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4-09-20 07:31:5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汇总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说课稿汇总10篇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本单元主要介绍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生理和分布。重点介绍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种子植物。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及不同种类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

  难点是:

  1.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

  2.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说学生

  初一学生生物学知识积累不多,特别是实验的机会少、动手能力差,教学在重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更应该教会他们初步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种子的主要结构;

  2.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能力培养

  1.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生物科学素养和合作意识。

  三、情感教育

  1.参与搜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的交流和合作;

  2.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重点: 1.掌握种子的主要结构,

  2. 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说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说教学流程:

  引言-------新课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反馈与交流、巩固练习、学以致用)----总结提升-------进一步探究

  一、引言:多媒体引入新课。导入新课:种子结构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新课学习:

  (一)菜豆种子的结构:

  1、自主学习:学生自学菜豆种子的解剖过程。

  (1)观察浸软的黄豆种子的外形,图Ⅲ-8进行观察和操作;

  (2)试着拨去外面的一层薄皮—种皮,分开合拢的两片子叶;

  (3).对照书85页,用放大镜观察子叶、胚根、胚轴和胚芽

  设计意图:通过反馈交流,了解自主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两人一组对菜豆种子的结构进行观察,结合书85页图Ⅲ-8,识别菜豆种子的结构名称。

  设计意图:此过程是通过菜豆种子的观察,学会观察的方法和顺序。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

  3:反馈、交流、总结,同时突破重点和难点:

  学生:板书总结菜豆种子的结构

  学生:实物投影展示观察结果

  学生:交流 过程中突破难点,认识种子的胚及胚的组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反馈能力,同是通过分析突破难点胚和胚的组成。

  4:巩固练习:填图菜豆种子的结构图。

  (二)玉米种子的`结构:

  1、自主学习:学生自学玉米种子的解剖过程。玉米种子的内部结构。

  (1)观察浸软的玉米种子的外形,按照85页图Ⅲ-8中虚线的位置,用刀片将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切开

  (2)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液染成蓝色的胚乳以及未被染成蓝色的种皮和果皮、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通过反馈交流,了解自主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两人一组对玉米种子的结构进行观察,结合书85页图Ⅲ-8,识别玉米种子的结构名称。

  3:反馈、交流、总结,同时突破重点和难点。

  学生:板书总结玉米种子的结构

  学生:实物投影展示观察结果

  学生:交流 过程中突破难点,认识玉米种子的胚乳。

  4:巩固练习:填图玉米种子的结构名称。

  (三)归纳总结: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总结菜豆与玉米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巩固练习:填表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

  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

  (四)学以致用:展示不同的种子并分类

  三、总结与提升:

  设计意图:对于以上完成的实验,小组总结自己的得与失,并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提出自己的认识,为以后的实验提供依据

  四、进一步探究:

  板书设计:

  第二节种子结构

  观察种子

  种皮:保护 果皮和种皮:保护

  菜豆 子叶:两片,营养。 子叶:一片

  种子 胚芽:玉米 胚芽:

  胚 胚轴:种子 胚胚轴:

  胚根: 胚根:

  胚乳:营养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南方的春天》。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广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个活动主题《南方的春天》。

  2、教材分析:

  课文“南方的春天”承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喜气,展示草长莺飞的节日美景,引领学生热爱春天,进入品德与生活新学期的学习活动。同时,春天阴晴随时变,是万物复苏的世界,也是疾病多发、流行的季节,课文主题结合春天气候、环境特征,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或探究随着季节的变化照顾自己的一些简单常识的方法。

  3、学情分析:

  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教育低年级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给学生上这一节课时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育学生要热爱学习和生活,珍惜时间,让学生从中明白学会观察,才能真正地觉察春天气候的变化,也让他们知道在春天多发病季节要注意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等,预防疾病的衍生。

  根据此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的春天,感受春天的气息。初步掌握春天的气候特征,学会照顾自己,能够注意春天疾病的预防。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初观察春天气候多变的节气特征,春天也是疾病多发、流行的季节,学会照顾自己、远离疾病的技巧。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观察春天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阴云密布,气候多变;让学生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远离疾病的小技巧。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课采用调查、情境体验、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并适当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

  学法:学生采用调查、小组合作讨论等学习法。

  五、说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春天的颜色

  1、 学生活动:

  教师提问:跟同学说说,你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颜色的?你会用什么颜色表达春天呢?为什么?

  2、 在白纸画一个大大的空心的“春”字,图上你喜爱的颜色。

  3、 把这个“春”字剪下来,张贴站教室的墙报上,看谁的“春”字最有意思。

  活动二:歌唱春天

  1、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跟着一起歌唱,并加上动作。

  2、 说说你对春天的感觉,带着感觉再一次歌唱《春天在哪里》。

  活动三:比一比南北之春

  1、 展示有关北方春天的资料,学生也可以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北方的春天是怎样的。

  2、 北方和南方的春天区别大吗?能举例说说吗?

  3、 你更喜欢哪一个春天呢?为什么?

  活动四:找春天

  1、 分组交流,你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讨论:你们在哪里观察到春天了?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汇报(如、用相片、电脑、报刊等等)。

  2、 大自然里有许多春天的足迹,你找到了什么?

  活动五:竞赛:看看谁的生活常识最丰富

  1、 每个季节对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你知道南方的季节里要注意什么吗?

  2、 各个小组先把课前寻找的资料交流,然后选出代表,准备比赛。

  3、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题目,学生抢答,答案不一定完整,但一定要正确。

  4、 加分题;谁能说出防潮的好办法?看谁说得多。

  活动六:春天卫生保健面面谈

  1、 请学生自由说说春天里容易犯什么疾病,你在春天最容易得什么病。

  2、 了解春天容易发病的原因。

  3、 防病好招数你我谈。看看哪一位学生的点子多。

  六、说板书

  本课板书设计力求突显教学重点,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2、南方的春天

  寻找春天

  赞美春天

  健康活动

  七、说教学特色

  本教学主要体现课程标准:“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等,开展儿童喜欢的歌唱、绘画、讨论、游戏等多种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地参与活动中体验、感悟学习的快乐。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7册第16课《瓶花》一课,下面我主要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 说教材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定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色彩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色彩表现形式,材料选取两位艺术大师的作品,分别体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色彩效果。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对本次教学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出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认识生活和绘画艺术中不同色搭配所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以及带给我人的不同感受。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色彩表现色彩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不同领域知识的掌握情况,又结合课表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

  重点:学习色彩知识。

  难点:学会运用对比强烈或和谐的色彩知识创作作品。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与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我只要以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科的内容,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能力,侧重学生体验的过程,,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觉,详尽的直观演示法,来达到教学目标。

  学法:学是学习的主主体,教师的主导,本节课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欣赏探究绘画作品,并采用四人制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掌握色彩的搭配规律,进行创作。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自备工具情况。

  通过观察欣赏,开拓学生思维,同时也是对本课知识点的延伸。

  通过欣赏讨论高品位艺术大师的作品,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二、导入

  1、指着讲台上的瓶花提问:

  这是一瓶插花,我们过去经常用颜料在纸上画花,除了这种方法,还有什么方法能表现它?

  学生答:素描、水粉、中国画、剪纸、刺绣……

  2、教师总结:

  [课件演示] 解说不同画种表现瓶花的方法

  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用纸浮雕的形式来表现瓶花。

  (板书:纸浮雕-瓶花)

  三、新课

  [课件演示] 欣赏各类民间艺术大师做的瓶花,

  讨论:这些范画的精妙之处

  提问:你们喜欢哪一幅,它在色彩搭配及色彩设计上有什么讲究?

  学生答:(略……)

  上节美术课中我们对花卉类型进行了选择,观察外形、色彩,进行了资料收集

  每小组的作品进行展示(投影仪,学生欣赏)

  教学内容

  四、课题深入

  1、花卉造型是美术教学中常见内容,花卉纸浮雕具有装饰性与立体效果,一般贴在一个背板上。

  2、[课件演示]展示作业过程:

  A、 花朵:花一般为圆型,要利用纸造型折圆的方法,将外圈剪成花瓣型。也可利用组合的方法,将做好的花瓣进行组合粘贴。

  B、 叶子:剪成叶子的基本型,用直线折或弧线折的方法折出叶脉。

  C、 花瓶:用切、刻、雕的方法,折出花瓶的肌理效果,造型应注意主题突出,色彩应注意相互呼应、映衬。

  D、 整体布局

  3、学生完成瓶花设计制作

  A、 小组合作,同学之间可以指点,相互学习,互相帮助。

  B、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①、规范的运用成型技法,追寻纸浮雕的变化规律,完成具有综合技法的作品。

  ②、形式构成新颖有创意,图案疏密得当有变化。

  ③、画稿:画稿是作品成功的基础,要求纹样表现准确,绘制精细。

  ④、制作准确细致,凹凸突出,切掀一致,粘贴平整,干净整洁。

  课程内容必须和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应融入生活和表现生活,向学生提供让他们“感受生活美、发现生活美、热爱生活美及表现生活美”的领域。

  在制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要争取做得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崭新的瓶花形象(开拓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都能体现学生的大胆尝试及他们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五、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进行辅导。

  六、课堂总结

  选优秀作业让学生自己点评;其余学生提出优、缺点;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表扬有创意的作业。

  教育理论

  审美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色彩的运用,造型的美丑,都属于审美教育。

  艺术创造的教育:全部制作设计的过程,教师都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要争取做的与众不同。

  艺术批评教育: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与他人交流,讨论瓶花的优点与不足,教师也及时指出缺点和改进意见,这实质就是一种艺术批评。

  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不应灌输知识为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

  美术语言

  色彩:色彩作为最具感染力的美术美术语言的运用,可以分为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和装饰性色彩等不同类型,它们各有不同的艺术效果。

  肌理:就是表面纹理经触觉和视觉所感受到的起伏、开展、光滑、粗糙、精细的程度。

  统一: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在美术构思中的运用,是美术作品构图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美术语言是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

  教学方法

  应用自主教学法,电脑信息教学相结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多看,多感受,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生制作过程后,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愉快的学习,小组合作与个人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发挥主观想法,从而开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创造性思维,运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表达自我。教学中多次组织学生运用语言、绘画制作表现完成对自我感受的再体验,让学生审美感觉不断产生、升华,获得感悟,也使教学形式更丰富,课堂气氛更热烈。

  教示与学法相呼应,给学生梯子,让学生自己爬高。

  拓展

  学生同时让学生变为主动的以课内容为核心作四外延伸,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收集花卉资料。

  直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评价

  师评:学习能力很强,学生兴趣浓厚,很好的与他人协作,学习动机差)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

  学生自评:以学生自我介绍作品和讲述自己的方法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表现、表达能力(通过自评给他人以成功的经验,给自己以提高的方法)。

  学生互评:要学生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提高他们的评价、欣赏、审美的能力

  本课教学设计中,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对学生的持继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学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花朵:花一般为圆形,要利用纸造型折圆的方法,把外圈剪成花瓣型。也可利用组合的方法,把做好的花瓣进行组合粘贴。

  纸浮雕的魅力——瓶花的制作X

  纸浮雕的魅力——瓶花的制作

  纸浮雕的魅力——瓶花的制作

  叶子:剪成叶子的基本型,用直线折或弧线折的方法折出叶脉。

  花瓶:用切、刻、雕的方法,折出花瓶的肌理效果,造型应注意主题突出,色彩应注意相互呼应、映衬。

  整体布局:根据细节,进行调整。

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富区洪河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山珊,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研究探讨,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以下是我对《彩色世界》一课进行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彩色世界》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13课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色彩是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在受到美术教育后最感兴趣的内容。在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画图工具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拓展“彩色世界”的丰富内涵--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画图知识教学提高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 “涂色”、“喷枪”、“刷子”、“取色”等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②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③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 “涂色”、“喷枪”、“刷子”、“取色”等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的处理。

  难点:“彩色世界”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四、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其中包括这样几个环节:

  (任务激趣---任务探究---任务实战---任务扩展---任务评价)

  五、教法阐述:采用“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 “小组合作法”、 “师生讨论法”等。

  六、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因此我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任务激趣,情境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可用FLASH模拟一个场景),接着出示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由于缺乏色彩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学生自己选择图画涂色,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任务探究,师生合作

  教师利用科教20xx电子教室,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同一图框进行添色,让学生观察发现,老师用的哪种方法最好,最方便,最快捷.(学生发现并探讨)

  生:老师,第一种方法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添色,而第二种方法好快呀,你用小桶一倒就出来色彩了,真好看!

  师:那同学们,你们也想尝试着做一下吗?

  生:想!

  (三)任务实战,导学达标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任务:

  任务一:给学生发送一些画面框架,让学生跟据以上讨论结果选择你认为最适当的添色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指出画面内容的不丰富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彩色世界”的意义——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

  任务二:

  创作一幅体现各种“彩色世界”的图画。要求对于画面设计(如内容、颜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进行比赛,优胜者发奖品:软盘和书签。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学生进行点评与指导。

  (五)任务评价,完成建构

  1、给学生制定一个量化考核表,让学生通过讨论并结合表内内容,自我评价,明白自己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学会的程度。表格具体如下:(请在完成的后面画圈)

  你

  完

  成

  了吗?

  涂色工具的使用

  自己创作一幅图画

  喷枪工具的使用

  给自己的作品涂色

  刷子工具的使用

  色彩给生活带来的意义

  取色工具的使用

  料桶工具的使用

  2、把学生好的作品发到育龙网上,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利的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针对农村学生接触信息技术这一学科不长时间,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画图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利用网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5、分层教学的实施。农村学生跟据自己兴趣爱好的不同,学生学习的层次也有所不同,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同对象分别对待)

说课稿 篇5

  大家好!我说的课题是《小巷深处》,这篇课文的说课程序我打算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评价与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小巷深处》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饱含情感的笔墨回忆了养母对我深切的爱。语言浅显感人,内容贴近学生心理特征,是一篇唤起学生亲情教育的好文章。我们可以以此培养学生感受、体验亲情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本文无论从情感内容还是从能力培养上,在写人记叙文的单元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该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的他们在心理上渴望成熟独立,叛逆心渐强,但事实上又离不了父母的照顾,不理解父母对他们的良苦用心。这正是他们的幼稚之处,也是为人处世肤浅的一面,他们的真情需要熏陶,更需要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学会珍惜亲情,感恩生活。

  (三)教学目标

  那么根据教材的整体分析和对学生情况的考虑,我把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设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

  初步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用心读课文,把握关键语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文中最动人的情感和最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母爱、赞美母爱,进而对父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四)教学重难点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课标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我把“情”字作为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课文中读懂母爱,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2、记叙文是初一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种体裁,在前一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记叙文的相关知识,但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把记叙文写清楚、写生动对他们而言就难了,而本文的外貌、神态描写都有其过人之处。所以我把难点确立为品味文中具体描写母亲的句子,学习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突破口:让学生寻找文中“我”的情感变化的有关语句,以期引发学生对变化原因的思考和对母亲形象的关注。

  (五)教材处理

  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我们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为了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文本,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做了灵活调整。从文章结尾的情感入手,一步步地点拨引导学生去读母爱——说母爱——悟母爱——忆母爱——赞母爱。同时努力营造一种浓浓的情感氛围,让文学作品的韵味、情感价值充盈整个课堂。为了能达到这种效果,我事先也准备了诗歌《感谢》、歌曲《懂你》等,希望在课堂上能够恰当的运用。

  二、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我们经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着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这些理论指导,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来展开教学。

  1、诵读法:文章不厌百回读,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特别是一些重点段落,语言典范精美,字里行间饱含着真情,我们应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2、点拨法: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乃为善教者也 。”这篇课文我只在需要时稍加点拨,不做过多的分析,还课堂教学几分空白,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

  3、情境设置法: 利用多媒体条件展示图片,播放歌曲,创设温馨的教学情境, 活跃课堂气氛。

  学法分析:

  吕淑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 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学法指导,使他们在把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会学”本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法指导有:

  1、自主、合作、探究

  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试图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交流协作,以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体现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诵读品味法

  主要是指导学生诵读品味关键词语和句子,赏析本文典范精美的语言,指导学生以“这句话妙在运用了描写方法,写出了”的句式来品味本文描写人物的写法,从而初步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读母爱 说母爱 悟母爱 忆母爱 赞母爱

  (一)关注生活,导入课文(2分钟)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从地震废墟中那位以爱的姿势保护孩子生命的母亲说起,大爱无言,母爱相同,由地震废墟中的母爱导入到小巷深处中的母爱。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觉得由此导入新课,从令人感动的图片入眼,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创设温馨感人的情境,奠定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

  (二)整体感知读母爱(4分钟)

  快速阅读课文,并请同学们找出“我”对家,对母亲情感变化的句子。

  (设计意图:本文语言浅显明了,学生理解文本难度不大,因此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获得初步的体验。同时在这里设置了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课文,做到有的放矢。)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我采用了点拨教学法适时点拨学生:

  1、课文的结局令人感动,最后一段,作者说“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回哪儿?(估计学生都会回答到:我回到了小巷深处,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2、既然说“回来”,那么肯定出去过,我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由此自然引入第二环节——小组交流说母爱

  (三)小组交流说母爱(10分钟)

  问题一:请同学们找出“我”对家,对母亲情感变化的句子。归纳“我”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问题二:“我”对母亲的感情起伏变化,那么母亲对“我”又是如何呢?同学们让我们用充满“爱”的眼睛去寻找文中母亲“爱”我的'事例,在小组里面交流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通过学生的筛选概括和师生的共同归纳,就基本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就水到渠成地突出了本文的教学重点。

  (四)朗读品味悟母爱(15分钟)

  读完本文,你觉得令你感动的地方在哪里?找到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仔细读读,读出你的感动来!并试着说明感动你的原因。

  设计意图:我想这个问题的抛出,一定会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的波澜。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加深对“母爱”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说明感动原因的角度也较多样,学生既可以从遣词造句上考虑,也可以从情感因素上回答。从而实现既品读佳句,又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的教学目标。

  1、具体的事件令人感动。估计大多数学生会说出最后一个事例,那么我们应完成以下教学任务:引导学生体会最后一个事例是作者的情感高潮,面对现实,年少无知的“我”曾逃避、曾离开,而母亲的爱却一如继往。表达出了“我”的悔悟,“我”情感的回归。指导全班同学诵读品味25-29自然段,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的情感,领悟真情。

  2、精彩的语句打动人。因为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精彩的语句刻画了母亲的形象,课标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在这里我对课堂进行了猜想与预设。我猜想初一的学生一般会很容易找出这些句子,但学生往往说不出感动自己的原因。因此,在这里我们应引导学生朗读并学习品味本文中描写母亲的精彩句子,进而分析表现人物的描写方法。

  那么在这里我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来简化难点:“这个句子中你觉得哪些词语运用得很好,它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学生品味关键句子的基础上,要求同学们以“这句话妙在运用了 描写方法,写出了 ”的句式来品味本文描写人物的写法。

  示范: “在风中,她的脸是那样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的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的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这句话妙在运用了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既写出母亲的痛苦,又写出母亲的坚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品味,设置了简化难点的问题,指导学生品味文中的关键句子,学习并掌握各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抒发情感,并期待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在进行了听、说训练的同时又掌握了写人技巧,在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又巧妙突破难点)

  (五)联系生活忆母爱(10分钟)

  其实母爱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平常的日子里,不一定非得都是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母爱才感人。细细回想起来,也许只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声儿女远行时的叮咛,一道过早爬上眼角的皱纹……做儿女的,要善于从这些琐事中感受到父母无私的爱。

  1、引导学生回忆与母亲相处中最让自己的感动的瞬间,重温感动,体会母爱的温暖与幸福。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身为母亲的孩子,我们将要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呢?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母爱引起共鸣,畅谈对母亲的回报,这比空洞说教或是让学生在还没有体验、感悟的情况下就站起来“口上谈兵”更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六)课堂练笔赞母爱(4分钟)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人间的最爱。最后让我们以“母爱”为话题,说一句很美的话小结本节课。

  教师示范:母爱是夏日里的缕缕清风,是寒冬里的暖暖阳光。

  (多媒体同时播放满文军歌曲《懂你》)结束这节课。

  (设计意图:用一句很美的话和极富感染力的歌曲结尾,再次营造洋溢着浓浓亲情的温馨氛围,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母爱、回味母爱,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感情,坚定学生孝顺母亲的决心。)

  作业设计:1、积累 反复朗读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并摘抄精彩的语句。

  2、体验 回家后主动与母亲交流,帮母亲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3、习作 用一小段文字描绘母亲的外貌和神态,要求能突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我在课后作业里设计了这样的题目:积累、习作、 体验。让学生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进行片段描写,联系生活加深体验,也增强动手实践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巷深处

  盲母 爱 养女

  收养弃婴 满足 自豪

  改变性格 时 感

  含辛茹苦 间 情 沉默 回避

  为“我”骄傲 顺 线 淡漠 隔绝

  每月送钱 序 索

  忍受孤独 悔悟 感激

  我的板书设计形象直观,简约清晰,它既能帮助学生理清教材知识结构,又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的重点,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评价与反思

  1、我觉得本课的教学设计,能够紧扣“母爱”这个主题,让学生理解、感悟、畅谈,在说、品、读、悟、练这五个环节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同时将爱的教育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使“阅读语文”与“人性完善”一体化。

  2、我觉得本课最难处理的环节可能是“朗读品味悟母爱”这个环节,因为它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又涵盖了学法指导和知识目标,而学生因为生活体验、认知角度、个体差异的不同,说明感动的原因可能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教学的随机性也比较强,需要教师适当及时的引导和归纳,放的开还要收得拢。

说课稿 篇6

  《猜谜比赛》这节课选自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会交流》。本单元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学生采用语言交流、动作交流等形式学习掌握一些人与人进行交流的方法。通过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来研究交流过程中应注意的情况,感受无法沟通和交流的心情。《猜谜比赛》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这个活动简单易行,学生比较喜欢参加。活动的关键通过提问题学会思考,懂得提问题是与人交流的很重要的方面。

  一、分析教材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猜谜比赛》一课让学生通过猜谜游戏活动,训练学生学会提问题,语言简洁、切中要害,敢于提问题,爱提问题。觉得提问题就是游戏,提问题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通过提问题学会思考,懂得提问题是与人交流的很重要的`方面。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

  1、通过游戏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思考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如何使用语言简单明了,切中要害。

  2、通过游戏想象力,语言简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喜欢动脑筋,善于提问,想方设法丰富自己的活动和游戏。

  教学重点

  思考,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难点

  在交流过程中,如何使语言简单明了,切中要害。

  二、教学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以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活动,自主探究,进行体验性学习,创造开放又有活力的活动课堂。以“启发式”教学理论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了小组活动活动形式来参与比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五个重要环节。

  1、创境激趣,引导参与

  爱因斯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课的开始,我采用了两个有趣的谜语导入,学生很聪明,马上就联系实际猜出谜底是“手电筒和棉花”。这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就激发出来了,对本课的教学充满好奇心。这种导入方式不但自然地引出了课题,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明确目标,明确游戏规则

  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活动有方向,由于低年级学生比较小,我就自己读,让他们听。游戏规则也是我读给他们听,并做解释。

  3、小组活动

  小组合作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小组合作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和不受威胁的环境,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

  4、交流汇报

  学生知道怎么做游戏,全班同学都参与到了活动当中,教室里的气氛异常热烈。这时叫一名同学和全班学生进行猜谜游戏。促进全班同学之间的交流,通过游戏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思考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如何使用语言简单明了,切中要害。活动结束时,学生又有了进一步的体验,思路开始拓展,而且还要交流比赛的窍门,为下一步的创造活动起到作用。

  想一想,这个比赛有什么窍门吗?

  我的猜谜记录

  谜底是( )一共猜了( )次 最关键的问题是( )

  谜底是( )一共猜了( )次 最关键的问题是( )

  提问也是一门学问!你学会了吗?

  5、总结和延伸

  为了加深学生的体验,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小组同学一起猜一猜教室里的东西。之后我让学生说了自己的收获。课后,可以和伙伴,爸妈一起做游戏。学生乐于将创造活动延伸到课外,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说课稿 篇7

  6的分解组成一课是来自于幼儿园小朋友学习的课本当中。大班6的分解组成说课稿,我们来看看下文,欢迎阅读。

  大班数学:6的分解组成

  一、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三、活动难点

  能较熟练的掌握6的分合规律,进行数学和游戏活动。

  四、活动准备

  教具:黑板上画上两个小盒、、6个雪花片、6的分合式需要的数字、扑克牌6张,雪花片若干,印有6的分合式的作业纸每个小朋友一张。

  五、活动过程

  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组成

  教师: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4和几?

  幼儿:孙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4和1

  教师:XXX,我问你,4和1合起来就是几?

  幼儿:孙老师,我告诉你,4和1合起来就是5.

  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黑板上有什么 ?有几片雪花片?(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片)出示“6”的数字卡。

  师:孙老师要把6片雪花片分到两个小盒里,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来帮我分分。

  二、学习并掌握6的5种分法

  1、请幼儿来分雪花片。

  幼儿将6片雪花片分在两个小盒里,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将幼儿每分一次的结果用数字记录下来。

  2、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出6的5种分法,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幼儿进行调整,总结出“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 3、4和2、5和1的有序分解式。

  3、引导幼儿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三、通过游戏,练习6的分解组成

  游戏猜猜看 :

  1、教师出示6张扑克牌,分在两只手上,请小朋友看一只手中的扑克牌数,猜出另一只手有几张牌,猜出后点数验证。

  2、 幼儿两两结对,玩猜雪花片的游戏,方法同上。

  四、完成 作业

  幼儿人手一张作业纸,进行填写,教师巡回指导。指导策略:1、 对于有困难的幼儿提供雪花片,让幼儿操作填写2、完成快的幼儿,教师准备另一张6的加减法作业纸供幼儿练习。

说课稿 篇8

  《8、9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第二小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同学学习了7以内的加减法和8、9的认识的基础上布置的,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内容之一,甚至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都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以和同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观察、操作,使同学感受到根据一幅图能够列出两加两减四个算式。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同学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其中教学的重点是计算8、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是看图列算式(减法算式)、正确计算。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法上我采用了让同学通过合作交流、操作、考虑、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同学善于归纳、合作以和创新的精神、培养同学思维的灵活性,充沛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在教法上采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方式,主要应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通过点拨、引导使同学形成技能。在教学程序上,遵循同学的认知规律,布置了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导课。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对同学提出《课堂常规》要求,以对口令、比一比的形式,让同学了解《常规》、遵守《常规》;再复习8、9的组成,为熟练口算扫清障碍。

  第二:新课。

  1、结合情境,引导同学充沛感受“一图四式”。由于同学已经有了看一幅图列出两个算式的基础,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对容易一些,而列出减法算式则是这局部的难点。因此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同学以看图说话的方式搜集相关数据,初步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2、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通过摆苹果图使同学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四式”。在计算过程体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协助同学积累计算方法,为同学提供发明的空间。直接出示算式5 3、3 5、8-3、8-5计算,提问: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鼓励同学说出多种计算方法,使计算方法多样化(如:数数、想数的组成与分解、调换加数的位置、算减法想加法等)。同时让同学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第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根据一年级同学的特点,在练习内容的设计上由易到难,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如:先根据班内两组同学的人数列出两加两减四个算式;再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加减计算;最后通过看卡片计算提高同学的计算能力。这样的设计同时又能够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说课稿 篇9

  一、说课标

  ●课标要求: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

  本节主要目的是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让学生分析出大牧场放牧业和畜牧业的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区位因素,让学生理解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但是科技、交通等人文条件越来越明显地可以改变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二、说教材

  ● 首先谈一下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1.本节在前面学习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和“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之后,学习这节课。本节与上一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并列关系。从宏观上看,本节既是《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加深和升华,又是与上节知识的对比和参照。

  2.“乳畜业”在老教材中是以小字展示的。在新教材中,本节与“大牧场放牧业”并列,在教材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另外,我认为,这种农业类型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让同学们学习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3.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

  4.了解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地图、数据表格、文字等资料,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2.把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人类必须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地和谐”。

  2.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等人文条件越来越明显地可以改变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教学难点:

  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的比较。

  ●设置重难点的依据:在地理学中,区域差异是绝对的。让学生学会分析农业也分布的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比较,突出差异,让学生理解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实现人地和谐,对学生来说有难度。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运用谈话法、启发引导教学法和诱思探究教学法相结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分析、讨论并给予总结与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在学生分析过程中遇到难题的时候,注重对学习方法的引导和点拨。要求学生在上课时主动探究,自主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建立知识体系。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在世界上有些地方,由于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原因,人们并不从事种植业, 那么他们到底从事哪一种农业劳动呢?

  下面我们先看一组图片,请大家认真观看,图片里反映的是什么农业类型。

  教师提问:以上图片内容反映了什么农业类型?

  生:畜牧业。

  师:很好。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就将认识两种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教学过程

  ● 大牧场放牧业

  (谈话法)和学生一起分析新疆、内蒙古发展畜牧业的原因(干旱、半干旱的气候,地广人稀、草场质量好等)提出悬念:这些地方为什么没有发展成大牧场畜牧业呢?

  (过渡) 什么是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哪里?有什么特点以及形成的区位条件是什么呢?

  讲述: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将这些国家落实在地图上,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师:上述国家在放牧牲畜的种类上有什么差别呢?

  生:美国、阿根廷以牧牛为主;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以牧羊为主。

  请大家阅读案例4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

  提问: 1、为什么这些国家可以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呢?

  2、大牧场放牧业有什么特点?

  3、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条件是什么?

  P52(让学生思考、分析)

  1. 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例子,归纳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

  2.大牧场入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经济效益、科技应用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挖掘教材:

  ①比较阿根廷牧牛业和澳大利亚牧羊业在这些方面的相同点 (结合课本46页)

  ②探究:学过政治,我们都知道,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总根源是殖民侵略。分析:殖民统治的利与弊。

  (重在引导,组织辩论)——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3、 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刚开始我们已经谈到了内蒙古、新疆等地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这些地方可以发展成为大牧场放牧业吗?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提出你的建议)(让学生自由发言)——前后呼应

  ● 乳畜业

  1、紧扣概念,让学生理解乳畜业是属于市场指向型。

  2、通过自学弄清楚乳畜业为什么必须要接近市场?(因为乳畜业的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制品。产品不耐储藏,且运输不方便)

  3、乳畜业应该布局的位置和生产经营的特点:大城市周边以生产牛奶为主,离城市较远的地区以生产乳制品为主。

  探究:内蒙古、新疆等地的畜牧业,能不能发展成乳畜业?为什么?

  4、(自主学习)弄清乳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出示世界地图,将这些国家落实是地图上。

  5、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因素。

  (1)展示图3.19和图3.20 表3.1(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教师引导和点拨)

  西欧地形平坦,多平原;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这种气候适宜发展奶牛饲养业,形成了欧洲人以肉奶等高脂肪、高热量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随着经济发展,欧洲的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的奶类消费需求大。

  6、把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一比较。

  (表格见教案)(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

  7.最后通过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以“基塘”农业为主的问题拓展,教会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学地理的重要性。

  ● 课堂小结

  ● 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一、大牧场放牧业

  (1)主要分布地区

  (2)主要农产品

  (3)区位条件

  (4)主要生产特点

  二、乳畜业

  (1)主要分布地区

  (2)主要农产品

  (3)区位条件

  (4)主要生产特点

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书承接上一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内容,是上册书的最后一章,本章书虽然在中考中占的比重不大,但却是与我们生活密切联系,关系到生命安全的一章,也是初三阶段所要掌握的可燃物的最后内容。因此,从形式上该课题以最常见的现象——燃烧展开,向学生介绍了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然后结合化石燃料及其燃烧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章。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及其异同。

  (2)认识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2.能力目标:(1)通过知识的回顾与活动,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上的有关问题。

  (2)了解消防安全知识,掌握在火灾中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目标:

  (1)能科学地认识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通过应用灭火原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灭火问题,增强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安全意识,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提高学生防火、灭火意识。

  难点

  1.能用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解释一些生活常见现象,

  2.理清并区分缓慢氧化、燃烧、爆炸概念。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

  (1)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

  (2)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所出现的不同的现象

  (3)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

  2、欠缺的东西

  (1)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模糊

  (2)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但对于拓展性的知识运用还不熟练。

  3、学习的困难

  在探究性实验中对于实验的设计不够严密

  教学法设计

  1.设计理念

  本课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主,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来。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般上复习课时,由于时间较紧很多老师往往直接帮学生把知识归纳、梳理好灌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情况和课堂效率,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本人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 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回顾,要上好一节复习课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复习课上“活”上“新”,让学生学会自己归纳知识梳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本课的内容虽然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但学生对此的掌握并不是很好,特别是学生的防火意识仍不是很强,尤其是应用能力、自救能力差,能说不会做,针对这一点,本课所选的教材均来源于日常的生活,并增加了 “真实案例”、 “安全知识竞赛、” “离奇的火灾”等题材,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2.教法分析

  本节课是复习课,复习是知识的一个归纳和总结过程,所以本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启发式教学法,以“烧不坏的手帕”、“草原灭火”、“真实案例”、“定点爆破”、“小小专家猜一猜”等环节引入复习的内容,让复习课上活上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本课还运用了讲练结合法、问题教学法、展示法等教学方法。

  3.学法指导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主要运用了竞争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例如:在“安全知识竞赛中”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对消防安全知识进行竞赛,在竞争的同时也运用了合作学习法,在“想一想”、“议一议”之中学生也要通过合作,讨论来总结、归纳知识。此外学生也运用了观察学习法、知识迁移法等方法。

  教具准备

  酒精灯、火柴、烧杯、坩埚钳、小手帕、多媒体电脑、灭火器。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9-08

物理说课稿04-23

说课稿集锦05-23

《守株待兔》说课稿07-16

音乐说课稿06-26

蝴蝶说课稿06-11

初中说课稿06-18

《师说》说课稿06-22

《比的应用》说课稿06-10

《左右》说课稿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