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是学生在已经掌握“相交弦定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与圆有关的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它既以相似三角形为基础,又是对相似三角形的深化。它又是在圆一章中求线段长的有力工具。
1.2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与初步运用它们进行计算和证明。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类比、归纳、方程的数学思想和动手初中能力。
情感目标: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探究的好奇心理,主动学习的心理素质等。
1.3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的推导与其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是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的灵活运用。
1.4教材处理
教学如何提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即它们是如何被提出的、发现的,是如何被抽象、概括的,是如何被猜测、判断的……在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中,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思维因素与价值。为此,我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
依据fredenthal的“数学教育应当是数学再发现的教育”的主张,结合教学大纲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网络课室(单人单机),结合《几何画板》,使用引导发现教学法进行教学。
3.关于学法的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体会到,必须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学中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安排教学程序,强调学生自己发现,强调发现的过程,强调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4.教学过程
4.1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的推导
提出问题1
复习上节课的相交弦定理的内容,当点在特殊位置——圆周上时,结论还是成立。由此,引出课题:妆点在圆外时,结论如何?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此过程约3分钟。
问题2的解决
动手实验,提出假设1
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实验数据的变化。
并由实验数据,归纳出一般的结论。并把猜测展示在展示区上。
设计意图:动手实验,为发现结论提供感性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定理的再发现,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网络展示,增强数学的学习乐趣。此过程约3分钟。
证明假设1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证明假设:
(1)你提出的猜测是什么形式的?这种形式的式子可用什么方法证明?
(2)相交弦定理的证明用的是什么方法?能否用同样的办法证明你的猜测?
(3)只有一种证明的方法吗?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这对学生来说,应该不难证明。
设计意图:类比学习既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又熟悉了定理的基本图形。此过程约3分钟。
得到切割线定理的推论
教师阶段小结,注意鼓励学生的发现意识。
推论的文字表述,是一个难点。因此,引导学生按照阅读提纲阅读课本,再结合演示逐字理解,分析推论的结构特征,一定是由圆外一点到圆的交点。并用练习1(课后练习)巩固。
设计意图:对自己发现的定理进行反思和小结,以求加深学生对定理的进一步理解。此过程约3分钟。
从猜测到实验,从证明、展示定理到最后掌握定理的结构,对定理的认识层层推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新知识的内化
练习1
如图5,⊙O的两条弦AB、CD相交于点E,AC和DB的延长线交于点P,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 )。
A.PCCA=PBBD B.CEAE=BEED
C.CECD=BEBA D.PBPD=PCPA
设计意图:练习1是课后练习,主要强调定理的线段的次序。此过程约1分钟。
提出问题2:
交点的各种情况我们已经讨论过了,结果都成立。换一个角度,如果特殊的不是交点而是线呢
?
问题2的解决:(此过程约5分钟)
有了切割线定理的推论的学习,学生容易解决。速度可适当地加快,教学程序可以酌情省略,多媒体演示可以只考虑给有困难的学生之用。
整个新知的教学中,从特殊到一般,对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给予动态的、系统的解释。把知识串联成发展线,发展线编织成结构网。
4.2定理及推论的应用
范例引导
例1:如图4,AB为⊙O的切线,切点为B,AEF为割线,AE= ,直径CD=6,AD=2,求AB,AF的值。
例2:己知:如图6,⊙O的割线PAB交⊙O于点A和B,PA=6cm,AB=8cm,PO=10.9cm,求⊙O的半径。
设计意图:例1为补充例题,是为例2作铺垫;例2解答着重于题意和思路的分析,如方程思想方法并强调强调解题的规范性。此过程约5分钟。
反馈练习
为了正确应用定理,分清定理的己知和结论。通过A,B,C三组(见附录1)组织学习进行练习评讲。
A组题侧重于基本图形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利用定理求出线段的长。
B组题包含基本图形的变式。使学生能熟练用切割线定理建立方程解题。
C组题需要添加辅助线,去构造基本图形,是选做题。
练习的反馈分两个方面:(1)每做完一组题,都会显示答案正确与否,同时根据学生练习完成情况,给出鼓励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2)教师可对全体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即时统计,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3)练习完成得好的同学可以进入英雄榜,让学生更乐学。
网络教学把教师解放出来,更好地与有需要的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此过程约10分钟。
4.3 小结与作业:课本第132页第11、12题。还有一题补充题。
(1)小结知识结构
(2)用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建立方程是常用的解题方法。
(3)使用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注意线段乘积的顺序,一定是由圆外一点到圆上两点的线段之积相等。
(4)在证明切割线定理和推论时,所用的构造相似三角形的方法十分重要,应注意很好地掌握。
设计意图:(1)鼓励学生反思课堂全程,通过对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的体验和探索、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2)对易错点和解题技巧作小结,再现重点和难点。此过程约2分钟。
作业布置:
4.4板书设计(网络交互教学)(略)
5.特色说明
做数学与玩数学
通过《几何画板》做数学,提高学生使用现代化工具探求真理的实验动手能力。
通过展示区与英雄榜和作业的“玩数学”,提高学生对数学好玩的情感体验。
揭示新知识的发生过程,有利于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理解事物,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送东阳马生序》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入选的古诗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优秀篇章。无论是写景、寓理,还是抒情无一不表现出古代贤人的意趣和志向。
本课是作者给同乡 马 君则写的赠言。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 马 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期学有所成。
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历史地辩证地认识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古今教育制度的改革,从而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努力学习。
新课改指出,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提倡“对教材的重新整合”,因此我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及八年级学生实际,安排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强化背诵。
第二课时在鉴赏本文对比手法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探讨古今教育制度的变革;激励学生珍惜现有条件,勤奋好学。
本次说课,我将着重对第二课时的相关内容加以说明。
二、说教学目标
1、依据
新课标指出“初中古诗文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词句知识。通过诵读、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一年多的古文学习中,积累了一些文言文知识,本文除个别难懂的字句外,大部分都能理解,但对作者经历的生活,对其感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计教学过程,精心指导学习内容,力求做到凸显个性,兼顾全体。
3、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本文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自由发言。
德育目标: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材。
教学重难点设计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教学难点:探究古今教育制度的变化,以此激励学生勤奋好学。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使用语言的习惯。从这些方面出发,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诵读是学生习得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美文,它语言简练生动,通俗易懂,学生不仅爱读,而且易于成颂。 因此,可以把诵读作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环节。
2、讨论探究法:根据新课标理念,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叙述了作者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已经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啦,我再在此基础上拓展到由古今的对比去看教育制度的变革,学生就更会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3、复述法:教师引导学生复述文章内容,借以梳理行文脉络,为本课时的师生探讨打下基础。
总之:
从教师方面来说,主要是选择能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的教法。
从学生的方面来看,首先是要学会自主学习。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资料准备,还是课上的思考、回答。这些都要求每个学生能独立完成大部分的学习任务。其次是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法。对于疑难问题或者是开放性问题,要指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去解决。
四、说教学准备
指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教育制度或教育故事方面的材料;教师从网上下载古今教育制度沿革及特点的相关资料。
五、说教学程序
(一)、一个好的课题就如人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往往能够让人“一见钟情”。因此在学生诵读课文一遍后教师说“本文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这是作者与太学生之间的对比。那么我们今天穿越时空隧道,把作者的处境再与我们现代学生比较一下。”本文引出本堂课的课题——《古今对比话改革》。这个课题是“立足文本而又超越文本”的,所以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为下一步的讨论探究作准备,先抽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然后师生共同归纳 :本文从“幼时借书(教材)——加冠时求教(师生关系、教学方式)——从师后求学(人生观)”进行了对比,可以看出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教师板书相应内容)
(三)、围绕以上行文脉络展开讨论:
这是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大胆的自由发言。讨论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古今教育制度的改革,不偏激、不求千篇一律。注意课堂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相结合。
首先,师生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拿出来进行交流,以求资源共享。其次,将不同内容的资料用投影、幻灯、卡片等方式分类展示(教育制度类、教育故事类、教育方法类、教育格言类等)。最后,师生认真加以比较、学生自主发言讨论 。
1、讨论从幼时借书(教材)的看古今教育制度的变化:文中(古)——借书读。“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假借,手自笔录”。现实(今)——免费读书。贫困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可运用〈〈义务教育法〉〉、〈〈古代教育制度的特点〉〉〈〈农村寄宿制发展纲要〉〉等资料。农村学生是“两免一补”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他们谁都可以侃侃而谈。)
2、讨论从加冠时求教看师生关系、教育方式的变化:文中(古代)——教师是师道尊严,学生是“俯身倾耳”。“传道、授业、解惑”是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今——师生是朋友,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自主、探究、合作”是今天教育的主要方式。(可以运用〈〈新课程理念〉〉,〈〈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资料)
3、讨论从从师后求学看古今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文中(古)——安贫乐道,勤奋求学,不慕富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学而优则仕”是古代众多学者奋斗目标。今——“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多的教育”是当今教育的目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但也出现了不少学生追星,厌学、沉迷于网吧等现。(可运用〈〈追星女杨丽娟事件〉〉,〈〈爸 钱 儿 ——一封家书〉〉、古今教育名言,等资料。这些资料都是学生极其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把学生的讨论推上高潮。)
(四)师生小结:(学生先发言、教师适时点拨补充、最后归纳)
通过古今对比,我们看到了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在朝着更加科学、合理、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师生学习、生活的条件更加优越,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更加发奋读书。
(五)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我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设计下面的拓展、练笔训练(二选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与作者对话 。想象一下,假如宋濂生活在现代,他会怎么做?
2、你为教育献计献策。你推测一下,将来的教育制度还会发生哪些变化?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正确审视即可。)
(六)再次诵读课文,在琅琅书声中结束本课时的学习。
六、说教学板书
古今对比话改革
——《送东阳马生序》
年幼时借书(教材) 加冠时求教 (师生关系、教学方式) 从师后求学(人生观)
; ↓ ↓
(古) 借书、抄书 师道尊严、学生俯身倾耳 学而优则仕
↓ ↓ ↓
(今) 免费读书 平等、自主、探究、合作 张扬个性、追星厌学
↓ ↓ ↓
(变化) 《义务教育法》 《新课程理念》 以人为本
(结论) 珍惜现有条件,勤奋好学
此板书根据直观性原则,简洁明白,既能体现文章的主要脉络,又能紧扣本课时的话题“古今对比话改革”,给学生留下永久的记忆
说课稿 篇3
数学说课,要向同行说什么?我认为数学说课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1.说教材。
能制定较为完满的教学方案,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前提条件。这主要包括:
(1)介绍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说课中教者首先要阐述所备、所上的数学课在整个的一节、一章乃至整个小学数学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课时教学内容。这是由数学教材环环相扣、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序列性所决定的。
(2)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时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说课中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地提出“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习题”一类的套话,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课时目标制定中还要提出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目标,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和兴趣、习惯培养目标。
(3)说说本课教学内容包含哪些知识点,教例是如何展示教学内容的,教材叙述语言与例题怎么俗配,按计么顺序展开的例题与习题的分布类型,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是什么。
2.说教学程序。
程序是否合理,符合认知规律,也是课堂教学是否优化的标准之一。数学说课中的教学程序有点近乎教案上的教学过程安排。在教案过程自己能清楚的可不必都写出来,而说课中不谈清楚,别人不一定都了解,详略、繁简不同;教案上重视具体教学内容安排,而说课介绍重视教学环节的次序和方式。备课只要备出是什么,说课不但要说是什么,还要说说为什么,让别人接受信服,内容构成不同。说教学程序,还得注意运用概括和转述的.语言,不必直接照搬教案,要尽可能少用课堂内师生的原话,以便压缩实录篇幅。
3.说教法。
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所采用的主要方式。这是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比如,教学思路和策略上,可以选择目标教学的方法,尝试教学的方法,发现教学的方法,阅读自学的方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等;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选用题组呈现或一题多变的方法,投影、录音的方法,教具模型演示的方法;在思维活动的组织上采取由实例列算式抽象的方法,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方法,由此及彼的类比推理方法,比较对照、区别异同的方法等等。指导学法方面,有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方法。有组织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的方法,有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有安排学生操作、演示的方法等。叙述教法和学法,要注意坚持使教法学法有利于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不是为了翻花样,图形式花哨。
4.说练习。
作业的安排和板书设计。练习作业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活动,犹如工业生产中的“产后服务”。说课就要谈谈是如何安排练习作业的,比如从内容上围绕重点,巩固新知;从层次上逐层深化、拾级而上;从数量上适度适量,紧凑而可以完成等等。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和集中反映,板书要醒目突出,具有内在合理性,要让人体察到教学的“序”,这就有必要在说课中予以陈述。当然有些数学课的板书并不都显得十分重要和突出,也可不必说。
一般数学说课材料都可从这四个方面去准备,但也不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总得有详有略,有的部分突出一些,篇幅多点,多说几句。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苏教国标教材六年小学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5页的例4教学。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社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等积转化数学思想的培养以及观察比较新旧图形的联系,做出合请推理,从而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4.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说教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经过观察、比较、猜想、思考、、验证等方法,自主探究,合情推理。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教学环节,主要包括:
1、复习引导,揭示课题。
明确已有的圆柱的特征、体积概念的认识、平面图形公式的研究方法等知识水平,建立新的学习和探究欲望。
2、观察比较,建立猜想。
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底等高时,猜想他们的体积是否都想等?猜想后强调“可能“相等,因为是猜想的。圆柱的体积是不是等于底面积乘高,我们还没有研究出公式来,所以这里只能是一种没有经过验证的猜想,只能用“可能”相等,没有经过验证的观点,不可以用“一定“两个字,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3、激励思考,提出验证的方法。
有没有一个可以借鉴的好的研究方法,来证实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与长方体、正方的体积有可能相等呢?或者说圆柱的体积也有可能等于底面积乘高呢?学生可以通过回忆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时的推导方法,获取一些思考。
4、自主探究,合情推理。
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使用“切割—转化—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方法,四人一组,来讨论下面的问题:
小组讨论纲要:
(1)用 方法,把圆柱体转化成了 体。
(2)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 变了, 没有变。
(3)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4) 怎么进行合情推理?
(5)怎样用简捷的形式表示你推导出来的公式呢?
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是组织和引导。
5、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所推导出来的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广泛领域。
6、全课小结,提升认识水平。
在研究圆柱体积公式的时候,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这里的切割是指切割旧图形,还是切割要研究的新图形?转化是指转化成已学过的旧图形,还是转化成没有学过的新图形?观察比较什么?怎样分析推理?这里蕴藏着什么样的数学思想?最后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发明电灯重要,还是使用电灯重要,哪个更能造福人类,造福子孙万代?科学家、发明家就是这样诞生的,他们善于猜想、善于发现,敢于探究。如果我们将来想成为科学家,我们必须具备这样的品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敢不敢大胆去尝试、去探究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或是更广泛的研究上下底面都是相等的三角形、上下底面都是相等的正多边形等一些直棱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呢?在研究中,你会发现,数学很美,它是思维的体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你研究的成果告诉老师一起分享。
四、说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提升,从而获得知识。讲课时,我再利用教具学具和课件双重演示,让学生通过眼看、脑想、讨论等一系列活动后,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我的第一层次是复习。通过复习来导入新课。第二层次,推导圆柱体的计算公式。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切拼,把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找出近似长方体与原圆柱体各部分相对应部分,从而推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用知识迁移法,把旧知识发展重新构建转化为新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形变质没变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观察分析的和归纳能力。第三层次,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内容,安排适度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当堂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并通过练习达到一定技能。
这节课,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教学全过程,较好地处理教与学,练与学的关系。寓教于乐中学会新知识,使学生爱学、会学,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当然,由于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环节没有处理好。恳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作者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在四个不同的季节立画四个不同的太阳,表达了作者善良的心得与美好的心愿。这样的课文有景,有情,有境。在写法上才有并列的形式,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其间运用形象拟人的手法,充满了儿童情趣,从训练角度来看本文是对学生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熟记语言,创造训练语言的好课文。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挂,街”等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温暖,冻僵”等词语。
(2)过程方法目标: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集中精读,赏读中积累词汇,获得语感美。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作者画太阳体会作者美好的心愿。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太阳的含义。
二、说教法:
情景教学法:理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文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情境。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与美丽的画面中进入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欲望,更加深入形象的感受理解课文。
朗读教学法:“读”时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语言训练法:学以致用,不管如何学最终是要回到自我表达,这样才能使文本变成自己的知识,为以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学法
与教学相应,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索,感悟,朗读。
四、说教学流程:
1、组织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我上第二课时,当然少了新鲜感。学生很容易厌烦,所以刚开始时的组织教学就会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在刚进教室时就与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我拍手或做其他的动作,要求学生和我做相反的动作,这样他们会兴趣大涨。有了这样好的'状态,那么学习的动机就会极易被调动起来。
2、感受课文形象,领悟课文神韵
学生在萌生“激情”之后,紧接着就是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文学巨匠巴尔扎克说过:“作家必须看见他所要描写的对象。”因此,在引导学生从进入“品读”的过程中,我总是饱蘸着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形式,在学生面前再现课文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并在感受课文,领悟课文中,紧抓学生看,听,说,读的训练,同时注意各部分的衔接过渡,力求毫无雕饰,自然流畅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聆听,并提出要求,“看看自己可以听到什么?”在听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感受课文的感情还可训练学生的听话能力。随后的教学中我没有按照课文顺序与四季顺序来进行教学,而是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先说出自己读懂了什么?并随机设计问题“为什么他要画不同的太阳送给不同的季节”然后顺着学生的回答进行教学。如:学生回答“冬天画了红红的太阳是让冬天变得暖和。”
我先让学生观看冬天的图片,听冬天呼啸的北风,这样孩子们很快的进入情景,感受到的冬天的寒冷。我有随机问道“你们站在操场上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活动方便吗?”在学生回答之后,我出示“冻僵”一词,自然而然学生就理解了这个词语。然后又让学生观看冬天出现红太阳的场景,学生自然感觉到温暖,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冬天画了红红的太阳,同时也在音乐中感受到了欢乐喜悦的情绪,这又为朗读做好铺垫。在此后的衔接上我出示一个夏天的图片,上面画有红红的太阳,我问学生“现在这个红太阳你还喜欢吗?”答案不用多说,之后便进入夏天部分的教学,我按照“观看情境——联系想象——朗读感悟”的方法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
接着进行秋天与春天的教学,这部分我主要让学生感悟语言,训练语言。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准备了大量的关于春秋两季的图片,美丽图片自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看了图片之后会有话可说,这一有意识的让学生抒发情感的语言训练,学生自会深刻地领悟“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秋天是个金黄的季节”,教学难点也被轻松突破。最后结合图画抓住“邀请,多彩,香甜”等词进行朗读教学。使观察,想象,朗读相结合,进而落实教学重点。
3、在领悟课文的基础上移情
在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聆听声音,感情朗读中已被文本深深的吸引。这是他们已经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我顺势总结四季为什么画不同的太阳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认为画太阳的孩子的孩子是一个什么养的孩子?”根据孩子的回答引出“有爱心,善良”这样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美好的心愿,情感目标自然达到。
4、在表达情感的语言中训练抒情
学生感受加深了,情感自然会被调动起来,这是趁热打铁播放音乐《种太阳》在学生快要产生疲劳的时候音乐会让他们为之一振,当然听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注意歌词,在音乐声中学生情感是很容易被激发的,随后一句“你想画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这时候语言成了学生抒发感情的最好渠道,各种奇思妙想便会涌动而出,这样既训练了说话又真正变文本为自己所用。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能有幸和大家共聚一堂就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研讨交流,我倍感荣幸。同时,面对领导的要求和各位的期待,我也深感惶恐。黄铺中心小学的周校长一再要求,让我做个讲座。实不敢当!下面,我就今天的课堂教学说说我的一些理解与做法。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理念、说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流程、说板书六个方面展开。首先,说教材。
一、说教材
《趵突泉》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的一篇选读课文,应该与第一单元主题“奇妙的大自然”相吻合。作者老舍用浓墨重彩介绍了趵突泉的美与趣,读了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文向读者展现了趵突泉泉水清鲜而纯洁,大泉昼夜翻滚、生生不息,小泉活泼可爱、善变有趣的动人画面。作为大家的美文,可供我们选择教给学生的内容很多:从结构上的“总-分”到段落上的中心句,从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到修辞手法的运用,从遣词用语到标点符号的使用等,都值得推敲与赏析,如文中单单一个“冒”字就值得我们反复品读、欣赏。
就这篇本身而言,它是一片选读课文。选读课文怎么上?上什么?我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作为单元主体课文的拓展阅读内容来上。比如,在学习第一组课文《桂林山水》第二课时,在感悟桂林山水特点、作者表达方法之后,拓展阅读《趵突泉》,将阅读《桂林山水》的方法迁移到《趵突泉》,并比较两篇的章法的异同点,作者的语言特点、情感表达等;二是根据课文内容,作略读课文上。譬如今天的教学。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由此可见,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他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那么,我们应如何上好略读课文,使它成为精读课文的有效补充呢?
我只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我大致的做法:一是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和收集资料; 二是从问题入手,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本课教学之初,我通过“课文中哪一句话很高地评价了趵突泉?”引出“假如没有这泉,趵突泉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这句话开展阅读。)三是从阅读提示引入,让学生自主阅读;四是从朗读切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接下来,我想说说我运用的教学理念。
二、说理念
读写结合学语文 叶圣陶先生教语文的独当之任——阅读与写作训练,他强调两点:一是语文教学必须讲究方法,要交给学生阅读方法,交给学生写作方法;二是语文教学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行的习惯。
“一课一得”学语文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让课堂精彩、让教学有效,使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而语文课堂教学知识点零碎、内容繁杂,如果每一堂课都面面俱到,那么在有限的课堂内,太多的教学任务只会使学习事倍功半。所以,我们要营造或构建一种简约实在的课堂,让一课能做到“一得”:弄懂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习得一种学习方法等。在这“一得”中在拓展延伸,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具体做法可以是这样的:理解课标,把握标准,确定内容;了解学生,因需而教,因才定教;细读文本,谨慎取舍(目标、环节、方法);关注导语,重视课后练习,适当拓展。
群文阅读学语文 温儒敏教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课本上的几篇,这些再怎么经典,他也不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摹本。要真正地学好语文,必须阅读大量书籍,积累大量语言素材,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实现“课内得法,课外增益”。
三、说目标
在这些教育理念指导下,我根据教材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认知水平(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认读生字词的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5个生字和词语。图文对照,理解趵突泉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自主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会作者描写趵突泉特点的方法,培养观察、理解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趵突泉“活力”和“有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所以本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趵突泉景色的特点,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难点:体会作者的感受,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应该设计教学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虽然教无定法,但教学必须得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篇课文的学习,我尝试着运用以下方法:
1、翻转课堂法:课堂小课堂翻转,沟通课堂内外,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2、信息技术教学法:微课制作、制作、视频、资料等信息技术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群文阅读法:渗透群文阅读意识,通过拓展阅读诗人笔下的趵突泉,从不同视角感受趵突泉的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宽学生视野。
4、以读代讲法:教学中尽可能以学生的读为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感悟趵突泉的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所以学生将相应地采取搜集资料法、朗读法、读写结合法、课外阅读法等进行学习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以本体教学内容为目标,并就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展开教学。大家都知道,学习写景的是指向欣赏的阅读教学,目的是把学生未发现的语言文字的美发掘出来,引导学生欣赏体验、经历审美过程。它的价值在于这样几个方面:品味语言精妙,透析文脉章法,徜徉意韵情趣,攀登思想高度。根据本文的语言特点和我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我预设了以下教学流程:
五、说流程
(一)微课引领,自学趵突泉。我针对教学内容提前制作微课,通过QQ传给郭月平老师,请她协助放给孩子们看, 以微课引领孩子们先自学,然后在课堂上检验、巩固。
(二)课前游戏,走近趵突泉。游戏是课前热身,激发兴趣,为了解趵突泉资料服务。
(三)检查预习,感知趵突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练习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因为预习时,学生有足够自由的.时间去自主认读生字词、熟读课文,可以弥补课堂上时间有限的缺憾。读词语、获门票环节是检查预习,教师的范读课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感,引导他们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感知朗读的节奏美。为后面的朗读铺垫。主抓“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失去一半的美”这句话来引领教学。
(四)聚焦重点,品读趵突泉。以学定教,由学生决定先欣赏大泉还是小泉,并以读代讲,通过多元朗读品悟大泉的充满活力的美、小泉形态有趣的美。
(五)仿说仿写,补白趵突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利用文中的省略号进行仿说仿写训练。用学到的方法和积累的语言去描述小泉的有趣。
(六)拓展延伸,再见趵突泉。 课外阅读也是语文实践活动之一。安排阅读诗人笔下的趵突泉,让课内阅读与课外延伸交叉、渗透和整合,连成一体。让阅读与写作交融渗透、语文能力与情感熏陶同步提升。
语文课堂要充分给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最大空间,让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受深的内容来表达,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只有让学生充分的读,才会读的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简单地说说我的板书。我反对课堂上教师在板书上花大量的时间。题目是趵突泉,板书设计尽可能简洁、明了,突出趵突泉的特点。
纵观今天的课,我感觉是说的没有唱的好听,上的没有说的好听。啦啦飒飒说了以上这么多,说得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9-08
物理说课稿04-23
说课稿集锦05-23
《守株待兔》说课稿07-16
音乐说课稿06-26
蝴蝶说课稿06-11
初中说课稿06-18
《师说》说课稿06-22
《比的应用》说课稿06-10
《左右》说课稿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