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培智教育数学课《出生日期》。
一、说教学内容
《出生日期》这节课是根据智障学生智力的特点,结合智障学生的实际生活自编的教学内容。它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或融入社会起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本节课学习内容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智障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出生日期的含义,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
2、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思维以及生活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遇到困难勇往直前、依靠智慧努力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坚持不懈的品质。
4、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活动中,树立自信心,提高生活常识技能来补偿缺陷。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用适合每个学生的目标来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说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
四、说教学难点:
能熟练掌握自己的出生日期,说出自己的出生日期。
五、说教法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教师运用引导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出生日期。
2.遵循个别化教育理念
个别化教学方法贯穿整个课堂,针对智障程度不同的学生,教师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课堂要求。例如要求学生会说出自己的出生日期时教师需要向每个学生逐个进行指导。
3.体现数学课堂生活化。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提取数学内容,再将其语言化、知识化,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从而将学习生活化,将生活学习化。这也是我从事七年培智教育一直实验的教学方法。
六、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更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说一说、读一读、动一动等自主学习方法来掌握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思维等能力,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七、说教学过程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地安排各项学习活动,注重引导学生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导入新课: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唱数、认数、认识日历等知识,已为本节课学习内容起到了过渡、铺垫的作用。所以用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
根据智障学生对知识形成缓慢、模糊,学得慢、遗忘快等的特点,在复习时以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抢答,以小礼品为奖励,从而唤起了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回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学习新课: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各种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出示卡片引导学生观察。以教师为例,卡片出示出生日期,引导学生根据卡片上的三种颜色,启发学生得出:出生日期是由年、月、日三部分内容组成,使学生理解并加深记忆。
2、进行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掌握自己的出生日期。
①让学生看卡片反复读一读自己的出生日期,使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出生日期。
②教师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出生日期,指导学困生读,加深学生记忆。
③同桌两个互相说自己的出生日期,并让学生分别到讲台上说一说,不仅突出重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④采用合上卡片,闭上眼睛,心里说一说自己的出生日期,进一步加强学生记忆出生日期。
(三)巩固练习
第一个练习:
利用“比一比谁最棒”,激发学生在黑板上找出自己的出生日期卡片。
这个活动分两组进行:
第一组:学生找出自己的出生日期卡片后,我采用逐个点评的方法,检查学生找的卡片是否正确。
第二组:学生找到卡片后,教师采用第一组同学帮助第二组同学检查所找卡片是否正确地方法,让全体学生动起来。
第二个练习:
利用去动物园看马戏表演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要能正确说出自己的出生日期是哪一天,就能得到马戏表演的门票。这个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门票,而且还让学生又一次记忆、加深巩固了自己的出生日期。这个活动突出重点,强化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熟练自己的出生日期,突破了难点,使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我在设计教学时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了解学生作好必要的铺垫低段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对“估算”理解模糊。在加减法估算之前,刚学习了两位数的加减法笔算,一直强调计算要仔细认真,估算却与精确算形成了一个反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乏估算的经验,学生不理解教师的意图,急着精确算。若单刀直入,就会导致学习开始阶段的目标不明、动力不足,从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与思维的展开。因此我认为不妨先来一段前奏,为学生带带路,作好认知与心理上的铺垫,待水到渠成之时再展开教学。于是,课始,安排了一个环节,通过猜人数、猜体育用品的价格、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关键词“接近”、“大约”,从而揭示估算的意义:不追求准确的结果,而只需一个数值范围。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培养目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活动情境,尽量将学习材料生活化,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与补充,使学生亲身体验富有趣味的学习过程,身临其境的去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本节课我设计了:估算教室的人数——估算老师买体育器材带的钱够不够——估算参加运动会的人数——估算啦啦队的人数——估算转呼啦圈的个数——估算水彩笔的枝数——估算买礼物的钱数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于校园生活气息的情境,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究,去积极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向上的发展。
3、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思维能力各不相同,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验和运用也各不相同,教师要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集体氛围,充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鼓励学生的不同见解,只要符合科学性,教师都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如在探究100元钱买三件运动器材够不够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提出很多方法:用连加的方法估算、用连减的方法、用加减混合的方法进行估算,老师都应一一加以肯定和鼓励。在教学中我们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掘和鼓励算法的多样化、个性化。体现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使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当出现多种方法后,再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方法,同桌交流一下,充分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来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4、拓展时空,体验知识的生活背景和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几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而生活中的数学,更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精选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作为学习的素材,必能唤起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课围绕“校园运动会”这一主线展开,由估体育器材单价,到买体育器材,到估计运动员人数,再到运动员献爱心买礼品这些情景都是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能使学生轻松自然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争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将学数学和用数学有机联系起来,让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通过交流合作,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为孤儿院的孩子们买礼品的具体情境,“该怎样设计购物方案呢?请你们设计一个购物方案,大约需要多少钱?实际要多少钱?你们的钱正好够用吗?剩下的钱怎么办?多余的钱怎么办?”这个实际问题,将教学内容更好的融入了学生熟悉的、新鲜的生活中,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精心设置各种数学活动,提供学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积极体验知识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过程及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等内容,在再创造过程中获取对知识和意义的理解和建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的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一、说教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利用生动有趣的游乐场情境,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角和展示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例如,在描述红领巾上的三个角时,可以说出“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的结论,二年级上学期就只能说有三个角。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所处承上启下的地位,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技能目标:能结合生活情景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口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总体设计和说明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感知角。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利用学生较感兴趣的游乐场为情境图(实物投影:书本第37页的情境图),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图中的数学知识——角。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亲切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再复习旧知,回顾上学期所学的有关角的知识:角的组成、角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与张开程度有关,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第二环节: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分了两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个步骤是画角、分类,产生锐角和钝角。
我首先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旧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四张小纸片上画出大小不同的角。再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把这些角合在一起进行分类,让学生商量得出分角的方法,并给角分成几类。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分法:直角一类(板书),不是直角的一类(板书)。
当学生出现这样的分法时,我会引导学生把不是直角的一类再分细一点: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板书)。同时,通过让学生说说怎样知道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使学生明确判断锐角、钝角的方法和判断直角的方法一样:都是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用三角板比一比板书上的任一个角),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和钝角”提供了依据。再告诉学生,他们的分类方法与数学家想得完全一样,让学生感受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最后,我从具体的素材出发,适时地上升到抽象概念,即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锐角和钝角特征的认识,给这两类角分别取名。这样从具体的素材出发,适时地上升到抽象概念,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本课题的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也顺理成章地揭示了(板书)。
第二个步骤是建立三种角的关系。
为了理清锐角、直角、钝角的关系,我先让学生运用活动角(演示活动角)先摆锐角、直角,再摆钝角、直角,让学生得出三种角开口大小的关系是:锐角<直角<钝角(板书),这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种角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更愿意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更相信自己看到的,亲自感受到的。因此在第二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体验学习,在画角、分类、交流、摆角、想特征几个环节中,每个活动都给学生充分提供了“看、想、说、动”的机会。特别在做角、分类环节中,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利用已有经验进行 “动手实验——分类思考——概念概括——表达陈述”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建立在以直角为轴心的知识体系中,从而顺利、稳固地建立了锐角、钝角的概念。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丰富提高。
在这个环节中,我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四项练习: 找出生活中的角、用三角板判断角、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角以及创作画。
这样的练习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带到了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同时也让学生学有困难,学有疑问,学有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中创作画这种综合实践的练习,通过学生用角来创造美丽的图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外,也让他们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第四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说说在这课堂里进一步研究了角,有什么新的收获。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四、说板书
本堂课板书比较精简,首先板示学生的分类结果。再板示课题,最后板示锐角、直角、钝角三种角大小的关系。这样板书不但便于学生辨别,也突出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1、教材分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4、教学重点: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5、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说教法、学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找一找、画一画、玩一玩、比一比等活动,在动手实践中,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看得着、摸得到的东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学会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老师带来一些图形朋友,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请学生把他们分成两类。(生可自由说出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说出圆没有角,其它三个图形都有角。
2、揭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和分类的知识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及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为以后探索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
1、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见过生活中的角,并用手指一指自己身边的角。
2、课件出示剪刀、钟、红领巾,让学生说说它们的角藏在哪儿,用手指一指,并用课件演示请出这些角。
(二)认识角
1、摸角并感知角
让学生拿出三角尺,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和同桌说说发现。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2、认识角的顶点和边
让生汇报有什么发现
生汇报:角有个尖尖的、刺手。让别的学生摸摸是否有同样的感觉。
揭示:我们把这个地方叫角的顶点。
生汇报:角的两边是平平的、直直的
揭示:我们把这样的线叫边。
再让学生观察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三)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1、让学生在纸上画几个不同的角。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2、请一位学生说出画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角,标出它的顶点和边。
3、教师再示范画一个角。
4、给角取名。为了便于区别这两个角,我们可以给它取名,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开的地方,用一个小“)”线把两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1,记作1,读作角1,(师板书),第二个角让学生取名,记下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找角,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这样,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层次分明,过度自然,学生容易接受,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
(四)练一练
1、辨角(课件出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找角:书中67页指一指。
(设计意图: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能力,并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一)玩一玩
教师出示活动角,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活动角玩一玩,有什么发现,生汇报交流(板书:张口大,角就大;张口小,角就小。)
(二)比一比
1、请生将自己手中的角固定好,然后同桌的比一比,看谁的角大,谁的角小,并请两位学生上前比,教师指导比的方法。
2、师拿出两个角(一个边长但张口小,另一个边短但张口大)让生猜谁大谁小,再放在一起比,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大小只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的能力。)
四、总结评价,内化延伸
1、角的应用。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角。
2、如果我是角: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角的用处,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总结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梳理,内化了新知。)
【【精华】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