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奇怪的大石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教学构想。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说教材
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先介绍了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接着讲了李四光玩耍时对怪石产生了疑问,然后讲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讲回家乡进一步考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在写法上,本文通过对话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依据上述的教材分析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故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奇怪、严严实实”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2、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3、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精神。
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读懂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原则,根据中段的阅读教学要求,我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体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疑问的为主线,读、思、义结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读书方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在学法的确定上,我注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顺学而导,从而促进目标的达成,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说教学程序
预计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教时主要是初读课文,教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下面我详细地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我打算从以下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 直接揭题,质疑导入;(二)多点勘探,突破重点;(三)交流感受,教师总结。
(一) 直接揭题,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你有什么问题?针对学生的质疑,总结有价值的问题: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帮助教师把握学情,然后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以学定教,围绕这样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课堂的主体性、自主性。
二、多点勘探,突破重点
这个环节,我分两个小环节进行:
第一个小环节是感知怪石形象。
首先利用课文插图,(出示石头图)引起学生好奇心,提出问题,这块石头怪在哪里?(板书:奇怪)这时,我引导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找出关键语句,使他们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深化理解,感悟大石头之怪。
学生有可能从这几个方面来回答,
出示4个句子:
①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②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③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④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学生说到哪儿就理解到哪儿,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如果学生说到句一句二,我将在他们交流的基础上,抓住一个“孤零零”凸显其中一怪,它是独立的。 抓住一个“严严实实”彰显石头之大,这是二怪。
学生谈到这里时(句三: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我将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用词精妙,用换词的方法展开讨论,“很深很深”缩减为“很深”,“卧”改换成“陷”好吗?为什么?从而使他们透过语言文字品味词语运用的准确性,进而看出李四光很会提问题。
对于李四光提出的问题,老师和爸爸都说不清楚。。
当学生说到这里时(句四: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我将着重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突兀”一词。继而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进一步加深对上文中“孤零零”一词的理解。(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
通过抓住关键细节,咬文嚼字,品味鉴赏,感受巨石之怪,那么,一块巨石竟然引出了李四光一连串的疑问,从这儿看出了李四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则可以通过交流真正感受到李四光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等一系列好问精神。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读懂了它的内涵,真正做到了品味重点语言,突破难点。在理解品味之后进行角色演读,情景再现,先师生分角色读,再邀请学生表演读,重点读出李四光表示疑问的语气。通过自主阅读,让学生反复体验生活情境,感受石头的奇怪和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既是对这一部分的一个回归,也是朗读的一个展示,让学生互读、师生对读充盈到整个课堂。
阅读教学应以读悟语,以读悟情,因此,本环节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和受到文本蕴含的人文熏陶。
第二个环节:感受李四光好问精神,执著品质
面对这样一块怪石,李四光是如何思考,解决自己疑问的呢?教师板书:?。
这个问题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老师与李四光的对话,重点指导学生读这段话: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会怎么着)。它应该把草地(怎么样),可它(却怎么样了呢)?
让学生读、思、议结合,感知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
在老师,父亲没有解决自己的疑问的情况下,他放弃了吗?(让学生明确这正是李四光的可贵之处)。
他是怎样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
让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后谈体会,从“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等关键词体会出李四光勤学好问执著求索的精神。教师相机板书:好问、执著。
引导学生通过谈体会,在交流过程中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解决了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着探索这一内容写具体的这是一教学难点
三:交流感受,教师总结
通过过渡语:童年的疑问终于解开了,但李四光没有停止研究,出示“经过进一步的考察……”课文最后几句话。生朗读。
此时此刻,你想对李四光说些什么?在学生述说感想的基础上,教师激情总结:正是李四光小时侯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才有了震惊世界的研究。如果我们从小也有好问、执著的品质,就会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迹,就会取得巨大成功,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设计这一环节,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名人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同时培养学生敢于求索的意识和精神,升华了情感,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奇怪 ? 好问 执着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始终是我追求的目标,这节课也是我追求过程的一个中间站,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语文教学没有句号,只有逗号。
《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2
《奇怪的大石头》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七课,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体现出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内心的活动。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着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这种品质写具体的。
结合本课内容,根据“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2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词语。
2、读懂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其中,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是文章的教学难点。此外,虽然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在识字写字方面还不能完全放手。
为了更好的体现新课标精神,高效的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打算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新课标注重课程的开放和生成。因此,我打算让学生自己质疑解疑,以读代教,在解疑过程中,引导他们回归课本,仔细阅读课文,在读中发现,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来感受李四光的品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为了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我深入研读了教材,了解了学情,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首先是课前交流预习时遇到的问题?教师随机播放相关课件。课前交流的目的一是考察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这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二是为下一步学习课文扫清障碍。
接下来进入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质疑导入。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教师引导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在这里我预设了几个问题: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它从哪来的?点拨孩子,只要我们认真读课文,善于思考,大家的问题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齐读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每一次读书我都会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本次朗读的要求是: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对本课的字词加以检查。这是本课的一些重点词语,有一些是容易读错的生词,有的是本课的关键词。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我将既是要求会认,又是要求会写的字加以整合,指导书写,如“著”、“秦”。读完后让学生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讲一讲,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里设计的意图有三点。一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三是教给学生一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那就是重点词语连缀法。刚升三年级的孩子,一上来就直接让他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对他们而言有一定的困难,通过连缀关键词语的方式也相应降低了难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
《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3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总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六、拓展延伸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这方面材料。
2、朗读课文。
《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说设计理念;二、说对教材的解读;三、说教学方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遵循删繁就简抓本位的原则,依据教材和低年级语文教学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奇怪、严严实实”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据新课标要求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读懂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文是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抓住对话来体会李四光的思考是层层深入的,李四光的问题是很有逻辑性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1、教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十分重要,据新课标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我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中。
2、说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注重向学生渗透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法指导,整体把握、品词析句、朗读感悟等方法,悟出效,激活思,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本着“教重启发,学重思维感知”的教学原则,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优化教学过程。下面我以第一课时为例来谈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 直接揭题,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针对学生的质疑,总结有价值的问题: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帮助教师把握学情,然后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以学定教,围绕这样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课堂的主体性、自主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陨”等字音难点注意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新课标中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这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也是需要我们在平时扎扎实实训练的。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比较繁琐和片面,此时我将逐步引导学生概括:主要人物是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三) 研读问题
这是第一课时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在解决“大石头怪在哪里”的问题时,先让学生默读第二段找出有关词句,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孤零零”说明它是独立的;“严严实实”看出它很大。这块巨石确实怪,难怪李四光对它产生了很多的疑问。为了弄明白他特意去问了老师和父亲,让学生小组明确分工,合作读对话,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才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引导学生读好老师与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一般我们都会认为老师的话应该比较权威,可李四光按照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这么大的石头从天而降,应该砸一个大坑,可为什么没有呢?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李四光的勤于思考、善于提问。此外,他没有因为老师和父亲未能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放弃求索,通过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进行朗读体会,对于李四光孜孜不倦、执着探索有了更形象、更深入的理解。整个环节融阅读、理解、感受、体验、表达等于一体,是学生的语文实践与情思激发共融互促的过程。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的理解,在情感上受到了熏陶和感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强化。
(四)总结升华
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些什么?通过前面的铺垫,李四光的形象也渐渐饱满,此时的说话训练已是水到渠成。本文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全面实现。
五、板书设计: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
巨石 勤于思考
孤零零
严严实实 执着求索
著名的地质学家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始终是我追求的目标,这节课也是我追求过程的一个中间站,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语文教学没有句号,只有逗号。
《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1、关于教材:《奇怪的大石头》是鲁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小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自己多年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编写意图: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不仅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才会取得成功,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写具体的。
二、学情分析。
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比较多,像“突兀、秦岭、陨石、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质知识和李四光学生也很陌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组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确立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
教学难点: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知道作者是如何抓住这两点把内容写具体的。
五、教学准备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课的字词学习将由学生在家预习完成。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件。。
六、教学方法:
以新课标为指导,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实际,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贯穿教学的始终,落实好工具性、人文性本质统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在教学中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学法渗透:根据以上教法,学生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本课,让学生运用问、读、思、议等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八、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走近李四光。
1、(课件示:李四光照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老人是谁吗?学生交流对李四光的了解。教师重点简介李四光的成就。
2、李四光爷爷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
教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质疑问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质疑:大石头什么样子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到文中寻找答案
(学贵有疑,从课题处着眼,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有了好奇心,学生自然会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质疑中兴趣浓厚,为下面的学习探究做了铺垫。)
(三)、检查认读生字。
1、( 出示词语)自己认读词语。指名读词、(注意读准翘舌音“著、震”易错音“陨”),互动纠错、齐读。
2、谈对词语“突兀、秦岭、陨石、第四纪冰川”的理解。
(设计意图: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要逐步培养学生预习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四)、书写生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所以课上指导学生写字不可少。)
1、首先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注意读准“著、藏、震.”示“藏” 。
2、师范写生观察笔顺,生跟着书空。
3、写一个,展示学生书写,评价。
4、生再练写一个。
(五)、深入探究,感受李四光善于思考、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1、感受大石头的怪。
(1)、 问题引入。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画出有关语句。
师生交流,指导朗读,重点理解并读好四个句子。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
(投示)
a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从“孤零零”感受石头是独立的一块)。
b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从“严严实实、转来转去、也,感受石头特别大)。
c.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时侯它就在那儿了。(从“几百年”感受石头时间长)。
d.(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这我可说不上来。)(5—7段)
这块大石头确实“怪”。(板书“怪”)
(设计意图:学习这一部分内容,老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的思考、朗读、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抓住重点语句中的重点词语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到这块石头很怪。)
2、体会李四光解决疑惑的过程和执着探索的精神。
(1)、正是觉得石头怪,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板书:产生疑问)紧接着,引导学生讨论: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a.学生分角色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3---8段),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
b.师生交流,
(2)解决疑惑。
a.师引导: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朗读课文的最后两段,看看李四光是怎样解决自己的疑惑的!(板书:解决疑惑)
b.师生交流。
出示: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 )。( )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 )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 )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 )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 )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括号里填什么,不填可以吗?为什么?(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进一步考察”“终于”等关键词语,反复诵读句子来体会李四光解决疑惑的过程和执着探索的精神。)(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加强对重点语句的品味和朗读训练,通过恰当的问题设计以理解课文内容,弄清善于思考、敢于探索与获取成果的关系。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各种形式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感受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板书:执着求索)
(六)、 延伸课堂,升华认识 .
李四光的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假如你是他小时候一起玩捉迷藏的伙伴你会对他说什么?假如你是他小时候的老师你会对他说什么?假如你是和他素不相识的人,你会对他说什么?
板书设计:奇怪的大石头
怪-产生疑问-解开巨石之谜
执着求索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既能形象直观地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6
本文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叙述了几个与此相关的事件,表现了李四光积极思考、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⑴初读课文,目的有二:一是初步了解内容;二是请学生边读边想,自己玩过的捉迷藏与李四光玩的有什么不同,这可以使学生通过比较,尽快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事件之中,同时引导学生领会李四光是如何在玩中思考的。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李四光与同学玩捉迷藏对巨石由来产生疑问;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才逐渐明白了其中原因;回到家乡考察,取得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⑵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知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为促使学生思考,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⑶在解决“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的问题时,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探讨。如,“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孤零零”说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独立的;“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说明这块巨石体积庞大;老师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时间之久;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不明白“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并且连父亲也不清楚,说明它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综合上述几个方面,说明了此石“真怪”。
正是因为大石头有这样几“怪”,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首先是因为石头的“大”,才引起了李四光的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四光去向老师请教。老师讲到了石头的几百年的历史,可是李四光并不知道“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于是老师推测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李四光按照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这么大的石头,要是从天而降,应该砸一个大坑,可是为什么没有呢?对此,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这又进一步表明了石头的怪──大人也不知道。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老师与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的思考问题的过程。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明确,李四光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因为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放弃求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J!!活动的遗迹……”,可提醒学生注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学生在结合上下文对上述几方面内容进行理解、探讨、交流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通过课文所描写的事件,懂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要了解作者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写具体的。
【《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相关文章:
7.《母鸡》的说课稿
8.雷雨的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