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课的课文。这是一篇寄情于景的抒情性散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在高原上梦幻般美丽的青海湖,它不仅景色壮丽,而且生物资源丰富,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说教材内容的处理
本课是一篇加星号的阅读课,在中小学教学中一般略讲或不讲。但是,我考虑到这篇课文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启发学生发现美、认识美的`意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我精心安排了一下教学过程,计划用一个课时讲授这篇课文。为了突出地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中贯穿“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感知”课文上。
3.说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和本课的具体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角度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语文工具性”目标:学会本课的八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抒情性散文的写作思路与写作技巧。
②“语文人文性”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以及高尚的审美情操。
4.说教学重、难点
学习抒情性散文的写作思路与写作技巧,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丰富的表象,引起学生在感受青海湖美的乐趣中感知课文,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中增强学习动机。
2、朗诵体会法:通过“探究性地读—按要求读—鉴赏地读”这三个层次的朗诵,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青海湖”的热爱之情;
3、举一反三法:第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略处理,有利于学生自习能力的培养。
学法
1、边读边想:教师启思启读,学生主动实践,在读、思、圈、划中,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发展语言能力,增强语感。
2、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与群体的合作精神。
3、触类旁通: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精读课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三、说教学过程
1、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设计开展的。
2、预习要求:会读、认、写课文的八个生字;查找青海湖的相关知识。
3、设计思路:
整体感知
(探究性地读)
↓
理解课文
(按要求读)
↓
深化感情
(鉴赏地读)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
活动天地(一)《我会打电话》是《品德与社会》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中的《活动天地》。学生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当父母不在家遇到困难时如何独自应对的方法,而且还掌握了一些正确的求助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活动天地(一)《我会打电话》,学生们就能更好地掌握一些常用应急电话号码,并懂得不随意拨打这些电话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
二、学情
生活中,学生们较多的是与自己的亲朋好友打电话,了解的是父母单位、手机、家里等的电话号码,却很少涉及常用的应急电话号码。因此本课教学十分有必要
三、说目标
我在原教参的“教学目标”上作了补充,加上了“不随意拨打电话是一种文明行为”的.要求,因此设定的目标为:
1、知道一些常用应急电话号码和文明打电话的方法。
2、进行模拟打常用应急电话的练习,培养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懂得不随意拨打这些电话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
四、说教法
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
1、媒体教学法:为使本课教学更具体化、形象化,并为学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打好基础,我在教学中将生动形象的媒体贯穿始终。
2、实践体验法:针对一年级学生自控能力还不够强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动静交替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通过实践,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体验成功的机会。
五、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2、 参与学习法:我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投入教学活动,让学生学有成效
说课稿 篇3
《镜子里的我》是本学期第一单元的首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健康的生活”,要拥有健康的生活,对自我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这篇课文从“照镜子”这个巧妙的角度切入,让学生借助“镜子”来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重在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特点,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学会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同时能在此基础上,也能初步感受到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尊重别人的不同。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
1、 老师照镜子,师生互动,创设良好教学氛围
课的开始活动以猜谜语,老师照镜子为开始,谜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老师照镜子学生找老师的'特点则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老师长相的特点,为下一环节中学生自己照镜子做出一个示范过渡。
2、 学生照镜子,自编儿歌,初步体验自我特点
活动二是以学生为主的活动,让学生自己照镜子,找特点,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在这个环节中,除了让学生自己照自己感受外,我让学生把儿歌中老师的特点改编成自己的特点,编一首属于自己的儿歌,在创新思维的锻炼中,学生对自我的特点又有了进一步了解。
3、 画画自画像,伙伴交流,悦纳自己尊重他人
在听过了课文中的四个小朋友的介绍后,这一活动环节中,学生可以动手把自己的特点通过自画像也画下来,与伙伴进行交流。这个过程,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过程,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小朋友来发现自己的特点,适度激发学生喜欢自己的情感;在与小伙伴的交流中,还可以发现别人的特点,初步学着尊重别人。
4、 合作指纹花,再次体验,感受自我树立信心。
最后的这个活动来自于课后的“快活林”,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小伙伴与小伙伴相互合作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指纹画的同时,小朋友能再次感受到自我与他人的不同;而那一朵朵由不同小朋友的指纹所组成的小花也正寓意着我们的集体生活之所以如此美好,正是由我们一个个与众不同的小朋友共同形成起来的,每一个人的努力,都会使我们的集体更加美好。
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努力体现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体验感悟”为主的《品德与社会》的学科特色,其中多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予以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山雨》(板书),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山雨》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的一篇略读课文。第二单元训练重点是“分清文章的主次”。《山雨》在表达上,文章首尾呼应,重点写了山雨的声音和雨中山雨的颜色,主次分明,摹声状物细致入微,遣词造句形象生动,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主要特点;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字字句句委婉动人,极富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结合课文理解轻盈、奇妙、轻捷、余韵等词;
(2)能组织语言把自己对优美语句的感悟清楚地表达出来,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感悟雨声的奇妙和雨中色彩的迷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说教法
本课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老师组织教学,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引导适当拓展。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掌握双基,发展能力。
三、说学情学法
《山雨》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而且通过这几年的训练为此,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
基于以上情况我创设了情境化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揣摩中发现问
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用“读文想象,品味词句”的方法来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新课开始,我这这样导入。昨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了人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呢?
学生简单交流后,我接着说: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就一定能发现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山雨》就是作家赵丽宏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教学从已知内容入手,意在温故知新,既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已经达成一些共识: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所以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我出示一下阅读提示: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雨起、雨中、雨后)。
(三)、熟读精思,品味欣赏
在这一环节中,我以“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课件)这一问题为切入点,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具体分这样两个环节:
1、学习“雨起”,感知“悄悄”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1)自由读这句话,感受雨来时带来了怎样的感觉?(悄悄然的、有节奏的??)
(2)就带着这种静悄悄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雨中”,感悟神奇
(1)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
(3)讨论: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
3、学习“雨后”,感受韵律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
(2)汇报交流,自主朗读。教师适时点拨。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我会这样引导: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那么你愿意把这有声有色的雨景永远留在心中吗?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背诵。
2、这是作者眼里的雨,那么我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
夜幕降临,它那黑色的魔爪将大地笼罩。窗外的雨依然在下,那是一支不谐调的曲。昏暗的房间,潮湿的空气,使我窒息。天空容不下雨,便让它降临大地,做人间的天使,但是,它却让我迷惘??撩开窗帘,本想看看缥缈的景色,可是雨水,却阻挡了我的视线,于是,我便看不到远方。雨水,是在为我哭诉吗?呼之欲出的泪水,便在此刻,倾泻。正如窗外的雨,不知何时才会结束。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发现:同样是雨,不同的人、在不同心境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也许就是境随心生吧!但是,无论怎样心境下的景,融入了联想和想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都会使文章更精彩!
3、最后,我这样结束本课的教学:同学们,有关雨的文章、精彩片段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搜集阅读,看看作者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独特感受。
五、说板书
这节课我设计的板书由主板书与副板书两部分组成。主板书点明了文章的脉络和着重描写的句子理解,副板书是两个最容易读错的词。整个板书力争简洁明了,教学重点一目了然。
说课稿 篇5
伴随着冬日里温暖的阳光,我们相聚在一起,共同研读我们喜欢的数学。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6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编排上先出现一组准备题,每次加6,把得数填在空格里;再出现例7,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写出乘法口诀;然后进行巩固练习、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乘法口诀的教学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本学期教学的一个重点,它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的基础。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感受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能熟记口诀并进行计算。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生通过操作,在1——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经验上,编出6的乘法口诀,发现口诀内在规律,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在编口诀和利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积累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掌握并应用6的乘法口诀。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表达能力有限,将发现的知识抽象出来,概括成口诀和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我把编写乘法口诀,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本节课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 : 为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让他们学会迁移,用类推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三、教法学法
我采用课件演示法、故事情境法,发现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讨论交流,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同时,我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我把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成如下环节:(一)复习导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四)总结评价。下面,我具体说说每个环节的安排及我的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就像一组交响的前奏,一部小说的序章,它能够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整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开课伊始,我围绕1-5的乘法口诀设计了不同形式的练习题,采用抢答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竞争机制的引入,激发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很自然地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与探究之中,为学生学习本节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铺垫。
(二)探究新知
在教学中,我先利用课件出示主题图,创设海底世界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并说说都看到了什么,找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如6条小鱼用了几个三角形?以便引起学生主动思考,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很快的告诉我3条小鱼用了几个三角形?4条呢?5条呢?最后问学生:“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说出得数?”学生自然会回答用乘法口诀,从而引出课题:6的乘法口诀。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是通过观察,集中儿童的注意力,导入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同时提高了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下一环节做好了认知和情感上的铺垫。
结合提出的问题,课件展示一组准备题,一条小鱼用了6个△,表示1个6,两条小鱼用了12个△,是2个6。也就是说多一条小鱼就加上一个6。让学生逐一算出2个6相加、3个6相加……6个6相加的结果。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是为了解决6的连加的问题而产生的,使学生清楚知道6的乘法口诀中每一个积的来源,理解相邻两个积之间是一种相差6的关系,为学生正确总结出6的乘法口诀,正确算出口诀中的每一个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让学生体会到数轴上的点与数之间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为了突出重点,也为了突破难点,我由浅入深的`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1个6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1×6=6和6×1=6的算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两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个六是六)结合乘法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一六得六)。总结出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列出2个乘法算式。
接着利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学生编出口诀二六十二,让学生掌握填表的想法和方法。本堂课的重难点是后4句口诀的编制和理解。我让小组讨论交流,列出剩余的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因为学生已有2-5乘法口诀为学习的基础,我特意把3-6的口诀留给学生来归纳,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学生汇报6的乘法口诀后,提问:为什么六六三十六这只有一个乘法算式呢?让学生说出它们两个因数是相同的,所以即使交换位置也是同一个算式,只用写1个算式。然后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一句口诀说出它表示什么?见到这句口诀你会想到哪个乘法算式?加深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意义,也正是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思考空间,是给学生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为加深学生对6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提供给学生一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6的乘法口诀”的空间,自主观察、发现、总结出记忆的方法:(1)类推记忆法,如一六得六这句口诀,就是1个6,四六二十四,就是4个6相加的结果,如果忘了四六得多少,可以用四个六相加算出的结果就是四六的口诀了。(2)对比记忆法。总结出要是忘记了哪一句口诀,可以根据相邻的两句口诀来推算。因为前一句口诀总比后一句口诀少6,后一句口诀总比前一句多6。领悟到乘法口诀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生活中确实有使用的必要性,从而真正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寻找,对比,培养学生的的观察、概括能力,发展孩子的潜能,让纯粹的记忆变得生动和直观。
在初步认识了6的乘法口诀后,接下来的任务让学生记住口诀,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取了多种形式帮助他们记忆。
首先我让他们齐读,又因为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接着自由背,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背给对方听,紧接着认为自己能背的都背一次。
再次我让学生进行对口诀练习: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说出得数和口诀。
(三)巩固练习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例7之后的“做一做”(教科书第61页),呈现用6根小棒摆成的六边形直观图,以口答“摆2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摆6个呢?”巩固6的乘法口诀。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用小棒摆出六边形。接着让学生依序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然后,再随意提问:摆3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5个呢?让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使学生进一步熟悉6的乘法口诀。
62页第1题,通过对3组题中每两小题的对比、思考,揭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练习时,我让学生直接填书上。然后请学生观察每组中的两小题之间的联系。想一想:6×3和6×4、6×4和6×5、6×5和6×6后一句口诀的得数比前一句大多少?为什么?
这样设计,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口诀含义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偶而忘记某句乘法口诀时,利用相邻两句间积的变化规律,由与其相邻的乘法口诀,推想出忘记的乘法口诀。
62页第2题题目以摘苹果的情景呈现练习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练习时,根据画面情景用生动且带有激励性的语言说明题目要求,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摘苹果活动”。
63页第6题。题目以图文结合形式给出一只蚂蚁6条腿的条件,让学生分别填出3只、6只蚂蚁多少条腿。
此环节的练习,加深学生对6的乘法口诀的理解与运用,突出练习的层次性。
练习五:帮帮我。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时,让学生从文字信息中,发现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出相关的数据,然后得出结果。完成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
这几个练习,都采用色彩鲜明、形式活泼的课件加以展示,层次分明,动静结合,有集体练习,有学生的个别交流,师生间的交流,练习效果突出,既巩固了6的乘法口诀,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教会了学习方法。
(四)总结评价
最后,让大家畅谈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谈收获,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同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努力做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这样使学生又一次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唤起爱数学,学数学的学习欲望。
本节课的板书,把6的乘法口诀都呈现在黑板上,整个板书能反映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体现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性,能够使学生一目了然,而且便于学生记忆。
总之, 本节课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还希望各位老师指正,我相信每一次对教材的解读,都会有不同寻常之处,愿我们在数学的高峰上越攀越高,一定会看到前所未有的奇观。
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该说课稿由文本的定位及作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具(多媒体课件)运用、教学过程实施等七部分组成。
一.文本的定位及作用
《大纲》与《课标》都强调了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既按此编排。《灯下漫笔》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文章都是偏重说理的散文,编者将其定位为“说理性散文”。情理交融是“说理性散文”的特点,该单元课文与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和第三册第三单元的以记叙描写为主、重抒情的散文相比,是思维水平上的提升,与第五册第一单元“哲学随笔”相呼应,体现了教材编排的内在逻辑,也符合高中生认知由感性向理性发展的规律。基于以上认识,可以确定本单元的教学意义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意识,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散文鉴赏能力。《灯下漫笔》节选自鲁迅杂文集《坟》,文章集中体现了作者杂文的风格,尖锐地批判了中国传统文化痼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对于本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的成功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深入观察、思考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对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也有着启发性的作用,又能训练培养学生读写技能。据此可将本文定位为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⑴
二.学情分析
尽管高二的学生对鲁迅先生并不陌生,都学过或阅读过先生的各种文章,并且学生也都具有一些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但与他们以往接触到的内容单纯的散文相比,像《灯下漫笔》这类典型体现了鲁迅先生杂文风格的难度很大的课文,他们接触的相对较少,不太熟悉文中所表现的迂回曲折的笔触。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作者深邃的思想及其丰富的知识文化背景会给学生带来较在的阅读障碍。另外受其心理年龄生活阅历所限,他们也不容易准确把握文本中强烈情感态度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蕴,因此,本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要得到适当的强化。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大纲》明确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为“三位一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这三个方面考虑,确定本课的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杂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养成通过小事深入思考社会问题的习惯。
(2)抓住关键语句品味鉴赏语言,体会情理交融的表达艺术,培养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掌握赏析此类说理散文的一般方法。
2德育目标
(1)理解本文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汲取其中的精神“钙质”,丰富学生的思想。
(2)学习鲁迅先生关心国事民瘼的爱国精神,学习作者“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的批判精神。
⑵
四.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像《灯下漫笔》这类典型体现了鲁迅杂文风格的难度很大的课文,高二学生接触的相对较少,这给他们的阅读理解留下了一道道障碍,通过学习理清思路让学生掌握情理结合的方法自然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同时,通过鉴赏关键语句,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地品味鲁迅杂文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据此,确立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行文思路进行分析,体会冷静的理性分析中蕴含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学习文中以小见大、以情推理、情理交融的表达艺术。
2、教学难点理解鲁迅先生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概括及两个时代的划分标准,理解文本中“第三样时代”的内涵。
五.教法学法的选择
1,说教法
《灯下漫笔》既是名篇也是难篇,作者文化背景丰厚,又与现代学生有较长的时代距离;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本课就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具体采用分析串讲法和讨论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讨论中,要激励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有所质疑,有所发现,有所突破。关键是要让学生在思想“动”起来。在讨论中,教师应定位为活动的激励者、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工作者,教师应当使课堂讨论充实、活跃、有序而有趣。讨论重在过程,对某些开放性问题应当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2,说学法
埃加德富尔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是为了学,教法的设计是为学法服务的,没有学法的指
⑶
导,“自主学习”就无从谈起。故而学法的指导是重中之重。在本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这样的习惯和能力:快速通览全文,抓主旨,理思路;仔细品味揣摩;发现问题,勇于思考;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语句。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运用
为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教学拟用多媒体课件。在powerpoint上主要输入一些文本,为课堂教学准备一些辅助材料(如介绍作者、介绍时代背景、课文结构分析、难句赏析、板书设计等),达到扩充课堂容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目的,并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宜简洁实用。
七.教学过程
从大纲要求、单元设计、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等出发,本课拟分两课时教学,分初读总览―研究质疑―讨论探究―迁移训练进行。具体教学过程为:
第一课时
要点:
1介绍写作背景
2初步总览整体感知研究质疑
(一)导入新课
由林语堂曾对鲁迅的评价“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亦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此鲁迅之一副活形也。”导入本文教学,并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介绍写作背景解题(以上可适时用课件)
(三)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设疑激发兴趣:
1、作者从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什么小事联想到了重大社会问题?
2、作者对中国历史是怎样进行总结的?
⑷
3、作者所号召的第三时代是什么时代?
师生双向交流,理清课文结构:1—5由兑钞小事引出“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这一深刻思想。6—11结合史实,回溯中国历史,将中国历史总结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12—14讽刺现实,展望未来。发出对第三时代—“人”的时代的召唤。
从关键句讲清主旨。全文由现实写到历史,从逐层深入中,前后推论说了三个主旨句:⑴由“以钞兑银”的事联想到“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的判断。⑵在回溯历史后,得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惊人发现。⑶这样的历史和现实当然让我们“不满”,怎么办?鲁迅说“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四)掌握字音弄清词义(多媒体显现)
(五)研读课文,思考题目,拟定供下一节课讨论的问题。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要点:
1进一步鉴赏课文
2组织学生探究讨论进行迁移训练
(一)回顾温习
(二)设疑激发兴趣,引起求知欲,调动思维积极性(分别对各个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品味鉴赏,在适当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1、兑银小事与“极易变成奴隶”之间有何关联?
⑸
心理变化类似。鲁迅的联想和推断就是建立在这样“相似性”的基础上,在一般人看来毫不相干的人和事之间,他却能别具眼光地提示出内在的相似和相通,从而给读者以新奇的发现的喜悦。
2、重点鉴赏第二个部分中鲁迅“披情入理,情理交融”地批驳正史观点的过程中所流露出的深沉的感情。(找句子,品字词,鉴感情)
⑴鲁迅怎样将乱世概括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①请同学找出鲁迅概括乱世的句子,品味字里行间鲁迅所表露出的感情。
②在乱世中百姓产生了何种心理?请同学找出表现乱世百姓心理的句子。抓住重点字词,认真揣摩字面背后鲁迅蕴藏其中的感情。
⑵鲁迅怎样将治世概括为“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①请同学找出鲁迅描述治世的句子,品味鲁迅辛辣的讽刺艺术。
②找出表现治世百姓心理的句子,品味鲁迅对治世百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感情。
③“‘人’的价格”的内涵是什么?
④“奴隶规则”是指什么?
⑶造成这样一治一乱的恶性循环的根源是什么?
一是几千年封建暴政,二是几千年形成的国民奴性。
3、鉴赏第三部分:
①这里所说的“主子”、清道辟路的“做乱人物”指的是哪类人物?
②“现在入了那一时代,我也不了然”。真是这样吗?
③鲁迅希望中国出现的“第三样时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第三样时代”?
⑹
(三)讨论“思考与练习”部分题目和教学相互质疑的问题。
(四)组织学生探究学习进行迁移训练
话题中国农民的现状与前景(①实际调查②横向比较)
(五)课堂结语(总结本文内容赞美鲁迅先生)
(六)布置课后作业
1课外廷伸性阅读:课外阅读《春末闲谈》、《从孩子的照相说起》、《灯下漫笔》(第二部分),进一步领略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为。
2写作片断训练按由小及大,由情入理,情理交融之要求,写一段不少于220字的片断。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西门豹》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该组的专题是“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课文主要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邺这个地方。他看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就进行调查并摸清底细,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我发现课文最大的特点是对话,它通过对人物语言的生动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品质,刻画出一个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地方官形象,赞扬他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品质。
2、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将课文定为两课时,总的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抓住对人物言行的描写,细心体会人物品质;学习西门豹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对人物言行的描写,理解西门豹的巧妙办法;还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难点:是理解西门豹的破除迷信的方法妙在哪里。
二、说教法
1、探究、合作学习法: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注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解决学习重点。
2、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西门豹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
2、表演法:既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三、说学法
入境体验法:通过诵读、表演,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体验西门豹的办法的高明,使学生在基于语言的感悟上提升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题:这是一篇以人物姓名为标题的课文,点到“西门”是个复姓,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前资料搜索说说对西门豹这个人物的印象,意在为下面体会西门豹品质作铺垫。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思考:课文出现了哪些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意在使学生弄清人物关系,为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作铺垫。
3、检查生字词。
4、指名读课文,交流: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通过学生的再读课文,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有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里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分为西门豹发现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后进行调查原因,掌握证据,接着将计就计,为民除害,最后兴修水利,改变面貌。
(二)入境体验,升华语言的情感性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对西门豹的评价,多角度展现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同时,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体验西门豹的办法的高明。具体环节如下:
1、故事的发展是西门豹进行调查原因,只用他的“四问”和老大爷的“四答”来反映,这里我设计通过同桌的角色朗读,使学生体会西门豹是个善于调查,很会问问题,一针见血的人。
2、通过两个关键句的朗读及讨论进一步体会角色。“河伯还真灵啊!”“我也去送送新娘。”我问学生,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通过朗读、交流,理解其中的正话反说和一语双关,表现人物的机巧和智慧,也为下面的教学高潮作好铺垫。
3、学习高潮部分:同学们,下面我们就具体地去看看西门豹是怎样去“送”新娘的?这里让学生自主交流文中的对话,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西门豹办法的巧妙之处。
我的具体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用对话揭示矛盾斗争,抓住重点语句,去理解西门豹的高明,解决教学重难点。在这里我让学生自己找到西门豹的重点语言,并讨论其说这一句话的意图,其中有“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而救下姑娘;再借口新娘不漂亮,说“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假戏真做,把巫婆和官绅分别投进漳河;以巫婆和官绅很久不回来,又借口“请你们去催催吧”,吓得他们跪地求饶等,无不表现西门豹的办法巧妙。
(所以说,学生通过朗读,从语言文字的对比中捕捉语言的变化,深切体会西门豹的内心世界,充分感悟到西门豹轻话重说,缓话急说,将计就计的巧妙所在。同时,学生通过对对话的感悟,体验情感,超越文本,提升语言,让学生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
4、为了解决教学重点,“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却不直接第一时间就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呢?意在让学生明白以前老百姓是被迷信所惑了,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能在送新娘现场真正看清坏人面目,不再被迷信所害,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学生也受到了生动而深刻的尊重科学的教育。
5、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
引导语:看到西门豹巧妙惩治恶人的精彩一幕,漳河边上站的人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请学生们确定自己的角色并思考发言。
(这里通过不同人物对西门豹的评价,多角度展现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同时,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体验西门豹的高明,使学生在语言感悟中积蓄的情绪得以宣泄,提升人物形象。)
6、课本剧表演,综合提高。
在表演前先组织学生感情朗读,并指名复述。然后再让几位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头子及卫士等角色,到讲台前表演。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创造性地加入一些语言和动作。其他学生则是观众,可在表演前后作出评价。
(这个表演环节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一举两得。)
五、讲板书设计:
主要板书故事的高潮部分,竖着写板书:救新娘、投巫婆、投官绅头子、吓官绅,旁边总结西门豹的这个办法叫“将计就计”,并板书他的品质:为民除害、反对迷信。
30、西门豹
救新娘 巧妙将计就计
投巫婆 为民除害
惩官绅头子 反对迷信
吓官绅
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我的“长生果”》。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 说教材
《我的“长生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中的第四篇课文。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这篇略读课文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课文的教学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体会作者所悟出的道理;二是结合实际让学生明白读写间的关系,学习一些读写方法。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因为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又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所以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按阅读提示,先让学生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想想作者写了少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然后,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做一些批注,同小组的同学交流体会。最后,明确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下面我就说一下这节课的教学流程。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是师生谈话,导入课题。首先我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听说过‘长生果’吗?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并板书“长生果”这三个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学生会自由发言,谈自己对长生果的理解,然后引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第二部分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部分共设计三个环节:首先进行过渡,问学生们读了课题以后,会有哪些问题?指名回答后我用课件出示初读课文的要求是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通顺、流利并标好课文自然段的序号。2、把课后的12个生字的`字音读准确,读后同桌之间可以互相检查一下生字认读情况。第二个环节就是学生自由读文。最后通过课件出示12个生字来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在这个环节我采用指名读、齐读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三部分是细读课文,感情体会。
第一个环节我又一次出示细读课文的要求: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然后看一看作者写出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语句画下来。默读后小组交流讨论答案,最后是全班汇报。通过交流汇报解决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我的“长生果”是书。
(2)读书经历:从小画片到连环画、文艺书籍,最后是中外名著。在这里我会指名让学生读相关的段落,并加以指导朗读。
(3)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用了哪些词语?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会说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
(4)作文往事,包括两件事,一是《秋天来了》,二是《一件不愉快的往事》,在这里也会指导相关的句段。
(5)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哪些道理?通过读11、14自然段,师生总结出: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要与众不同;要写真情实感;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也要自己创造。
(6)你觉得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你的启示。
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按老师的阅读要求自己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来理解感悟课文,并重点指导了第三和第九自然段的朗读。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重要性是对写作有非常大的帮助,“我的长生果”的寓意不言自明: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也像“长生果“一样,对我们有好处。从而来引导学生热爱读书并能像作者那样学会借鉴与模仿。
第四部分是积累语言,交流感受。先让学生谈自己学习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收获?然后把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读给大家听,课下把这课的成语和优美句子积累在读书笔记本上。
六、说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长生果:书
读书经历: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9-08
物理说课稿04-23
说课稿集锦05-23
《守株待兔》说课稿07-16
音乐说课稿06-26
蝴蝶说课稿06-11
初中说课稿06-18
《师说》说课稿06-22
《比的应用》说课稿06-10
《左右》说课稿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