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五角星说课稿

五角星说课稿

时间:2022-11-24 10:55:4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五角星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角星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角星说课稿

五角星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五角星》,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一、 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一单元内容,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本课主要尝试从“肌理与质感的表现”这个角度来帮助学生了解绘画艺术表现的又一种视觉语言体系。尝试运用明暗、笔触、线条、色彩等手段描绘物体的质感,学 习肌理与质感的制作方法与表现技巧,可以使学生获得新颖、有趣的艺术体验,并能初步理解美术作品中质感表现与表达情感主题的关系,为学习下一课《黑白世界》做好准备。

  2、 说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强调运色素、明暗、笔融、线条等手段的运用与表现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质感表现的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质威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通过借助简化的拓印描绘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运用材料造型及利用色素、明暗、笔融、线条等手段进行情感表现的能力。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色彩、明暗、笔融、线条等绘画表现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压印或拓印等方法制作肌理效果,并运用制作的不同肌理效果组拼成画。

  2、能够运用一些表现物体质感的造型技巧,选择表现出器物某一局部质感的基本特点。

  (3)发展目标:

  1、能够初步体验绘画作品中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利用不同材料和表现手法获取特殊质感效果的技巧。

  教学难点 :如何构思立意,运用色素、明暗、笔融、线条等手段进行情感表现的能力

  攻破这一难点、重点,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探究,总结等方法。: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 说教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淘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教室为舞台,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观察探究创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 法。

  三、 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材料拓印描绘出有特殊质感效果的作品,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自由发挥,找出表现物体质感形象的方法,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三、说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欣赏作品)——交流感受——制作肌理——画肌理、表现质感

  互动

  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会自觉地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悦的享受。当上课铃响时放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图片和音乐,这时学生满腔激情,仔细观察,为学好本课搭好基架。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两幅作品:《五角星》和《钢水·汗水》。 《五角星》中碎铁皮拼接的逼真描绘,火迹斑斑、弹痕累累的细腻刻画,不仅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更使人联想到中国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钢水·汗水》中对于汗珠的细喊表现突出了工人劳动的辛苦.突出了“民族脊梁”的主题。帮助学生理解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物体质感的表现越逼真,其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就越强;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激发 学生研究肌理与材质表现的学习欲望。然后着重围绕不同材质的表现与同一材质的不同表现展开,通过讨论与交流,开展描绘材质的肌理效果和针对实物质感进行写生的活动,这时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发现总是及时解决。最后每组自评后将一张最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进行展示点评。这种让学生观察、发现的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技巧,培养细致观察和耐心描绘的良好习惯,提高其感受与表现质感美的能力。

  3、构思立意,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课件中所播放的图片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讲解,同时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实物图片,用单色画具进行创作,让学生观察、模仿、探究、创造。

  4、将我所学,为我所用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把所学知识综合的创造运用是我们的目的,最后,播放轻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尝试运用单色画具,使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进行再创造。

  5、归纳总结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四、说板书设计 :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五角星说课稿2

  《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启智、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且又充满童趣的文章。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横着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全文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1-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邻居家的小男孩向“我”展示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新本领,横切苹果后里面有颗“五角星”;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讲“我”从苹果中获得的深刻感受。这一部分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是让学生悟理的部分。

  下面我就第二课时简要说说我的设计:

  整个教学分三大板块:

  第一,由题导入,质疑激趣。

  教学一开始,我就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称这个“五角星”图案是怎样的图案。

  第二,研读课文,感知“魅力”。

  这里,我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字“鲜”理解词语“鲜为人知”的意思,进而让学生说说这个图案为什么鲜为人知,人们通常是怎么切苹果的?联系学生的实际来感受循规蹈矩的切法,理解“循规蹈矩”。 并过渡:像这样循规蹈矩的做法、想法,我们平时有很多,文中的“我”也是如此。以此切入,引出文章第一部分的教学,出示对话,抓住对话中的两个“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对话中小男孩的“别出心裁”,我的“循规蹈矩”。当然,小男孩的“别出心裁”还表现在切苹果的方法上,在这里,我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原因是学生对“拦腰”这个词理解的不够透彻,认为横着切就是“拦腰”,而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对“拦腰”这个词的意思就有了深刻的体会。接着,引出第四自然段中“我”的想法, “我”看到苹果里的“五角星”这个图案后的想法是本文的重点之一。在这里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交流读懂了什么,感悟“我”的惊讶之情。这正是苹果里的“五角星”这个图案的魅力所在。课上,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竟然”和“果然”这两个词的区别,我设计了两个填空,从而联系具体的语境体会“果然”乃意料之中,“竟然”系意料之外。

  第三,理解“魅力”,感悟“创造力”。

  对于“魅力”这个词,学生通过查字典可以知道指的是很吸引人的力量,那么,文中“五角星”图案的魅力表现在哪呢?这是本文的难点。课上学生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已然了解了这个图案吸引了“小男孩”也吸引了“我”,那么还吸引了谁?引导学生再读第五自然段,抓住句子“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传给大家。”这句话中的三个“传”进一步理解其“魅力”所在。如果说吸引小男孩的也许是图案的新奇有趣,那么吸引“我”的又是什么呢?这样,自然引出图案给“我”的启示: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还是有一点难度的,课上我出示了一个关于李秉哲卖报的故事,让学生来发现他与其他人做法不同的地方,从而理解创造力,往小处说,有很多种。然后联系学生已知,通过不同的事例来真正理解创造力,感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整个教学设计的制定,我结合了《名师助学》《补充习题》的有关练习,也尝试了一些创新的举动,可以说课上教学基本达成了预定的目标,不过还是有不少遗憾:板书不够及时,课堂时间没有把握好……希望各位老师听课后多提宝贵意见,本人将不胜感谢!

五角星说课稿3

  一些时候,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答案。正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中所说,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教材一起去探个究竟!

  一、教材分析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这一单元的主题为“探索发现”。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文章叙议结合,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因此本课最后一自然段是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在教学时我会予以着重引导,同时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学情,我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成语。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三、教法和学法

  在教法和学法上普罗塔戈说过的一句话曾让我陷入深深地思考,“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所以针对本篇课文,在教学方法上,我力争体现“以情境为动力,以朗读为主线,以对话为灵魂,以感悟为核心”的教学策略,采用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等。

  四、接下来就来谈谈本课的教学过程

  根据课文内容,教学目标,本课我打算分两课时来进行教学。具体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进文本

  课伊始,我将通过阿凡提的故事导入新课,趁势提问: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在学生的回答后进行一个简单的过渡去揭示课题,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这样的设计既给学生学生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情境,又便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扫障碍

  紧接着我会在课堂上安排三读,第一遍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读课文,随后提出自读要求,并借助字词教学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叶圣陶先生说过:“要让学生在书中走几个来回。”不同层次的读,让学生真正走上几个来回,才能把书读通了读懂了。二读时着重指导朗读和对课文整体脉络的把握,其后可以多种形式来读课文,小组赛读,男女生分读等让学生再次感知文章内容。在不知不觉中这也培养了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这一环节充分落实后,我所确定的教学目标1和2中的部分内容就基本实现了。

  (三)由句扣词,比较做法悟创造

  本环节教学中,我紧跟第一环节自然过渡:对于苹果里的五角星作者也觉得特别新奇,因此他有这样的一番想法——出示文中语句:我见过许多.....隐藏着“五角星”!在齐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循规蹈矩”一词的意思并联系生活说说哪些做法属于“循规蹈矩”?这一环节主要以“循规蹈矩”一词为切入口,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作为实施后续读悟环节的“药引子”。接着我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循规蹈矩”与“不循规蹈矩”不同做法的相关语句,并以苹果示意图指名让学生用红粉笔演示两种切苹果的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单调机械的讲解式教学,以直观形象的图示法来创设趣味性的情境,同时检测学生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接下来,借交流评议契机让学生了解这两种切法的其他不同说法。

  在此基础,提供一些词语,让学生连贯地说一说这两种不同的切法。这样以学生画的两种切苹果的图示方法为载体,促进学生更透彻的理解文本、内化文本,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有序表达。弄清两种不同的切法,我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演示两种切苹果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此时出示文中句子:“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以这个句子为载体,进行品词品句及朗读训练。接下来稍作小结后,相机进行有序表达的训练,即“对于这两种情况,谁也能用连贯的话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好也能用上“却”这个词。”以此来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此时顺势提问:“喜欢哪种切法?为什么?”,引导渗透“不循规蹈矩切苹果,也就是拦腰切苹果,发现里面有五角星,这其实就是创造的结果。”这样有助于扩散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思维逐渐引向深入,借机提炼文章的主旨。由于文末最后一句话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我引导学生

  从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人谈起,揭示作者的感触,并出示这句话:“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对“魅力”的理解,进一步得出这魅力不仅仅是苹果中五角星的魅力,更是创造的魅力,从而引出教学的难点,并出示:“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四)悟出道理,总结全文谈收获

  此时,学生的思维已与情感完全贯通。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方法,比如......”学生在自由练说的基础上,追问:

  “那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你想到了什么?”交流的基础上点拨渗透:创造力,往大处说其实就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这样设计是以亲身经历进一步促思,以对话交流进一步促悟,引导学生逐步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

  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最后我将借助板书,进行总结。同时让学生齐读有关“创造”的名言,以此为基础,再激情谈话励志。这样一来教学目标3的内容也就逐步落实了。

  当然课堂中还会出现许多意外的生成,我会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促教,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到知识。

  五、板书设计

  苹果里的五角星

  创造力

  循规蹈矩 打破常规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撬开学生智慧的杠杆,在板书中可以看出从循规蹈矩到打破常规其实就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什么是创造力,这样的板书突出重点,一目了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上就是我本课的教学设计,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五角星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角星》。

  下面,我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内容,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类型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主要尝试从“肌理与质感的表现”这个角度来帮助学生了解绘画艺术表现的又一种视觉语言体系。尝试运用明暗、笔触、线条、色彩等手段描绘物体的质感,学习肌理与质感的制作方法与表现技巧,可以使学生获得新颖、有趣的艺术体验,并能初步理解美术作品中质感表现与表达情感主题的关系,为学习下一课《黑白世界》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方法。

  初中生两极分化已经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占主体

  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以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的新课程理念,我把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能够运用压印或拓印等方法制作肌理图,并根据压印或拓印的肌理效果描绘材料的质感。分小组将各自表现的材质效果进行剪贴拼图。

  2、参照一张材质感较强的照片或选择一件实物,选用合适工具,尝试以合适的手法表现其材质特点。

  3、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四、通过以上分析,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引导学生利用不同材料和表现手法获取特殊质感效果的技巧。

  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表现确立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运用色素、明暗、笔融、线条等手段进行情感表现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与学生都需准备:带有各种肌理的图片、硬币、画具等。

  六、教法学法:

  好的教学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以讲授、演示、示范、实物等教学方法为主,

  此外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以生动展示。

  学生则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展示的方法来完成学习目标。

  七、根据“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红星闪闪,通过欣赏音乐,引出课题五角星,这样导入的目的是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拉近了学生与教科书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探究知识

  1、自主学习课本,快速完成初次作业。让学生用铅笔拓印硬币,再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的一,体现“先学后教”新理念;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是检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所掌握的知识情况摸底。)

  2教师出示图片

  《五角星》和《钢水汗水》

  《五角星》中碎铁皮拼接的逼真描绘,火迹斑斑、弹痕累累的细腻刻画,不仅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更使人联想到中国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

  《钢水汗水》中对于汗珠的细喊

  表现突出了工人劳动的辛苦。

  学生赏析并结合自己初次作业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并归纳出新知识。

  帮助学生理解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物体质感的表现越逼真,其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就越强;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肌理与材质表现的学习欲望。然后着重围绕不同材质的表现与同一材质的不同表现展开,通过讨论与交流,开展描绘材质的肌理效果和针对实物质感进行写生的活动,这时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三)实践创意,展示点评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练习时间,并结合初次作业,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拓印你所喜欢的一件物品

  2、选择你所喜欢的照片或实物,选用合适的工具,尝试以合适的手法表现它的材质特点,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提高课堂作业效率,并增强学生量力完成作业的自信心。

  展示点评中,我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鼓励为主,自我点评,而评价对方多从建议性出发,让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

  (四)教师总结,课后拓展

  我总结以问题形式出现,设计三个问题:

  1、你学会了什么?

  2、你的体会是什么?

  3、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五角星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苏教版第八册中的第5课。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方法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全文内容浅显,富有儿童情趣,叙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新课标的有关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在课前布置预习的基础上,我把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鲜”,理解“循规蹈矩、鲜为人知”等意思。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疑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3、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学会本课生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却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设计理念

  力求渗透基础训练意识,有效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读读、想想、说说、议议的氛围中有效内化文本,同时让学生“流利地朗读”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也能得到扎实的训练。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篇幅不长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根据教材特点、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循序渐进的突破法进行教学,渗透基础训练意识。第一课时我采用以读为主线,采用四个层面的朗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自主形式正确朗读有关词语,并尝试理解课文。通过初读,再读,感知读等形式来理解课文。学生通过联系生活说说、读读、质疑等一系列简单易行的教学方式,语感、理解、表达、朗读等方面将会得到有效的促进。

  四、说教学过程:

  实施教学时,我采取五个教学环节来引领学生学习。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我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五角星?学生说了并齐读课题后,让学生然后谈谈苹果里的五角星实际上就是苹果核。然后再带着苹果里的五角星怎样才能被发现?它又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来读课文。

  (设计意图:以课题导入,同时作为初读铺垫环节自然过渡的“前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紧跟着第一个环节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边读边想,画出不懂的词语,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桌讨论解决。

  (3)遇到长句子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能够正确停顿。

  (设计意图:以生字词为切入口,激活生活经验,同时作为实施后续检查自学效果的“药引子”。)

  (三)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读通了课文,我再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找出本课的中心句是什么?弄清楚了后再一次读课文,思考:围绕这件事情,课文每一小节写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避免单调机械的字词教学,以问题来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同时检测学生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

  (四)再读课文,发现问题。如果说上面的教学环节是铺垫,那下面的环节则能有效渗透,引领学生初悟创造。我先让让学生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收获,再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扩散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思维逐渐引向深入。)

  (五)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回家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不言而喻,就是以问题为引领,总结全文,激励学生动手操作。)

  纵观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努力实践着对新课标的理解,希望在教学中落实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主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我积极树立了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使之成为学生的主人。同时,我精心研读教材,力争把握教材,超越教材。课前我了解到学生对这篇课文非常感兴趣,本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我念,在课堂上我鼓励孩子们进行梳理,并广泛质疑。

  二、注重对学生基础的练习,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读准字音,读懂课文,在字音上指导了易读错的多音字,并且引导学生根据字义判断多音字的读音,帮助学生找寻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教师的有效引导与学生的合作交流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激发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产生了新的冲动,激活了创新思维的火花。

  不足之处就是心态不好,面对众人就紧张。特别是上课前几分钟,由于紧张,板书课题时,竟然把平常最熟悉的“里”字笔顺写错了。检查词语朗读时,应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待读准音了再齐读比较好。其次性子急,在划分段落时,学生有了分歧,我没有耐心等待就说出了答案,以致于错过了生成的机会。

  当然还有好多缺点,希望同仁们真诚地指出来。

五角星说课稿6

  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一单元内容,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本课主要尝试从“肌理与质感的表现”这个角度来帮助学生了解绘画艺术表现的又一种视觉语言体系。尝试运用明暗、笔触、线条、色彩等手段描绘物体的质感,学习肌理与质感的制作方法与表现技巧,可以使学生获得新颖、有趣的艺术体验,并能初步理解美术作品中质感表现与表达情感主题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强调运色彩、明暗、笔触、线条等手段的运用与表现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质感表现的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质感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通过借助简化的拓印、压印与喷洒等操作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运用材料造型及利用色彩、明暗、笔触、线条等手段进行情感表现的能力。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肌理的绘画表现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喷洒、压印或拓印等方法制作肌理效果,并运用不同树叶肌理制作组合成画。

  2、能够运用一些表现物体质感的造型技巧,选择表现出器物某一局部质感的基本特点。

  (3)发展目标:

  1、能够初步体验绘画作品中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利用不同材料和表现手法获取特殊质感效果的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色彩、明暗、笔触、线条等手段进行物体质感表现的能力。

  二、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教室为舞台,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观察探究创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表现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演示法、示范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动手操作法。

  三、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树叶材料拓印、压印、喷洒等表现出有特殊质感效果的作品,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自由发挥,找出表现物体质感形象的方法,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创作、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学习感知为第一,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学习处于快乐之中。

  教学程序过程:

  初步感知——交流感受——制作肌理——画肌理、表现质感

  互动◇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音乐导入,用学生熟知的儿歌导入;接着图片展示,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互相交流。

  1看看图片说说感受同一物体、不同肌理的材质给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能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想?

  2、看看图片说说不同的物体,但使用的材质相同,给你的感受会一样吗?

  二、玩玩游戏,猜猜物品

  说说:请同学上来形容物品的触感与外形的肌理。

  猜猜:是什么物品,你是根据什么理由猜出来的呢?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两幅作品:《钢水汗水》作者广廷渤、《父亲》作者罗中立。

  三、什么是肌理?

  1、肌理是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触感,物体表面都有一层“肌肤”,在自然的造化中,它有着各种各样的组织结构,或平滑光洁,或粗糙斑驳,或轻软疏松,或厚重坚硬。这种种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变化,使之形成一一种客观的自然形态,即肌理,从而给人以不同的礼觉感受。

  2、肌理的分类:

  客观形态:天然肌理、人工肌理

  意识形态:视觉肌理、触觉肌理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两幅作品:《五角星》和《钢水汗水》

  讲解画家如何表现肌理。帮助学生理解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物体质感的表现越逼真,其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就越强。

  四、学肌理的制造方法

  (1)拓印——用纸、笔在物体上擦、印。

  (示范演示讲解说明)

  (2)压印——用涂墨或者色彩压印在纸上。

  (示范演示讲解说明)

  (3)喷洒——将颜料调制成适当的稀度,进行喷、洒、吹或倾倒在平面上所获的肌理。

  (示范演示讲解说明)

  (4)擦刮——在着色的平面或在深色卡纸上,,用利器磨擦或刮刻表面也可获得肌理。

  (5)熏炙——通过火焰的熏炙,能在平面上做成肌理。

  (6)渍染——在具有吸水性的表面上或渍或染,获得肌理效果。

  (本节课教师重点讲解示范用不同树叶叶片,采用拓印、压印、

  喷洒的手法,来制造肌理。让学生体会树叶肌理,发现大自然美)

  五、布置活动内容:

  活动一:尝试做做肌理、独立或几个人完成

  活动二:分组拼画

  六、教师进行巡回辅导,发现普遍问题要及时给学生讲解示范解决。

  要求:A树叶制造肌理时,采用(拓印、压印、喷洒)这三种方法来做。

  B色彩涂抹到树叶上,尝试涂浓一点或淡一点,也可以涂抹不同色彩,你会看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你会看到大地造物,多么神奇!

  C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尝试不同的手法制造肌理,感受肌理带给你的美感。——大家大胆尝试

  D如果有人喜欢用铅笔来表现物体质感,也可画身边的学习小用具。

  七、归纳总结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欣赏点评,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五角星

  1、什么是肌理:活动内容:

  2、肌理的分类:(1)尝试用树叶制造肌理

  3、学做肌理的制造方法:(2)树叶肌理拼成画

  (1)拓印(4)擦刮

  (2)压印(5)熏炙

  (3)喷洒(6)渍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教学上利用我们山区县特有的资源——树叶,让学生把漂亮的树叶的肌理印在纸上。学生在利用树叶肌理时,常常会碰到形状各异或色彩纹理都很漂亮的树叶,有些虽漂亮却未必能印出很美的肌理。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大胆尝试不同表现手法,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树叶肌理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事物。发现大自然的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开发很重要,与学生手把手操作交流,会让师生更融洽。

五角星说课稿7

  一.教材

  今天我所说的是苏教版第八册《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方法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全文内容浅显,叙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教材。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新课标的有关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我将制定以下一些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注意“魅”字的读音,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魅力”造。情感目标: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其中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重点和难点,上课前布置学生带几个苹果到学校,在上课的时候让他们亲手操作一下,亲自感受一下。把课文第5自然段的内容打印出来。

  二.教学程序

  本课篇幅不长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采用以读为主线,采用三个层面的朗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自主形式正确朗读有关词语,并尝试理解课文。通过初读,再读,感知读等形式来理解课文。用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买报的故事导入新课,然后提问: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做评价,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把句子读通顺。在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读准“魅”。再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感知读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切苹果展开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前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时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后的,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在第一教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重点段落,采用同学间合作探究的方式领悟课文内容。

  接下来,我将重点对一下第二课时做如下说明。我将采用复习导入,抓重点段动手操作,练说解读,研究研究,布置作业4个环节来学习课文。

  在复习导入时,我通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

  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第一段我抓住重点词:两个“新”字,展开教学。然后通过感情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直奔重点段——第二段来教学。我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关照同学们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然后请学生汇报刚才切苹果的情况。估计到许多学生第一次切,是找不准腰的,所以我让他们小组一个一个切,观察后再切。我事先对此做过多次尝试与测量,最好在苹果的黄金分割点上才能切出好看的五角星。所以等他们汇报完后,我让他们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才能切出五角星。而让学生绘制图谱也有利于学生从动手实践的角度深刻理解这种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与一般的切法形成对比。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什么叫拦腰切。

  接下来我就直奔第5自然段,在这一段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一句话,我出示第5自然段的内容,并且这一句话用红色显示,引导学生多读。因为魅力这个词不好解释,而本课学习,如果每个孩子不能真实的理解这个词,孩子也很难理解什么是作者告诉学生们的创造力。所以在这点教学上,我不急于忙着让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们反复读课文,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当然也允许学生借助有关手段来理解这个词。同时“魅力”这词用红色显示。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加以点拨指导。怎么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我想学生一定能够自己理解这一自然段的内容了。在研究研究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了两个问题。同学们,老师有两个问题没搞清我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来解决“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两个问题。可以吗?用这一富有鼓动性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探索: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从刚才观察学生切苹果中估计到学生会回答:不拦腰切好看,不拦腰切能体现公平,不拦腰切也是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

  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估计学生会有这样的回答,所以我设计这样一番总结语:亲爱的同学们,太感谢你们了!我听出来了,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少了创造发明……我被你们创造性的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感动了。我想请你们根据自己的发现的喜悦之情,用你特殊的那份感情,重读这篇文章。

  关于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这一问题参考书中没有告诉这个五角星是由谁最早发现的,而了解这一问题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就布置学生课后借助计算机上网查找这一活动性作业,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以上所说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预案,但我的教学设计很难预见到课堂教学的全部,我的教学设计不可能事无巨细地罗列出所有的细节,许多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知识都是在师生互动中自然生成的,我将在具体的教学中将根据学生情况不断调整,力求有所突破。

【五角星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范文11-22

《雷雨》说课稿11-19

绿毛龟说课稿11-18

荷花的说课稿11-16

《硫酸》说课稿11-15

精品说课稿11-14

《爱莲说》说课稿11-14

《村居》说课稿11-09

足球说课稿11-07

《下雨了》说课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