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美术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1-04-17 10:56:2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美术说课稿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美术说课稿集合九篇

美术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次综合实践课内容是我校校本教材内容,刚好湘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课内容也是木刻版画,我把校本教材和课本内容相结合设计了这堂综合实践课,是一堂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实践课程。版画是集绘画、雕刻木板、印刷为一体的艺术,本次活动的设计,以学生为本,采用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版画文化,认识版画的艺术特色,轻松快乐地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对版画的兴趣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说学生

  本次活动是典型的版画技法训练课,通过课堂活动的渗透让学生了解木刻、掌握木刻版画技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课前要准备的版画工具有:木刻刀、木板、油墨、纸等。这些必备材料对城里孩子来说准备起来可能没什么,但我校地处比较闭塞的农村地带,学生对版画知识了解甚少,版画制作工具更是从来都没见过,更别说准备齐全了,所以我只要求学生准备木板和纸,其余老师配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创作刻制自己的版画作品,并亲手把作品印出来,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

  三、说教法

  本次实践活动采用引导——欣赏——认知——实践——评价五个阶段完成教学。第一阶段,先是师生互动,引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分析欣赏版画作品,感受其艺术魅力,这一阶段分四步进行,通过分析欣赏对比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风格以及和其它形式的绘画的不同之处,进一步强调版画是“以刀代笔”的艺术。

  第三阶段,结合课件认识木刻刀具、掌握木刻版画制作方法。这一阶段分三部分——先是认识刀具,其次穿插了一个小活动,就是让学生自己感受三角刀和圆刀的用法,刻出来的线有什么不同,然后就是版画制作过程的学习。

  第四阶段,学生动手实践,自己制作版画。这个阶段很重要,因为环节多,要画稿、上板、刻板、印刷,所以教师要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有好的画稿或是刻得比较认真的要及时鼓励,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第五阶段,展示作品,师生互评。

  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作出合适的评价。鼓励学生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版画作品,介绍制作技巧和设计经验。

  互评:引导学生合理评价他人的作品。评出最喜欢的版画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总评: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能力,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美术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教材分析:

  《点、线、面》是苏少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教材第4册第10课内容。它是整套教材中以双基一条线展开的编写内容之一,相关双基内容还有《七彩生活》、《圆圆的世界》、《方方的物》、《找找三角形》、《点彩游戏》、《原色和间色》、《黑、白、灰》、《近大远小》、《退远的色彩和变化的笔触》等组成。《点、线、面》旨在使学生了解它是构成画面的最基本元素,同时也是组成现实生活中俯拾皆是的造型的最基本条件。对于“点、线、面”的理解与表现既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是生活的,也可以是非生活的。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对学习领域的划分,本课应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通过学习,应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并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同时,学生可以了解艺术形式的美感以及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学生对生活用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学习此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动手创造能力。教学中的教师应该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别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更应加强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愿望。

  教学内容:

  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或材料,表现一幅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的画面。

  教学目标:

  了解点、线、面是构成画面(图案)最基本的要素等知识。

  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了解点、线、面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学会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表现画面并合理搭配。

  感受现实生活中点、线、面的美。

  教学重点:

  学会用点、线、面表现画面。(可具象,也可抽象)

  教学难点:

  画面中点、线、面的搭配巧妙,布局合理,富有美感。

  教学准备:

  铅画纸、水彩笔、彩色铅笔、油画棒、毛笔、颜料等。

  教师:教师找几幅较为典型的“点、线、面”图案作品。

  学生:看一遍书上的文字及图片,最好多准备几种不同类型的笔和画纸。搜集生活中的图片资料。

  说教法、学法

  教法: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阶段要求:“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整体性教法:

  根据点、线、面展开教学过程。

  启发性教法:

  利用多种手段、媒材,让学生了解点、线、面,从而使学生理解点、线、面的组合原理。

  练习指导教法:

  通过帮助学生成功地完成课堂练习 ,达到学会知识或技能目标,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活动指导教法:

  要对学生独立从事的操作或实践活动进行组织和引导。

  学法:

  本课主要通过从学生收集生活中“点、线、面”的素材,到欣赏生活中的“点、线、面”图片及绘画中的“点、线、面”,从而明白“点、线、面”不仅是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也是日常生活及景观不可缺少的基本设计要素。而后通过几则小练习让学生懂得“点、线、面”简单的构成原理,并能应用于生活。

  说教学程序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本课的教学设计即从生活中来(教师、学生收集的各种生活照片)→在课堂中作进一步探讨(什么是“点、线、面”及其相对性,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再回归于生活(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点、线、面”画面)。这样从整体把握的环节设计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 用自己理解的“点、线、面”举例,寻找生活中、照片里的“点、线、面”。

  (设计意图:这是对“点、线、面”最初的感性认识。)

  二、 通过小练习,了解“点、线、面”的相对性。

  1、用各自带的工具画“点”。

  问 题:你画的点像什么?

  点能变成线吗?

  点能变成面吗?

  想象一下,一直不停地画点,画面会出现怎样的效果?

  2、用各自带的工具画出不同的“线”。(线条越多越好)

  问题:你能画出多少种不同的线条?

  线能变成点吗?

  线能变成面吗?

  想象一下,连续整齐的画线,画面会出现怎样的效果?

  3、换一种工具画“面”。

  问题:“面”是什么?

  用什么工具最能表现你理解的“面”?

  4、“点”、“线”、“面”简单组合成一幅画。

  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快速地把“点”、“线”、“面”组合成一幅简单的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画一些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植物或风景。

  (设计意图:通过此练习,学生对“点、线、面”的认识会有所提高)

  三、 通过学习、练习,学生再次欣赏“点、线、面”,唤起知识的重构。

  (可以利用学生准备的图片资料和教师准备的图片以及画家的画)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初步领悟点、线、面的相对性)

  如:一篇文章中的“点、线、面”是什么?(我们可以把单个的字看成是“点”,一行字看成是“线”,整个的段落看成是“面”)

  如:“少数民族衣服”上装饰的贝壳,单一的看是“点”,连起来看是“线”。

  如:珠绣包上的珠子是“点”,退远看形成了“面”。

  如:整片草坪是“面”的感觉,仔细看它是由一棵棵小草(即“点”)组成。

  让学生感受点、线、面的合理搭配及构成的美。

  (画家的画以及教师的示范画引导)

  问题:你感觉哪一幅画中的“点、线、面”搭配最巧妙,布局最合理?

  (设计意图:这是对“点、线、面”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

  四、 学生通过以上的小练习再创作:用“点、线、面”组合的原理,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或生活用品进行设计。

  作业形式:·在原来作品上进行联想,派生新的作品。

  重新设计新的“点、线、面”作品。

  作业可以是具象的、也可是抽象的。(“点、线、面”作品的抽象或具像在作业时教师只是略讲,学生讨论时发现此问题可用图例讲述清楚)

  (设计意图:知识的巩固阶段,并与生活联系,学以致用)

  五、 巡回指导

  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点、线、面”作品启发学生。

  作业以组的形式进行交流,使学生创作能力相互得以提高。

  全面观察学生作业。对个别学生进行构思启发引导。

  提供学生参考的书籍或图片,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创作能力。

  (设计意图:师生的交流阶段,有助于学生创作设计的提高)

  六、 小结、拓展

  可以用“点、线、面”,为学校设计庭院。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课后作有意义的拓展)

  板书设计

  点、线、面

  搭配巧妙 画家的画(图片)

  布局合理 学生资料(图片)

  富有美感 生活实例(图片)

美术说课稿 篇3

  一、说设计

  材料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学习、创造的中介和桥梁,生活中的材料更容易引发幼儿浓厚的兴趣,激起创作的灵感。所以我选择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信封做原材料,根据孩子喜欢小动物的特点,设计了活动《纸袋玩偶》,即满足了幼儿的学习需要,又能够使幼儿在宽松、自由、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大胆的发挥想象,创作出形态可爱的动物形象。

  二、目标定位

  《纲要》在艺术教育的目标上强调,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根据《纲要》要点和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我制定了如下活动目标:

  1、利用纸袋通过剪、贴、画等技能表现各种动物的形象。

  2、在活动中,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3、萌发幼儿的创作意识,增强探索能力。

  一个活动中最能体现课程目标的便是活动的重点,只有抓住重点,才能使整个活动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顺序。根据活动目标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利用纸袋通过剪、贴、画等技能表现各种动物的形象。活动难点:使用剪刀,剪出对称、布置合理的动物形象。

  三、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是实现活动目标的载体,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活动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达到活动目标,我做了如下准备工作:

  1、信封若干、彩纸、剪刀、水彩笔、胶水

  2、教师制作的纸袋玩偶范例四五个

  3、背景音乐

  四、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从兴趣出发,引导幼儿自主参与,自主地选择,这是《纲要》中再三强调的。在本次活动中,我始终坚持这一理念,给孩子创设宽松的环境与自我表现的空间,允许幼儿自由,常加以激励和引导性启发,从而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并根据幼儿的需要适宜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

  1、直观法:通过欣赏、观察教师提供的范例,刺激幼儿的视觉,激发创作的欲望。

  2、谈话法:谈话是语言沟通的最基本方式,谈话能带给幼儿轻松愉快的心情。

  (二)说学法: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真正发挥了幼儿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幼儿通过探索、尝试和动手操作,创作出形态可爱的动物玩偶。

  五、活动过程

  1、教师以带幼儿参加动物狂欢会的情境出示众多纸袋玩偶范例,激发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分两个纸袋玩偶,让幼儿观察、讨论这些纸袋玩偶是怎样制作的,分析会用到的材料、工具。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待幼儿观察讨论完毕后,每组选一名代表介绍自己观察、讨论后的结果。

  3、每组选一名幼儿到老师这儿领取所需材料和工具,进行纸袋玩偶的制作。

  本环节中,老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制作出漂亮可爱的动物形象。活动中教师不断地鼓励幼儿大胆构思出独特新颖、与众不同的作品,这就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通过这一环节,幼儿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而且自始至终都是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工具,探究制作方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4、幼儿带着自己制作的动物玩偶和老师一起参加动物狂欢会。教师播放音乐和幼儿一起自由表演。

  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作品栏中,在区域中投放更丰富的材料,为幼儿提供继续创作的机会。

美术说课稿 篇4

  一、说活动教材

  在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真正的作品是能够自然流露幼儿心灵的作品,靠传统的临摹和示范教学,不能诱发幼儿潜能的发挥和个性的展现。所以我把教学所选内容最好从幼儿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感兴趣活动中寻找幼儿的兴趣点,以培养幼儿的个性,发掘幼儿的潜能,并引导幼儿创作。本次教学活动结合幼儿平时日常生活中欣赏过的繁华街头景象,幼儿已加深了对街道上各种建筑物和景物的印象,我想通过主题性的绘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想象力和表现力,使幼儿能大胆地将自己所看到的《繁华的街头》景色,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本班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实际发展水平,我制定了适合我班幼儿发展的两个目标。

  (一)欣赏繁华的街头,加深对建筑物的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使幼儿能大胆地将所看到的各式各样的房屋和街头的景象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

  三、说活动重点和难点

  中班的孩子绘画能力、想象能力、模仿能力都比较强,通过自己的动手绘画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因此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绘画的表现力。难点是:组织一幅主题性绘画。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也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为了胜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相应的准备:

  (一)事先请家长利用平时休息日的时间,带幼儿到繁华的街头去实地观察,并引导幼儿将自己所看到的繁华街头的景象,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物质准备:绘画纸、水彩笔、水粉笔等。

  五、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新《纲要》的精神:"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我除了要以饱满、热情的情绪吸引幼儿外,主要还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谈话、提问法:谈话法维护宽松的精神氛围和自主表现的时空,而提问的方式又能引导幼儿靠近主题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谈话提问的方法引入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来激发了幼儿探索求知的欲望,从而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讲解提示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通过讲解提示,展开讨论,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展开自由发挥、任意想像的翅膀。

  (三)个别指导法:幼儿美术活动虽然游戏性很强,又非常自由,但它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或消遣,老师在把握幼儿现有水平和每个孩子特点的前提下,对个别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才能出成果,才能为幼儿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四)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幼儿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

  六、说活动过程

  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次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谈话导入新课→授新课→幼儿作画→活动评价→结束活动为程序来展开一系列活动。

  具体活动过程如下:

美术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会飞的玩具》。是一节手工制作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说课要求,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玩具是儿童生活中最熟知的事物,种类、材料、造型都各不相同。本课即以会飞的玩具为内容题材,开展综合性的探索学习。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欣赏不同类型、不同材料所制作出的会飞的玩具,使学生自觉、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本课教学内容偏重于了解会飞玩具的特点,并通过不同造型的会飞玩具作品和自然界及科学界中会飞物体的欣赏,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出不同造型的会飞玩具,感受美术、自然、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学情分析

  虽然是三年的级的学生,但是每个孩子对玩具的喜欢还是非常强烈的,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会飞的玩具更有意义。这个年级的学生在动手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情绪高涨,感悟知识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进步。通过学习,感悟到了艺术美和生活美的有机结合。

  三、说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通过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说教学目标

  1、了解会飞玩具的特点。

  2、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造型表现,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3、让学生感受美术、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五、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会飞玩具的特点,掌握制作方法,用各种材料进行造型表现。

  2、、教学难点:用各种材料进行大胆、夸张的造型表现。

  六、说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 “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 的理念,我将运用谈话法、引导法等教学方法。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欣赏法。

  七、说教学资源:

  为了使学生能成功的制作出各种会飞的玩具,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及会飞的玩具、材料等教学资源。

  八、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从以下八个环节设计实施本课教学。

  (一)组织教学

  通过检查学生的学具、用具准备情况,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引入新课

  1、出示会滚、会转、会摇和会飞的玩具。通过复习已制做过的玩具,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玩具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揭示课题——会飞的玩具

  (三)探索研究

  1、启发学生回忆会飞的玩具及物体,并说说:你在哪里见过或玩过哪些会飞的玩具?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出示各种不同的会飞玩具,引导学生分组观察、分析、讨论、了解会飞玩具会飞的特点和基本的制作方法。

  ①会飞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呢?他们为什么会飞?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的?

  ②它们的制作过程有哪些方法?

  本环节引导学生不断观察、讨论、分析,使学生懂得会飞玩具会飞的特点和基本的制作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③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讨论说一说他们收集的材料可以制作成什么样的会飞玩具?

  3、尝试造型设计与制作,抓住典型,让各组学生介绍自组的玩具及制作方法。

  这一环节我用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知道同学之间应互相学习,团结合作。

  4、播放多媒体欣赏各种会飞的玩具和自然、科学中会飞的物体。

  通过欣赏,让学生观察了解不同的材料都可以进行想象创造设计,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5、出示设计制作的基本步骤:确定主题——构思构图——充实完善。

  (四)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材料,制作会飞的玩具。

  2、引导学生给自己的玩具取名。

  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辅导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快乐,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

  (五)作品展评

  1、分组展示作品,学生参观欣赏,各谈创作思路和感受。

  2、通过比赛评选出最会飞的、最有创意的作品。

  此环节让学生体会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收拾整理

  做好作品的同学,将剩余的材料收拾干净,保持教室地面清洁。

  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体现美育潜移默化的教学思想。

  (七)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不满意的地方吗?

  通过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整体认识。

  (八)课后拓展

  在操场上组织主题为“小小飞行员”的科技比赛,比比谁的作品最会飞,飞得最高,最有创意。

美术说课稿 篇6

  一、明确内容,说教材

  【课题】《贺卡制作》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设计应用第六课《贺卡制作》,通过设计制作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学会立体贺卡的制作方法,让学生体验“学”和“用”的直接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设计意识,感受美术学科的实用性,用凝聚着自己的一片深情厚谊贺卡,送出自己的祝福。

  【教学目的】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制作立体贺卡,掌握立体贺卡的制作步骤和方法,了解不同种类贺卡的含义和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收集手头的材料,设计制作立体贺卡,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及设计制作、造型表现等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交流评价,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有自己特色的贺卡,体验成功的快乐。

  4、创新目标:通过让学生动手来设计、制作贺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立体贺卡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制作形式新颖、构思巧妙的立体贺卡。

  二、形式多样,说教学方法

  小学四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活跃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模仿能力,但他们还多以感性表象来掌握概念,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绝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兴趣爱好仍然是学习最好的动力。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性格上表现得好奇、大胆,追求自己的个性,比较喜欢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主观意识较强。综上所述,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主为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本节课主要采用“看、想、做、说、改”等教学形式以及任务驱动法、讲述法、指导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勇于发现创新的思维习惯。

  三、自主探究,说过程

  1、激趣引入,实施任务。

  这个环节,注重制作兴趣的激发,以谈话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任务驱动的实施。

  以谈话的形式来引入本课的内容,让学生认识贺卡及贺卡的作用。在激发兴趣后,继续深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贺卡的组成要素,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2、引导铺设,独立探索。

  这个环节,注重制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制作的方法及相关的步骤。

  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仍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思维方式这一特点,教师在页面设置、图画使用和插入、插入艺术字等方面进行示范操作,并明确制作的要求(如:讲究贺词的针对性、版面设计、洋溢着自己的情感,注意布局等),使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美术学科相整合。让学生自行探究贺卡制作的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注重对学生主体探究的训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现代教学家叶圣陶先生把“教授法”变为“教学法”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根据这一方法在布置任务时,突出以“学生设计”、“学生做”为本,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其自由发挥,给他们插上想象、自由的翅膀,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师生之间互动学习。

  3、激励评价,合作探究。

  激励性的评价贯穿于整节课,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拓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评价,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的同时,又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

  评价表使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时有“理”可循。让学生互相提出对贺卡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让学生们进行相互指导,相互修改,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得到学习、提高。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最后,引出送出贺卡,将自己的爱心送给自己感谢的人,让学生们感受到一份成就感,成为幸福传递的使者,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努力创新。

  4、精心设计,拓展思维。

  在作业的练习上,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是创造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相结合。如:让学生写一写制作贺卡的感受、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制作贺卡时得到了些什么新知,还可以将你的贺卡送给你想送的人,然后写一写感受。

  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的空间,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努力创新,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板书设计】本课采用突出“贺卡”形式的板书,贺卡式的标题以直观为主,起到引领和点题的作用。照顾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板书设计比较简单,卡贺内容的板书没有按照贺卡的格式套上去,其原因是不想学生受到板书设计的影响设计贺卡,让学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美术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蜻蜓飞飞》。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法教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几大板块展开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

  《蜻蜓飞飞》是一节绘画课,属于美术学习领域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蜻蜓为绘画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蜻蜓的美,用形式多样的工具表现蜻蜓的美。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处于美术学习的第二学段,他们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材料的使用也充满好奇,对物象的观察与表现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这对于上好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学情基础。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观察蜻蜓,感受蜻蜓对称的美。

  技能目标:抓住特点,用各种绘画工具表现蜻蜓。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教学重点是观察蜻蜓,感知蜻蜓的美,难点即是用多种工具材料抓住特征表现蜻蜓的美。

  【学法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在学法上重点突出观察法、体验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蜻蜓,发现蜻蜓的美;在教法上着重体现引导发现法、情感激励法,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参与体验中发现美、表现美。

  基于以上定位,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二、观察发现,感受蜻蜓之美;三、赏析作品,启发构思,激励创作;四、展示评价,鉴赏学习,体验成功;五、课堂小结,以美育人,拓展延伸。下面具体展开我的流程设计: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好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开始。结合本课教学内容,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采用谜语激趣法导入新课。在课的开始,我将用激趣的语言出示一则有关蜻蜓的谜语:“小飞机,纱翅膀,斗大眼睛照前方,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最棒。”学生很快就会猜出是蜻蜓,学习的兴奋点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接着让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有关蜻蜓的知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导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蜻蜓的世界,发现蜻蜓的美,共同来学习第9课蜻蜓飞飞。(板书课题---蜻蜓飞飞)

  【二、观察发现,感受蜻蜓之美】

  美术是视觉艺术。在本环节一开始,我将用课件配以优美的音乐,浏览播放一组蜻蜓的图片,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蜻蜓有哪几部分组成?蜻蜓美在哪里?”,认真观察图片,注重对学生视觉的冲击,初步感受蜻蜓的美,为下一步分析蜻蜓之美奠定基础。

  观察图片过后,紧接着学生带着观察的积极体验,转入两个问题的分析交流上:

  (1)蜻蜓有哪几部分组成?通过几个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梳理学生的答案,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蜻蜓的大体形态,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通过点击课件中蜻蜓结构图,以直观的形象分析进一步明确学生刚才的答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知。本环节的设计学生由最初的感知,到教师的板画演示,再到课件的点击认识,层层铺垫,完成了对蜻蜓的认知过程。

  (2)第二个问题的分析“你认为蜻蜓美在哪里?”这是本课的重点。在环节设计上,我首先出示一组不同美感的蜻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学生会直观地感受到蜻蜓的色彩美、纹理美,接下来介入蜻蜓之美的第三个重点即“对称美”,我利用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蜻蜓左右对称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受到蜻蜓的对称美。由蜻蜓的美发散思维想到蝴蝶、蜜蜂、飞机等其他对称的形象,注重知识的类比迁移,通过这一过程,完成对蜻蜓之美的认知。

  【三、赏析作品,启发构思,激励创作】

  首先我会激趣提问“这么美的蜻蜓,你该怎样表现它们呢?”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交流各自的构思,在此基础上,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以积极的肯定。然后让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作,在小组内分析作品的表现内容、表现形式以及色彩方面的特点,带着这种分析的感受进一步欣赏课件中提供的范作,重点突出作品中蜻蜓的动态、用色、构图、材料方面的特点,为学生的创作打开思路,提供借鉴。最后学生带着这种积极的体验转入作品的创作,配以优美的音乐,课件浏览播放蜻蜓的图片,给学生以美的感染。教师巡回辅导,尊重学生的构思,充分起到引导的作用。

  【四、展示评价,鉴赏学习,体验成功】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作,作品会大体成型。这时我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评作品,在此基础上每组推荐三幅作品参与集体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评、互评,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施以激励性评价策略,充分保护学生的创作个性,w ww.x Xjxs J 对于学生需要改进之处用委婉的语言指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又明确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真正起到评价促进步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以美育人,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以上环节发现蜻蜓之美、表现蜻蜓之美,到最后的评价美,蜻蜓的美已经深入学生心中。这时我利用课件展示捕捉蜻蜓的画面,以美育人,激发学生保护蜻蜓、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肯定学生这节课的表现之后,展示用其他不同艺术形式、不同材料,比如剪纸、泥工、籽粒拼贴等表现蜻蜓的作品,进一步拓宽作品的表现形式,激励学生再创造。一节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体验各种工具材料的造型体验远没有结束,通过这样的拓展就会调动起学生进一步再创作的积极性。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中教师用激励的语言结束本课的课堂教学:“我相信只要同学们勇于放飞自己的想象,大胆地去尝试、去表现,也一定能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总之,本课的流程设计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从学生的发现、分析再至表现、评价,体现了“学为主体、视为引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愉悦的审美体验中完成整节课的学习过程。

  【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设计既能反映一堂课的线索,又是一节课知识点的缩影,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条目式的板书设计:课题、抓住关键词“色彩美、纹理美、对称美”罗列板书,既归纳了蜻蜓的美,又为学生作业的创作及评价提供了“有章可循”的依据。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美术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八册15课的内容《大师画我也画》,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是在16课对《画家凡高》作品的欣赏基础之上进行造型实践的课程,目的是进一步学习画家的创新精神以及他们艺术作品中丰富的表现方法,感悟艺术多元化,激发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愿望。

  2.教学内容与目标

  ①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学习画家凡高、毕加索的造型表现方法,感悟艺术多元化的特点。模仿用大师的画法创造一幅作品。

  ②隐形内容与目标引导学生在探究合作中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感悟画家凡高和毕加索的造型表现手法。

  难点:如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形象特征及作者的感受,怎样将不同角度的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设计理念

  我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为理念,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凡高的表现手法和毕加索的立体派造型特点。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直观演示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欣赏”、“分析”、“评论”当中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

  三、学法指导

  通过欣赏、分析、评论到动手实践都是在学生不断探索中进行的。通过小组探究学习,使学生了解了荷兰印象派画家凡高的绘画风格和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立体主义创新的精神,在认识了大画家凡高和毕加索的绘画特点基础上,鼓励学生灵活的运用不同的绘画风格,尽量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结构

  本节课是由谈话导入、探究新知、动手实践、作业展评和课后延伸五部分组成。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凡高的作品:说说这幅画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然后板书课题《大师画我也画》

  (二)探究新知

  1. 小组讨论:画面为什么会有动感?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是靠一些笔触,这些笔触既有变化又有秩序,它是根据物象的运动方向和特点画的,每一部分的色彩都很丰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2. 教师演示不同笔触表现的花。让学生直观了解笔触的运用。

  3.指明板演被风吹动的树或者涌动的云,并用肢体表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4.分析30页其他学生的作业,小组讨论:你认为哪部分画得好?对你有什么启发?

  5.欣赏西班牙立体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多拉马尔肖像》

  小组讨论这幅画中人物的各个部分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请大家从不同角度观察你身边的同学头部的不同特点。让学生从实际中锻炼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而让学生了解毕加索立体主义的特点──对形象全面分析。

  6.课件出示:学生的作品,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7.凡高和毕加索都有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凡高画出的星星好像在天上旋转,留下一条条的轨迹;毕加索从多角度观察人物,把几次观察的结果画在了一幅画上……他们的画给人以神奇和力量,给人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在创作欲望。

  (三)动手实践

  在大师创新精神的启发下你一定有了新的想法,请你学着用这样的表现方法画一幅画。

  提醒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四)作业展评

  采用他评、小组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的作业,并颁发奖励。

  (五)课后延伸

  引导学生用国画的形式表现立体主义的作品。

  五、教学风格和特色

  在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了解艺术多元化的特点,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画面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发现,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

美术说课稿 篇9

  教材说明:

《会变的线条》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美版)第三册。这一课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线条的运用,创作出优秀的线描作品,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学生分析:

  线条,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线描”作为一种绘画手段和表现方法,对于他们来讲确实很枯燥。为此,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课前作业:搜集各种有关线的作品,目的是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2)能用不同种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3)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线表现美感。

  教学方法: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中我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方法。从认识线—体会线—运用线,我采用了“循序渐进”及“情境性教学方法”等。

  教学程序:下面我以教学程序为框架,以教学思想为先导,以教学内容为主体说说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导入部分:

  首先,我充分利用二年级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直接激趣:“你们相信线条会变吗?不信去看看”,随后播放课件演示,学生兴趣盎然,对本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部分:

  我设计了三个环节,三个环节都紧密相连。

  第一环节:让学生认识线。线条在绘画作品中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学生开始画线时没有多少变化,本身也没有意识到线条可以有如此多变的内涵。所以,我利用课件演示以及欣赏图片中具有代表性的线条作品让学生了解线条的丰富的变化与强大的表现力,感受线条的美感,提高鉴赏能力。

  第二环节:让学生体会线。首先展示毕加索的作品,我采用小组讨论方法,让学生带着“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形象?都运用了哪些线条?你觉得画家创造力表现在哪里?”这些问题去观察作品,体验线的表现力,学习画家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接着,我又让学生结合学生的作品对比说线,“你更喜欢哪幅图?为什么?”“现在你觉得哪幅图更好”来设计问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进一步体会线条的美感,感受线条的疏密关系,了解如何进行线的处理,然后让学生对照书上学生作品,体会线条美感,不仅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线条的表现力,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们能听音乐,用线条画出你心中的感受吗?这样,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特别绘画的情境,学生利用音乐节奏的差异来表现。体会线条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提高学生对线条的表现力。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体会线条的多样化,增强表现力,唤醒创造力。

  第三环节:让学生运用线。这一环节,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独创的方法去画,反对临摹,这样每一张作品的面貌都不一样,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也培养了学生非凡创造力。

  (三)、课堂小结部分:

  这一环节,我通过展示,讲评的方法,让学生对此课有所收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用鼓励的话语,让学生回去后继续学习,起到了课后拓展的作用。

  总览整节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了富有情趣的活动,这些活动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了线条的绘画知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推荐】美术说课稿集合九篇】相关文章:

1.美术说课稿

2.【推荐】说课稿集合7篇

3.初中美术说课稿

4.美术说课稿3篇

5.精选小学美术说课稿范文集合九篇

6.【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六篇

7.有关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集合八篇

8.【精华】美术说课稿4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语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