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说课稿集合七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本次说课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说课题的选定
火灾是学生生活周围经常发生的事,如果在事故中小学生不会保护自己,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让学生学会在火灾事故中保护自己的生命显得尤为重要,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知道在平时生活中不能随意玩火,培养学生的防火意识,学习拔打119火警电话的正确方法及几种火场逃生的方法和技能.。所以,我认为:选择此课题意义非常重要。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学生的现实需要,又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学生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次活动来源于社会生活,又能服务于学生的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把目标定为:
(1)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知道在平时生活中不能随意玩火,培养学生的防火意识。
(2)知道火警电话“119”,以及拔打的正确方法。
(3)学习几种火场逃生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
(1)了解火灾的发生的几种原因。
(2)知道火警电话“119”及学习正确拔打。
(3)学习几种火场逃生的方法和技能。通过多媒体课件引路、消防演习的游戏、消防的拍手歌形式让学生培养防火意识,自我保护能力,使活动得到深化。
活动难点是:
(1)学习几种火场逃生的方法和技能。
(2)学习拔打火警电话的正确方法。通过集体讨论,看多媒体
课件演示,再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正确的方法、演练学习。然后进行相关的知识竞赛,以达到进一步增强防火自救、互救意识。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小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因此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图片寻找答案。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游戏法、竞争法等层层深入、加以整合。例如:教师大胆地鼓励学生想办法,表达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想法是我们现在要倡导的。在这种活动当中,我们多次的让学生明白自己在火灾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带着问题引发学生去积极思考,勇敢面对。
五、说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条件让学生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社会情感也得到深化。
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明确指出:学生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学生是带着问题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学一学等多种感官参与,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自救和互救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方法从火场里逃生得到巩固和加强。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知识竞赛法和诵读儿歌法,在设置火灾的氛围中进行逃生,消防演练。
六、说教学准备
(1)教师:
制作课件、下载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编写儿歌
(2)学生:
搜集消防安全知识、方法和宣传语
七、说教学流程
我采用的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学习讨论―――游戏体验―――知识竞赛 ―――拍手儿歌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提出问题“发生一件什么事情?”“什么原因引起火灾的?”(课件“着火了”)情境,引发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关注、兴趣。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你看到了是什么原因引起火灾”作为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学生。
(二)自由探索
根据学生好奇,求知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学生自由探索,我们为学生提供图片,供学生观察。在这一过程,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与同伴,老师说说各自看到是什么?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经验是零碎的,那怎么进行加工整理呢?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们就通过学生集体讨论方式,对学生获取发生火灾原因进行整理。由于挂图材料投放在学生的视线前面,故讲评时可结合图片进行,避免了空洞性。也点到了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更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了不能随便玩火。
(三)学习讨论
由于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思考能力。因此,我们在让学生学习如何报火警,逃生两个重要环节中,都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说一说。在此我们允许错误的方法和争论,教师不加以否认,再通过多谋体学习,教师加以分析,引导,小结以共同学习达到修正知识、方法。这两个环节,学生是处于自由,宽松探讨氛围中的。
(四)游戏体验
在学生都掌握了报火警、逃生方法时,例如:老师扮演消防员,让学生来报火警。这一环节也充分体现角色游戏给学生带来的趣味性、知识性。又如:在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时,我们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创设火灾的`现场氛围。让学生完全体验,投入于游戏知识氛围中。在教师生动的言语调动,引导下,师生共同学习。让游戏的方式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这种游戏的形式演练是比较适合学生年龄的发展特点的,在玩乐中获得了知识的体验。
(五)知识竞赛
为了进一步深化巩固学生对火灾知识的掌握,我又设计了以下几种知识竞赛题,有判断题、选择题、列举题和问答题。凡答对的同学
奖励一面小红旗,最后评选出优胜小组,这样鼓励学生全体参与,达到本堂课对防火知识的教育效果。
<一>、判断题(对的打“√”号,错的打“×”号。)
1、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
2、在特殊情况下,单位或个人可以挪用、拆除、埋压、圈占消防栓或者临时占用消防通道。( )
3、弱电(如网络线)和强电(如接线板电线)可以在宿舍里随意交叉乱拉。( )
4、对违反消防法规定行为的处罚,由公安消防机构裁决。( )
5、用灭火器灭火,最佳位置是上风或侧风位置。( )
6、扑救电器火灾时,首先应该切断电源。( )
7、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有组织、引导群众疏散的义务。( )
8、将36伏低压电热毯插入220伏的电源插座内,由于发热元件的电阻小,通过的电流很大,因此不会发生火灾。( )
9、禁止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乘坐交通工具,但是,可以在宿舍存放1公斤以下的汽油。( )
10、公安消防队扑灭火灾,不得向发生火灾的单位或个人收取任何费用。(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我国的消防宣传活动日是哪一天?()
A 11月9日 B 1月19日 C 9月11日
2.当遇到火灾时,要迅速向( )逃生。
A 着火的反方向 B 人多的方向 C 安全出口方向
3.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将如何做()
A 迅速撤离 B 抢救贵重物品 C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
4.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出口的疏散门应( )。
A 自由开启 B 向外开启 C 向内开启
5.报警愈早,损失愈少。牢记火警电话( )。
A 110 B 119 C 120
6.烟头中心温度可达( ),它超过很多可燃物的燃点,所以乱扔烟头很容易引起火灾。
A 100-200℃ B 200-300℃ C 700-800℃
7.在火灾事故死亡人员中,大多数是由于( )。
A 直接被火烧死 B 被烟雾窒息而死 C 跳楼摔死
8.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 )喷射。
A 上部 B 中部 C 根部
9.扑救带电物体火灾可以选用( )。
A 泡沫灭火器 B 二氧化碳灭火器 C 水
10.油锅着火时,可向锅内放入( ),冷却灭火。
A 凉水 B冰水 C切好的蔬菜
11.火场中浓烟滚滚、视线不清呛得你喘不来气时,应( )。
A 迅速跑出 B 蹲下或匍匐逃离 C 待在原地
12.当打开房门闻到燃气气味时,要迅速( )以防止引起火灾。
A 打开燃气灶具查找漏气部位 B 打开灯查找漏气部位
C 打开门窗通风
13.检查燃气用具是否漏气时,通常采用( )寻找漏气点。
A 划火柴 B 肥皂水 C 闻气味
<三>、列举题
1、请列举出4种火场逃生自救的常识和方法。
2、请列举出4种你知道的消防设施。
<四>、问答题
1、拨打“119”报火警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六)、消防儿歌
通过学生边拍手边对消防儿歌进行诵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巩固已学知识,并能成功地运用到实践中。
小朋友,不玩火,不让父母吃苦果。
不乱动用火和电,自我保护是关键。
火警电话‘119’,发生火灾不乱走。
心不慌、意不乱,按照顺序慢疏散。
湿毛巾,捂口鼻,身体前屈头邻地。
防火逃生要记清,老师家长都放心。
整堂课中,活动的六个环节环环相扣,连接紧凑,学生在宽松而又紧张的氛围中自主地学习,愉快地探究,友好的合作,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防火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面对火灾学生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分数加法和减法”中的内容。本课是在学了通法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也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依据教材的特点,遵循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瞄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其提供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探求的空间,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从而主动地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迁移、类推、灵活运用知识和综合概括能力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说重难点:
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为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通过对知识的迁移,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在此基础上理清算理,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
课标指出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进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为此,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征,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发现,去创造,因此,我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征,采用了创设问题情境,点拔引导等教学方法来完成本节课教学。
五、说学法:
课标指出:“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分析法,合作交流法。
六、说过程:
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引出问题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先引导学生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接着出示 + 和 — 这两道题,让学生观察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利用旧知识,运用迁移规律,进入学习新知识的阶段。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复习了旧知,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又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自主探究 理清算理
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1、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探究计算方法。
2,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3,观察对比,优化方法。
3、尝试探究,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三、应用新知 培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练习中设计了三个层次:
(1)基础练习 照顾全面。
(2)寻找规律 提高能力。
(3)激活思维 深化理解。
【设计意图:训练由浅入深,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四、评价体验 归纳提升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结合板书总结,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框架,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课堂总结,既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用拟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课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足球的形状及产生的时间。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足球运动起源在中国。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踢足球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运动。
本文显著特色是采用“自述”形式介绍足球,诸如“圆圆的身体”、“个头不大”、“年纪可有一大把喽”等等叙写,既贴合实际,又是形象生动,带有幽默意味,使人感到亲切,有趣。而“每当我为别人带来欢笑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也是快乐的了”,还让足球充满感情,它要给人们欢笑,自己则乐在其中,多么令人喜爱啊!
介绍某种事物,采用自述形式,让人读了之后既丰富知识,又愉悦感情,这种形式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部首,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他们从小热爱运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可分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学会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指导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第二课时: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他们从小热爱运动。
3、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本课时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持久性差。教学时要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以读促讲,以讲促读”的教学方法,辅以直观教学法,联系生活等手段组织教学。
学法:
在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通过“读——思——说——读”的方式来学习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讨论,自主交流,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指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重点段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分页标题#e#
课前准备:
教师:网上搜集有关足球运动方面的知识及相关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可在家长的帮助指导下)搜集有关足球方面的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第二课时)
(一)运用游戏,复习生字新词
1、导语:同学们,你们爱踢足球吗?下面我们就来玩个踢足球的游戏。
2、出示课件:几个学生在踢足球,足球上写有新词,读对踢入球门,响起掌声。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用这种形式来巩固生字新词,可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可以说是屡试不爽。
(二)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导读设疑,引起探究。
1、课件出示:足球自述,并出示句子。师述:我叫足球,别看我圆圆的身体,个头不大,年纪可有一大把喽。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大把”,并指导读好这个词。
3、指导朗读:是呀!足球爷爷年纪可大了!你来做一回足球爷爷,好吗?
4、设疑引起对下文的探究:足球的年纪真有那么大吗?你想知道他的故乡在哪里吗?
指导朗读,注重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可使朗读训练落到实处。教师通过设疑,能激起学生继续读书探究的兴趣。
(三)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些什么?从哪里可看出来?
这里应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思考,为下面的小组交流打好基础。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照顾到全班所有学生,让他们都获得发言权,特别是一部分胆小、后进的学生,也能在组内得到表现的机会,而不是让课堂成为几个优秀生表演的舞台。同时,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是释放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鉴于本班学生人数较少,教师一向比较重视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与指导,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应该说有一定基础,不会只流于形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出示:我出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国,那个时候只有皇帝过生日才用我来庆祝。
(1)指导读好长句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呀?让学生找出“很久很久”映证上文“年纪可有一大把喽”。
教师补充介绍有关足球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指导感情朗读:哦,原来足球的故乡是我们中国呀!在很久以前,我们中国人就已经有足球运动了呀!老师真高兴,你们呢?谁来用高兴自豪的语气读一读前半句?可惜那时候只有——,才——(师生合作)并没有很多参与这项运动。指名读后半句。分页标题#e#
朗读指导可适当强调重读“很久很久”、“只有……才”
出示:他们在皇宫前进行比赛,看谁能把我踢进对方的门洞里。
(1)从这句话,你又知道了什么?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他们在皇宫前/进行比赛,看谁/能把我/踢进对方的门洞里。
在这里,我主要采用以读促讲,以讲促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思考,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教师的补充介绍,在声情并茂的讲解中渲染气氛,创设丰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来读好句子。
(四)第三自然段的学习:联系生活,读说结合
1 多媒体出示:许多年过去了,今天,踢足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每当我为别人带来欢笑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也是快乐的了!
(1)联系生活理解“最流行”:说说你或身边的人喜爱足球的`事。
(2)出示一组有关人们喜爱踢足球的图片,以丰富学生的体验,为朗读做好铺堑。
(3)指导朗读前一句:是啊,各国人民都非常喜爱足球运动!所以说——
联系生活说说足球给我们带来哪些快乐。(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与思考,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提供几组相关图片:
20××年月10月7日,我国足球冲出亚洲,昂首走向世界时,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的情景。
20××年第二十四届世界杯足球比赛中,我国进入世界三十二强,人们欢呼雀跃的场面。
球迷们观看比赛的场面……
2 指导朗读后一句:运动员们为了踢好每一场球而刻苦训练,球迷们放弃了多少休息时间,兴致勃勃地观看每一场球赛,当球员踢进一个好球时,多少人为之欢呼雀跃!足球给我人带来多少欢笑呀!
文道结合,渗透思教:能为别人带来快乐,我们就会感到更快乐!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又一崭新理念。根据这一理念,以教材为本,联系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多方面获取学习语文的材料,扩大学习语文的范围。让他们说说自己或身边的人喜爱足球的事,说说足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相机组织欣赏网上搜集的相关图片,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丰富了教材的内涵,为下面的朗读作好铺垫。
(五)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足球方面的知识,用你喜欢的方式在组内给大家做个介绍,推荐代表上台介绍,奖励小小足球贴纸一张。
2 做做说说:课后收集你喜欢的足球比赛或足球明星的图片,在班内搞一个“小小足球窗”展览,大家来做解说员。分页标题#e#
这样的设计,是基于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学习活动还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结果。设计这两个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另外还需一提的是,对学生的朗读、说话等学习活动,应采取积极、肯定的评价,要“准备好一百顶高帽给你的学生戴,让他们天天带着荣耀回家。”低年级学生尤其需要教师的赏识,以增强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实验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第二节中的:三角形的外角。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及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的教材力求体现“课程标准”实质,体现义务教育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出发,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取知识和技能,力求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上述特点。同时,这节课内容也是今后三角形、四边形等有关图形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特点足模仿力强,喜欢动手,思维活跃,同时学生已学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和等概念,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一定的训练,这就为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验,讨论交流、尝试说理做好了准备。
三、教学目标分析
经过认真研读课标及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我为这节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是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分解为四方面的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是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简单说理。
2.数学思考目标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3.解决问题目标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猜想、归纳、推理的活动过程;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证实结论,达到通晓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4.情感态度目标是通过射门集锦短片欣赏,增强学生对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体验数学课堂中的激情气氛,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团队协作、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由于三角形的外角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新课程中又特别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参与活动,探索、发现、归纳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2、由于新课程标准对图形内容的要求,一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说理习惯和能力,而后者是初中学生(尤其初一学生)所不足或缺乏的,因此,学生探索出的外角特征的说理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及学法分析
新课程理念强调“经历过程与获取结论同样重要”,有时过程比结论更有意义。我们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容器”把知识往里塞;也不能把学生训练成一个只会解题的“机器”,而应该让他们投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在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展现思路和方法,学会学习;从过程中建构进取型人格,通过过程中的“成功感”来完善自我,我觉得这是目前学生最需要的`。因此本节课我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在学法指导中,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自主探索,概括出三角形外角的两条性质:并通过交流探讨,说理论证,加深认识三角形的外角两条性质,进一步综合运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在课堂上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学习的规律,即:发现知识,认识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五、教学过程分析
环节一、展现问题:
观赏足球比赛射门集锦,激发学习欲望,带着问题学习。
(设计目的:创设问题情境,新课程比较注重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引起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赋予数学一种生活气息,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对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一种培养,也为后面探索外角问题埋下伏笔。)
环节二、学习几个概念
我结合图形,讲解外角的概念,并特别注意“不相邻”的意义,后辅以练习,加强巩固。
(目的是对概念难点的突破,能在复杂图形中辨析外角。)
环节三、自主探索外角与不相邻内角的关系
体现课改精神,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设计了△ABC中,∠A=70°,∠B=60°,∠ACD是△ABC的一个外角,探究∠ACD与∠A,∠B有什么关系。并注重说理引导。并开拓学生思维,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解法。
(设计目的:课堂上要大胆让学生动起来,老师“沉”下去,要努力转换教师角色,要相信:给了孩子权利,他会选择得更好;给了孩子条件,他会锻炼得更棒。)
在学生得出三角形的外角结论后,我故意说:这些结论不一定对,我画的那个三角形可能是老师故意设计好的,其它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结论呢?大家试一试,尽量画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并验证(如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我相信大家能成功!
(设计目的:我想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不能满足于一个现成图形的结论,而要有一种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精神,要注意问题的一般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投入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较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设置及时练习的目的是依据学习策略中的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的效果设计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的有效性。
环节四、提升能力,挑战自我
设置一道思维性强,拓展性高的题(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感受成功的喜悦。)
环节五、勇攀高峰
继续提升外角运用得几何价值,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目的是遵从课改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念)
环节六、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谈收获,我给出知识点
(目的是归纳所学知识)
环节七、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讨论者,只有变换教师位置才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在教学中要关注预设于生成的关系,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也要尊重书本知识,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向前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填未知加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第60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1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学好它将为后面继续学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及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如下三点:
1、使学生理解加法算式中()所表示的意义。(智力)
2、会读含有未知加数的算式,能正确填写出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智力)
3、初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加法算式中()所表示的'意义,难点是能正确填写出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教具、学具准备:例题实物图、投影片、小棒、花朵叶子图、算式卡片等。
二、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加强直观操作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钢笔图及红旗图中掌握填写未知加数的方法。
2、重视指导学生动手摆小棒、画红旗的实际操作能力。
3、做到讲练相结合,使学生在不同难度的练习中准确地掌握填写未知加数的方法,在思维训练中形成解题的思路。
三、说学法
在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填写未知加数的方法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1、观察的方法:观察钢笔图及红旗图,准确填写未知加数。
2、动手操作的方法:动手摆小棒,加深理解。
3、概括的方法:在讨论、思考中概括归纳出填写未知加数的方法及解题的思路。
四、教学教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本节课共安排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分别是:复习旧知,作好辅垫;讲授新知,内化知识;愉快练习,享受成功;全课小结,布置作业。下面我就逐个环节详细讲解说明。
(一)、复习旧知,作好辅垫
在此环节,我设计以下习题让学生完成。
1、看卡片口算下面各题。(此题主要帮助学生复习10以内数加减法)
9 - 6 = 2 + 5 = 10 - 7 = 3 + 6 = 1 + 5 = 5 + 4 =
7 - 7 = 8 - 2 =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及分析
《文明交往》第三课时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空间,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生活这个大课堂中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留意观察,学习别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与别人打交道,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会怎样交往,再交往中获得快乐,使教科书中的内容化为自己的行为。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安排这一内容,是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设置的。前两个单元分别让刚进入中学的学生了解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集体和了解这一阶段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发生的变化,再心理上属过渡阶段的特点以及本单元前两课学习与父母、老师等学生自己熟悉的人相处的关系基础之上进入到本课的学习的。一个人不仅和他熟悉的人交往,而且还要与其他不熟悉的人交往,甚至是和陌生人的交往。现代社会是一个文明社会,学会文明交往对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和事业发展有很大帮助,甚至起到决定成败的关键作用。本课也是下一单元《学会学习》的一个基础和起点。
二、说学情
认知结构方面: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缺乏对文明交往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以及文明礼貌的技能技巧。
情感方面: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高峰阶段,生理心理的发展使他们逐渐摆脱幼稚走向成熟,其中交往需求的日渐强烈就是这种成熟的突出标志之一。这一时期的中学生不满足于家庭亲情,努力追寻同伴友谊、社会的认同,单由于经验不足,往往存在着自我中心现象,使得他们在人际沟通方面缺乏换位思考,缺乏相应的心理品质和技能技巧。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协调关系,走向成熟是极为必要的。
生活背景方面:积极交往是社会化的需要。社会化是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再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产生相互影响,可以交流信息、交流感情、协调关系。初中生的社会化主要受家庭、同伴和学校的影响。父母的影响集中于价值观和独立观念方面;同伴的影响多集中于赶时髦、音乐、服装等方面;学校的影响则集中在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价方面,影响其自我的认识与评价。
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是农村学生,所在地民众素质不高,在文明礼貌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小学及以前,学生也学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单实际运用却不尽理想。受此影响,学生的文明礼貌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抽象概括能力较弱。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在前两课时从感性和理论方面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掌握抽象概括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欠缺。综合上述学生状况,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认识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交往的能力。
2、在“实践与评价”学习中,通过对“礼貌用语小词典”的填写,学习掌握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通过“成长记录”了解并评价自己在于他人交往中的情况;在“阅读与感悟”中,通过短文《绝招》体验学会沟通的重要性,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交往的礼节与技巧,学会与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在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了解与人沟通的重要性。
依据是本课书的内容和课程标准在这方面的要求。前两个课时是从感性和理论上了解了与人沟通的重要性和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知要与行相结合统一,把掌握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中来。
2、教学难点: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对短文《绝招》的感悟。
依据是为了落实知行统一的教学原则。而中学生,特别是刚上初中的七年级学生由于本身的社会经验不足等原因,再掌握与人沟通技巧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而将其列为难点。再学习短文绝招时,由于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限,虽然前面椰油过相关的学习,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仍然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将其列为难点。
五、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思想品德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1、首先,我会采用情景教学法,本框题可操作性比较强,我会列举一些“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情绪表现”或“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的不同想法”的事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他们首先认识到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为下文的讲解奠定基础。
2、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还会采用集体讨论法:针对书本上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有密切联系,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状况或者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比如“情绪的表达是否知识自己的事情”这个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
六、说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学生的`特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本人主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学习内容,理解相关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出情趣对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激发起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活动来体验成功带来的愉快;在学习过程中,按老师分组安排,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完成学习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参与一些活动直接体验感受领悟所学的知识,使知识经验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精神食粮”;学习过程中,积极与老师互动,来培养起自己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与老师进行民主、平等的对话,与老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七、说教学过程
1、复习前一课时内容。
2、导入新课: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那大家以前和现在在与他人交往过程当中做到文明交往了吗?老师这节课就来“检查”一下。首先看大家运用文明词句的情况。导入本课时的学习。
3、完成“礼貌用语小词典”,有如下步骤:
1)老师先对课本中一些类型进行解释、说明;
2)按安排分小组并让各小组代表上讲台抽签决定本小组讨论的内容,将回忆或收集的有关礼貌用语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并填在课本相关位置上;
3)各小组派代表将本小组所收集到的各类型的礼貌用语说出,其他同学来补充或在老师提示下来补充;
4、完成“情景剧场”步骤:
1)让学生提出或老师将预想学生未明白的内容进行说明、解释应注意的情况;
2)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准备表演;
3)让学生来表演各种动作,其他同学当裁判判断表演的内容和表演的逼真程度。表演的同学谈自己对表演角色的感受。
在对本情景进行设计时,我充分了解了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容易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和他们参与程度较高的特点来设计的。
5、完成“成长记录”,步骤如下:
1)老师对其中内容进行必要的介绍、说明;
2)让部分学生说出自己在交往方面获得成功的例子;
3)其他同学来进行评价并说出原因,或由该同学自评,说出原因。
在进行本活动当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设计。让学生说出自己经历过的事,应该不会难说,而其他同学则根据自身的体会和所学知识对事例来评说,这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6、完成“阅读与感悟”,步骤如下:
1)学生先仔细阅读短文,并边阅读边思考;
2)让学生猜测主人公写了什么话,他能否得到工作;
3)引导学生领悟短文时应提醒学生参考心灵导航及前面学过的内容来感悟短文。
本活动的教学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主要通过合作性学习的方法来完成。因为本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能从短文中得到一些感悟,而学生在得出感悟方面却有困难,因而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
八、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对文明交往的作用意义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交往中,无论是熟人之间还是与他人第一次接触都要做到文明交往。大家说,你们能做到吗?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框题的现实意义,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九、布置作业
课堂主要以讨论和阐述为主,课后布置一篇叫“一件苦恼的事”的文章,让他们敞开心蜚说话,使找到发泄情绪的正确途径,在巩固学到的新知识的前提下,又不放松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引导。
十、说板书设计
文明交往
一、尊重是交往的前提
二、礼貌是交往的“名片”
十一、说教学反思
《文明交往的要求》一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中的一个问题。在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要想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就要摆脱以往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结论的僵硬模式,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重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使课堂行进在对话教学的天空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是师生对话,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恰到好处的提问,循循善诱的启发学生去回答。如上课伊始,用故事导入,并及时提出如下问题:①老人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问路人,而告诉他到苏州城还有六七千丈?②在这则故事中你们能悟出什么道理?从而引出文明礼貌的两项基本要求,即尊重他人和礼貌待人。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课堂教学首先行进在师生对话、互动交流的氛围中,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
其次是生生对话,合作探究。文明交往的要求有两个,一个是尊重是交往的前提。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不是直接给出结论,而是由表演两幕情景剧“刁蛮无理女乘客”、“和风细雨化干戈”入手,并针对这两幕情景剧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①杨本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②女乘客为什么由原来气势汹汹的态度转向杨本利道歉?③如果你处在售票员的位置上会怎么应付?这种对话增加了开性问题在教学中的份量,将问题的解决权交给学生去探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了相互对话的机会,进而体现了这门学科的开放性的特点。
再次是生本对话。注重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并获得有效信息,实现学生与文本的视界融合,从而扩充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结束: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 说教材
这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的第二节。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地理位置、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多样性的文化民俗、支柱产业旅游业。从教材来看,前四个属自然和人文范围,最后一个属经济地理范畴,但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区域地理的思路,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下一章《认识跨省区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对以后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章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具体特点,依据新课标中对区域地理学习的要求和“知、过、情”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1. 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
2. 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
1.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 , 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
2. 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①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②西双版纳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①分析西双版纳的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②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
四、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以学定法,科学合理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教法上,我主要根据导学练教学法、设计活动教学法和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学生自学、探究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在学法上,我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有自主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分析归纳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
好的课堂导入能使学生一开始就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课前我展示西双版纳的相关图片如:人过的泼水节、热带雨林、孔雀舞、竹楼……,然后提问:“他们让你想到了哪个地方呢?”从而引出本节课——《西双版纳》。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自主、合作、探究
本课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丰富的旅游资源”。组织学生阅读课本57-60页,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①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②西双版纳的气候类型及成因;③西双版纳有哪些热带雨林景观、热带动物、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
设计意图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和地图,有针对性,二是掌握分析区域地理的步骤——依次是分析地理位置、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
关于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我首先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西双版纳在中国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并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读图;最后总结出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特点,从而突破本课重点。
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影响着西双版纳的气候类型,我又出示“景洪市年内各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认真读图,根据对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分析,判断西双版纳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然后提问“西双版纳的热带季风气候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思考、探究、讨论;接着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对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和景观进行演示讲解。
设计意图:直观形象,具体生动,让学生认识到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从而突破难点。
正是这样的温润多雨的季风气候,造就了迷人的热带雨林景观,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同时也孕育了以位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接着展示“多姿多彩的热带雨林植物”、“活泼可爱的雨林动物”和“以为主体的多样性的民族风情”等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西双版纳具有丰富美丽的自然资源和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也让学生懂得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为下一框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将以上内容予以小结——优越的旅游资源是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
设计意图: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些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也了解当地的特色风俗受自然环境影响和制约,又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
3、主题交流
本课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是“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我在教学设计上采用“我能行,西双版纳州长让我干”为主题。并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教学:①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②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的现实状况;③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的有效措施。
关于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我引导学生从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进行分析,在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政策的鼓励下,西双版纳大力发展旅游业。
关于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的现实状况,我引导学生看课本图7.15和图7.16进行总结,旅游业是西双版纳支柱产业,但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呈下滑趋势。
关于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的有效措施,我引导学生围绕带动作用、下滑趋势、建议看法三个方面进行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由于提出的是开放性的问题,主要培养学生提炼观点的能力,调动学生的激情和热情,给学生创设探究的更大空间。
4、课后拓展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以“为西双版纳的旅游业献计献策”为题,给西双版纳政府写一封信。
设计意图:目的是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巩固知识点,做到学以致用。
5、本课小结
让学生结合板书自己总结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的设计突出重点,也体现了自然、人文、经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部分,其中有不成熟的地方期待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谢谢大家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9-08
物理说课稿04-23
说课稿集锦05-23
《守株待兔》说课稿07-16
音乐说课稿06-26
蝴蝶说课稿06-11
初中说课稿06-18
《师说》说课稿06-22
《比的应用》说课稿06-10
《左右》说课稿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