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时间:2024-08-20 04:00:0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1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西南师大版)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内容。

  百以内加法计算分20以内进位加法,百以内不进位加法及百以内进位加法三个阶段。学生经过加和减(一)的学习,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不进位),在此基础上,教学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口算。

  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明白了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位的道理,如果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为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班级实际情况,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口算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一知识目标达成并非是本班全体学生所需要,而是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的提高,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并在合作交流中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设计理念

  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得到发展。所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着重从问题情境、自主学习、信息资源、协作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认真探索,从而为“自主建构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积累经验。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我们按小组形式来开展相互讨论交流的学习。第1小组由××、××等6位同学和老师7个人组成,其他小组由两个小朋友成。比一比,哪个小组学得好,表现最出色。

  二、创设情景。

  1、创设情景:停车场(例1)

  (屏幕上动画显示)星期三下午,小明和小红来到停车场,小红数出停车场里面有8辆客车,小明数出停车场里面有27辆货车。

  师:“小朋友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然后请学生回答。

  生1:“客车比货车少几辆?”

  生2:“货车比客车多几辆?”

  生3:“一共有多少辆车?”

  ………..

  2、反馈。

  师:“一共有多少辆车?你们会列出算式吗?”

  生:“278=”

  师:“你能说出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生:“……….”

  师:“说的真好,可是这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呢?又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一会儿我们比一比,看哪组的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好?”

  3、反馈计算方法。

  师:“哪一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汇报你们的成果呢?”

  生1:“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

  生2:“我们是把8分成3和5,先算273=30,再算305=35。”

  生3:“我是先算87=15,再算20xx=35。”

  生4:“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师:“你能说一说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吗?你能上台来演示给大家看吗?

  生边说边演示,学生观看。

  学生结束后,师重复讲解并板演。并强调:

  1)列竖式时要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

  3)个位计算完后,再算十位上的数。

  4、例2:算一算。

  刚才你们表现得真不错,现在你们能用学到的知识帮助老师解决一道难题吗?(板书例2:975=)

  学生小组讨论算法。

  5、反馈计算方法。

  生1:“我们这一组是用摆小棒的方法……..”

  生2:“我们是把9分成4和5,先算575=80,再算804=84。”

  生3:“我们是95=14,再算7014=84。”

  生4:“我们是用竖式计算的。”………

  (师在学生说的时候,进行板演)

  师:“感谢大家想出这么多的方法帮助老师解决了难题,现在进行一个小型的计算比赛,看谁计算得最快!

  三、学习反馈。

  549=268=742=379=

  822=564=387=637=

  四、小结、

  今天大家的表现让老师很满意。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本课安排了分层教学,第1小组的学生未能操作计算机,心情不是愉快的,教师在这里安排让第1小组学生当小老师的教学环节,由第1小组分别提出想怎样买,请他指名一位同学来回答。给了第1小组学生表演的机会,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

  五、实践应用。

  师:(在大屏幕上用多媒体显示玩具商店一些玩具及价格)玩具熊9元,玩具娃娃16元,小汽车25元,皮球4元,积木38元。现在,如果给你50元钱让你买玩具,你会怎样买,并说说理由。

  (学生分组讨论后,大组交流,每有一种正确的购物方案可获一朵小红花。)

  评析

  从本课的教学可以看出,教师能将情境教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以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本课的设计,不仅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设计,更注重学生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设计。从整体规划教学过程,为学生学习开发良好的环境。

  1.注重问题情境设计。将学生学习活动与生活世界相连,本课先设计小明和妈妈到商店购买玩具的情景,提出需要解决的初始问题和步步深入的后续问题,让学生在计算机、老师的帮助下,通过选玩具、尝试计算、交流反馈、理解巩固等活动自主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又设计了购买玩具的实践应用活动,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2.注重信息资源设计。信息资源是支持学生主题学习的重要因素。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以下信息资源:(1)体现个别化教育思想的交互式学习课件,使已能口算的22位学生进行人机对话式的自主学习活动。(2)可供学生操作的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道理的小棒。(3)两人一组配一台电脑。(4)标有玩具价格的多媒体显示图片。每种资源在相应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3.注重自主学习设计。教师在课前调查班内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背景基础上,把28位学生分为12组,有11个组的学生进行计算机对话自主学习,一个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学习。计算机小组的学生,按要求选择玩具,列式计算并组内交流,必要时求助计算机个别指导或教师帮助,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应用的实效性。

  4.注重协作学习环境设计。计算机小组的学生,既有计算机提供初始问题和步步深入的后续问题下的人机对话的交流(包括计算机提供帮助),又有两学生之间协商交流,必要时还有教师的介入,三者相辅相成,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合作意识等方面达到了同步发展。在实践应用活动中围绕用50元钱怎样购买玩具这个主题,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5.注重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教学中分别对小组学习成效、小组合作情况及个人学习情况三方面评价。对小组学习成效评价,分列出算式、答对题数和设计购物方案数三方面评价(获小红花的朵数)。对小组合作情况的评价从合作的意识及态度两方面进行。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分专心倾听、积极发言和思维创新三方面进行。优化的评价,激活了课堂,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2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下册第二单元《加和减(二)》的内容。

  百以内加法计算分20以内进位加法,百以内不进位加法及百以内进位加法三个阶段。学生经过加和减(一)的学习,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不进位),在此基础上,教学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口算。

  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明白了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位的道理,如果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

  基于班级实际情况,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口算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一知识目标达成并非是本班全体学生所需要,而是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的提高,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并在合作交流中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下面就围绕本节课做简单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设计过程设计意图及存在问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小朋友们,你们星期天或节假日,做完作业最喜欢玩什么?

  2、哇,大家喜欢玩的东西还真不少呢!看看这三个小朋友正在玩什么游戏?

  (演示课件:P48、主题图)

  小红:“我有6张画片。”

  小强:“我有24张画片。”

  小兰:“我有9张画片。”

  3、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收集信息)

  4、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板书)

  5、小朋友们,看看在这些问题中,哪些能用加法解决呢?你能列出算式吗?

  板书:24+6 6+9 24+9 24+6+9

  5、在这些算式中,哪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板书结果)

  6+9=15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剩下的我们这节课来解决!

  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1、 计算24+6

  (1) 24+6先算什么呢?得多少?(4+6=10)

  (2) 先算4+6=10,接下去该怎样算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3) 我们还是请小棒来帮忙,用摆小棒的方法算一算。学生摆小棒,想算法。

  (4) 交流操作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演示课件。(先摆两捆4根小棒,再摆6根,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起来是10根,10根正好捆成一捆。和原来的2捆合在一起一共是3捆,是30根。)

  (5)不摆小棒,谁能说一说24+6应该怎样想?生答师板书:24+6=30

  (6)学生自己自由说说算法,再指名。

  仿例练习:38+2 43+7

  2、 计算24+9:

  (1) 你想怎样计算24+9?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学生仍可借助小棒摆一摆)

  (2)学生汇报算法

  A:24+6=30,30+3=33

  B:4+9=13,20+13=33

  C:23+(1+9)=33

  D:24+10=34,34-1=33

  ……

  (3)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4)选择一种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仿例练习:34+8 46+7

  3、计算24+6+9:

  (1)要知道三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还可以怎样列算式?

  (2)板书学生写的算式。

  (3)这些算式都是把三个数相加,可老师发现在这些算式中有两个算式列得特别好,能让老师很快算出和是多少?你找到了吗?(用彩笔划出:24+6+9 6+24+9)(使学生体会把能凑成整十数的.数先相加会比较快)

  4、试一试:

  (1)出示:8+42 5+39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今天你学了什么知识?与我们前面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

  2、老师这里,有刚才玩画片的那三位小朋友做的题,请同学们帮他们检查一下。(课件:判断)

  (1)小红:25+8=23 ( )

  (2)小强:47+5=97 ( )

  (3)小兰:36+7=43 ( )

  错在哪?你能帮他改正吗?

  3.小朋友们真厉害,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大家说好不好?

  游戏规则:谁能将写有算式的苹果的结果,回答正确,老师就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他。

  36+8 25+7 65+5 6+54 46+40 54+7 32+8 66+6

  从情景入手,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设计成用学生自己创造问题来展开和验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计算方法。从“自己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再“进行分类”到“自己探究算法”。使学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验证——交流评价——总结算法”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题:教学24+6时,学生已经学过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知道应该把个数上的数相加,现在出现了个位上相加满10的新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下边就围绕这个问题来探索。可以启发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该怎样算。在学生摆小棒时,重点研究4根加6根是10根,这10根怎么办的问题,把10根捆成一捆,即把10个一变成1个十,再把这一捆与原先的两捆合起来得到3捆,也就是30,利用此表象再抽象地进行数的计算,先算4+6=10,再算20+10=30。

  教学24+9时,也先问学生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使探索活动有针对性,然后启发学生先摆小棒,再想想怎样算,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算法。教材上预测了学生可能采用的两种算法,实际教学中可能情况更复杂些,都要让学生交流,只要正确合理都应肯定。但是提倡第二种算法,即先算个位上的4+9=13,再算20+13=33,因为这种算法对后续的进位加法笔算的学习能发挥铺垫作用。不过这种提倡不用强加的方式,而是通过题组练习予以引导

  在本节课中,此环节有所疏漏,即设疑而未解疑,只在课前让学生列出解决的算式而课堂中没能得到消化,这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把握能力还不强。

  在这里让学生们来找出计算中的错误,学生能很快发现,但是不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解释错误的原因,也恰恰是体现了学生对算理的模糊性。

  最后这个环节以游戏的形式呈现,符合了儿童的年龄特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存在的较大问题是,学生往往过于急迫想要得到奖品而忽视了得到时必须做出的努力,这也就是许多小朋友高举双手,站起来却回答不出问题的原因。教师在进行这个活动时应适时引导,并给予学生充分时间的思考,让游戏为获得新知提供帮助,而不是为

  从情景入手,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设计成用学生自己创造问题来展开和验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计算方法。从“自己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再“进行分类”到“自己探究算法”。使学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验证——交流评价——总结算法”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题教学24+6时,学生已经学过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知道应该把个数上的数相加,现在出现了个位上相加满10的新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下边就围绕这个问题来探索。可以启发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该怎样算。在学生摆小棒时,重点研究4根加6根是10根,这10根怎么办的问题,把10根捆成一捆,即把10个一变成1个十,再把这一捆与原先的两捆合起来得到3捆,也就是30,利用此表象再抽象地进行数的计算,先算4+6=10,再算20+10=30。

  教学24+9时,也先问学生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使探索活动有针对性,然后启发学生先摆小棒,再想想怎样算,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算法。教材上预测了学生可能采用的两种算法,实际教学中可能情况更复杂些,都要让学生交流,只要正确合理都应肯定。但是提倡第二种算法,即先算个位上的4+9=13,再算20+13=33,因为这种算法对后续的进位加法笔算的学习能发挥铺垫作用。不过这种提倡不用强加的方式,而是通过题组练习予以引导

  在本节课中,此环节有所疏漏,即设疑而未解疑,只在课前让学生列出解决的算式而课堂中没能得到消化,这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把握能力还不强。

  在这里让学生们来找出计算中的错误,学生能很快发现,但是不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解释错误的原因,也恰恰是体现了学生对算理的模糊性。

  最后这个环节以游戏的形式呈现,符合了儿童的年龄特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存在的较大问题是,学生往往过于急迫想要得到奖品而忽视了得到时必须做出的努力,这也就是许多小朋友高举双手,站起来却回答不出问题的原因。教师在进行这个活动时应适时引导,并给予学生充分时间的思考,让游戏为获得新知提供帮助,而不是为游戏而游戏。

  在本堂课中,我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来计算24+9,那“算法多样化”是否“多多益善”,是否要提供“算法最优化”?对于《课程标准》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如何理解?我认为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角度提出的。为此,数学教学中算法多样应区别于趣味数学的游戏,应当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当然不应是教师主观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较佳方法中的标准,一是简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类问题中均可使用,这两条标准必须同时具备。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费用”。同时,学生发现自己所创造的算法被列为最佳成或较佳,在他们幼小心灵里会萌发出自我价值,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主动挑战自我,这才是教学改革的真谛。本节课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希望各位老师能多提出一些批评和指导。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3

  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数的加法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整十数为基础,学习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既是前面学习的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求相同意义量的和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目标分析:

  1. 学生创设的生活情景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认识。

  2. 学习后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3. 不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认真听、积极探究与合作的习惯。

  预设理念:

  创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积极改革,大胆创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如小兔采蘑菇,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弄清算理、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我表现和个性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这样的数学活动长期坚持,一定会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并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为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乃至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预设过程:

  一、 对口令游戏,巩固旧知。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 5个十是,5个一是,5个是和5个一是。

  2. 20+30 20+3 50+30 50+3

  二、 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1.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故事。兔姐妹俩住在小河边,一场大雨,河水冲跨了她们的小屋。猪大哥知道了,帮助她们修好了一间既结实又宽敞的房子。兔姐妹俩为了感谢猪大哥的帮助,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星期天,姐妹俩决定上山去采蘑菇送给猪大哥。她们走啊走啊,终于采到了很多蘑菇,兔姐姐采了35个,她还准备采;兔妹妹采了30个,她已提不动了。请大家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

  2.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说出解决方法。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择有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问题板书:(1)兔姐姐一共可以采多少个?(2)兔姐妹俩已经采了多少个?让学生说说两个算式35+3,35+30的口算有什么不同?

  4. 学生分组讨论算法。

  5. 集中汇报,并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说课稿】相关文章: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反思06-02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04-10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07-2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05-26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03-05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08-3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04-30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合集】07-17

[热门]《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07-26

精选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三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