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6-15 19:08:5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模板锦集10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说课稿模板锦集10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课题是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

  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用浏览器访问网络能听歌,看电影,下载软件,查阅资料,发表言论等。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是系统自带的,现在应用面最广的浏览器,学会的IE浏览器的使用,其它浏览器就不在话下了。

  二、说学情:

  1.学生对网络有着浓厚兴趣,但更多的同学用来娱乐,真正用网络来促进学习的较少。

  2.学生的知识、技能差异较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动手实践能力较差。

  3.依据这一学情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兴趣为引导,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个人展示、信息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培养信息交流的习惯。力争每位学生都有所提高。

  三、说教材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浏览器的窗口;

  2.掌握用IE浏览器上网的基本操作;

  3.学会对IE浏览器进行简单的设置。

  4.正确使用IE上网浏览信息

  过程与方法

  1.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通过真实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

  2.培养探究意识、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四、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事先分好组,并对组长加以指导,并告知学生需完成的任务。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的学习体系。)与演示教学(直观高效便于难点突破)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法: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探索新知 巩固提高 畅谈收获 自我评价

  六、学法引导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

  1.保持良好的探究学习能力;

  2.勇于表达自己观点,大胆尝试演示;

  3.善于协作学习;

  4.将所学内化成自身的综合能力。

  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预备性评价: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来学习IE浏览器,知识体系自然衔接。

  过程性评价: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进行过程性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对象、自主解决问题、自主搜集信息的能力。

  总结性评价:通过教师的鼓励性的话语和小组代表展示相结合开展总结性评价。

  自主评价:通过填写课堂学习评价表,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鼻子是人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感觉器官,我们可以通过鼻子去感知一些物体的气味、去呼吸。但是幼儿对鼻子的认识还是不全面的,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抠鼻子、把异物塞进鼻子的情况多有发生,尤其是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保护自己的鼻子,就会有许多意外发生,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1、认知上:引导幼儿了解鼻子的作用。

  2、能力上:基本能够正确掌握擤鼻涕的方法。

  3、情感上:通过故事,幼儿能够萌发出保护鼻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基本能够正确掌握擤鼻涕的方法

  难点就是通过故事,幼儿能够萌发出保护鼻子的意识。

  四、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我为幼儿准备了酒、花露水、醋,这是为了让幼儿能更加仔细的观察鼻子并了解鼻子的功能;同时根据课程需要我准备了《翘鼻子噜噜》的课件,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回顾生活中一些不注意保护鼻子的错误做法,然后与幼儿讨论如何正确保护鼻子。

  五、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观察法:观察法是幼儿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2、讲解法:根据幼儿与教师讨论的结果,系统讲解鼻子的用途。

  3、演示法:通过课件中可爱的小猪噜噜的经历,使幼儿对保护鼻子幼儿更加深刻的认识。

  4、启发式提问法:在授课过程中,我运用提问法引导幼儿去思考"如果鼻子失灵,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困难"以此让幼儿知道保护鼻子的重要性;另外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提问,一方面使幼儿回顾故事情节,另一方面使幼儿通过小猪噜噜的经历明白不能随便往鼻子里边塞异物。

  六、说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以下五个环节:

  1、通过添画,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2、游戏《看谁本领大》,了解鼻子的功能。

  3、通过欣赏故事课件,掌握保护鼻子的一些方法。

  4、知道用正确的方式擤鼻涕。

  a)、 通过添画,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兴趣是有而主动参与的关键。开始通过一个关于缺少鼻子的画吸引幼儿注意,为下面活动的开展做了铺垫。

  b)、通过玩游戏,了解鼻子的功能。引导幼儿用鼻子感知出杯子中的物体,在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深切地体会鼻子的作用,知道保护鼻子的重要性。

  c)、通过欣赏故事课件,掌握保护鼻子的一些方法。将单调的健康教育内容渗透进童话故事里,并借助课件演示,充分调动了幼儿倾听、欣赏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讨论唤起了幼儿对生活经验的记忆,让全体幼儿都有表达想法的机会,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幼儿共同整理了相关经验。自觉自愿建立起健康的行为。

  d)、知道用正确的方式擤鼻涕,从小事做起,开始保护鼻子。

  七说活动延伸

  最后组织幼儿回班级,与同伴们分享、讨论保护鼻子的方法。

  八、活动亮点

  在本次活动中,我始终坚持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关注幼儿的兴趣点,通过启发式提问、多媒体教学、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感知、探索等等,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相关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以上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分析、理解和做法,我的说课完毕,再次感谢园长、各位老师。

说课稿 篇3

  【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课文以聋哑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教学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鱼游到了纸上”为线索,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文章的段落、语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素质。

  【目标确立】

  根据中年段 “如何抓住重点词语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内容,更好的落实三维课程目标” 校本教研研究的问题,我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抓住描写聋哑青年画鱼和观鱼的句子进行训练。

  2、能力目标:

  (1)有目的的进行课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课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精神,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设计与教学特色】

  一、欣赏名画,导入新课;师故设悬念,生巧解课题。

  师生一起欣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欣赏后,请生谈谈这几幅画画得怎样?教师适时引导:今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一位能让鱼游到纸上的“特殊”画家,那就是27课《鱼画到了纸上》(教师有意把“游”板书成“画”)。当生质疑时,师故作愕然,问道:“不对吧,鱼只会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请生回忆课文内容回答,巧解课题。

  (导入这一环节,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名画,感知画画得栩栩如生,如同真的一样,体会画家技法之娴熟,巧妙导入新课。我又想到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住。”因而我创设一个生活场景,从俗语导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解题:为什么是游而不是画。)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一)出示问题1:课文中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有关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

  1、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体会字词句含义,有感情朗读。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句并借助多媒体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其体会青年画家技法之高超。

  (二)问题2:这位聋哑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的鲜活逼真,如同游到了纸上?请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字词句的含义,将你的感受读出来。

  1、学生进行“读——思——画——批——读”,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我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并用多种方法阅读,如:指名读、范读、比赛读、评价读等,体会青年人虽然聋哑,但专注和勤奋,这是他画的鱼之所以栩栩如生、赢得了大家赞叹的原因。

  (三)交流:“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美读课文。此时学生心里对聋哑青年的专注、勤奋产生了敬佩之情。以轻柔音乐为背景,请学生随着音乐美读使自己感受颇深的句子,升华情感,积累语言。

  (研读课文这一环节,体现了以下四个特色:

  1、结构清晰。整个环节紧紧围绕着“鱼游到了纸上”这一主线展开了两个问题,即“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聋哑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如同鱼游到了纸上?”

  2、语言文字训练。特别突出了读的训练,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中描写青年画鱼、观鱼的情节语句优美,让学生多朗读、感受,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体味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分析中理解词意,体会句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语言文字训练还体现在:我指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结合围观人的语言、神态、动作想象当时议论的情景,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文学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3、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青年画鱼、看鱼的图画和有关句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把其中的重点词语如“呆呆地、静静地……”用鲜明的颜色突出,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句意。

  4、突破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引导学生尝试用关联词语“之所以……因为……”和成语“胸有成竹”来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拓展延伸。

  1、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2、交流课前搜集到有关勤奋刻苦、专心致志的名人故事。

  (拓展延伸环节以故事感染学生,使学生学习勤奋、专注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鼓励学生学习青年和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总结全文。

  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那我们今后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一)课标解读

  (略)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两节主要介绍大气的受热、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两节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 3德育目标( 具体见课件)

  (四)说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2、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学生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共五步:(一)时间安排 1、复习导入 3分钟;2、新课讲授 30分钟;3、练习提高 10分钟;4、课后安排 2分钟;(二)导入新课;(三)讲授新课;(四)课堂练习;(五)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几幅天气的画面,让学生了解常见天气状况,感性认识地理现象,最快进入学习状态,然后播放一段城市天气预报的视频。看完后,告诉学生要能够看懂和听懂这些天气预报图,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

  (二)讲授新课: 1、重点概念详解—筑牢基础

  教学内容:重点讲述气团、锋面系统、冷锋、暖锋等概念。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重点概念,结构特点,天气特点。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重要概念,气团界面天气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设计,使学生从感官上接受概念并能运用以前的知识更好的理解念,为下面的知识做好铺垫。

  2、巧妙过渡—理解谚语

  一场秋雨一场冷

  一场春雨一场暖

  黄梅时节家家雨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设计,重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对传统地理文化的理解力。

  3、教学重难点突破—能力提升

  重要内容:各种锋面系统与天气状况

  教师活动:动画演示,设计问题和表格,引导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给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和鼓励,最后进行重点内容总结。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锋面移动时某个地方所经历的天气;相互讨论后完成表格内容;引导学生探究锋面引起的天气现象的差异和产生的原因。

  设计意图:结合动画的展示,层层设问,依据学生的思维模式,由简入难,一步步的引导,启发学生,是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参与,以及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获的知识、得出结论

  4、总结新课 巩固练习

  通过活动课“试做天气预报员”和典型例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提高解题能力。

  教师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学生活动:分组练习。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能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锻炼学生的个体,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课堂结束语)

  几日来的黄山市阴云密布,阳光难得一见,我们期待着明天有一个好天气,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5、布置作业

  (略)

  6、教学反思:

  本科内容是全节教材的基础和关键,重于原理,偏重空间模式,难度较大。通过空间模式法和对比分析法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多媒体的动画演示使抽象知识直观化,教师随时测试教学效果,及时获得即时反馈,查漏补缺,便于学生理解巩固知识,效果较好。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游园不值》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这首诗根据注释,对于学生来讲可以说很容易理解。春天来了,叶绍翁想到了老朋友,于是去访,去赏春。正当叶绍翁扣柴扉不开扫兴之时,猛然间见到了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灵感突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便脱口而出。感受到了这一枝伸出墙的红杏安抚了作者扫兴失望的心情,一枝红杏也让作者感受到了满园的春色。

  二,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确定。

  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及大纲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上,我试图焕发起学生对古典诗歌含蓄凝炼之美的浅浅感悟和深深喜爱,也力求使学生自学自得,自读自悟。因此,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入情入境学习古诗,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设计的特色。

  我认为我在引导学生入诗境,悟诗情这一环节中,我运用了引探法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品词,进入诗境这一点自我感觉学生较容易理解,根据老师的引导展开想象,从而进入诗境中。

  四,说教学程序。

  我本课一共设计了七个环节:分别是:

  激情导入,以旧引新。

  范读激趣,初读正音。

  自读自悟。

  入诗境,悟诗情。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鲁迅笔下的小说《故乡》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呐喊》,课文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以“我”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实中的故乡的巨大变化为基本内容,通过主人公闰土20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的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这是一篇成功的短篇小说,特别是课文通过对比写法来揭示主题、通过议论来深化主题的成功运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故乡》是人教社九年级(上)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一篇小说,是一篇教读课文。根据教材编排及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注重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材中。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故乡》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教读课文,文中用对比手法来揭示主题的写法,是开启本单元的《我的叔叔于勒》和第五单元《范进中举》教学的一把钥匙,也是开启第六册第三单元《变色龙》教学的一把钥匙,可见其地位尤其重要!

  (三)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欣赏文学作品,能感受作品中的形象,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又反复强调教学设计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鉴于此,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我强调“三突出”原则,即突出“新课程要求”、“教材单元目标要求”、“学情特点”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小说相关的文体知识,已学的鲁迅的作品;预习提示中的有关字词。

  (2)能力目标:理解运用对比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习对贫富悬殊的封建社会有深刻的认识,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产生无比的愤慨,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是小说,其突出主题的关键在于文中人物形象的对比描写。因此,《故乡》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课文运用对比描写揭示主题的写法;(2)理解议论在文中的作用。难点是:我离开故乡时心情与感受及课文最后两节关于“希望”的深含哲理的议论。

  二、说教法

  大纲及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贯彻启发式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鉴于此,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点拨导学法;《故乡》是现代文学的精品,全文共88个自然段,可教可学的内容很多,为使学生学有所得,宜长文短教,目标单一,所以我又采用了“课时目标教学法”。

  三、说学吧法

  世界上没有哪种先进的教法,能离开相应的学法而取得成功的。语文教学要倡导“养习得法”,形成积极的行为定势,以达到叶老提出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教学中要求学生牢记课时目标,速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式感知课文,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程序(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复习旧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同时也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教学的。

  同学们都知道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于1921年的《呐喊》集中的另一篇小说《故乡》(板书课题)。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都有表达对故乡思念的情感,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融入了浓浓的思乡情,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鲁迅笔下的故乡又是怎样呢?

  (二)介绍写作背景

  为使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是必要的。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鉴于此,写作背景介绍采用学生介绍与老师补充相结合的方式:课前让学生复习初二(上)中国历史第六章——第十章,了解1900—1921年间中国的社会现实,上课时教师适当补充作者写作缘由,二者有机结合,实现学科的整合。

  (三)展示本节课目标(目标(1)及目标(2)中理解课文运用对比描写揭示主题的写法)

  (四)研读课文,落实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

  根据课前预习,检查学生完成以下几顶任务的情况:

  (1)预习提示及文中相关的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的掌握情况;(2)会按照小说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结构简要复述故事情节。(3)能找出三个情节中描写的主要人物。(明确:闰土、杨二嫂)

  设计意图:了解文体知识及文学常识,扫清语言障碍,落实目标(1);把握全文脉络线索和基本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2、对教材作深入分析,落实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目标

  《故乡》一文主要是通过对比来揭示文章主题的,因此,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抓《故乡》中的“三变”来分析课文,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的。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文中的“闰土”“杨二嫂”20年前后在外貌、动作、神态以及对我的态度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设计这个问题意在落实《故乡》中的“一变”即“人物之变”。具体做法是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请男女同学在书上分别划出描写闰土、杨二嫂的有关文句;然后请男同学填写少年、中年闰土变化表;教师再指导学生细读描写这两个人物的重要语句,主要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行,特别是文中45—52自然段,要引导学生摹拟人物的口吻读,然后让学生讨论并归纳人物性格。(板书人物性格)

  (2)20年前的故乡和20年后的故乡也不一样,画出描写故乡的主要词语。

  设计这个问题意在落实《故乡》中的“二变”即“环境之变”。具体做法是先要求学生阅读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语句,并画出重点词语;然后请学生举手作答,教师作适当点拨。

  (3)“我”对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实中的故乡的情感是一致的吗?为什么?

  此题意在落实《故乡》中的和三变即“我的心情的变化”。具体做法是先要求学生勾画、品味有关语句,并结合上述“二变”理解其含义,学生举手作答后然后教师点拨分析:“我”——对记忆中的故乡无限向往、无限怀恋,不仅因为从此要迁居他乡,更因为故乡那充满诗情画意的孩提生活;对现实中的故乡,则只有怅惘失望之情,而这种心情之变,是因为故乡的.人情、环境之变。

  落实文中“三变”分析后,我设计了问题(4):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故乡萧索、破败,故乡人的麻木、恣睢呢?

  此题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明白作者通过“变”来揭示蕴藏于作品中的深刻主题。具体教师谈谈个人的见解。这样设计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即欣赏文学作品,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写出自己的评价。

  (五)小结,点明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材无非是例子,教给学生阅读和欣赏小说的方法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我先请学生根据这节课学习小说的体会谈谈阅读和欣赏小说的方法,然后教师再点拨阅读和欣赏小说的方法有三:赏人物、赏情节、赏环境,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赏人物和赏环境来认识小说主题的。

  (六)结语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好的结语,应收到余音绕梁的实效,鉴于此,我是这样设计结语的:

  闰土多不幸啊!西瓜地的小英雄不复存在,多子、饥荒、兵、匪、官绅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那“豆腐西施”已变成了“细脚伶仃的圆规;记忆中的美丽故乡变得如此萧索!难道这就是我日日夜夜思念的故乡?这就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对故乡的苦难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无动于衷;他一定会有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一定会有!

  (八)板书设计(略)

  (设计意图: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像十字架,旧社会劳动人民苦难深重,像钉在十字架上。板书上部是闰土的前后变化,下部是杨二嫂的前后变化,中间突出一个“变”字,体现了对比的写作特点。也提纲挈领地概括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围绕“展示目标,落实目标”这条主线进行教学,教学中贯彻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及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结构,抓住“三变”直奔主题的写法,好比牵牛抓住了鼻子,又如撒网捕鱼,纲举目张。既突出了重点,又避免了从头至尾逐段分析的做法,激发了学生兴趣,突出了学生学习主体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说课稿 篇7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思维、丰富词汇的最佳时期,通过学习各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幼儿对语言的感受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金色的房子》说课稿。因此,我选择讲授山东省幼儿教材上册第六单元的童话故事《金色的房子》。这个故事语言自然优美,重点语句反复吟唱,极富感染力。对话简洁、生动,语言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学前班的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完全可以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情感,学会复述故事。

  这个故事的教学目标是:

  1。 德育目标:教育幼儿同伴之间要友好相处,团结友爱。

  2。 知识目标:理解故事内容,学会复述故

  3。 能力目标:教幼儿学习故事中优美的词汇:亮堂堂、一闪一闪。发准墙、窗、房、堂等的字音。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够复述故事 。

  难点:让幼儿运用词 、词组完整的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关键:让幼儿懂得一个道理,同伴之间友好相处,团结友爱 ,幼教之友《《金色的房子》说课稿》。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问题,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教师有感情的完整讲述故事。

  三.出示教学图片,结合提问,逐幅讲述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幼儿学会角色对话。

  四.启发提问,懂得故事道理。

  五.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

  六.结束:

  在欢快的歌声中,赠送鲜花。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我做了如下准备:

  1、歌曲磁带、录音

  2、教学图片四幅。

  3、小羊、小鸟、小狗、小猴头饰、小队标志。

  4、花篮、手工鲜花。

  5、字卡:亮堂堂、一闪一闪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我会根据不同角色的特征,注意讲述的语调,以真挚的情感讲述原文,感染幼儿,并且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通过角色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达到教学目的。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幼儿在复述故事时主要掌握角色对话。

说课稿 篇8

  一、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色彩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五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种文体。我们确立以下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也是学生能够达到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词语,句子和全文。

  4、借助朗读想象、感受诗中田园生活中的美景,并生动地描述“村居”的景象。

  3、体会“村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并能说出来。

  二、关于学习活动的设计与课堂反思。

  “十一五”课题提出让学校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策划中心,学校不再仅仅是传递和储存知识的地方,而是学生实现终身发展的一个平台。教师依托策划、引领策划,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策划,找到发展的方向,提升发展的技能,学会完善自己,打下终身发展的基础。

  立足以上核心理念,我们在思考:语文学科为学生打下什么基础?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的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语文课标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首要理念,我们认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就是学思结合的阅读能力。语文学科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为他的终身奠定基础。

  语文学科又怎样为学生打好这个基础呢?在这儿,我们仅仅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策划自己的教学为例来谈。我们试图使自己的教学能形成这样的结构性流程:学生拿到一篇课文,能清楚地知道学习任务,我要学什么,学会什么?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教会学生不断地反问自己:我的学习任务完成了吗?规划自己的学习,适当地进行组织与调控,做到学思结合。

  本课的学习活动设计,按这样的流程进行:

  第一环节,明确学习目标。学生第一次接触词,怎样让他们很快地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通过想象画面的学习,进行迁移,确定这首词的学习目标,同时指导如何达到以上目标,自己安排学习活动。这样,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组织起自己的学习活动。

  第二环节,自主安排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在这段时间内该做什么?巡视、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学生有困难的地方给予单独指导、帮助,发现共性的问题,在交流时进行集体指导。比如

  第三环节,学习结果交流。学习任务明确了,学生也花时间去学了,有的任务能独立地、很好地完成,但往往会遇到困难,需要老师的点拨、指导。这节课中,生动地描述“村居”的景象就是一个难点,在任务完成有困难的情况下,组织学生明确要求与方法,我们再来练习。讨论:怎样才能把词所描绘的画面说生动呢?1、所有的景物都不能遗漏;2、加上方位词,构成完整的画面;3语言连贯、流畅、优美。加上语言的节奏和表情更好。学生描述后,老师的评价也始终围绕要求、方法来进行。语文教学,就是要使学生的语言从凌乱到整齐,从贫乏到丰富。从今天的课堂现象中也能反映出来。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语言表达上肯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课堂教学总是遗憾的,今天的课存在着很多问题,欢迎老师们批评指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努力进行着这样的尝试、探索,期待着大家的帮助与指导。

  三、教学反思:

  尽管整堂课我都努力地按照设计时的想法在做,但备课还是显得过于理想化了些,没有更多的考虑自己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包括理解及朗读水平)!所以整篇课文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还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前面松了些,后面有些赶。另外,在让学生朗读上也有“蜻蜓点水”之嫌。有些浮于表面,显得程式化了。如果时间安排更好的话,应该照顾到整个班级学生的朗读,并有针对性地指导。更好地来体现备课中的“由读引情”的理念。最后,课件设计中也有小小的不足,安排教师范读是我设计了配乐录音。但教学后发现,教师范读部分始终还是自己来读比较适合!

说课稿 篇9

  一、 授课内容的本质与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定位

  《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是鲁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按照单元课时分配建议,本单元分为三课。我这是第一节课,重点让学生学会认识环境设计和产品设计。设计本节课时,我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结合新课程的要求,

  把“知识与技能”目标确定为:进一步认识设计及其主要分类;

  “过程与方法”目标确立为:通过欣赏室内外环境及产品亲自设计的实践活动,了解从创意到设计的全过程,增强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为: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其中让学生认识设计及其主要分类是基础,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展开。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是本节课的升华。而让学生动手设计本节课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升华情感的纽带。

  为达成目标:将本节课的重点设计为:通过亲自动手设计一幅简单的产品设计效果图的实践活动,了解从创意到设计的全过程,增强动手能力。

  将本课的难点设计为:能够正确的对产品功能和外观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一个内容。对于还未正式进入社会的学生来说,环境和产品设计相对陌生。因此,我运用蜡烛这种最普通的产品,短时间内拉近了产品设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上课开始时,我利用给大家带礼物的形式,将课件中的蜡烛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告诉大家这不是一只普通的蜡烛,而是一只许愿烛,接下来利用学生闭上眼睛在音乐声中许愿的时间,偷偷地将各种颜色各种形态的蜡烛变到学生面前。这样,在学生睁开眼睛的一刹那,就会有无比的惊喜。而当我告诉他们,这些都是我带给他们的礼物时,学生就会非常兴奋地下来选择礼物。这时我就可以问他们,你们为什么喜欢这种蜡烛,这与你平时见到的蜡烛有什么不同。教师就可以趁机总结出:正是因为这些不经意的改变,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从而引入本课课题。而蜡烛又属于一种产品,这就为本节课要让学生设计一款产品提供了灵感。

  设计的范围非常广泛,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因此,我以邀请学生去我家做客为由,告诉大家我家前面有一座公园,公园里有两座雕塑,通过对两座雕塑的评述,让学生认识外部环境设计;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评述我家的儿童房、餐厅等的装修图片让学生认识室内环境设计。最后总结出他们都属于环境设计。紧接着,以参观累了,要大家休息为由,引出椅子和杯子的设计,及产品设计。

  上课过程当中,通过让学生 展示自己带的产品,让学生认识到产品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又通过学生对产品设计的评述,让学生认识到产品是实用与美观的结合,并需要不断改进。

  整节课中以“家”为线索,用烛光创设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从而渲染出“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三、 本节课的教法特点

  1、创设情景教学法:本节课通过点燃蜡烛,让学生许愿,以及让学生挑选礼物的方法,创设温馨的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2、 交流合作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仔细思考讨论合作,然后随意交流、发言,这样的学法有利于学生在思维民主、自由、开放的气氛中成长。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节课课件设计精美,背景音乐优美,充分展示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几次带幼儿外出散步,尽管老师多次强调要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走,可总会有幼儿在路上东张西望、追追打打,在游戏活动时你争我抢这一现象经常发生,谁也不让谁,面对这些进入大班,但还缺乏规则意识的幼儿,我觉得有必要让幼儿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但让他们真正了解规则在人生中的重要性,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幼儿的进一步体验和感受,而本次活动就是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讨论、发现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也符合新《纲要》所提出的“选择的教育内容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在整个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因此,本活动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社会性目标的培养及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和发展状况制定了教学活动目标,充分利用幼儿的经验值和社会资源,制定了以下两个目标:1、通过体验、观察、分析、对比、游戏等活动,感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意义,知道要遵守各种行为规则。2、能初步关注社会时事,简单理解其中的社会公德行为。

  社会规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抽象的一个事物,而且大班孩子处于一个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的一个时期,因为自控能力差,所以孩子掌握规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活动的重点放在了理解掌握规则的重要性上,也是难点所在。

  三、说教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中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同处于教学过程之中。所以,接下来我将把本次活动中的教法和学法融会贯通的进行表述。

  《纲要》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我的“潜移默化”是多方位,多角度展示的,各活动方法和环节都有体现。整个活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深化了情感,本活动我采用的观察法、游戏体验法、对比法、问题讨论法、电教法等“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使活动变得丰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

  四、说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体验游戏,根据规则开展活动。

  这个环节主要创设了“生活体验馆”,让幼儿在亲历过程中,初步感知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让幼儿通过自主参与,积极讨论和探索,了解规则的重要性,从无规则的混乱到有规则,幼儿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通过游戏活动,使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很多相应的规则要求,避免了脱离实际的说教,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2、情境回顾,判断分析,形成规则意识。

  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引导幼儿讨论,初步感知规则的重要性,提问:“你体验到了什么活动?小朋友只见有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再通过抢拍的镜头继续提问:“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都能玩到玩具呢?”通过观察,讨论图片。让幼儿从自身的观察出发,通过讨论由浅入深的帮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继而继续提问:“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规则,你还知道有哪些规则呢?”通过提问,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引发幼儿关注生活,进一步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时事交流,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这个环节主要以观看、观察、对比图片为主,通过提问,“你们知道最近日本发生了什么样的大事情吗?”引导幼儿初步关注时事的意识,继续提问:“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人们遇到这样的灾难会有什么反应呢?”,这个问题主要以观看图片的形式,让幼儿直观地感受灾难带来的伤害出示日本秩序和混乱的照片进行对比提问:“你们看日本人在这个大难面前是怎么做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出示混乱照片提问:“那在这样的打在面前,向他们这样做会怎么样呢?”通过两张照片的对比,使幼儿大脑产生共鸣,进一步感知遵守规则的重要意义。

  4、制定规则,拓展演练,巩固练习规则行为。

  这个环节主要以让幼儿参与制订规则的形式来实施,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了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有助于孩子的遵守与执行。

  五、反思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最后我想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命运。愿每个孩子都能从小遵守社会规则,健康快乐地成长!

  谢谢!

【有关说课稿模板锦集10篇】相关文章:

1.有关体育说课稿模板锦集五篇

2.有关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3.有关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9篇

4.有关说课稿初中模板锦集四篇

5.有关说课稿锦集10篇

6.有关说课稿锦集5篇

7.【实用】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

8.【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9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小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