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范文集锦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教学过程
歌曲激趣
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
(播放李春波的《一封家书》)
刚才大家听得都挺投入的,从歌曲中,你听出了什么?
(友情提示:可以从形式,内容,语言,感情等方面谈。)
学生举手发言。
小结语:大家听得认真,听得动情;尤其是能从游子的思亲感受到父母的思子之情。再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里,书信无疑成了沟通两地的最好桥梁。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再其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之情。写的多了,整理下来,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感受一下那份牵挂。
(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两封家书的异同。
2?学习书信的写作方法。
3?在体验运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学会感恩。
整体感知
请大家快速阅读两封家书,看作者再什么情况下给儿子回的信。傅雷想通过这两封书信告诉儿子什么?请以“从___看出,这封书信是作者在儿子___时给儿子回的信。”的句式回答第一问。
学生速读后举手发言。
明确:第一封家书 儿子消沉时 败不馁 做个坚强 人
第二封家书 儿子成功时 胜不骄
品味赏析
正是期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使这两封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家书有了相同的内涵。我想知道,同学们喜欢着两封家书吗?能把你喜欢的词.句和大家分享吗?
体验运用
傅雷的家书,不仅能使他儿子—傅聪获益匪浅,也定能使我们这些阅读者获益匪浅。让我们学以致用,用我们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下面两个问题吧。
A 小李的爸爸和妈 妈 不幸双双下岗 ,小李也因此情绪消沉,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假如你是小李的好朋友小丁,决定给小李写一封短信。你该怎样写?
B 小帆前些日子去参加演讲比赛,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他回来后,就总是指挥这个,教训那个,学习也很浮躁。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小颀,想给小帆写一封信。你会怎样写?
(左右两大组分别完成A﹑ B情景演练)
拓展延伸
(看来同学们已从精神上把两封家书内化为自己的财富了。)的确,傅雷是伟大的,他的儿子是幸运的.或许,我们绝大部分同学都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的父亲,同时又感叹为什么自己就没有遇上这么好的一个父亲?其实爱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现在静下心来,好好回想一下,你们感受到父亲对你们的爱了吗?
先把你的感受告诉你的同桌,再和大家分享。
交流分享
小结:大家的.述说很动情,也很感人。傅雷有一位让他为之骄傲的儿子——音乐家傅聪。我想:既然大家已理解 了父亲并深深感受到了父爱,那么,只要同学们努力争取,长大后也一定会成为让父母因你而骄傲的人!
作业安排
父爱是无言的,较之母爱,它更深沉,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才能发现,他和母亲一起用真情为我们搭建成长之桥。今天下课后,我们能否用自己的心,通过自己的手给父母写一封家书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和关心呢?
结束语:放歌曲《感恩的心》
课后反思:这节课目标明确,最大的优点就是学生的述说很动情,感染了许多听课的教师。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课文读的较少,基础知识——字词也是在课前检查而没有在课堂上展示。
说课稿 篇2
1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化学2(必修)》专题3第二单元中的 “乙酸”一节课。新教材必修2中把《乙酸》安排在乙醇之后,用食品中的有机物这条线索贯串一个单元的知识点,着眼于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体现的最大特点是探究性和趣味性,而不一定追求一堂课在知识体系和逻辑关系上的完整性。乙酸是紧接乙醇、乙醛之后,作为羧酸的代表物,单列一节讲授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己学习了乙醇、乙醛含氧衍生物,初步掌握了以官能团的特征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
掌握好乙酸的结构和性质,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醇——醛——羧酸——酯等各类烃的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衍生关系。乙酸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贴进学生生活,学生对该物质比较熟悉。本节课内容不多,实验操作易掌握,便于学生采用实验探究法开展学习。
1.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掌握乙酸的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问题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途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验、研究体验,从整体感知,发现问题,得出结论;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感知与体验,学会自己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1.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难点:酯化反应的原理。 2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这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一节课。但是想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设计上就需要做很大的调整,以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指向,即:①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②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④学会分享与合作;⑤培养科学态度;⑥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此,我尝试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设计这节课。
学法分析: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有能力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但学生学习侧重于结论,不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这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是不利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和引导,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以实验为基础,“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式教学方法”并采用实物、模型、实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增大课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反思与讨论
认知心理学家帕伯特比喻说,传统的指导式教学也可能会以游戏的方法教九九乘法表,但是建构式的教学需要将创造和发明这种游戏的挑战交给学生。而我们目前缺少的恰恰是将创造和发明“游戏规则”的挑战交给学生的勇气。这节课我努力将学生推到“舞台”前,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创设问题情景,层层深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在上一节磁场、磁感线基础上讲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安培力以及描述磁场性质的物理量――磁感强度。它们是学好本章的基础也是重点,同时是高考的热点,学好他们也可以为以后理解和掌握洛仑兹力打下基础,是高中教材电磁学中的重要内容
内容特点:具有类似性:磁感应强度B与电场强度E概念的建立是类似的,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复习电场强度的概念这一环节,对两者类似的地方恰当地进行联系,对它们的不同点严加区别,这样做,既复习了旧知,获得了新知,又体会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获得物理学规律的对称美的享受的同时,使教学上的难点得以突破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考虑上述教材分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高考考纲要求,同时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以下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会用磁感应强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 知道什么是安培力,掌握分析安培力的方法
3、 理解安培力方向特点,会运用左手定则
能力培养既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的任务,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特提出以下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1、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来掌握新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2、 使学生学会用类比法学习新概念,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等常见的物理方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方法和分析问题能力
同时,寓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也是课堂教学的任务,在本节课提出以下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实践第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
磁感应强度B的概念,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磁感应强度B的概念贯穿本章的教学,是学好本章的基础,因而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不仅是高考热点,同时也是以后理解和掌握洛仑兹力的基础,因而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
磁感应强度B的概念,安培力大小、方向的制约因素
由于磁感应强度B的概念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不易建立,因而是本节课的难点;安培力大小、方向的制约因素等涉及空间结构思维特点,学生不易掌握,因而也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
类比法 实验探究法和讲授法结合
围绕上述重点、难点,我采用类比法,使学生从研究方法上建立磁感强度B的概念,然后从实验入手,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物理现象自己解决问题,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达到学习新知的目的。
在本节课,改进了实验模式,将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性实验,既锻练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由实验总结出物理规律的能力,又让学生充分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般性方法,达成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本节课同时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重点知识的重点讲述,以解决较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进一步达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课堂教学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物理现象,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这样既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又使物理规律具有强有力的说服力,体现了直观性原则,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实践第一的观点,达成本节课的德育目标
所以,做好实验是本节关键。
六、教学设想
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学性,对一些主要环节有以下构想
1、 引入新课:设疑:如何表征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联想(类比):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电场强度”是如何定义的?
2、 实验一: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对安培力的影响(让学生归纳教师启发)讨论指明:我们只研究两者相垂直的情形
实验二:找出安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演示)让学生设计方案(控制变量法)→实验(师生共同演示)→结论:F=BIL或B=F/IL(由学生对表达式进行语言表述,使客观知识演变为主观知识,既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积极思维,有利于培养能力,在教学效果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提出问题:上面式中比值B有什么意义?(设疑)→启发(F=QE E=F/q)→类比思维→推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可以用比值B表示磁场的强弱――(引出)磁感强度的定义(定义由学生,补充由师生共同),例题巩固。
3、 安培力:F=BIL(上),教师说明一下
4、 实验:改变实验中的`磁场方向、电流方向,→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安培力方向判断方法→左手定则,例题巩固。
5、 总结:总结时不是对全部知识进行复述,而是提纲挈领,概括总结,再精心设计必要的练习,使本节课教学具有永久性效应
例题1:一根长2m的直导线,通有1A的电流,把它放在某匀强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的最大值为1N,求该匀强磁场的磁应强度。
析:电流所受安培力最大时,即为导线与磁场垂直时,根据磁感应强度的定义,此时磁感应强度B=F/IL
例题2:图14-21表示一条放在磁场里的通电直导线,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图中已经分别标明电流、磁感应强度和安培力这三个物理量中两个的方向,试标明第三个量的方向
课堂练习
1.关于磁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流在磁场中某点不受磁场力作用,则该点的磁感强度一定为零
B.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强度,根据公式B=F/Il,它跟 F,I,l都有关
C.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强度的方向垂直于该点的磁场方向
D.磁场中任一点的磁感强度等于磁通密度,即垂直于磁感强度方向的单位面积的磁通量
2.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 ]
A.放在该点的通电直导线所受的磁场力的方向
B.放在该点的正检验电荷所受的磁场力的方向
C.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
D.通过该点磁场线的切线方向
3、匀强磁场中有一段长为0.2m的直导线,它与磁场方向垂直,当通过3A的电流时,受到60×10-2N的磁场力,则磁场的磁感强度是______特;当导线长度缩短一半时,磁场的磁感强度是_____特;当通入的电流加倍时,磁场的磁感强度是______特.
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望月》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优美的文章。这一单元的主题为“人与自然”,表达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望月》一文融散文、诗歌、童话三个独特的视角为一体,展示了月亮女神的柔美、圣洁、仁慈与祥和。课文以月亮与人的关系为主线,用生动的笔调抒写了“我”在甲板赏月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现了甥舅二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从古至今,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千百年来被许多骚人墨客所吟哦诵咏,而《望月》这一课对于月文化含量的汇集,恰恰是激发学生爱月的情怀,引导学生积累“月景”的最好凭借。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品读、感悟中体会“月亮”所具有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同学们共同学习这一课,我们将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一)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幻想的句子,感受文本语句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这是本课的教学重
点。
(二)积累描写月亮的诗句,领略诗词意境,体会“月亮”所具有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同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是本次教学中的重点。
(三)探究月亮与人的关系。这是本次教学中的难点。(板书)
三 接下来,我向老师们汇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如何引导孩子们赏析和探究月亮与人的密切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六个环节,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朗读法、表演法、探究法完成教学的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㈠ 首先,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月与“我”的关系密切,体会赏月给作者带来了思想和情感的变化,我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的情景:
同学们,夜深人静的时候,为什么我一个人我要来到甲板上?也许是心情忧伤,幽闷。谁能来为我排解心情的忧伤和幽闷呢?这时,月亮升起来了。在月光下,我的心情发生了变化。这是怎样的月亮呢?为什么我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我与月是怎样的关系呢?
通过教师的情景描述,学生们产生了急于我与月的关系的愿望和动机,主动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㈡接着,我采用朗读法,请同学们在贝多芬的《月光曲》的伴奏下,有感情的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浓墨重彩,仅用了4句话,就把月下江景描述的美轮美奂。同学们都被这美好的月色所吸引。
于是我因势利导,运用探究法,设计问题,进一步引导探究月与“我”的关系:“那么,是什么样的月亮把我叫醒了呢?”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安详”、“吐洒”、“晶莹闪烁”、“镀” “隐隐约约”、“黑色剪影”等词来体会月光的清幽淡远和朦胧、宁静等特点。并用简笔画,配合文字说明与表达,孩子们在赏析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月光之美,享受月光之美,这样他们才懂得了是美丽的月把我叫醒了。月亮不仅叫醒了我的身体,还叫醒了我的心。我沐浴着这美丽的月色,陶醉在月的遐想中。此刻的情感该是多么的愉悦。学生们才真正明白了我与月的关系的密切,也更深刻感受了月亮的美好,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㈢紧扣我与月的关系,我采用朗读法和探究法,引导孩子们体会和探究月和小外甥关系密切。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角色诵读课文。通过诵读课文中关于月亮的诗句,使学生感受月亮的形象、意韵。让学生充分理解,柔美的月光不仅把我叫醒了,也把小外甥叫醒了。从而理解使我们沉醉了的原因。
同时,我还要引导孩子们抓住小外甥与“我”的对话,引
导他们体会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和天真活泼。正是这种聪明好学,才能让小外甥积累那么多有关的诗句,也正是这些有关月的优美的诗句,才能让他沉醉。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学习愿望,培养他们善于积累、勤奋好学的品格。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㈣在引导孩子们积累的基础上,让孩子们深入体会和探究月和与诗人关系密切。在品读中感受“中国月文化之美”。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文章”向来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 由诗句中可以看出,美丽的月亮把古今中外的诗人都叫醒了,叫醒了李白,杜甫,苏东坡??
教学中,我扣住涉月诗句,采用表演法,让孩子们分别来扮演文中的“我”和活泼聪颖的“小外甥”,让他们发挥想象,充分调动自己的诗句积累,尽情地根据自己的理解,调演绎古诗句中月的含义。这样不仅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而且使他们对中国传统的月文化产生了积极探索的愿望,使孩子们从小就感受中国月文化的悠久和发展。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沉醉的不仅仅是月光,而且是中国月的文化。也懂得了小外甥之所以如喜爱月光,是因为月亮和月文化是如此的影响着小外甥,小外甥的沉醉,表现出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由此, 学生爱月的情感也就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就会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文化,会为为传承中华文化而努力学习。
㈤进行拓展延伸,启发同学们对月的无限幻想,放飞学生的想象力。
我先采用朗读法,指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让学生通过描写小外甥神情、语言等词句,感受“小外甥”爱幻想、富有童真童趣的特点,
然后运用探究法,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小外甥聪明活泼,爱幻想,他的天真活泼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月光让我们幻想,让作者幻想,我们今天在这里望月,也一定让我们幻想了,同学们想到了什么?想象,写下来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参与主体的语文实践与创造,把自己对月亮的感性认知、对文章情感的深切体验以个性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也进一步固化自己的阅读感受以及对月亮的理解,正所谓“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
㈥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精彩的结束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更进一步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月光中,沉醉在意象深远的古诗意境里,沉醉在充满情趣的创造空间里。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四:我再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根据我对《望月》这一课的教学设想,我采用提纲式板书。这个板书清晰地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 说学情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 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四、课时:一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依据自主学习原则>
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
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 (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 扭转乾坤 一鼓作气 不同凡响
翌年 横亘 酝酿 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三)合作学习-----教师质疑,学生讨论。<依据合作学习原则>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屏幕显示)
目的: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部分: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
(四)分析与探究<依据探究学习原则>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色 (屏幕显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3)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课堂小结(屏幕显示)
本文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很清楚,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它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9-08
物理说课稿04-23
说课稿集锦05-23
《守株待兔》说课稿07-16
音乐说课稿06-26
蝴蝶说课稿06-11
初中说课稿06-18
《师说》说课稿06-22
《比的应用》说课稿06-10
《左右》说课稿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