北京亚运会时就已被推选为了亚运会吉祥物。而著名作家叶永烈也写了一篇文章《国宝——大熊猫》。(板书课题)
2、展示学习目标(1`)
以幻灯片投影(具体内容见上)
3、自主学习、整体感知(5`)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要注意以下的要求:
A、圈划标注出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随时在书边批注自己的读书心得,必要时可以同位讨论解决问题。
B、思考:为什么称大熊猫为“国宝”?
C、思考:大熊猫有哪些特点、习性?
4、探讨交流(25`)
这一阶段重点就是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这一步教学中,教师仅作必要的补充和指点,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具体的设置在重难点突破措施中已详细叙述。
5、疏理巩固(5`)
现在《国宝——大熊猫》这一节课我们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尤其是谈谈你自定的目标达成的怎么样了。让我们在交流中相互提高。
6、迁移作业(1`)(展示片六)
通过以上的几步,学习目标已经基本能达成了,但,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得有课外的延伸,为此,我还设置了迁移训练(展示片六):
学过这篇文章,我们确实体味到了大熊猫是多么的可爱,又是多么的珍贵。请同学们在课下利用图书馆、上网、调查等方式搜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大熊猫专刊》。
五、板书设计(展示片七)
说课稿 篇8
一汪翠绿的湖水边,一个普通的老人和一群快乐的海鸥相依相随,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图画。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有一天老人与世长辞,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这是何等悲壮的场面,更是一份令人震撼的情,让我读过之后不得不为人和动物之间有这样真挚的情感而动容。《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所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两幅动人的画面,更是那无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后的感动。
为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在情感朗读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了解真情是文章的灵魂。
2、学习描写海鸥动作的词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他们的加倍回报。
3、通过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学会如何真实具体地表达感情,并进行语言积累。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了四个环节,分别是:
1、入境,感受海鸥老人。
2、入景,欣赏和谐画面。
3、入情,体会灵魂震撼。
4、表达,祝福海鸥老人。
下面具体谈一谈这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
一、入境,感受海鸥老人
首先,出示海鸥老人吴庆恒的照片。“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照片上的老人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然后齐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描写老人外貌的部分,让学生感受一下课文是怎样描写老人外貌的。
接着教师总结“这位老人就是昆明市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名叫吴庆恒。吴庆恒老人被昆明市民亲切地称为“海鸥老人”,他和海鸥之间地故事在各大媒体报道之后,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吴庆恒老人去感受他和海鸥之间的深情厚意。”
二、入景,欣赏和谐画面
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学课文的第一部分,也就是1~11小节,主要围绕一个“读”字,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来想象老人与海鸥的和谐画面。教师提问“在这一部分中你看到了哪几幅画,画中有些什么,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可以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来描述画面,并畅谈自己的感受。
画面一:老人喂海鸥。
首先,教师范读,在朗读时要注意读好“很小心”、“退开一步”、“撮起”、“扫”这几个词。接着提问:
1、从老人喂海鸥这几个动作的细节描写中你看出了什么?
(可以看出老人动作的娴熟,老人与海鸥配合默契和谐。)
2、海鸥飞成的乐谱能唱出一支怎样的歌?学生可能会说“快乐的歌”、“自由的歌”、“飞翔的歌”等等。然后,再读课文(请学生个别读),感受老人喂海鸥的画面是一篇有声有色的和谐乐谱,让图画和音乐融为一体,让灵动的画面唱起美妙的歌。
画面二:老人给海鸥起名字。
“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老人,在空中飞翔着那么多海鸥,他都能一一喊出它们的名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描写这幅画的语句,感受一下海鸥老人的亲昵和他对海鸥的爱。”(学生齐读课文,亲昵的语气)。相机教学“抑扬顿挫”把“抑”与“仰”、“柳”等形近字进行区分,并让学生知道“抑”的意思是“低”,整个词语的意思是“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同时,让学生用“抑扬顿挫”造句。教师总结“刚才老人喂海鸥时起起落落的节奏谱出了一篇和谐的乐谱,现在老人亲昵地呼唤着海鸥的名字,又好像抑扬顿挫的和谐歌唱,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就好像交响乐,正一章一章地演奏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他们又在唱些什么,说些什么了。”
过渡到画面三。
画面三:老人和海鸥亲昵地讲话。
我们好像听到一阵阵亲切喃呢的和谐交流。静下心来听一听他们在说些什么呢?(多媒体播放画面和音乐),学生两人一组练习老人与海鸥之间可能会有的对话。如:老人说:“独角、灰头、红嘴、老沙、公主,快来吃食啊!”海鸥说:“谢谢你,老爷爷。谢谢你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来给我们送餐,和我们做伴。”
通过这三个画面来展示和谐的乐谱,和谐的歌唱,和谐的交流,最终突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那种和谐快乐。三个画面,三首歌,让学生感受音乐和画面的和谐交融。
三、入情,体会灵魂震撼
(首先出示老人喂海鸥的画面)这是一个普通的老人,更是一个特殊的老人,他爱海鸥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把所有的感情都寄托在海鸥身上,让我们再看一看那幸福的眼神,多么美好的画面,可是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短暂,这样美好的画面再也看不到了,老人去世了,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当这张照片出现在湖边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教师引读13、14、15小节)。
接下来,第13、14、15小节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的心情吗?
生:恋恋不舍、难舍难分、焦急万分、心如刀绞般疼痛,等等。
师: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生:因为老人十多年来,一到冬天,就每天必来给海鸥送食物,和海鸥做伴。
因为老人把海鸥看作是自己的亲人。……
师:亲人?谁能举例子,说说谁是你的亲人?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师:亲人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海鸥和老人、动物与人类之间有血缘关系吗?很显然没有。但是,老人把海鸥当作了自己的亲人,海鸥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了。文中哪一句话直接点出了海鸥是老人的亲人?
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子: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瞻仰”写出了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
从“急速”一词,我感受到了海鸥那种焦虑、急切的心情。
师: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感情?
学生讨论后交流:
交流1: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生:从“纷纷”一词,我体会到这么多海鸥行动一致,似乎有谁在无声地指挥。
“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白翼天使”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对老人的一片深情。(指导学生朗读,读好这句话)
交流2: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师:这里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
生:因为海鸥们意识到就要和老人永别了,所以希望能阻止我们拿走遗像,希望能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老人的遗像能停留一会儿,所以用“扑”比较好,更体现出海鸥们那种伤痛,那种无奈,那种急切、焦虑的心情。
师:这么多的海鸥快速扑来的景象是多么壮观、美丽啊!这么多的海鸥来送别老人,这场面是多么悲壮啊!一起读读这两句话,读出美丽的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学生朗读)
接着,教师出示说话练习“海鸥的心里是老人,海鸥在鸣叫什么?(目的是让学生把前面的课文说进去)”。“老人的心里是海鸥,老人在呼唤什么?”把学生分为两组,一半做老人,一半做海鸥,先写一写再交替发言。
四、表达,祝福海鸥老人
老人离我们而去了,许多人来送他,没有悼词,没有哀乐,只有那张与海鸥一起的照片相依相随,你想不想来祝福一下老人?假如你是海鸥,你会怎样祝福老人?假如你是人们,你会怎样祝福老人?
本课的作业设计是:收集描写人和动物之间的真情故事,并写一写读后的感受。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9-08
物理说课稿04-23
说课稿集锦05-23
《守株待兔》说课稿07-16
音乐说课稿06-26
蝴蝶说课稿06-11
初中说课稿06-18
《师说》说课稿06-22
《比的应用》说课稿06-10
《左右》说课稿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