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4-09-16 21:20: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汇编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说课稿汇编9篇

说课稿 篇1

  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几》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P95-96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的编排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指导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从而认识分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之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是意义上、读写和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很大的差异。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的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分数的含义是分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小数的基础,所以认识分数是本单元的重点。由于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没有接触过分数,没有“分数”的概念,因此认识分数是教学的难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物、图形和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使学生在借助图形的情况下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并且学会与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听取他人的长处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分一分、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并体会。

  情感目标: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一定兴趣,能够积极的参与其中。

  3、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实物来认识几分之一,从而感受到什么是分数。

  教学难点:认识分数。

  教法与学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从生活中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始,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生活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课运用电教手段,重点采用……来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幼儿园的阿姨要给小朋友们发水果了,如果有40个水果分给40个小朋友,那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多少?

  但是阿姨只买到了20个,40个小朋友怎么分呢?请同学慢来帮帮这未阿姨。

  该怎么分呢?谁能够帮助这位阿姨?

  并用电脑演示怎么平均分二分之一。

  板书1/2读数

  把学生带进这样的情景和氛围中,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新知的动机,从而引出“两个人要平均分一个,结果应该如何表示”,在问题的召唤下,学生的好胜心和学习兴趣被升。从而在生动的具体的情景中体会二分之一。

  2、中午吃点心的时候,幼儿园的阿姨又要给小朋友们分发点心了,今天阿姨没的是大饼,把10张大饼分给30个小班的小朋友,又应该怎么分呢?才能使小班的小朋友觉得合理呢?

  电脑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分,一份是其中的'三分之一。

  板书1/3读数

  使学生认识三分之一,并使学生了解要平均分,其中的一份是三分之一。

  3、午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要做手工了,这时老师需要把一张纸分给5位小朋友,那她应该怎么分呢?

  电脑演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是五分之一。

  板书1/5读数

  使学生认识五分之一,使学生了解和体会平均分。

  4、手工上还需要绳子,每一根绳子需要分给10分小朋友,又应该怎么分?

  电脑演示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10分之1。

  板书1/10读数

  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来组织,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这样的一个轻松的氛围中,使学生接触分数,认识分数,了解平均分,对本课是一个铺垫,使学生很快的融入本节课中,自觉主动作为学习的主人来参与其中,

  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为接下去的新知作铺垫。

  二、观察总结,动脑动口

  请学生观察板书,问他们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分析,概括,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讲解分子,分数线,分母的名称和意义。

  结合板书请学生来讲一讲。

  三、注重合作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拿三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分别折出它的1/2,1/4,1/8,并分别涂上颜色。

  老师说出几分之几,他们就把知好展示出来。

  2、小组合作,制造分数

  利用准备好的材料来制造分数(如线,纸等)

  1/2,1/4,1/8,1/10

  交流怎么制造出这样的分数的,你是怎么想的?

  在这个环节中,尽量是学生多做多说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到要“平均分”,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不仅达到了强调“平均分”的目的,而且思考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也教会了学生通过实践寻找例证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分数的含义,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也使学生去体会与他人合作的力量和提取别人的长处。

  四、联系生活实际,促进认识的发展和评比

  比较分数的大小

  用电脑演示1/2和1/3的多少来使学生从直观中感知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

  用电脑演示1/4和1/3的多少来使学生从直观中感知谁大谁小。

  板书1/2大于1/31/4小于1/3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能不能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说一个你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分数的例子?”“相同大小的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小(越大),你在生活中有遇到这样的例子吗?”这些提问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让学生在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与比较过程中促进了认识的发展、深化,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比较的能力。

  小结;请学生结合板书来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想方设法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始终处于好奇好学的良好氛围中,让每一位学生学有多得,都能体会学习的成功和喜悦。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综观整套教材,以动物为表示对象,为学习的内容,出现出一条明显而清晰结构,第三册就有《动物朋友》、《怪兽奇想》等以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为学习对象的科目。在本册,也就是第五册,又布置了以野生动物为学习对象。以心灵手巧——《动物朋友》(一)(二)为切入口的科目,融合了环保的内容,使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我们一起的地球母亲与美术学科紧紧地交融在一起。体现出新课程背景下,美术学科的人文性。而后在本册第十八课《亲呢》一课,更是将人文性以“爱”的形式突出体现出来,让同学感受到爱,并珍惜爱和懂得付出爱,另外在第十册还有《海洋生物》和《海洋怪兽》等内容的学习,将同学带入到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神奇的野生动物大家族。

  本课是江苏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教科书等五册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处于中段位置,与其他《心灵手巧》等系列学习内容,互相交流,启发同学灵活运用各种废旧资料制作的动物朋友。让同学在尝试各种废旧资料的同时,了解自然,保护生命,从而引导同学关注地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未来。

  另外同学的年龄特征对野生动物有一种特殊的心理好奇偏爱,是这堂课的情感基础。三年级的同学动手动脑的能力相对于二年级有质的飞跃,所以充沛了解同学,调动同学,激发同学的潜能,也是我备课时的重点考虑的细节。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情感性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奠定同学对动物朋友,特别是珍稀的野生动物朋友的感情,做到自身不伤害这些精灵,和自觉加入到维护野生动物的行动中去。

  2、知识性目标:让同学通过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找认识,我们人类一起的朋友——野生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体态,毛色等特征。

  3、能力性目标:通过运用多种综合性资料,能描绘或制作出动物的特征,神态姿态。从而锻炼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考虑能力以和动手表示的能力。

  4、发展性目标:鼓励同学多挖掘身边随手可得的资料,多尝试各种表示方法,使同学逐渐养成,多思勤创的良好思维能力与美术习惯。

  5、教学重点:了解有关野生动物的知识,启发同学表示出形态各异的野生动物。

  6、教学难点:要求同学巧妙选择资料表示作品,做到生动有趣,作品别具一格。

  三、课前准备

  1、同学方面:依照课程要求,收集相关野生动物图片,玩偶或文字介绍,另外各种表示资料,也是必不可少的。

  2、教师方面:需准备大量的有关野生动物的声频,视频等资料由多媒体集成。

  四、教学方法

  介于本课的特点,教师通过与同学一起欣赏,一起交流的方法,让同学在老师精心营造的氛围里,积极探索,分辨,表述,讨论表示,从而将感知野生动物,拓宽视野,走近野生动物,理性认识,表示野生动物,升华情感的教学目标,自然而有效地运行。

  教学程序设计和设计意图

  一、游戏导入(游戏一听音辨物)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动物发出的'种种声音,让同学来竞赛猜猜是什么动物,并让同学说一说;就这种动物你所知道的各方面的信息,教师可适当地提醒同学从某一方面表述。如:如这种动物的体态、毛色,爱吃什么等等。

  正当同学们表述动物的特征时候,教师因势利导,让我们再来看这些图,教师出示野生动物局部图片,请同学们来猜一猜,这些都是什么动物,对于猜中的同学,老师应引导同学回答是怎么猜到的。

  [设计意图]:导入的设计,力求创设一个动态的教学启动情景,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以紧贴课题的游戏形式,不光可以奠定本节课的情感基础,同时先让同学通过互动交流,以游戏竞猜的形式,对野生动物的特征有个初步的认识。将本课的重点化整为零,一一渗透。

  二、交流资料,深入了解

  1、游戏做完,同学们沉溺在快乐的海洋里,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这正是互相交流,关于野生动物相关资料的绝佳时机,交流资料先采用互相交流形式,将自已带来的资料,与别的同学一起分享,再请局部同学上台来利用投影仪展示图片或文字资料,要求同学讲一讲关于野生动物的一些故事,一方面可以维持氛围的活跃,另一方面使信息得到一种共享与集中。

  2、同学交流完毕:教师出示课件,告诉同学们野生动物是一个庞大的家让我们一起直进神奇动物世界。同学可以自主浏览教师提供资料。寻找自身喜欢的动物进行了解。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是新课程的目标要求,此环节的设计一方面通过同学交流资料,自主查询资料,拓宽了了同学的视野,丰富了同学对动物世界的认识,另一方面看了解是表示的基础和前提,为后来的表示做好铺垫。

  三、组织讨论,表示作品

  1、“动物世界“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你看到哪些野动物?有没有从没看过的?

  3、你见到什么特别的野生动物?能够说说他们的外形特色吗?

  同学们在老师在引导下,纷纷表达自身的看法。

  老师出示课件:同学们看一看,这个神奇的动物世界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出示绘画,手工表示动物朋友的作品图片,要求同学带着问题去看。

  1、 看一看,都用些什么资料来表示野生动物的。

  2、 同样的野生动物,还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去表示呢,而且都很有趣,你发现了吗?

  3、 你喜欢哪一种表示作品,说说你的看法好吗?

  引导同学注意资料的质地、纹理,巧妙地运用这些因素是表示的好坏的关键。

  4、 教师适当示范点拔,不可将一件作品完成,只求范表示思路和简单做法:如一只易拉罐,可以做成大象的腿,蛇的身体的一截,启发同学发明性思维。

  5、 分组进行合作创作,绘画的绘画,贴的贴、剪的剪、捏的捏、拼的拼。

  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特点鲜明的表示作品,可以的激发同学创作的欲望,再通过比较作品,可以使同学的思维得到全面的开放,让创新的火花在老师的启发点燃,并通过有序的分工合作,又进一步锻炼了同学的合作能力,增强了团队精神。

  四、展示作品,升华情感

  教师出示事先作好的大森林平面图,有海洋、沙漠、沼泽地、树木,请问谁上台来展示自身的作业,向大家介绍是如何想的和如何选材的,并将各类的物放在相应的区域里,大家一起来欣赏,大家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老师将森林里有些动物,故意破坏,同学们都惊讶地看着我,我默默打开多媒体课件,向同学展示野生动物惨遭杀害的图片。

  那血,那尸骨与刚才同学的情感发生强烈地碰撞,让我们一起来维护野生动物!1、你以后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将以为最好的同学,给他机会上台来表述,展示自身的作品,并在全班认可的情况下,进入到森林,不只增强了同学的自信心荣誉感,还可以通过同学的介绍挖掘作品闪光点和攻进点,同时也能使同学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此外,重视同学的情感体验,尊重同学的独特感受,和时创设情境化单纯说教,要维护野生动物,效果自然要好,让同学说说以后的做法。

  五、课外拓展。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个课题是教师培训教材《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第三章第三节。本节内容旨在使老师们明确新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如何正确设计和实施。所以,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案例的探究、分析,学员们了解教学目标设计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学目标确定的具体要求。

  2、把握好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

  这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员们的认知规律,即通过分析、探究,进而得出结论,获得能力。根据学员们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教学重点:

  1、 把握确定教学目标的要求。

  2、 掌握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

  我们知道,师训课程面对的是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是以贯彻新的课程理念为目的,以为老师们提供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全面提高老师们的教学能力为重点的特殊课程。尤其是本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定,虽是备好一节课的关键,却往往被忽视,基于这种情况,又鉴于上述之培训目的,我认为实现目标的最好方法就是以实际案例来带动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通过老师们相互合作、探究、发现,进而生成新的教学理念,让老师们认识到教学目标制定的关键地位,并把握好教学内容选择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学法:

  新课程积极倡导有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这节课面对的学员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如果照本宣科,会让他们有一种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感觉,所以我以教学案例为纲来安排这节课比较能吸引他们的兴趣,能使老师们主动参与进课堂教学,而且用案例来实际操作,更能达到直观、明晰的效果,也同时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研究学习目标而著名的美国学者马杰曾指出:教学设计依次应由三个基本问题所组成:首先是(展示课件)

  1、我要去哪里?

  2、我如何去那里?

  3、我怎么判断我已经到达了那里?

  这三句话不难理解,它很形象地概括出了设计一节课的三大过程。不用问,第一句话我要去哪里指的就是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第二句我如何去那里关乎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第三句,则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我们今天将要探究、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展示课题)

  课题: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马杰先生把教学目标比作我要去哪里,这很形象地指出了教学目标的地位。的确,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目的,如果目标不明,会使我们的工作陷入盲目或被动,纲举则目张、但是在实际的日常教学中,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制定教案时,我们往往并不看重教学目标,或照搬教参上的,或照搬优秀教案上的,反正教案上只要有这一项就行,更不注意自己下面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照应了教学目标,从而导致教学目标架空现象,为教学评价带来麻烦,也使教学陷入盲目、无序状态。

  请看下面一则案例(展示课件)

  《咏鹅》

  教学目标:

  1、 简单介绍作者。

  2、记住诗中的12个生字。

  3、理解体会诗中的意境之美。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是《咏鹅》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我们知道,教学目标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那么,这个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这些方面?

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三课《荷花》。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课文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文字简短,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按照看荷花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朴实优美,想象力丰富,对荷花的描写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让我们读后产生一种美感,情操得到陶冶。课文一开始先告诉我们清早一走进公园的门,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是因为有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了“我”。直截了当,引人入胜。接着,讲那一池美丽的荷花——色彩鲜艳,形状各异,就像一大幅活的画。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叙述上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最后,作者把自己比作一朵荷花,将自己看荷花时的全部感情都融入到文字当中去,感染了读者,让我们读后不仅欣赏到一池美丽的荷花,而且也获得了一种情感体验。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移情。通过教学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农村,对荷花了解甚少。正是考虑到这个特殊原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

  3、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三大环节:

  (一)课件播放荷花图片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让学生听录音并思考:“哪几段直接写了荷花?”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在学生充分读后交流。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借助图画(课件出示):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在引导学生通过“冒”字,体会荷花竞相开放的蓬勃生机,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按)首先从文字入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文中的“挨挨挤挤”一词初步感悟荷花向上“冒出”的生命力。接着引导学生读悟这段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在此基础上(按),向学生展示白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挺立

  于荷叶之上盎然盛开的画面,并配上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渲染。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体会到“冒”用得好。他们自主的再次诵读课文,丰富情感体验。既而又从文中的“展开”、“露出”、“饱胀得要破裂”等词句中,体会出这一池美丽的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与活力,至此,学生内心对大自然这位高明画家的无比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在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我运用课件再现画面(按),感受一大幅活的画,理解“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然后我让孩子们对着满池的白荷花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前边丰富的表象储备,加上自己对表象的体验,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毫不拘束地畅谈心得,又使他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这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设计,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创造能力。

  如诗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必将十分顺利地达到能力目标中的背诵目标。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移情)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写当“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学生理解想象文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我利用课件呈现一池生机盎然的荷叶荷花,(按)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的视觉感受形之美,听觉感受声之美,仿佛置身其中,课文中描写的那种想象的原来似乎不可捉摸的情境变得可闻可见了。(按停)这时,学生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学习探究的欲望:“作者看到这一切,他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呢?”于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自读自悟互相交流。“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和满池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就有了与作者相似的体验,情感上与作者产上了共鸣。通过感知领悟和积极丰富的想象,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对荷花的美的感受。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想象力也得到了的发展。

  诵读之后,课件再次呈现一池美丽的荷花,(按)伴随着优美的

  音乐,学生深情的观赏,(看)这时,教师的话音柔和的响起:“在

  这美丽的荷花池中,蜻蜓飞过来,小鱼游过来,它们会跟荷花说些什么呢?”(按停)画面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情境和想象的广阔空间,此刻,学生产生了表达语言的强烈的欲望。(按)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角色,在荷花池中尽情嬉戏,抒发内心情怀。

  四、板书设计

  闻到:清香

  叶:茂盛

  (挨挨挤挤、碧绿)

  看到:荷花—美一大幅活的画

  花:姿势多

  (全开、刚开、未开)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想到:仿佛是荷花

  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更多说课文章,请访问说课网频道。

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选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我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课做了设计,即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

  (1)比较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规模和结果。

  (2)用历史、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课程。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新航路的开辟,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更是隐含了中国历史命运兴衰的征兆。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学会运用历史规律和途径去联系、分析社会现状。

  能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有效的信息。

  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下,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4)重点和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比较感悟郑和的爱国精神、科学创举精神和睦邻友好精神。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难点是:如何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二、教法分析

  本课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方式,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法分析

  1.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为主,进行讨论和辩论。

  2.收集相关材料、图片和影视资料等,训练学生掌握从多种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视频导入新课。

  2。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问题:“有人认为郑和比哥伦布伟大,有人认为哥伦布比郑和伟大”,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我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完成这个题目。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归纳、整理,将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进行比较。本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去记忆、扩充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知识,主要是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

  利用表格导入第二个问题,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无论从航海规模、时间、范围、技术相比,哥伦布都是郑和的手下败将。但是,一说起世界航海史人们记得的.却是哥伦布、麦哲伦,在国际上,郑和的知名度根本无法同他们相比,以至被人称为“水过无痕”。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本活动采用辩论的方式进行,我将学生按同意和不同意分成两大组进行辩论,选一名学生做主持人,两组学生分别将自己准备的资料加以整理,准备足够的证据,每组派三名代表阐述各组的观点,并由主持人最后陈述,教师也随时补充一些相关的资料。

  设置本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口头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历史问题。本题不需要有统一的答案,最后我陈述自己的观点,来小结这部分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主义教育,以达到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目的。

  3。感悟历史,交流反馈。

  郑和精神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我以情境分析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感悟、体会,提升自己的情感。

  情境一

  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五百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的节日,但最终因受到拉丁美洲人们的坚决反对而作罢。

  情境二

  在20xx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人们开展纪念郑和的活动。(展示图片,让各小组选取其中一个情境进行探讨。)

  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事物和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兴衰。

  4。主题升华,情感飞扬。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中国现代海军装备图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加强对现代海军建设取得成就的自豪感和对中国经济腾飞的喜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决心。

  五、教学反思

  师生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教师的总结中结束课程。我们不仅要缅怀郑和的爱国精神,还要为国家繁荣昌盛、为世界的和平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课后写一篇小论文,谈谈自己今后将如何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结束语:本次探究课是通过教师的精导妙引和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辩论等一系列教学环节进行的。师生各司其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由此,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彩色的雨》是一首优美动听、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它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了娃娃心中彩色的雨。散文中形象的把小雨点比喻成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那黄色的、蓝色的雨衣,象一片片彩色的云,那绿色的、紫色的伞儿象一朵朵彩色的花,那一双双红雨鞋象一艘艘小红船,这些生动的比喻构成了一组组排比句,增添了散文的韵律美。同时,散文中把构成彩色的雨的雨衣、伞儿、红雨鞋在雨中的动态都描绘的有声有色,作品不仅画面感强,想象丰富,而且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有较强的音乐性,即乐意躺幼儿欣赏彩色的雨的美丽景色,又可以让幼儿欣赏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在这同时又能激发幼儿动手制作彩色的雨的强烈愿望,因此这篇《彩色的雨》适合大班幼儿进行教学。

  (二)幼儿情况分析:

  我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较好,表达事物连贯、具体、口语化,进入大班以来已学会了一些散文,如《云彩和风儿》、《叮咚叮咚的琴声》等,对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散文有一定基础,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贫乏,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尤其对散文中的精练的语句所表达的画面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让幼儿学会用散文中的优美语句来回答问题,更好的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同时,我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在艺术方面的发展比较协调,为突出幼儿的动手能力也书记了动手操作的内容,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会恰当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彩色的雨”,展现雨中即景来符合散文优美的意境,因此我设计了这节综合教育活动课。

  (三)重点、难点:

  熟悉散文内容,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比喻、排比的生动韵律,深入理解散文的语言,尤其是将雨衣、雨伞、雨鞋比喻成自然界事物的表现手法,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学习的散文,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

  2、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散文的`语言,尤其是将雨衣、雨伞、雨鞋比喻为自然界事物的表现手法,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

  3、通过讲讲、做做的活动,会恰当的运用各种草料制作“彩色的雨”,展现雨中即景,体验同伴相互合作的快乐。

  (五)教学准备:

  1、教具;《彩色的雨》图片一幅,录音机。

  2、学具:油画棒、红豆、绿豆、黄豆、挂历纸、皱纹纸、腊光纸、火柴棒、胶水、剪刀等。

  二、说设计

  (一)教法我采用直观教学法、提问谈话法、讨论法、动手操作法来进行教学,通过直观教学法视听结合欣赏,让幼儿更好的掌握散文的内容,通过谈话法,帮助幼儿理解散文中的比喻、排比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法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力更好的体会作品的意境,通过动手操作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相互合作精神。

  (二)学法根据“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原则,我通过“晴天、雷雨”的天气变化来到如课题;“视听结合——整体感知”;“启发引导——分段理解”;“激发愿望——大胆制作”的学法,让幼儿听听、看看、讲讲、议议、做做,让幼儿能轻松的获得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学程序

  1、导入活动师生律动出场(1)教师:小朋友们,美丽的春天到了,我们一块去郊游吧!你们听什么声音,呀,下雨了,我们赶快找个地方坐下来躲躲雨吧。(放音乐进场)

  (2)教师:外面下雨了,小朋友们你们见过雨吗?雨是什么样子的?雨又是什么颜色的?教师总结:雨是透明的、无色的,它是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

  2、请幼儿欣赏散文,初步理解作品的意境教师:有位娃娃她眼中的雨很特别,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娃娃眼中的雨是什么颜色的。幼儿欣赏散文,教师提问。

  (1)这篇散文的题目叫什么?(《彩色的雨》)

  (2)在散文《彩色的雨》中,你都听到了些什么?(让幼儿初步感受散文的内容)

  3、欣赏散文,感受散文中的优美意境和有趣的比喻。

  (1)教师:雨衣、雨伞、雨鞋它们象什么呢,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彩色的雨》这篇文章。

  (2)幼儿欣赏散文。

  (3)教师提问*教师:雨衣象什么?为什么说雨衣象云?*教师:雨伞象什么?为什么说雨伞象花?*教师:雨鞋象什么?为什么说雨鞋象船?(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优美的句子来回答)*教师:雨衣、雨伞、雨鞋还象什么呢?

  (4)教师:小朋友,你最喜欢散文中的哪句话?

  (5)再次完整的欣赏一遍散文,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教师:《彩色的雨》这篇散文很美,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散文,大家一边听一遍跟着录音机朗诵。

  4、幼儿动手操作,会恰当的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彩色的雨景图,体验合作的快乐。

  (1)教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现在用你们那灵巧、能干的小手相互合作把彩色的雨和美丽的雨景做出来、画出来吧。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并展示作品。

  (4)请个别幼儿纺编《彩色的雨》这篇散文。教师:小朋友做的雨景图真漂亮,谁愿意来学着《彩色的雨》这篇散文来说说你做的美丽的雨景图呢?(教师请个别幼儿纺编散文《彩色的雨》)

  5、活动结束教师:小朋友做的“彩色的雨”真漂亮,把我们教室布置的美丽极了,我们去请别的班的小朋友来看看我们做的“彩色的雨”好吗?

说课稿 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6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圆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德育目标:

  渗透极限思想,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学具准备:

  水彩笔、剪刀、附页1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请看一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只要知道了圆的面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

  二、新授

  1、什么是圆的面积?

  (1)涂出一个圆的面积

  (2)用自己的话说什么是圆的面积?

  2、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什么方法推导的'?

  3、能不能用剪、拼的方法把圆转换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4、学生拿附页1进行剪拼,看能转换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5、学生汇报后,课件演示。

  6、得出结论:分的等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无限地分下去,最终拼出的图形就是长方形、

  7、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 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什么?宽相当于什么?

  2) 你能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计算圆面积的公式吗?

  8、汇报讨论结果,师板书

  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πr×r

  =πr2

  9、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1)r=5cm,求圆的面积

  2)课始主体图中的问题

  3)书P703.

  三、总结:

  小结本课知识,提出要求,希望大家能运用我们今天的所学所得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更多问题。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剪、拼==》转化

  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πr×r

  =πr2

  S圆=πr2

  教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首先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感知,理解圆的面积的具体含义。接着让学生回忆旧知,引导学生应用旧知类比迁移。这样,既实现了有意识地学法指导,又帮助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剪拼的时间,也是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而尽管给了比较充足的时间,学生能够完成剪拼后转化成学过的其它图形的还是少数。因此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演示,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帮助学生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进而加深对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采用转化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利用等积变形把圆面积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讨论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安排了坡度适当、由易到难的练习题,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

说课稿 篇8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选我》。

  《我选我》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课文主要讲了王宁在班级补选劳动委员时,大胆而自信的选择了自己,说明了人要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恰当的方式表现自己,乐于为他人服务。

  “我选我”这三个字看起来简单,但要大胆说出来是需要自信和勇气的,特别是小学生,“我选我”的意义已经超出了选劳动委员这件事本身。

  《我选我》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而且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学习时,应该放手让学生充分自学。

  结合本课的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知识与能力:

  1、学会认“委、转、补”等11个生字。会写“宁、室”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感情朗读感受王宁的自信。

  2、学会利用提示语体会人物说话时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对自己树立起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表现自己。

  2、学习王宁乐于为他人服务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难点是通过提示语,结合课文内容揣摩人物心理,从而读好课文。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高效的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打算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在识字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自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写字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整合资源,努力提高效率。在学习课文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思考和小组合作中学习课文,落实目标。

  为了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我深入研读了教材,充分了解了学情,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首先是揭题质疑。开门见山的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它的题目叫做——我选我”并板书课题,(板书)这时,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要求学生跟着老师书空。齐读课题后,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我进行了预设:我是谁?我选我做什么?我为什么选我自己?学贵有疑,从课题处着眼,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有了好奇心,学生自然会投入到学习中来。

  接下来的环节是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每读一遍书我都会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初读课文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记生字。学生初读完课文之后,鼓励他们自主识字,接下来以识字闯关的游戏来检查孩子们的'识字情况。(展示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生动的动画和刺激的游戏,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反复出现的生字,不断刺激孩子的大脑,让他们在牢记生字的同时也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下一个环节是书写生字。这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之一。我在本课时选择了“宁”和“室”指导书写,一是因为这是要求会认的字,认完接着书写能加深印象,从而起到巩固识字的效果。二是这两个字具有相同的偏旁,能够进行比较书写,重点指导室的书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把字的各个笔画间的间距写匀称,防治拉长。

  接下来是品读课文,合作探究环节。学生在先前已经有了识字基础,这时请数名同学分段阅读。这是学生的第二次阅读,此次阅读的目的一是在阅读中巩固识字,二是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读流利。这里也体现出了阅读的层次性。对其他孩子也要提出相应的任务,一是要求他们认真听,培养他们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二是边听边思考课前质疑的问题。这时我将使用课件对梳理出来的问题加以提示。等学生读完以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会在巡视中帮助学生学会从课文中找答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板书。回答第一个问题:王宁。回答第二个问题:劳动委员。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在交流第二个问题时,引导学生思考:当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时,大家是怎么做的?此时出示重点句子(展示课件)“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在这里,我会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教室里静悄悄的?因为大家都在认真思考林老师抛出的难题,大家在想什么呢?这里要让学生展开想象,采取“你在想什么”的说话训练方式,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氛围,入情入境,再去让学生朗读课文,他们自然就会明白“选谁呢?”要读得轻,要带着思考的感觉去读。接下来一句话过度到王宁是怎么做的,出示“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这里要引导学生从“突然”这个词中体会出王宁经过思考后有了坚定的想法和自信。再引导学生加提示语,让学生了解王宁当时的心理状态。然后由我引读课文“王宁自信地说:‘我选我。’王宁坚定地说:‘我选我。’王宁认真的说:‘我选我。’等等。让学生体会到王宁之所以这么说,是经过了再三思考的。那大家对王宁的这种做法是什么反应呢?出示“大家都愣住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愣住就是遇到没有想到的情况所以呆住了,还可以通过做动作,指导学生读出吃惊的感觉。王宁又是怎么解释的?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这也是课文当中泡泡提示的重点讨论问题。相信学生通过之前深入的体验就能了解到,大家是为他那种乐于为他人服务的精神鼓掌,也是为他的那种自信大方而鼓掌。在理解的基础上,最后,再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是学生的第三次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读的要有感情。朗读的层层深入也反映出了学生情感体验的层层深入。

  下一个环节是拓展思维,深化理解。引导学生就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一事,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是个发散式的命题。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完本课后可能会赞同王宁的做法,并谈出自己的理由,但不排除也许会有一小部分学生不认同王宁的做法,我认为只要他理由充足,教师就应该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体验。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知识牵引,课外阅读了。这个环节的设置意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孩子们像王宁这样充满自信的选择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用一句成语来概括,那就是毛遂自荐,课下请同学们找到这个故事好好读一读,相信你会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课标中二年级的学段目标明确指出,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五万字,我们总是发愁课外阅读该让孩子读些什么?其实我们的课本就像是一副好的药引子,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可以把我们的孩子带入一个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我们要善于引导,让我们的语文课内课外同样精彩!

  以上就是我对《我选我》这篇课文的理解与设计,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9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美国的利益集团》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美国的利益集团》是高二政治选修3中的一课,也是专题三的最后一课,对整个专题起到补充和总结的作用。而且后面将会学到有关我国的政治制度,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利益集团的概况;

  2、明确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

  3、阐释利益集团的政治作用,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通过学习有关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对比中美两国政治体制的差异,使学生认同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三、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利益集团的政治作用和实质。

  重点的依据:看任何问题都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应透过现象把握实质。利益集团在美国非常活跃,代表的利益也特别广泛,看似具有全民性,实质只代表少数人利益。只有理解此重点,才能充分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也才能应对高考。

  教学难点:利益集团的实质

  难点的依据: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亲身感受。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政治素养和思辨能力的课程,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它不是教学的产物,作为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处理。我在处理这节课时本着两种指导思想:一是线索清晰,注重知识结构系统化;二是符合认知规律,方便学生记忆。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法

  引导学生以问题带动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2、集体讨论法

  针对教材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3、直观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步步为营法

  针对本课的重难点------利益集团的作用和实质,比较难理解,而且与我们平时见到的高度发达的令人向往的美国大不一样,一下得出课本上的结论有一定的困难,我就采取步步为营法,从一开始引入课题,到利益集团对美国政治生活的影响,再到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金钱,我不断的渗透美国利益集团的活动是有钱人的权力游戏,有权人的金钱游戏。所以,尽管本课的重点在最后一目,但由于前面作了铺垫,学生对其实质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只用10分钟就结束了最后一目。不过,在突破重点方面还存在许多遗憾,特别是缺少更鲜活的材料。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 “授之以渔”。

  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法的指导。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整节课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层层剥茧,最后得出结论。可以说顺理成章。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构建知识。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由美国枪zhi泛滥的'社会现实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自行打乱了教材顺序,这样就使知识更加连贯,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比如,在问到“利益集团对美国政治生活的影响”后,问学生怎样理解“美国步枪协会的活动特点”,使学生懂得利益集团有狭隘性,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往往得不到关注。这样就使本节课的重点----利益集团的实质能够贯穿全文,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5、布置作业。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除课上进行了个别练习之外,布置了一道题目。以便于课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七、学案

  学案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主阵地,是课前预习,课中探究和落实,课后作业的载体。我的学案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学习目标、高考考点、自主探究问题、目标达成、小结。课前预习时学生已解决了部分问题,对于它的使用主要是课上逐个落实。

  八、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能加深对学生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深刻概念。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尽管这节课还存留很多遗憾,但我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么一次机会,让我亲身感受到互动、实效的重要性。我一定会以这次讲课活动为契机,为下一阶段的课堂教学添彩。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9-08

物理说课稿04-23

说课稿集锦05-23

《守株待兔》说课稿07-16

音乐说课稿06-26

蝴蝶说课稿06-11

初中说课稿06-18

《师说》说课稿06-22

《比的应用》说课稿06-10

《左右》说课稿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