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小学说课稿

小学说课稿

时间:2021-04-03 16:24: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说课稿3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说课稿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小学说课稿3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牛郎织女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和形成,有它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表现了当时小农生产者和小手工业者要求改善生活、争取婚姻自由和人身解放的理想和愿望。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一段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它以完整曲折的情节、朴素自然的语言、奇幻的神话色彩、积极进步的主题,深深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读来琅琅上口。

  二说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便于复述。

  2、 学习“挣”、“扎”等生字,理解“暴跳如雷”、“发誓”、“挣扎”等词语。

  3、 了解牛郎、织女、王母娘娘的人物特点。

  4、 渗透自主阅读、探究的方法。

  5、通过想象、朗读、写话,提高学生对民间故事的欣赏水平,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爱上民间故事。

  三说教法

  这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但通俗易懂。如何把这样的文章教好呢?“浅文”需要“深教”,我们如果就文本进行教学显然是不行的,应该让民间故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因此,经过广泛的搜集与整合,通过听、说、读、写,让学生理解和感悟文本,浸染于浓浓的文化味中。

  四说学法

  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自主研究性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熏陶法,让学生获取快乐学习的体验。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固。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学生丙: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五、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小学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陈老师执教的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相交与垂直》的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方面详细说明。

  一、说教材

  《相交与垂直》是选自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属于新课标中“空间与图形”的一部分。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和认识了线、直线、射线、角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相交与垂直的内容,这部分知识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奠定基础。陈老师确定了以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中两条直线的相交与垂直。

  ②能利用三角尺画直线的垂线及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③理解点与直线之间的所有连线中垂线最短的原理,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勇于探究的精神,以及感知 生活中处处皆数学,热爱数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感知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特征。

  2、能正确画出点与线之间的垂线。

  教学难点: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大纲,以及结合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本课时陈老师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引导学生通过“感知、观察、比较、分析、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让丰富学生的感知,让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三、说学法

  新课标强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本课时的学法指导上,陈老师将让学生在感知体验、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运用的过程,让他们能够清楚地理解平面中两条直线相交与垂直的概念,如何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生动而活泼。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完成教学任务,本课时的教学过程陈老师分为四个环节六个小步骤来完成:

  (一)学情调查(二)质疑探究(三) 达标检测(四)拓展延伸 其中第二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将内容细化为四个小步骤,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知识。

  第一个环节:学情调查陈老师设计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平行线,得出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交平行线.

  第二个环节:质疑探究

  第一步:自学课本,互相交流。

  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图后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特点?引出课题.

  第二步:自学课本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学得出互相垂直的概念.

  第三步: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让学生拿出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让学生自己验证折痕是否互相垂直,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垂直的概念

  第四步:实践活动找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

  第五步:画一画

  这一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为此又细分为三小步:

  (1)用三角尺画垂线。

  (2)过点A画已知直线垂线。

  第三个环节:达标检测,完成教材作业。

  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淘气要过河,怎样走最近. 让学生懂得用点到线段垂线距离最短的原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这堂课我运用的是小学二年级(苏少版)的教材,主要内容是——《夏天的雷雨》。《夏天的雷雨》这首歌曲为一段体,有四个乐句组成。每句的前半部分结构规整,三处采用了切分节奏型,其中第一、三句完全相同,第四句作为全曲的结束句略有不同,增强了结束感。在这节课中我想通过唱、听、动感受歌曲的情趣、风格,并掌握节奏。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欣赏及歌曲的学唱,使学生感受和了解《夏天的雷雨》这种体裁的主要特点。

  2、在游戏中能够对音乐性的指令作出反应,随之变换动作或继续游戏进程。

  3、能够区分不同音乐所表达的不同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这堂课的重点就是切分节奏的教唱,难点是如何在音乐游戏中贯穿这个节奏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分析

  导入新课。

  通过听赏《吉祥三宝》和《刘三姐》中《心想唱歌就唱歌》 的片段向学生提出问题: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总结出都是有问有答的歌曲。老师这里有一首奇怪的歌,少了哪些部分呢?分析歌曲。

  新课学习:

  1、节奏游戏:教师按节奏范读谜面歌词,让学生用同样的节奏答出谜底,以接龙游戏的形式轻松地解决切分节奏并找出答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环节。老师再用声释教学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模仿出夏日雷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老师有感情的范唱一遍,然后放录音,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用手轻轻地拍,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接着老师用琴声带领学生用“La”音模唱旋律,找出歌曲中相同旋律的两乐句。引导学生用形体动作表现出对内容的理解,并进行总结,找出其特点。然后为歌曲取名字。 在此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唱歌:齐唱、分组唱、分男女生唱、个别演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演唱才能。

  3、成立简易乐队。在唱好了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用一些简易乐器为歌曲伴奏,利用铃鼓、磁铃为歌曲伴奏。老师用铃鼓示范,磁铃主要用在打击长音处。学生分组练习用铃鼓和磁铃为歌曲伴奏。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使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

  4、创编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学舞的兴趣,鼓励互相启迪、创作,老师指导、观察,请一些创编的好的同学在前边来表演,音乐再次响起,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各尽其能、各得其乐、各有所获。整节课都让学生处于愉悦之中。

  5、 类比欣赏,拓展延伸:欣赏相关内容的音响资料,如《电闪雷鸣波尔卡》和 《乘雪橇》,先说出两首乐曲的特点再对比两首乐曲表达的情绪有什么不同,可以用色彩、线条或动作等方式表现出来,这个环节中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音乐是最富有情趣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所以,我认为音乐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既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 在本节课中,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享受学习的快乐。

【精选小学说课稿3篇】相关文章:

1.【精选】数学说课稿小学三篇

2.精选小学说课稿汇总3篇

3.【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三篇

4.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4篇

5.小学英语说课稿

6.【精选】小学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

7.精选小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三篇

8.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