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4-10-09 22:05:0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合集六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说课稿合集六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哦!苏珊娜》是一首典型的美国西部音乐风格的歌曲。全曲共有六个乐句,旋律轻快流畅,曲调素材精练,易唱,易记,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歌曲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真诚的情谊,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向往。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可使学生们从中学会珍惜朋友、珍惜友谊。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懂得珍惜同伴间的珍贵友谊;

  2、过程与方法:通过肢体伴奏、乐句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用轻快、跳跃、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学会用肢体语言为歌曲伴奏,增加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

  我把教学重点设定为:学生能用轻快、跳跃、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设定为:学生能用肢体语言为歌曲伴奏。

  三、教法和学法

  我在本课中的教学方法是: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兴趣引入法、视觉图像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通过“乐句问答”的游戏,律动、舞蹈等并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过程追求动静结合、张驰有度,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通过整体感知、模仿、听唱法、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

  本堂课我针对教学目标,为这堂课的每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觉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下面我对课的流程作简单的陈述:

  (一)兴趣导入

  首先我用多媒体、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对歌曲的背景有个初步的认识并对歌曲产生兴趣。

  (二)节奏练习

  1、让学生先观察老师是怎么为歌曲伴奏的;

  2、学生学习伴奏;

  3、师生一起为歌曲伴奏。

  (三)学习歌曲

  1、朗读歌词(按节奏朗读歌词)

  (1)重点词的学读(阿拉巴马、路易斯安纳州)

  (2)分句学读歌词

  (3)完整朗读歌词

  (4)最后通过“乐句问答”的游戏,引起学生兴趣并巩固歌词的朗读。

  2、学唱歌曲

  (1)先听老师范唱

  (2)“乐句问答”学唱歌曲

  (3)完整演唱歌曲,强调用轻快、跳跃、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4)配上肢体伴奏演唱歌曲

  (四)展示

  1、小组相互表演选出代表上台表演,其他组员为其伴奏;

  2、老师进行鼓励并点评。

  (五)小结:懂得珍惜同伴间的珍贵友谊。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在此,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大班数学领域《生活中的数字》。"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这一活动内容灵活丰富,根据大班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对生活事物充满好奇心。《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不同物品上的不同用途。

  2、尝试运用数字纸条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3、幼儿能对数字产生兴趣,能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动法,并设计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说学法:

  本次活动中,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让幼儿在游戏和实际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中的关系。本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活动重点难点:

  发现生活中的数字,了解它们的不用用途,并知道人类与数字的密切关系。

  活动过程:

  1、数字找朋友--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找数字--幼儿在食物上找数字,并激励幼儿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3、生活中的数字--通过讲述、猜想来激励幼儿畅所欲言,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拓展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4、幸运号码--通过游戏发现数字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从而更真切的体会数字的神奇,随便的调换数字的位置就可以排成不同的数字组合。

  5、设计电话号码--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为自己编电话号码。让没个幼儿参与其中,从而体验成功感,使他们对数字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励幼儿在生活中主动观察事物和运用数字,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活动预测效果:

  根据《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本活动利用游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气氛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保证数学活动效果,本教学活动是环环相扣的,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使新知识得到巩固和利用。

说课稿 篇3

  一、悟透教材和学情分析

  1、这是小学二年级上册减法部分,本节教材安排了不退位减、退位减和运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部分,不退位减直安排了一道例题,退位减法安排了两道例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材利用全校卫生评比所提供的信息引出求比一个数多(少)的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下面我来说一下退位减法方面的,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18至19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2、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知道了从个算起,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因此在讨论计算方法时,学生可以通过知识迁移,利用学过的加法计算的顺序解答。

  二、把握目标

  1、教学目标: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4、重 点:理解笔算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5、难 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三、说教法、暗授学法

  1. 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算理比较复杂,而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新知。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教师首先播放羊村开运动会情景图,唤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学习兴趣,之后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针对问题让学生尝试练习,引发认知冲突。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算法,尔后通过直观演示,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最后,通过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2.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本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分析,感知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反思,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渗透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四、整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遵循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独立探究、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实践应用的学习思路。首先创设羊村开运动会的情景,生,提出问题:喜羊羊比灰太狼多多少票?在学生尝试练习后发现:个位上6减8不够减,而学生前面所学的笔算减法都是够减的,这就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再进行恰当的讲解和演示从而使学生掌握新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最后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形成技能。

  五、巧设程序、环环相扣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此,教师先播放羊村开运动会的情景图,并让学生找到数学信息,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低年级的学生本身年龄小喜欢动画片,让学生深受感染,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他们的思维自然会进入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从而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2、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也掌握了竖式的写法,所以这儿首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在练习中,学生遇到了困难:个位上6减8不够,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正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被唤起,开始进入深入的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数学课程标准》又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学生展开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算法的多样化,以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然后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教师演示退一当十及竖式的书写过程,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3、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有效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用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手段。因此本节课我分三个层次来设计练习,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使所学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

  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展开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探究中冷静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积极思辨,在生生、师生对话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数学的乐趣。

说课稿 篇4

  这是一篇比较特别的课文,由两篇文章组成。前面是古文《浙江潮》,后面附现代文《观潮》,乍一看,好像重点在前面,其实不然。因为教学的难易程度,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

  该单元以奇观为题,所选课文都是与自然界的雄伟奇观有关的文章。所以这篇课文教学目的重点,应该放在体味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上。当然,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完全凭借对古文的感悟,去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是不可能的事情。要完成这个任务,只能靠深刻地、比较全面地品读、想象、感受现代文《观潮》。所以,《浙江潮》只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能整体感知把握,能够背诵即可,而现代文《观潮》则是细细品赏的对象。最后在感受现代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古文。

  这组课文我准备3课时上完。第一课时重点是读,然后做感性认知。在读这个教学环节上,古文的朗读有一定地难度。但还是应该把主动权教给学生,先让学生自己解决字词读音问题,自己确定语感,自己读。然后老师才去引导学生解决读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还有通过领读、范读帮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熟读课文后,学生自然会对古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现代文《观潮》的朗读比较容易,因为有许多事情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自己就能解决,这节课只需要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朗读问题加以解决便行。再来让学生谈整体认知,理清文章地叙述顺序等来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描写潮来时的第 4、5自然段细心品读、想象、感受,身临其境地感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领略自然界的神奇美丽。第4、5自然段的教学应该抓住描写江潮声音和形象的重点句子及里面的一些词语,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细细品味感受,让文字的描写形成画面,作用于学生的大脑,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美感。再利用好多媒体提供的优美的画面和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感悟体味文字后,如身临其境,从内心深处亲切地、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为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叫绝。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多遍读,整体感受——精心品读第4、5自然段,想象潮来时的声音、景象——听光盘范读,观看画面图景——感悟自然界的雄伟壮观,用心来感悟。另外,有些看似不重要的`句段同样重要。第5自然段的最后两句,也不要轻易地放过,它的正确适时地出现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我把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安排在了学生观看画面图景之后,因为光盘上恰有桥上的行人被浪潮无情地冲走的图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在配上文字地解说,很容易实现这个教学目标。

  第三课时,在品读感受完现代文后,再去朗读古文,与现代文进行对照,学生对古文又有新的更全面的理解。然后把学生确实理解不了的字词和句子再让学生提出来,特别是文言词望、方、城、沃等,教师帮助理解。接下来让学生在小组内选小组长,讲解古文该怎么理解。教师将前面的路铺平了,这些任务学生也可以自己完成了。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S版第13课《麻雀》。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麻雀》,出自十九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热情地歌颂了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运用读课文,想画面的阅读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懂重点句段,体会爱的伟大。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初步了解的叙述顺序。

  3、懂得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那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把教学的重难点设定为理解、分析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体会“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

  二、,说教法学法

  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 体性。在设计教案时,我结合“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把它们的特点写具体的?”朗读第4、5自然段,让学生合作探究,采取“读——找、画——议——读”的方法,从中找答案,说理由,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在反馈交流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仔细体会,深入理解。通过各种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语感,积累词汇。

  三、说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文,复习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在上节课基础上,提出问题文中有哪些角色?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学生快速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

  (二)探究中心

  1、自主读课文 ,边读边想:小麻雀、猎狗、老麻雀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为尊重学生的个性,我特别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提出问题:小麻雀、猎狗、老麻雀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学生到中找答案,使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记,边读边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指名学生回答刚才的提问,教师随机板书 (凶狠庞大、弱小无助、勇敢无畏)

  【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从直观上把握三个主要角色的特点。】

  3、合作探究: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三个角色的特点?为什么?(指点方法:读——找、画——议——读)

  【先明确合作学习的要求,再具体地指点方法。能使学生围绕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开展活动。这个环节中,既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又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一举两得。】

  4、反馈交流

  ⑴、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要求:①、朗读句子;②、分析句意;③、有感情朗读。

  【在以自学探究为主的课堂里,“交流”成了提升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这是接受式课堂里所没有的一种全新的教学行为。】

  ⑵、适时分析重点词语句子,引导感情朗读。

  【本环节教学,我着力抓两点,一是抓重点句子,品重点字词;二是抓感情朗读,读中悟情。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也在积累内外语言。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

  如适时地引导学生对描写猎狗句中的“张大嘴、露出锋利的牙”等词语感知猎狗的凶猛;“扎煞羽毛、绝望地叫、嘶哑声音、呆立不动”等词语感知老麻雀那奋不顾身,母爱撼天动地的崇高形象。在讲到老麻雀时,运用通过看屏幕上活灵活现的插图,使学生感受得更真切,理解得更深刻。在理解“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句话时,我提问:老麻雀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能说出答案,然后再让学生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就是老麻雀与小麻雀之间那份伟大的母爱,引导学生朗读4、5自然段,进一步从读中体会爱的伟大力量。】

  5、深化主题

  ⑴、通过我有感情地范读第五自然段,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爱的伟大力量。

  ⑵、引导学生想象:“你从老麻雀的表现中想到了什么?”进行发散思维练习。

  【这一步能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开发学生潜能,发展智力,激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小结:这就是一种“爱”,伟大、无私、博大的母爱。(板书:母爱)

  (四)总结全文

  1、师:作者真实具体地描写,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世间最真挚、最无私的爱的力量。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征服了猎狗;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打动了每位读者的心。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让我们用歌声倾诉我们的真情,愿世间处处真情在。

  【教师运用抒情的语言,极富感染力地强调“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在任何动物身上均有体现,都值得歌颂和赞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

  2、歌曲升华。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在歌声中重温那“一种强大的力量”。

  【在聆听歌曲时,再次感受那种强大的力量的伟大】

  (五)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能体现人或动物之间的爱的故事,课下同学间相互交流。

  【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既让学生从故事中进一步感受到爱的伟大力量,又能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13 麻 雀

  老麻雀:勇敢无畏

  猎狗:凶狠庞大 小麻雀:弱小无助

  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的板书设计,可以突出知识的重点与关键,给学生以启迪和美的享受,从板书中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

  一.相关课程标准的阅读与理解

  "课标"的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我的理解与分析:本条课标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是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结合实例”,对学生达到水平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来得以实现。但是对于具体案例没有进行限定,这对于不同层次学校的案例选择还是有很大的自由度,比较容易结合乡土教学,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地表形态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节内容,有了前面两节课的铺垫,本节的学习可以将之前的理论知识再次应用,并利用前面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各种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起到巩固知新的作用。

  三、三维课程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节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河流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中了解身边的地理,让学生感受地理是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用的,同时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观。

  2、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立如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河流的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教学难点: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

  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之所以将河流侵蚀地貌设为重点和难点,主要是因为知识比较抽象,另外通过理解这一地貌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这种地貌形态,掌握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地表形态形成及变化的基本原理,况且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学生的这种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落实。但由于学生阅历较浅,受知识面的局限,对教材中河流三种侵蚀作用方向的理解,对案例分析的过程、对活动完成中看待问题的视角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师大附属学校学生的'实际,

  (家庭条件好熟悉计算机的操作),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手段中,利用google earth这一的软件,GoogleEarth是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字地球的完美结合。

  它能展示全球各地区高清晰度卫星照片。

  我们可利用这一软件让学生感受现代科技的魅力,极大地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的地理事物学习地理原理,为学生创设亲切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获得知识和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课本让学生看,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归纳,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五、教学过程设计分个阶段

  (一)教学引入:由会操作googleearth的学生在软件上找出松花江发源地天池,流经城市吉林、哈尔滨的一段河流图片。然后问学生:这些地貌的形成与什么因素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外力作用中河流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

  (二)自主与合作探究

  1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河流地貌的分类、河流的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方式等概念为学生的探究扫清知识上的障碍。其中河流侵蚀的三种方式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个表格帮助学生归纳三种侵蚀方式的不同特点及河流的影响。

  2河流的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本节重点,这部分内容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让各组学生分别点击googleearth上天池、吉林、哈尔滨这三地,让各组学生概括三地的河流河谷形态特点,学生结合教材82页3、4段及图4。17,分三组探究不同阶段河谷特征及成因。在这一阶段我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问题:

  1河谷与沟谷有什么区别?在googleearth上观察长白山的众多沟谷中是否是每个沟谷都有河流发育?

  2为什么河流在凸岸堆积,在凹岸侵蚀?

  然后每组组长将知识进行汇总,并发表结果。由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表结论,其他组进行补充。然后我设计一个表格(河谷发育不同阶段的特征比较表)将三组的探究结论综合到一起从而总结出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向,河谷的形态特征,我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思维,从而保证学生探究结论的科学性并纠正学生表述不准确语言不严密之处。

  (三)迁移应用

  学会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能力,在本节教学中三类侵蚀只是知识的铺垫,而透过河谷的演变过程认识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才是迁移应用的重点,所以在这一阶段我布置给学生三个探究任务:

  1在googleearth中点击哈尔滨附近的一段弯曲河段,向学生发问:这段河流哪一岸沉积,哪一岸侵蚀?在河流的哪一岸建码头比较合适?

  2落实课本设计的"活动"

  3让学生在googleearth软件上找出通化,并让他们判断这里的河流处于河谷发育的哪一个阶段,河谷的形态特点是什么及河流侵蚀作用的类型。

  (四)小结:引导学生小结,将本节知识系统化。并让学生总结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实现本节知识与前面已学知识的有机结合。

  (五)练习:利用课件展示习题。

  (六)教学反思:

  学会倾听学生及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认真倾听,我们教师应当在有效设计的前提下跟上学生的思路,及时捕捉学生的观点并予以灵活的点拨,实施课堂上的有效交流,是驾驭探究式教学的难点,这也将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9-08

物理说课稿04-23

说课稿集锦05-23

《守株待兔》说课稿07-16

音乐说课稿06-26

蝴蝶说课稿06-11

初中说课稿06-18

《师说》说课稿06-22

《比的应用》说课稿06-10

《左右》说课稿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