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它引导人生,让人终生受益。围绕单元学习主题“生活中的启示”,这一课告诉我们:条条道路通罗马,这条路不行,可以选择另一条路试试,总有一条路能到达。
1、说教学目标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用一个场景、两件事、一段结语,向我们阐述了“条条道路通罗马,这条路不行,可以选择另一条路试试”的人生哲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4个生字,知道一个多音字“挑”。能借助词典、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星罗棋布、大喜过望、垂头丧气、源源不断、络绎不绝”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体会作者选择材料恰当和表达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联系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学习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说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学习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说教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课件演示法、朗读指导法等,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说学法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的有关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根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以下方法学习:
1、抓住重点句“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从相关词句入手,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对文本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3、用多种方式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情感熏陶,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说教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以学生节假日常去游玩的信合广场为切入点引入谈话,由学生说出自己到达信合广场的不同路线,进而揭示出课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设计意图:把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解决本课4个生字。
2、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过程中边读边想:
(1)作者从父亲那儿学到了一个什么道理?
(2)作者用哪几件事说明了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
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感。
1、自主探究板块。
(1)自由读课文的1-----至3自然段,思考:①“我”和父亲在塔顶看到了什么?②父亲告诉“我”什么?③“我”对父亲的话持什么态度?
(2)出示课件1、2,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合作探究板块。
默读课文4至11自然段,思考:(1)这部分写了什么事?(2)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先在书上批出感受,再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1)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①理解“大喜过望”的意思,试着用意思相近的词来替换,如“欣喜若狂”、“喜出望外”,让学生积累词语。
②指导学生读出“我”喜悦的心情。
(2)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幸福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我”沮丧极了。此时,“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引读父亲的话。)
<设计意图:采用逻辑引读法的提示法,加深学生对重点句的印象,为学生诵读重点句做准备。>
(3)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看着生意越做越红火,“我”不由得想起了父亲的话,师引读重点句。此时,我感慨万千,如果没有父亲的教导,“我”怎么会有今天哪!现在,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对父亲说什么?与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作者理想的实现、生意的成功,离不开父亲对自己的教导,通过互说,让学生体会到如大海般深沉的父爱,获得情感体验。>
(为了证明父亲的话是正确的,“我”选取了“织毛衣”这件事来说明。从写作方法上来说就是“选材围绕中心”。)
3、自读自悟板块
(1)齐读课文12、13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叙述“开时装展”这件事和父亲的教导有什么关系。
(2)略读课文4至13自然段,思考“织毛衣”、“开时装展”两件事都能印证父亲教导的正确,但在叙述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3)品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父亲的教导对“我”的影响,指名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4)联系实际进行练笔:在生活中,你一定也遇到过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学了这一课后,你会怎么做?写一写,指名读。
四、结合板书,回顾全文。
<设计意图:结合板书,回顾全文,(1)为学生理清思路,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明白:遇到困难时,要积极地想办法,不向困难屈服,你就一定会成功;(2)通过课文对“织毛衣”、“开服装展”的叙述,使学生明白“选材要为中心服务”、“详略要得当”的道理。>
五、作业超市。(课件3)
1、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
2、给家长讲这个故事,说说自己的感受。
3、从你所经历的事中选印象最深的一件,模仿本课“选材围绕中心”的方法写写它带给你的启示。
4、读一本人物传记。
<设计理念:作业共四条,照顾到了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积累词句,可以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可以学习写作方法,可以拓展阅读学习名人优秀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课件4)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美丽的眼睛》这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情节,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如童话般美丽的故事。“我”冒险下水,偏遇上了胃痉挛。在这生命危急的时刻,我看到了一双美丽的眼睛——海豚的眼睛。海豚使劲顶着我,让我趴在它的背上,把我送回了岸边。当我平静下来以后,海豚又和我在海里嬉戏了好一阵儿,才恋恋不舍地离去。全篇以那双“美丽的眼睛”为主线,带领我们走进海豚那美丽纯洁的心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爱。相信每位读者在掩卷沉思之际,在记忆深处都会永远记住这双美丽的眼睛,在心灵深处呼唤这双美丽的眼睛和那一份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并积累新词。
2、过程与方法
会用读、思、批、诵的学习方法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养成自主积累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品读词句,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爱,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从小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思想。
学习课文,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激发联想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因此,我把这堂课的重难点定位为:运用读、思、批、诵的学习方法品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爱,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从小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思想。
四、说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海豚的资料
五、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海豚的资料。【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老师播放海豚的图片,激情导入。(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抽生接力朗读课文。【扎扎实实学语文,落实语文的工具性。】
2、自由朗读课文,用简练的语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感悟,体会“美丽”。
四、总结,拓展。
出示20xx年悉尼地震引发海啸图片。导入动物救人的动人故事。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美丽的眼睛
美丽的心灵
美丽的家园
说反思:
1、课堂氛围不浓。前半节课学生兴趣较浓,后半节课课堂越来越冷。
2、语文的工具性落实较好,但人文性还不够。
3、学生在展开想象还不够大胆,思维不够开阔,联想不够丰富。
4、学生读的形式比较少,学生朗读较少。
5、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时间。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打电话》是人教版五下第三组中的第四篇课文。这一单元是各种文学体裁的集中展示,《打电话》作为相声文稿入选其内。学生对相声并不陌生,但接触、学习相声稿还是第一次。相声稿正如相声这种艺术形式所要表现的意义一样,语言通俗易懂、明快动听、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用词俏皮、丰富多彩,而且字里行间充满幽默、夸张、诙谐、讽刺,让人忍不住开怀大笑,而笑后又有一番启示留心头:打电话要直奔主题、言简意赅,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如果啰嗦,不仅损害自身形象而且影响别人办事,还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这一意义是这篇相声稿所要传达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落实的,因此是教学的重点。作者运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现则是学习的难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一下几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一步提高默读速度,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3.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根据上述目标,结合本文的文体特点和阅读地位,我认为运用大问题分块引领教学时效性会更强,教学块面也会比较清晰。在自由充分地读通顺的基础上,我运用大问题引领教学。
问题一:这篇文章中的两个角色,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这一问题首先帮助学生概括了已知的简单的内容,即文章是分甲和乙两个角色写的,然后给了学生一个思考方向,那就是会选择哪个角色。这一选择背后的原因就是学生对文章说话量上的了解和说话内容上的理解。预计学生从量上谈原因会说甲说得多,乙说得少,从而做出自己的选择;从内容上谈原因可能会说甲说的话有意思,会逗人发笑;乙说的不太好笑;甲说的话标点运用特别丰富,乙说的话标点不太多;甲说的话里有很多语气词,乙说的没有……我想,学生会依据问题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而有很多比较,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个性化的理解。
问题二:在这篇文章中,你读到了那些有意思的地方?这些有意思的语言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相声的首要意义无非是想让观众开怀一笑,那么它的语言上必定会有引人发笑的地方。这一问题正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让学生浸润在语言中感受相声语言的幽默、风趣、诙谐等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推断,学生会抓住“喂……喂……怎么不说话,哎呀,拿倒了!”“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等句子来谈自己感觉到的有意思,学生找到了,可以用模仿朗读的形式来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机地把相声语言幽默、风趣、夸张、讽刺的特点渗透进去交流,让学生不仅体会到有意思,还能了解到有意思的语言是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写的。这还不是内容教学的全部,还应该在学生说过笑过之后激发他们的思维:作者在逗引我们发笑的同时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有了冲击思维的问题,学生才会反复地咀嚼语言,明白其中隐含的意义。
问题三:同样是对话,你觉得这篇文章和《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请大家静静地回忆,细细地比较。
这一问题主要落脚于对这一篇相声稿总体上的把握,了解其特点。通过与《小苗和大树的对话》的比较,引导学生去发现,同样是对话,访谈和相声不一样,前者所谈内容主次不明显,平等交流,后者一唱一和,主次分明;前者语言上尽管比较口语化,但用词还是挺讲究的,有些地方还是书面味儿很浓,而后者完全是为口头艺术的需要而创编的,因此,全口语化,文字中还保留了好些口头禅。这些特点的比较、发现,为学生试着演相声做准备。
问题四:通过对这一则相声内容上的了解和语言上的比较,现在,你觉得相声有什么特点?老师建议你结合电视上或是生活中看到的从形式上和内容上以及语言特点上等各个方面自由地来说说。
对相声特点的梳理是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声,为讲相声做更充分的准备。在交流的过程中,伺机告诉学生“说学逗唱”和“抖包袱”等一些有关相声的基本常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浅层的理性认识的高度。
最后,请学生与同伴合作,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排练,并在课堂上指名两三组表演。课外,布置学生搜集或创编一个相声片段,在“回顾拓展三”的“展示台”中再显身手。
以四个大问题引领,从内容和写作特色等板块对相声稿这种语言体裁和相声这种艺术形式有了综合性的了解,而且化了解为理解,落脚到相声的表演。我想,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就已经与相声这门陌生的艺术牵手了。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
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
课文按照人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
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顺序来结构全文。
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
汹涌奔流的黄河足以让作者惊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讶的是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贴浪前进,如履平地,而且还载着六七个人,文章到此,场面惊心动魄,行文跌宕起伏,处处充满惊奇,扣人心弦,易于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
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勇敢大胆,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与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综观全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教学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基本理念
强化理念淡化理论,是我在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中一以贯之的做法。作为一名在语文教学第一线跌打滚爬了十八年的教坛老兵,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是我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融合教与学的长期实践经验,概括提炼的具有浓郁个人风格的东西,它们贯穿于我的每一节课堂教学。可能有失偏颇,就教于在座的诸位专家。
1、语文观:语文是学生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教会的;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十字经”课课要念。
2、质量观: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差异发展、可持续发展。
3、角色观:蹲下来看孩子;师生是共同的研究者;走近学生,走进学生(让师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呼应起来);鼓足教育期待的风帆(它是催化剂,催化创新的意识;它是播种机,播种的希望越大,收获的果实越多;它是童话的圣殿,将课堂变成学生的精神家园)。
4、教学观: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方法、重情趣。
5、设计观:目标与智能的多元化,内容与方式的选择化,结构的模块化(变线性结构为模块结构),节奏的弹性化(与学生的学习情绪谐振)。
6、评价观:评价是激励的艺术。在我的课堂上,不仅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而且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这种多元性、多主体的评价,形成了一种强力“思维场”,让学生的思维在强力碰撞中迸发美丽的火花。
三、教学设计
共分四个模块。
第一模块:整体感知,初步感受黄河。
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用一个词语(最好是成语)说出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
第二模块:“多管齐下”,深入感受黄河。
1、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节内容。指名感情朗读,齐读。
2、小组合作学习:除了用朗读来表现黄河的气势之外,你还能用哪些方式来表现呢?
3、多媒体出示“巨石被推入黄河中,推出几十米远”的动画演示。
4、播放黄河万马奔腾、滚滚东流的录像。看后再次感情朗读。
第三模块:读写结合,内化精神。
(一)读
1、激发、体验情感:如果是你在这黄河的羊皮筏子上,你的感受如何?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呢?细读课文2~6节。
20xx/6/22 4:05:12>2、黄河的主人又是怎样的`风采?练读第6节。说说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二)写
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项练写:
1、围绕“专心致志”展开想象,把“艄公驾驶筏子破浪前行”写具体。
2、围绕谈笑风生展开想象,把乘客的表现用“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写具体。
体会以上两项之间的联系。
第四模块: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刚才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主选择:
1、黄河,我想对你说……
2、艄公,我想对你说……
3、同学,我想对你说……
4、我想对自己说……
5、我想对××说……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长歌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0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同时,由于学习本组课文,仍然要求要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文化素养。本着这个总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掌握“葵”“羹”“煎”三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相关的诗句,领悟赏析古诗的方法,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把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起心灵的共鸣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作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优秀的古诗文,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方法选择上,我重在“赏析”,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读,读中感悟,并结合搜集与有关春天、时间的诗、名言、格言,制作的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尽量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让学生始终游走在诗韵的画卷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交流中带来的美感和愉悦感。
《长歌行》一诗教学采用一课时,首先是激情导入。教师引用《匆匆》及相关的诗句引出课题《长歌行》,释题。引导学生背诵《古朗月行》、《石灰吟》、《暮江吟》等,明确“行”、“吟”都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这种利用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导语引出课题,不但能在潜意识中引导学生把握本诗的主题,而且一开始能把学生带入情景学习中。同时,有意识的拓展,增加课容量的同时,体现了大语文观,明确了积累的重要性。
接着是品读《长歌行》。分步出示课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读诗,按照标出的节奏读诗。并在范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加上适当的动作,表达他们对古诗的初步情感体验和了解。在这一环节中,朗读要求的逐步提高,朗读技巧的逐层解剖,让学生明确怎样读,才能读出诗歌的美。学习方法的掌握是最终的学习目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为理解、感悟诗歌表达的意思奠定基础。
赏析《长歌行》是本节课堂教学的重点。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全诗是围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写的,接着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合作学习,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课件中标出的关键字词,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诗句的理解。在汇报交流中,相机引导完成以下问题:(l)学习了前两句,你会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诗句?(2)学习了三、四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时光易逝,一去不返)(3)围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会想起哪些相关的诗句?作为你们,应该怎样改动诗句,更好的表达我们的感情?最后明确诗歌的主题思想,结合课件引导学生总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前四句通过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归海说明美好时光短暂而易逝,且一去不复返,后一句只抒胸臆,劝戒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在徒然叹息。最后要求学生给自己写一两句话,最好用上一句你搜集的名言名句。在教学中,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充分给学生展示才华的空间和机会。语文教学,特别是诗歌的教学,立足文本,但必须超越文本,不能仅限于诗句意思的理解上,要把重点放在“赏析”二字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同时,必要的拓展和延伸,在帮助理解诗歌主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祖国灿烂的文化产生强烈的吸收欲望,使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效果最大化、最优化。让学生始终走进诗歌,引发共鸣,达到深层次的学习目标。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五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