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4-11-08 06:54: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模板汇编九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说课稿模板汇编九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

  大家好!下面我就把我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的一些想法和尝试跟大家汇报一下。

  一、对教材的认识、理解与把握

  《11-20各数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课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第一个目标是能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部分的,而要想掌握这些知识,首先必须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另外,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也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二、教学设计说明

  1、导入环节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并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又向往的大海边入手,让学生回忆大海边都有什么?然后直奔主题达到引入本课的.目的。

  2、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在这一大的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小环节:

  (一)估数与数数

  通过问题一: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的出示,引导学生对沙滩上海鸥的只数进行估计,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然后在估数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数来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的特点,突出数数方法的指导,渗透数数策略,并引导学生用做标记的方法来数,做到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二)初步感受10个一就是1个十。

  小棒怎样摆能让人家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根?这一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有1个1个摆的、有2个2个摆的、有5个5个摆的,还有5加6的,还有10和1的……引导学生对这些摆法进行评价筛选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逐个淘汰,最后选出10和1这种摆法,但是学生的这种摆法只是一个雏形, 于是我运用课件对此进一步加工,边演示边解说,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出是10根,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并顺利成章的让学生体会了10个一和在一起就是1个十。

  (三)认识十位与个位。

  (1)通过小棒的操作,引导学生从意义上进行理解。

  通过学生的一系列操作,教师向学生渗十与个透摆放位置的重要性,并通过11进行重点讲解,引出十位与个位,并通过11的两个1因为位置不一样,身份就不一样向学生进一步揭示了每个数位上数所表示的意义。

  (2)计数器上数位的认识

  首先让学生观察计数器,找到个位与十位,然后结合自己学的方位知识对个位的位置进行描述,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的含义。

  (四)写数

  通过问题“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也可以用计数器来拨,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对2个十是20,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0也是20进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讲解20 的写法。

  3、巩固练习

  本节课的巩固练习都是围绕着数的读、写及意义进行的,首先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数,然后通过提高练习对数的顺序进行判断。

  三、教学特色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学生经历实物操作(摆小棒)──表象操作(在脑中摆小棒)──符号操作(看数,直接说组成)的过程,从而建立起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数学模型。可见,建立数概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的一些想法、做法,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作者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在四个不同的季节立画四个不同的太阳,表达了作者善良的心得与美好的心愿。这样的课文有景,有情,有境。在写法上才有并列的形式,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其间运用形象拟人的手法,充满了儿童情趣,从训练角度来看本文是对学生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熟记语言,创造训练语言的好课文。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挂,街”等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温暖,冻僵”等词语。

  (2)过程方法目标: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集中精读,赏读中积累词汇,获得语感美。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作者画太阳体会作者美好的心愿。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太阳的含义。

  二、说教法:

  情景教学法:理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文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情境。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与美丽的画面中进入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欲望,更加深入形象的感受理解课文。

  朗读教学法:“读”时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语言训练法:学以致用,不管如何学最终是要回到自我表达,这样才能使文本变成自己的知识,为以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学法

  与教学相应,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索,感悟,朗读。

  四、说教学流程:

  1、组织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我上第二课时,当然少了新鲜感。学生很容易厌烦,所以刚开始时的组织教学就会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在刚进教室时就与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我拍手或做其他的动作,要求学生和我做相反的动作,这样他们会兴趣大涨。有了这样好的状态,那么学习的动机就会极易被调动起来。

  2、感受课文形象,领悟课文神韵

  学生在萌生“激情”之后,紧接着就是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文学巨匠巴尔扎克说过:“作家必须看见他所要描写的对象。”因此,在引导学生从进入“品读”的过程中,我总是饱蘸着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形式,在学生面前再现课文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并在感受课文,领悟课文中,紧抓学生看,听,说,读的训练,同时注意各部分的衔接过渡,力求毫无雕饰,自然流畅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聆听,并提出要求,“看看自己可以听到什么?”在听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感受课文的感情还可训练学生的听话能力。随后的教学中我没有按照课文顺序与四季顺序来进行教学,而是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先说出自己读懂了什么?并随机设计问题“为什么他要画不同的太阳送给不同的季节”然后顺着学生的回答进行教学。如:学生回答“冬天画了红红的太阳是让冬天变得暖和。”

  我先让学生观看冬天的图片,听冬天呼啸的北风,这样孩子们很快的进入情景,感受到的冬天的寒冷。我有随机问道“你们站在操场上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活动方便吗?”在学生回答之后,我出示“冻僵”一词,自然而然学生就理解了这个词语。然后又让学生观看冬天出现红太阳的场景,学生自然感觉到温暖,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冬天画了红红的太阳,同时也在音乐中感受到了欢乐喜悦的情绪,这又为朗读做好铺垫。在此后的衔接上我出示一个夏天的图片,上面画有红红的太阳,我问学生“现在这个红太阳你还喜欢吗?”答案不用多说,之后便进入夏天部分的教学,我按照“观看情境——联系想象——朗读感悟”的方法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

  接着进行秋天与春天的教学,这部分我主要让学生感悟语言,训练语言。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准备了大量的关于春秋两季的图片,美丽图片自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看了图片之后会有话可说,这一有意识的让学生抒发情感的语言训练,学生自会深刻地领悟“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秋天是个金黄的季节”,教学难点也被轻松突破。最后结合图画抓住“邀请,多彩,香甜”等词进行朗读教学。使观察,想象,朗读相结合,进而落实教学重点。

  3、在领悟课文的基础上移情

  在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聆听声音,感情朗读中已被文本深深的吸引。这是他们已经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我顺势总结四季为什么画不同的太阳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认为画太阳的孩子的孩子是一个什么养的孩子?”根据孩子的回答引出“有爱心,善良”这样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美好的心愿,情感目标自然达到。

  4、在表达情感的语言中训练抒情

  学生感受加深了,情感自然会被调动起来,这是趁热打铁播放音乐《种太阳》在学生快要产生疲劳的时候音乐会让他们为之一振,当然听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注意歌词,在音乐声中学生情感是很容易被激发的,随后一句“你想画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这时候语言成了学生抒发感情的最好渠道,各种奇思妙想便会涌动而出,这样既训练了说话又真正变文本为自己所用。

说课稿 篇3

  教材内容:

  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二十四课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这样的一个大教室,和这么多老师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同学们想一想,一个人高兴经常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生:笑

  师:你们会笑吗?

  生齐:会!

  师:那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看看你们究竟会不会笑?我来说,你们来表现,请同学们面向台下的老师们,让他们来做个裁判!

  师:微笑--笑眯眯--哈哈大笑---冷笑,冷笑可不代表高兴呀!

  上课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高兴,那么想一想,与高兴相近的词语还有哪些呢?

  生:兴奋

  生:激动

  生:快乐

  师:(板书:快乐)大家说得非常好。在生活中,当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的时候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时是快乐,受到表扬时是快乐的……可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作者却得出了这样的感受。(板书完成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给予是快乐的

  师:有谁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给别人什么。

  生:是付出的意思。

  师:理解得很好,我们都知道得到什么东西,往往是快乐的.,可付出,给别人什么又怎么会是快乐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生:想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快速地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读书)

  师:大家读得非常认真,看来是被故事吸引住了。现在我还想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在课题左上方画上略读符号),你们知道这个星号表示什么吗?

  生:这个星号表示,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

  师:有谁知道略读是什么意思?

  生:简略地读

  生:这样的文章只要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就行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另外还有一点很得要,那就是这样的课文要求大家自己读懂,而我只能给大家一些提示。这样一篇文章,要你们自己读懂,有信心吗?

  生:有

  师:光有信心还不行,还应该有好的读书方法。(投影:读、思、圈、注),这是我们平时经常用到的方法,除了这些方法,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投影:问)要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下面就来检验一下,我们的自学能力如何吧!

  生:(读、思、圈、注,自学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随机指导学生学习。约五分钟)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我发现师范附小四年三班的同学读书的本领真强。许多同学都掌握了自学的方法,而且运用自 如,读得很深入,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可是作为四年级的同学,光会提出问题还不够,我们还应该提出有价值 的问题,并且能够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互相协作,交流一下,解决、筛 选我们提出的问题,比一比看看谁的问题提得最大价值。过一会儿,我们在全班进行汇报。

  生:(分组讨论,解决简单的问题,对提出 问题进行筛选,比较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习交流。)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解决了许多自己提出的问题,对课文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那么究竟谁的问题提得最好,最有价值呢?我们来分组进行汇报,交流一下各组的想法。同时,告诉大家,我在 读课文的时候,也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会儿我们比一比,我提的问题怎么样?

  生: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这个问题最有价值:保罗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

  师:是个不错的问题,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我们组认为,保罗被小男孩善良、无私的言行,深深地打动了,激动得快要流泪了。从这个细节中我们能够从另一个侧面更深地体会到小男孩的优秀品质。

  师:问题提得好,理解得更好,你们组表现得真不错。其他小组的有什么想法呢?

  生:我们小组认为“保罗为什么一错再错?”这个问题最有价值。因为课文中只有三个人物,而保罗和小男孩是最重要的人物,保罗的思想变化最大,从这种变化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发现了小男孩一心为弟弟着想的好品质。

  师:分析得非常精彩。可是我要问:保罗真错了吗?

  生:(纷纷举手)

  师:在读文中,我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保罗是错了,还是对了?”(投影)让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下。

  生:我认为保罗有错的地方,也有对的地方。因为刚开始,当他见到保罗在看车的时候。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 质数和合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中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的重要知识,在小学阶段,只是让学生在因数、倍数的基础上初步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为后面学习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打下基础。

  根据新课标倡导的目标,本节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2、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1、 采用探究式学习法,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

  2、通过自主学习-——猜想——交流验证——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体验与探究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魅力。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本节的核心内容就是质数和合数,所以教学重点确定为:

  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由于本单元概念比较多,奇数、质数、偶数、合数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所以教学难点定为:

  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能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准具: 课件

  课前准备:学生写出1——20的因数。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遵照课标精神,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动手操作,引导探索,发现规律,培养分类归纳的数学意识和品质 。

  2.寓学于乐,逐步提高。乐学环境的构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通过本节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学会分析、综合、整理的方法。

  2.在思维活动的组织上,采取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方法,比较对照,区别异同的方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拟订为“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联系实际,巩固新知——全课总结”四大模块,努力构建学生自主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当建立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已有数学知识经验之上。新知教学需要旧知做铺垫,本节的新知质数和合数以因数为基础,课前复习关于因数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也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关于因数你知道些什么?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因数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秉着“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指导思想,课堂上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1、师:拿出你所找的1——20的因数,我们一起来互对一下自己找的完整不完整?

  出示课件,1——20的因数。

  观察思考:

  (1)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一样多吗?

  (2)你能把这些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吗?

  按要求填入课本23页表格。

  2、师:自学课本23页。

  师:通过自学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生:质数的概念、合数的概念(板书课题)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明确:2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

  20以内的合数4、6、8、9、10、12、14、15、16、18、20

  (针对“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这个教学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三个强化层次。)

  其一,思考:

  (1)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什么?

  (2)质数的因数有多少个? 合数的因数有多少个?

  其二,从小到大各写出5个。

  2的倍数:

  5的倍数:

  3的倍数:

  师:先观察2、5、3的倍数都是什么数?这些数的倍数都是合数吗?

  其三,举例

  你能举一些质数的例子吗?你能举一些合数的例子吗?(学以致用)

  (二)自然数分类

  举例我们把教室里面的同学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引出“分类标准”很关键;男女生分、左中右分。

  1、按照是不是2的倍数这个标准,可以把自然数分为?

  黑板上画集合圈。 sxsk/

  2、按照因数的个数多少这个标准,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

  黑板上版画集合圈。(把学生的思维导向于有意义的思考。)

  3、观察质数里有奇数吗?有偶数吗?

  观察合数里有奇数吗?有偶数吗?(此时学生已有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如何启用相关的知识经验,对比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建立起概念之间的联系,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从而突破本节的教学难点。)

  三、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从内容上围绕重点,巩固新知。从层次上逐层深化,拾级而上。可以检测学习情况和评价教学效果。)

  1、开心智力判断,并解释理由

  (1)所有奇数都是质数。()

  (2)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3)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

  2、智力找朋友

  172229 35 37 87 93 96

  质数合数

  3.猜猜陈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第①位是10以内最大的质数。

  第②位是10以内最小的合数。

  第③位是10以内最大的既是偶数又是合数。

  第④位这个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第⑤位是10以内最小的质数。

  第⑥位是10以内最小的既是质数又是奇数。

  第⑦位是10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四、全课总结

  (课终之时,进行简明扼要地梳理,可以使教学内容系统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师生共同小结:学习了哪些内容?怎样判断质数和合数?从中你学会了什么?

  说教材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来来往往的车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美版一年级上册的“造型——表现”课,“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仅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法,为其他美术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且为学生的情感和观念的表达提供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给他们带来了身心愉悦。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逐步树立起用身边的材料创造出富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品的意识,提供了较好的平台。《来来往往的车辆》的课文内容是怎样的?这节课的作用是什么?应该在这里说一说

  (二)教学的目标及重难点: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标准在不同学习阶段是层层递进的,根据低年级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这一特点,结合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依托教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撕纸拼贴各种各样的汽车,进行基本形的练习。

  2.通过对来来往往的汽车的观察、分析,感受汽车造型的奇特、色彩的美丽,并在“造型——表现”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发展个性。

  3.在评价中,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初步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因为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低年级学习阶段,主要是为了强调体验、丰富学生的感受,再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认识各种汽车,观察、分析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外形特征,学习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喜欢或想象中的车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概括地表现汽车的外形轮廓及将纸撕出自己想要的形状。这里的分析定位很好!

  二、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

  直观演示能更加直观地让学生明确制作的方法和步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通过演示拼贴汽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拼贴的步骤。

  2.讨论法

  讨论能进一步启发和扩散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讨论未来汽车的形态这一环节。

  3.谈话法

  谈话是指在教学过程学生与教师思想的交流,通过这一方法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本课中让学生说一说汽车和外形、色彩等。

  三、说学法

  1.自主性学习的方法

  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出发,尊重学生自主性。因此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是通过观察,自主发现汽车的外形、色彩,并结合生活实际,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感。

  2.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主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自主探究未来汽车的形状动手试着拼贴。

  四、说教学过程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让学生随意撕纸,即用1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蜡光纸随意撕,而且要撕出声音。设计的意图要说明

  2.让学生观察撕碎了的纸的形状,即有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紧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如何撕出特定的形状,抓住学生好奇的特点,通过我的示范带领学生撕出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形状,在此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如何把握好力度。很好

  3.通过课件,请学生欣赏教师的范作(撕纸拼贴好的汽车作品),分析作品的表现方法,从中让学生领悟,感受撕纸作品的制作方法与步骤,进而引出本课的课题:来来往往的车辆

  4.观察分析 设计的意图要说明,即为什么要让学生进行回忆,让学生进行讨论?

  (1)为进一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过的车辆,它们的外形和色彩分别是怎样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讨论车辆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这些车辆的外形有什么不同。

  5.教师示范,研究技法 这里可以改成让学生尝试撕一辆汽车,然后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如何进行撕纸以及撕纸需要注意的要点,这也是对学生的技法指导的关键。要把教师的示范改成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尝试。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撕纸拼贴的方法与技巧,我主要是以一辆公交车为例:

  (1)将长方形的纸撕出两个角做成本身;

  (2)撕出几个小长形拼贴在上半部分做车窗;

  (3)撕两个圆形纸片拼贴在下半部分做车轮;

  (4)再撕一些小纸片拼贴在汽车上做装饰。

  在我完成示范之后,为了进一步明确和加深拼贴汽车的方法,让学生口述我示范的过程。

  6.创作表现 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汽车关键要通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说说有什么你喜欢的地方?

  (1)看现有的奇特的汽车图片,小组讨论,未来汽车会是怎样的?为了进一步拓展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我主要从汽车的外形、功能、色彩去思考。

  (2)学生探讨自己的想法,依其回答进行表扬、鼓励。

  (3)学生动手撕纸拼贴汽车,在教师巡视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注意卫生,不能将碎纸丢在地上。

  7.评价交流

  没有评价就无法客观、公正地判断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就不能有目的的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而《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第一条就是“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因此评价这一环节中,先是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找找优点。

  《美术课程标准》的第二条建议是“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因此,我又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相互评价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8.小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的最后我让学生交流本课的学习心得,鼓励学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同时,教师在最后对于本课还赋予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的思想教育。

  五、板书设计

  来来往往的车辆

  汽车的组成部分: 本身 车轮 车窗

  未来汽车: 形状 功能 色彩

  拼贴过程: 构思——撕——摆——拼贴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浙江版小学思品第七册“勤学”的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努力学习不怕难》。本课的重点是教育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不怕困难,知难而进。教材分三个版块:

  第二版是通过林林写给知心姐姐的一封信,把不少同学在学习中存在的烦恼提出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学好知识呢?

  第二版块是读议《李欣的故事》。李欣是个学习勤奋的学习,由于转学,跟不上进度,可她困难面前没有退缩,克服了困难,取得了成绩,为学生提供了榜样。

  第三版块是说创设情境,体验选择,让学生体验到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只有虚心好学,认真思考,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取得好成绩。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孩子的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独生子女也越来越多,然而有的孩子贪玩,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有畏难情绪。《努力学习不怕难》这一教材的内容是为解决这一问题服务的,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为了引导孩子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学习要不怕困难,才能取得好成绩。

  2、能力目标:对疑难问题能认真思考,不抄袭别人的作业,考试不作弊。

  3、知识目标: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能努力克服。

  其中“对疑难问题能认真思考,学习不怕困难,遇到困难能努力克服”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为指导思想,对教材的三个版块进行了必要的补充、重新整合、编排,以游戏活动、对话交流为主要载体,将学生置身于他们学习生活中所能遇到的各种因素中,通过“实话实说”、“我当知心姐姐”、“讲故事”、“佳宾访谈”、“争当学习勇士签名”等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之在参与中获得愉悦的体验,能有效地使外部学习活动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驱力,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习得学习方法,提升学习、生活的质量。

  活动一:“实话实说”。

  首先,在上课前几天,我就向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等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的情况,学习遇到困难时的处理情况等,以便在“实话实说、佳宾访谈”等学习活动中做到有的放矢。

  “实话实说”这一活动,我以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对学生进行采访,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实话实说”:

  1、当你觉得自己最拿手的学科是什么?你是怎样学好它?

  2、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有位同学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奖了,你羡慕吗?你也想拿奖吗?你觉得你怎样做才能获奖?

  3、你在学习上遇到过烦恼了吗?

  以上三个问题从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出发,其中前两个问题是从正面引导学生,以引发学生参与“实话实说”这一学习活动的兴趣。后一个问题是为后一个活动“我当知心姐姐”的服务。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渴望自己有知识,有好成绩,是学生最为关心的话题。因此在“实话实说”活动中引起悬念,“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有位同学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奖了,你羡慕吗?你也想拿奖吗?你觉得你怎样做才能获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习动机。需要是学习最持久的内驱力。在谈话中,教师真诚地随机地用名言、谚语或评价学生的发言,或激励学生,或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解这些名言、谚语,从而使学生初步明白“成绩来自勤奋”的道理。

  活动二:“我当知心姐姐”

  1、同学们,有一位叫林林的同学,也跟同学一样,在学习中有会遇到烦恼,林林还给知心姐姐写了一封信:(老师一边读信,一边小黑板出示林林的信。)

  “我学习成绩不好,特别是数学应用题做不出,只好抄同学的作业。现在,我知道建设祖国需要知识。可是怎样才能学好知识呢?我真苦恼。请您帮帮我吧!”

  2、读完林林的信以后,教师紧接着创设另一个情境:“同学们,现在你就是知心姐姐,请大家帮帮林林吧!”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可以说,当知心姐姐是每个孩子的乐事。再说,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就是重新组织概念,以便克服某种困难或障碍,从而达到某种目标。问题解决是一种典型的思维形式或思维活动,因为思维活动主要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这一活动的紧接上一活动,由远及近,从抑到扬,由已及彼,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三:讲故事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青少年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孩子的年龄越小,榜样的感染力就越大,其最初形成的行为习惯几乎都是模仿而来的。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巨大影响作用,时时处处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曾经讲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将以孩子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形式为孩子树立榜样。教师着重推荐以下两个故事:一是李欣的故事,二是海伦、凯勒的故事。

  讲故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故事情节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思维和想象。故事情节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思维和想象。正如柳斌所讲:“情境教育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搞活了,……”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进行讲故事比赛的形式,有助于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里,以感人的故事感化学生。

  活动四:“佳宾访谈”

  通过上面三个活动的学习,学生人认识水平已提高了一个层次,已明确学习要不怕困难,才能取得好成绩。此处的访谈从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访谈,选择三种类型的同学构成佳宾,一是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同学;二是“李欣”式的同学;三是与林林相似的同学。访谈围绕以下三个主要问题进行:

  1、当你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时,你怎么办?

  2、家庭作业写不出来的时候,你怎么办?

  3、在素质评价中,有的题目做不出时,你怎么办?

  整个访谈过程是互动式的,对话式的,先由佳宾就主持人的三个主要问题发表意见,然后由现场观众提问。

  活动五:“争当学习勇士签名”

  这一活动,我安排了以下个环节:

  1、学习爱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3、举行“争当学习勇士签名”仪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和名字、日期都写在布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对活动越是感兴趣,热情就越高,活动感知就越有深度和广度。思品与社会课的教学不单是让学生了解“是什么”,明白“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怎样观点指导行动”。“争当学习勇士签名”活动的举行不仅解决了学生对活动的兴趣问题,还解决了观点指导行动的问题,适时地引导学生指导自己的体验化作行动。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社会》二年级上册《我是家中小主人》中的《学会承担家庭责任》。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要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几点正 是责任感。”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有重要意义,可以让孩子在学校中有责任心,可以让孩子在工作环境中有责任心,可以让孩子在今后组 建家庭中有责任心。我们班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已经习惯了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甚至认为是应该的。我在我班中作过调查:65%的家长包揽了许多本应该孩子去想、去做、去负责的事情,59%的学生不愿主动为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更有73%的学生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家庭责任感。这鲜活的教材,为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提供正确的指引。

  二、说教学目标

  课 程标准强调: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 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要对儿童的生活进行引 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学必须回到儿童生活,实践并提升生活这一理念。二年级的学生,让他们通过一节课就能鲜明地认识到家庭责 任人的含义,从此主动承担家庭责任,这是较难的。因此,我去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道每个成员在家庭中的不同的角色和各自承担的责任。

  2、学会理解、体谅和关心父母,能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庭责任。

  三、说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策略

  由于学生对于父母为他们做事认为是理所当然,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为此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明白,小学生在家庭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二年级的孩子对于家庭责任感这一含义还是十分模糊的,为了让学生明白作为价的一份子有义务,有权利去承担家庭的责任,我确立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家庭责任?为什么要有家庭责任感。”为教学难点,

  基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为了突破以上的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儿童的生活进行教学,并以提高儿童的生活能力为依据。因此,我采用体验感悟教学策略。

  四、说教学过程

  课 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义演、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 得到的体验和道德认知。”惟有通过对生活实践所谓体验和感悟来实现构建,才是道德教育更为有效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在实施过程中,我预设了4个教学环节1、故事导入,引发思考。2、联系生活,体验情感。3、说心里话,触动心灵。4、付诸行动,深化体验。

  一)、故事导入,引发思考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第一环节“故事导入,引发思考”,我以《小约翰的账单》这个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故事展开营造氛围,激起孩子们的兴趣。随着故事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当我讲到:小约翰打开纸条,发现这是妈妈给他的账单,上面写着:怀胎10月免费,喂奶水免费,出水痘时照顾他免费,教育她免费,买衬衫、鞋子和玩具免费,一日三餐免费,漂亮的房子免费,约翰一共付给妈妈:0美元。孩子们都沉默不语,有的还低下了头。我相信这个故事让他们的内心震撼了,也开始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

  二)、联系生活,体验情感

  我立刻抓住这一契机,进入到第二个环节——联系生活,体验情感。我让学生把课前调查的“父母一天工作生活调查”进行汇报。让他们通过汇报交流清楚的了解父母的辛苦。陶行知先 生指出:“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可见,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使学生感受深刻。正由于让他们调查父母一天的辛 劳这一活动作铺垫,在“我当家”这个角色体验中,我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去体验摘葱、洗鞋子、入棉被、叠衣服等家务劳动。通过尝试探索,角色游戏等感性 方式,让学生处在一定的情境中经历事情,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使学生获得内心认可的`道德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孩子们体会到做父母是多么不容易。我让 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孩子是历历在目,声声是情。然后,在《天亮了》的歌声中,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父母的形象,并作了如下深情的旁白:

  孩子们,你们看到了吗?

  妈妈的眼角又多了几丝皱纹,马氏为你的学习担心而增添的吧?

  你们看见了吗?

  爸爸的双鬓又多了几丝白发,那是为这个家长期操劳而增添的吧?

  你们看见了吗?妈妈的手好像又粗糙了一些,那是为让我们的家更舒适而留下的吧?

  你们看见了吗?

  爸爸的腰好像又晚了一点,那是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好些而累的吧?

  孩子,你们懂得爸爸妈妈的心吗?你们理解爸爸妈妈的辛劳吗?

  三)、说心里话,触动心灵

  在这扣击心灵的话语中,我感受到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动 ,这就水到渠成的进入第三个环节——说心里话,触动心灵

  就让我们敞开心扉,说说自己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应该承担起那些责任吧?从而引出课题——学会承担家庭责任。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相机板书,生1:自己的事自己做。生2:把自己的学习搞好,不用父母操心。生3:要为家里分忧。课堂正朝着我预设中发展,但是课堂教学不是预设不变而是不断生成的,有一个学生站起来低着头说:“老师,我觉得我妈妈一点也不负责?”我当时愣了一下,轻轻走过去,摸着他的头说:“孩子能告诉老 师为什么吗?”学生回答说:“我妈总是骂我,考试考得不好骂得更厉害,可妈妈自己老是出去搓麻将,根本不管我的作业。”学生的回答让我出乎意料,怎样处理 这一难题呢?见很多同学举手,我灵机一动,我说:“让大家群策群力,为这位同学出主意,好不好?”有的说:“我想你可以和妈妈坐下来谈心。”有的说:“你 首先要好好学习,让马妈妈相信你一直在努力。”有的说:“要不我们去你家一起劝劝你妈妈。”那位学生满意地点点头,同学们帮我化险为夷。

  四)、付诸行动,深化体验

  学生的道德行为只有回到真实的生活中才能得到强化和巩固。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我们承担家庭责任的义务才正式开始。我与学生商定:我们开展一次“让我为您分忧活动”好吗?要求每位学生每天至少为父母或者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事无巨细,贵在坚持。

  每人发放活动记录表,以“一星”到“五星”不同等级标准来评价达成的请况,对活动情况进行检测评价。

  五、课后反思:

  课 后,我再次回想着出乎我意外的“事件”,我这样处理行得通吗?如果我当时没有及时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这又会怎样呢?这让我十分后怕。同时 也让我好好的审视自我的课堂教学。深刻的体验到教材的呈现于教案的设计都是静态结果,而课堂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偶然、随机的因素,难 以完全按照教材的预设和教师的预设去进行。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是教人华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深处.”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而不是自己设计的教案

  这 节课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教师应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在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珍视“童心世界”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 来生成、调整话题,根据其真实体验和反馈,来引导他们思考、讨论、交流,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道德认知,整个课堂在有弹性的预设下“动态生成”、精 彩纷呈。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课文讲述的是在繁华的街头,一位失明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人们对此都无动于衷。而当诗人在牌子上添加了几个字,组成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句子,让街头的行人变了,他们纷纷解囊相助。这篇文章语言精炼,情感丰富,说明了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深深的打动人心。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课文特点,结合本组课文在教学时“要重视对词语和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文章包含的深刻道理,让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的训练重点,我设定了以下目标:

  1、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字打动人心的原因,明白语言运用的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3、受到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教育。

  其中指导学生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体验情感,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我注重“以生为本”,通过采用引导法,引导学生寻找文中最有魅力的语言,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其魅力,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立足于“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以读代讲、读中领悟、结合情境创设,让学生合理展开想象,学会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获得情感体验,提高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我设计了:①质疑课题,导入新课②抓住重点句,确定切入点③品读感悟,深入体会④拓展迁移,练写警示语四个环节,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品读感悟课文内容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具体流程如下: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学贵有疑。”开课之初,我由问题入手,通过提炼有价值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板书课题后,先让学生读题解题,联系生活谈谈自己所理解的 “魅力”,再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语言到底有什么的“魅力”?“语言的魅力”具体体现在哪儿?……这些疑问会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步入课文。

  (二)抓住重点句,确定切入点

  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并交流自己的初读感知后,教师就趁机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最有魅力的语句——“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并以这个句子为切入点,探究这句富有诗意的语言之所以产生巨大魅力的原因,通过抓住重点问题使课文内容化繁为简,让学生迅速进入阅读与理解文本的情境。

  (三)品读感悟,深入体会

  1、寻找语言魅力的体现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新知,交流感悟。我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探讨本课中语言魅力的具体表现。

  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1——5自然段,找出了盲老人的牌子上原来写的句子“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添上几个字之后的句子“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通过比较句子谈体会,得出语言魅力的具体表现是诗人添字前后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由当初淡淡一笑、无动于衷转变为纷纷慷慨解囊。

  在这一环节,通过读、议、交流,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提高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品味语言,探寻语言魅力的原因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的朗读体验,课文第六自然段文字优美,点明了语言文字能够产生非凡魅力的原因。教学这一部分,我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放手让学生去读,通过读中思考、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促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文本,展开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①图片欣赏,直观感知春天的美。

  ②说话练习,加深体验。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用“春天到了,我看见了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这怎能不让我陶醉呢?”进行说话练习,描绘自己眼中的春天,进一步体验春天的美好。

  ③反复读,感悟春天的美。

  通过学生自读、师生互读、把课文改为小诗的形式配乐美读等多种方式读出描写春天美好的句

  子,让学生在不仅在读中品味春天的美还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美。

  ④前后对照,体会老人的不幸

  通过情感朗读第六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请学生想象:失明的老人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又是什么样的情景?如果你在街头看见了这个老人,你会怎么做?这样通过鲜明的对比,层层深入的体验,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真正走进了文本并产生强烈的共鸣:对老人的不幸遭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最后,让学生换位思考: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打动人心的句子?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不仅是能让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形成对比、激发同情心,而是充满了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要用爱去关心帮助他人,学生也受到爱的熏陶和感染,此时,感悟语言的非凡魅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拓展迁移,练写警示语

  语文教学要把听、说、读、写落到实处,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最后我安排了让学生运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的练习,将课堂内外有机地联系起来,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满怀激情,都希望自己能像诗人一样,用富有魅力的语言去感染周围的人,写出了许多精彩警示语,比如:

  “足下留情,我也会疼!”——草地上

  “请别让我一直流泪到天明!”——水龙头边

  “请别在我雪白的衣服上留下你黑黑的鞋印!”——墙壁上

  ……

  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写、议、评,由课堂学习语言转变为在生活中运用语言,切身感受到语言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语言的魅力——打动人心

  春天到了,可是

  我什么也看不见!

  无动于衷——纷纷相助

  板书的呈现方式为随学习的内容逐步出示,整个板书设计,集中体现了教学的重、难点,体现教材的特色与特性,一目了然,形象直观。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9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一个鸟语花香、美丽富饶的地方,想去吗?

  生:想。

  师: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走进这个人间天堂——森林王国。(板书:森林王国)

  大屏幕出示课文第一段(配有森林王国的图片,音乐)

  师:请大家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森林王国的美景 生配乐朗读课文第一段

  师:读了这段文字,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副怎样的画面? 生1:我的脑海中出现了鲜花盛开、野果挂满枝头的画面。 生2: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美景。

  生3: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美丽富饶、枝繁叶茂的大森林,那里的人们快乐地生活着。

  师:是呀,多美的森林王国,多幸福的人们,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里,你们觉得好吗?

  生:好

  师:让我们带着对森林王国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再读这段话? 生配乐再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你对森林王国的印象吗?

  生:美丽富饶、安居乐业

  师:谁能说说哦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生1:美丽富饶就是说森林王国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师:你们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真了不起。那么森林王国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体现在哪呢?

  生1:风景优美体现在:鲜花四季开放,野果挂满枝头

  生2: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空气清新

  师:好一个风景迷人的森林王国。那么物产丰富体现在哪呢? 生1:小猴子在林间悠来荡去,梅花鹿在泉边饮水,兔子在草丛间出没,鸟儿的叫声婉转动听。

  生2:森林里还可能有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名贵的药材等。

  师:森林王国的物产可真丰富呀!谁能说说“安居乐业”的意思? 学生一片沉默

  师:没关系,谁能给“安”字组个词语

  生:安定

  师:居?

  生:居住。

  师:合起来就是?

  生:安定地居住。

  师:乐?

  生:快乐、欢乐

  师:业

  生:职业

  师:换个词语。

  生:工作

  师:这个词语的意思连起来就是?

  生:安定的生活,快乐的工作。

  师:像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拆字组词理解词语的方法,希望你们以后在理解词语时能灵活使用这种方法。

  师:森林王国的人们安居乐业体现在哪里呢?

  生:森林王国的百姓安居乐业,有的`种庄稼,有的狩猎,有的织布,有的捕鱼,生活中充满了笑声和歌声。

  师:看到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看到安居乐业的人们,我们会情不自禁的赞叹道:

  生1:生活在森林王国真幸福啊!

  生2:这简直是一个世外桃源啊!

  生3:森林王国太美了!

  师:闭上眼睛,跟随美妙的音乐和老师的朗读,再次走进森林王国,感受那里的美景。

  生闭上眼睛,静静聆听。

  师:森林王国之所以美丽富饶,那里的人们之所以能安居乐业,都是因为那里的国王有一条特别法令,这条特别法令是?

  生(齐)任何人不得乱砍树木。

  师:正是因为有了这条特别法令,森林王国才会美丽富饶,那里的人们才会安居乐业。请我们替国王再郑重地向国人宣布这条特别法令。

  生:任何人不得乱砍树木。

  师:可是,老国王去世后,新国王即位,他却更改了这条特别法令,你知道什么原因吗?请大家自读课文第2——5段。

  生: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找出原因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新国王之所以更改特别法令,因为他小时候追赶兔子时不小心踩坏了小树苗,国王知道了,命令卫士打了他三十大鞭,他怀恨在心。

  生2:他禁不住诱惑,有人送给他一张花花绿绿的图画,上面画着高楼大厦、工厂烟囱,就心动了。

  师:是呀,新国王一方面对特别法令怀恨在心,一方面禁不住诱惑,就这样,他更改了特别法令,下了一道新命令,这条新命令是?

  生:把树木全砍掉,建造新型王国。

  师:听了新国王的命令,大臣们是极力劝阻,可是新国王却对他们意见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新的命令颁布了,轰轰烈烈的建造新型王国的工程开始了,请大家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生:参天大树一排排倒下去了,高耸的大楼一幢幢立起来。老虎、狗熊、兔子、梅花鹿四散逃命,鸟儿飞往遥远的地方。砍下的大树变成了梁柱、门窗和家具。

  师:新型王国建好了,刚开始人们表现怎么样?

  生:百姓们住进高楼大厦很新奇,走进工厂做工也很有趣,纷纷称赞新国王为自己创造的新颖神奇的生活。

  师:是呀,如果故事就这样结尾,我们也许会为新国王的新法令拍案叫绝。可是事情却不是这样的,作者笔锋一转,写了新法令实施后接二连三第发生的一系列不愉快的事情,请大家自由课文8——13自然段,画出你印象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8——13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发生了哪些不愉快的事情?

  生1:工厂烟囱冒出的黑烟把填空搅得浑浊不堪,火车和汽车排出的废气和道路上飞舞的灰尘,使人萎靡不振。

  生2:妖魔鬼怪听说森林王国的树木砍光了,高兴地手手舞足蹈,,一个个跃跃欲试,要去那里逞逞威风。

  生3:雨妖来了,河水冲垮了堤岸,淹没了庄稼。

  生4:热魔来了,他在王国里四处横行,他到过的地方, 河床漏出来了,井水干枯了,土地干裂了。蝗虫一群群飞来肯吃庄稼,许多人生了病。

  生5:狂风带着黄沙,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转眼间,整个王国天昏地暗。

  生6:黄沙越聚越多,很快就形成了沙丘。沙丘一步步向城市逼近,百姓只好背井离乡、四处逃荒。

  师:是啊,森林被砍掉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洪水泛滥、狂风肆虐、土地干裂??,谁能用“一拍拍参天大树被砍到后”开头,写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9-08

物理说课稿04-23

说课稿集锦05-23

《守株待兔》说课稿07-16

音乐说课稿06-26

蝴蝶说课稿06-11

初中说课稿06-18

《师说》说课稿06-22

《比的应用》说课稿06-10

《左右》说课稿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