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可能性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可能性说课稿1
尊敬的亲爱的各位领导、评委:
下午好!
我此次说课的课题是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摸球游戏——可能性》,
一、说教材
1、本课地位本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惟一一次对概率知识的学习,它的前置基础是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可能性”方面的生活经验基础,它的后继地位是以后学习较复杂的概率知识的基础。为后续学习作好坚实的铺垫。
2、教学目标
(1)借助摸球游戏,充分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对生活中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确定性描述。
(2)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形成判断、推理的能力,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借助游戏活动和直观图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面向全体引领学生借助有趣的摸球游戏活动和直观操作演示及图示法进行教学。兼用小故事、猜谜语、小游戏等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同时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通过摸球游戏,调动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学生经历“激疑、猜想、验证”的过程,理解起来更直观。
三、说学法
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索中,让每位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充分调动眼口心等各种感官,亲自动手摸,猜想,统计(画正字法),表达,归纳总结,经历统计和猜测的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游戏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今天老师带来3个袋子,编号为甲、乙、丙,里面分别有黄色、红色小球。咱们如果做个摸球游戏,捂着眼睛从袋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课件大屏幕显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参与学习的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以游戏切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数学素养。)
2、游戏前奏,运用素材,猜测感知
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大家是不是急欲知道答案,老师现在不告诉你们,请根据你的经验大胆猜测一下,从三个袋子中任意摸一个球,分别会是什么颜色?(课件大屏幕显示)
答案不一,也不好确定,到底是什么结果呢?我们来动手试试好吗?(好奇引发猜测,猜测促人探究,让学生根据情况大胆猜测,在培养他们猜测意识的同时吊足他们想动手试试、看看结果的胃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3、游戏进行,合作交流,验证猜测,建构概念
(1)解决第一个问题从甲袋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怎样?先明确游戏规则(大屏幕显示);
分小组合作,小组长带领组员开始摸球;交流结果,怀疑全是红色;倒出验证,果然如此;老师及时表扬鼓励,敢于质疑,一个个真像科学家!(板书:确定的)
(2)解决第二个问题从乙袋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分小组合作活动,并根据记录表用画正字法统计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体会画正字法进行统计的优越性)猜猜看,乙袋中球的颜色有什么样的?既有红色又有黄色;倒出口袋验证结论。(板书:不确定的)
(3)解决第三个问题,从丙袋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这次游戏有变化,先直接打开袋子看看里面红球、黄球各有多少个(4红1黄)。猜一猜,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怎样?小组活动验证猜想(个别会出现黄球多,摸的次数越多,还是摸到的红球多)因为红球多,所以摸到的可能性就大,黄球数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看来可能性真的.有大有小!(板书:大小)
(4)举生活中例子老师小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今天大家大胆猜想自己动手验证的就是我们学习的新内容:可能性。(板书:可能性)(这个游戏环节给我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探索空间。恰当地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观察、质疑、验证、反思、交流、感悟这样的过程,在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拓展,应用知识
(1)自主练习第1题(课件出示)
(2)改变可能性大小(课件出示)
(3)小故事阿凡提与金币
(本环节通过基本练习,巩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通过“改变可能性大小”、“听故事”环节,既调动了学生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5、课堂总结,交流收获你有哪些收获?(引导从知识、方法、感受等方面)
(教师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学习信心和乐趣,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6、游戏“再见”(大屏幕显示游戏要求)
(在结尾处以“再见”游戏把本节课推向了高潮,达到巩固知识、激发兴趣、灵活反应、发展思维的目的)
7、板书
摸球游戏——可能性
一定发生
确定的
不可能发生大
不确定的可能性小
(板书画龙点睛,提炼出一堂课的精华,配合教学突出重点,加深印象,增强效果。一幅独具匠心的板书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件艺术品,是学生认知的“脚手架”,是教师教学的“导游图”。课件也不能替代。把本课的重点表现得一目了然)
可能性说课稿2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可能性与公平性》
一、说教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对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有所认识,本单元内容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初步的随机的观念和概率的思想,为第二学段“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简单的游戏方案。
3、让学生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在观察、交流中探索新知,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基于以上基于以上目标,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难点:可能性与公平性的判断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达成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与能力基础,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自学-展示-点拨指导教学法;实验法;以教法促学法,本节课学生的学法应是自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我想利用我们“康平活版三段式教学模式”结合教研室下发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复习铺垫,谈话倒入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为了让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情境:学校正在组织足球比赛,比赛开始前,体育老师要决定那个班先开球。你能想一种方法来帮助他吗?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决定谁先开球的方法,鼓励学生各抒己见。2、教师指出,体育老师必须先选择一种比赛公平的方法,这样两个班的同学才能接受。3、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整理出几种典型的方法(抛硬币法、石头剪刀布法、转盘发)4、请同学们帮助体育老师找一种公平的方法。(目的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有直接的关系,从而导入课题。)
(二)自学尝试
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预习提纲;1、每小组选择一种你认为公平的方法,制定游戏规则,进行试验、验证。(最好每种方法各有2个组来学习),分好组之后,每组分别领取学习提示,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
抛硬币的学习提示;1、抛硬币20次,记录证明朝上和反面朝上割占多少次?。2、观察试验结果,看发现什么?3、计算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各是几分之几?4、结论:是否合理?
转转盘法学系提示:1、转盘上两种颜色的区域各占整个面积的几分之几?(红色占三分之一。蓝色占三分之二)
2、用力转动圆盘20次,记录指针落在两个区域上的次数?3、计算针落在两个区域上的可能性各是多少?4、结论:合理还是不合理,并提出改进意见。
石头剪子布法:1、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2、每班获胜的结果有几种?3、每班开球的可能性是多少?4、公平吗?
(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自学,对学生的学习给与方法的指导。设计这一活动是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感受到动手实践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给学生创设了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发现问题,在分析讨论中解决问题,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获取新知识。)
三、展示交流:
每组选择代表到前面的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试验情况。其他同学可以对他们的展示进行提问,形成争问抢答的局面。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点拨指导:
每一种情况重点指导学生怎样计算它的可能性,如:抛硬币:10朝上,10次朝下,10÷20=1/2;石头剪子布法:一共有3×3=9种可能情况,上述9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每半获胜的结果有3种,平局3种,数的结果3种,因此每班的可能性是3×=
五、巩固拓展
完成练习二十1、2题
六、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指示重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小组交流、讨论中的表现。
老师总结,做任何事情都要公平竞争,决不能投机取巧。
板书设计:抛硬币 转盘 石头剪子布
公平 不公平 公平
红蓝各占一半
可能性说课稿3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可能性》,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对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有所认识。本单元内容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是对三年级上册所学知识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并培养学生初步的随机观念和概率的思想,为后面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我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实际重组教材,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游戏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构建。课堂上力求使孩子们每一次游戏活动都富有深刻的数学内涵,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概率的思想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依据新课程对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要突出探究性活动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难点:可能性与公平性的判断。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且较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堂上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再者孩子们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的发生有确定与不确定之分,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和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
三、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索,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本课中我采用游戏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等不同的学习方法,让他们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课堂上组织学生认真操作、试验分析,推理猜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设计
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更好地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新知猜想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只有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创设情境又是产生兴趣的前提。
新课伊始,我创设了同学们非常熟悉的阿凡提的故事,(课件)通过故事的讲述,问题出现了:到底阿凡提想的是怎样一条妙计,抛出的金币可能都正面朝上吗?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自然引出本课所要研究的内容——可能性,并立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对主题的思考,巧妙的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件出示足球比赛画面(课件),讲述足球比赛开始时裁判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哪队先开球。然后提问:“你认为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谁先开球公平吗?为什么?
为证明抛硬币的公平性,我设计了如下3个步骤:
1、教师试验,初步感受。
根据提出的问题,教师抛一次硬币,让学生猜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加深对可能事件不确定性的理解。同时学生初步感到抛一次硬币下来,出现正面或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1/2。
2、合作试验,深刻体会。
出示试验要求:(课件)
A、每人独立抛十次,并记录抛掷的结果。
B、小组讨论思考: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的关系。
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进行合作探究,充分发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潜能,彰显学生个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操作分析、试验猜想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3、汇报交流,综合概括。
各小组汇报试验结果,发现了正面朝上的次数与反面朝上的次数都是接近总次数的1/2,次数越多越接近。为验证这点,课件出示科学家的实验结果,(课件)使学生认知与思维活动逐步深入,了解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是1/2,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从而验证了在足球比赛前抛硬币来决定谁开球的规则是公平的。
(三)运用新知,巩固内化
练习是学生领悟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我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做一做)
游戏前决定哪队先开始?引出用转盘来决定,先设计这样一个转盘。(课件)
各队学生肯定认为这个转盘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引导学生说一说指针停在红、黄、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用分数表示。既然这个转盘不公平,“你会设计一个公平的转盘吗?”运用等可能性的知识让学生动手设计出公平的转盘,有效地突破难点。只有每队出现的可能性是1/3这样才公平。
2、提升练习(练习二十第3题)
小强用长方体橡皮做骰子,投掷数字的游戏方案为什么不公平?应怎样设计才公平?
此题我做了长方体,正方体骰子各一个,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两个骰子的不一样。由于前面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会迅速指出长方体每个面大小不一,投掷出的概率是不相同的,只有使用每个面都相等的正方体来投掷才公平。
展开全文阅读
3、发散练习(课件)
(1)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以及自己的经验,猜一猜抽到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纪念奖的可能性会怎样?
(2)如果抽奖箱内放了300个乒乓球,上面分别写上一、二、三等、纪念奖,商场会怎样在乒乓球上设置?
此题学生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肯定。
4、解决课前问题:阿凡提想的是怎样一条妙计?
经过孩子们思考和讨论得出,阿凡提把硬币反面相对,两个两个的粘起来,所以硬币抛在地上,都是正面朝上的;阿凡提靠自己的智慧赢了奸诈的老财主巴依。但是一定要指出在游戏、比赛等活动中,我们不能采用这种非常规手段,要保持游戏、比赛的公平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全课
开放性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协作精神,学生回顾本堂课的收获,有利于培养其反思意识,使学生感受到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板书设计
可能性
正面朝上
1/2 可能性相等
反面朝上 公平公正
我在板书设计上力求做到中心突出,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便于增强学生记忆,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整个教学活动,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趣味性,知识技能得到落实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可能性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一课时的内容。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单元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联的,因为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本质上就是参与游戏的各方获胜的机会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即是他们获胜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此外,通过探究游戏的公平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数据,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试验操作,进一步认识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能用分数表示。
能力目标:
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以及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健康正值的性格特征。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分数来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难点: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验证过程。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在教学中借助抛硬币、转转盘等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发展学生思维。为让学生能较轻松地学习掌握本节知识,采取引导发现法。
学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与互相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硬币、骰子、课件一套
学具准备:硬币、统计表、圆纸片、直尺、彩笔
六、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我通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4人小组组长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被抽到的可能性,从而感受可能性的大小以及游戏规则公平性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在此,巧设陷阱——让一个小组中有2人抽到了组长,同学们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们会想到用剪刀石头布或猜硬币等方法来决定。
这样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的目的:
1、通过猜测使学生回顾复习第一学段中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2、让学生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激发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达到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目标。
(二)、主探究,感悟新知
1、提出猜想,激发探究。
我们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了这个小组的组长,大家觉得公平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同学们讨论过后都认为是公平,因为正面和反面一样大,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这时我引入课题我们在抛硬币时可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因此抛硬币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正面反面可能性)紧接着提问:如果我们抛10次硬币,你认为正面朝上的次数是几次呢?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通过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环节。
2、合作验证,统计数据。
在开始试验之前课件出示试验要求:
试验要求:
1、确定“字”为正面,“花”为反面,注意抛的力度与高度要适中。
2、做快速抛硬币试验,每人抛10次,记录每一次出现正、反面的情况;
3、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
有明确的试验要求,学生的小组活动才能有序、有效的开展,从而避免盲目、低效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验证”过程中,初步感受抛硬币这一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这时同学们会发现自己的试验结果有的偏差很大,但是放到小组之后,这样的偏差变小了。紧接着提问:如果我们把每个小组的试验数据加起来,会怎样呢?计算出各组试验数据的总和,学生们会感到正面朝上的次数更接近于总次数的一半了。但是,也可能出现正面朝上次数正好等于总次数的`一半,这时我会追问学生:我们再做一次还会是这样的结果吗?通过讨论,学生会说如过再来一次的话,就不一定是这样的结果,但是正面朝上的次数还是会比较接近所抛硬币总次数的1/2。
4、阅读资料,科学验证。
如果我们继续抛下去,又会怎样呢?课件出示几位数学家的试验结果(如下表):
数学家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正面朝上次数÷总次数
蒲丰40402048≈0.506
德摩根40922048≈0.500
费勒100004979≈0.497
皮尔逊2400012019≈0.500
罗曼诺夫斯基8064039699≈0.492
我问学生通过大家的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呢?学生会想到随着抛掷次数的不断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就会越来越接近,总是无限趋向于总数的一半(0.5或1/2)。所以我们说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也说明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这个组的组长是公平的。(教师板书:公平)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在抛硬币的活动中体验、理解不确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同时,也让向学生渗透随着抛掷次数的不断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就会无限接近于总次数的1/2这样一种极限思想。
(三)、联系实际,理解运用
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更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给学生讨论、合作的机会,尽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体验新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
(一)、转转盘,走跳棋游戏
出示的课件之后,我把全班分成红、黄、蓝三队,问谁先走呢?每支队都争着自己先走。我们用什么方式决定哪支队先走才合理呢?同学们会想到抛硬币、转转盘、剪刀石头布等方法。在全体同学一致同意用转转盘的方法来决定的情况下,出示一个可能性不公平的转盘(如图),这时学生立刻看出红队的可能性非常大,是不公平的。我接着问你能使它变得公平吗?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有的说把圆盘平均分成4等份,转到空余的地方就再转一次。也有的学生说把这个圆盘平均分成3等份,这样三支队来游戏就公平了。当然也可能还有其他的奇特想法都是可以的。确定好游戏开始的顺序后,我送给每个队一个骰子(教具)。我假装游戏开始,这时肯定会有同学提出质疑,说这样不公平,引发同学们的讨论。之后,经过大家的一致同意确定一个骰子为三支队共同使用,开始游戏;游戏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对活动结果进行分析,再玩一次结果会怎样呢?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集体认同感,发挥团队的力量,增强团队意识,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二)、分角色,设计抽奖大转盘
为了用等可能性来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分角色设计转盘的活动——某商场国庆举行促销活动,活动设一等奖(笔记本电脑1台)、二等奖(mp4一台)、三等奖(可乐1瓶)和四等奖(扑克牌2副)。规定:凡当天购满200元的顾客可参加转盘抽奖活动。我把全班分成三大组:1、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打算怎样设计这个转盘?2、如果你是顾客,你会怎样设计转盘?3、如果按公平性原则来设计又该如何设计呢?学生完成后,由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作品,只要是根据自己的角色,做出合理的解释都给予充分肯定,并不一定要说出每一份可能性到底是多少,这将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一个铺垫,因此,商场经理和顾客两项只要设计的能区别出来都是正确,而按公平性原则来设计的小组则要把转盘平均分成1/4,以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四)、小结,体验收获
通过学生自己谈本节课的感受,使学生学会总结,深化认识,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五)、板书设计
可能性
正面反面公平
(六)、预期效果
整节课,我通过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活动贯穿始终,有“抛硬币”“转转盘、掷骰子”“设计转盘”等活动,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教育的生活化特点,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联系,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还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学生公平、公正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正直的性格特征。
可能性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北师大版的第八单元,这课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可能性的基础上,在二年级已经感受事情的不确定现象,本节课目的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建立一个概念。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情况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游戏转盘和摸球、摸糖及机智问答的情况,让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之分。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重点、难点重点: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通过对二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学习,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确定发生的了。
2、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习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乒乓球、转盘、硬币、盒子、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老师先点明我们要做一个摸球游戏,让学生推荐两名男生,两名女生到讲台上来,在其中只能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留下来,让下面的.学生都猜,他们谁可能会赢,然后让学生分别以剪子、包袱、锤和抛硬币的形的式来决定胜负。在比赛之前必须讲清规则。这时板书课题。
(二)活动二老师和留在讲台上的同学进行摸球游戏,让下面的学生在练习本上记录。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让学生猜为什么另一个同学会总是摸到白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三)活动三(转盘游戏)结合生活实际,说超市正在举行摇奖活动,让学生初步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用权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可能性的大小是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四)活动四(装糖游戏。)这个游戏是根据老师的口令往盒子里面装不同颜色的糖,这个游戏以小组活动为单位,让每个同学都参加,在提要求之前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脑想,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了可能性,可能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就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提升。
(五)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生活中的可能性,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学习身边的数学。
(六)总结: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这节这你有什么收获?出示学习目标,对照学习目标看一看一自己完成的学习是否完成任务,是否满意。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了“猜测——验证——分析试验数据“的亲历过程,学生学生身边有价值的数学。
可能性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可能性——谁先走》。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可能性——谁先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认识等可能性,能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感受不确定现象并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在之前已经进行了初步了解,并且之前也学习了如何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研究统计学相关知识,事件发生的概率等内容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原则,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方案。
(二)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合作交流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原则,教学难点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原则的应用。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利用大屏幕展示“谁先走”主题图,并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替他们想个办法,决定谁先走吗?”学生畅所欲言,采用这样设疑导入的形式引入新课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中。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在新知探索环节我适时设疑“谁能够想到一种绝对公平的方法来决定谁先走呢?先走小明和小红都有自己的想法,大家来判断一下他们的方法公平吗?”
组织学生前后桌结成一个小组共同探讨两种方法的公平性,说一说理由,并对不公平的方法进行修改使它变得公平。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我也会走到学生身边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维持课堂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小组活动持续约五分钟后,我将会提问小组代表,询问其讨论结果。
学生可能会得出小明的方法公平,小红的方法不公平的结论,为了让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对两种方法有深刻的理解,明白两种方法一种公平一种不公平的根本原因。此时我会加以追问引导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问题1:小明的方法为什么公平呢?抛硬币时会出现几种结果?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等吗?
问题2:小红的方法为什么不公平?投骰子时会出现几种结果?每一个点数朝上的可能性相等吗?点数大于3有几种情况?点数小于3有几种情况?
通过这样追问的形式,挖掘问题的本质,让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对事件的等可能性有深刻的理解,接下来我会再次进行设疑“哪位同学能帮助小红对方法进行修改保证该方法对双方都公平呢?并说明理由”
学生通过刚刚对小明和小红方法的剖析可以顺利的得出修改方案。点数大于3,小明先走;点数小于等于3小华先走。
为了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多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多角度的解决数学问题接下来我会鼓励学生运用刚刚所学的知识,再设计一个方案使它对双方都公平。对于正确的方法我会给予鼓励称赞对于有瑕疵的方法我也会引导学生挖掘问题的本质进行改正得出正确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事件的等可能性这一原则接下来我会利用多媒体出示“扔瓶盖”的小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扔瓶盖的方法来决定哪个小朋友跟着智慧老爷爷去看比赛是否公平”此时课堂进入一半学生的注意力已经有所分散通过播放动画短篇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恰当设疑,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继续学习。
接下来组织学生小组间进行实际实际操作扔瓶盖的游戏,并对全班的结果进行记录。接下来引导学生对游戏结果进行思考,这个游戏是否对双方公平。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虽然扔瓶盖的结果是两种可能性,但是盖面更加重一些,所以盖面朝上的次数更多,导致游戏不公平。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我会利用大屏幕展示练一练的题目1,组织学生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加深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理解,突破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事件等可能性原则及其应用。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还有什么问题吗?
通过这样的方式养成学生反思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并调动学生将所学知识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兴趣。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设计一个转盘,并确定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感受事件等可能性原则及其应用想。
可能性说课稿7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内容。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体会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重视数学素养的培养。
三、说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本班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四、说教法:
“可能性”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将它从生活中抽象出来,学生仍然感到有些陌生,需要教师用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吸引他们参与课堂,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选择“引导探究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游戏、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动手实践,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六、说教学程序: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下面我就将本节课具体的设计意图阐述如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知
1、课件演示足球赛开场前裁判抛硬币的视频。(视频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观察视频,说说开场前裁判在干什么?
(二)实践探索,深入体验
1、动手实验,获取数据。
(1)有同学认为硬币掉下来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机会相等,觉得抛硬币的.方法很公平,也有同学认为这样不公平,那到底这种方法公不公平呢?下面就来做一个实验,由大家亲自动手抛一抛硬币。
(2)请各个小组汇报试验结果。
2、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观察试验数据,说说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总次数的关系?(学生的思维很广,可能一次两次说不到关键,我要慢慢往正面朝上次数接近总次数的1/2上面引导)
3、阅读材料,加深体会。
如果我们继续抛下去,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历史上有很多数学家就做过抛硬币的试验。课件出示几位数学家的试验结果。让学生观察数据,发现抛的总次数越多正面朝上次数和反面朝上次数越接近。
4、分数表示,科学验证。
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指出:我们做过了试验,参照了数学家试验数据,发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很接近,说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同的,你们能用一个数表示它们相同吗?(学生汇报时可能会用50%,5/10,20/40,1/2等分数表示,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学生不能说出1/2,教师要加以引导)
通过做试验,你们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公平吗?为什么?(学生小结)
(三)实践深化,发展能力。
此环节中,设计了一个掷骰子的游戏(这个游戏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游戏的公平性),我把全班分成三组,分别叫粉队、黄队、蓝队,每队派出一个代表掷骰子,骰子掷到几,就向前走几步,看哪个队先到终点。另外哪个队先掷骰子由转转盘来决定。出示转盘,转盘上粉色占一半,蓝色、黄色各占1/4。问同学们觉得这个转盘设计得公平不公平?(黄、蓝组学生肯定认为这个转盘不公平,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公平?”并引导学生说一说指针停在红色、黄色、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个转盘不公平,那怎样设计转盘才公平呢?(这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大家都认为公平的转盘)出示三种颜色各占1/3的转盘。(这时帮助学生理解:指针停在粉色、黄色、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各是1/3,这并不是说转盘转动三次,就会依次停在粉色、黄色、蓝色区域一次。)
(四)深入巩固,活动拓展。(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如何用一个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可能性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内容。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单元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联的。我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把教学重点确定为体验事情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难点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理解随机思想。从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出发,通过设计各种活动,在课堂上使得孩子们每一次游戏活动都富有深刻的数学内涵,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二、目标分析: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对简单事件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理由。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方法目标
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验证试验结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体会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3)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重视数学素养和学生公平、公正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三、学生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容易接受,但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于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直观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五年级学生对“可能性”有一定的了解,能用“经常、一定、偶尔、可能、不可能”来表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四、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数学问题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打算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让学生经历“生活问题——实验探索——科学验证——实际运用”的过程,选择“探究研讨法”,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让其在游戏、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学法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动手实践,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知
课件演示教科书第99页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决定哪个队先开球的?以抛硬币为例,重点引导学生活动、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揭示课题:可能性(板书)
设计理念:由足球比赛开球前的情境引出游戏公平性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初步渗透公平规则的重要性。
(二)分组实践,探索体验
1、分组实验,获取数据:首先课件出示实验要求,然后请各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2、分析数据,初步体验: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是非常接近的。
3、阅读材料,加深体会:课件出示几位数学家的实验结果,让学生观察数
据,发现抛的总次数越多正面朝上次数和反面朝上次数越接近。
4、分数表示,科学验证:引导学生用来表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板书)然后问:你们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公平吗?为什么?
设计理念::让学生从实际参与的活动中去学习,即“从做中学”,学生才能真正从教学活动中形成自己的感受和经验。
(三)实际运用,智力冲浪
1、转盘转转转:
课件出示99页做一做:引导学生发现不公平的地方,并提出修改方案。然后把全班分成三组,采用“转动转盘获答题机会”的方式,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的1、2、3题。
2、课件出示“幸运摸奖”:假如你是摸奖者,认为这样设计公平吗?并说明理由。(最后强调指出:凡摸奖活动,都是组织者得利,参与者受骗,所以严禁学生参与。)
3、智力冲浪:教师准备1个黄球、6个绿球放在盒中。
(1)猜猜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为什么不能确定?必须知道什么?
(2)告诉数量,说说摸出黄、绿球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3)要使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变成,应怎么办?
(4)要使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变成绿球的,又应怎么办?
设计理念:让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中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体现知识的价值,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四)回顾新知,归纳概括:
引出概率定义,指名说说生活中的可能性实例。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因此我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给每个学生活动、讨论、合作、表达的机会,尽量让学生表现,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中学习的快乐。
可能性说课稿9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及学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情况。
2、说教材
可能性属于统计与概率方面的教学内容,概率的基础是随机现象,这就涉及确定事件(包括一定与不可能两种)与不确定事件,在不确定事件中,有很多种可能出现的结果,虽然每种结果都是随机出现的,但出现的次数在统计上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也决定了概率与统计是密不可分的,在本单元教材中也基本上是以实验数据的统计为基础来探讨可能性的大小的。
本单元共安排了三个例题和一个实践活动,本节课是其中的例1,感受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本节课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深入,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同时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兴趣,使学生能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二、说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的结果。
2、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渗透爱祖国爱家乡和怎样做人的思想教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确定和不确定性,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正确地描述这些事件。
教学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和不确定性。
五、教法及学法
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观察实验法。
六、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盒子、彩色乒乓球、节目签。
七、说教学环节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二)观察体验,建立概念
(三)实践探索,发散思维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五)畅谈收获,总结全课
下面我将一一阐述这五个教学环节:
(一)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通过猜一猜老师带来的礼物的游戏,感受可能性中的不确定事件,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的主题——可能性。接下来通过谜语的形式猜出老师带来的礼物,再次感受有些事情的发生又是确定的。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选用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让每个学生投入、参与其中,不仅使学生对“可能性”有了初步感知,而且能领悟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产生探索的需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体验,建立概念
建立“可能”“一定”“不可能”的概念。
首先创设情境,因情境中活动的需要而组织学生开展了“抽签表演节目”这一活动,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可能”“一定”“不可能”这三个概念,感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活动:出示三张卷起来的纸条,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2、(以抽签时学生抽一张跳舞签为例)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可能会抽到跳舞?指生回答:不可能,因为剩的两张签里没有跳舞(推理能力)。找生抽一张,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3.引导: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这一张可能是什么吗?生可能会回答:一定是朗诵,因为只剩下朗诵这张纸条了。
4.小结: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同学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同学们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并且明确“可能”这种情况属于不确定的,“一定”“不可能”是确定的。
(三)实践探索,发散思维
正确运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这些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现象。接着以一个“摸球获奖”的游戏,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描述事件的确定性和事件的不确定性。
1、活动:1号盒中有6个红球,2号盒中有3个红球和3个绿球。请学生从1号盒中摸球,引导学生思考会摸到什么球?再请一位学生从2号盒中摸球,引导学生思考会出现什么情况?并根据摸到的.球给予相应的奖励。老师设定条件,不可能摸到红球,让学生帮老师选择从几号盒中摸?想摸到绿球,又该从几号盒中摸?从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球?
2、小结:当一个盒中全部是红球,任意摸一球,一定摸到红球,不可能是其它颜色的球,当一个盒中既有红球又有红球,可能会摸到红球,也可能会摸到红球。(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数学知识,发展兴趣、爱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可能性的三种情况提出问题,并能形象的描述事出件发生的现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口头表达能力,也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我设计了下面两个练习:
1、涂一涂(课件出示)
2、连一连(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这两个练习按照由易到难分层设计,既巩固了知识,又深化了学生的认知。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一题多解”的题目进行训练与培养,既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更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尽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体验新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
(五)畅谈收获,总结全课
我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的提问引发学生畅谈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引导学生归纳: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三种情况,分别是:可能、不可能、一定,并且明确可能这种情况是不确定的,不可能和一定是完全确定的。
2.一题多解,考虑问题要全面。
3、生活中有数学。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教材知识,深化对课堂教学主题的理解和把握,使得新知识具有更大的迁移价值,为后继的学习和运用它们奠定基础。同时让领悟数学思想和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
八、板书设计
我觉得这样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九、教学反思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二三十名学生可能有二三十种不同的反应。但是,老师一定要把握住底线,这个底线是由学生发现知识而不是老师去灌输。
可能性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可能性》属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统计初步认识在一二年级已经涉及到,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并且概率问题是一个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重要问题。因此在第一学段中对“不确定现象”由感性升华到理性认识尤为重要。数学活动是一个学生主动构建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实际重组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体会及通过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构建。
知识与能力: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断叙述出来,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学生探究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准备:每组准备例1中装有八个乒乓球的纸盒1、每人准备硬币一枚
二、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是主导地位,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构建新知。我精心组织了各种活动,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必然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在学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自主化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抛硬币游戏:
同桌两人进行抛硬币游戏,猜猜那面朝上,那面朝下?再实际看看,猜想是否正确,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板书:“可能性”
(2)抽签:
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入:元旦节快到了,我们班要筹备开一个元旦庆祝会,会上每人表演一个节目,有唱歌、跳舞、朗诵、相声、小品、其它六种节目类型,怎样确定出谁表演那种节目呢?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知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六种可能的结果。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的喜悦。
(1)摸球游戏:
(a)现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都有8个乒乓球,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摸球游戏,老师强调游戏规则。
(b)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摸球游戏。
(c)小组长汇报统计结果,教师在表格内填数。
(d)让学生观察表格中各小组汇报的结果,发现不同,想一想为什么?
(e)请小组长把盒子里的球全部倒在透明的塑料袋里,举起让其他同学看,再说说为什么各小组的结果不同。
(f)教师小结:有白球、有黄球,摸出一个球时,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只有白球,摸出一个球时,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其他颜色的球;只有黄球,摸出一个球时,一定是黄球,不可能是其他颜色的球。(板书:不可能一定)
(2)初步运用:站一站
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随意摸到一个同学一定是女同学。
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随意摸到一个同学不可能是女同学,一定是男同学。
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随意摸到一个同学可能是女同学,也可能是男同学。
(3)在生活中判断可能性,我们可以用“√”表示“一定”,用“×”表示“不可能”,用“○”表示“可能”。
①“地球每天都在转”,请你对这句话的做出判断。师说明理时介绍课外知识。
②小组讨论学习。
③全班统一订正,说说理由。
四、实践活动:
1.游戏:你说我判断
①师生游戏。师出题,生判断。
②生生游戏。
指导:两人一组,像课本108页3题图中两人那样。
2、星期天老师准备去爬山,上午出发,傍晚回来,准备了一些物品:
水、游泳圈、雨伞、
毛巾、感冒药、面包。
哪些物品一定要用到,
哪些物品很可能用到,
哪些物品用到的可能性很小,
哪些物品不可能用到。
通过实践活动,又一次加深了学生对“不确定性”问题的理解。
五、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并且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
可能性说课稿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
教材分析:自然界和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发生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类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这类现象成为确定性现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本节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选取了“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学生初步体验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学生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义,能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现象;(3)学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以及自身的体会使学生理解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
教学过程:
1.教具准备:盒子、5个红球、5个白球、
2.创设情境:
元旦节晚会上,学校准备了一次摸奖活动。摸奖的规则是:在一个盒子里放一些球,每位同学都有一次摸奖机会。摸到红球有奖,摸到白球没有奖。如果请你设计,你能想出几种放球的方案?
[设计意图] 把教材中呈现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情境改变为选择性更少的更现实的摸奖的情境,为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板书学生的方案:
全放红球 全放白球 既放红球又放白球
3.摸球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小组合作,进行摸球试验,并把试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组织,确定记录人和汇报人;2.摸前搅和一下,摸时不能看,按一定顺序来摸,次数不定;3.每摸一次,就把结果记录下来;摸完后,观察记录单,能发现什么。
4.组织学生交流,认识“一定”、“不可能”、“可能”。
学生汇报试验结论,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验的。如,汇报全放红球试验时,说一说放了几个红球,摸了几次,每次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吗?为什么?
5.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
6.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不仅可以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还可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根据P105图,想一想,这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不可能”,还是“可能”?
组织汇报,说说判断的理由。
拓展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的结果是确定的,哪些现象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7.巩固学习效果
通过教材108页1、2两个题目巩固学习效果
8.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课后反思:
可以在做完实验总结一定、可能、不可能之后再做一次摸球的实验,首先让同学们进行猜测可能性,然后进行验证,最后再巩固总结可能性,这样会起到更好地使同学们接受的效果。
可能性说课稿12
一、 说教材 :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内容。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性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性的规律的数学分支。标准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的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这部分内容可用四个课时来教学。我讲的主要是第1课时,例1和例2的内容,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下面我就本节课说一说教学目标。
二、 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2、 过程与方法 :
(1) 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球实验、涂色活动及抽签游戏等,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2) 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描述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四、 说教学策略
1、 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 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2、 教具准备:乒乓球、盒子、抽签的卡片 、课件
五、 教学过程 :
(一) 活动一 (抽签游戏):老师先点明我们要做一个抽签游戏,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让下面的学生都猜可能会抽到什么,然后让学生分别抽签,这时板书课题。
(二) 活动二 (摸球游戏):老师和讲台下面的同学进行摸球游戏,我设计了让学生摸不透明盒子里的球。先让学生猜测,如果从盒子里任意摸一个,可能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着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测进行摸球游戏。这时学生就会对摸球的结果产生疑问“为什么有的盒子中摸到的都是红球,有的没有红球,有的可能摸到的是红球呢?由于有了疑问,下面的学习就更有了实效性。学生会主动的对所出现的摸球现象进行推想。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三) 活动三(预测摸图形的结果)这个游戏是根据瓶子里装有图形来预测摸图形的结果,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都动脑想。
(四)活动四: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生活中的事件,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学习身边的数学。
(五) 活动五(转盘游戏):结合生活实际,说超市正在举行转盘抽奖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可能性的大小是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六)总结:想一想这节这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了“猜测——验证——分析试验数据“的亲历过程,学生学习身边有价值的数学。
可能性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信息窗呈现的是三个小朋友捂着眼睛摸球的情境,使学生学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不确定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唯一一次对概率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可能性”方面的模糊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以后学习较复杂的概率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摸球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能力目标: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形成判断、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感受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难点: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确定性描述。
二、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不透明的袋子、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若干个,记录表格。
三、教法学法
教法: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学法: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节课知识特点和学情以及新课标的理念,我将本节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猜测;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四)、课堂总结知识升华。
这四大环节,其中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是核心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建立数学模型。
(一)、创设情境,激趣猜测(预设1分钟)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其实在游戏中有很大的学问也有很多的数学奥秘,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摸球的游戏来研究---可能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游戏切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为新课的开始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预设20分钟)
1、活动一:甲袋里6个红球。从甲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体验现实世界中的确定现象)
板书:事件发生的确定。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可能性的生活经验,所以设计师生互动游戏,游戏活动符合学生的心里特点,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开始做好铺垫
2、活动二:乙袋里3个红球,3个黄球。从乙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
板书:不确定性
【设计意图】通过摸球的游戏,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初步感受数据的随机性。
3、活动三:丙袋里4个红球,1个黄球。从丙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的可能性大小
猜测——验证——结论
师:哪个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小组汇报。老师填总的统计表。
板书:可能性大——数量多,小——数量少。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了猜测,但猜测的对不对呢?实验是最好的老师,这个谜底还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揭晓。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在亲历、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体会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理解数学知识与学习方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预设15分钟)
1.下面的事件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是不确定的?
(1)地球绕着太阳转。
(2)明天会下雨。
(3)把一个石块放入水中,石块沉底。
(4)早晨太阳从东边出来。
2.连一连。从下面6个盒子中分别摸出1个球,会有怎样的结果?
3.从8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出1张,可能抽到哪种扑克牌?抽到哪种扑克牌的可能性最大?
4.给右边的转盘涂上红、绿两种颜色。要使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比绿色大,可以怎样涂?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通过练习,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有序的思考问题,以形成技能技巧。
五、课堂总结知识升华(预设3分钟)
谈谈收获;夸夸自己;赞赞同学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通过夸自己和赞同学使学生不断找到自己的进步,并懂得赏识他人,培养学生积极情感
六、板书设计:
可能性说课稿
可能性说课稿14
教学内容:可能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培养学生的猜测、实验和观察能力。
3、在活动交流中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课件、棋子(两种颜色)、小球(三种颜色)、大盒子、反馈练习、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实物投影展示转盘,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转盘得奖活动,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看来像转盘的奖、抽奖等等许多事情发生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有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师:通过刚才的转盘得奖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生:获得一等奖的可能性小,获得纪念奖的可能性大。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一等奖占的面积大,纪念奖占的面积小。
师:是这样吗?下面通过大家的试验,验证一下是不是有这种规律存在。
2、设计摸棋子抽奖活动
师:我们共同设计摸棋子抽奖活动。袋子里只放入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共10枚,其中黑棋子表示一等奖,白棋子表示纪念奖,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打算怎样设计这次摸奖活动?
师:自己想一想,同桌两个人相互说一说。
3、汇报自己组的想法
生:黑棋子放1个,白棋子放9个,让中一等奖的人少一些。
生:黑棋子放3个,白棋子放7个,让中一等奖的人多一些。
师:按两人一组的想法,把棋子又轻又快的放入袋中。
4、小组合作实验
明确要求:
1、每人各摸10次,一人摸另一人记录,不能看,摸完一次后放回去,要一要再摸。
2、把每次摸得的结果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并把结果填入表中,同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5、展示、汇报、交流
(1) 把记录单按照黑棋子的多少依次贴在黑板上。
(2) 师:黑棋子少,摸到黑棋子的可能性就小,白棋子多,摸到白棋子的可能性就大。
(3) 解决反例问题
师:为什么黑棋子少,摸出黑棋子的次数却多呢?说一说这是这么回事?
生再次实验(黑棋子1个白棋子9个或黑棋子2个白棋子8个)
师:通过我们的再次实验,看来黑棋子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白棋子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板书:小 大)
6、 师:可能性大小于什么有关呢?
生:可能性大小与数量有关。、
师:与在总数量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小,莫大的可能性就越小。(板书:数量 多 少)
7、师:横着观察一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随着黑棋子数量的逐渐增加,摸出黑棋子的可能性逐渐增大了。
8、师:放5个黑棋子和5个白棋子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观察摸到的结果)
生:有的摸出的黑棋子的多,也有的摸出的白棋子的.多。
师:如果继续摸下去会怎样呢?猜一猜。
生:摸到的黑白棋子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
师:正如你们的猜想,在很久以前科学家们就做了此项实验(介绍贝努力实验)
9、小结
通过刚才我们摸棋子的实验发现,袋中放几种颜色的棋子,就可能摸出几种颜色的棋子,但可能性的大小是有变化的。
三、拓展联系,深化新知
1、(出示一个盒子,上面标有共14个球,白球8个,黄球4个红球2个)
师:如果老师只摸出1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
生:因为盒子中只装有3种颜色的球,所以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或者是红球。
师:摸出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大?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小?
2、数学书第85页1题:连一连
3、通过游戏,再次体验可能性大小
8个分别标有1、2、3、4、5、6、7、8的球
要求:1、甲乙二人,轮流从口袋中摸球,每次摸出一球。
2、摸出球的号码大于4,甲得到1分。
摸出球的号码小于3,乙得到1分。
3、甲乙各摸10次后,得分高的获胜。
问:如果你来参加这个游戏,你将怎样选择?
(1)当甲 (2)当乙 (3)甲或乙都可以
4、师小结:这节课过得愉快吗?
可能性说课稿15
说教材:
统计与可能性是小学数学第五册90~91页的内容,本课教学的内容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认识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这是学生在已进行过简单的统计和初步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安排的为后面研究可能性的大小及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奠定基础。
教材先组织学生玩摸球的游戏,袋中装有3个绿球,每次摸1个球,摸出后把球放回原处,一共摸40次,让学生在摸球活动中体念摸到红球,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从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同时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再次体会到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想想做做中还通过抛小正方体装铅笔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深刻理解不确定事件。
说教学目标:
1、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对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之有效的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
理解任意摸一次球摸到红球绿球的机会是相等。
说教法学法:
充分利用教师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的过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老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教学形式多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迸发智慧的光芒。
说教学流程:
1、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对有关可能性知识的记忆,为学习新课做好心理及知识两方面的准备。
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的引导非常自然,产生于学生记住摸球结果的需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取于学生的生活智慧,利于学生的生活应用。
3、就小学生而言,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需要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初步体会,而实验活动是学生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重要步骤。为此,老师精心组织活动,明确活动的要求,再自主分工,让学生通过操作亲身经历并具体感受到摸到红绿球的次数差不多,并进而启发学生想象,继续摸下去的结果。
4、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归纳反思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探究活动的神秘感,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实验是验证猜想、获得结论的重要策略之一。
5、抛小正方体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继续保持探究的热情,通过活动进一步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6、课后学生自主总结,既能把所学知识结合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综观整个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游戏贴近生活实际,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可能性说课稿】相关文章:
《可能性》说课稿05-24
《可能性》说课稿15篇【通用】06-21
《可能性》教案08-05
可能性教案02-18
可能性的教学反思10-19
《可能性》教学反思09-22
《可能性》教学设计02-07
可能性教学反思06-17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08-07
可能性教学设计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