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4-06-06 16:29:0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合集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说课稿合集9篇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9册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在学这课之前,学生已经有的知识基础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些简单多边形的特征等。学习方法方面的基础有: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时候,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可以用剪拼、平移、旋转等操作活动,使图形等积变形。事实上,在学这课之前,部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并不是一无所知,但那只是一种机械记忆,知道公式,说不清所以来。

  说教法、学法:

  这课我会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事先给每组一些操作材料,让大家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丰富感知,并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2”

  说教学过程及相关意图:

  一、复习

  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请你用字母公式来说一说。

  老师随学生回答板书:S长=ab,S正=a,S平=ah

  能说说这些公式是分别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呢?

  [复习中的这两问,第一个问题是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的知识基础,这是学习新知的一个重要前提。后一问,主要是从学习方法上考虑的。数面积单位的方块数或是用等积变形,这两种方法将是我们这课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重要方法。

  二、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

  1、学习例4

  将刚才复习中的三种图形,利用课件的演示,添上一条对角线。

  问:现在我们看到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

  课件继续演示:添上方格图,并把其中一个三角形变色。

  S 表示三角形的面积, 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谁能用字母来表示上面的公式?

  板书:S=ah÷2

  3、学生在小组交流的时候,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比如就只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剪、拼,也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高的一半,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2)

  4、学生阅读第16页的“你知道吗?”,通过阅读,再与上面的方法做一比较。

  师:这几种方法都正确地算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例5的教学,是本课的重点。书上的例题,我着重让学生通过分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在交流中把应掌握的知识有层次地一一呈现。这些知识是本节课的关键。

  估计到学生在操作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只用一个三角形拼平行四边形的方法,这种方法与例题方法以及与“你知道吗?”的对比,可以从多角度来强化“÷2”的理由,我觉得花一些时间还是有必要的。而且这样的做法,也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对传统的数学文化了解。]

  三、计算公式的应用

  1、完成“练一练”

  电脑分别演示这两题。在交流答案的时候,引导学生说清楚什么时候要“×2”,什么时候要“÷2”,为什么?以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之间联系的理解。

  继续完成p.17想想做做的第1题。

  2、完成“试一试”,算出这块三角形交通标志牌的面积。

  在交流的时候,要给学生正确解答这类题书写格式的示范,培养学生规范地应用计算公式完成练习。

  学生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指名板演,讲评的时候注意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问题。比如书写的格式、计算中的问题、“÷2”的遗漏、单位名称等,都要一一指出并纠正。

  一个特例:第一张图画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一组直角边就分别是它的底和高。

  3、画一画,比一比:在方格图上画出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三角形,你能有几种画法?

  比如:

  汇总学生的各种画法之后,指名说说自己在画的时候是怎么想的?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6平方厘米”先要考虑“12平方厘米”(对应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进而考虑只要底和高相乘得“12”就可以了;这样画出的三角形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

  [练习的设计主要分这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重点是放在“÷2”和“×2”的区别上。主要是因为从以往学生练习来看,这是错误中的主流,一定要引起学生的重视。

  第二个环节的练习,主要是让学生能正确地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各个三角形的面积。在应用的过程中,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第三个环节是我自己修改的练习,数据具有更多的可能性,有一定的开放性,主要还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通过这个开放练习,使学生又一次地认识到三角形与对应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说说你知道了哪些具体的知识?怎么得到这些知识的?

  [整节课的设计,我比较注重让学生用“旧”的方法来获取“新”的知识——用拼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而得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种方法同时也是后面学习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所以说这样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获得是有帮助的。

  学生只有清楚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对知识本身有正确、持久的认识。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自主地开展探索性学习,获取到更多的知识。]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音版七年级第五单元劳动的歌的一篇,是属于搬运号子类的抬木号

  “吆号子”,在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境内的原始森林区中,群体性劳动很多,因此这种劳动号子十分繁盛。通过对《哈腰挂》的学习不但使学生感受《哈腰挂》的特殊风格,同时对孩子爱劳动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针对本课的内容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聆听《哈腰挂》,感受体验《吆号子》的风格。

  2能力目标:了解吆号子的相关知识和文化。进一步体会上声部、下声部的不同作用与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热爱我国传统民族音乐。

  3情感目标:聆听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表现印象,培养学生鉴赏能力。通过欣赏,感受到劳动人民创造音乐的美。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熟悉乐曲的曲调和所表现的内容。

  本课的教学难点应该是:能够感受、体验《哈腰挂》风格的音乐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

  四、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七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系统学习,积累了许多的欣赏曲目,音乐欣赏知识有不间断的增加,对乐曲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断增强。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聆听是很易忽视的重要环节。我没有单纯地“听”,而是运用问题策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 “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在欣赏的时候教师点拨、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分析力,让学生联想:在一篇大森林里,一群伐木人在进行着伐木搬运工作,在搬运的过程中,木头两侧各站四个人,边走边唱。前边一个领唱的,当领唱的长处第一句词时,大家一起哈腰,用钩子挂上木头,当挺起腰来开始起步后边走边唱,领唱者唱一句上声部,大家挪动一步,同时应和一声下声部,形成一幅很壮观的`劳动场面,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特有的劳动号子的喜欢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2.采用讨论法,本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理解这样一首优美的艺术品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多方面去感知音乐,了解音乐作品及音乐形象。

  4.加强对主题音乐的理解。音乐主题是乐曲的灵魂,了解了主题,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地了解乐曲结构。

  五:说学法:音乐新课标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

  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学法的指导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自主感受、自主体验、自主思考反馈,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

  1.在教学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与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听、多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听中有想、听中

  有画,听中去品、听中去创。学生们学得自然、轻松、投入,达到聆听的目的。

  2.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联觉现象,即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音乐情境,问学生你“感觉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从而进一步了解《哈腰挂》这种劳动号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森林和对劳动人民的崇敬和热爱心情。

  六、说教学设计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欣赏的思维方式主要还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来自感性认识,却又高于感性认识,音乐欣赏可以借着媒体,图片、情景让学生从视觉的空间得以很好的提升,让音乐成为立体的音乐,而不是单调的、看不见、捉不到的。 这一理念贯穿于欣赏教学的全过程,在聆听中让学生感受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2.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我们教学的关键,本课则通过多媒体架起师生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桥梁。

  七、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放视频,听有关歌曲等等。)

  1.音乐简介。

  2.简单说说音乐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视听,先期感受大森林群体伐木、运木的劳动场面。让学生马上对本节课乐理知识有初步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欣赏作一个铺垫,也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欣赏乐曲。

  (一)初步感受音乐。

  1.提一些问题

  2.学生边听边想,听完后四人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这是三个有梯度的设问,可以帮助学生层层递进地理解音乐,对乐曲有初步的印象。第一问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第二问可以引导学生带情境去联想, 启发学生的思维,运用联觉现象,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第三问则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身,去关注音乐结构上的几大要素,为进一步

  深挖作品做铺垫。)

  3.师提问,生反馈。

  4.介绍该音乐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这是以音乐为主线学科的综合,建立与音乐学科外的联系,使它能为教学服务。)

  8.出示课题:刚才我们欣赏是《哈腰挂》。

  9.乐曲简介:

  《哈腰挂》是电影《漩涡里的歌》插曲,是一首黑龙江民歌。是一首反映劳动场面的劳动号子。 (设计意图:乐曲简介主要是介绍这首乐曲的一些基本特点,让学生在深度聆听作品前的有更多的知识储备。)

  (二)二次感受音乐。1.你可以边听边唱主题旋律吗?(学生与老师一起哼唱音乐的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加强对主题音乐的理解。音乐主题是乐曲的灵魂,了解了主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乐曲结构,听懂音乐。这也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欣赏的重要手段。)

  2这首歌曲的情绪是高涨的?为什么?

  3.通过再次地欣赏,进行讨论 。

  (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欣赏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作曲家创作的情绪与情感,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快乐的情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达成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

  (三)再次感受音乐。

  1.音乐中有哪些节奏令你感觉十分独特?

  (设计意图:乐曲中大量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风格十分鲜明。通过节奏要素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让学生明白这种独特风格的形成和节奏有很大的关系。)

  4.小结。

  八、说板书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它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本课,辅助教学,更好的把握本节课的内容。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多对生活笑一笑》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第二课《拥有好心情》中的第三部分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在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如意现象,引导学生通过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解决生活中的烦恼。

  二、 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以及新课标理念,整堂课我设计了快乐传递、敞开心扉、选择快乐、创造快乐等几个环节。通过师生交流对话让学生体会到快乐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学会乐观地对待生活。

  三、 教学目标

  1、知道烦恼人人都有,烦恼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2、让学生认识到面对同样的事情,态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会有不同的心情,因此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3、学会乐观地对待生活。

  引导学生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 说教法

  1、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去分析、交流。

  2、通过情景熏陶法、游戏激趣法、师生互动法、故事引入法等方法,最终让学生学会笑对烦恼、笑对人生。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快乐传递

  通过游戏——击鼓传递快乐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在快乐的氛围中,享受快乐情绪,理解情绪的多变性。

  环节二、敞开心扉

  这一环节,我首先敞开自己的心扉,把一周的“心情晴雨表”作为重要的`资源来学习,研究,让学生发现老师的快乐来自于什么?再让同学们将他们这一周来的心情分小组交流并填写“心情晴雨表”,然后将有代表性的记录表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出来,让同学们在大家畅所欲言中感受到快乐原本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环节三、选择快乐

  让学生先听故事《哭婆婆变成了笑婆婆》后进行交流并体会到换个角度看问题,能使人豁然开朗,轻松起来,快乐起来。

  随后,(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以两个人面对同样的半瓶水,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为例,让学生明白心情自己主宰,快乐可以选择。

  环节四、创造快乐

  这一环节,先播入录像,让学生感受到给予别人快乐,自己会更快乐。接着通过事例引导学生领悟到要乐观地接受无法改变的现实并以愉快地心情去做一件枯燥的事。

  环节五、播放音乐,结合板书进行小结

  六、说板书设计:

  通过一张笑脸,形象的表达遇到烦恼,如果选择乐观的人生态度,每天都将有着成功、欢乐、自信陪伴,启发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我的说课内容可能有许多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石潭记》,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它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情。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被贬居生活的孤寂和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我认为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实词的用法和意义。

  2)了解作家作品的常识,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及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和能力,疏通文意。

  3)学习本文对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的描摹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及背诵全文。

  2、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而抑郁忧伤的感情。

  2)体会作者笔下的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三、重难点的确定: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的写作特色,这应是学习的重点。其次,疏通文意是重点之二。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作者这种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是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系统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文言文的分析理解也有一定的能力。只是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有待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朋友兴趣。

  五、教法设想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因此,在课堂上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在体验和探究中学习,从而达到提高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六、学法指导:

  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特别是文言文,“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多读是关键。

  2)质疑法和讨论:有疑才会去探索,讨论能明辨是非。

  3)点拨法:难点的突破还靠教师巧妙的引领和点拨。

  4)卡片制作:知识复习巩固。

  七、课时安排:3课时

  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中华大地,山川秀美。“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多少文人墨客,倾心讴歌。唐代诗人王勃即兴写就《滕王阁序》,使南昌滕王阁顿生光辉;宋代文豪欧阳修一篇《醉翁亭记》,让滁州醉瓮亭名扬天下;范仲淹的应邀之作《岳阳楼记》借景抒情,让人心旷神怡。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贬居永州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珍品。让我们跨越时空,与柳宗元一起同游“小石潭”,去领略永州优美的风景吧。)

  (设计意图:引用本导语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课件出示:图片《江雪》引出作者,学生参考注释及已有的资料,了解作者作品以及背景资料,并在小组交流。交流之后,课件呈现有关资料。)

  (设计意图:培养形式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对作家的生平介绍,了解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对难点的突破起到关键的作用。)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播放课文朗读(要求学生听范读,给生字注音,扫清文字障碍,把握句读停顿。)

  2、学生自读课文(读熟,读流利。)

  3、抽读、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吐词清楚、声音洪亮;读出句读、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朗读为先,诵读是基本方法和基本任务。教会学生读文言文的方法。)

  (四)、自主探究,疏通文意。

  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参考资料和课后注释,疏通文意。圈点勾画疑难句子,小组讨论,如还不能解决的难句,全班讨论,老师在点拨,同时老师强调重点词句的理解翻译。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五)、课堂检测:(课件出示练习题)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

  3)心乐之( )

  4)参差披拂( )( )

  2、一词多义:

  “以”、“可”、“清”、“许”等

  3、翻译句子:

  1)凄神寒骨,悄怆幽遂。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其岸势犬牙参互,不可知其源。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自学情况,调整掌控教学效果。教师插漏补缺、强调重点。)

  (六)、与作者同游:

  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投影问题,引导思考)

  1)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小石潭有哪些景物?它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并板书明确。重点品读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探究写作特点,感受小石潭的幽静。)

  2、学做导游,介绍“小石潭”。(教师先作示范,学生仿写:课内如完不成,课外继续完成)

  1)选一处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可以发挥想象,做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游览的兴趣。

  2)请3——5名同学给全班同学导游。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七)、品味文章,与作者对话:

  1、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

  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景。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小石潭称赞不已。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2)深入探究,走进柳宗元:

  面对如此美景,作者却是如此忧伤,文中哪句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呢?你能不能结合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忧伤从何而来呢?

  (设计意图:按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中,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理解文中包含的情感,就是寓情于景。这样来突破难点。)

  (八)、师生共同总结反思:

  1、学了这一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

  2、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及作者的了解,你有什么启发?

  (九)、课外作业:

  1、根据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2、翻译全文。

  3、收集已学过的写景的古代诗文,并欣赏。

  4、做知识卡片。

  附板书设计:

  发现小潭 闻声 取道 见形 移步换景

  潭水:清澈 侧面描写

  潭中景物 特写镜头

  游鱼:动静结合

  《小石潭记》 浮身:曲折蜿蜒

  小潭源流 形象比喻

  岸势:参差不齐

  潭中气氛 幽深冷寂 寓情于景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猴王出世》一课。

  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丰富多彩的文化”。打开第六单元,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副绚丽多姿的中外文化画卷。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也足以陶醉我们的心灵。此组课文因为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历史性、故事性、人物形象性的特点,适合“薄书厚度”,所以要注意课前资料的补充,课后阅读的扩展,以解决课上遇到的问题。

  《猴王出世》一课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发现一股瀑布,相约能进入瀑布而不伤身体者为王。石猴第一个勇敢地跳进瀑布,结果发现水帘洞,因此被群猴拜为猴王,这个勇敢的石猴就是后来的孙悟空。作者巧妙地将猴的特征与人的性格融为一体,塑造出一个机智、勇敢而又善良的猴王形象,这个形象令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为之倾倒。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生字,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体会古典名著《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课文,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借助人物语言、品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石猴的“勇敢顽强、无私无畏”, 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出示课件)

  1.掌握本课生字,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体会古典名著《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2.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课文,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借助人物语言、品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来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石猴的“勇敢顽强、无私无畏”,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这些教学目标中,我把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体会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性格特点,作为教学重点。那么如何通过朗读把感受到的情感表达出来,感受人物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就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下面我谈谈这节课的设计理念: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学生是对话的主体。本课以学生课前对孙悟空这个形象的了解为基础,通过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情境中转换角色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读中悟情”、“思中想象”,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

  根据这样的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猴王最初的形象。

  上课伊始,我与学生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石猴是怎样出生的`?你觉着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板书:“石猴 快乐自由”出示课件)。之后导入新课 “这只快乐自由的石猴是怎样成为王的?它凭借的是什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近孙悟空,去感受经典名著的魅力。”

  温故而知新,由复习导入新课,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已学的知识,又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利于学生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从而很自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活动中。

  (二)品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新课标指出:“当学生学会了在读文本时与自己对话、与作者对话时、才会享受感动、享受收获,才能与作者碰撞出‘火花’,这是一种最真实、最深刻、最有效的阅读。而默读课文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好学习方式。”所以我首先出示了中心问题:石猴是怎样变成猴王的?石猴能成为王凭借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画出相关语句,并做好批注,然后交流研讨。

  在学生交流时,我不仅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进行感悟,感情朗读,还注重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指导。

  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我首先抓住以下感悟点来交流3、4自然段。

  1. 学生说到:“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时,引导学生抓住“高叫到”、“我进去”、“我进去”,想象石猴当时毛遂自荐的形象,感受石猴勇于担当责任的性格特点。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中感叹号对表达感情所起的重要作用,旨在让学生知道,读书不要忽视标点,小小的标点,也能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

  2. 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是文章的精髓,它对表达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学生说到“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眼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这句话中,我先引导学生分析“好猴!”在这所起的作用,学生由《珍珠鸟》一课自然想到,这是独词成句,把它置于篇首,然后补上“好”的内涵,以此来表达作者对石猴的赞叹,然后借助“瞑、蹲、纵、跳、睁、抬、观”这一系列动词,让学生感受石猴身手敏捷、本领过人的英雄本色。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读出对石猴赞叹、敬佩之情。也让学生明白石猴成王凭借的是勇敢、本领过人。(相机板书:勇敢、本领过人)

  3.人物的性格,往往透过它的语言也能表现出来,因此在学生说到: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我引领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句话,特别让学生从 “都”字来体会石猴的善良、无私,使学生明白石猴成王凭借的还有他的无私无畏。(随机板书:无私无畏)然后再让学生把体会到的这些情感还原到朗读中,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阅读原则。

  接着交流第5自然段:

  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所以在这部分的学习中,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品读文本、借以感悟石猴的个性特点。

  1.在学生谈到“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时,我引导学生再次抓住句中动词,在小组内演一演,读一读,试着体会作者的用意。让学生知道作者表面是表现众猴顽劣的个性,实则鲜明的突出了端坐于上的石猴的冷静与清醒。

  2.“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在这段话中让学生抓住“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和“何不拜我为王?”体会石猴的聪慧机敏。然后再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场面,让学生从中感受石猴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而且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至此一个天造地设的神猴就走完了从石猴到猴王的过程。(相机板书:聪慧机敏、美猴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并以“读”作为检验学生阅读目标达成的主要手段。在学生依托文本回答之后,及时的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反复朗读。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转换自己的角色去感受人物的性格。

  三、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

  通过学习,学生对孙悟空一定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你说我说孙悟空(出示课件)的环节。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我总结:“同学们,此时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所感受到的猴王形象,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课文,有滋有味的去品读,去享受古典名著的语言之美吧!”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兴趣,不是指激发学生对孙悟空这个形象的兴趣,而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课后主动阅读,去原著中寻找电视里看不到的《西游记》,让学生理解看电视不能代替读书的道理。

  据此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故事话西游:读《西游记》原著,讲述你喜欢的一个

  精彩故事片段,准备召开故事会,看看谁讲的最精彩。

  2.比比谁的收集多:收集与《西游记》有关的典故、歇后语、俗语!(出示课件)

  板书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正确把握知识内部的各种联系。我设计的板书简洁生动,直观表达出文本的感情和内涵。下面是我对《猴王出世》一课的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快乐自由

  石猴 凭借 勇敢、本领过人 美猴王

  无私无畏

  聪慧机敏

  以上是我对《猴王出世》一课教学的整体设计,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说课稿 篇6

  前言: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很珍贵,很顽强,但也 很脆弱。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这一现代文明的产物的出现与更新,交通事故,便成了隐藏在我们周边的第一杀手,时时伺机而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顷刻间便消失了。它留给生者的难道仅仅是绵绵的悲痛与思念?西师版教材《法制教育读本》小学四年级第六课《安全与我同行》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向小学生开启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这一法律世界的大门。

  一、说教材

  本课是小学四年级法制教育的一部分,由“智慧迷宫”、“法官提示”、“交流园地”、“生活实践”四个部分组成,选取学生身边的实际案例,按照学法、守法、用法的逻辑顺序展开,让学生在探索、交流、实践等活动中形成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意识。这在减少或避免交通事故,保障学生安全,提高学生法律素养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同时这也为学生终身安全行为的形成,奠定基础。

  小学四年级学生年龄小,法制观念较淡,心理和生理尚不成熟,理性思维能力较弱,自控力差。

  二、说课标

  根据以上现实、教材及学生特点,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初步懂得国家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

  2、能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并纠正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养成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习惯;

  3、建立交通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以上目标,既注重了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发展,也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说教学法

  为了有效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自主活动、课内外结合等法创设教学情景,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教师、学生、文本多向互动,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接受法律知识,并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说教学准备

  同时,课前师生还将作如下准备:

  教师——制作一套多媒体课件,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收集自己身边因忽视交通安全而造成的伤害事故例子,收集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的标语口号、图片、标志等资料。分小组准备一张白纸、胶水、水彩笔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以上的教学内容我准备用1课时完成)

  六、说过程

  为了达到预设教学目标,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案例分析,知晓法规;合作探究,学以致用;宣传发动,拓展延伸;总结归纳,结束全文”五个环节,下面我就具体谈谈如何运用相关教学法组织各个环节的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内容)

  1、首先课件展示:四通八达的道路,彩虹般的立交,车水马龙,井然有序。特写:红绿灯,交通标志,斑马线等。让学生在鲜活的情景中感知:现代交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同时也初步认识到,这一切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在无声地指挥着。接下来是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这样强烈的对比,使学生产生心灵的震撼。紧接着老师提问:看了这段录象,你想说什么?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在交流中发表感想,提出问题,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接着,让学生交流汇报课前收集的自己身边因忽视交通安全而造成的伤害事故例子。由自己的耳闻目睹再一次感受到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的生活的不幸与无尽的悲痛。

  3、最后,我顺着学生的感情发展线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出示法官提示语,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不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后果,懂得国家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必要性,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突出本课的情感目标。

  (在学生初步感知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重要性以后,接着进行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案例分析,知晓法规

  1、课件出示课文案例,让学生对“阳阳为什么不听阿姨的话?造成这起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汇报,使学生明白阳阳不听话是因为不知法,造成交通事故是因为不守法,从而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法中来。

  2、接着引导学生将课前收集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进行自主学习、交流。

  3、然后,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抢答赛,由多媒体一一出示抢答题目,根据学生回答显示答案。这一活动的设计,不仅检测了学生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了解,明确法规内容,同时还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较好的完成了本课的知识目标。

  (三)、合作探究,学以致用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以后,我设计了以下两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探究,学以致用,进行第三个教学环节。

  1、对号入坐: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将图下提供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未成年人的'一些特殊规定进行对号入坐。

  2、争当小小报警员:多媒体展示动画案例——一个小学生放学途中被汽车撞伤,倒在血泊中,怎么办?通过小组设计方案,全班交流,现场演示,引出遇到类似的紧急情况如何拨打110、120等电话报警和寻求他人的帮助,最后评出最佳报警员。以上两个活动,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并纠正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的能力,增强了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有效地完成本课的能力目标。

  (四)、宣传发动,拓展延伸

  为了拓展教学空间,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让学生体验和展示成功的快乐,接下来,进行第四步:宣传发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内容:

  1、首先让学生将自己手中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利用课前准备的工具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贴一贴、画一画、写一写,办一份手抄报,同时设计一条标语口号作为小报名称。课件出示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

  (2)设计一条标语口号作小报名称;

  (3)小报内容可以贴,可以画,可以写播放音乐,老师巡视,相机指导。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音乐、美术、语文等学科间的渗透和整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学习任务,掀起本节棵的学习高潮。然后将学生完成的小报进行展示。

  2、成立“维护道路交通安全”自愿队。将本校1——4年级的同路同学组成一个路队,由自愿者领队并作宣传,这样将学习的空间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强化了守法习惯的形成。

  (五)、归纳总结,结束全文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综上所述,本节课我根据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学生实际,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为主,展开教学,整个教学活动板书精练,目标突出,思路清晰,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愉快中学法、守法、用法,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法律素养,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就会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营造一个和谐的交通氛围,共建一条自由、舒适、安全、文明的平安大道。这是我们本节课的追求,也是您的追求,更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追求。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

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与力第5节二力平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力的概念和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为学生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二力平衡的学习是学生探究摩擦力、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浮力、压强知识的重要基础,所以,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观察,热衷于动手实验。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相关概念和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他们也经历了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知道物体处于平衡姿态时所爱的力称为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 ③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4、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平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四、重点难点

  二力平衡条件是本节的重点,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的难点。

  目标。

  五、教法与学法

  情境引入、引导探究、指导讨论、演示突破的方法,

  观察现象、亲历实验探究、组间协作、讨论归纳等方法。

  六、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几幅图片(如静止在桌上的花瓶、悬挂在屋顶上的灯)引导学生分析它们分别处于怎样的状态?它们分别受到那些力的作用。引出凡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此引出二力的平衡的概念,

  2、新课教学

  (1)实验探究与验证:

  (活动1)两个力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研究两个力的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步骤:进行仪器组装,选择适当数量的钩码,来改变细线对硬纸板两个对角拉力的大小。

  (活动2)作用在硬纸板对角上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研究两个力的方向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步骤:卡片一侧不挂钩码,另一侧挂两个,使卡片受两个力沿同一方向。

  (活动3)作用在硬纸板对角上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在同一直线上。

  步骤:把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使小卡片受到的两个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分析归纳:

  1)、使小卡片所受的两个力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当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时,卡片_________;当两个力的大小不等时,卡片___________。(平衡/不平衡)

  2)、使小卡片所受的两个力大小相等、在一条直线上。当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卡片_________;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卡片__________。(平衡/不平衡)

  3)、使小卡片所受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__________;当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___________。(平衡/不平衡)

  演示:用剪刀把平衡的纸片剪成两半。

  在得出二力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条件内容,仔细推敲,深入剖析,将条件概括提炼出来。教师小结:同物、等大、反向、共线。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条件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培养概括思维能力。

  (2)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几对力中,哪对是平衡力( )

  A.书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子的压力

  C书对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受到的重力

  (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三要素完全相同,则此两个力( )

  A 一定是平衡力 B 一定不是平衡力

  C 可能是平衡力 D 无法判断是否是平衡力

  (3)为什么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

  3、课堂小结:由学生归纳本课所学知识

  4、课堂练习

  5、布课外作业

  七、说小结

  这节课学生从已有认知出发,以观察平衡现象为切入,经历探究、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和动手活动,不但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提升了情感。

说课稿 篇8

  一、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是比较枯燥的活动,每次活动时,孩子们提不起精神,兴趣也不足,那如何才能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呢?结合《新纲要》的创新理念,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在生活中学习,培养幼儿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最近,发现很多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各种棋子,自由活动的时候,孩子们接二连三地围在一起饶有兴趣地玩,嘴里还念念有词“2加3等于5,我应该走5格……”孩子们的行为举动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想,既然孩子们对棋子这么感兴趣,那何不把这些枯燥的数学活动与走棋子的形式相结合,再说,这段时间我们正在学习10以内的加法,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习数字,孩子们肯定兴趣也浓,学得也快。为了进一步增加幼儿的兴趣,我要求孩子们结合生活、学习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亲手设计并制作动物棋谱。

  二、目标定位

  1、制作游戏图谱和按规则进行游戏。(难点)

  2、学习10以内数的加法。(重点)

  目标2作为重点,通过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练习10以内的加法。目标1作为难点,是因为孩子们之前没有设计和制作过游戏图谱,对孩子们说来有点难。

  三、教学准备

  活动的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而服务的,同时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应该与目标、活动的主体相适应,还必须考虑到幼儿的能力和兴趣。

  1、材料的准备:纸、铅笔、橡皮、棋子、骰子

  2、知识的准备:大概了解各种棋子的棋谱

  四、教学的方法

  整个活动我一直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

  五、说过程

  本次活动的大致流程安排如下:

  1、谈话引题

  2、出示范例,引起幼儿制作欲望

  3、讲解制作动物棋谱的方法和说明游戏规则

  4、幼儿制作动物棋谱

  5、游戏——走动物棋子

  说说每个环节的设计理念

  环节1:以谈话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告诉小朋友;最近老师发现很多孩子从家里带来了各种棋子,你们觉得走棋子好玩吗?今天,我们要亲自来制作棋谱和同伴分享游戏的.快乐。

  环节2:出示范例,如:老虎棋谱,引起幼儿制作欲望,告诉孩子们老师自己制作的老虎棋可好玩了,进一步激励幼儿的制作兴趣。

  环节3:讲解制作动物棋谱的方法和说明游戏规则,教师要求四个人一起商量合作制作棋谱

  环节4:幼儿制作动物棋谱,孩子们分组商量并选定制作棋谱的对象(比如:老虎、蛇、狮子等),按老师的要求制作游戏图谱,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帮助能力弱的幼儿,鼓励和支持能力强的幼儿。

  环节5:游戏———走动物棋子,孩子们在抛骰子,走棋子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练习10以内数的加法。

说课稿 篇9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6课《一面五星红旗》的第二课时,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主要讲了一位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为维护祖国的尊严,毅然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面包换国旗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来了外国朋友的尊敬。我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 —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国际理解”的内涵,即国与国之间要互相尊重,人民要友好往来。“国际理解”并不是放弃民族自尊,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人的尊重。二是学习一些刻画心理活动的方法。

  一、为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读懂描写人物神态、情感、动作变化的句子,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

  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教学的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难点是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三、教法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法与学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凭借本课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勾画读书法:

  教学时通过具体要求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画,读后思索,研读难点,思考疑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朗读感悟法

  在教学中通过自由读,个别读、引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文中人物的情感与内心。

  3、合作学习法

  教学时把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4、 对比教学法

  教学时通过读句子,抓重点词,感悟老板的前后态度的不同;通过读句子,揣摩重点词,感悟“我”对国旗的真爱与老板的言行形成对比。

  四、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回顾处境

  出示本课重点词,指名读词。评价一下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然后提问:你能用其中的词来概括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吗?这样的设计,即复习了字词,又回顾了课文内容。

  (二)倒入第二环节:深入课文,研读变化

  我们知道了:漂流遇险的“我”得到了面包店老板的帮助,这一过程中老板的`态度有变化吗?学生一定能大声回答出:有。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26课《一面五星红旗》。出示阅读提示:请你从第四自然段开始,仔细阅读课文,勾画出老板的态度变化的句子读读。

  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开始能表现老板的态度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板书:两手一摊 耸鼻子 平等交易,我用作动作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两手一摊 耸鼻子”,根据生活经验理解 “平等交易”.这些动作和语言说明了老板是怎样的态度?(冷淡)。谁能读出这种态度,指导朗读。

  我预测到,学生可能很难一下子总结出最后的变化,所以我适时引导:我们从老板的 “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他在婉言拒绝我,很冷淡,可是老板后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谁能读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身边站着就是面包店的老板。他见我醒了,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根据学生回答我板书:竖起大拇指 费用我来付。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变化过程,我让学生预测一下一块面包的价钱和住院需要的费用。此时你想说点什么?此时学生会说出:老板的态度变化真大啊!指导学生朗读。此时你能提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吗?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学生一定会提出:为什么这个老板的态度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进入第三环节。

  (三)探究变化原因,落实重点

  请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想,能让老板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师随机总结板书:“我”爱国精神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我”有着很强烈的爱国精神的呢?

  出示阅读提示:请同学们勾画出我的爱国情感让你感动的地方,并在小组内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一定会找出“我”与面包店老板交流过程中的句子:(出示句子)

  “我向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境。”“此时,我身无分文,只好脱下新买的大衣。”“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引导学生理解“犹豫”“楞”, “趔趔趄趄”, 为什么“趔趔趄趄”? “这面做工……依旧是那么鲜艳”这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还有那些地方能体现我对国旗的热爱?引导学生从出发前找出对国旗的热爱。青年从老板的神态中知道了现在自己身上只有这面红旗让老板感兴趣,但是他有没有同意把红旗作为交易给面包店的老板?这时“我”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学生探究我的心理。

  指导学生朗读(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学生自读,读出“我”当时的心情。

  我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啊!我是多么渴望着这块面包呀!我身体的五脏六腑,每一个细胞都在呼唤着这块救命的面包!此时的面包已不只是我充饥的事物。它是我生命延续的必需品呀!但在祖国尊严和我的生命之间,我毅然选择了前者,让我们把青年的这份爱国深情融入你的感受读出来吧!齐读:

  (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这时学生就会把对留学生的那种敬重读出来此时你感动了吗?你认为这个留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先和同桌说一说,现在你想对晕倒在地上的中国留学生说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我” 的爱国热情。正是这样一种民族气节,正是这样一种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同时也赢得外国朋友的尊敬

  总结写法:老板的态度变化和我的心理变化都没有直接说出来,我们是通过他们的什么知道的呢?引导学生理解 “行动胜过千言万语”。也就是通过人物的表情及动作来表达内心情感,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这一环节教学实施时我直奔重点,研读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原因,然后顺藤摸瓜,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是用动作和表情体现了“我”对国旗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这样的设计可以做到简洁流畅,主线分明,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此时,学生的爱国情感已经悠然生起,我适时进入第四环节:

  (四)拓展延伸,升华爱国情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病房看看那面经过河水的冲洗,却依然是那么鲜艳的五星红旗吧。播放图片。出示“我”在医院的画面,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插图中的现场,亲眼见到被救助的留学生,看到鲜花簇拥着的五星红旗,你会对这个老板说些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评价面包店老板的救助行为,明白要感谢别人的帮助,这也是“国际理解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我得救了,从死亡中走出来的我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心情会怎样?引读:(出示最后一段:这时我才发现,在我床头的花瓶里,有一束美丽.芬芳的鲜花,花丛中插着那面心爱的五星红旗。)

  芬芳而美丽的鲜花,簇拥着心爱的五星红旗,它是那么鲜艳,那么夺目,那么伟大。我们中国人凝聚在这面五星红旗下,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壮丽诗篇啊!

  课件展示(南极升旗、港澳回归、申奥成功、载人航天.、汶川地震……)(在灾难面前,五星红旗的力量让我们中华民族众志成城)(背景音乐《红旗飘飘》)

  五、总结

  课件展示(各国的国旗)同学们,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旗,它代表着每个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让我们走出家门,放眼世界,相互理解与尊重,让友爱成为我们共建人类美好家园的桥梁。

  以上,我通过启发、讨论等方式学习,针对教学的重点,找出面包店老板表情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讨论“面包店的老板从‘平等交易’到‘费用我付’,他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通过“找出文中‘我’的行动和做法让你感动的地方”来减缓问题的坡度,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对文章重点的探究,品析,拾级而上,步步深入,由文悟情,由情赏文,使学生在读,思,议、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人格的熏陶和感染。

  六、说板书

  板书我用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方式设计,

  26、一面五星红旗

  两手一摊 耸鼻子 平等交易

  “我”的爱国精神

  竖起大拇指 费用我来付《一面五星红旗》说课稿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9-08

物理说课稿04-23

说课稿集锦05-23

《守株待兔》说课稿07-16

音乐说课稿06-26

蝴蝶说课稿06-11

初中说课稿06-18

《师说》说课稿06-22

《比的应用》说课稿06-10

《左右》说课稿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