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说课稿>《第一场雪》说课稿

《第一场雪》说课稿

时间:2024-11-06 02:29:4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第一场雪》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一场雪》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场雪》说课稿

《第一场雪》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第一场雪》是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情溢言表,充分体现了作者由这场雪预见到明年粮食的丰收而无比喜悦之情。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深入研读课文,感受下雪后景象的美,丰富学生对下雪的认识。

  2、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发展目标:培养和发展想象力与探究能力。

  三、学习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四、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采用“感情朗读法”利用极富感情的语言表达,紧扣重点词、句细嚼慢咽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

  学法:教给学生“四读”的学习方法,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利用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趣阅读

  先让学生回顾下雪前,下雪时的情景,接着播放《雪绒花》课件,激起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

  2、回顾学法,整体感知先复习上节课所总结的学习方法,再引导学生整体品读文段,然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心中的感受如何?

  3、精讲细读,释疑拓展,体会情感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采用感情朗读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情感。先让学生边读边想,捕捉关键词语读出雪后景象的特点,再引导学生质疑并品析好词好句的妙用,用自己的话语赞一赞作者遣词造句的绝妙,最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悟景悟情,并结合课本拓展延件“拍雪景”,“想象作者接着还会说什么?”

  4、揭示背景,情感升华。

  先介绍本文作者峻青的写作背景,接着以一个反问(如此:“瑞雪兆丰年”!作者能不高兴?我们能不高兴?)升华情感,最后让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这一环节,从部分回归整体,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升华情感,完成教学任务。

  5、研读运用,深化发展。

  在这一环节中,先师生共同总结写作方法,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达到背诵。

  6、作业设计:以生为本,高度自主。

  这次设计的作业是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小蜜蜂》积累本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7、板书设计。

  19、第一场雪

  雪前:骤然变冷一读:呈现画面

  雪中:纷纷扬扬二读:品词品句

  雪后:雪大—景美—人欢喜爱三读:领悟情感

  联想:瑞雪兆丰年喜悦四读:以情带读

  这个板书既概括了全文的内容,又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学法;既展示了文章的层次条理,又体现了所述事物的特点;既新颖别致,又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一场雪》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第一场雪》是人教版六年级制小语课本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峻青的作品,作者通过描写三年大旱后降临在胶东半岛的一场瑞雪,表达了作者对这场雪的期盼赞美和发自内心的愉悦之情。但是这种情感不是直接抒发的,而是借景抒情,在字里行间悄然流露。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和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难点在于孩子们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的,而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涵的情感世界,这对孩子来说有困难,为此,我把理解作者遣词造句,在文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作为本课要解决的难点。

  二、说学法和教法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我设计采用了“以学定教,以问促读,以读代讲,读中悟情,读中学写”的教法和学法。力争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全身心地投入,在品词析句中体会作者感情,领悟写法,动情朗读,在读书中学会读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说教学设计

  因为这是一节整合课,所以我着重谈一谈多媒体的设计和运用。现在的学生对课文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不够,所以学生的感情认识与文本的内涵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还有一定的距离,为此,导课中,我便利用多媒体的画面,以故事形式介绍了胶东半岛的地理位置,当时人们在三年大旱中的背景资料,人们对第一场雪的期盼之情,在导课环节中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心,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情景,拉近了学生、作者、文本的距离,为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感情打下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我又用幻灯片明确地出示了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同时进行学法指导,以便落实“以学定教,以问促读”的设计理念。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学生可以挑选自己认为好的地方,还可以就同一部分从不同角度去品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师生共同交流这个环节中,我又适时的利用多媒体,展示重点段落和文字,并根据学生对句子分析,应用放大镜软件的画笔功能,在句子上勾划重点以引起其它学生的注意与发言学生产生共鸣。教师相机指导后,形式多样的评价中还采用了幻灯片出示雪花奖励学生以达到评价和知识拓展的作用,所谓一举两得。

  对于课文重点、难点的处理更是应用多媒体来帮助学生理解,提高认识升华感情。例如:对雪景整体描写一句中的 “粉妆玉砌”一词的处理,学生讲解了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再对这一词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几幅雪景图,让学生观察、想象这些画面还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从而达到词语拓展延伸积累作用。

  对“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的处理时,遵循了让学生先读书谈理解,再在脑海中回忆想象银条雪球的画面,最后通过多媒体欣赏感悟,使学生进入情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对雪的喜爱之情,从而学会如何把生活的真实,上升为艺术的真实。

  在课文瑞雪联想丰收部分,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作者感情,我设计了让学生送给当时受旱灾人们一句祝福语,,祝福他们早日摆脱困境。并引导学生送给同样受灾的汶川人民一句祝福语,幻灯片出示图片创设情境,从而让学生达到同样期盼美好生活的感情共

  最后,为了给学生一个对课文整体的回顾,我放映了一个《第一场雪》的小短片,并配以我对峻青《第一场雪》的感情领悟的真挚语言,声形并茂地让学生带着文本走进这场雪,感受生活美、自然美和艺术美,升华情感认识,体现“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这么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第一场雪》说课稿3

  一、说教材:

  《第一场雪》是六年制小语课本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以及作者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这一喜人景象。文中字里行间虽无直抒胸臆,但情溢言表,充分体现了作者由这场雪预见到明年粮食的丰收而无比喜悦之情。

  本文处于本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而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对本学期学过的重点训练项目加深理解,综合运用,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复习相应的读写训练项目。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采用了联想、夸张的手法,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正是复习旧知的好教材。因此,教学时,要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结合学过的读写项目体会本课在写法上的特色。

  据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要求:

  1、理清作者思路,知道作者怎样有条理地描写下大雪的经过,同时展开联想,来表达自己关心农业生产为来年的丰收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2、复习巩固读写训练项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抓住事物的特点”、“事物和联想”、“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等读写技能。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下列词语:骤然、辽远、纷纷扬扬、瑞雪兆丰年等。

  4、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至6自然段。

  这样确定教学要求,符合本课特点,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雪后景色”和“联想瑞雪兆丰年”这两部分,因为“雪后景色”既表达了作者对这场大雪的喜悦和赞美之情,又突出了课文的中心。联想部分既说明了“瑞雪兆丰年”的道理,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又是体现读写训练项目的内容。再加之,《大纲》对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能准确地把握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因此,我把在感情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借雪景抒发自己的喜悦心情,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作者对第一场雪的喜悦与赞美之情融进了“雪景”与“联想”之中,因此这两段就成了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因为孩子们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的,而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含的情感世界,这对孩子来说有困难。因此,我把理解作者是如何遗词造句,在行文中抒发自己的情感的,作为本篇课文要解决的难点。

  二、说教法:

  《第一场雪》是一篇讲读课文,应该以讲读为主,凭借讲读训练学生的阅读基本功。因此,在讲读中,我准备采用“感情朗读法”来教学本课。

  为什么呢?因为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情溢言表,在流畅,动人的景物描写中寄予情思,而这种情思,正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但这种情,文中并没有直露地抒发,全部寄于字里行间,那么,要抓住这种情,只有读,通过学生感情朗读,让他们在自己的朗读中去领会,会胜过老师重三叠四地讲解,同时还起到了训练朗读能力的作用。

  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准备改变以往的平铺直叙,采用“变序教学法”,在学生理清了文章层次后,抓住文中描写最美的雪中、雪后两段来讲,使学生兴趣高涨。不仅如此,教学过程中,我还铺之以生动、极富感染的语言表述,紧扣重点词、句细嚼慢咽,让学生在紧张、极富感染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说学法:

  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和我的教法,以及《大纲》对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教学生用“读—思—议—读”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依据课文内容和要求,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全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字词。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熟悉内容。

  这里我主要说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步:运用谚语,导入新课。

  根据大纲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从整体入手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谁能接出老师所说的谚语的下半句:“冬天麦盖三层被”。这里的“被”是指什么?“枕着馒头”是什么意思?这句谚语说的是谁与谁之间的关系?从学生的回答中我总结出:“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认识雪这种自然现象,认识雪与人的情感,雪与馒头的关系。”这样的设计,不但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且明确了学习任务。

  第二步:问题引入,抓住要点。

  要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必须先抓住文章的重点。所以,接下来一步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节课大家已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那么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一下课文内容?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来分,文章可以分为几段?在雪前、雪中、雪后和联想这几部分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他们一定会指出是文中描写的雪中和雪后这两部分,而这两部分之所以美,就是因为作者在文中深入了自己的情感,是文章的重点,所以这样以来,我用学生对文章的.感性认识抓住了文章要点!

  第三步:精讲细读,体会情感

  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我准备用感情朗读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情感。“既然大家对雪中和雪后的美景感兴趣,我们就去看看雪是怎么下的?”我指导学生用“读—思—议—读”的方法学习。

  1、指名读了解内容。

  2、思:这一段写出了雪下得怎么样?文中哪一句话突出“下得大”这一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下雪的?

  3、议:根据上面问题,学生展开讨论,解决问题。

  4、读:哪些地方是作者看见的,谁来读一下,看能不能读出雪下得很大的那种气势!这样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读后我指导总结,在读中怎样才能把雪下大,哪些字应重读!而后再读,要求读出雪下的大的特点,以此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写作特点。在此,我不忘强调:文中为什么要强调“一会儿就白了?”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即时总结:可见作者在描写中注意处处抓特点。教学雪中听到的这一部分,我依然让学生朗读并要从中体会出:这场雪下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山村的夜晚应是什么特点?如何才能读出山村静夜这一特点?指导朗读技巧,要读出文章的特色,而后指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你在写作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从而把学与用结合起来。

  课文中“雪后美景”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是最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所在。我依然用感情朗读法教学这一部分,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首先,我用这样的导语引出:“大雪整整下了一夜,天晴了。大家凭自己的经验说说,一夜大雪后,早上推开门一看,你是什么感觉?那么我们作者是怎么给大家描述的呢?”

  1、指名读,“大家闭上眼听,看看能不能把大家带入画中!”这一段要读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接下来,老师范读,并总结这一部分应如何来读?进一步训练朗读能力。

  2、思:作者都写了些什么内容?哪一句是概括地写雪景?‘万里江山变成粉妆玉砌的世界’!这句子用了什么手法?句子是什么意思?我们从这一部分中,听出了作者的情绪如何?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些地方听出来的?

  3:议:思考并讨论以上问题。

  4、再读:“是啊!这些优美的语句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让我们再读一下这些充满感情的语句!”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还让学生动手勾画出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借以复习旧知。最后总结:这一部分作者都用了些什么手法?你有什么收获?从而达到学以致用。最后再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对于“雪后人欢笑”这一部分,我只抓住一个问题:孩子的笑真能把雪震下来吗?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根据上下文,学生自然明白:为了表达喜悦之情。这样,老师讲述不多,学生已从反复朗读中体会出了文中的情感!

  以这样的方法教学“雪中”“雪后”,充分体现了朗读教学的优越性,不但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也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

  接下来,我用问题引入第一段的学习:“这场雪怎么下下来的?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交待的?”这一部分表述非常清楚,条理性强,所以没有必要更多的讲解,我只需学生在自读课文时,解决了上述问题就可以了。以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联想,这一部分也是文章的重点,直接揭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但这一部分内容浅显,情感易体会,所以我只需抓住中心句“瑞雪兆丰年”,引导学生来理解“瑞雪”是什么意思?“兆”是什么意思?“丰年”是指什么?这句话是说什么意思?为什么?到此我再总结:此时此刻,作者看着眼前晶莹剔透的世界,听着耳畔孩子的欢声笑语,联想到明年的丰收,他的心当然会更加的欢喜!

  这一环节,使学生充分理解了文章的情感,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了能力,完成了教学重点。

  第四步:揭示背景,总结升华,领会内涵。

  总结课文,我是这样设计的:用揭示时代背景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我用问题引入:一场大雪使得作者如此兴奋和激动,这其中必有原因,大家想知道吗?接着讲述:

  这一环节,从部分回归整体,领会作者写作意图,加深学习印象,完成教学要求。

  第五步:感情朗读,整体回顾。

  “让我们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再来朗读一次全文!”此时此刻,学生已完全掌握本文的朗读技巧,领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相信学生一定能读出最好的水平!在朗读过程中,试着背诵雪中,雪后两部分。因为,教学中已反复朗读,所以背的任务也不难解决。

  第六步:读写结合,提高能力。

  根据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我指导学生学习本课借景抒情的写法,以《及时雨》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学以致用,以提高写作能力。

  到此全文结束。

《第一场雪》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第一场雪》是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情溢言表,充分体现了作者由这场雪预见到明年粮食的丰收而无比喜悦之情。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深入研读课文,感受下雪后景象的美,丰富学生对下雪的认识。

  2、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发展目标:培养和发展想象力与探究能力。

  三、学习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四、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采用“感情朗读法”利用极富感情的语言表达,紧扣重点词、句细嚼慢咽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

  学法:教给学生“四读”的学习方法,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

  利用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趣阅读

  先让学生回顾下雪前,下雪时的情景,接着播放《雪绒花》课件,激起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

  2、回顾学法,整体感知

  先复习上节课所总结的学习方法,再引导学生整体品读文段,然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心中的感受如何?

  3、精讲细读,释疑拓展

  体会情感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采用感情朗读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情感。先让学生边读边想,捕捉关键词语读出雪后景象的特点,再引导学生质疑并品析好词好句的妙用,用自己的话语赞一赞作者遣词造句的绝妙,最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悟景悟情,并结合课本拓展延件“拍雪景”,“想象作者接着还会说什么?”

  4、揭示背景,情感升华。

  先介绍本文作者峻青的写作背景,接着以一个反问。升华情感,最后让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这一环节,从部分回归整体,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升华情感,完成教学任务。

  5、研读运用,深化发展。

  在这一环节中,先师生共同总结写作方法,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达到背诵。

  6、作业设计:

  以生为本,高度自主。这次设计的作业是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小蜜蜂》积累本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7、板书设计

  19、第一场雪雪前:

  骤然变冷

  一读:呈现画面雪中:纷纷扬扬。

  二读:品词品句雪后:雪大—景美—人欢。喜爱。

  三读:领悟情感联想:瑞雪兆丰年、喜悦。

  四读:以情带读。

  这个板书既概括了全文的内容,又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学法;既展示了文章的层次条理,又体现了所述事物的特点;既新颖别致,又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