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时间:2024-11-08 08:42:3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幼儿园说课稿大班范文合集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大班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幼儿园说课稿大班范文合集9篇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1

  一、活动来源:

  为了充分利用我园的现有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价值,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十分注意孩子们对各种事物的兴趣点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幼儿园体育室内有有一些皮球,孩子们对这些皮球很有兴趣,时常摸一摸,拍一拍,于是皮球便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玩法,不同的年龄也就创造了不同的奇思妙想,孩子的自创的一些方法,也就产生了一系列的活动。根据中班孩子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乐意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游戏,有一定的运动意识和能力,但注意力不太稳定的心理特点和运动能力的基础设计了一系列玩皮球的活动。本次《接送宝宝回家》就是根据孩子皮球跳来跳去所产生的一个活动。

  二、设计意图:

  新《纲要》在幼儿健康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要求我们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幼儿能够熟练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因此本次活动选用皮球作为主要教学用具,以游戏方式来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

  本活动主要是充分利用我园现有活动资源,创设活动情景,利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孩子进行体育活动锻炼,活动中我们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基础,尊重孩子的能力差异和动作发展的不同层次。通过活动中难度的不同实现不同发展目标,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感觉

  三、目标分析

  1、学习在一定的距离间相互滚球、接球。

  2、会与同伴合作完成胯下传球的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四、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去郊游》进入活动场地。

  二、听音乐《健康快乐动起来》做热身活动。

  播放音乐,练习走、跑、跳等动作,活动身体的各部分关节,为游戏做好准备。

  三、两人一组,学习滚球、接球。

  (1)教师用游戏的口吻,引起幼儿玩球的兴趣。

  师:我们中班的小朋友都非常热爱运动,所以,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皮球,一会儿,就让我们和皮球一起运动起来吧。

  (2)教师示意幼儿安静,做听声音的样子,引出四位动物宝宝。

  师:小朋友,老师听到有说话的声音,让我来听听是谁?原来是小狗、熊猫、小猴、小兔四位动物球宝宝,它们听说小朋友要和球一起来运动,所以它们也起来要和我们一起来玩了。

  (3)启发幼儿尝试练习滚球、接球。

  师:刚才四位动物球宝宝对老师说,它们最喜欢玩滚来滚去的游戏了,今天,它们想和小朋友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呢。

  启发幼儿尝试练习,在幼儿练习的基础上,老师与一名幼儿示范。

  (4)两人一组,练习相互将球滚向对方,教师随时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扩大滚球间距。

  五、游戏:接送宝宝。

  (1)师:四位动物球宝宝上幼儿园的时间到了,小朋友们来给它们做爸爸妈妈来送它们上幼儿园吧。暗示小朋友送宝宝时动作要轻柔准确,体会妈妈爱护宝宝的情感。

  (2)启发幼儿探索“爸爸妈妈”们怎样有秩序地排队送宝宝上“幼儿园”,并探索出送宝宝的方法。

  引导幼儿分成四组,排成四队,间距合适。听到口令后,幼儿双腿分开,由排头开始,依次将球从双腿间滚向下一位幼儿,比比哪队动物宝宝最先安全到达“幼儿园”。

  (3)以“球宝宝放学回家”再次玩游戏。

  六、随音乐《亲亲猪猪宝贝》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

  七、带领动物球宝宝参观幼儿园。

  八、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游戏《接送宝宝》是主题《了不起的我》中的一个教学内容,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学习在一定的距离间相互滚球、接球,会与同伴合作完成胯下传球的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在本次活动中,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我用四个“动物球宝宝”贯穿了活动的整个过程,从“动物球宝宝”喜欢玩“滚来滚去”的游戏,到接送“宝宝”上幼儿园,由于“动物球宝宝”的贯穿,也提高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活动结果预测:

  预计活动的目标基本实现,活动中孩子的平均心率约在130-140次/分,练习密度在40--45%。基本达到预计的认知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活动中,孩子是精神是放松的,情绪是愉悦的,参与活动的意识是主动的,参与活动的难度可选择的,每个人都能够在自身的原有能力上得到发展,同时在生理心理上有一种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从而激发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2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从哪儿来,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秘的好奇心。

  3、激发幼儿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孕妇、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录音机、磁带,幼儿每人一张纸,勾线笔若干,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讨论----看图片----讨论

  1.教师:昨天老师在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一个宝宝,问他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想问问你们,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来的吗?

  2.教师:"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小宝宝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幼儿议论并按自己的意愿回答。

  二、观察图片,了解宝宝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

  1、教师:在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宝宝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出示图片)

  2、教师:小宝宝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宝宝。

  3.教师:宝宝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宝宝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教师小结:这时妈妈就走到医院,请医生把宝宝接出来

  三、宝宝长大了。

  1.教师:宝宝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宝宝做哪些事情呢?

  2.教师: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

  四、幼儿绘画来感谢爸爸妈妈(可以请老师帮忙写一句感谢的话)

  结束:带着画画去送给爸爸妈妈。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3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科学“茎输送水”,是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上册主题网络教育“奇妙的植物”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植物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路边有茂密的大树,院子里有绿油油的草坪,公园里有五颜六色的花,这些植物为什么生长的如此茂盛,在进行主题活动“奇妙的植物”时很多孩子曾向我提出疑问,于是,我用“茎输送水”这节活动来为幼儿解开这个谜团,此活动材料来源于生活,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大班幼儿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活动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的茎输送水和养料的奥秘,针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的茎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奥秘,满足其好奇心

  2、帮助幼儿简单了解植物的茎能储存、输送水分和养料

  这两个目标蕴含了激发幼儿的人生兴趣和探究欲望,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 根据《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激发幼儿探究植物的茎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奥秘,满足其好奇心”,难点是:“了解植物的茎能储存、输送水分和养料”。

  我通过几组有趣的实验及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探究,从而形象直观的了解植物茎能储存、输送水分和养料,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结合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两方面的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酷暑天萎蔫的树木,雨后旺盛起来的经验

  2、物质准备:两盆萎蔫的草本植物,去根芹菜若干,水盆,红蓝颜料,白色花朵(玫瑰火康乃馨 )剪刀,杯子,橡皮筋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采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在活动中,我力求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在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乐于探索的科学习惯 。

  本次活动打算在自然角用2天的时间完成活动目标。

  三、 说学法

  本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法、操作法,归纳法等来获得知识,活动前我为幼儿提供实验材料,放在自然角,通过启发性提问“你知道植物是怎么喝水的吗?”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那就让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吧”幼儿最喜欢自己动手,这时候他们一定会跃跃欲试,期待着实验,幼儿做完实验后,隔段时间去观察并作记录,最后,用归纳法得出实验结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时间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乐于探究的科学习惯。

  四、说活动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欲望,给幼儿2盆萎蔫的花

  问题:1、这两盆花为什么萎蔫了?

  2、你有什么办法让花重新旺盛起来?

  这一环节,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并将讨论得出的解决方案付诸行动,幼儿会拭目以待,结果会怎么呢?活动一开始就调动了幼儿探究的积极性。

  (二)、一小时后观察结果,并讨论原因

  问题:哪盆花最先旺盛起来?为什么?幼儿讨论后得出结论,:将水浇在花盆里的那盆花最先旺盛起来,将水浇在叶子生的花不如前一盆花旺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来做实验。

  (三)、实验

  1、芹菜实验

  将芹菜的茎剪短一些,叶子摘掉一些,(目的是让实验效果跟明显,便于幼儿理解),把橡皮筋套在被子上,再装进一些水,并滴进一些红墨水,将芹菜插在被子里,并调整橡皮筋到水面位置作记号。第二天观察:1、水面和橡皮筋的位置是否一样,(水面低于橡皮筋)

  芹菜的茎有什么变化(变红了)

  2、两色花实验

  老师将花朵的茎剪开,两个杯子各放进一些水,分别滴进红蓝墨水,将花朵剪开的茎分别插入不同的杯子。

  第二天观察:1、看看花朵有什么变化(植物的茎将两种颜色的墨水往上吸)2、白花怎么样了?(变成红色和蓝色了)

  这一环节,给幼儿分组,每组幼儿同时进行两组实验给每个幼儿参验的机会,体现了《纲要》中科学领域指导思想: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四)、讨论试验结果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结论:植物的茎能吸收并输送水分和养料

  这一环节。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及实验大胆想象、思考,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得以扩展,在交流中探索出植物的茎能吸收并输送水分和养料。

  (五)、讨论植物的茎还有哪些功能?

  问题:仙人掌在酷暑天好几天不用浇水,为什么死不了?结论:植物的茎还有储存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这一环节,提出更为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幼儿思考,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五、说活动延伸

  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各种变态茎的植物,放在自然角为下节活动“变态茎”作准备。活动暂时结束了,但幼儿的探索欲望和认识兴趣却在延伸,并将更多的关于奇妙的植物的内容渗透在多种活动中,使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4

  分析与思考:

  所谓工具,指的是人类在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器具。它具有针对性使用对象或范围的特点,是人类在劳动实践中的智慧结晶。工具广泛存在于生活及各行各业中。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工具的使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的生活周围也充满各种各样的工具。他见过也已经使用过不同的工具并成功地完成各种任务。但是,所有这一切经验都含糊地存在他的头脑中。正因为工具太常见,反而容易让人熟视无睹了。如何把这些经验从他的脑海中唤醒,进行概念上的明晰并激起他再一次的兴趣和好奇就是成功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

  再者,《劳动者的工具》这个内容非常广泛,大到人类发明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小到一根秀花针。工具不仅代表着一件具体的器具物品,更凸显住深层的精神内涵。如何从这个浩瀚的工具海洋里汲取适合大班幼儿认知和探索的学习内容并产生情感上的触动和共鸣是本次活动的根本。

  大班幼儿所拥有的经验和技能使他乐于自我发现和探索,他们不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同时,他也能够通过同伴间的合作完成更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享受成功的满足。《劳动者的工具》所显现的内容是完全静态的成品。大班幼儿会满足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吗?怎样让静态的东西动起来,成为孩子乐于探索,能够发现的新材料呢?正确选择跟学习材料适合和匹配的教学方法,让枯燥的认知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是成功开展本次活动的精髓。

  思路定位:

  1.选择幼儿熟知的、同时具有安全操作性日常生活工具作为本次科学活动的探索和认知对象。引导幼儿用“陌生”的眼光去重新审视熟悉的材料,激发好奇心和活动的兴趣,

  2.让静态的材料“动”起来。将认知的重点从被动接受转移到主动发现探索上。通过幼儿的亲历亲为去发现工具的特点,并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探讨建构成新的内需的知识。

  3.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常识使用工具并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操作和实践来验证自身的发现,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工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具体教案与环节分析: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积极探讨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见解。

  2.尝试和同伴合作使用某一工具完成任务,体验合作的快乐和尝试的成功。

  3.初步了解工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安全工具:小刀、小铲、螺丝刀、剪刀、夹子、小推车等若干。

  2.辅助材料:水果、大积木块、黄豆、布袋、布、玩具点心、大嘴娃娃

  活动流程:

  引题激发兴趣→自由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拓展经验→小组合作尝试使用工具

  活动环节:

  (一)引题,激发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小熊造房子》,引发幼儿思考。

  辅助问题:“有了木头、钉子,小熊就能造房子了吗?”

  “它还需要什么可以帮它又快又方便地造房子?”

  2.谈话理解工具的概念

  讲解:工具就是一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快、更顺利地做好一件事情的物品。

  (简单的提问,有悬念的小故事,将枯燥的内容巧妙地隐身其中。通过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和探讨,将日常的常见工具呼唤出来,在唤起生活经验的同时,言简意赅的讲解帮助幼儿迅速明晰和梳理已有的模糊概念。全新的审视目光激发了内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自由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

  1.明确探索目的

  辅助语:“工具为什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事情呢?”

  “它的秘密在哪里?”

  2.自由挑选工具,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用途及秘密

  3.集体交流探讨

  围绕中心话题:“我发现XX是用来干XX的。”

  “它的秘密是XXX。”

  “使用它的好处是XXXXX。”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发现工具的秘密”这一充满挑战性的任务强烈地激发了幼儿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简直迫不及待要大展身手。原来已熟悉的操作材料重新变得陌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正好为他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他们会想尽办法运用各种可以运用调动的器官,去探索、去发现,并乐此不疲。每一个细小的成功和发现可以激励他更深入再一次的探索。认知在过程中慢慢得以积累和形成。充分的尝试达到经验的概括。

  因地制宜的工具材料,让孩子真切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工具就是人自己发明创造的。通过幼儿的操作,材料揭示出的有关特性和事物间的关系,正是我们所期望幼儿获得的`,也为下一个环节做了很好的知识积累。

  让孩子自由选择工具是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决定的。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选择探索的材料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不仅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澄清自己想法,按自己的方式方法获得有益的经验,还有利于他们产生一种想法进行发现的要求,一种前进的动力,这种热情会让他们专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和探索。

  集体的探讨交流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幼儿在与同伴的观点交融、碰撞中丰富和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完善自己的想法,获得成功体验。)

  (三)拓展经验

  1.引导思考:工具从哪里来?

  了解工具是人类的智慧结晶。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还见过或用过什么工具?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具,他的知识主要是经验性的知识。通过自身的探索,幼儿获得了大量的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在这里,通过老师巧妙的铺路搭桥,用几个小小的问题就帮他们归纳、概括最终理解、内化对工具的认知。引导幼儿从眼前的几件具体工具拓展到整个工具海洋,逐步将经验迁移和拓展,通过回忆、思考在脱离实物的状况下验证自己的知识使经验真正得以内化。)

  (四)小组合作尝试使用工具。

  1.提供材料,明确任务目标

  工具任务:

  小刀水果拼盘

  小推车运送大积木块(上下坡)

  小铲将黄豆装袋

  螺丝刀组装小木盒

  剪刀剪布片

  夹子喂娃娃吃点心

  2.小组成员商量分工共同完成任务

  3.集体探讨,说说自己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工具帮了什么忙?

  总结:工具的用处真大呀!工具是在劳动时发明的,我们只要会动脑筋,也可以发明有用的工具!

  (通过刚才的探索、讨论,幼儿发现了许多工具的优点。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发现,要验证工具的真正本领,让孩子心服口服,真正认识工具为劳动带来的便利,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事实说话。”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亲身的体验才能使经验真正的内化。

  孩子是主动学习者。他们要主动读探索、研究和发现才能主动建构知识经验。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引导幼儿在多的过程中真实感受,才能真正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活动内容的生活化,让孩子体验和感受到这就是我想要知道、想要解决的问题,更能激发起自豪感和成功感。

  小组合作探究共同的主题和内容,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合作能力发展,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相互交流和协作机会。在这过程中,他们会在过程中不断思考,会控制自身,会主动协商,会发现和认识别人的长处和价值,获得更多的新信息、新经验。每一个孩子都会通过集体的、成功的探索获得新的经验,都在自身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教材分析:

  劳动者的工具在小朋友的周围无处不在,有食堂工作人员的饭勺,保育员阿姨的拖把,花园里花匠的修花剪刀,有农民的锄头,还有工人的榔头等等,多得不能再多,而大班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此内容完全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通过此课时的学习,定会让孩子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新的提升。

  说目标

  根据纲要的目标、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及大班孩子的特点,我将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目标:初步感知不同的劳动者都有一套自己特有的工具,认识一些常用的工具。

  2.技能目标:学习常用工具的一些简单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引导幼儿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培养对劳动者的崇敬之情。

  根据孩子已有的经验水平,我将目标1设定为重点,目标2设定为难点。

  说准备:

  (一)知识准备:

  1.事先丰富概念:劳动者(知道劳动者不单单是农民,工人、医生、科学家等都是劳动者)

  2.幼儿事先进行一些观察部分劳动者的工作情况。

  (二)物质准备:

  1.实物工具人手一份以上,部分大件的工具用图片代替。

  2.录像带一份,摄像机等多媒体的工具。

  3.幼儿自带一些常用的小工具。

  说教学法:

  《纲要》里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究活动,感受尝试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我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而我始终只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结合自主探索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克服传统的说教形式,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操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法、讨论法、观察法等等进行学习。

  说活动过程:

  (一)带孩子到食堂、花园里、教室里、附近的模具厂观察。(教师将过程摄下来)

  引导孩子带着问题去观察,食堂的工作人员,花匠,保育员阿姨、模具厂的叔叔他们都是用哪些工具进行劳动的?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由于受思维的限制,幼儿是通过自身的感知、积累一定的感性经验,才能进行科学活动,因此我选择的内容都是围绕在幼儿周围,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所以幼儿很快就进入了课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以下的重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谈话、观看录像,认识一些常用的工具。

  (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落实重点,为难点的突破奠定基础)

  1.你刚才看见谁在使用什么工具?(提问具有针对性,目的非常明确)

  2.幼儿每说出一种工具,就出示相应的镜头,学习相关的词语,认识相关的工具。

  3.我们小朋友也带来了一些工具,请你说说,你带来的工具叫什么,干什么用的?是谁用的?

  (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资源,让幼儿从家中携带各类工具,一方面是幼儿熟悉感兴趣的,另一方面涉及的面会更广)

  4.这些工具是谁用的?给工具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

  (在这个过程中,我鼓励幼儿用完整的句子大胆讲述,大胆地与同伴交流经验,分享快乐,分享彼此的经验,在说中学,听中学,以幼儿为主体,幼儿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落实了目标1即活动的重点。)

  (三)学习使用常用工具的一些简单方法。

  1.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工具,那这些工具是怎么使用的呢?幼儿自主探索。

  (幼儿是通过自身与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建构知识,学习科学的,我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体现了《纲要》中的精神: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一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的机会,感受参与的过程和结果,体验发现的乐趣。)

  2.探索以后进行交流,对于较难的、不常见的工具,教师在集体面前示范、讲解。

  3.播放录像,播放其他劳工者使用工具的情况,如:科学家、医生、清洁工人等等。

  (一方面可以拓宽幼儿的视野,另一方面能给孩子更直观更真实的体验,使孩子潜在地知道每个劳动者都有自己特有的劳动工具,知道他们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从而升华了重点和难点。)

  (四)感受劳动者的不容易,知道珍惜劳动成果。

  刚才我们在参观、和看录像的时候,那些工作的人都是怎么样的?那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呢?

  (具体联系到了幼儿的实际生活,如要爱护桌椅,珍惜饭粒等等,通过层层的提问,让幼儿知道劳动者的不易,应该珍惜劳动成果,从而达到了目标3。最后的提问,幼儿又回归到了生活,所谓科学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也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延伸活动:

  (延伸活动不是一个活动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

  1.这些工具是谁发明的呢?如果你是科学家,你想发明怎么样的工具呢?

  2.农民为什么要用到这些工具,而厨师为什么要用这些工具,他们能交换吗?为什么?

  (如此开放性的提问,促进幼儿扩散性思维的发展,引发了幼儿的创造的欲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

  以上的活动设计环环想扣,循序渐进,即关注了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关注新经验的获得,整个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色:

  1.幼儿园的课程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孩子的心里是没有学科的界限,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融入了语言,如让孩子用完整的句子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提高了倾听能力等,又融入了分类等内容,全面的促进孩子的发展。

  2.利用了现代化的工具及媒体的介入,给予孩子更直观、更科学的经验,即验证了幼儿操作的结果,又能给孩子科学的知识。

  3.教师引导的关键是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所有问题的提出,我都是根据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重难点的突破而展开。教师只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孩子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二)冬天的动物

  一、说教材

  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冬天到了,人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动物们不怕冷吗?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在进行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以"动物过冬"为切入点,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欲望,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大班幼儿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大班幼儿发展水平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不同于人类的过冬方式,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根据《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教育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是"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以及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及启发性提问,让幼儿主动探究,从而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结合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幼儿已有过冬的经验。

  2.和家长一起收集动物过冬的图书、资料。

  3.动物过冬的课件。

  4.操作卡四张,动物图片若干,自制拼图四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电教法、讨论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操作法等,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充分尊重幼儿,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快乐中习得经验,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乐于探索的习惯。

  三、说活动过程

  1. 激发幼儿兴趣,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感觉怎样?"(冬季,天气很冷)

  冬天到了,人们是怎样过冬的?(穿上厚厚的棉衣、棉鞋)还有呢?(安装取暖设备、开空调)除了刚才说的,我们还可以怎样就不觉得冷呢?(跳绳、跑步、拍球、)。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过冬方法,真聪明。

  我们可以通过做运动等方式抵御寒冷,那么动物朋友是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呢?

  2.运用多种策略,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

  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记一记"的方法,让幼儿自主学习,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达成第一个教育目标。

  (1)"猜一猜"。根据幼儿的猜测,出示ppt两种动物,总结讲述动物的过冬方式。

  (2)"看一看"。播放课件,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动物们其他的过冬方式。

  (3)"记一记"。幼儿合作完成"动物怎样过冬"的记录表。

  幼儿思维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形象,借助多媒体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了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激发了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从而也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3. 分享记录

  看"动物怎样过冬"记录表,教师和幼儿共同回顾小动物过冬的方式。正如新《纲要》所指出:"语言教育应该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本环节通过操作卡的出现,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而且加深对动物不同过冬方式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目标。

  比如:冬眠过冬:蛇、乌龟、青蛙、熊(刺猬);迁移过冬:大雁、小燕子(丹顶鹤);加厚皮毛或羽毛过冬:鹿、老虎、兔子、(鸡、鸭、猫、狗、小兔子、狐狸);储存食物过冬:蚂蚁、蜜蜂、(松鼠);躲藏过冬的有:苍蝇、蚊子;让卵过冬的有:螳螂、蝗虫

  四、游戏互动:我来演演小动物

  1.学一学:教师出示操作卡,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来表现其过冬的方式。

  2.幼儿手持动物图片,找到动物过冬方式相似的伙伴后,送他们到过冬的地方。

  这样的游戏,不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体现了幼儿合作的精神,而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活动延伸

  1.益智游戏《拼图》:幼儿自由结伴拼出动物图片后,送其到相应的过冬地方,通过这一环节拓展幼儿思维。

  2.在图书角投放动物过冬的图书,供幼儿查阅,支持并推动幼儿继续探索动物的过冬方式。

  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三)会跳舞的罐宝宝

  说课内容

  一、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年龄普遍在3―4岁左右,思维呈现出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由于小手肌肉组织发育还不够完善,因此,活动性较弱。利用幼儿对周围的声音感到新鲜好玩的现象,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听觉、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说教材

  1.本活动的目标是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活动过程有趣、形象,利用拟人的方法,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

  3.分组活动、综合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而难易适中、动静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在上自信心的发展,获得成就感。

  三、说教法

  1.操作法: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适当的要求下,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与观察力,体会探究的乐趣。

  2.游戏法:“游戏”是低龄幼儿活动的最佳方法,教师在游戏中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兴致勃勃,从而寓教寓乐。

  活动准备:前期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会听一些独特的.声音。教具游戏的准备──沙子、小石子、小铁片、黄豆、卡通空八宝粥罐若干;舞曲音乐。幼儿活动准备──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四、说学法

  1.通过可爱、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大胆放手操作,以此体会操作的快乐。

  2.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去探索,从而发展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

  五、说教学程序

  首先,通过认识新朋友──漂亮可爱的罐宝宝,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其次,通过操作活动“喂宝宝”尝试自己制作响罐。这样的设计,幼儿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使每位幼儿都有了动手机会和表现,在猜想活动中,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猜测、去思考,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最后,在户外活动中,深化主题,愉快的结束活动,使幼儿意犹未尽的渴望再次的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使幼儿对声音产生探究的欲望。

  2.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发展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喜爱。

  活动重点: 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将相同声音的响罐配对。

  活动准备:

  1.装饰成各种卡通娃娃的空八宝粥罐子、盘装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等若干。

  2.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3.录音机、舞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直观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罐宝宝──介绍给幼儿的新朋友。

  2.出示并认识罐宝宝的“食物”──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

  二、基本部分:操作活动引发幼儿探究。

  1.喂一喂──指导幼儿随意给每个罐宝宝喂一样食物并提醒幼儿盖严盖子。

  2.跳一跳──引导幼儿上下左右摇一摇罐宝宝,让他们自由地跳起来。

  3.找一找──启发幼儿相互猜测罐宝宝吃的是什么,并将相同声音的罐宝宝配对成舞伴,在舞曲中快乐地舞蹈。(幼儿亦可共同跳舞)

  三、结束部分:帮罐宝宝到户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延伸活动:将幼儿制作的罐宝宝摆放到“科学操作区”,让幼儿自由摆弄、玩耍。

  四、活动后的反思:

  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体会了探究的过程和快乐。在活动中,孩子在制作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听觉。他们特别喜欢玩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可以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没有丝毫的压力。对于个别能力弱的孩子,我采用集体与个别辅导的形式,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他们提供机会,让能力弱的孩子不会为此而产生畏惧的心理;对于幼儿的新观点新发现,我总是鼓励和尊重幼儿的观点,并共同分享。如:有的幼儿认为罐宝宝吃饱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儿的想法,并引导幼儿听一听罐宝宝肚里的水声,拓展了幼儿的视野与经验。

  这次活动的不足是:师幼互动少了一些,在活动中可以在游戏中穿插一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样效果会更好。

  (四)猜猜它是谁

  我们都知道,动物是孩子们的好朋友,不管是可爱的小兔子、小鸡、小鸭;善良的小马、小羊;凶猛的老虎、狮子……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特别是小班幼儿对动物更是充满了好奇,因为那里有他们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动物朋友。为了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爱动物的情感,让幼儿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这些动物,我班进行了主题活动《动物王国》。在活动中,发生了一件事情:

  有一天,孩子们在玩抓尾巴的游戏。这时,刘其昕小朋友抓到一条尾巴说:“老师,看我抓到一条大灰狼的尾巴。”听到刘其昕的话,有几个小朋友也参与到其中,纷纷说:“不对,这是小猴子的尾巴。”“这是小兔子的尾巴。”这是孩子对事物的想象,是其创造性的表现,也充分体现出幼儿对动物的喜爱。见他们对尾巴这么感兴趣,我特意找来了一张他们认识的动物尾巴图片,请他们说说这是谁的尾巴,说什么的都有,其实这是他们都认识的小马的尾巴。可是,一旦尾巴和身体分开后,他们就不认识了。

  以前在认识动物时都是通过整体进行认识,他们看到一张完整的动物图片时,能很快说出是什么动物,但是将动物分割开来变成一小部分时,就不认识了。这说明幼儿对动物的观察只是整体观察,并没有观察到部分,对动物的整体形象和细节考虑不全面。那么,如何让幼儿更细致、深入地观察和了解动物的外型特征,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呢?针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本次活动。

  (一)、教育目标

  如今,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和热爱科学的情感。所以,根据这一要求,我将本次活动目标指定如下:

  1、鼓励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激发幼儿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探索精神。

  2、能从动物的局部判断出是哪种动物,并能合作将动物完整的拼出来。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二)、教材内容方面

  根据制定的目标,选择相应的内容也是置关重要的。确定了活动《猜猜它是谁》,还要结合我班幼儿的具体情况。我根据主题活动《动物王国》里的内容,结合本次活动,收集相关的游戏材料,巧妙地将一些幼儿认识的动物设计在游戏转盘中,并将这些动物分割成二至四块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拼图,让幼儿通过这些分割图推断出是哪个动物,及在拼图游戏中让幼儿掌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幼儿在游戏中能积极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增强求知欲,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提高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本次活动重点是:鼓励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激发幼儿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探索精神。

  难点是: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我在设计本次活动中,采用了以下方法:运用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观察法也是幼儿探索科学的基本方法,能使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事物,提高幼儿感官的综合活动能力。利用拼图游戏,将动物的整体图片拆开,分成若干片,再让幼儿拼完整。操作法,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材料,让幼儿在自己的活动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教师运用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使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四)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大森林的场景中。引导幼儿观察大森林的场景:“小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大森林,大家看看大森林里漂亮吗?里面有什么?”让幼儿通过观察,增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通过提问:大森林是谁的家呢?直接导入课题,给孩子一个已有经验的回忆,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名字,加深幼儿对动物的印象,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并使幼儿了解大森林是小动物的.家,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下面内容奠定基础。

  2、游戏部分

  ①游戏:《玩转盘》

  转盘上是一些幼儿认识的动物的头部图片,教师出示大转盘,请幼儿自己将转盘的指针转起来,指针指到哪个动物,并说出动物的名字。该游戏的难度不大,动物的特征明显,易于每一位幼儿的独立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能针对动物的头部进行推断动物名字,初步学习推断的方法,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帮助老师了解幼儿对动物的认识程度。将枯燥的认知活动转变成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②游戏:《找动物》

  请幼儿将老师藏在大森林里的动物部分图片找到,这些动物并不是完整的,有的是动物的身体、有的是动物的脚、有的是动物的头。在找到后,还要推断出它是谁,然后告诉大家自己找到了什么动物。通过幼儿的寻找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以及喜爱科学活动的情感。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通过讲述自己找到的动物,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③将动物的部分卡片送到小动物的家里。

  教师将动物的完整图片展示出来,让幼儿通过自己手中的部分动物卡片找出相应的动物图片,进行对应摆放,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

  3、结束部分——《拼图游戏》:

  请找出相同动物图片的小朋友,合作将动物的部分拼成一个整体的动物。通过操作活动,能观察到动物的分割部分的特征,并能相互配合进行拼图,将动物图片拼完整。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尝试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延伸活动:《玩拼图》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人手一份动物拼图,能独立将拼图完成。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对动物的了解。

  (五)小树叶找妈妈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科学课《小树叶找妈妈》。

  1.教材分析:

  新《纲要》中科学领域提出了: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小树叶找妈妈》这一活动是在平时到户外散步的时候,小朋友对树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结合本季节开展的主题:金色的秋天,我设计了一系列关于树叶的活动,本次活动就是其中之一。

  “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是瑞吉欧教育理念之一,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细致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进行自然而然的引发,层层深入开展活动。我们鼓励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来发现问题。在摆摆说说的活动中,他们的想象力发展了,会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对家的认识。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本次活动目标为:

  1.引导幼儿观察、对应、和比较,认识树叶的不同。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思维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的兴趣。

  2.教师对幼儿进行保护树木教育,知道树木对人类的重要性。

  3.激发对周围事物的关心,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获得帮助他人的情感体验。

  难点:观察、对应、和比较,认识树叶的不同。

  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观察树叶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然后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对应的方法帮小树叶找妈妈,最后通过送小树叶回家,巩固对树叶特征及名称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

  2.磁带一盒;

  3.物质准备:叶标本三种;杨树、柳树、枫树的挂图;彩纸若干张。

  四、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讨论、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树叶时享受探索的快乐、在帮树叶找妈妈时,享受助人为乐得乐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本次活动以幼儿喜欢的帮助小树叶找妈妈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

  2.问题设置法:

  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激发兴趣的提问:这些树叶是从那里来得?激发情感的提问:小树叶离开了妈妈会怎样呢?我们可以帮它做些什么?使幼儿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进取。

  3.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与实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用小树叶拼贴出美丽的图画。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发兴趣(拾落叶)

  播放音乐,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片从树上飘落的叶子,配合音乐模拟叶子飘荡。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活动一开始幼儿小树叶随音乐做动作,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小朋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树叶。

  (二)幼儿观察树叶(发现树叶的特征)

  请幼儿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树叶做朋友并说一说它像什么。(幼儿自己寻找、想象)

  〔在这一环节中是启发幼儿合理想象。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象,我们能看到他们大智若愚的稚嫩童趣,一片树叶可以引发他们不同的想象。例如:“这片树叶(杨树叶)像什么?”“扇子”“它还像什么?”教师可以再次启发幼儿的`想象,让他们深入思考,出现各种奇思妙想。〕

  (三)自由探索

  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请小朋友找一片你喜欢的树叶和自己做好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你的好朋友它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摸上去是什么感觉?我们可以帮小树叶做些什么?它的妈妈是谁?

  (四)体会成功的喜悦(课间操)

  帮助小树叶找到妈妈,并于它们一同跳舞。

  (五)知识拓展(知道树的种类、作用)

  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幼儿了解其他树的种类。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并讨论树木有什么作用,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树木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做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六、延伸活动(制作叶子画)

  这一环节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的创造制作,对孩子们来说,这种充满自信和自主的操作同样具有想象、创造性的成分,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可以使幼儿按目前的心理需要(成功需要、尝试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在已有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创造向前推进一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风的秘密

  教材分析:

  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从能来到户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现象。现在正值春天,是孩子们探索风的好季节。我们江南春天的天气,就如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白天的气温很高,到了晚上却会突然刮起大风来,气温也骤降。在幼儿园,会听到大班孩子们在议论:我看见迎春花的花瓣被风吹到了地上;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清洁工人又要重新打扫了;今天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 ……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就让大班孩子围绕“风”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风的奥秘”的活动。

  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些幼儿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但孩子有时会对事物现象凭主观臆断,缺乏科学性。希望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培养幼儿对现象能进行客观描述,以事实为依据得出推理,懂得科学存在于客观事实,而不是教师的头脑之中。

  说目标:考虑幼儿对风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制订了以下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在活动中能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

  ( 1 )幼儿每日记录天气预报,并着重关注风的内容;

  ( 2 )根据风力的不同,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和体验用图画的形式进行记录;

  ( 3 )请家长予以配合,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关于“风”的资料和知识,。

  2、 物质材料的准备:

  ( 1 )每组一块分类板

  ( 2 )吹风机、扇子、垫板、打气筒、纸板、书、气球、风车、鸡毛、棉花、小纸船等

  ( 3 )“笑”与“生气”的脸谱图各一张。

  3、 环境资源的准备:选择有微风的天气。

  设计思路:

  教师在幼儿探索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关于风,幼儿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是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来证明风的存在,通过实验来证明风的大小、判断风的方向,甚至可以尝试着用常见的工具制造风,使孩子真正接触自然,发现自然界的奇妙。在这个活动中,遵循幼儿自主探索的原则,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幼儿自主地收集信息(书、网络、实验或询问家长),让幼儿在动眼看、动嘴说、、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扩展有关“风”的经验,并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一些问题,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习得方法。

  活动过程:

  一、自然导入,激发兴趣( 5 分钟)

  师:过几天我们就要去出游了,我知道大家都和关心天气情况。那么,谁来向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两天的天气情况呢?

  师:“偏北风 2 ― 3 级”,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你怎么知道有风?(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感受)

  我的提问可能会使孩子回忆以往的`经验会说“国旗、树叶……”这时孩子的讨论中对风的感受肯定还不充分,适时地带孩子到户外去感受风的存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风来的时候自然界有着各种奇妙的变化:花瓣迎风飞舞,池中的水会泛起波纹,彩旗会迎风招展。

  二、感受发现风力( 6 分钟)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让幼儿用图画形式记录下来,并向大家说说)

  (出示分类板)请幼儿将自己的图画记录进行归类,要求幼儿之间互相讨论后再分类。 幼儿归类、集体检查。

  在对微风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关注风力变化的积极性。这就自然地生成了以后的探索活动,在中级风、大风到来时,让他们自发地到户外去感受,然后将自己的体验与发现用图画、表格的形式记录并分类。

  师:风有风级,不同的风级表示风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索判断风向( 10 分钟)

  师: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北风,这是什么意思?(北风就是从北边来)(是风向)

  “用什么方法判断?” 用这样的话题引发孩子的小组讨论,然后到户外活动,引导孩子用他们的方法证明风来的方向。如:观察旗杆上的国旗飘动;让孩子将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场中间,让它们随风滚动……让孩子通过活动,真正明白“风真的从北边来”。了解风是有方向的这一特征后,鼓励孩子想办法把“风向”记录下来。就方法让孩子展开讨论:可以标汉字,也可以标箭头,记录不求精确,只要初步学习使用科学的记录方式。

  四、尝试制造风的方法( 10 分钟)

  师:(拿出风车)这些风车在活动室能玩吗?

  孩子们肯定会疑惑地说“怎么玩,没有风!”我就一句话燃烧孩子制造风的热情:“没有风不可以制造点儿风啊?”怎样制造风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孩子自己寻找材料,如吹风机、电风扇、扇子、气球打气筒……孩子们可以用纸板、扇子扇,把气球吹鼓后撒气……鼓励孩子用各种方式尝试制造风。虽然他们没有真正看到风的形成过程,但是我想这些生动有趣的探索活动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将具有深远意义。

  活动延伸:( 3 分钟)

  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制造了风,那你们喜欢风吗?为什么?(幼儿讨论)

  课后通过孩子自己不断地收集信息与资料,让孩子逐步发现风能帮人类做许多事情,利用风可以发电、传播种子等等,但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我想,了解风的利与弊有助于孩子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5

  教材学情分析:

  大班的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维积极、活跃。《大象洗澡》这是一个比较简单而有趣的故事,对于他们来说,故事的内容比较好理解,主要是大象跳进水里时不小心把水溅到了小猪的身上,最后突发灵感用鼻子吸水为小猪洗澡。所以有趣的故事情节很能吸引小朋友的眼球。老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他们用连贯的语言把有趣的故事讲清楚,最后在情感方面加以引导就好了。

  目标分析:

  语言活动幼儿能否积极参与是活动的关键。同时,教师的提问尽量以引导为主,让幼儿的思维有想象的空间。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以及《纲要》中的语言活动目标,我确定的`具体的活动目标为:

  1、通过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动作、表情等大胆想象故事情节,根据对话框的提示大胆想象动物语言,并完整讲述故事。

  2、学习“火辣辣”、“搭”“水花四溅”等词语。

  3、学习大象有错就改的美好品质。

  活动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先出示大象,提出问题:“你喜欢大象吗?为什么?”拓展幼儿思维。接着,“大象今天又要去干什么呢?”出示背景图,并贴上大象图片,让幼儿观察。幼儿回答后,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但追问问题“你怎么知道的?”会把幼儿的注意力重新拉到图片上。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让幼儿学大象“搭了一条毛巾”,是对动词“搭”的亲身体会以加强记忆。接着引导幼儿观察太阳是怎样的,通过回答可以扩展幼儿的词汇量,感受新词“火辣辣”。大象会说什么,为的是幼儿更加深入大象内心,体会天气热要去洗澡的心情。接下来,让幼儿观察大象小猪一家准备去干什么,运用观察大象的方法。对第一张图片的完整讲述会让幼儿初步感知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

  第二环节,“接下来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一个统领问题调动了幼儿思考的积极性,随之出示表示故事情节的二三幅图片,调动幼儿仔细观察。之所以让幼儿在不加提示下自行对图片进行讲述,是对幼儿想象力的锻炼,幼儿讲述之后,我才进行重点引导,“大象是怎样跳进水里的?跳进去后水有什么变化?大象有什么表情?会说什么?小猪是什么情况?会说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既是迁移经验进行又是查漏补缺纠正错误经验。前三幅图片的完整讲述可以使幼儿在感知故事情节的同时巩固已有经验。

  第三环节“那我们猜猜事情是怎样解决的?”的导入语极大的发挥了幼儿的想象,接着再出示最后一张图片,幼儿迫不及待观察画面内容与自己想象之间的差距,说话欲望就会很强烈。在一个幼儿讲述之后提出“大象什么表情?会说什么?小猪呢?”是对幼儿的讲述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四环节,老师说出故事名字并让幼儿完整讲述,让幼儿对在完整感知故事情节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环节也是幼儿经验提升的环节。教育小朋友在生活中有错就改。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为大家提供的是大班珠心算活动《9以内数的直加— 1, 2, 3, 4》,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本次活动的初步构想:

  珠心算作为一门新兴的开发人的智慧的科学,正在全国蓬勃发展。目前,我园正在开展幼儿珠心算教学活动,教师们通过活动中的尝试与体验,已非常清楚的认识到:珠心算教学以算盘为媒体教学,把游戏和学习有机的联系起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练、学中玩、玩中会,不仅幼儿感兴趣,家长满意,更能启迪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收到“一科突出,多科受益”的效果,同时,《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在教育与发展间应坚持:“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珠心算教学的出发点正是幼儿自我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点:(1)幼儿通过玩中学、学中练,感受珠心算活动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快乐(2)动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及创造性思维。(3)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反映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时间观念。 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力图体现珠心算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操作性、互动性、主体性和教学活动化的特点。

  一、突出了活动的趣味性

  《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为乐,注重活动过程”。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以游戏的口吻引入,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取盘、握笔、清盘、拨珠等常规活动融于儿歌里,如:在学习珠图这一环节时,我将大拇指比作上珠,其余四指比作下珠,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兴趣高涨;学画珠图时,请幼儿当摄影师,给珠图照相;在练习时,更是用上幼儿喜欢的“送信”“开火车”的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做中玩,玩中练”,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得到有趣的收益。

  二、突出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我遵循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将幼儿摆在了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做到“教人以渔”。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拨珠动作。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大胆运用了操作法、演示法、探索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首先,在教学准备中对幼儿进行拨珠练习,让幼儿全盘拨入1,再拨入1??使幼儿熟悉拨珠动作,然后层层深入,让幼儿

  试拨“1 1”,启发他们说出拨珠动作;通过一拨二复三放这三步曲,利用幼儿好模仿的天性,发展其观察模仿力,教会幼儿正确的拨珠动作,并以此为切入点,由此及彼,大胆探索,寻求规律,从而举一反三的学会“ 2, 3, 4”的拨珠动作,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幼儿学的主体性。其次,采用游戏式、竞技式的练习,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趣味性,为幼儿今后主动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幼儿终身受益,较好的解决了“幼小衔接的”的问题。

  三、多种感官的参与,多元智能的发展

  苏联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珠心算教学是一门重过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表现在拨珠、画珠图、写数字等身体的操作上。

  其次,体现为多种方式的动,通过动耳、动口、动脑、动手、动眼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学习,同时作用,在看看、说说、听听、画画、想想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儿童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四、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针对幼儿学得快,忘的快、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自控能力差的年龄特点,开展“闪电读数”、“读、画珠图”等练习,开发幼儿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促进幼儿的记忆力、反应力、有意注意力的发展。针对幼儿喜欢被表扬、被肯定的情感特征,我设计了“记时拨珠”“拨珠接力”等环节,使幼儿能感受到自己一次一次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小红珠的发放更是贯穿与活动的始终,更让幼儿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以上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全部构想,请各位领导和同行们多多指正,给我提出宝贵意见。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7

  一、设计意图及教材分析:

  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也日显紧迫,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我们的孩子生活无忧,社会环保意识淡泊,经常做出乱摘花草,随意攀登树木等行为,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的环保意识。所以对幼儿进行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树,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触,但幼儿对树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儿进一步去理解树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植树造林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益处。因此,对“树”的深层次的探究已是一个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为大班幼儿设计了一堂社会环保课----《植树造林》。

  二、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分别对幼儿知识、情感、能力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

  1、知道树木是人类、动物的好朋友,了解绿化的好处,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激发幼儿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看看、说说、听听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 我把活动目标一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三、活动准备:

  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为了能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提供条件,我为活动作了以下准备。

  1、各种树的照片

  2、多媒体课件(山洪爆发、沙尘暴来袭、小动物搬家)

  3、植树工具、小树

  四,说教学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讲解法,活动开始部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的在集体面前阐述自己的知识,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也更能形象直观的帮助幼儿理解同伴的讲解内容,能使幼儿更清楚观察和交流,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二、情景体验法:另外,我运用了多媒体,让幼儿从反面深刻地体验到植树造林让人们受益非浅,迫坏自然生态环境是不对的。三、动手操作法:在幼儿的思维达到最高潮时,让幼儿亲自动手种植小树苗也是幼儿情感的一种宣泄,为本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五、教学流程

  本次活动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但这三个部分却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一)、活动开始部分

  1、活动前我将收集到的照片、图片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博览会,一开始由我带领幼儿参观并作简单的讲解,并提问:你认识哪些树?是怎么样的?它们长在哪里?目的在于在幼儿好奇心的驱动下储存大量的感性表象,可以让幼儿在自己的

  发展水平上、在不同层次上思考,同时幼儿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积累知识经验,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介绍树,幼儿观察后请幼儿将自己认识的树的图片、照片拿过来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请幼儿讲解自己的知识,和同伴分享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表阐述能力,提供给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其余幼儿在通过耐心倾听同伴的讲解直接获取信息,在和同伴的知识碰撞的同时积累经验。

  (二)、第二部分,观看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的运用的优势在于视听结合,声图并茂,把教师难以讲解说清、无法直接感知的、抽象难懂的知识,生动的告诉幼儿,更聚说服力。幼儿从感知到理解,多媒体的运用恰倒好处,并自然合理地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突出重点。

  1、播放沙尘暴侵袭的片段,画面中人们头裹纱巾在风沙中艰难地行走、司机因看不清道路发生车祸、交通堵塞

  2、播放山洪爆发,水土流失,家离失所的场面,同龄儿童因此失学。

  3、小动物搬家

  通过观看,幼儿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加上教师适当的提问,更加有助于幼儿的知识经验的汇总。“为什么小动物会搬家?”“为什么会山洪爆发?”这些问题的巧妙安排都使幼儿想到:因为没有树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三)、讨论

  抓住这一思维我立即展开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迁移幼儿新获得的知识经验。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抛向幼儿:“你认为植树造林有什么用呢?”通过集体商讨、小组讨论、个别提问、教师巡回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的知识在这里作一个大汇总,也是对本次活动的检查,在讨论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快速的勾勒出幼儿的想法:防尘防沙、固土、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治理污水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最后让幼儿判断一组图片:乱砍伐树木、攀登树木、在树枝上悬挂物品、摇晃树木、给小树苗浇水、拔草、松土,为小树苗加上防护拦等让幼儿正确的判断这些行为的真伪,发展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

  六、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爱玩爱动的特点,我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利用课后延伸时间带领幼儿到园内的种植园地去植树,借机还可以渗透3月12日是植树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此时,也真正的体现了教育的延续性、实效性,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为幼儿的一生发展作好了准备。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8

  一、设计意图:

  本活动以月光雨为开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现象,让他们与可爱顽皮的月光雨结伴。在体验和想象空间的同时,为幼儿创设更为广阔的自由表现和表达的空间,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感触大自然的神奇,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从而让他们了解自然现象与人类的关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智慧的种子。

  因此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提问谈话法、讨论法来进行教学,运用视听结合欣赏教学,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散文的内容,通过谈话法帮助幼儿理解散文中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法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力,更好的体会作品的意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谈。《月光雨》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诗歌中,月光雨跳响在树叶上,滑落在房顶上,描绘了一幅幅月光雨嬉戏的顽皮景象,这不仅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并且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体现相应的情景、动态启发幼儿在欣赏活动中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月光下的雨滴散发着一种迷人的神秘色彩。散文诗中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方法把对月光雨的理解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理解散文诗的基础上,领略诗歌中的语言美,迁移生活经验能根据散文诗的句式进行仿编,从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二、说目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及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将本次散文诗欣赏《月光雨》目标定为:

  1、初步感知散文内容,理解月光雨中,孩子们欢快的心情。

  2、通过学习,用“月光雨,月光雨,沙啦啦地跳响在XX上,像快乐的XX”的句式来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理解散文意境,学习词语:清凉、透明。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散文内容,理解月光雨中,孩子们欢快的心情。

  活动难点:通过学习,用“月光雨,月光雨,沙啦啦地跳响在XX上,像快乐的XX”的句式来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月光雨》白板课件,散文诗的背景音乐,《雨景》高清视频。

  2、知识准备:观察过夜景,对月光下的树,小草,房子有初步了解。

  四、说教法: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1、讨论法:语言不能代替操作,但操作也不能缺少语言,更何况诗歌欣赏是语言的范畴。

  为了调动幼儿的主动参与性,运用幼儿的已有经验,讨论法是必不可少的。

  2、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月光雨》的情景,并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强化了它的作用,给幼儿带来耳目一新的感知觉,使幼儿对月光下的雨更加熟悉。

  五、说学法: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运用感官参与活动。通过动口、动脑积极参与。

  六、说活动过程:

  为了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导入主题,看视频“雨”--欣赏理解诗歌--拓展经验仿编诗歌--诗歌词、句学习--配乐感受散文诗的意境。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而孩子们也异常的喜欢雨,每当下雨,他们就兴奋地谈论着,我抓住孩子的这个兴趣点,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孩子们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新《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构成,并培养其对语言的敏感性。”大班幼儿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日益丰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作品的主题也随之有了较大的扩展,出现了想要模仿创造的。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听雨》这篇充满趣味性、童真性、并且用拟人化来表达小雨点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优美散文作为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借助画面观察、感知、理解、想象、创造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散文诗的形式,从而进行仿编。通过活动旨在锻炼幼儿想象力,整体提高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等。

  2、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把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欣赏诗歌《听雨》,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2)能大胆自信地交流下雨天的活动,表达自己对下雨天的喜好。

  (3)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学着乐观地去看待事物,让自己拥有好心情。

  活动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与情趣。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对雨(声)的经验,大胆想象和创编。

  3、活动准备:ppt课件、背景音乐、诗歌挂图二、说教法本活动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

  1、直观教学法:通过观看下雨课件让幼儿聆听雨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提问谈话法: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积极思考问题,理解诗歌内容。通过谈话,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拟人、排比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演示法;通过课件、层层挂图的展示,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诗歌的句式特点和意境美,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生动性、寓教育于生活。

  4、讨论交流法:通过讨论交流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由创编,更好的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三、说学法

  1、多感官参与法:“说雨”环节首先让幼儿聆听雨声,“听雨”环节幼儿观看课件和挂图,这样幼儿在听听、看看、讲讲、议议中,能轻松的获得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2、观察讨论法:“听雨”环节中让幼儿观察四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讨论同样是雨点,为什么发出不同的声音?

  3、想象创编法:在“听雨”环节,重点提问:雨点还会落在哪里?它在干什么?激发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不仅给幼儿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还培养了幼儿积极动脑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四、说过程

  1、说雨请幼儿聆听雨声音乐,说说自己喜欢下雨或不喜欢下雨的原因。

  2、听雨欣赏诗歌,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1)从“小豆豆”的角色引入,引出诗歌。

  (2)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完整朗诵诗歌《听雨》。

  (3)分段欣赏

  ①第一段重点提问:小豆豆不喜欢下雨的原因?妈妈教了她什么好办法?

  ②教师朗诵重点部分,以层层展开图片的方式,辅助幼儿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和情趣。

  重点提问:四句话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同样是雨点,为什么发出不同的声音?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

  (4)结合图片,教师再次完整配乐朗诵诗歌《听雨》。

  (5)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重点提问:雨还会落在哪里?它在干什么呢?

  3、雨趣感知雨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1)观看ppt课件:在雨天我们还能做什么事让自己快乐呢?

  (2)小结:最后送孩子们一个大大的微笑,希望你们无论晴天还是雨天,大家都有个好心情。

《关于幼儿园说课稿大班范文合集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06-22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06-30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05-05

幼儿园大班主题说课稿09-21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08-15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06-29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5篇08-09

大班说课稿08-23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优秀15篇)07-05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必备15篇]04-19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关于幼儿园说课稿大班范文合集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大班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幼儿园说课稿大班范文合集9篇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1

  一、活动来源:

  为了充分利用我园的现有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价值,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十分注意孩子们对各种事物的兴趣点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幼儿园体育室内有有一些皮球,孩子们对这些皮球很有兴趣,时常摸一摸,拍一拍,于是皮球便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玩法,不同的年龄也就创造了不同的奇思妙想,孩子的自创的一些方法,也就产生了一系列的活动。根据中班孩子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乐意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游戏,有一定的运动意识和能力,但注意力不太稳定的心理特点和运动能力的基础设计了一系列玩皮球的活动。本次《接送宝宝回家》就是根据孩子皮球跳来跳去所产生的一个活动。

  二、设计意图:

  新《纲要》在幼儿健康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要求我们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幼儿能够熟练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因此本次活动选用皮球作为主要教学用具,以游戏方式来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

  本活动主要是充分利用我园现有活动资源,创设活动情景,利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孩子进行体育活动锻炼,活动中我们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基础,尊重孩子的能力差异和动作发展的不同层次。通过活动中难度的不同实现不同发展目标,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感觉

  三、目标分析

  1、学习在一定的距离间相互滚球、接球。

  2、会与同伴合作完成胯下传球的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四、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去郊游》进入活动场地。

  二、听音乐《健康快乐动起来》做热身活动。

  播放音乐,练习走、跑、跳等动作,活动身体的各部分关节,为游戏做好准备。

  三、两人一组,学习滚球、接球。

  (1)教师用游戏的口吻,引起幼儿玩球的兴趣。

  师:我们中班的小朋友都非常热爱运动,所以,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皮球,一会儿,就让我们和皮球一起运动起来吧。

  (2)教师示意幼儿安静,做听声音的样子,引出四位动物宝宝。

  师:小朋友,老师听到有说话的声音,让我来听听是谁?原来是小狗、熊猫、小猴、小兔四位动物球宝宝,它们听说小朋友要和球一起来运动,所以它们也起来要和我们一起来玩了。

  (3)启发幼儿尝试练习滚球、接球。

  师:刚才四位动物球宝宝对老师说,它们最喜欢玩滚来滚去的游戏了,今天,它们想和小朋友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呢。

  启发幼儿尝试练习,在幼儿练习的基础上,老师与一名幼儿示范。

  (4)两人一组,练习相互将球滚向对方,教师随时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扩大滚球间距。

  五、游戏:接送宝宝。

  (1)师:四位动物球宝宝上幼儿园的时间到了,小朋友们来给它们做爸爸妈妈来送它们上幼儿园吧。暗示小朋友送宝宝时动作要轻柔准确,体会妈妈爱护宝宝的情感。

  (2)启发幼儿探索“爸爸妈妈”们怎样有秩序地排队送宝宝上“幼儿园”,并探索出送宝宝的方法。

  引导幼儿分成四组,排成四队,间距合适。听到口令后,幼儿双腿分开,由排头开始,依次将球从双腿间滚向下一位幼儿,比比哪队动物宝宝最先安全到达“幼儿园”。

  (3)以“球宝宝放学回家”再次玩游戏。

  六、随音乐《亲亲猪猪宝贝》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

  七、带领动物球宝宝参观幼儿园。

  八、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游戏《接送宝宝》是主题《了不起的我》中的一个教学内容,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学习在一定的距离间相互滚球、接球,会与同伴合作完成胯下传球的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在本次活动中,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我用四个“动物球宝宝”贯穿了活动的整个过程,从“动物球宝宝”喜欢玩“滚来滚去”的游戏,到接送“宝宝”上幼儿园,由于“动物球宝宝”的贯穿,也提高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活动结果预测:

  预计活动的目标基本实现,活动中孩子的平均心率约在130-140次/分,练习密度在40--45%。基本达到预计的认知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活动中,孩子是精神是放松的,情绪是愉悦的,参与活动的意识是主动的,参与活动的难度可选择的,每个人都能够在自身的原有能力上得到发展,同时在生理心理上有一种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从而激发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2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从哪儿来,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秘的好奇心。

  3、激发幼儿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孕妇、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录音机、磁带,幼儿每人一张纸,勾线笔若干,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讨论----看图片----讨论

  1.教师:昨天老师在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一个宝宝,问他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想问问你们,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来的吗?

  2.教师:"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小宝宝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幼儿议论并按自己的意愿回答。

  二、观察图片,了解宝宝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

  1、教师:在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宝宝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出示图片)

  2、教师:小宝宝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宝宝。

  3.教师:宝宝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宝宝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教师小结:这时妈妈就走到医院,请医生把宝宝接出来

  三、宝宝长大了。

  1.教师:宝宝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宝宝做哪些事情呢?

  2.教师: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

  四、幼儿绘画来感谢爸爸妈妈(可以请老师帮忙写一句感谢的话)

  结束:带着画画去送给爸爸妈妈。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3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科学“茎输送水”,是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上册主题网络教育“奇妙的植物”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植物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路边有茂密的大树,院子里有绿油油的草坪,公园里有五颜六色的花,这些植物为什么生长的如此茂盛,在进行主题活动“奇妙的植物”时很多孩子曾向我提出疑问,于是,我用“茎输送水”这节活动来为幼儿解开这个谜团,此活动材料来源于生活,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大班幼儿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活动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的茎输送水和养料的奥秘,针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的茎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奥秘,满足其好奇心

  2、帮助幼儿简单了解植物的茎能储存、输送水分和养料

  这两个目标蕴含了激发幼儿的人生兴趣和探究欲望,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 根据《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激发幼儿探究植物的茎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奥秘,满足其好奇心”,难点是:“了解植物的茎能储存、输送水分和养料”。

  我通过几组有趣的实验及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探究,从而形象直观的了解植物茎能储存、输送水分和养料,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结合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两方面的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酷暑天萎蔫的树木,雨后旺盛起来的经验

  2、物质准备:两盆萎蔫的草本植物,去根芹菜若干,水盆,红蓝颜料,白色花朵(玫瑰火康乃馨 )剪刀,杯子,橡皮筋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采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在活动中,我力求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在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乐于探索的科学习惯 。

  本次活动打算在自然角用2天的时间完成活动目标。

  三、 说学法

  本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法、操作法,归纳法等来获得知识,活动前我为幼儿提供实验材料,放在自然角,通过启发性提问“你知道植物是怎么喝水的吗?”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那就让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吧”幼儿最喜欢自己动手,这时候他们一定会跃跃欲试,期待着实验,幼儿做完实验后,隔段时间去观察并作记录,最后,用归纳法得出实验结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时间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乐于探究的科学习惯。

  四、说活动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欲望,给幼儿2盆萎蔫的花

  问题:1、这两盆花为什么萎蔫了?

  2、你有什么办法让花重新旺盛起来?

  这一环节,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并将讨论得出的解决方案付诸行动,幼儿会拭目以待,结果会怎么呢?活动一开始就调动了幼儿探究的积极性。

  (二)、一小时后观察结果,并讨论原因

  问题:哪盆花最先旺盛起来?为什么?幼儿讨论后得出结论,:将水浇在花盆里的那盆花最先旺盛起来,将水浇在叶子生的花不如前一盆花旺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来做实验。

  (三)、实验

  1、芹菜实验

  将芹菜的茎剪短一些,叶子摘掉一些,(目的是让实验效果跟明显,便于幼儿理解),把橡皮筋套在被子上,再装进一些水,并滴进一些红墨水,将芹菜插在被子里,并调整橡皮筋到水面位置作记号。第二天观察:1、水面和橡皮筋的位置是否一样,(水面低于橡皮筋)

  芹菜的茎有什么变化(变红了)

  2、两色花实验

  老师将花朵的茎剪开,两个杯子各放进一些水,分别滴进红蓝墨水,将花朵剪开的茎分别插入不同的杯子。

  第二天观察:1、看看花朵有什么变化(植物的茎将两种颜色的墨水往上吸)2、白花怎么样了?(变成红色和蓝色了)

  这一环节,给幼儿分组,每组幼儿同时进行两组实验给每个幼儿参验的机会,体现了《纲要》中科学领域指导思想: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四)、讨论试验结果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结论:植物的茎能吸收并输送水分和养料

  这一环节。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及实验大胆想象、思考,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得以扩展,在交流中探索出植物的茎能吸收并输送水分和养料。

  (五)、讨论植物的茎还有哪些功能?

  问题:仙人掌在酷暑天好几天不用浇水,为什么死不了?结论:植物的茎还有储存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这一环节,提出更为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幼儿思考,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五、说活动延伸

  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各种变态茎的植物,放在自然角为下节活动“变态茎”作准备。活动暂时结束了,但幼儿的探索欲望和认识兴趣却在延伸,并将更多的关于奇妙的植物的内容渗透在多种活动中,使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4

  分析与思考:

  所谓工具,指的是人类在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器具。它具有针对性使用对象或范围的特点,是人类在劳动实践中的智慧结晶。工具广泛存在于生活及各行各业中。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工具的使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的生活周围也充满各种各样的工具。他见过也已经使用过不同的工具并成功地完成各种任务。但是,所有这一切经验都含糊地存在他的头脑中。正因为工具太常见,反而容易让人熟视无睹了。如何把这些经验从他的脑海中唤醒,进行概念上的明晰并激起他再一次的兴趣和好奇就是成功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

  再者,《劳动者的工具》这个内容非常广泛,大到人类发明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小到一根秀花针。工具不仅代表着一件具体的器具物品,更凸显住深层的精神内涵。如何从这个浩瀚的工具海洋里汲取适合大班幼儿认知和探索的学习内容并产生情感上的触动和共鸣是本次活动的根本。

  大班幼儿所拥有的经验和技能使他乐于自我发现和探索,他们不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同时,他也能够通过同伴间的合作完成更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享受成功的满足。《劳动者的工具》所显现的内容是完全静态的成品。大班幼儿会满足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吗?怎样让静态的东西动起来,成为孩子乐于探索,能够发现的新材料呢?正确选择跟学习材料适合和匹配的教学方法,让枯燥的认知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是成功开展本次活动的精髓。

  思路定位:

  1.选择幼儿熟知的、同时具有安全操作性日常生活工具作为本次科学活动的探索和认知对象。引导幼儿用“陌生”的眼光去重新审视熟悉的材料,激发好奇心和活动的兴趣,

  2.让静态的材料“动”起来。将认知的重点从被动接受转移到主动发现探索上。通过幼儿的亲历亲为去发现工具的特点,并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探讨建构成新的内需的知识。

  3.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常识使用工具并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操作和实践来验证自身的发现,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工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具体教案与环节分析: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积极探讨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见解。

  2.尝试和同伴合作使用某一工具完成任务,体验合作的快乐和尝试的成功。

  3.初步了解工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安全工具:小刀、小铲、螺丝刀、剪刀、夹子、小推车等若干。

  2.辅助材料:水果、大积木块、黄豆、布袋、布、玩具点心、大嘴娃娃

  活动流程:

  引题激发兴趣→自由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拓展经验→小组合作尝试使用工具

  活动环节:

  (一)引题,激发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小熊造房子》,引发幼儿思考。

  辅助问题:“有了木头、钉子,小熊就能造房子了吗?”

  “它还需要什么可以帮它又快又方便地造房子?”

  2.谈话理解工具的概念

  讲解:工具就是一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快、更顺利地做好一件事情的物品。

  (简单的提问,有悬念的小故事,将枯燥的内容巧妙地隐身其中。通过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和探讨,将日常的常见工具呼唤出来,在唤起生活经验的同时,言简意赅的讲解帮助幼儿迅速明晰和梳理已有的模糊概念。全新的审视目光激发了内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自由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

  1.明确探索目的

  辅助语:“工具为什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事情呢?”

  “它的秘密在哪里?”

  2.自由挑选工具,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用途及秘密

  3.集体交流探讨

  围绕中心话题:“我发现XX是用来干XX的。”

  “它的秘密是XXX。”

  “使用它的好处是XXXXX。”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发现工具的秘密”这一充满挑战性的任务强烈地激发了幼儿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简直迫不及待要大展身手。原来已熟悉的操作材料重新变得陌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正好为他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他们会想尽办法运用各种可以运用调动的器官,去探索、去发现,并乐此不疲。每一个细小的成功和发现可以激励他更深入再一次的探索。认知在过程中慢慢得以积累和形成。充分的尝试达到经验的概括。

  因地制宜的工具材料,让孩子真切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工具就是人自己发明创造的。通过幼儿的操作,材料揭示出的有关特性和事物间的关系,正是我们所期望幼儿获得的`,也为下一个环节做了很好的知识积累。

  让孩子自由选择工具是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决定的。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选择探索的材料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不仅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澄清自己想法,按自己的方式方法获得有益的经验,还有利于他们产生一种想法进行发现的要求,一种前进的动力,这种热情会让他们专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和探索。

  集体的探讨交流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幼儿在与同伴的观点交融、碰撞中丰富和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完善自己的想法,获得成功体验。)

  (三)拓展经验

  1.引导思考:工具从哪里来?

  了解工具是人类的智慧结晶。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还见过或用过什么工具?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具,他的知识主要是经验性的知识。通过自身的探索,幼儿获得了大量的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在这里,通过老师巧妙的铺路搭桥,用几个小小的问题就帮他们归纳、概括最终理解、内化对工具的认知。引导幼儿从眼前的几件具体工具拓展到整个工具海洋,逐步将经验迁移和拓展,通过回忆、思考在脱离实物的状况下验证自己的知识使经验真正得以内化。)

  (四)小组合作尝试使用工具。

  1.提供材料,明确任务目标

  工具任务:

  小刀水果拼盘

  小推车运送大积木块(上下坡)

  小铲将黄豆装袋

  螺丝刀组装小木盒

  剪刀剪布片

  夹子喂娃娃吃点心

  2.小组成员商量分工共同完成任务

  3.集体探讨,说说自己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工具帮了什么忙?

  总结:工具的用处真大呀!工具是在劳动时发明的,我们只要会动脑筋,也可以发明有用的工具!

  (通过刚才的探索、讨论,幼儿发现了许多工具的优点。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发现,要验证工具的真正本领,让孩子心服口服,真正认识工具为劳动带来的便利,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事实说话。”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亲身的体验才能使经验真正的内化。

  孩子是主动学习者。他们要主动读探索、研究和发现才能主动建构知识经验。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引导幼儿在多的过程中真实感受,才能真正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活动内容的生活化,让孩子体验和感受到这就是我想要知道、想要解决的问题,更能激发起自豪感和成功感。

  小组合作探究共同的主题和内容,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合作能力发展,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相互交流和协作机会。在这过程中,他们会在过程中不断思考,会控制自身,会主动协商,会发现和认识别人的长处和价值,获得更多的新信息、新经验。每一个孩子都会通过集体的、成功的探索获得新的经验,都在自身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教材分析:

  劳动者的工具在小朋友的周围无处不在,有食堂工作人员的饭勺,保育员阿姨的拖把,花园里花匠的修花剪刀,有农民的锄头,还有工人的榔头等等,多得不能再多,而大班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此内容完全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通过此课时的学习,定会让孩子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新的提升。

  说目标

  根据纲要的目标、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及大班孩子的特点,我将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目标:初步感知不同的劳动者都有一套自己特有的工具,认识一些常用的工具。

  2.技能目标:学习常用工具的一些简单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引导幼儿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培养对劳动者的崇敬之情。

  根据孩子已有的经验水平,我将目标1设定为重点,目标2设定为难点。

  说准备:

  (一)知识准备:

  1.事先丰富概念:劳动者(知道劳动者不单单是农民,工人、医生、科学家等都是劳动者)

  2.幼儿事先进行一些观察部分劳动者的工作情况。

  (二)物质准备:

  1.实物工具人手一份以上,部分大件的工具用图片代替。

  2.录像带一份,摄像机等多媒体的工具。

  3.幼儿自带一些常用的小工具。

  说教学法:

  《纲要》里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究活动,感受尝试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我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而我始终只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结合自主探索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克服传统的说教形式,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操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法、讨论法、观察法等等进行学习。

  说活动过程:

  (一)带孩子到食堂、花园里、教室里、附近的模具厂观察。(教师将过程摄下来)

  引导孩子带着问题去观察,食堂的工作人员,花匠,保育员阿姨、模具厂的叔叔他们都是用哪些工具进行劳动的?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由于受思维的限制,幼儿是通过自身的感知、积累一定的感性经验,才能进行科学活动,因此我选择的内容都是围绕在幼儿周围,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所以幼儿很快就进入了课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以下的重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谈话、观看录像,认识一些常用的工具。

  (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落实重点,为难点的突破奠定基础)

  1.你刚才看见谁在使用什么工具?(提问具有针对性,目的非常明确)

  2.幼儿每说出一种工具,就出示相应的镜头,学习相关的词语,认识相关的工具。

  3.我们小朋友也带来了一些工具,请你说说,你带来的工具叫什么,干什么用的?是谁用的?

  (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资源,让幼儿从家中携带各类工具,一方面是幼儿熟悉感兴趣的,另一方面涉及的面会更广)

  4.这些工具是谁用的?给工具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

  (在这个过程中,我鼓励幼儿用完整的句子大胆讲述,大胆地与同伴交流经验,分享快乐,分享彼此的经验,在说中学,听中学,以幼儿为主体,幼儿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落实了目标1即活动的重点。)

  (三)学习使用常用工具的一些简单方法。

  1.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工具,那这些工具是怎么使用的呢?幼儿自主探索。

  (幼儿是通过自身与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建构知识,学习科学的,我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体现了《纲要》中的精神: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一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的机会,感受参与的过程和结果,体验发现的乐趣。)

  2.探索以后进行交流,对于较难的、不常见的工具,教师在集体面前示范、讲解。

  3.播放录像,播放其他劳工者使用工具的情况,如:科学家、医生、清洁工人等等。

  (一方面可以拓宽幼儿的视野,另一方面能给孩子更直观更真实的体验,使孩子潜在地知道每个劳动者都有自己特有的劳动工具,知道他们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从而升华了重点和难点。)

  (四)感受劳动者的不容易,知道珍惜劳动成果。

  刚才我们在参观、和看录像的时候,那些工作的人都是怎么样的?那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呢?

  (具体联系到了幼儿的实际生活,如要爱护桌椅,珍惜饭粒等等,通过层层的提问,让幼儿知道劳动者的不易,应该珍惜劳动成果,从而达到了目标3。最后的提问,幼儿又回归到了生活,所谓科学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也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延伸活动:

  (延伸活动不是一个活动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

  1.这些工具是谁发明的呢?如果你是科学家,你想发明怎么样的工具呢?

  2.农民为什么要用到这些工具,而厨师为什么要用这些工具,他们能交换吗?为什么?

  (如此开放性的提问,促进幼儿扩散性思维的发展,引发了幼儿的创造的欲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

  以上的活动设计环环想扣,循序渐进,即关注了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关注新经验的获得,整个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色:

  1.幼儿园的课程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孩子的心里是没有学科的界限,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融入了语言,如让孩子用完整的句子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提高了倾听能力等,又融入了分类等内容,全面的促进孩子的发展。

  2.利用了现代化的工具及媒体的介入,给予孩子更直观、更科学的经验,即验证了幼儿操作的结果,又能给孩子科学的知识。

  3.教师引导的关键是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所有问题的提出,我都是根据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重难点的突破而展开。教师只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孩子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二)冬天的动物

  一、说教材

  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冬天到了,人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动物们不怕冷吗?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在进行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以"动物过冬"为切入点,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欲望,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大班幼儿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大班幼儿发展水平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不同于人类的过冬方式,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根据《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教育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是"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以及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及启发性提问,让幼儿主动探究,从而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结合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幼儿已有过冬的经验。

  2.和家长一起收集动物过冬的图书、资料。

  3.动物过冬的课件。

  4.操作卡四张,动物图片若干,自制拼图四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电教法、讨论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操作法等,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充分尊重幼儿,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快乐中习得经验,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乐于探索的习惯。

  三、说活动过程

  1. 激发幼儿兴趣,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感觉怎样?"(冬季,天气很冷)

  冬天到了,人们是怎样过冬的?(穿上厚厚的棉衣、棉鞋)还有呢?(安装取暖设备、开空调)除了刚才说的,我们还可以怎样就不觉得冷呢?(跳绳、跑步、拍球、)。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过冬方法,真聪明。

  我们可以通过做运动等方式抵御寒冷,那么动物朋友是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呢?

  2.运用多种策略,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

  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记一记"的方法,让幼儿自主学习,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达成第一个教育目标。

  (1)"猜一猜"。根据幼儿的猜测,出示ppt两种动物,总结讲述动物的过冬方式。

  (2)"看一看"。播放课件,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动物们其他的过冬方式。

  (3)"记一记"。幼儿合作完成"动物怎样过冬"的记录表。

  幼儿思维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形象,借助多媒体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了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激发了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从而也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3. 分享记录

  看"动物怎样过冬"记录表,教师和幼儿共同回顾小动物过冬的方式。正如新《纲要》所指出:"语言教育应该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本环节通过操作卡的出现,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而且加深对动物不同过冬方式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目标。

  比如:冬眠过冬:蛇、乌龟、青蛙、熊(刺猬);迁移过冬:大雁、小燕子(丹顶鹤);加厚皮毛或羽毛过冬:鹿、老虎、兔子、(鸡、鸭、猫、狗、小兔子、狐狸);储存食物过冬:蚂蚁、蜜蜂、(松鼠);躲藏过冬的有:苍蝇、蚊子;让卵过冬的有:螳螂、蝗虫

  四、游戏互动:我来演演小动物

  1.学一学:教师出示操作卡,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来表现其过冬的方式。

  2.幼儿手持动物图片,找到动物过冬方式相似的伙伴后,送他们到过冬的地方。

  这样的游戏,不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体现了幼儿合作的精神,而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活动延伸

  1.益智游戏《拼图》:幼儿自由结伴拼出动物图片后,送其到相应的过冬地方,通过这一环节拓展幼儿思维。

  2.在图书角投放动物过冬的图书,供幼儿查阅,支持并推动幼儿继续探索动物的过冬方式。

  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三)会跳舞的罐宝宝

  说课内容

  一、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年龄普遍在3―4岁左右,思维呈现出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由于小手肌肉组织发育还不够完善,因此,活动性较弱。利用幼儿对周围的声音感到新鲜好玩的现象,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听觉、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说教材

  1.本活动的目标是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活动过程有趣、形象,利用拟人的方法,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

  3.分组活动、综合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而难易适中、动静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在上自信心的发展,获得成就感。

  三、说教法

  1.操作法: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适当的要求下,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与观察力,体会探究的乐趣。

  2.游戏法:“游戏”是低龄幼儿活动的最佳方法,教师在游戏中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兴致勃勃,从而寓教寓乐。

  活动准备:前期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会听一些独特的.声音。教具游戏的准备──沙子、小石子、小铁片、黄豆、卡通空八宝粥罐若干;舞曲音乐。幼儿活动准备──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四、说学法

  1.通过可爱、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大胆放手操作,以此体会操作的快乐。

  2.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去探索,从而发展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

  五、说教学程序

  首先,通过认识新朋友──漂亮可爱的罐宝宝,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其次,通过操作活动“喂宝宝”尝试自己制作响罐。这样的设计,幼儿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使每位幼儿都有了动手机会和表现,在猜想活动中,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猜测、去思考,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最后,在户外活动中,深化主题,愉快的结束活动,使幼儿意犹未尽的渴望再次的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使幼儿对声音产生探究的欲望。

  2.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发展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喜爱。

  活动重点: 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将相同声音的响罐配对。

  活动准备:

  1.装饰成各种卡通娃娃的空八宝粥罐子、盘装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等若干。

  2.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3.录音机、舞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直观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罐宝宝──介绍给幼儿的新朋友。

  2.出示并认识罐宝宝的“食物”──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

  二、基本部分:操作活动引发幼儿探究。

  1.喂一喂──指导幼儿随意给每个罐宝宝喂一样食物并提醒幼儿盖严盖子。

  2.跳一跳──引导幼儿上下左右摇一摇罐宝宝,让他们自由地跳起来。

  3.找一找──启发幼儿相互猜测罐宝宝吃的是什么,并将相同声音的罐宝宝配对成舞伴,在舞曲中快乐地舞蹈。(幼儿亦可共同跳舞)

  三、结束部分:帮罐宝宝到户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延伸活动:将幼儿制作的罐宝宝摆放到“科学操作区”,让幼儿自由摆弄、玩耍。

  四、活动后的反思:

  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体会了探究的过程和快乐。在活动中,孩子在制作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听觉。他们特别喜欢玩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可以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没有丝毫的压力。对于个别能力弱的孩子,我采用集体与个别辅导的形式,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他们提供机会,让能力弱的孩子不会为此而产生畏惧的心理;对于幼儿的新观点新发现,我总是鼓励和尊重幼儿的观点,并共同分享。如:有的幼儿认为罐宝宝吃饱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儿的想法,并引导幼儿听一听罐宝宝肚里的水声,拓展了幼儿的视野与经验。

  这次活动的不足是:师幼互动少了一些,在活动中可以在游戏中穿插一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样效果会更好。

  (四)猜猜它是谁

  我们都知道,动物是孩子们的好朋友,不管是可爱的小兔子、小鸡、小鸭;善良的小马、小羊;凶猛的老虎、狮子……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特别是小班幼儿对动物更是充满了好奇,因为那里有他们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动物朋友。为了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爱动物的情感,让幼儿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这些动物,我班进行了主题活动《动物王国》。在活动中,发生了一件事情:

  有一天,孩子们在玩抓尾巴的游戏。这时,刘其昕小朋友抓到一条尾巴说:“老师,看我抓到一条大灰狼的尾巴。”听到刘其昕的话,有几个小朋友也参与到其中,纷纷说:“不对,这是小猴子的尾巴。”“这是小兔子的尾巴。”这是孩子对事物的想象,是其创造性的表现,也充分体现出幼儿对动物的喜爱。见他们对尾巴这么感兴趣,我特意找来了一张他们认识的动物尾巴图片,请他们说说这是谁的尾巴,说什么的都有,其实这是他们都认识的小马的尾巴。可是,一旦尾巴和身体分开后,他们就不认识了。

  以前在认识动物时都是通过整体进行认识,他们看到一张完整的动物图片时,能很快说出是什么动物,但是将动物分割开来变成一小部分时,就不认识了。这说明幼儿对动物的观察只是整体观察,并没有观察到部分,对动物的整体形象和细节考虑不全面。那么,如何让幼儿更细致、深入地观察和了解动物的外型特征,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呢?针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本次活动。

  (一)、教育目标

  如今,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和热爱科学的情感。所以,根据这一要求,我将本次活动目标指定如下:

  1、鼓励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激发幼儿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探索精神。

  2、能从动物的局部判断出是哪种动物,并能合作将动物完整的拼出来。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二)、教材内容方面

  根据制定的目标,选择相应的内容也是置关重要的。确定了活动《猜猜它是谁》,还要结合我班幼儿的具体情况。我根据主题活动《动物王国》里的内容,结合本次活动,收集相关的游戏材料,巧妙地将一些幼儿认识的动物设计在游戏转盘中,并将这些动物分割成二至四块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拼图,让幼儿通过这些分割图推断出是哪个动物,及在拼图游戏中让幼儿掌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幼儿在游戏中能积极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增强求知欲,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提高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本次活动重点是:鼓励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激发幼儿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探索精神。

  难点是: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我在设计本次活动中,采用了以下方法:运用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观察法也是幼儿探索科学的基本方法,能使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事物,提高幼儿感官的综合活动能力。利用拼图游戏,将动物的整体图片拆开,分成若干片,再让幼儿拼完整。操作法,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材料,让幼儿在自己的活动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教师运用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使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四)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大森林的场景中。引导幼儿观察大森林的场景:“小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大森林,大家看看大森林里漂亮吗?里面有什么?”让幼儿通过观察,增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通过提问:大森林是谁的家呢?直接导入课题,给孩子一个已有经验的回忆,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名字,加深幼儿对动物的印象,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并使幼儿了解大森林是小动物的.家,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下面内容奠定基础。

  2、游戏部分

  ①游戏:《玩转盘》

  转盘上是一些幼儿认识的动物的头部图片,教师出示大转盘,请幼儿自己将转盘的指针转起来,指针指到哪个动物,并说出动物的名字。该游戏的难度不大,动物的特征明显,易于每一位幼儿的独立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能针对动物的头部进行推断动物名字,初步学习推断的方法,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帮助老师了解幼儿对动物的认识程度。将枯燥的认知活动转变成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②游戏:《找动物》

  请幼儿将老师藏在大森林里的动物部分图片找到,这些动物并不是完整的,有的是动物的身体、有的是动物的脚、有的是动物的头。在找到后,还要推断出它是谁,然后告诉大家自己找到了什么动物。通过幼儿的寻找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以及喜爱科学活动的情感。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通过讲述自己找到的动物,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③将动物的部分卡片送到小动物的家里。

  教师将动物的完整图片展示出来,让幼儿通过自己手中的部分动物卡片找出相应的动物图片,进行对应摆放,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

  3、结束部分——《拼图游戏》:

  请找出相同动物图片的小朋友,合作将动物的部分拼成一个整体的动物。通过操作活动,能观察到动物的分割部分的特征,并能相互配合进行拼图,将动物图片拼完整。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尝试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延伸活动:《玩拼图》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人手一份动物拼图,能独立将拼图完成。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对动物的了解。

  (五)小树叶找妈妈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科学课《小树叶找妈妈》。

  1.教材分析:

  新《纲要》中科学领域提出了: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小树叶找妈妈》这一活动是在平时到户外散步的时候,小朋友对树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结合本季节开展的主题:金色的秋天,我设计了一系列关于树叶的活动,本次活动就是其中之一。

  “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是瑞吉欧教育理念之一,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细致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进行自然而然的引发,层层深入开展活动。我们鼓励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来发现问题。在摆摆说说的活动中,他们的想象力发展了,会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对家的认识。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本次活动目标为:

  1.引导幼儿观察、对应、和比较,认识树叶的不同。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思维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的兴趣。

  2.教师对幼儿进行保护树木教育,知道树木对人类的重要性。

  3.激发对周围事物的关心,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获得帮助他人的情感体验。

  难点:观察、对应、和比较,认识树叶的不同。

  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观察树叶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然后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对应的方法帮小树叶找妈妈,最后通过送小树叶回家,巩固对树叶特征及名称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

  2.磁带一盒;

  3.物质准备:叶标本三种;杨树、柳树、枫树的挂图;彩纸若干张。

  四、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讨论、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树叶时享受探索的快乐、在帮树叶找妈妈时,享受助人为乐得乐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本次活动以幼儿喜欢的帮助小树叶找妈妈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

  2.问题设置法:

  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激发兴趣的提问:这些树叶是从那里来得?激发情感的提问:小树叶离开了妈妈会怎样呢?我们可以帮它做些什么?使幼儿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进取。

  3.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与实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用小树叶拼贴出美丽的图画。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发兴趣(拾落叶)

  播放音乐,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片从树上飘落的叶子,配合音乐模拟叶子飘荡。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活动一开始幼儿小树叶随音乐做动作,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小朋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树叶。

  (二)幼儿观察树叶(发现树叶的特征)

  请幼儿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树叶做朋友并说一说它像什么。(幼儿自己寻找、想象)

  〔在这一环节中是启发幼儿合理想象。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象,我们能看到他们大智若愚的稚嫩童趣,一片树叶可以引发他们不同的想象。例如:“这片树叶(杨树叶)像什么?”“扇子”“它还像什么?”教师可以再次启发幼儿的`想象,让他们深入思考,出现各种奇思妙想。〕

  (三)自由探索

  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请小朋友找一片你喜欢的树叶和自己做好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你的好朋友它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摸上去是什么感觉?我们可以帮小树叶做些什么?它的妈妈是谁?

  (四)体会成功的喜悦(课间操)

  帮助小树叶找到妈妈,并于它们一同跳舞。

  (五)知识拓展(知道树的种类、作用)

  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幼儿了解其他树的种类。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并讨论树木有什么作用,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树木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做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六、延伸活动(制作叶子画)

  这一环节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的创造制作,对孩子们来说,这种充满自信和自主的操作同样具有想象、创造性的成分,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可以使幼儿按目前的心理需要(成功需要、尝试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在已有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创造向前推进一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风的秘密

  教材分析:

  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从能来到户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现象。现在正值春天,是孩子们探索风的好季节。我们江南春天的天气,就如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白天的气温很高,到了晚上却会突然刮起大风来,气温也骤降。在幼儿园,会听到大班孩子们在议论:我看见迎春花的花瓣被风吹到了地上;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清洁工人又要重新打扫了;今天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 ……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就让大班孩子围绕“风”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风的奥秘”的活动。

  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些幼儿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但孩子有时会对事物现象凭主观臆断,缺乏科学性。希望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培养幼儿对现象能进行客观描述,以事实为依据得出推理,懂得科学存在于客观事实,而不是教师的头脑之中。

  说目标:考虑幼儿对风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制订了以下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在活动中能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

  ( 1 )幼儿每日记录天气预报,并着重关注风的内容;

  ( 2 )根据风力的不同,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和体验用图画的形式进行记录;

  ( 3 )请家长予以配合,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关于“风”的资料和知识,。

  2、 物质材料的准备:

  ( 1 )每组一块分类板

  ( 2 )吹风机、扇子、垫板、打气筒、纸板、书、气球、风车、鸡毛、棉花、小纸船等

  ( 3 )“笑”与“生气”的脸谱图各一张。

  3、 环境资源的准备:选择有微风的天气。

  设计思路:

  教师在幼儿探索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关于风,幼儿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是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来证明风的存在,通过实验来证明风的大小、判断风的方向,甚至可以尝试着用常见的工具制造风,使孩子真正接触自然,发现自然界的奇妙。在这个活动中,遵循幼儿自主探索的原则,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幼儿自主地收集信息(书、网络、实验或询问家长),让幼儿在动眼看、动嘴说、、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扩展有关“风”的经验,并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一些问题,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习得方法。

  活动过程:

  一、自然导入,激发兴趣( 5 分钟)

  师:过几天我们就要去出游了,我知道大家都和关心天气情况。那么,谁来向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两天的天气情况呢?

  师:“偏北风 2 ― 3 级”,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你怎么知道有风?(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感受)

  我的提问可能会使孩子回忆以往的`经验会说“国旗、树叶……”这时孩子的讨论中对风的感受肯定还不充分,适时地带孩子到户外去感受风的存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风来的时候自然界有着各种奇妙的变化:花瓣迎风飞舞,池中的水会泛起波纹,彩旗会迎风招展。

  二、感受发现风力( 6 分钟)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让幼儿用图画形式记录下来,并向大家说说)

  (出示分类板)请幼儿将自己的图画记录进行归类,要求幼儿之间互相讨论后再分类。 幼儿归类、集体检查。

  在对微风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关注风力变化的积极性。这就自然地生成了以后的探索活动,在中级风、大风到来时,让他们自发地到户外去感受,然后将自己的体验与发现用图画、表格的形式记录并分类。

  师:风有风级,不同的风级表示风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索判断风向( 10 分钟)

  师: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北风,这是什么意思?(北风就是从北边来)(是风向)

  “用什么方法判断?” 用这样的话题引发孩子的小组讨论,然后到户外活动,引导孩子用他们的方法证明风来的方向。如:观察旗杆上的国旗飘动;让孩子将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场中间,让它们随风滚动……让孩子通过活动,真正明白“风真的从北边来”。了解风是有方向的这一特征后,鼓励孩子想办法把“风向”记录下来。就方法让孩子展开讨论:可以标汉字,也可以标箭头,记录不求精确,只要初步学习使用科学的记录方式。

  四、尝试制造风的方法( 10 分钟)

  师:(拿出风车)这些风车在活动室能玩吗?

  孩子们肯定会疑惑地说“怎么玩,没有风!”我就一句话燃烧孩子制造风的热情:“没有风不可以制造点儿风啊?”怎样制造风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孩子自己寻找材料,如吹风机、电风扇、扇子、气球打气筒……孩子们可以用纸板、扇子扇,把气球吹鼓后撒气……鼓励孩子用各种方式尝试制造风。虽然他们没有真正看到风的形成过程,但是我想这些生动有趣的探索活动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将具有深远意义。

  活动延伸:( 3 分钟)

  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制造了风,那你们喜欢风吗?为什么?(幼儿讨论)

  课后通过孩子自己不断地收集信息与资料,让孩子逐步发现风能帮人类做许多事情,利用风可以发电、传播种子等等,但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我想,了解风的利与弊有助于孩子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5

  教材学情分析:

  大班的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维积极、活跃。《大象洗澡》这是一个比较简单而有趣的故事,对于他们来说,故事的内容比较好理解,主要是大象跳进水里时不小心把水溅到了小猪的身上,最后突发灵感用鼻子吸水为小猪洗澡。所以有趣的故事情节很能吸引小朋友的眼球。老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他们用连贯的语言把有趣的故事讲清楚,最后在情感方面加以引导就好了。

  目标分析:

  语言活动幼儿能否积极参与是活动的关键。同时,教师的提问尽量以引导为主,让幼儿的思维有想象的空间。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以及《纲要》中的语言活动目标,我确定的`具体的活动目标为:

  1、通过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动作、表情等大胆想象故事情节,根据对话框的提示大胆想象动物语言,并完整讲述故事。

  2、学习“火辣辣”、“搭”“水花四溅”等词语。

  3、学习大象有错就改的美好品质。

  活动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先出示大象,提出问题:“你喜欢大象吗?为什么?”拓展幼儿思维。接着,“大象今天又要去干什么呢?”出示背景图,并贴上大象图片,让幼儿观察。幼儿回答后,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但追问问题“你怎么知道的?”会把幼儿的注意力重新拉到图片上。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让幼儿学大象“搭了一条毛巾”,是对动词“搭”的亲身体会以加强记忆。接着引导幼儿观察太阳是怎样的,通过回答可以扩展幼儿的词汇量,感受新词“火辣辣”。大象会说什么,为的是幼儿更加深入大象内心,体会天气热要去洗澡的心情。接下来,让幼儿观察大象小猪一家准备去干什么,运用观察大象的方法。对第一张图片的完整讲述会让幼儿初步感知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

  第二环节,“接下来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一个统领问题调动了幼儿思考的积极性,随之出示表示故事情节的二三幅图片,调动幼儿仔细观察。之所以让幼儿在不加提示下自行对图片进行讲述,是对幼儿想象力的锻炼,幼儿讲述之后,我才进行重点引导,“大象是怎样跳进水里的?跳进去后水有什么变化?大象有什么表情?会说什么?小猪是什么情况?会说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既是迁移经验进行又是查漏补缺纠正错误经验。前三幅图片的完整讲述可以使幼儿在感知故事情节的同时巩固已有经验。

  第三环节“那我们猜猜事情是怎样解决的?”的导入语极大的发挥了幼儿的想象,接着再出示最后一张图片,幼儿迫不及待观察画面内容与自己想象之间的差距,说话欲望就会很强烈。在一个幼儿讲述之后提出“大象什么表情?会说什么?小猪呢?”是对幼儿的讲述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四环节,老师说出故事名字并让幼儿完整讲述,让幼儿对在完整感知故事情节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环节也是幼儿经验提升的环节。教育小朋友在生活中有错就改。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为大家提供的是大班珠心算活动《9以内数的直加— 1, 2, 3, 4》,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本次活动的初步构想:

  珠心算作为一门新兴的开发人的智慧的科学,正在全国蓬勃发展。目前,我园正在开展幼儿珠心算教学活动,教师们通过活动中的尝试与体验,已非常清楚的认识到:珠心算教学以算盘为媒体教学,把游戏和学习有机的联系起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练、学中玩、玩中会,不仅幼儿感兴趣,家长满意,更能启迪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收到“一科突出,多科受益”的效果,同时,《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在教育与发展间应坚持:“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珠心算教学的出发点正是幼儿自我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点:(1)幼儿通过玩中学、学中练,感受珠心算活动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快乐(2)动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及创造性思维。(3)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反映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时间观念。 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力图体现珠心算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操作性、互动性、主体性和教学活动化的特点。

  一、突出了活动的趣味性

  《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为乐,注重活动过程”。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以游戏的口吻引入,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取盘、握笔、清盘、拨珠等常规活动融于儿歌里,如:在学习珠图这一环节时,我将大拇指比作上珠,其余四指比作下珠,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兴趣高涨;学画珠图时,请幼儿当摄影师,给珠图照相;在练习时,更是用上幼儿喜欢的“送信”“开火车”的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做中玩,玩中练”,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得到有趣的收益。

  二、突出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我遵循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将幼儿摆在了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做到“教人以渔”。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拨珠动作。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大胆运用了操作法、演示法、探索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首先,在教学准备中对幼儿进行拨珠练习,让幼儿全盘拨入1,再拨入1??使幼儿熟悉拨珠动作,然后层层深入,让幼儿

  试拨“1 1”,启发他们说出拨珠动作;通过一拨二复三放这三步曲,利用幼儿好模仿的天性,发展其观察模仿力,教会幼儿正确的拨珠动作,并以此为切入点,由此及彼,大胆探索,寻求规律,从而举一反三的学会“ 2, 3, 4”的拨珠动作,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幼儿学的主体性。其次,采用游戏式、竞技式的练习,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趣味性,为幼儿今后主动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幼儿终身受益,较好的解决了“幼小衔接的”的问题。

  三、多种感官的参与,多元智能的发展

  苏联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珠心算教学是一门重过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表现在拨珠、画珠图、写数字等身体的操作上。

  其次,体现为多种方式的动,通过动耳、动口、动脑、动手、动眼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学习,同时作用,在看看、说说、听听、画画、想想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儿童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四、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针对幼儿学得快,忘的快、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自控能力差的年龄特点,开展“闪电读数”、“读、画珠图”等练习,开发幼儿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促进幼儿的记忆力、反应力、有意注意力的发展。针对幼儿喜欢被表扬、被肯定的情感特征,我设计了“记时拨珠”“拨珠接力”等环节,使幼儿能感受到自己一次一次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小红珠的发放更是贯穿与活动的始终,更让幼儿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以上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全部构想,请各位领导和同行们多多指正,给我提出宝贵意见。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7

  一、设计意图及教材分析:

  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也日显紧迫,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我们的孩子生活无忧,社会环保意识淡泊,经常做出乱摘花草,随意攀登树木等行为,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的环保意识。所以对幼儿进行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树,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触,但幼儿对树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儿进一步去理解树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植树造林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益处。因此,对“树”的深层次的探究已是一个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为大班幼儿设计了一堂社会环保课----《植树造林》。

  二、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分别对幼儿知识、情感、能力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

  1、知道树木是人类、动物的好朋友,了解绿化的好处,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激发幼儿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看看、说说、听听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 我把活动目标一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三、活动准备:

  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为了能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提供条件,我为活动作了以下准备。

  1、各种树的照片

  2、多媒体课件(山洪爆发、沙尘暴来袭、小动物搬家)

  3、植树工具、小树

  四,说教学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讲解法,活动开始部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的在集体面前阐述自己的知识,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也更能形象直观的帮助幼儿理解同伴的讲解内容,能使幼儿更清楚观察和交流,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二、情景体验法:另外,我运用了多媒体,让幼儿从反面深刻地体验到植树造林让人们受益非浅,迫坏自然生态环境是不对的。三、动手操作法:在幼儿的思维达到最高潮时,让幼儿亲自动手种植小树苗也是幼儿情感的一种宣泄,为本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五、教学流程

  本次活动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但这三个部分却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一)、活动开始部分

  1、活动前我将收集到的照片、图片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博览会,一开始由我带领幼儿参观并作简单的讲解,并提问:你认识哪些树?是怎么样的?它们长在哪里?目的在于在幼儿好奇心的驱动下储存大量的感性表象,可以让幼儿在自己的

  发展水平上、在不同层次上思考,同时幼儿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积累知识经验,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介绍树,幼儿观察后请幼儿将自己认识的树的图片、照片拿过来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请幼儿讲解自己的知识,和同伴分享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表阐述能力,提供给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其余幼儿在通过耐心倾听同伴的讲解直接获取信息,在和同伴的知识碰撞的同时积累经验。

  (二)、第二部分,观看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的运用的优势在于视听结合,声图并茂,把教师难以讲解说清、无法直接感知的、抽象难懂的知识,生动的告诉幼儿,更聚说服力。幼儿从感知到理解,多媒体的运用恰倒好处,并自然合理地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突出重点。

  1、播放沙尘暴侵袭的片段,画面中人们头裹纱巾在风沙中艰难地行走、司机因看不清道路发生车祸、交通堵塞

  2、播放山洪爆发,水土流失,家离失所的场面,同龄儿童因此失学。

  3、小动物搬家

  通过观看,幼儿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加上教师适当的提问,更加有助于幼儿的知识经验的汇总。“为什么小动物会搬家?”“为什么会山洪爆发?”这些问题的巧妙安排都使幼儿想到:因为没有树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三)、讨论

  抓住这一思维我立即展开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迁移幼儿新获得的知识经验。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抛向幼儿:“你认为植树造林有什么用呢?”通过集体商讨、小组讨论、个别提问、教师巡回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的知识在这里作一个大汇总,也是对本次活动的检查,在讨论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快速的勾勒出幼儿的想法:防尘防沙、固土、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治理污水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最后让幼儿判断一组图片:乱砍伐树木、攀登树木、在树枝上悬挂物品、摇晃树木、给小树苗浇水、拔草、松土,为小树苗加上防护拦等让幼儿正确的判断这些行为的真伪,发展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

  六、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爱玩爱动的特点,我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利用课后延伸时间带领幼儿到园内的种植园地去植树,借机还可以渗透3月12日是植树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此时,也真正的体现了教育的延续性、实效性,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为幼儿的一生发展作好了准备。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8

  一、设计意图:

  本活动以月光雨为开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现象,让他们与可爱顽皮的月光雨结伴。在体验和想象空间的同时,为幼儿创设更为广阔的自由表现和表达的空间,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感触大自然的神奇,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从而让他们了解自然现象与人类的关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智慧的种子。

  因此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提问谈话法、讨论法来进行教学,运用视听结合欣赏教学,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散文的内容,通过谈话法帮助幼儿理解散文中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法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力,更好的体会作品的意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谈。《月光雨》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诗歌中,月光雨跳响在树叶上,滑落在房顶上,描绘了一幅幅月光雨嬉戏的顽皮景象,这不仅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并且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体现相应的情景、动态启发幼儿在欣赏活动中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月光下的雨滴散发着一种迷人的神秘色彩。散文诗中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方法把对月光雨的理解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理解散文诗的基础上,领略诗歌中的语言美,迁移生活经验能根据散文诗的句式进行仿编,从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二、说目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及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将本次散文诗欣赏《月光雨》目标定为:

  1、初步感知散文内容,理解月光雨中,孩子们欢快的心情。

  2、通过学习,用“月光雨,月光雨,沙啦啦地跳响在XX上,像快乐的XX”的句式来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理解散文意境,学习词语:清凉、透明。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散文内容,理解月光雨中,孩子们欢快的心情。

  活动难点:通过学习,用“月光雨,月光雨,沙啦啦地跳响在XX上,像快乐的XX”的句式来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月光雨》白板课件,散文诗的背景音乐,《雨景》高清视频。

  2、知识准备:观察过夜景,对月光下的树,小草,房子有初步了解。

  四、说教法: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1、讨论法:语言不能代替操作,但操作也不能缺少语言,更何况诗歌欣赏是语言的范畴。

  为了调动幼儿的主动参与性,运用幼儿的已有经验,讨论法是必不可少的。

  2、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月光雨》的情景,并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强化了它的作用,给幼儿带来耳目一新的感知觉,使幼儿对月光下的雨更加熟悉。

  五、说学法: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运用感官参与活动。通过动口、动脑积极参与。

  六、说活动过程:

  为了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导入主题,看视频“雨”--欣赏理解诗歌--拓展经验仿编诗歌--诗歌词、句学习--配乐感受散文诗的意境。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而孩子们也异常的喜欢雨,每当下雨,他们就兴奋地谈论着,我抓住孩子的这个兴趣点,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孩子们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新《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构成,并培养其对语言的敏感性。”大班幼儿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日益丰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作品的主题也随之有了较大的扩展,出现了想要模仿创造的。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听雨》这篇充满趣味性、童真性、并且用拟人化来表达小雨点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优美散文作为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借助画面观察、感知、理解、想象、创造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散文诗的形式,从而进行仿编。通过活动旨在锻炼幼儿想象力,整体提高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等。

  2、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把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欣赏诗歌《听雨》,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2)能大胆自信地交流下雨天的活动,表达自己对下雨天的喜好。

  (3)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学着乐观地去看待事物,让自己拥有好心情。

  活动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与情趣。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对雨(声)的经验,大胆想象和创编。

  3、活动准备:ppt课件、背景音乐、诗歌挂图二、说教法本活动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

  1、直观教学法:通过观看下雨课件让幼儿聆听雨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提问谈话法: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积极思考问题,理解诗歌内容。通过谈话,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拟人、排比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演示法;通过课件、层层挂图的展示,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诗歌的句式特点和意境美,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生动性、寓教育于生活。

  4、讨论交流法:通过讨论交流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由创编,更好的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三、说学法

  1、多感官参与法:“说雨”环节首先让幼儿聆听雨声,“听雨”环节幼儿观看课件和挂图,这样幼儿在听听、看看、讲讲、议议中,能轻松的获得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2、观察讨论法:“听雨”环节中让幼儿观察四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讨论同样是雨点,为什么发出不同的声音?

  3、想象创编法:在“听雨”环节,重点提问:雨点还会落在哪里?它在干什么?激发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不仅给幼儿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还培养了幼儿积极动脑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四、说过程

  1、说雨请幼儿聆听雨声音乐,说说自己喜欢下雨或不喜欢下雨的原因。

  2、听雨欣赏诗歌,交流表达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1)从“小豆豆”的角色引入,引出诗歌。

  (2)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完整朗诵诗歌《听雨》。

  (3)分段欣赏

  ①第一段重点提问:小豆豆不喜欢下雨的原因?妈妈教了她什么好办法?

  ②教师朗诵重点部分,以层层展开图片的方式,辅助幼儿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和情趣。

  重点提问:四句话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同样是雨点,为什么发出不同的声音?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

  (4)结合图片,教师再次完整配乐朗诵诗歌《听雨》。

  (5)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对雨(声)的经验与想象。

  重点提问:雨还会落在哪里?它在干什么呢?

  3、雨趣感知雨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1)观看ppt课件:在雨天我们还能做什么事让自己快乐呢?

  (2)小结:最后送孩子们一个大大的微笑,希望你们无论晴天还是雨天,大家都有个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