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模板六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 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 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2)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各地后,让学生练说,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练说;(3)个别读,齐读, 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12,坐井观天
天无边无际
看得多 见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 见得少
说课稿 篇2
本章的章首图是大象,并给这幅图配了文字.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虽然大象的图片不像其他一些(如锣鼓)更具有明显的声特征,但是由于立意比较新颖、奇特,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可能会有较好的作用.
声现象丰富多彩,教材通过四幅图,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声音产生的情况,意在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使学生可以就这几幅图或图以外其他物体发声的情况,谈谈物体发声时都要振动的共同特征.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做一些活动,来进一步探究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活动中应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好让学生自己想出做什么样的活动,并观察物体是怎样发声的.
“想想议议”这个栏目中,应该尽量让学生互相交流.如果学生能够说一些新奇的关于发声的现象,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兴趣,而且也是锻炼学生交流能力的机会.
声音的传播,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到,要想使声音从发声地传播出去,必须要有传播的载体——介质.教材重点让学生自己探究固体传声,教师演示气体传声,学生设计液体传声.
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可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有所不同.
“想想做做”中,要求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是一个开放型问题,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设计的方法应给予鼓励.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1.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2.声音的传播要靠介质.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
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份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und)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
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
生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 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
生 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生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
师 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让我很高兴.要想知道这些同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
推进新课
(一)声的产生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 请每组选一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生 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生 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
生 用鼓槌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洪亮的击鼓声.
生 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
生 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l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师 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生 打击或拨动物体可以产生声音.
生 我们发声时没有打击,也没有振动
生 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生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师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声音产生的奥秘被我们揭开了,为我们的成功合作鼓掌
[想想议议]
师 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
生 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生 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生 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生 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生 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爆裂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生 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生 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
师 同学们刚才列举了生活与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
践中去,这很好.关于声音的发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
生 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
师 同学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
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二)声音的传播
[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
师 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
生 声音由发声体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
生 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
师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证实你的猜想.
生 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孥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
师 刚才这位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简单易行,而且有力地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ediu).
生 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
师 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
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这个问题.
[演示] 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减少,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
生 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
师 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生 随着空气逐渐进入,铃声逐渐加强.
师 (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 真空不能传声.
师 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生 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
师 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框的地位及设置目的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在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会接触到许多新同学和新老师,能否与新同学、新老师友好相处,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教材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确立了第三单元“学会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这一生活主题。其中第五课主要讲述建立和谐的友情,第六课讲述尊敬老师,与老师友好相处,本课又包括两框,第一框《我爱我师》,讲述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巨大作用,第二框讲述《我与老师交朋友》。
明确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将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师之情,并会将爱师之情转化为爱师之行。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考虑问题比较片面,难以理解老师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只有通过大量的事例,让学生真正明白了,才能进一步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老师的感情,此为设计本框的目的,也为学习下一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在对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知、能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我拟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树立尊师观念,激发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能力: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提高尊师意识。
3、知识: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懂得学生应该热爱尊敬老师。
三、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热爱尊敬老师”,让学生懂得如何敬师爱师。为突破重点,我设计了唇枪舌箭、勤劳小蜜蜂、小试身手等活动。
四、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师爱浓浓”,这主要是由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为突破难点,我设计:歌曲欣赏、实话实说、交流分享、讲故事、诗朗诵等活动。
五、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大多十二三岁,由对家长、老师的过度依赖,向重视自我,关注自我转变,在这个“心灵断奶期”,往往对老师的言行不能正确理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从而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负担,影响他们的成长。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帮助学生学习本部分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六、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所以,这里把学法放在第一位。
1、学法:依据新课程理念,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学法宜自主合作、参与体验、讨论互动,以实现认知改变、行为转变、知行统一。
2、教法:本课主要采用主体参与、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自主合作学习法,情境创设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明理,通过明理达到导行。
七、设计意图
根据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践行相统一的新课程的基本原则,本课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主张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八、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
2、具体过程
环节一:歌曲欣赏 导入新课
①多媒体播放或师生同唱歌曲:“走过老师窗前”
②学生谈感悟:从歌曲中你感受到什么?
③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大体印象
环节二:交流分享
①小小解说员:请同学们展示搜集到的材料、图片(或依据教师多媒体上出示的图片),与同学们分享老师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②畅所欲言:从搜集、分析材料过程中自己感悟到什么?(尽可能使每个小组都有展示发言的机会,整个活动控制在5分钟左右为宜。搜集到的资料没有机会得到展示的,可安排合适的时间展览)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既提高了学生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让学生动手动口体验感悟,讨论、归纳生活中老师们是如何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为同学们操劳的。
环节三:实话实说
问题:自己经历过哪些老师对自己关爱、帮助的事?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完整的说出一例。 ①小组间交流
②4位同学做嘉宾,模仿“实话实说”现场,讲述自己的事例
③其他同学发言讲述自己的故事
④嘉宾和同学交流
⑤嘉宾一句话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谈自已的经历,通过对美好往事的回忆,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进而增强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环节四:讲故事
多媒体出示“以身挡车救学生, 万人痛别英雄殷雪梅”的感人图片
①多媒体出示
②学生谈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旨在增强学生对老师发自内心的崇敬
环节五:诗朗诵
①同学推举一个朗诵水平高的同学
②使其朗诵教材第67页“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深情朗诵中,教师进行引导,使学生升华自己的爱师之情。
通过以上五个环节,让学生明确老师们在我们成长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老师是指导者,引路人,为什么说师爱无私,从而,突破本框第一个知识点,即难点“师爱浓浓” 环节六:唇枪舌箭
①学生即兴随机发言,举出有哪些不尊敬老师的行为
②再对应的让学生说出,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是非选择中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可以进一步的在行动中将尊师行为落到实处。
环节七:勤劳小蜜蜂
①学生收集赞美老师的名言或名人尊师的行为
②学生谈应向他们学习什么
③大屏幕展示一些尊师爱师的图片,材料
④学生自学教材68页两幅图及其附属文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了解伟人们是如何尊敬老师的。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解决本框第二个问题,即重点“如何尊敬老师”
环节八:歌曲欣赏
播放歌曲《老师,您好》,在和谐的氛围中结束新课。
九、作业
自制小卡片,送给敬爱的老师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石榴》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二、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4.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生长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四、设计思路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五、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二)、 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1、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课件,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掌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说说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习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3、学习第四小节。
(1)、通过听读想象,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说说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六、 总结全文,延伸教学
1、我们欣赏了石榴的生机勃勃的绿叶,竞相开放的花朵,俏皮可爱的果实,并且亲口品尝了它的滋味。你喜欢这石榴吗?作者也与你们一样,非常喜爱这石榴,更爱自己的家乡!
此时我们再来看课题,你会在“石榴”的前面加上什么词语,来赞美石榴呢?( )的石榴?
2、品尝一种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说课稿 篇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xx中学的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完成今天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本节是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的第一节,也是重点一节。教材体系编排以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为主线,首先介绍了香港的位置、组成、范围、地形和气候等自然特征;然后介绍发达的交通运输、旅游、信息、教育和国际经济贸易等人文特征。综合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和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把握香港。
二.说学情
初二学生经过两年的地理学习,具备了较高的读图分析能力,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因此对香港自然特征内容的把握,可以自主完成。同时初二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辩证分析能力,因此我把本课的目标锁定为:
三.说目标
1、了解香港的位置、范围、组成、地形和气候特征。
2、把握香港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3、理解香港的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及促进作用,增强爱国家意识。
四.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分析香港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香港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形成的条件。
以便寻找和澳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长株潭城市群四节的联系与差异。
五.教学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探究法和多媒体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采用的学法是自主学习法、质疑法、讨论法、探究法和展示法。
六.说过程
根据课堂教学改革特点,落实“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理念。遵循“问题主导,思维主攻,自学主线,活动主轴,发展主动”的五主原则,我把本课流程设计为:情景自学,合作互学,展示激学和提升领学四个环节。
(一) 情景自学
1、导入
播放香港回归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2、自学
这部分由学生阅读教材独自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要让学生:
1、了解香港的位置、范围、组成、地形和气候特征。
2、描述香港的交通运输、旅游、信息和教育。
这部分围绕香港的自然环境,内容难度不大,小组合作,能完成很好。为了加深记忆,我找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再说一遍答案,其他同学记忆一遍。
(二) 合作互学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这部分设置香港缺水的原因、解决方案以及香港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原因等问题。
这部分问题要让学生:
1.评价香港的自然环境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理解香港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地位
香港缺水的原因学生分析起来难度较大,我采取教师提示从自然(气候、地形)和人文(人口的多少、经济的发展状况)两方面寻找原因,学生思考,师生共同解决。让学生运用思考的方法小组独自解决与北京比较和解决方案两题。培养发散思维,合作意识,小组共同探究。
学生展示过后教师出示香港的.真实做法,让学生体验成功,拓宽视野。
理解香港的经济以国际贸易为基础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这一部分难度较大,这是本节的难点,学生发言不全面的地方,教师引导点拨(提示: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来分析),启发学生思考,攻克难点。师生共同归纳香港经济的特征。
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学生讨论展示,教师提供资料,加深了学生理解,化解了难点。
(三) 提升领学
这部分我为了突出重点,全班同学分角色模拟,分组考察,深入了解香港经济发展现状。
情报组:汇报香港的人均产值和产业升级状况。
未来的交通部长:了解香港的交通,汇报香港的交通状况,为北京的交通改善提出建议。 未来教育部长:深入香港的大学,了解香港的教育状况。
旅游部长:游览香港的迪士尼乐园,香港的会展中心等旅游区,感受香港的旅游状况。 开放特区质疑组:香港和深圳经济上相互促进,双方各自有什么好处?
智囊团:学习了香港明知道了香港繁荣的奥秘,为上海城市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我们的目
标是把上海打造成东方明珠,赶超香港。
这部分内容浅显易懂,课本有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说明学生看后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汇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愉悦感。把这种机会较多给予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学生汇报完后,教师用课件展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增进学生对香港的全面了解。
七、说板书设计
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设计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
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第八课《树叶》。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几个方面为大家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内容
《树叶》一课是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第八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大自然。这首儿童诗是本单元的第四课,全诗共五句话,写树叶给树枝、小虫、鱼儿、小鸟带来的温暖和欢乐,大家都喜欢树叶,树叶与大家亲密、和谐的关系。课文想象丰富,语言朴实,富有童趣,为儿童喜闻乐见,诗中多出运用你人的写法,浅显易懂,朗朗上口,进而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根据以上教材内容,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随文识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分为:
1、能力目标:
①巩固复习课文的生字和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一年级学生有效注意的时间短,知识面窄等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则为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吸引,但也容易分散,根据这个特点,我准备采用情景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入树叶飘飘的大自然之中,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
同时,在教学中穿插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感到学习的无穷乐趣。学法上,让学生多朗读,多开口,在朗读的基础上自主理解、体会,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情感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㈠游戏导入
1、准备写好生字的小黑板,将形状各异的树叶贴在上面,告诉学生字宝宝和词宝宝都躲在树叶下面了,谁能摘下树叶并把叶片下面的字或词读出来,树叶就归谁了。这一环节让学生动手、动口,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能够在课堂初始就抓住学生的吸引力,为接下来的内容开了个好头。
㈡朗读课文,品读感悟
新课标认为朗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活动,更是一种主体的生命活动,所以,在学习内容之前,我准备为学生先范读课文,通过范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感知,然后指导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指明读、分组读、男女比赛读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兰度,加深学生感悟。一年级学生记忆力惊人,我觉得通过这些方式的朗读,已经有一部分学生可以背诵了。
㈢理解内容,加深记忆
此时,再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景让孩子们融入到情境中,张开想象的翅膀,从中体会到树叶与树枝、小虫、小鸟、小鱼它们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我相机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通过这部分的讲解,大部分学生估计都已经会背了,此时,让学生结合板书试着背诵课文,然后我准备给学生1分钟时间巩固课文背诵,然后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课堂的最后集中注意力,为本节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㈣拓展延伸,仿写句子
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写句子,我希望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锻炼学生说话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板书设计
树叶
树上 树枝 扇子
地上 小虫 被子
河里 鱼儿 花伞
天上 小鸟 风筝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9-08
物理说课稿04-23
说课稿集锦05-23
《守株待兔》说课稿07-16
音乐说课稿06-26
蝴蝶说课稿06-11
初中说课稿06-18
《师说》说课稿06-22
《比的应用》说课稿06-10
《左右》说课稿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