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09-20 09:50: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成长的脚印》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以往的小学数学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内容,仅局限于计算规则图形的面积,但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问题,如何估计出这类图形的面积,是本课的学习内容。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问题,难以直接运用计算组合图形的方法加以解决,需要有一种新思路、新方法。在此之前,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探索过程,并能利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规则图形的面积,这些都将成为估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基础。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根据课标的“四基”目标,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会用转化成基本图形再用面积公式计算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3、在估计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转化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教学难点:如何合理的进行转化。

  二、 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为此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与人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引导总结归纳的方式来探究新知,真正的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更好地迎合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这一课程理念。

  三、说教学流程

  在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法学法的基础上,我预设五个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活动1,估计淘气出生时的脚印面积。这是为了让学生体验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两种方法,数方格和转化,并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学生感知到用转化成近似基本图形的方法更快捷,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活动2,估计淘气两岁时脚印的面积。重在训练学生用转化成近似基本图形的方法估面积,并对方法的正确性进行评估,明确转化要以新图形与原图形的面积接近为基础。

  活动3,估老虎头和枫叶的面积。图1是进一步巩固转化的方法;图二是灵活变式。学生体验到在实际生活中不只可以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一个基本图形,也可转化成几个基本图形再求面积。学生的思想层次得到提升。

  活动4,估计三个圆的面积。旨在体会面积单位越小,估计的面积越接近精确值。为学生今后会学习到的“密铺”知识打下基础。

  活动5,小组合作估手掌的面积。这个活动是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如何估最简便?从画手掌轮廓到选择合适的方法估计,综合训练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五个活动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学生逐步体会到用转化成基本图形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优越性,并能选择合适的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38-139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求异的创新精神。

  3.使学生感受比较与分类、猜想与验证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逐步学会用此种方法处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

  师:这几天我们在数学王国中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要是交好这位朋友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那里的天气特别炎热,他们走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大家猜猜这时候他们最想吃什么?

  生:西瓜。

  师:对了,沙和尚好不容易弄到了一个大西瓜,问师傅怎么分,师傅说:“咱们师徒四人,每人吃这个西瓜的1/4吧!”(配音)猪八戒一听,急得够呛,赶紧嚷到:“不够,不够,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8!”

  (配音)站在一旁的孙悟空听了偷偷地笑了。

  同学们大家猜猜孙悟空为什么在那偷偷地笑呢?

  生:因为孙悟空认为西瓜的1/4比它的1/8大。

  师:到底孙悟空对不对呢?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会明白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出示课题)

  2.分析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谁想说些什么?

  [评析:这样导课,既激起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又为新旧知识找到了衔接点,为下一步学习新课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分类整理 师出示一组分数(课件出示)

  师:刚才有一位同学们说,要比较分数的大小至少需要两个分数。大家看这么多的分数如果进行比较,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能不能把这些分数分类整理一下?(能)怎样分类比较合适呢?

  生讨论后回答,师课件出示分类情况

  分母相同的分数 分子相同的分数 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

  [评析:从一组原始材料出发,让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思考发现:要比较分数的大小必须先把这一组分数进行分类。这样教学,真实再现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分类整理的方法。]

  三、探索规律

  1.分母相同分数大小的比较。

  师:(指第一类分数)这类分数的共同特点是分母相同,不同点是什么呢?

  生:分子大小不同。(多媒体分别闪动每组分数的分子、分母)

  师:分母相同,分子大小不同,分数的大小可能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结合这两组分数进行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生1:我以1/5和1/5为例,把5块饼平均分成2份,1份用1/5表示,2份用2/5表示,2份要1份多,所以1/5 < 2/5;因此,我的观点是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

  生2:我也同意他的观点。但我是这样想的, 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1/3表示1份这样的数,而 2/3是表示2份这样的数,所以1/3<2/3 .

  生3:我是这样想的, 1/4是1个1/4 , 2/4是2个1/4 ,2个 要比1个 多,所以 1/4〈2/4 。因此我也同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

  生4:我是这样想的, 1/3转化成小数是0.33??, 2/3转化成小数是0.66??,所以1/3〈2/3。我也同意他们的观点。

  生5:我是这样想的,1/3 和2/3 的分母都是"3", 1/3的分子是"1",不到"3"的一半,2/3 的分子是"2",超过了"3"的一半,所以1/3<2/3。

  生6:还可以先把每个分数用圆表示出来,再比较就明显了。(多媒体出示画面:并闪动涂色部分)

  师:以上这些方法,都证明了一个什么观点?

  生答师出示: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生齐读)

  [评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找出两个分数的异同点,再通过讨论,从多角度明确了分母相同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这样,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生充分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

  2.分子相同分数大小的比较。

  师:(指第二类分数)这一类分数有什么特点呢?

  生:每组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大小不同。(多媒体分别闪动每组分数的分子、分母)

  师:这类分数的大小可能与谁有关呢?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再讨论一下。

  生讨论后形成两种观点

  甲方: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大。

  乙方: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师引导生辩论

  甲方发言人: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比较大;那么分子相同的分数,当然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大。

  乙方发言人l:甲方同学只是一种表面"推理",并不能证明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

  乙方发言人2:我们以1/2和1/3为例: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一份用1/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一份用1/3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

  甲方发言人:乙方的证明只是貌似正确,一种方法并不能证明他的观点正确。

  乙方发言人:我有一个问题想请对方同学来回答:在你过生日时,买来一块生日蛋糕,两人来吃每人吃的多,还是3人来吃每人吃的多?

  甲方发言人:当然是2个人吃,每人吃的多(同学们都笑了),你说的有点道理。

  乙方发言人1:我方同学说的不仅有道理,而且完全正确。1/2化成小数是0.5,

  而1/3 化成小数是033??。

  乙方发言人2:还可以画圆来说明。(多媒体出示如下画面,并闪动涂色部分)师:甲方还有发言的吗?(没有)现在你们]同意哪种观点?

  师出示: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发比较大。(生齐读)

  [评析:"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巧妙地先让学生对结论在行猜测,然后展开辩论,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成功突破了教学难点。]

  3.分子和分母都不同分数大小的比较。

  师:(指第三类分数中的5/8 和7/9 )谁能想出办法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

  生1:如果能把它们转化成分母相同的数,再比较大小就好了。

  生2:如果能转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也行。

  生3:也可以转化成小数再比较大小。

  生4:转化成小数太麻烦了。 (师用多媒体画线段图的方法演示比较的过程)(生鼓掌)

  师:同学们的这些想法和方法都很好。在分数中,这一类分数不只这一组,还有很多,比较的方法也很多,以后的章节还要专门研究。

  [评析:把"分子和分母都不同分数大小的比较在本节课进行渗透教学,是教师的一个大胆尝试,这样一是维护了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找到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四、实际运用,深化新知

  师:现在谁能利用这节课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下,孙悟空笑的对不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看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认真、扎实,不能一知半解,否则会闹出像猪八戒那样的笑话来。

  [评析:这样设计首尾呼应,使学生真正明确了"谁笑的聪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待科学要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鸡兔同笼》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三节。本节安排1个课时。

  教学重点:根据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教学难点:1.读懂古算题;2.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技能;

  能力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通过"鸡兔同笼",把同学们带入古代的数学问题情景,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趣";进一步强调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显示数学教学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对祖国文明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信心。

  三、说学情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已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要培养他们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激情。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方程的思想;

  (2)能整体地系统地审清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3)能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4)熟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1)本课是在学生已对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有了足够的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学过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本课应该没有太大的困难的。

  (2)初二的学生已经初步的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想象、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

  采用"提出问题——小组讨论——精讲释疑——巩固提升"的模式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实际问题、古代的趣题,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等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生动活泼地展示所学内容;强调学生的动脑思考和主动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

  五、说教学程序

  (1)教学媒体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鸡兔同笼"、"以绳测井"等一系列图片、动画。

  2.课前让学生准备细绳一条,以使他们体会什么是三折、四折等。

  (2)设计思路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动脑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作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路人;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大脑去亲自探索,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3)教学流程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引入课题;第二环节:典型例题;第三环节:闯关练习;第四环节:反馈练习;第五环节:感悟和收获;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P57,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题。

  2、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4、教学重点及难点:

  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二 、说教法学法

  (一) 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 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 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 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 说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我们前边学了天平平衡的道理,我们先来做一个天平平衡的游戏,老师说,你来对:我在天平左边放一个苹果,要想使天平平衡,你应该怎么做?再放两个梨呢?

  学习天平平衡的道理有什么作用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发现它的作用了。

  二 教学什么是方程的解

  出示课本57页插图,问:从图上你能看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告诉的等量关系列一个方程吗?

  板书:100+X=100

  问:X表示什么?X可以是任何一个数吗?为什么?

  X是什么数时,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答,板书:

  1 100+(150)=250,所以X=150

  2 250-100=150,所以X=150

  3 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100+X—100=250-100

  X=150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多种方法都算出了X=150时,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叫方程的解。

  加深记忆:问X=120是这个方程的解吗?为什么?根据你的理解什么才是方程的解呢?

  判断:

  X=3是方程3X=15的解吗?X=2呢?为什么?

  刚才同学们找出这个方程的解得过程叫做解方程,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来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三 解方程

  1 利用这道题讲解解方程的格式

  解方程有固定的格式,教师边讲格式边完成100+X=100的解方程的完整步骤。

  2 学生独立尝试做例1

  (1.)出示例1主题图: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这幅图所表示的内容。

  (2.)学生叙述图意,并列出方程。

  (3.)激趣:你能用方程平衡的原理来解方程吗?

  (4).学生尝试解决χ+3=9。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5.)板演的学生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6)观察黑板上同学的板书,你有什么发现,你认为还有什么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7).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需要进行检验)

  (8.)学生自学课本,掌握方程检验的方法和格式。

  A方程是怎样验算的?

  B它的格式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四 迁移练习:x+8=10 x-8=10

  1.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2.评价分析讲解。

  对比提升:x+8=10 x-8=10

  1.观察两道方程的解答过程,你有什么发现?(x加几,我们就减几;x减几,我们就加几。)

  2.为什么要这样做?

  3.方程的左边发生了变化,为了使方程成立,方程的右边又应该怎样做?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五 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会什么?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解方程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后反思:

  在进行了一次试讲后,我上了《解方程》这节课。因为试讲过一次,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已有所了解,所以再次上这节课时,就知道了侧重点在哪,这也是我没有教过五年级教材的一个弊端吧,总是对学生的情况不了解,把握不好学生容易在哪出问题,总是等学生出现了问题后才知道侧重点。通过上同一节课,通过老师评课和课后反思,对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了。

  这节课与我试讲时相比,我觉得其中一个环节在教学中有所突破。就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方程的解”,在试讲时,这部分教的不扎实,对学生来说印象不深刻。再次讲这节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通过100+X=250,让学生找出当X的值是∏时,方程的左右两边才相等,当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时,方程左右两边相等,这时我指出,X=150就是这个方程的解,然后问,X=100是这个方程的解吗?为什么?什么才是方程的解?通过这样的反复强调,学生很清晰地明白了,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才是方程的解。这样处理,我觉得学生对这个概念理解的比较清楚,印象也比较深刻。如果再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进行区分,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利用天平平衡的算理来解方程时,有些知识点处理的不够主次分明,如,在结合一道题来讲时,重点根据天平平衡的道理来讲,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在接下来的进一步练习巩固中,只要结合等式的性质让学生明白只要在方程两边同时加几或者同时减几即可,不需要再讲算理了。也就是说,教学层次不是很分明,应该是有主有次,多放些空间给学生。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三角形的面积》。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三角形面积计算是在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对这一部份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加深对三角形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

  3、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来获得知识。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参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广泛参与操作实践,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

  本节课运用实验操作法,引导法,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演示、讨论来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等方法获取知识,进行总结。然后收集信息并处理信息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这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与新知识联系紧密的旧知识,让学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及复习三角形的特征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索、操作。

  2、小组展示、交流。

  3、讨论问题。

  ①分得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原图形面积的关系?

  ②分得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原图形的底和高的关系?

  4、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5、教师归纳总结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知识运用

  首先、运用公式解答教材例2,找中、差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计算过程,老师集体订正。其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多媒体出示不同等级的练习题,学生练习巩固。

  (四)、教师课后小结。

  (五)、布置作业。

【精选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相关文章:

1.精选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

2.精选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

3.【精华】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

4.【推荐】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

5.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6.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

7.【精选】五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

8.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10篇

9.精选数学说课稿初中范文集锦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